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培训读书笔记

2024-05-08

跟岗培训读书笔记(精选7篇)

篇1:跟岗培训读书笔记

融入管理智慧

提高管理效能

――――跟岗培训读书笔记

朱立云

最近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跟岗培训,阅读了局领导推荐的跟岗培训读本,读本中的这些文章既有专业理论的引领,又有具体案例的学习,总体感觉每篇文章篇幅不长,仅是就学校管理的某一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如制度建设、校园文化、教师管理、教师评价等,但却精悍而有力,每篇文章都有鲜活的具体事例,让人觉得清新、鲜活、真实,其间让我既领略到优秀管理者的风范,又开阔了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感悟到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深受启迪,学校管理中若融入智慧的因子,一定能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

一、融入智慧,提高制度执行

《如何让学校制度更有效》(孙峰)一文指出:在制度执行的教程中,应尽可能的考虑制度约束人群的多样性,唯有如此,才能使制度更公平,也更有效。他就同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甲乙两个校长却在教师公开课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采取了不同做法,都是50岁以上的老教师,甲校长在执行时,是必须上,这时老教师不得已也上了公开课,但是是带着情绪疲于应付,不但没起到公开课效果,还给年轻教师产生不良影响。而乙校长则要求老教师可上公开课,也可以辅导年轻教师上公开课,结果皆大欢喜,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一起进行教学设计、课后反思、老教师的一些的宝贵经验传给了年轻教师,而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也感染了老教师,每位教师都在此项活动中受益匪浅。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巧妙的融入智慧,以人为本,和谐了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提高了管理效能。想想,现在我们每个学校都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名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要求大家在一起集体备课一定要一节课甚至是两节课,我倒觉得,备课组活动时间的长短由备课组成员根据本次内容实际自己决定,一味强求时间,难道就有效果了吗?

二、融入智慧,进行科学评价,每个学校都有一套考评教师的评价体系,期中教学成绩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评价方式可另辟跃径》(王世忠)中一文中指出,“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整体效益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木板,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整体效益,必须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在教师中应实行成绩“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实行成绩“公有制”,就要求我们从备课开始就应走“集体主义道路”,促进教师群体进行合作与研讨,例如我们平时工作中的,学课程标准、课例研磨、重难点分析、周末自主练习等都是在走“集体主义道路”。实践证明“集体主义”的评价方式,使我们自觉树立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大局意识,以团结协作、合作共䊨取代了教师之间的个人竞争,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融入智慧,提高管理效率

《巧用心理效应,提高管理效率》(曾蓉)一文将心理学中的狮羊效应、首因效应、共生效应、鲶鱼效应、破窗效应、刺猬法则、热炉效应等原理恰当的应用到学校管理中,每个法则的巧妙运用,无不充满着管理者的智慧,如鲶鱼效应告诉我们在一个积极性不高的群体,可以在这个群体中丢入一两个思维敏捷、富有朝气的“鲶鱼”式的教师,通过他们激活教师队伍,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效率。这一原理对学校备课组教师的配备,班级教师配备都有有很大启示。热炉效应形象的阐述了惩处原则,一是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要去摸,是会灼伤人的;二是即时性原则,只要你碰,立即就被灼伤,三是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都会被灼伤。热炉效应是对学校、教师执行“三要八不准”、“五严”要求的最好诠释。

四、融入智慧,克服职业倦怠

《应重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沈红艳)一文中指出,面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我们应该持一种辩证的态度来客观认识,充分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切实可行的途径调试其精神失衡的方面,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目标,收获幸福人生。现行的学校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度,既是竞争上岗,也是做的人尽其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克服职业倦怠的举措。学校工作中教师的全员值班制度,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不但能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更能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积极的挖掘自身潜力,主动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管理者是学校的灵魂和旗帜。“角度是工作的起点,高度是思考的水平,深度是教育的境界”,做一个智慧型的教育管理者是时代的需要,在此思想和先进理念的熏陶与影响下,用新的视界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从而能提高管理效能,把一所学校逐渐引向成功.

篇2:跟岗培训读书笔记

读 书 笔 记

印江县自治县杉树中学张雁鸿

《校长怎样抓特色创建》读书笔记

一、学校特色的一般性

1、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2、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与优质性的统一

3、学校特色是办学的独特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学校特色的稳定是相对的稳定,不是绝对的静止不动。

二、学校特色创建的含义

创建学校特色首先要明确创建什么样的“特色”。其次要规划好创建的方案,第三,要按照规划实施好方案。

学校特色的选择与定位:

(1)从学校历史或办学传统中发现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进行提炼使之升华,形成办学特色。

(2)分析、聚焦学校现有优势、提升、拓展为学校特色。(3)将优秀教师的特色迁移、扩大,发展为学校的文化特色。(4)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内化、建设、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5)在学校已有“特殊性”的基础上,发展、建设学校特色。

三、学校特色创建的意义

1、创建学校特色有利于为人才的成长创设特定环境

2、创建学校特色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3、创建学校特色有利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特色意味着领先一步,胜人一筹。特色就是一种竞争力。(1)目标状态的学校特色本身就具有一种感召力,它能够激发起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有利于围绕学校办学目标优化学校内部办学资源的配置,实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财尽其力,形成强大的办学合力。

(2)有利于树立学校的品牌形成。

四、创建学校特色的基本原则

1、独创性原则;

2、先进性原则;

3、校本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稳定性原则;

6、长期性原则;

7、发展性原则。

五、影响学校特色创建的主要因素

1、内部因素:

(1)有一个明确办学思想的校长

(2)有一支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办学的主力军。一个强有力的教师集体一旦形成之后,它就具备了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和对于干扰因素的排斥力,能够使学校沿着既定的方向稳步前进。

(3)严格稳定的学校常规(4)比较齐全的教育设施设备

2、外部因素

(1)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影响办学体制的改革;影响投资体制的改革;影响培养模式的改革。

(2)政府职能的改革:行政部门简政放权,学校自主办学;改革学校评估制度,形成正确导向。

六、办学理念特色

1、办学理念是一种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

2、办学理念来源于办学实践并作用于办学实践

3、办学理念要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

4、办学理念应成为学校的灵魂

5、办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

七、制度特色

1、以科学的制度促进学校自主发展

2、以民主的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3、以开放的校园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八、学校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缺失诊断

1、规范和完善体制与制度,教育立法力度需要加强

2、绩效、哪里、晋升相一致的薪酬体系存在缺失

3、教育投入和资源配置不均及教育机会不均等,制约教育优质化发展

4、农民工子弟教育流动的无序引起学校布点和管理失调

5、学校内部管理积弊已久

(1)有的学校还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办学茫然(2)观念滞后,墨守成规,缺乏学习动力(3)管理理念上,管理的价值取向有问题

(4)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教师的激励机制缺乏,评价失衡(5)形神失和,课改走向误区

6、校内外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九、校内教育资源的整合

1、思想引领,领跑全员思想

思想决定高度,观念决定行动

3、聚集智慧,点燃激情,愿景导航

4、以人为本,深入、持久构建平台,增强认同度

5、贴近实际,突出个性,创新模式,塑造学生文化

6、整合学校、部门、个人与制度规范等因素的关系,激活内驱,实践有效教学管理

7、挖掘品牌资源,做大做强,实现优质发展

十、校外教育资源的 整合

1、呼吁争取,逐步建立教育经费落实、教育配置体系

2、开放办学多元化融合,优质资源共享

《校长角色把握与办学领导力》读书笔记

一、现代学校与校长

1、现代学校所处的时代背景

(1)社会背景

(2)教育理念

(3)学校生存现状

2、现代学校的特征

(1)开放办学

(2)以人为本

(3)个性鲜明

(4)管理规范(6)绿色生态

3、现代学校呼唤新型的校长

现代学校要靠新型的校长去引领。那种只知照章办事、忙于事务、思想陈旧、理论修养不高的传统型校长,是无法适应现代学校的发展需要的。那么新型的校长是怎么样的校长呢?新型校长应当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要能够系统地战略性地规划学校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决策,尤其是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创设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并能制定出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

构建并完善学习型组织,创造良好的学习型氛围,倡导学习文化,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并且在学习中善于不断地提升自己和他人的理论文化修养;

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供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促进学生学业上的进步;

致力于课程资源的研究,尤其是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 培育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以潜在的力量推进学校 的教育教学工作;

合理配置、利用学校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经营学校的资产,使得学校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为师生提供生态放心的学习生活环境; 加强学校的开放性办学,改善学校的外部环境,引导家长和社会确立起对学校教育的合理期待,充分挖掘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

注重自我人格魅力的修炼和自我领导力的提升,能够发挥人格魅力,促进学校的发展等。

二、现代校长的角色

1、学校发展的策划者

2、组织变革的推动者

3、学校文化的培养者

4、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5、学校品牌的塑造者

6、学校资产的经营者

7、校本课程的建设者

8、教学质量的掌控者

9、学校德育的引导者

三、校长在学校发展策划中的作用

1、职位赋予校长开展策划的责任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责任人,他必须对学校的发展负全责,这是他的职位赋予他的责任。校长角色,不仅表明了校长的地

位和身份,不仅为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时赋予了他带有伦理色彩的责任。、地位给予校长协调各方意见的条件

3、作为决定了校长谋划未来的需要

四、影响校长策划力的因素

学校发展是校长追求的永恒主题。影响校长发展发挥策划力的因素很多,但最为关键的是校长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1、知识功底

2、办学经验

3、信息素养

4、能力和思维方法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1、发展现状

2、指导思想

3、核心理念

4、发展目标

5、实施项目

6、保障体系

六、学校文化的内力体现

1、认知力

2、导向力

3、凝聚力

4、推动力

七、学校的显性文化

1、地理环境

2、学校实物

3、学校行为

4、规章制度

八、学校的隐形文化:学校精神和学校形象

九、学校文化的构建者:

学校文化有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不断创新的过程,它原本就是基于学校传统的创造,是历代师生共同认可、共同付出、共同践行、共同创造、不断传承的过程和成果。教师、学生和校长都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扮演者各自的角色。学生:承载着学校文化、构成学校文化、推动学校文化。

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学校文化理念、提升自身文化品位。校长:掌舵学校文化发展、营造学校文化环境、加强自我建设

十、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有许多具体工作要做,开发内容事实上规定了学校人力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活动任务。

(一)学校人力资源获取

(二)学校人力资源留用

要使教职工安心在学校里工作,减少不正常的离职现象,并且提供学校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就爱必须做好人员的合理安置和积极性 的有效激发。每一名教职工都有自身的特点,学校管理者要有一双识人的慧眼,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长处,将他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让每一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员,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获得合适的岗位,从而达成人岗匹配。

(三)学校人力资源发展

(四)学校人力资源评价

篇3:用读书日记代替读书笔记

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一百名学生就读书笔记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有67人,无所谓的有26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只有7人(笔者所在学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的内容的基本情况、摘抄、感想)。

学生不喜欢读书笔记有这样一些理由:

“老师规定了字数,我们在写的时候手都写麻了。”“一天一页读书笔记,很是烦人。”“写完之后,我又不会去看它。”“整天都是写文字,烦死了,一点趣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的那些规定项目有什么样的根据?

很多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因为要有一个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而且当学生在做读书摘抄的时候,也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句,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没有用上读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句)。写感想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感受,进而受到教育。”

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和摘抄的依据是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没有思考过。只是说凭自己的感觉要这样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所以也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很多老师还是认同这样的事情:读书笔记我也知道学生不喜欢,而且学生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是不这样做就不能够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课外书。

由此看来,读书笔记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应付老师对于阅读的检查督促,双方都在承受着煎熬。

读书笔记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读书笔记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留下来?如果留下来,怎么样留下来?

理性审视之,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增强记忆,便于查阅,容易梳理故事情节……因此,提出让读书笔记走开的想法是不对的。完全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读书笔记,而且在写作的时候随意为之,不去考虑所作的项目是不是符合逻辑, 是否有理论依据, 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是不欢迎的。因此,读书笔记的记录还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设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所作的记录项目要符合逻辑。鉴于此,我尝试用读书日记来代替读书笔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用一本24开、24页的笔记本来做读书记录。每天记录一页,每页的第一行写上日期,第二行写上书名、作者、如果有小标题写上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直接写上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三行开始写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人写一行。然后隔一行写上地点、时间。剩余的地方,要求学生在旁边画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和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幅画。每周五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交换阅读其他同学的阅读日记。

从一开始记录读书日记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写一本书,这是我们读完别人的书之后所写的书。这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种隐喻在里面: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既然这是一部精神发育的历史,就应该留下他的足迹。其次,对于每天记录的日期,是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当然更是“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的隐喻所在。同时也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做法,以便于教师的检查和督促。

记录人物、地点、时间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往往都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就忙着写感想,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一些适合所有文章的万金油式的话语。而学生在做读书日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讲述中所出现的人物都写出来。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忆的过程。学生对于人物关系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的整理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一段重新温习的过程。

当学生整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后,随后要求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线段来表示。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回忆思考阅读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这些人物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探究文本关系的过程。

所谓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总概括。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阅读内容中的众多关系的联系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过程。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画出这样的图示,是基于人的遗忘规律来考虑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 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看来,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要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复习,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就是一种方法。

之所以让学生画画,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画画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发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内容不光可以说出来和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呢?

让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之后,我发现这样做有一些好处:

阅读日记给阅读交流提供意义支撑点。

以往,在组织学生讨论所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去寻找所阅读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没有支撑点的,而且在这个时候,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往往是比较概括性的。而往常,学生虽然写读书笔记,他们所写的往往只是在读完书后的一个局部的感受,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万金油式的感想。只不过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一种被动地说话而已。

阅读日记虽然记录的是一些简单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与之有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大脑里的库存信息,达到阅读内容的重现。它能够为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提供发言的支撑点。

阅读日记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欲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对于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说出了再次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都知道,真正能够对自己发生影响的书籍是在再次阅读之后,只有通过二次或者三次甚至多次地阅读同一本书,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所在。而学生通过每周五翻阅自己的阅读日记,往往会为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感到惊奇,进而能够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通过读阅读日记来再次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写读书笔记的学生。

阅读日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往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学生只是进行了一次性阅读,阅读之后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连书中的故事梗概都忘记了。时间一长,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阅读帮助?但是通过阅读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些简要的内容,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成就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写出一本书,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的。

阅读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篇4:跟岗培训总结

一、开阔了思想视野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把师德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师德水平;全校教职工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新理念,学校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和坚持“特色办学、科研兴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巩固提高、逐步推进、突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中午时间的闲暇之时,我每次上下楼道总会欣赏十一中的“楼道文化”:一楼大厅的活动宣传橱窗,每层楼道的各种德育、美育的宣传标语、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宣传版画、校园内电动显示屏宣传十一中的各种重要通知……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提高了专业能力

作为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更有效地指导我平时的教学工作。在跟岗学习过程中,我把自身对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平时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老师们交流,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跟岗学习的日子里,在指导老师包老师的安排下,我听了几个老师的课,各有特色,专业理论水平很高。不仅听了讲课,还听了说课、评课。评课这个环节很能检验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我平时只注重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平时很少点评其他人的课,所以,在真正评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是那么的有限。别人评课,能发现其他老师的亮点、不足在哪?而我却很少能到位地去点评,所以,每次评课我都会很认真地听、记,学习其他老师的长处。我先后听了近20节课,也听了很多节说课和评课,最重要的是能听其他老师的点评,使我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获得了思想启迪

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的不足,认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和完善,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运用到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并从思想觉悟到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争做一名让社会满意、让领导放心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5:小学思品培训读书笔记

孔滩镇四合小学 徐思

思想品德课是我们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通过以“五爱”和“五讲四美”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从小培育学生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各类人才打下初步的思想基础。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教育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培养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感情,帮助他们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志向。

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品德。

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培养他们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礼貌待人、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教育他们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没有贵贱之分,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逐步培养他们勤劳节俭的习惯以及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帮助家庭、别人、公众的能力。

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学习过民主生活,平等待人,有事大家商量,懂得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逐步树立遵纪守法观念。

七、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逐步培养他们诚实、正直、谦

虚、宽厚、勇敢、开朗、有毅力、负责任、守时守信、自尊自爱。

八、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怎样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逐步培养他们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初步能力。

教学要点

低年级

低年级主要进行生活常识和日常常行为准则的教育,也要进行一点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开始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一、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我国的国名、国歌、首都、重大节日;知道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知道党和国家现任的主要领导人;认识国旗、国徽、版图、党旗、军旗、团旗、队旗;要尊重国旗、国徽、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行礼。

二、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要热爱家乡。

三、知道家庭与学校成员之间的关系。爱父母和老师,和同学、小伙伴友爱互助。要谦让、不任性。

四、知道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都是集体,集体力量大。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中要想着别人。

五、对人热情有礼貌,会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进别人屋子要得到允许,不随便翻别人的东西,不影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不打人、不骂人。

六、初步美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建筑物上涂抹乱画,爱护花草树木。

七、按时上学,不逃学,遵守课堂纪律,参加集体活动要守规则、守秩序,养成遵守学校常规的习惯。

八、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知道行人应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不玩火,防止触电。

九、知道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要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动脑思考,大胆发言,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十、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不娇气,不懒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在学校要积极参加劳动,当好值日生;在家里要参加力

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十一、知道衣食住来之不易。要节约水、电,爱惜粮食,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学校桌椅和各种设备,爱护庄稼。不挑吃穿。

十二、要勇敢。在**常生活中不胆小,不怕困难。

十三、不说谎话。有错认错,知错就改。不经允许不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要还。不贪小便宜,拾金不昧。

中年级

中年级主要进行必要的社会生活常识和社会公德的教育,也要进行一些浅显的法律常识教育。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集体,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培养帮助家庭、别人的能力。

一、知道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人和民族英雄,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要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三、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保卫祖国人人有责。要热爱解放军,学习他们为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了解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要热爱中国共产党。

五、知道我国人民要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对外国客人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六、尊敬父母和老师,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培育。

七、尊重他人,不侮辱人,不欺负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情和帮助残疾人。

八、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社会生活环境,与邻里乡亲要和睦相处,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节。

九、关心集体,为集体做好事,懂得在集体中要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为集体争光,珍惜集体荣誉。

十、知道《交通管理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公民通讯自由,不拿、不拆别人的信件,保护有益和珍贵的动物。

十一、相信科学,不迷信。

十二、初步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刻苦认真、不怕困难、虚心好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十三、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不比吃、穿,不乱花零钱。

十四、懂得什么是勇敢行为,不为逞强而蛮干。

十五、做事情要有耐心,要有始有终。

十六、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

十七、要诚实,不隐瞒自己和别人的错误。听取别人意见要虚心,自己有了错误要改正。批评别人要诚恳,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为别人的进步高兴,不妒忌。

十八、懂得建设和保卫祖国要有强健的身体,坚持参加体育锻炼。高年级

高年级主要进行浅显的政治、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着重教育学生心中有祖国、有人民,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继续培养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家庭、别人、公众的能力,注意培养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初步能力。

一、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人,知道创建党和国家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四化,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热爱中国共产党。要继承中国共的革命传统,做革命接班人。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长期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为“指导——参与”的关系,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沟通,融合统一的合作场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能动性。

具体提高品德课堂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是: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品德形成的内驱动力

素质教育要求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使品德的形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制变成自觉,最终使道德行为

落到实处。那么,品德课的实效性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调查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品德课中,许多道德理念都是蕴含在一个又一个的故或事例中。但作为道德理念的载体——课本,它虽然相对与原来的课本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对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来说,反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去社会调查,才能使他们的知识更丰富,学生会在大量的事实面前发现问题,弄清原因,从而在调查中受启迪教育。这样学生的道德意识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道德情感不由而然的产生了,道德品质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而这些正是靠学生的主动参与获得。但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参与获得也是有难度的,教师要把握好让学生参与的度,不能盲目的乱调查,形成无目的调查的局面。

B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灌输者,对于一些道德理念他不去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学生的学习有着被动性,这样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而交流正是依据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交流。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疑问,在交流中相互补充、相互辩论,在交流中感悟。俗语说:“理不辩不明,法越辩越清。”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道德观念才会自然的流露,是非善恶才会清楚明了,智慧的火花才会产生。学生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中感受领悟,在交流中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创造性。我相信这种道德观念的形成留给学生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持久。

C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没有兴趣的获得是不快乐的,是枯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了学生自觉行动的意向,就能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就使他们自觉的兴致勃勃地去进行行为实验,去主动的加深道德认识、推动道德行为、坚定道德意志。这样也就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主体性。

D实践

实践就是让学生在习行的道德的观念的指引下,用自己的行动去认识、验证、加深道德理念。在品德课中,明理是品德课的灵魂,激情是品德课的催化剂,导行是品德课的出发点、落脚点。而实践不只是在联系实际上指导行为,更重要是的把导行确确实实的落在学生的身上。有一句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放在课前,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的体会或总结道德理念。实践也可放在课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加深道德理念,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E重视情感的培育

篇6:跟岗培训心得

李思邦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

自去年9月成为一名教师以来,听过不少名师的示范课,感受过名师上公开课时的魅力;但是心中一直渴望能听一听名师的常规课,想看看名师的常规课是怎么上的,怎么管理课堂,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怎么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怎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等。

5月,我有幸被派遣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培训学习。在将近一个月的跟岗学习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华中师大附小老师爱岗敬业、勤钻研的精神,领略到了华中师大附小老师高超的教学水平和优秀的专业素养。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下面是我在学习期间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也是我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一、崇高的教育情怀

杨老师(指导老师)爱岗敬业的精神令我震撼。每天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她的工作量把一天的时间排的满满的,跨年级教课,每天至少上3节课,批改130本左右的作业,课间还要在班级或办公室辅导学生、答疑,中午经常是没有休息时间的,都留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再加上每天还要指导我的学习,白天她经常都是没时间备课,只能在晚上备课。我们曾问过杨老师和董老师每天这样密集的工作量会不会觉得身心疲惫。她们回答说:“还好,已经习惯了也就不觉得累了,而且教育给我的是享受”。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崇高的教育情怀已经形成了她们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自然。这种精神与情怀正是我要学习的,我想,当我像杨老师她们那样把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崇高的教育情怀渗透到自己的骨子里的时候,再累也会是一种快乐。

二、优秀的专业素养

1、研透教材

不管是杨老师还是董老师,她们对于教材的研究已经到了一种高度。她们对教材编写的目的、教学的目标、知识点的定位、重难点和突破口、前后知识的联系、知识体系等等都已近非常的了解。她们的这种高度是一天两天促成的吗?不是的,她们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没有经验等等。就如现在的我们一样,但是,只要我们去认真钻研教材,勤思考,将来我们也会成为那样的名师。

2、了解学情

我们常说备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是说要先了解学情。杨老师对没一个学生的学情可谓是知之甚详。基本上对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优势和不足,那些知识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容易出错都非常了解。那么,通过什么来了解学情呢?一是通过课堂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学情;二是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三是通过谈话了解学情。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要多留心观察,关注的重点都是学生那些知识听懂了,哪些知识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等,然后进行分析总结,以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

3、课堂教学

听名师的常规课是我一直渴望的,学习期间我听了很多真实的常规课,主要是杨老师的课(一年级),其次是董老师的课(四年级),也听了朱老师的课(二年级)。这些常规课没有太多的花哨,只有朴实和自然。我发现她们的课都是层次性非常强。课堂的导入、新课的讲授、重难点的突破、提问与追问、练习训练、课堂的总结,每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是精心设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每一句话都是直指中心,说到了重点和关键点,启发学生深思,激起学生思维的撞击。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东西(特别是生成的错误资源),都能很好的利用起来,融合在教学过程之中,为课堂教学服务。因为杨老师她们对教材的研究非常透彻,对学情非常了解,所以学生一说,老师就知道学生要表达的意思,他的思维状况是怎样的,思路对不对,因此上课时候轻松自然,信手拈来。这样的课堂想不高效都难,这样的课堂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

4、课后反思

杨老师上完课经常会指导我这节课应该怎么上,她是怎么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同时反思这节课上的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然后指导我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处理等等。这使得我在思想理论上对于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和处理生成的东西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杨老师还说,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回顾课堂,把自己处理的好的、不好的环节,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都就下来,并进行二次备课,然后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以后随时翻看、体会,也为以后再次教学的改进提供素材,这样你的教学水平一定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三、学生的习惯养成

来到华中师大附小,发现一个令我很震撼的现象,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好,课堂纪律很好,学生听从指挥,勤思考,勤发言,令行禁止。要知道这可是刚踏出幼儿园迈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而且一个班有六十多人,要把一年级学生的课堂纪律管好,养成好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也是一名一年级老师,对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可是深有体会。细心观察杨老师的课堂后,我的心中有了答案。杨老师的课堂,却非常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对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会读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勤思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敢说、善说、准确表达的习惯,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自我检查、订正的习惯等等抓的非常严,而且是每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不断提醒督促。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如果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不是一节课的教学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持之以恒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时间长了,久而久之,才能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化成半自觉状态,最终形成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需要老师平时要有耐心,有毅力。

四、家校力量的结合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现实的、全方位的社会活动。任何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环境,三个方面不可以替代。社会上经常流传这么一句话:“5+2=0”,意思是说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5天的教育,但因为周六周日在家,家长没有约束好管教好,放任自流,加上又接触了社会,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结果把5天在学校的教育白白浪费了,一切又得从零开始了。社会的因素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学校与家庭的因素确是我们教师可能改变的。

杨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的工作做的是真的好,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谈学生在学校、家里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随处可以看到杨老师的评语:上课表现怎么,学习如何,思维如何,行为习惯然后,哪方面比较好,哪方面不足等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随处也能看到家长汇报的学生在家的情况和意见:xxx晚上怎么了,没做作业的原因,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做题的速度,正确率,哪道题做错了等等,同样写的非常详细。可以看出杨老师与学生家庭的教育形成了合力,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标准、实际操作方面达成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篇7:跟岗培训

9月9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区民族中小学教师跟岗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收获甚多。现将所得所想整理如下:

通过跟岗学习,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争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二十天的跟岗培训中,我亲眼目睹了徐永慧老师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效率;亲身感受了徐老师平易近人的处世态度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他“蹲下与学生平视”的作法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课,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教学知识的缺陷。还有“不要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设想,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十年如一日的方法方式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厌烦,没有创新的引导情境课程如同嚼蜡,照搬别人的创意又显不出个性与风格。看了徐老师播放的2012年他在全国信息技术教师优质课比赛的录像后真是耳目一新,原来枯燥无味的文字格式设臵一课被徐老师诠释得既活泼又生动,让我领悟到跳出思维的条框,以生活钟喜闻乐见的事整合到课程的情境中是多么重要。

课余,我还观摩了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很有特色的“机器人”实验室,恰巧专门负责的教师正在向刚接触电脑的三年级小朋友展示机器人行走、搬东西等活动,这让我大开眼界,参观的孩子们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提高了刚接触信息技术小朋友的兴趣。这些课堂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教育我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用科学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求异思维能力。

其次,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跟岗期间,我看到了银川市二十一小良好的校风校貌,感受到二十一小浓郁的教风学风,体验了二十一小人敬业爱岗,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创新育人的教育精神。身为指导教师的徐老师就是最突出的代表,他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专业素质很强,虽然平时事务繁忙,但总能把我的跟岗学习安排得非常周全、细致。就连课余时间也不错过,他给我讲解了很多关于学校网络的设计和电脑系统安装方面的知识,这些以前在学校都是学不到的,因为陌生,所以理解起来很吃力。但徐老师依旧很有耐心的帮助我,在紧张和忙碌的各种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不停地思考、感悟、学习和总结,我的思想得到了新的洗礼,使我重新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身能力的局限。他还教会了我许多很实用的技巧,比如音频、视频文件的剪辑和合并处理,这在我平时的工作中也是非常实用的。在跟随徐老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必须要拓宽学科知识视野,掌握各相关学科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特别是弥补自身学科知识的单一狭窄的缺陷,把握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增强继续学习的紧迫感,更深刻地领会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另外,学习期间,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如获珍宝。二年级吕淑萍老师指教的《欢庆》,由于是低年级学生,注重的是

对识字的教学,为了让孩子们学好写生字,吕老师拿出平时学生用的生字本,放在展台上一笔一划写出了新生字的占位及笔顺,她的这种认真,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就连生字的每一笔几点下笔,什么地方收笔,她都很仔细的进行说明展示,这种亲历亲为,真正做到了言传声教,更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易于接受。还有三年级语文教师王根有老师执教的《小摄影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演说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管对与错,王老师都很慷慨的给予鼓励,比如“您的声音掷地有声,让我深切体会到高尔基对孩子的关爱”、“我很欣赏他”等等,让学生充满勇气,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观点。二十一小教师致力于精益求精,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做到多向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多向思维能力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他们勤恳、爱岗敬业的精神,这很值得我学习。在此,我真心感谢这些名师给予我的引领和启迪。同时,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差距,提升自己的职业情操和素养将是我以后不断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尽管跟岗学习非常忙碌,但也收获了很多,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中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通过听课和学习交流让我走出职业倦怠,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更使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创新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可喜的是在培训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中仍有许许多多新的东西待探索,对教学重新

焕发了热情。还有,教师应该具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对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终身学习是我们必备的一种能力,这不仅因为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为了增强对工作和技术的适应性,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还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情况,信息技术老师通常不仅承担着信息学科教学的任务,还要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辅助教学中承担工作的协调人、信息系统的维护人员、学校内教职员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者等多重角色。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才能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这一次的充电让我获得了足够大的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注重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努力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转化化成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上一篇:申请加入学生会组织部的申请书下一篇:部编八年级历史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