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2024-05-20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去年的树》(通用13篇)

篇1: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版别:人教版

大树不辞而别,谁为鸟儿负责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纳雍县雍熙镇第三小学朱枝群

作者简介:朱枝群,女,小教高级教师,大专学历。现在纳雍县雍熙镇第三小

学任教。电话:***邮编:553300

教材简介: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

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歌唱。冬天到来时,树和鸟儿不得不分离,临行相约:来年春天再相会!一个还愿唱,一个还愿听。但到了第二年春天,树已经不知去向。鸟儿苦苦寻找,原来,大树被砍倒,运到工厂加工成火柴,火柴即将燃尽,只有点燃的灯还在亮着。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全文意欲未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设计理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但童话根植于现实,折射出生活,留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诚信和环保----这两个话题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讨论。在童话教学中,基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依据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启发孩子的想象。加强诚信教育和渗透一定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文本语言文字中受到启示,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加强诚信

与环境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条例》有关条款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我们要学习

一些必须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及自己身边的人和物。有这样一篇童话:播放媒体(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同学们,看着这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是啊!生活在森林里的小鸟和大树曾经是多么的和谐和亲密。鸟儿坐在枝头,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如此美好情境却因大树被砍而从此消失了。如今,大树的不辞而别,让曾带着幸福的想念而来的小鸟失去了原本美好的家园和亲密的朋友,谁来为它负责呢?让我们来学习第11 课《去年的树》。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研读句子,感受友情。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1、交流想象:天天唱,天天听是怎样的一种情境?

2、引读感悟:当烈日当头,骄阳似火的时候,鸟儿钻进叶缝间给树唱歌,而

树呢,……;当大雨倾盆,暴雨袭来的时候,鸟儿躲在巢里给树唱歌,而树呢,……;当清晨,……当傍晚……

3、从这段话中你能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境?

4、小结:一个天天唱,一个日日听。唱的快乐,听的开心。这彼此间快乐的分享成了鸟儿与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是这样的日子会继续吗?

(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飞到南方去。)

1、交流想象:离别前鸟儿和树会说些什么?

2、这样的离别情境,你又有什么感受?

三、研读对话,渗透法律。

1、鸟儿与树信守承诺。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大树不见了,这是为什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夜想的好朋友,他是怎么样找的?

2、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3、出示三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1)、“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2)、鸟儿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3)、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4)、小鸟满怀希望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满心希望看到的是那绿意盎然的大

树张开怀抱欢迎她。可是,她怎么能想到,她的好朋友竟然不见了,只留下了一截树桩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如果你是小鸟,你的心情怎样?

预设:(①着急了。②在为大树担心。③体会得真好。④是那么迫切地要找到自

己的好朋友大树。……)

(5)你认为伐木人的做法对吗?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

第三条: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一条规定: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

(6)、如今,大树不见了。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

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4 自然段。

四、领悟真情、真情对话。

1、当小鸟千辛万苦飞了好远的路好不容易找到老朋友时,它当时的神情是怎样的?读一读课文15-17 自然段。

2、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鸟盯着灯火看了又看,它心里想说些什么?

4、学生交流。

5、鸟儿唱完了去年的歌,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

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鸟?(预设:诚实守信、重情义、讲信用、说到做到、珍视友情……)

五、总结课文、拓展升华。

1、鸟儿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

2、是谁让原本亲密、和谐的一对朋友变成这样的局面?伐木人随意破坏森林的行为对不对?我们该如何与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生态环境?

六、作业。

1、说一说,面对鸟儿、大树和伐木人,你想对他(它)们说此些什么?

2、写一写,请你在森林边上立一条标语,你写什么?

七、板书设计

大树(图)小鸟(图)

珍惜友情信守诺言

遵守法律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长文短读,短文长读。这样使文本

未能详尽的地方,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去想象,读出文本背后隐含的东西,让文章变得丰满、具体、生动。教学时笔者抓住两个特定的情境[(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和(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飞到南方去。)]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鸟儿与树亲密、和谐而幸福的生活和朋友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情境。再通过对话教学感受鸟儿失去朋友的痛苦。借助文本,前后对比,充分感受朋友之间的诚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借此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实施条例》的相关条例,让学生了解法侓,增强法制意识。

篇2: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课题:《去年的树》(人教版语文第七册)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是一个文浅意深的童话故事。文章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鸟儿和树的真挚情谊。童话中,虽然朋友树不在了,但是真挚的友情还在,真诚的约定还在。于是,他们朝夕相处的美好友谊,相约明年再唱歌,听歌的真挚情感时时回想在鸟儿的耳旁。童话虽然语言朴实无华, 但就是在这平淡的语言中充满了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教育,建立保护森林的法律意识。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教学重点:

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

通过多层次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珍爱诚挚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读,铺垫基调

(一)、导入

1.课件出现悦耳的鸟鸣声。师:什么声音?生:鸟叫声(鸟鸣声、鸟儿在唱歌等)

2.师: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动人的图画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大树和小鸟的故事,请仔细听、认真看。

(二)、FLASH画面下,范读全文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教师充满激情地范读全文,学生入情入境地倾听着。

(三)、交流感受并揭题

1.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

2.看来大家已经被故事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去年的树》

二、入情朗读、品味友谊

(一)、初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带着刚才的思考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又会有很多收获。

(二)、交流

1.刚才大家都讲到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你能读读书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并自读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形影不离、朝夕相处”等词语

(三)、积累

大家可以把这些好词语积累起来,写在相应的小节边上。

(四)、朗读

能读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吗?为什么“天天”读那么强调?

(五)、小结

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六)、同法学习3、4小节,并指导朗读对话

1.还能从其他句子中读出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出示对话,板书: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并让学生积累在书上。

春天到了,大树知道小鸟必须要去过冬了,可是小鸟真要离开大树时,大树对小鸟是那样的依依不舍,读读分别时的对话。

1)小鸟也是多么不愿离开大树啊!于是对大树承诺,读句子。

2)指导朗读对话。

3)真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啊!

三,质疑研读、感悟真情

(一)追问:树到哪儿去了?

1.就这样,转眼春天终于到了,小鸟马上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来了,可是,出示句子(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2、一年的好朋友大树不见了,小鸟多着急啊!它到处找,到处问,结果找到没有?

追问:树到哪儿去了?生说,板书:砍倒。树到哪儿去了?板书:切成细条:树到哪儿去了?板书:做成火柴:树到哪儿去了?板书:化为灯火。

(二)研读最后三小节

1.最后在一个村子里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终于相见了,请大家读读课文

最后3小节。

2.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四、练笔交流、升华真情

(一)、练笔

1.鸟对大树的情,大树能体会到吗?瞧,这摇曳的灯火,不正是大树跳动的心吗?就在他将要被燃尽的时候,大树也有多少话想对小鸟说啊。你们能帮助他说出来吗?

2.请写下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并一边指导,引导多元体会。

(二)、交流

在抒情的音乐中学生深情朗读所写的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师生边激情点评。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在课堂上与同学、与老师一起进行了交流,我们还走进课本,跟文章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这样的读书才真的把书读懂、读活了。

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跟作者进行对话,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1.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面对这只美丽的鸟儿,面对这个美丽的童话,你想对这对好朋友说什么说些什么呢?

2.交流。

六、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2.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人类不应该破坏森林,保护森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有规定: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第二十一条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

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保护森林,让我们一起行动。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板书设计:

好朋友

11去年的树

篇3: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整个课堂质朴自然、真情涌动, 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震撼于王崧舟老师平平淡淡却又令人荡气回肠的教学语言。上课前, 我和学生都很紧张。我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怯场, 而学生对王老师也有距离感和畏惧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教学。王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说开场白, 而是直接把学生带入课文中。“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在王老师充满磁性的语言中, 我和学生听出了他的淡定, 感受到了他的平实, 紧张的情绪渐渐平复。

在课堂上, 王老师没有刻意进行朗读指导, 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他自然无痕的教学。或是俯身凑上话筒, 或是轻轻抚摸学生的头, 或是淡淡一句“读得真好”, 没有激情澎湃的表扬鼓励, 也没有轻重缓急的技巧指导。学生在王老师清新质朴的教学中, 不需多加指点, 却已能入情入境了。在课堂上, 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王老师带领学生品词析句时的大气和厚重, 他会将一个不经意的词演绎成一句话、一组排比句, 将学生带入诗意般的想象中。“鸟儿站在树上, 天天给树唱歌。”这一句平淡的话, 却成为贯穿课堂情感的主旋律。“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学生答:“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当冰山融化的时候……”“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迎着风迎着雨的时候……”王老师娓娓叙述, 低低沉吟, 语言平和自然却极富魔力, 将这些话演绎得荡气回肠, 把学生和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带入这个秋天的故事中, 这个树和鸟的故事中。

在王老师诗意的语言中, 我和学生已不再紧张, 也说不清心底涌起了多少次的感动, 更压制不住想和学生一起朗读的冲动。总之, 自然平和、情真意切, 这就是王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语言魅力,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 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细细揣摩学习。

如果说语言文字是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直接的感官冲击, 那么课堂上王老师的循循善诱, 将文本、作者与读者多种情感完全融合, 形成“人文合一”的气场, 达到无我的境界, 这才是语文课堂真正的魅力所在。

综观整堂课, 没有矫揉造作, 没有刻意渲染, 看似简简单单地教, 实为真真切切地教。在课堂上, 王老师总是能够抓住文本的某一处细节, 带给学生无尽的思考。在这一节课中, 王老师前后设置了三个环节的练笔。综观这三次练笔, 不难发现王老师的独具匠心。无论是首次练笔的外貌描写训练, 还是第二次练笔的提示语训练, 都让学生浸润在故事情境中。第三次练笔———在静止的烛光中, 在大树消逝的生命中, 在小鸟忧伤的眼神里, 学生静静地写下小鸟想要说的话, 笔下流泻而出的是学生自我心灵深处与文本语言、文本人物最真诚的对话。此情此景, 让我和所有老师一起感动, 感动的并不是作者的文字魅力, 而是课堂上学生流露出的真切的情感、真实的人性。这样的语文教学, 才是学生需要的, 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所应追求的。

篇4:《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课文从“鸟儿在枝头歌唱”这一个寻常的画面展开,向我们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从朝夕相处到分离相约,从四处寻觅到特殊相见的一段动人故事。文章篇幅简短,语言质朴无华,却一波三折,蕴含着“真心相待,信守承诺,珍惜拥有,乐观面对”等丰富的人文精神,耐人寻味,充满童话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3.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童话角色的不同心理,体会小鸟与树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童话角色的不同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思想启迪。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要读懂故事大意并不困难,但要从简单的文字背后获得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却并不容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角色的内心,去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教师还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本课教学分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是课文的教学,第二模块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新美南吉的另两篇经典童话故事《白蝴蝶》《小狐狸买手套》纳入课内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在读懂故事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童话作家新美南吉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思想启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播放动画——一只小鸟停在一棵大树上,这时美妙的鸟叫声响起。

师:听,好听吗?在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笔下,这是一只小鸟在给自己的好朋友树唱歌呢! 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齐读课题。同学们了解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词语,抽生带读。师着重指导“剩”读后鼻音,儿化韵的读法及多音字。

融化 剩下 煤油灯 伐木人

鸟儿 这儿 细条条儿 哪儿 一会儿

切 qiē 切成

qiè 亲切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相机板书)

鸟 树

相处——相约——寻觅——相见

(2)学生谈初读感受,或提出质疑。

师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读着文章,心里时而温暖,时而空落落的,时而忧伤。眼前树影、鸟影交织出现,还能看到我的好朋友的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一起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分享收获,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获得初步感受。老师还把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学生分享,起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三、品读感悟,感受童话魅力

1.出示文段1。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唱歌给树听。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1)师:哪些是关键词?

(2)启发逆向思维:文中只写了鸟每天给树唱歌,那么树可能为鸟儿做了什么?(遮风挡雨,一个温暖的家,陪伴等)

(3)调动学生情绪体验,朗读指导:跟好朋友在一起是什么感觉,把你的情感带入文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段。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思考 “树可能为鸟儿做了什么?”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把薄书读厚,并懂得真正的友情是相互的欣赏、扶持与付出,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读第二段话: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他们之间有了一番这样的对话。

出示文段2。

“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谁来当小鸟,跟你的好朋友对读——评价——再抽读——男女读。

3.小组合作探究,揣摩角色对话心理,指导分角色朗读。

师:春天到了,小鸟回到原地找树,可是树不见了。小鸟开始四处打听树的下落。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7-14段,小组合作,揣摩角色对话心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话。

小鸟(奇怪/着急)地问:“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

树根(难过/伤感)地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小鸟(焦急)地问:“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平静/不以为然)地回答:“树嘛,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小鸟(急切/哀伤)地问:“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姑娘(天真/可爱)地回答:“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2)小组汇报交流。师点拨:小鸟一步步得知树的下落后,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树、大门和小姑娘各自会怎么想?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3)根据角色心理,练习感情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揣摩角色对话心理,敢于提出看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在对内容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再来指导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4.出示文段3,引发讨论:小鸟为什么对着灯火看了又看,她在想什么,小鸟这样做傻吗。 相机板书。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小鸟这样做傻吗”这一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阅读反思中,获得了思想的启迪,那就是:看似很傻的小鸟却是那样的可爱——她对朋友真心相待,信守承诺,难能可贵。

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师课件抛出多个话题如下,小组挑选最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我看课题:课文主要写的是鸟儿寻觅树,课题为什么叫《去年的树》?

如果树被砍伐之前给鸟儿留了一封信,他会写些什么?

续编故事:鸟儿飞走以后……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小组自选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由于选题新颖,视角各不相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一次次引向深入。许多孩子从中逐渐悟出了童话中蕴含的更深一层含义,如:珍惜拥有,把握现在,乐观生活……

五、“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阅读:新美南吉的《白蝴蝶》《小狐狸买手套》

1.《白蝴蝶》导学提示。

(1)童话《白蝴蝶》讲了白蝴蝶和气球之间发生的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为什么?

(2)与《去年的树》对比,你能发现新美南吉作品的共同点吗?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构思精巧,语言朴实却耐人寻味。

2.师: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都和狐狸有关。《小狐狸买手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读故事,想一想:

(1)小狐狸到镇上买手套时出了什么意外?文中哪些段落令你印象深刻,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2)畅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感受、思考。

设计意图:进一步走进日本童话作家新美南吉,感受其作品的特点。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使真善美的种子悄悄在孩子心底生根发芽。

篇5:《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教材分析】

这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者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特别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

通过本组前两篇童话的学习,孩子对童话已不陌生,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领悟道理,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

提问:树是什么样的?

2、再板书:

去年的树

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交流初读心得:

你有什么想说的了?你的收获,你的疑问,你的感受等等,都可以说。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1、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2、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3、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4、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第二课时

一、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出示小鸟问的三句话,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⑴“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⑵“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⑶“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①教师采访“小鸟”。(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在心里呼唤大树是吗?怎么呼唤的?)任选一句自由练,指名读。

②总结:

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是那样焦急、担心、急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二、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1、采访:

亲爱的小鸟,你现在终于看到朋友了想说什么?

2、总结:

这对朝夕相处的伙伴分别时是那样的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力尽千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如今,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他还是遵守诺言深情地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三、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篇6:《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是一篇优秀的童话,它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她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她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用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本课只有一个生字“伐”(fá)。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延续本学期以来的模式,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熏陶,忽视了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这篇课文我安排了2个课时,但未能在2个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了解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出“友谊”的概念。引导学生谈谈课文中的故事和读后的感受,很多同学感受到了鸟儿和树之间真诚的友谊,并能找出文中叙述“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的语句。

第二课时,在回顾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文中找出反映“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和段落,引申出“鸟儿和大树分别时难舍难分,是因为它们是好朋友;鸟儿历经艰辛,百折不挠地寻找大树,是因为它们是好朋友;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大树,她还是遵守诺言,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鸟儿和大树的真挚友谊和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担心和难过;并在理解“友谊”这一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练习,让学生受到了一次感情熏陶。

预案中关于鸟儿对灯火的两“看”和鸟儿遵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升华未能及时讲述,导致整个教学环节脱节,给余下部分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本次晚自习,我准备将未完成的部分迅速结束,并用余下的时间对本课的作业进行辅导,以期达到弥补以上教学环节脱节的不足!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篇7:《去年的树》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活动。本课教学设计重点体现多种读的方式,促进学习。读,有自由读、找朋友读、表演读等多种方式。本课重点研读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采用自由读和表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与大树的友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使学生感悟童话语言的趣味和表现的想象力。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阅读作者新美南吉的资料;(2)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谚语等;(3)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自读课文;(2)搜集作者及有关友谊的名言、谚语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播放课件)教师解说:看,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好朋友——大树唱歌呢!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画面啊!然而当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这美好的情景不在了。这是为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吧!(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1)学生正确读词语。(课件出示)融化 剩下 伐木 煤油灯

鸟儿 这儿 哪儿 一会儿 细条条儿

(2)指名读。(随机指导“融、伐”的字形和意思,以及儿化的读法。)

重点讲解“伐”字。教师出示字谜帮助记忆:人持戈,气昂昂,讨伐敌人上战场。

3.多种形式练习读词语,正确读写“融化、伐木”等词语。

4.指导写字。师重点指导“融”字的书写,生练写。(注意写字姿势)5.同桌互评,展示评议。

6.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飞回南方前,鸟儿答应大树________。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却发现________。于是她到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于是,鸟儿________。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环节用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让学生逐步学会抓住重点段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以“去年”为切入点,抓“好朋友”品读

1.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回到去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树和鸟儿去年的经历?

2.课文多次提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板书:鸟儿 树 好朋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的?用心默读第1~4自然段,把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出来。(生默读,随机指导默读。默读即不出声,不指读,要边读边想。)3.交流反馈。

(1)“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小鸟天天唱,大树天天听,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师指导学生想象说话)

春天,春暖花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酷暑难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秋雨绵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件出示:树__________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__________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大树会怎样对小鸟说话?鸟儿又是怎样答应的?

(3)学生默读课文把体会到的心情概括成一个词。

(4)同桌自由练读、找好朋友展示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紧抓“好朋友”这一主线,自读感悟重点词句。深刻体会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的情感。通过想象、补白等形式训练、指导学生有效朗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合作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以“今年”为切入点,抓“对话”感悟

随着鸟儿的离去,去年的欢声笑语和痛苦别离都成了美好又难忘的回忆,今年(师板书:今年),鸟儿会遵守这个“春天的约定”吗?(师板书:?)1.第一次对话。

(1)出示:鸟儿与树根的对话。

(2)学生找好朋友读、分小组读。(在读中体会鸟儿与树根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好朋友不见时的伤心。)

(3)小结:听了树根的话,鸟儿又去找谁了呢?(大门、小姑娘)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她的好朋友,同学们,当你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焦急)

(4)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鸟儿伤心、焦急的心情,教师适当指导朗读。2.第二次对话。(1)大门的回答令人多么的伤心呀!往日的参天大树,变成了细条条儿,再变成一根根火柴。(播放动画)这还是鸟儿的朋友吗?假如你是鸟儿,你还愿意去找他吗?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呼唤大树:大树,你在哪儿啊?

(4)过渡:也许是鸟儿的努力,也许是同学们的呼唤,鸟儿终于在小女孩口中打听到了火柴的消息。3.第三次对话。

出示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

(1)分角色朗读对话。(学生读小鸟的话,老师读小女孩的话。)

(2)探究:从小女孩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灯还亮着。)

4.请小组竞赛读“回来——寻找”的对话部分,感受小鸟和大树的友情。(1)学生四人小组练读。(2)汇报表演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以对话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揭示道理,引导想象

1.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1)质疑。

①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②第一次“盯着灯火看”时,鸟儿可能在想什么?

③鸟儿唱完了歌,为什么还看了灯火一会儿才飞走呢?鸟儿又在想什么?(2)汇报交流。

①鸟儿信守诺言,从侧面说明她是非常重感情的,体现了鸟儿和大树的深厚友情。

②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③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2.小结:多么守信用的鸟儿啊!大树有这样的一位朋友真幸福。

设计意图:从文本出发,发挥想象,体会小鸟当时的心情,体会大树的幸福以及小鸟的守信。

五、回归题目,升华理解

1.鸟儿的这种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有什么话想对鸟儿说?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试图把孩子带入文本。

六、作业设计

1.鸟儿飞到南方去以后,经历了哪些事?让我们来编一个《去年的鸟》的童话吧!

2.推荐童话:新美南吉——《小狐狸买手套》《蜗牛的悲哀》。

设计意图:著名童话作家洪汛涛说过:“要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智力,提倡孩子们写童话。”推荐经典,永久对话,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经典的童话读物,积累文学知识。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教材、教科书编者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让学生走近课文中的种种角色,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到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孩子们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篇8: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 探讨在中学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具体途径和做法。

一、把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 以教材为依据, 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既不要把政治课上成法制课, 又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如果像专业法律人士开法律讲座一样, 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 甚至会听得打瞌睡。这要求教师遵循政治学科教学规律及特点,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 对学生因势利导, 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使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统一。

例如, 教材中《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一节, 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 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不仅保护了公民的人格权利, 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到, 政治学科教材中有得天独厚的法制教育的素材。教师不能把这些重要的法制教育资源浪费掉, 只有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 恰当地把握尺寸, 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 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可接受程度, 综合考虑并选择法制的内容。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有, 绝不能牵强附会。

二、引入法制案例, 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才会想学、爱学, 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 进而产生满足感, 不断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在讲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时, 问学生:“中学生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哪些权利被侵犯过?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他们利益的事情, 他们当然很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也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讨论分析, 明辨是非, 掌握法律知识。如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低价出售, 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 买还是不买?学生各持己见, 争论不休。教师等时机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对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学生立刻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 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 而且表示如果发现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法律知识深入学生内心, 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联系实际,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法制教育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 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法制。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体现“法制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的思想。

如讲《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 老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小方圆5岁时, 父母离婚, 小方圆被判给了爸爸。可是不负责任的爸爸将她推给了奶奶, 对她不闻不问, 也不给抚养费妈妈开始每月按时支付抚养费, 两年后, 妈妈下岗了, 没有生活来源。小方圆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几年后, 小方圆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 可是没有钱交学费, 无奈之下, 小方圆将父亲告上法庭, 追索抚养费和教育费……经法院调解, 小方圆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高中课堂, 她依据的正是《婚姻法》的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 未成年的子女有要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四、创设情境, 在学生的参与中进行法制教育

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之中, 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教学中, 情境导入播放了一个录像片段:一个两周岁的小男孩, 生病去医院打针, 被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 导致药物性耳聋……看完录像, 问学生有什么感受?

再如, 讲《经济学》“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时, 笔者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模拟招聘会。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掌握一些面试的经验和技巧。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所以他们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在活动过程中, 不失时机地渗透有关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仲裁法等内容, 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政治课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法制教育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及时、广泛了解各种信息,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一节时, 笔者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收集了正反两方面内容的大量图片、视频, 如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大走私案的厦门远华走私案庭审图片等学生面对大量的感性材料, 如同身临其境。个个义愤填膺, 心潮澎湃。由此既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进行了税法知识的教育。

六、动之以情, 在情感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

情感是教育实施的特殊载体, 是感化人的心灵的特殊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在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 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 这种交流对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晓情, 达到“内化”的效果。在教学中常结合周围发生的案例与学生交谈, 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谈的过程中渗透法律知识, 但这需要政治教师像记者一样多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

篇9:《去年的树》教案设计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篇10: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具:课件、头饰(树、鸟儿、树根、大门。)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朗读指导法、情境体验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树和鸟儿是一对好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一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读一读。

二:新授

(一)|生齐读二至四自然段。(课件出示情境)

思考:数和鸟儿之间有什么约定?他们遵守约定了吗?谁没遵守?为什么?请大家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他们各自的心情,以及它们之间的感情。

(1)你觉得他们之间感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2)“请”、“还”说明了什么?“一定”、“等着我”说明了什么?

(3)谁能带着感情读一下这些对话?读出他们之间难舍难分、不忍分别的感情。

(4)播放《送别》,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生默读五至十四自然段(课件出示情境)

(1)鸟儿回来之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的心情怎样?想一想:他

不远万里回来给树唱歌,可树却不见了?它该怎么办?想一想,它的做法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2)树根是怎么说的?它的心情怎样?它和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能用一首诗来说明吗?

(3)读句子,体会树根和鸟儿的不同心情。

(4)鸟儿又到哪里去找树了?找到了吗?

(5)大门是怎么说的?说明了什么?齐读大门所说的话,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门说吗?

(6)鸟儿还到哪里去找树了?小女孩是怎么说的?鸟儿是怎么做的?体会一下鸟儿现在的心情。

(7)播放《我要找到你》这首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齐读十五至十七自然段(课件出示情境)

(1)在找到树的那一刻,它会对树说什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鸟儿给树唱歌了吗?如果树听到了,它会说什么?

(3)唱完之后,鸟儿为什么又盯着树看了一会?它在想什么?

(4)播放《啊,朋友再见!》这首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小结

(1)我们来回顾一下鸟儿找树的过程,它为什么要找树?说明了什么?它找到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2)鸟儿找树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可它并没有放弃,履行了诺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3)你想对伐木工人和树说些什么?

四表演(课件出示课文)

请同学们表演课文,戴上图饰,配上音乐和朗诵。

五板书

去年的树

树鸟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学校:南

姓名:支

日期:

篇1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一、入课

一篇好文章,往往在平平淡淡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料,饱含着真挚的感情。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主题,继续走进《去年的树》这篇课文里,去看看小鸟与树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以及“平淡之中见真情”这个短语)

二、学习第一块:一对好朋友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老师撩话:

①这一段说了啥?(请尽量用自己的话说,不要重复课文)

②这一段的文字能够说平淡无奇,但哪些词语值得你关注?

③根据学生言说,引导学生及时在“好朋友”“天天唱”“天天听”下加上着重号。(老师板书)

3、读这一段话,请注意把打记号的几组词语咬出味道。

4、自由言说:

①从这些词组里,你发现了一些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②从时间、地点、环境等方面进行设想,你想到那些情景?(说话提示: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环境,小鸟在给树唱歌?)

5、再读这个段落,体会小鸟与树的情感。(能够轮次读:老师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而后学生交换,再读。)

6、仿说或仿写句子练习:

①这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段落,大家快速打量一下,能仿说吗?

②学生仿说,或仿写后念一念。

③小结:这是一个先概述,后具体描述的小段。请大家在读他人文章的过程中,要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并把他人的好东西及时学到手。

三、学习第二块:道别与约定

1、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小鸟与树分别时的对话。(自己想办法读出味道)

2、展示:请2-3组展示。

3、学生自由说话,老师择要板书。

四、学习第三块:小鸟三问

1、分发学习卡片。

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

问的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的变化)

问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的心理)

2、出示学习指南,并简要解说。

①请在课文里找到相关的材料,完成一二两题六个空。

②请结合小鸟每一问前后的情形,猜测小鸟的心理。

③请4人小组共同完成此卡片。

3、学生小组学习,老师及时帮忙和指导。

4、交流汇报:请一个小组发言,再请其他小组修补。

5、朗读体会:请三个小组分别代表:小鸟与树根;小鸟与门先生;小鸟与小女孩,展示对话,体会文中的情感。

五、学习第四块:小鸟再唱歌

1、老师朗读。

2、自由说话:小鸟做了些什么?

3、根据学生回到,老师板书:看唱看飞

4、学生自读一次,自由说话。

六、小结:

老师说话:简洁文字,简单情节,真挚感情。

篇12: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去年的树》

关于《去年的树》的主题意义解读, 广为流行的有:“环保说”, 师生在课堂上义愤填膺, 谴责破坏环境者;“友谊说”, 人人陶醉于小鸟与树的深情厚谊之中;“诚信说”, 着力凸显小鸟对待承诺的举动。笔者反复阅读与思考, 试从“文章题目、主要角色、叙事风格、文章结尾”等解读该文的主题意义。

一、文章题目解读

文题“去年”一词, 就令人不由得涌上一股落寞与寂寥, 这与文章的结尾照应, 与全文的“悲剧性结局”相契合。细读文章, 处处弥散着淡淡的忧伤。以“去年的树”为题, 亦即意味着文章是从“树”这一视角出发, 或者说是以“树”为中心来表现主题。

二、主要角色解读

(一) “树”的形象

文章中的“树”, 开篇即直接描写:“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 天天听着鸟儿唱。”这是“树”最快乐的时光, 它的快乐是因为天天可以听到动听的歌声, 天天可以与好朋友见面, 但作者写“树”的快乐, 不仅仅是表现快乐, 此时越是快乐, 越让结局的悲剧令人心痛。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 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 还唱歌给我听。”

小鸟说:“好的, 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 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 向南方飞去了。

朋友道别, 平平淡淡, 等读完全文后, 读者才会蓦然发现这样的“美好约定”, 实则是为与结尾“凄惨相见”作衬, 更是突出他们后来“相见”时的无奈与惆怅。

跟随“小鸟”的探寻脚步, 读者的脑海会不断地浮现出凄凉的画面:树被砍了, 被运往工厂, 被锯成木头, 被切成细条, 被做成火柴, 被点燃了……

作者试图以“树”的形象为主体层层推进, 使读者不断地体验和加深这种“悲剧”情绪, 这种“悲剧”的氛围是在静静的叙述之中逐渐扩散, 逐渐侵入读者心扉。

(二) “小鸟”的形象

“小鸟”这一形象是阅读推进的线索。因此, 它的形象在整个叙事中没有丝毫的情绪外露, 作者没让它在追寻“树”的行程中“焦急地问”“愤怒地说”“痛心地看”等。

叙述“小鸟”一次次的追寻, 不动声色, 波澜不惊, 皆因意不在“小鸟”。“小鸟”只是作为烘托“树”之伤感的角色而已, 并非是实写“小鸟”。

三、叙事风格

全文以质朴叙事的笔法来写“树”与“小鸟”之间的故事, 作者试图以最质朴的话语, 严谨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始终不漏痕迹地讲述, 绝不眉飞色舞地来讲, 拒绝一切读者对于起承转合的情节性的期待。“小鸟”一次次地追寻“树”, 一次次地落空, “小鸟”的每一次“问”始终没有任何暗示性的描写, 文中所有的“对话”部分, 都没有提示语。笔者认为, 这静静的叙事, 正暗合淡淡的、永恒的伤感之主题意蕴。

四、文章结尾

《去年的树》作者新美南吉英年早逝, 他有多篇作品如《蜗牛的悲哀》《狐狸阿权》《白蝴蝶》等, 都是以“死亡”“离去”“怅悯”结束, 情节的推进, 形成内在的动感, 心灵的冲击, 深处的悲剧体验逐层强化。他曾明确表示:“我向来主张童话作家首先必须是成人文学作家, 而成人文学的作家首先必须是一个卓越的、具有各种见识的成人。”因此, 这种与生命体验融合的童话让我们不得不感怀:世上许多美好的愿望, 无论是约定还是承诺, 但常给人以缺憾。世界并不以人的意志在运行, 诚如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所以, 文章结尾处写道:

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此时, 鸟儿没有痛哭流涕, 没有怒不可遏, 有的只是无穷落寞。作者也正是以这样的结尾来阐释本文的主题意义:

“美好的约定, 永恒的伤感。”

五、以“裸眼读书”反思流行观点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涌现出种种阅读方式, 如无中生有式阅读 (李海林语) 、“无土栽培式”阅读、“阴风昧生”式阅读 (林汉达语) 、填鸭式阅读等, 这些阅读方式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沉重的龟壳。

所谓“裸眼读书”, 就是不受到参考资料的束缚, 不把前人的定论作为自己的心得, 不盲从专家和权威的高见;不抱成见, 不戴有色眼镜, 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曲解作品。一切都从文字的本身出发, 细心揣摩作品意蕴, 尊重作者, 尊重作品, 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

《去年的树》被无数的公开课不断地演绎着“环保说”“友谊说”和“诚信说”等, 其皆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独特感悟”, 弘扬学生“多元解读”精神, 这不禁令人深思。以下是笔者对上文所提到的三种广为流行的说法予以质疑。

“环保说”者的误读:“树”被砍了当然令人惋惜, 但“树”却在“火”里得到永生, 它为人类生活作出了应有贡献, 当可“安息”。况且, 文中没有写到因“砍树”而导致“风沙肆虐”等情况, 故不存在破坏环境之嫌。

“友谊说”者的误读:文章写“小鸟”处处寻觅, 自然是诚信之士, 但“树”在被砍前、被锯前、被点燃前都没有言语, 岂非成了无情无义之徒?再者, 若是此说成立, 文章的题目应采用《小鸟与大树》《大树与小鸟》之类的形式, 而非《去年的树》这样命题。友谊, 应该是双方的, 而非单独可成就友谊。

“诚信说”者的误读:文中的“小鸟”非主角, 这从文章题目可以印证, 更重要的是文章中对“小鸟”的刻画轻描淡写。如果要突出“诚信”这一主题, 文章应着力写“小鸟”如何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才找到“树”的艰苦旅程。

六、结语

文本解读, 从“作者中心”走向“作品中心”, 再到现在很流行的“读者中心”, 使得文本解读弥散出了富有特色的味道, 使得文本的意蕴更为丰富。但过多的“哈姆雷特”, 反而让人感到犹如“雾里看花”, 更不利于儿童的学习。

篇13: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应、桩、斧、厂、音、燃”;能正确填写量词。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3、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情绪。懂得大自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类不能肆意地破坏自然,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6个,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2、体会鸟儿失去朋友的悲伤情绪,懂得保护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瞧,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多么欢乐的时光啊!但是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鸟儿务必离开大树,飞到南方去,于是大树对鸟儿说(出示句子)

2、好朋友就要分离了,同桌演一演鸟儿和大树的道别。(注意读好小鸟的话)

3、师:鸟儿和大树依依惜别,明年他们还会见面吗?这天我们就要学习11课《去年的树》

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

直奔主题,让学生尽可能快地接触文本,防止因过多提问消耗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1、自由读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鸟儿问了、和,最后见到了的大树。

2、交流

3、默读,用直线划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小女孩的三组对话

4、交流、出示

三、研读对话,读中感悟

1、小组分主角朗读对话

2、指名几组读对话,其余学生点评(感受鸟儿的焦急、担心和悲哀)

3、好朋友不见了,鸟儿是多么地牵挂啊!这回请你和同桌合作,选取一组对话,发挥合理的想像给鸟儿说的话加上提示语,练习朗读。

4、大家读得都很用心,把鸟儿对大树的无限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谁愿意来演一演这只深情的鸟儿,在演之前再读读它说的话,要努力记住。

说明

一人演鸟儿,其余同学演配角。透过多种形式的读,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在不知觉中把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

5、鸟儿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个动人的故事,师生配合读3-12节。

四、加深感悟、升华情感

1、师引读最后一节

2、读到那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1)鸟儿为什么要对灯火唱歌?

2)鸟儿为什么盯着灯火看?而且是看了又看?

说明

那里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如:它用自己的歌手寄托对好朋友的思念;它十分想念大树,舍不得离开它;鸟儿去年答应大树要来看它的,它很守信……

3、说话训练

示: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之后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

4、回归课题

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说——(读题)

去年的树,为什么不复存在?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五、课外拓展

鸟儿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好朋友,第二年春天,它又飞回来了,看见了怎样的景象?会怎样想?怎样说?

关于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透过自主读文、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必须的自主识字潜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能够让学生透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能够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能够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那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但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上一篇:沪教版化学教案九年级下一篇:制作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