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

2024-05-09

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通用8篇)

篇1: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

快乐学堂

地点:六年级 教室

时间:期中考试之后,上午第一节语文课 人物:老师(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学生四人:

1、宋秋波、2、史金超、3、梅亮欣、4、倪石柱

(课间,倪与史正在玩克牌,宋与梅在掰手腕)老师:(站在教室外)还记得去年那群顽皮的学生吗?我就是他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了,他们今年已经六年级了,可一点儿都不让我省心。前几天刚被他们气得腰酸背痛腿抽筋,低压80高压200;这不,这次期中考试结果已经出来了,我的血压又上升了!就拿我的语文这一学科来说吧,居然有人考了个个位数,全班最高分才61分!得,我得上课去了!倪:(向外张望)嗨!同学们,暴风雨就要来临了!生4人: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转过头去)好什么好呀!血压又上来了!同学们,这次期中考试们们考得不怎么好,待会儿分析试卷时你们要认真听!

师:(发试卷)宋秋波,61分;史金超,1分;梅亮欣,39分;倪石柱47分。大家先检查一下分数有没有加错。宋:老师,我的不是61分!师:那是多少分?

宋:(尴尬状)是……19分!您刚才给拿倒了!史:老师,我不是1分!师:那又是几分呢? 史:是1.5分!

(梅、倪、宋窃笑)

师:(不屑一顾地)有什么区别嘛!

史:区别大着呢!我妈说以前一块钱能买1斤豆腐,可现在1斤豆腐得一块五!师:(拿过试卷加上0.5分)给你加上!(嘴里嘟囔)史金超啊史金超,你使劲抄也只抄了1.5分!(把试卷递给史)给你的1斤豆腐!

师:下面大家 用一点时间好好总结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家都考得这么差!(师转一圈,生唧唧喳喳地议论)师:都总结出来了吗?

史:总结出来了!是因为监考太严了!梅:我觉得是因为选择题太少了!师:你说明白一点。

梅:我的英语本来也不咋的,可是因为选择题多,这次我还考了78分。倪、宋、史:你怎么考的?

梅:(得意扬扬地)我呀,在草稿纸上写下A、B、C、D,再用圆规往上扎,扎到啥就选啥!

倪、宋、史:你真牛!

梅:(得意地)上次我更牛!我用了一个口诀,在A、B、C、D上点来点去的,考了86分!

倪、宋、史:什么口诀? 梅:大豆小豆,放屁你臭!

师:(不耐烦地)严肃一点!下面我们分析试卷。第一题,给加点的字注音。宋秋波,看看你错了哪几个? 宋:安然无羔(gao),一代鸟雄。

师:是安然无恙(yang),一代枭(xiao)雄。梅亮欣,你错的有哪些? 梅:披荆斩刺,查无音信。

师:是披荆斩棘(ji),杳(yao)无音信。

倪:老师,这读成如火如荼(茶cha),独占鳌(鳖bie)头不对吗?

师:是如火如荼(tu),独占鳌(ao)头!鳖头,鳖头是什么?谁愿意独占鳖头才怪了!(走到史跟前)这个读做什么? 史:皮开肉定呀!

师: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是皮开肉绽,你还是“皮开肉定”的,我真恨不得打你个皮开肉绽!

师:第二题,造句。你们每人读两个造句给大家听听,你们自己也听听都 是些什么造句!

宋:陆陆续续——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来。

一边……一边……——他一边脱衣服,一边穿裤子。倪:格外——小强不听话,总是把字写到格外。

天真——今天真热,是个游泳的好天气。史:十分——妹妹数学只考了十分,真丢脸。

难过——我家门口有一条大水沟很宽很宽,真的很难过。

师:我也真的为你们难过!希望以后再看到你们的造句不要让我难过!同学们,成语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寥寥几字就能起到传神的效果。可是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它们,不能望文生义。请问这几个成语怎么解释?——不屈不挠。史:我知道,是指在挠痒痒的时候,手指头不弯曲,就挠不着痒痒。师:机不可失。

梅:手机不能掉到马桶里弄湿了!师:度日如年。

倪:日子好过得不得了,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师:抑扬顿挫。

宋:有十只羊,九只蹲在羊圈里,一只蹲在猪圈里,不就是“一羊蹲错”吗? 师:(气愤地)同学们,你们这是在糟蹋成语!同学们,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下面这一题是让大家给推广普通话定个广告词,你们都写了些什么?

宋:出门儿要讲普通话,地球人都知道!

梅:今年暑假不学习,学习只学普通话,今年过节不说话,说话只说普通话。倪:自从说了普通话,腰不酸了,腿不痛了,身体好了许多。普通人我还不告诉他呢!

史:以前我说方言的时候,脸上长满了小红疙瘩,可是自从说了普通话之后,身上的小红疙瘩全都不见了。(指着脸)看这里,看这里…… 师: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要都模仿电视广告!

师:这次作文题是《我熟悉的一个人》,你们都写得蛮有创意的,让我惊叹不已。你们自己读一读吧!

倪:《我的老师》。我的老师长着一张瓜子脸…… 师:等一下!你写的是瓜子脸吗?是“爪子脸”!你接着读!

倪:我的老师长得真漂亮,真漂亮,真漂亮呀真漂亮,真漂亮呀真漂亮…… 师:停!你写那么多的“真漂亮”干吗?就这么一真写到了结尾!倪:老师,作文不是要求不能少于500字吗?

师:那你就只能写真漂亮?可是你还是只写了496字。倪:早知道我就该再加上一句“她真漂亮”!

宋:《我的奶奶》。我的奶奶长着一张瓜子脸…… 史、梅、倪:也是瓜子脸?

宋:是的,不过是倒着的。今年65岁了。上个星期天我们学校新建的操场落成典礼,奶奶也迈着猫步去看热闹。一看到有那么多人,奶奶说:“哇噻!我晕!这操场好大好大!能容下50头水牛呢!”

师:你奶奶说话挺时尚的嘛!怎么像琼瑶(qiong yao)片里的主人公似的。可操场是人活动的,不是给牛修的!你接着读吧!

宋:奶奶看见许多人争一个球,就说:“为什么不一人发一个?”我也觉得好笑,但奶奶是没文化也没见识。我答复道“现在我们国家穷,一人发一个太浪费了。”

师:你奶奶可以理解,你不可原谅!

史:《我的弟弟》。弟弟今年6岁,他长得帅呆了,酷毙了,很多人都说他长得像周杰伦。弟弟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隔壁5岁的小女孩玲玲玩。他们在一起又蹦又跳的,有时还在一起搭房子,炒菜做饭。我觉得弟弟有早恋的倾向。

师:是你自己有早恋的倾向吧?

史:我?怎么会?我要想早恋还等到现在?!师:你多大了?说这样的话!继续读吧!

史:果然。有一天我看见弟弟和玲玲坐在院子里的长椅子上,弟弟对玲玲说:“我爱你!”并亲了玲玲一口。玲玲说:“你亲了我可要对我负责任啊!”弟弟成熟地拍了拍玲玲的肩膀,笑着说:“你放心,我们又不是一两岁的小孩子了!” 梅:《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今年芳龄四十,她长着一张…… 倪、宋、史:也是瓜子脸?

梅:不是,是“国字脸”。她额头上恰如其分地长着些皱纹。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好不容易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和姐姐喂大…… 师: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们拉扯大!

梅:我最爱吃妈妈做的地瓜粥了。昨天因为地瓜售完了,妈妈没买到,她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些芋头来滥竽充数……

师:又在糟蹋成语,简直是狗屁不通!气死我了!血压又上来了!梅:老师,您别生气,我一定改!今后我们一定要披荆斩棘…… 宋:勇往直前……

倪:如火如荼地努力学习,我们要让我们班的成绩在全校…… 宋、梅、史:独占鳌头!

师:(欣慰地)同学们,你们终于长大了!

不屈不挠 机不可失 度日如年 抑扬顿挫

篇2: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

“李洲在云朵上种花。”

“孙悟空在院子里上课。”

看见了这些句子,你一定会笑破肚皮吧?这些就是我们上课做游戏时生产出来的“幽默句子”哦!

这是今天我们上张老师的写作、阅读课时做的一个小游戏,名叫“写字条”。游戏规则是:把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写人物名称,第二小组同学写“干什么”,第三小组的同学(包括我自己)写的是“在什么地方。”张老师说越离奇越好,我写什么呢?“洗澡、吃饭、打扫卫生?”嗯,不行,都太普通了。我想来想去,绞尽脑汁,终于有了主意,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在宇宙飞船里。”

张老师开始抽同学来重新组合句子了,最先请莫梓昕,她抽了一个“牛”,“在宇宙飞船里”、“打电脑游戏”。牛竟也会打电脑游戏?真是奇怪呀!这次又轮到刘汇之,它抽的是“刘汇之”她竟抽到了自己的名字,我们再看看下面抽到了什么吧!“在猪圈里探险”。全班立刻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爆笑起来,我的心里却在想“猪圈里会有什么好探险的呢?”还有一个同学抽到了“乔丹在地下室里罚站。”

篇3: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

在传统的小学六年级的课堂里,老师的主体地位非常明显,教学方式也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教学,学生在讲台下听课的方式.可以看到,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限制,思维不够发散、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局限性非常大.近几年,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中也经常强调,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等.实际上,要想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发散,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向同学和老师表达出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进行问题的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举措.就拿“正负数”内容来说吧,考虑到学生在此前就已经接触过正负数内容,老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部分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回忆起这部分知识.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降低学习难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游戏,小学生历来就对游戏有好感,因此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具体来说,就是老师让学生进行“剪刀石头布”游戏,事先进行分组,每组五六人为宜,让学生们两两进行游戏,并由一名同学对游戏结果进行记录.如果某名同学赢了一局,就用+1来记录,反之则用-1进行记录,如果打平,则记为0.游戏结束之后,由统计游戏结果的同学进行分数统计,然后进一步进行角逐,最后产生冠军组.可以看到,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善于将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仔细翻阅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后可以看到,教材中数学知识丰富多样,既包括分数计算、负数知识,又包括简单的图形变换等内容,在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好数学教材丰富多样的特点,巧妙地实现数学知识点和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注意力更加集中,行为上表现得更为主动.就拿“分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来说吧,老师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呈现一个圆形蛋糕图形,针对这个图形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说“如果要将这个蛋糕分给8个人,如何分才比较合适,每个人会平均分得多少?”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分蛋糕的动画,将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个人即可分得1/8块,这段动画播放结束之后,老师就可以继续进行提问,比如说,“如果每人分得的1/8块蛋糕平均分成2块,在吃掉其中一块后,剩下的蛋糕在原蛋糕中占据多大比例?”或许学生一时间反应不过来,但老师没有必要很快说出答案,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很容易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不得不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三、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

从生理角度讲,六年级学生已经脱离了幼稚时期,但由于其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稚气依然存在,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他们通常会比较喜欢模仿他们所认为正确的举动.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给予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设一个接近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让他们进行自我学习,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比方说,老师在讲解“圆的周长”时,可以向他们提问:在一个学校里,有一个规则的圆形荷花池,该圆形荷花池直径8米,试问如何计算这个荷花池的周长,周长为多少?有的学生会认为通过一根细线绕荷花池一圈,就可以得到圆的周长,有的学生则不这么看,认为过于麻烦,老师们就可以在此时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怎样计算荷花池的周长,通过这个生活化实例的创建,可以明显降低纯理论教学的难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极为有利的.

实际上,要构建高效课堂,还有多种对策,这里笔者只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高效课堂构建的理解提出几种对策,虽然说不是特别的完美,但至少能够在构建高效课堂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即使如此,探讨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总之,笔者希望,此番探讨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数学中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就是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重视数学的学习.众所周知,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生向中学生过渡的重要桥梁,只有小学打好基础,初中的学习才会更加顺利,但是随着小学生进入六年级,数学知识更趋抽象化和理论化,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有难度,课程效率一直不尽人意,于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将专门探讨如何构建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

参考文献

[1]林丽蓉.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对策分析[J].文理导航旬刊,2015(33):28-28.

[2]袁勇.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J].考试周刊,2015(57):73-73.

篇4:爆笑课堂作文

这其实是作文理论课中关于“动连着动”的表演游戏。报名开始了,杨景辉、李天怀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许老师。老师立刻请他们两位上场,游戏的幕布拉开了。李“司机”开着“奔驰”,哼着小曲,兴高采烈地去买水果,不知什么时候杨同学冲到车前,往地上一趴。李“司机”赶紧下车,正要问话,杨“碰瓷”已经大喊:“你给我赔钱啊,我两条腿都骨折了,脖子也断了,给我赔20万啊!大伙都来看呐,这人撞了别人了,还不赔钱!”这时,台下的观众们有的“拍照”,有的伸长脖子当“吃瓜群众”,有的.脸上笑嘻嘻的,跟着起哄。李“司机”无可奈何地拿出手机。看到这里,杨同学立刻从兜里拿出手机扫码。李“司机”万分心疼地转给他20万,懊恼地说:“早知道就不出门了!”这一局结束了,同学们纷纷拍手叫好,夸两位表演者演得真精彩!

第二局开始了,由汪銘萱和陶昌员表演。汪同学趴在地上,陶同学好心地扶她起来。汪同学故意再摔了一跤,大声嚷嚷要陶同学赔钱。陶昌员气愤地说:“我好心扶你,你还碰瓷?”但是,她挣脱不了汪同学的“魔爪”,只好给了汪同学1000元“现金”。许老师见状语重心长地说:“遇到这种事情,可以报警噢!”我们点点头。

篇5:课堂的作文550字:爆笑课堂

说起那堂音乐课的笑声,都是因我引起的。

前天下午,我发现一只青蛙蹲在墙角,脚被踩断了。出于同情,我掏出布条将小青蛙的腿轻轻缠好,然后把它带回了课堂。

上课的铃声响了,音乐老师来了。

“同学们,先复习一遍已经学过的歌曲《海鸥》。”琴声响了,大家起唱。我低头瞧着书桌膛里的小青蛙,嘿,它还挺老实,下颌(hé)一鼓一鼓的。

“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呱呱!”咦,老师瞧着窗外,可是同学们全都瞧着老师,大家在想:老师的琴声怎么还有蛤蟆叫呀?只有我和同桌明白,刘欣边笑边咬着嘴唇儿。

又唱第二遍:“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呱呱!”嘿!这一来不但同桌笑了,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也看出点儿门道来了。她踱着步,在桌间来回走动,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小青蛙,我的小青蛙,你可别再叫了,再叫就麻烦了。

要说咋就这么巧,偏赶上老师从我身边走过,小青蛙开始了独唱——“呱呱”!

全班同学又发出一阵笑声。

完了!我只好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向老师讲了一遍。也该我走运,老师被我对小青蛙的同情心给感动了,她并没有责备我,只是看看小青蛙,说:“海鸥是我们的朋友,青蛙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既然它的腿已经好了,我们就放它回大自然吧!”

篇6: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

一、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没有选择权和自主性,只能机械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死板,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鉴于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上主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如此,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各种学习途径,探索知识的奥秘,自我检测,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可以自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及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二、加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全面把握,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一些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能深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更加信任和喜欢教师,提高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鉴于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赞美,要积极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通过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学习氛围的情境,利用这种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活用媒体情境、巧设问题情境、挖掘课本情境和开展活动情境等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过年特有的情境,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从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构建有准备的课堂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备课,提前准备好教学要用到的材料,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前设计好课堂中要提出的问题,选择好教学方式和方法。此外,教师也要让学生按照科学的预习方法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文章内容,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有利于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明确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有的放矢地探索具体解决策略,以不断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本文中略表浅见,以期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开设语文课程,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语文课程对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升学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鉴于此,主要探讨了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学生,策略

参考文献

[1]鹿丽丽,王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8).

[2]朱红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成功:教育,2011(04).

篇7: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

一、课前预习———前奏曲

【学生活动】查阅资料, 预学质疑。

【习案设计】主体活动, 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设计调查, 分层分类。

【课前习目标】

1.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提炼信息, 了解凡卡的学徒生活状况。

【学习准备】

教师:通过微信群、QQ群推送资料, 并收集、统计学生的完成情况。

学生:查找资料、收看教师推送的资料, 了解时代背景, 完成课前习任务并拍照上传到微信群 (或QQ群) 。

【课前习任务】

1.整体感知。

(1) 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 初读课文, 想想课文围绕凡卡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信息提炼。认真默读课文, 提炼出相关信息, 完成凡卡的“人物档案”。

3.自我评价。

(1) 事情发生的背景你了解得怎么样? (A很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 你了解背景的途径有哪些:

(2) 课文我读了遍, 课文读得 (A有感情;B很流利;C不太通顺) 。本次课前习完成时间: () (A 20分钟以内;B 40分钟以内;C 40分钟以上。)

【课前习调查统计】

1.统计方法:学生将课前习案拍照上传到微信群、QQ群, 教师检查、统计。

2.学生的课前习情况:加入微信群并发送课前预习情况的有30人, QQ群19人;课前比较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的有36人。多数通过老师推送的资料、自行上网或工具书查找的途径了解。

3.自主阅读课文5遍以上的有28人。凡卡档案中的生活状况是课中习的主体活动, 学生完成情况良好。理性思维的同学用关键词的方式填写 (60%) , 感性思维的同学用描述的方式填写 (40%) , 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刻体会凡卡的悲惨。

【小结】课前习为课中习服务, 是前奏乐章。教师利用微信、QQ等云技术推送课前习案,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后, 及时通过云技术反馈给老师。教师在课前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汇总、分析, 根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中习主题活动, 让学生的课前习更加充分有效, 提高课中习的学习效率。

二、课中研习———协奏曲

【学生活动】互学解疑, 合作探究。

【习案设计】朗读品味, 积累检测。

【教师活动】读诵梳理, 关注生成。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前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板书课题及作者)

2.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写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说说课文围绕凡卡写了哪些内容?

师生交流:写信前 (担心) ———写信 (难过) ———写信后 (希望) (写信过程中穿插回忆)

经过初读课文、提取信息填写人物档案卡, 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凡卡这个孩子。这是同学们完成的凡卡的档案卡——— (出示学生上传的课前习案、分享凡卡的人物档案卡, 简单交流, 引出悲惨)

3.朗读感悟。

(1) 默读课文, 说说文中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凡卡的悲惨?读到让你最揪心的地方, 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小组内交流后, 全班分享。

【举例预设】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 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 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 把我拖到院子里, 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 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我从尾巴上弄起, 她就捞起那条青鱼, 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师: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有什么感觉———

“老板抓着我的头发, 把我拉到院子里, 拿皮带抽了我一顿。” (不能体现老板的狠毒)

①换词对比读。

②结合“揪”、“拖”、“揍”理解。

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也许像凡卡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

师:还有哪个词语也让你有这样的感受?指导朗读“……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2) 凡卡实在无法忍受, 于是在信中向爷爷请求带他回家。凡卡是怎样请求爷爷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4.对比阅读, 写法指导 (怎么写) 。凡卡的信, 爷爷能收到吗? (发散思维)

【小结】协奏曲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产物。课中习, 重在培养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又互相竞争。在“课中习”的主要任务, 除了解决学生“课前习”时遇到的问题外,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与探究习惯;在合作学习中理解、内化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课后延习———奏鸣曲

【学生活动】温故知新, 综合实践, 延学追问。

【习案设计】查漏补缺, 积累拓展, 练习反思。

【教师活动】帮扶引领, 尊重兴趣, 发展个性。

【对比阅读】云技术推送《小音乐家杨科》。学生自主阅读并比较两篇文章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在微博、微信上交流。奏鸣曲是专为一或二件独奏乐器而编写的乐曲。课后习是专为课中习的延续而设计。《凡卡》一课, 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 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 揭露了社会制度的黑暗。本单元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排, 目的是了解外国文化、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的表达方法。

1.自读文本, 感知内容。教师指导课前预习,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在充分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提取信息, 完成凡卡的人物档案, 并以凡卡的档案走进课文, 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 感受他的悲惨命运, 了解他在乡下过着虽然贫穷却快乐的生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回忆乡下生活的美好与现实生活的悲惨之间的关系, 理解作者运用的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课前习的指导, 旨在让学生通过信息提取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知道课文叙述凡卡写信的过程中还穿插了回忆的内容, 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 开展课堂探究, 学习作者运用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2.品词析句, 探究重点。在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探究。在品读写信的内容环节, 我用“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凡卡在城里学徒生活的悲惨?”这一问题贯穿课中习的主体活动, 指导学生仔细品读文段, 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 在品词析句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对重点段落扣住词句的分析, 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 使学生读懂课文, 体会情感, 并通过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合作探究: (1) 凡卡回忆了哪些内容? (2) 这部分能去掉吗?读插叙部分, 谈感受, 联系前文理解在乡下虽然穷苦, 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 这更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通过读和同学们自己的分析, 能清楚地认识到凡卡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里他都没有好日子过;无论到了哪里他的命运都是悲惨的。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采用的这种把乡村的贫穷却快乐的回忆和城里的悲惨的现实生活放在一起写, 让人读完之后更加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 这样的写法叫对比;同时看到作者用乡下生活来衬托城市生活的悲惨, 领悟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篇8:爆笑课堂六年级作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屡有发生,我百思未得深解。学校学期初安排听常态课,两位老师分别执教《渔歌子》时的课堂现象,再次引发了我的思考,现将课堂实录片段与我邀部分学生深入访谈的结果,描述如下。

教师1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A:我预习的时候没查到张志和的资料。老师要我们回答“是个怎样的人”,是个爱钓鱼的人吗?老师肯定不是要这样的答案。那他是个怎样的人呢?听听同学怎么说吧。

B:我知道一些张志和的资料,他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后来皇帝赐给他“志和”这个名字。难道老师要这个答案吗?再等等吧,没把握的话还是不急着说。老师喊到我就起来这么说。

C:不会,就选择沉默吧。老师肯定会自己公布答案的,她以前经常这样自圆其说的。】

师:不知道啊,都没有预习吗?那么看屏幕上老师收集的资料。

生:(默看资料)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D:哎呀,怎么看不大清楚呢?最好有人读一下,让我了解得清楚些。哎,别不识相,挨一顿批。让我把眼镜架往上推一推,眯缝着眼,努力看吧。

E:哦,原来老师就是要我们随便介绍一下张志和呀,这个我在预习的时候也查到的,她为什么不说清楚呢?】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说说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生1: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应该是西塞山和白鹭。继续交流。

生2:桃花、流水、鳜鱼。

师:还有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全了?

生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师: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吗?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F:怎样的美景?我可得好好组织组织,变成一段通顺的话。让我想想。

G:想想也烦,懒得动这个脑筋,反正等一会儿总有人举手的。

H:我仿佛看到的是桃红柳绿,和风细雨的美景。我想举手的时候老师就开口了。】

师:(焦急地)没关系,你可以说一样景物,比如怎样的风?怎样的雨?

生4:暖风。

生5:杨柳风。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I:看老师笑眯眯的,其实她心里很急了,快点随便说一个答案吧,至少下课时统计发言次数时,我发过言了,可以交差了。

J:老师肯定要感谢我了。大家都不说,老师会多尴尬,幸亏我救了老师的场。毕竟教室后面还有一位老师在听课呢。】

师:(要发疯了)你们不会用一两句话来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的吗?×××,你来说。

生6:雨细细的,如牛毛,如花针,密密地斜织着;风轻轻的,柔柔的,如母亲温柔的大手抚摸脸颊。风里带着桃花的香味儿,青草的香味儿,还有泥土的香味儿。

师:不是说得挺好吗?为什么不举手呢?

生:(沉默)

【学生心理活动描述:

K:我想尽量说得完整一些,把青山、白鹭等景都说进去,还在想呢。老师叫到我名字,我吓了一跳,把开头给忘了,直接说了后面的内容。】

片段三:

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像这样的关于垂钓的诗你还记得吗?

生7:《题秋江独钓图》

师:会背吗?

生7:(只嗫嚅了三个字)……一扁舟

师:还有一首记得吗?

生8:“独钓寒江雪。”

师:四、五年级学的内容都还给老师了。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

生齐读《江雪》和《题秋江独钓图》。

师:下面打开《三训》把作业做一下。

【学生心里活动描述:

L:我正在努力地想呢?老师就打断了我。

M:想它干嘛呢?老师其实只是问问而已,做给听课老师看的。我看见老师的手都点好鼠标了,屏幕上马上出来这两首诗的内容,只要跟着读读就行了。】

教师2课堂再现: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这是词牌名,“子”读第三声“zǐ”,一起读课题。这首词是张志和写的。张志和原来不叫张志和,叫张龟龄。你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

生1:大概希望他能像乌龟那样长寿吧。

师:恭喜你,猜对了!他有个哥哥,你们猜叫什么呢?

生2:张树龄。

师:什么树呢?

生2:松树,哦,张松龄。

师:对了!你们看,名字中寄托了长辈的美好祝愿。那张龟龄后来为什么叫张志和了呢?通过预习,知道的请举手。(一名学生举手)

生3:是皇帝赐给他的名字,希望他心志平和。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得真多!奖励你把屏幕上的这段资料读给大家听。大家边听边思考,从中了解张志和是个怎样的人?

【评析:因为是猜,错了没关系,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小得多,而且,老师的问题指向很明确,话语中又饱含着鼓励,因此课堂气氛活跃。】

片段二:

师:这首词中写了很多景物,可谓“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大家圈一圈一共写到了哪几种景物,待会儿连起来告诉大家。

生1: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

师:还漏了两样,能补全吗?

生1:箬笠、蓑衣

师:一起把圈到的景物念一念。你们觉得这些景物美吧,能不能用几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听到、看到、闻到了什么?不急,先在自备本上写一写。

生2:我写的是白鹭飞翔图。……

生3:我写的是桃花流水图。……

生4:我写的是斜风细雨垂钓图。……

师: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生:(沉默)

师:你们看,山是青的,鹭是白的……

生5:美在它们的色彩绚丽,搭配和谐。……

师:还美在?

生6:动静结合。……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读出画面来。先自己练一练。

【评析:先写再说,给同学思考的时间较充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因此说得自信满满。】

片段三:

师:据说张志和钓鱼是不用鱼钩的。那他还是在钓鱼吗?

生:(摇头)

师:他钓的是什么呢?

生7:春天的美景。

生8:悠闲自在的心情。

生9: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

师:好一个“淡泊心境”。是呀,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淡泊的心境与热爱大自然的景物的感情。

【评析:所提问题有思维的价值,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喜欢。】

师:他的哥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惹祸,于是修了一座草堂,并作了一首词喊他回家。想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

生:想。

屏幕出示《和答弟志和渔夫歌》

男生作哥哥,请弟弟回,读:“……狂风浪起且须回”;女生作弟弟,回答哥哥不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哥:“且———须———回”。

弟:“不———须———归”。

(课堂里充满乐欢声笑语)

【评析:和复习旧知相比,学生们更愿学习新知,对拓展内容充满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学习有热情。】

二、理性分析

综上所述:教师1和教师2执教《渔歌子》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基本相同,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但课堂气氛却迥然不同。以前一些教师总以为高年级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在学生,学生大了,自尊心较强,怕说错了被同学笑话,不愿说,所以才造成如此局面。其实教师才是始作俑者,课堂的“死”与“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

打破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沉闷之怪现象,笔者以为需经常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具有挑战性

对于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学目标处于灵魂的位置,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都以它为中心展开。所以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好适宜的教学目标。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能够达成的目标就是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因此,目标设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课文的独特教学价值。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课文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难易程度。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标太难,不容易实现,学生就会丧失信心,有厌倦情绪,就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只能勉强跟着。目标太简单,不花力气就能实现,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属于那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的,且通过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转换,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目标不放,生拉硬扯也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致耗失殆尽。

2.教学形式的展开,是否有互动性

要把课上活,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教学形式,代之确立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形式。传统的单向静听式主要是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主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以教代学,以讲代练。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学生的求知欲受到抑制,学习缺乏兴趣。这样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多向立体式教学形式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互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也是教师与文本间的,学生与文本间的。只有把课堂变成学堂,学生思维有空间,讨论有时间,发言交锋才会呈现精彩。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学起来投入,兴趣自然来了,课堂也就活了。

3.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纵然是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都集中注意力学习,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块屏幕、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虽然受到批判,但在相当多的家常课课堂上,还是愈演愈烈。另外语文课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似乎也是一成不变的套路。可以想象,如果一篇课文分两个课时完成,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是一个模式:读通课文,正音,解词,读好句子,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第一段……教学程式化,方法单一,学生会假装陪着你老师学吗?高年级学生精着呢,猜到你老师下面大概要说什么了,他们就对老师不予理睬。这就要求教师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出其不意地变换招数,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视频引趣法﹑实物演示法﹑游戏法、表演法等,把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成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课文内容,获得具体感受,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不是一味地追求方法的“趣味性”,搞成形式主义,而是真正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倪鸣老师执教的《石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就设计了极富趣味的闯关活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且轻松愉悦。

师:读得太棒了!看来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告诉倪老师,课文你都读过几遍了?

师:4遍的、3遍的。哎呀,真是不看不知道,6遍的、8遍的!一看吓一跳。

师:既然大家都预习得这么充分,今天倪老师要来点刺激的!我要提高检查预习的难度了。倪老师呀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藏到了石榴果的背后,石榴果越大,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自己选择,来挑战!开始!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就给你。

生:我选果子最小的那一个。

师:1号题?看来你是一个平时做事挺稳重的人。1号题只有一个生字,你一定能读好!

生读: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师:读得太棒了!请坐。同学们,第一位挑战者初战告捷。接着来挑战!

生:我想选3。

师:你勇气了得!———这段话中可有不少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说有,然后读。

4.教学评价的语言,是否有激励性

课堂上学生不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是怕回答不好而遭同学取笑。实际上,这种不正确、不规范、不全面,是正常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讲对了,教师要表扬;学生讲错了,教师也要鼓励,因为他敢于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或分享,或纠正,或引导,或提升,逐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爱说、能说。

一日,学习《烟台的海》,姓祝的一名男同学作小导游,上台介绍了烟台秋天的海。台下一学生评价“这导游做得如何时”支支吾吾。

我是这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师:你尽管实事求是地说,祝导不会因为你评价他介绍得不好而扣工资的,对吧?

生:(会心地笑了)他介绍了海的高远以后,能说到海的忙碌很好。如果再请游客们到渔家尝尝海鲜,就更好了。

生(祝导):谢谢你的建议,我也想到了。只是我怕这样会让游客们说我从中拿他们的回扣,所以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上一篇:产品培训计划通知下一篇:又一次成长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