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签订借款合同后,天内登记

2024-05-04

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签订借款合同后,天内登记(通用4篇)

篇1: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签订借款合同后,天内登记

篇一: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

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篇二:外债签约登记须知 外债签约登记须知

一、外债签约登记所需资料: 企业办理向境外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借款应在正式签订借款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携带下列材料到企业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所有复印件须加盖企业公章>

1、登记申请书一份(无规定格式,企业自己写,并加盖公章),申请书需明确借贷双方、借款金额、期限、用途、提款及还款计划等。借入人民币外债的,债务人应了解债权人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并在申请中说明。

申请中需说明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现金、银行存款、其它应收款、净资产、总资产等的详细情况,现金、银行存款、其它应收等金额较大的请说明资金充足为何还要借入外债。企业须在申请书中承诺:“本公司承诺此外债申请书所有信息真实无误;若有虚假错误陈述,本公司愿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2、《境内机构外债签约情况表(草表)》(外汇局提供)

3、借款企业营业执照和批准证书。注册资本未到位的,请提供企业设立或增资批复的复印件。中资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和及借用外债的批复。

4、借款企业最近一次验资报告。

5、借款合同正本,双方签字并加盖借款方公章(如为外文,需提供加盖借款企业公章的中文译本),合同中需有借款金额,利率,期限,用途,提款、还款时间及适用法律等重要条款。

6、若向境外个人借款则需提供个人护照复印件,台湾同胞则提供台胞证复印件。

7、借款企业如为融资租赁公司,需提供本企业上审计报告;如为投资性公司,企业需提供实需的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注意事项:

1、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中长期外债(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余额及境外担保履约额三者之和不得超过期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

2、借款企业如为外商房地产企业,借用外债须满足三个条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注册资本全部到位,投资总额低于1000万美元的,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项目投资总额的35%;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含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投资总额的50%,另须提供外资委关于企业设立的批复及发改委立项批文(如有)。2007年6月1日之后新高房地产企业,不得举借外债。

3、自2011年11月开始,如短期外债发生逾期或展期的,且实际借款期限(自该笔外债的首次提款日至前日期或新约定的到期日)超过1年的,按发生额将此笔短期外债纳入中长期外债管理。【详见汇发(2011)45号文】

4、外汇局收到外债登记材料后原则上在20个工作日之内予以核准 ●特别提示:

1、非资金划转类外债需在入账后五个工作日内,到外汇局办理提款登记。

2、借款企业须于债务到期日前至少10个工作日,持展期申请、展期合同正本、《外债签约情况表》正本、营业执照及批准证书复印件等,到外汇局办理外债展期登记手续。贷款人应在展期合同中注明对应的外债编号。

企业展期申请中须说明资金状况,如现金流充足不偿还外债而要展期应有合理原因。

3、资金划转类外债开户、提款、结汇及偿还无需外汇局核准,特殊情况除外。

4、借款企业在借款合同/展期合同签约后15个工作日内没有及时办理签约登记/变更

登记的,需说明合理原因。如系新的签约登记申请,借款企业还须承诺在申请日前未发生外债首次提款。篇三: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实务)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

一、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签约登记

二、财政部门和银行办理外债登记

三、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开立、关闭外债账户

四、非银行债务人办理非资金划转类提款备案

五、非银行债务人办理非资金划转类还本付息备案

六、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结汇

七、外债注销登记

八、境内企业办理外保内贷业务

九、金融机构为外保内贷项下担保履约款办理结汇或购汇

十、非银行债务人办理担保费对外支付

十一、对外处置不良资产涉及的外汇收支和汇兑核准

十二、不良资产境外投资者备案登记和购付汇核准

十三、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资金类划转外债提款

十四、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资金类划转外债还本付息

十五、银行为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套期保值履约交割

一、非银行债务人办理外债签约登记

篇2: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签订借款合同后,天内登记

汇发[2013]19号 2013年5月13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准确、及时、完整统计外债信息,规范外债资金流出入的管理,防范外债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 条例》(以下简称《外汇管理条例》)和《外债统计监测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债务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借用外债,并办理外债登记。

第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负责外债的登记、账户、使用、偿还以及结售汇等管理、监督和检 查,并对外债进行统计和监测。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全口径外债的统计监测,并定期公布外债情况。

第四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国际统计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外债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外债统计方法包括债务人登记和抽样调查等。

第五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根据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对外债登记范围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

第二章

外债登记

第六条 外债登记是指债务人按规定借用外债后,应按照规定方式向所在地外汇局登记或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偿还和结 售汇等信息。根据债务人类型实行不同的外债登记方式。

外债借款合同发生变更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变更登记。

外债未偿余额为零且债务人不再发生提款时,债务人应按照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外债注销登记手续。

第七条 债务人为财政部门,应在每月初10个工作日内逐笔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外债的签约、提款、结汇、购汇、偿还和 账户变动等信息。

第八条 债务人为境内银行,应通过外汇局相关系统逐笔报送其借用外债信息。

第九条 债务人为财政部门、银行以外的其他境内债务人(以下简称非银行债务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逐笔登记或备案手续。

第十条

对于不通过境内银行办理资金收付的,非银行债务人在发生外债提款额、还本付息额和未偿余额变动后,持相关证明材料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章

外债账户、资金使用和结售汇管理

第十一条 境内银行借用外债,可直接在境内、外银行开立相关账户,直接办理与其外债相关的提款和偿还等手续。

第十二条 非银行债务人在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后,可直接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外债账户。非银行债务人可开立用于办理提款和还款的外债专用账户,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开立专门用于外债还款的还本付息专用账户。

第十三条 根据非银行债务人申请,银行在履行必要的审核 程序后,可直接为其开立、关闭外债账户以及办理外债提款、结售汇和偿还等手续。

第十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外债资金可以结汇使用。除另有规定外,境内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借用的外债资金不得结汇使用。

第十五条 债务人在办理外债资金结汇时,应遵循实需原 则,持规定的证明文件直接到银行办理。银行应按照有关规定审核证明文件后,为债务人办理结汇手续。

第十六条 债务人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外债资金用途应当符合外汇管理规定。短期外债原则上只能用于流动资金,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中长期用途。

第十七条 债务人购汇偿还外债,应遵循实需原则。银行应按照有关规定审核证明文件后,为债务人办理购付汇手续。

第四章

外保内贷外汇管理

第十八条 符合规定的债务人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时,可以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提供的担保(以下简称外保内贷)。境内债权人应按相关规定向所在地外汇局报送相关数据。发生境外担保履约的,债务人应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

第十九条 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境内借款接受境外担保的,可直接与境外担保人、债权人签订担保合同。发生境外担保履约的,其担保履约额应纳入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管理。

第二十条 中资企业办理境内借款接受境外担保的,应事前向所在地外汇局申请外保内贷额度。中资企业可在外汇局核定的额度内直接签订担保合同。

第五章

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外汇管理

第二十一条 境内机构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应按规定获得批准。

第二十二条 对外转让不良资产获得批准后,境外投资者或其代理人应到外汇局办理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备案手续。

第二十三条 受让不良资产的境外投资者或其代理人通过清收、再转让等方式取得的收益,经外汇局核准后可汇出。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四条 外债资金非法结汇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有擅自对外借款或在境外发行债券等违反外债管理行为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规定,擅自改变外债或外债结汇资金用途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进行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进行处罚: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涉及外债国际收支申报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送外债统计报表等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提交外债业务有效单证或者提交的单证不真实的;

(四)违反外债账户管理规定的;

(五)违反外债登记管理规定的。

第二十八条 金融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外汇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进行处罚:

(一)违反规定办理外债资金收付的;

(二)违反规定办理外债项下结汇、售汇业务的。

第二十九条 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外汇管理条例》法律责任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银行应按照外汇管理相关规定,将非银行债务人的外债账户、提款、使用、偿还及结售汇等信息报送外汇局。

第三十一条 外汇局利用抽样调查等方式,采集境内企业对外贸易中产生的预收货款、延期付款等企业间贸易信贷信息。

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间发生贸易信贷的,无需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外债登记。

第三十二条 债务人可按照有关规定签订以锁定外债还本付息风险为目的、与汇率或利率相关的保值交易合同,并直接到 银行办理交割。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解释。

篇3: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签订借款合同后,天内登记

[案情]田某与王某某签订了《车辆买卖合同书》,将一辆泵车折价人民币321.39万元卖给王某某,并将该泵车交付给了王某某。合同约定田某需在三年内将该车辆过户给王某某。截止合同约定的付款日王某某仍欠购车款21万元没有履行。田某将王某某起诉至翁牛特旗人民法院,请求给付所欠购车款21万元,一审法院认定双方签订的《车辆买卖合同书》有效,判决王某某偿还欠款21万元。王某某上诉至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该院认定双方签订的《车辆买卖合同书》有效,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王某某为涉案车辆过户时发现该车系田某的丈夫张某向湖南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融资租赁的车辆,为了便于管理,将该车登记在张某名下,张某有使用权但无处分权。因张某未履行付款义务,湖南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向法院起诉并将涉案车辆查封。其后王某某发现田某交给王某某的该车登记证书系伪造。于是王某某到翁牛特旗公安局告发,该局认为田某的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罪,认定诈骗金额为300万元,将田某刑事拘留后,田某的家人将300万元归还给王某某,由王某某继续使用涉案车辆。翁牛特旗公安局向翁牛特旗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建议追究田某的刑事责任。

此案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田某采取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通过订立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构成合同诈骗罪。第二种意见认为,田某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诱使王某某陷于错误认识与其签订车辆买卖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欺诈行为,仅需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属于民事纠纷,不宜以刑事犯罪来处罚,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速解]笔者认为第二种意见更具有合理性,该案应认定为民事合同欺诈,不宜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合同诈骗罪强调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而民事合同欺诈,是指民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者故意做虚假陈述诱使他方当事人陷于认识错误而与其签订合同的欺诈行为。虽然刑事诈骗和民事欺诈都采取欺诈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与之签订合同,但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要素是要考察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由于目的属于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很难认定,因此,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欺诈的手段、情节、后果、最后的处理方式等客观行为。

(一)田某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故意

结合本案来看,田某采用伪造车辆登记证书的手段,隐瞒了自己没有所有权的事实,处分了其不享有处分权的物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田某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合同是民间商品交易的常用手段,合同的标的是交付。田某与王某某签订的《车辆买卖合同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王某某同意购买泵车,田某已经将泵车交付给王某某,而且价格符合当时的市场价,王某某至今仍在使用该泵车,田某虽然隐瞒了该车系其丈夫张某向湖南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融资租赁的泵车,及登记证书存放于湖南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事实,但并没有影响到王某某对该车的占有和使用。而且在王某某未完全履行的情况下,田某寻求公力救济,请求法院认定双方签订的《车辆买卖合同书》有效,可见田某与王某某签订合同的目的是进行正常经济活动从而取得经济利益,并非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二)田某未实际骗取被害人的财物

根据民法的相关规定田某已经将涉案车辆交付给了合同相对人王某某,王某某始终占有和使用涉案车辆。机动车系动产,自交付之日起,所有权发生了转移,虽然,田某对涉案车辆无所有权,更无处分权,但是根据《物权法》第106条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王某某已经实际获得了该车辆的所有权,以此说明了,王某某并未遭受到实际损失。所以本案中,田某的行为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所以笔者认为,本案应当受民事法律的调整并没有触及刑法,田某的行为应定性为民事合同欺诈。

篇4: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签订借款合同后,天内登记

自2008年11月15日起,《关于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实施,大陆外管局开始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此举意在规范贸易项下资金跨境流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防止资金集中外逃,避免对大陆经济造成过大冲击。

同时,政策调控的双刃剑效应也开始显现,新规的实施也将迫使从事进出口为主的台商增加更多的周转金,资金调度压力升高,企业经营难度加大。

全面加强资本流出监控

随着经济大势的演变,大陆外管局此前「宽出严进」的政策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

「外管局担心的是,2009年初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加大,到时如果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资本外逃就成为必然,这也许正是外管局此次新规的重要目的之一。」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大陆之前在防止热钱流入方面一直略显被动,但外管局此次出台防止资本流出的政策非常迅速、主动、及时。

按照新规定,自11月15日起,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进口预付货款和出口延期收款的合同和银行购付汇等实行登记管理,要实行逐笔登记和注销手续。企业新签约进口合同中含预付货款条款的,应在合同签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付货款合同登记。如果企业超过预付货款项下登记的货物预计进口时间30天,仍然没有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且不能说明合理原因的,外汇局将重点关注。

「当前美元走强,我们猜测可能有部分之前赌人民币升值的资金,通过贸易项下流出套汇。」相关专家分析,通过高报进口价格可以隐藏资本流出,一些比较急迫的资金,往往是在没有真实贸易合同的情况下通过提前预付货款流出,外管局此举是防患于未然。

而资本确实有开始流出迹象。有数据表明,近几个月,企业购汇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结汇明显减少。

央行公布的上半年大陆国际收支报告数据显示,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719亿美元,同比下降20%,说明资金进入的动力在降低。另外,9月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大大低于当月FDI(66亿美元)和外贸顺差(293.7亿美元)之和。

实行外汇账户管理后,企业个体的收支活动都能受到监控,监管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对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的监控都会更加细致有效。

有报导分析,大陆经济目前还没到最坏的时刻,一些外贸企业依靠之前的订单还在勉强支撑,金融海啸期间的影响可能要到2008年年底或者2009年年初才能显现。由于大陆对外贸的依存度比较高,如果实体经济届时发生比较大的下滑,央行可能会选择让人民币小幅度贬值,这会加速资本流出追逐美元等强势货币。

台商资金调度压力升高

「贸易外债登记新规,迫使从事进出口为主的台商增加更多的周转金,台商资金调度压力升高,企业经营雪上加霜。」台商企管顾问业专家、江苏昆山汉邦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李仁祥表示。

针对这份通知,李仁祥提醒台商要注意几点:

第一,需进行登记的境外债权款项包括预付货款或延期收款。预付货款是指货物进口合同约定付汇日期早于合同约定进口日期,或实际付汇日期早于实际进口报关日期的付汇。延期收款是指货物出口合同约定收汇日期晚于合同约定出口日期,或实际收汇日期晚于实际出口报关日期90天以上(不含)的收汇。新规定中,对这两项要实行逐笔登记和注销手续管理。

李仁祥说,之前的规定是收汇日期晚于出口报关日期180天,现在最新规定是减少到90天,如此将增加台商资金调度的压力。

第二,登记时间限制。企业新签约进口合同中含预付货款条款的,应在合同签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付货款合同登记。企业应在实际发生预付货款前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付货款付汇登记。合同中未约定而实际发生预付货款的,企业应在实际发生预付货款前15个工作日内同时办理预付货款合同登记和付汇登记。

第三,登记额度。国家外汇管理局依据企业前期进口付汇、预付货款登记与注销情况等核定企业预付货款额度。除大型成套设备进口企业外,原则上企业的预付货款额度不得超过该企业前12个月进口付汇额的10%。

第四,法规实施时间。出口延期收汇的登记管理自12月1日起开始施行,具体管理规定尚未发布;预付货款登记自2008年11月15日起开始施行。

上一篇:新童谣手抄报题目设计下一篇:酒店星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