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历次党代会

2024-05-05

空军历次党代会(共5篇)

篇1:空军历次党代会

空军历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空军委员会历届领导

1950.7.12 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0 0712 1956 0527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王弼(1899-1977)1950 0712 1951 05

常务委员 王秉璋(1914-2005)1950 0712 1956 0527

常务委员 杨春甫(1913-)1951 04 1953 10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1953.04

1956 0527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5.08

1956 0527

1956.5.27-6.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一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6 0527

1959.04

第一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6 0527

1957.05

第二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6 06 1957 05

副书记 成钧(1911-1988)1957.05

1959.04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7.05

1959.04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7 05 1959.04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7.05

1959.04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56 06

1959.04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6 06

1959.04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56 12 1959.04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57 05 1959.04

常务委员 周彪(1910-1981)1957 05 1959 04

1959.4.21-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二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1959.04

1962.09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9.04

1962.09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刘震(1915-1992)

1959.04

1962.09

常务委员 张廷发(1918-)1960 08 1962.09

196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三届委员会。

书记 刘亚楼(1910-1965)

1962.9--1965 0507

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5.08

1966.10

第一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6.10 1969 05

第二书记 余立金(1913-1978)1966 10 1968 0322

副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2.9

1965.08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62.9

1969 05

副书记 成钧(1911-1988)

1962.09

1967.01

副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68.09

1969.05

副书记 余立金(1913-1978)1965 07 1966 10

副书记 罗元发(1910-)1966 10 1969 05

常务委员 王辉球(1911-2003)

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徐深吉(1910-2000)

1962.9

1967.10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62.9--1969 05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谭家述(1909-1987)1962.9 1969 05

常务委员 刘震(1915-1992)

1962.9 1966.09

常务委员 张廷发(1918-)1962.9 1966 09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66.10 1969 05

常务委员 刘锦平(1918-2003)1966 10

1969 05

常务委员 曾国华(1910-1978)1966 10 1969 05

1969.5.16-6.4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四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69.6

1971.09.24

第二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69.06

1971.09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69.6--1971 09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69.6 1971.09

常务委员 刘锦平(1918-2003)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曾国华(1910-1978)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69.6 1971 09

常务委员 常乾坤(1904-1973)1969.6 1971 09

第一书记 傅传作(1914-1982)1973 05 1975 10

第二书记 马宁(1922-)1973 05 1975 10

第三书记 张廷发(1918-)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3.05

1975 10

常务委员 邝任农(1912-2003)

1973.05

1975.08

常务委员 邹炎(1927-1992)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张积慧(1927-)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曹里怀(1909-1998)1973 05 1975.10

常务委员 高厚良(1915-2006)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杜玉福(1930-)1973 05 1975 10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5 08 1975 10

常务委员 余立金(1913-1978)1975 08 1975 10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5 08 1975 10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75 10 1978.05

第二书记 马宁(1922-)1975 10 1977 02

第二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7 04 1978.05

第三书记 曹里怀(1909-199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邹炎(1927-1992)1975 10

1977 02

常务委员 张积慧(1927-)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高厚良(1915-2006)1975 10

1977.04

常务委员 杜玉福(1930-)1975 10

1976 10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余立金(1913-1978)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吴富善(1912-2003)1975 10 1978.05

常务委员 旷伏兆(1914-1996)1975 10 1978 04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75 10 1978.05

1978.4.28-5.9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五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78.05 1983 11

第二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8.05

1983 03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83 03

1983 11

第三书记 曹里怀(1909-1998)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成钧(1911-1988)

1978.05

1982.11

常务委员 黄立清(1913-1988)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吴富善(1912-2003)1978.05

1982 11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78.05

1983 11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78.05

1983 11

常务委员 何廷一(1916-2007)1978 05 1983 11

常务委员 叶松盛(1917-1993)1978 05 1983 11

常务委员 黄永贵

1982.01

1983 11

常务委员 王寄洋

1982.01

1983 11

常务委员 王海(1925-)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马占民(1932-)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毕皓(1927-)1983 03 1983 11

常务委员 刘钊(1924-2001)1983 06 1983 11

1983.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六届委员会。

第一书记 张廷发(1918-)1983 11

1985 07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83 11

1985 07 书记 朱光(1922-)1985 07 1988.12

副书记 王海(1925-)1983 11 1988.12

常务委员 黄永贵

1983 11

1987.01

常务委员 王寄洋

1983 11

1985.07

常务委员 王定烈(1918-)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刘世昌(1921-)1983 11

1988.02

常务委员 何廷一(1916-2007)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3 03 1988.12

常务委员 马占民(1932-)1983 03 1987 01

常务委员 毕皓(1927-)1983 11

1987 01

常务委员 刘钊(1924-2001)1983 11

1985 07

常务委员 朱维斌

1985.10

1988.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85 07 1988.12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85 10 1988.12

常务委员 高兴民(1928-)1985 10 1988.12

常务委员 王钟琦

1987.02

1988.12

常务委员 于泽民(1932-)1987 02 1988.12

常务委员 刘志田(1928-)1987 11 1988.12

常务委员 许乐夫(1922-1997)1988 03 1988.12

常务委员 丁文昌(1933-)1988 05 1988.12

1988.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七届委员会。

书记 朱光(1922-)1988.12 1992 11

书记 丁文昌(1933-)1992 11 1993.12

副书记 王海(1925-)1988.12

1992 11

副书记 曹双明(1929-)1992 11 1993.12

常务委员 朱维斌

1988.12

1990.06

常务委员 王钟琦

1988.12 1990.06

常务委员 李永泰(1928-)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高兴民(1928-)1988.12 1993.12

常务委员 于泽民(1932-)1988.12

1993 07

常务委员 刘志田(1928-)1988.12

1992 11

常务委员 许乐夫(1922-1997)1988.12

1990 04

常务委员 丁文昌(1933-)1988.12 1992.11

常务委员 杨德春

1990.07

1993.12

常务委员 宋殿毅

1990.07

1993.02

常务委员 杨英昌(1934-)1992 12 1993.12

常务委员 张汉平(1933-)1992 12 1993 12

常务委员 杨振玉(1931-1998)1993 02 1993.12

常务委员 张志勇

1993.02

1993.12

常务委员 陈潜(1934-)1993 02 1993.12

常务委员 辛殿枫(1933-)1993 08 1993.12

1993.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第八届委员会。

书记 丁文昌(1933-)1993.12

副书记 曹双明(1929-)1993.12 1994 10

副书记 于振武(1931-)1994 11 1996 11

副书记 刘顺尧(1939-2002)1996 12

常务委员 杨德春

1993.12

1995.05

常务委员 张志勇

1993.12 1995.12

常务委员 于振武(1931-)1993.12 1994 11

常务委员 林虎(1927-)1993.12 1994 10

常务委员 杨英昌(1934-)1993.12

常务委员 张汉平(1933-)1993.12 1993 12

常务委员 杨振玉(1931-1998)1993.12 1994 10

常务委员 陈潜(1934-)1993.12

常务委员 辛殿枫(1933-)1993.12 1996 12

常务委员 景学勤(1940-)1993 12

常务委员 徐承栋(1942-)1993 12

常务委员 刘顺尧(1939-2002)1993 12 1996 12

常务委员 吴光宇(1940-)1994 12

常务委员 许其亮(1950-)1994 12

常务委员 张东盛(1940-2005)1995 05

常务委员 刘凤山(-)1995 05

常务委员 王良旺(1940-)1997 01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刘顺尧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王良旺

郑申侠

吴光宇

空军副司令员 空军副司令员 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林万海

空军副政委

空军参谋长 邓昌友

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东盛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邓铜山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李永德

空军副司令员

马晓天

空军副司令员

汪超群

空军副司令员

李买富

空军副司令员

黄新

空军副政委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何为荣

空军参谋长

孙俊哲

空军政治部主任

胡传炎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

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房建国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空军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于2009年5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书记:

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许其亮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

何为荣

空军副司令员

景文春

空军副司令员

杨东明

空军副司令员

赵忠新

空军副司令员

陈小工

空军副司令员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纪委书记

空军副政委

杨国海

空军参谋长

王晓龙

空军政治部主任

朱洪达

空军后勤部部长

魏 钢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林红松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共产党空军监察委员会

书记 吴法宪(1915-2004)

1954.05 1959.04

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59.04

1969.04

副书记 王辉球(1911-2003)

1954.05

1959.04

副书记 王秉璋(1914-2005)1955 12 1959 04

副书记 谭家述(1909-1987)1957 06 1962 09

副书记 林接标(1914-1989)1959 04 1961 03

副书记 王平水(1915-1993)1961 03 1967 02

副书记 何廷一(1916-2007)1962 09 1967 01

中国共产党空军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高厚良(1915-2006)1979 01 1985 07

副书记 黄立清(1913-1988)1979 01 1982 11

副书记 何廷一(1916-2007)1979 01 1985 07

副书记 袁正元(1922-2001)1983 11 1988 07

书记 刘世昌(1921-)1985 08 1988 02

书记 许乐夫(1922-1997)1988 04 1990 04

副书记 陈潜(1934-)1988 12 1993 12

书记 高兴民(1928-)1990 12 1993 12

书记 杨英昌(1934-)1993 12

副书记 黄新(1944-)1993 12 1997 07

副书记 邓昌友(1947-)1997 07

书记 刘亚洲(1952-)2008 01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6人)

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一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副政委

党委第二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党委常委: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10人)

书记:吴法宪

空军副政委

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

常委:何廷一

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朱虚之

空军干部部第一副部长

曾昭敏

空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傅平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李铮

空军司令部组织动员处处长

苏林

民航局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9年4月21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0人)

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政委

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刘震

空军副司令员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7人)

书记:王辉球

空军政治部主任

副书记: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林接彪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任学耀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

李铮

空军司令部组织动员处处长

陈达明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2年9月1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党委书记:刘亚楼

空军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吴法宪

空军政委

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部第5研究院院长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刘震

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院长兼政委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谭家述

空军副司令员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徐深吉

空军副司令员

张廷发

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王辉球

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共7人)

书记:王辉球

空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副书记:何廷一

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王平水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徐又彬

空军直属政治部主任

陆政

空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沈敏

空军司令部军务部部长

张铭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69年5月16日至6月4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8人)

党委第一书记:吴法宪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二书记:王辉球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王秉璋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邝任农

空军副司令员

曾国华

空军副司令员

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刘锦平

民航总局政委

常乾坤

空军副司令员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78年4月28日至5月9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

空军司令员

党委第二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党委第三书记:曹里怀

空军副司令员

党委常委:余立金

空军第二政委

成均

空军副司令员

吴善富

空军副司令员

张积慧

空军副司令员

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旷伏兆

空军副政委

黄立清

空军副政委

刘世昌

空军副政委

王定烈

空军司令部参谋长

叶松盛

空军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11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第一书记:张廷发

空军司令员

党委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王定烈

空军副司令员

王海

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泰

空军副司令员

刘世昌

空军副政委

刘钊

空军副政委

马占民

空军参谋长

毕皓

空军政治部主任

黄永贵

空军后勤部部长

王寄洋

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7人)

书记:高厚良

空军政委

副书记:何廷一

空军副司令员

袁正元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高德明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贾柏森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刘勋起

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高厚福

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8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朱光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王海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于振武

空军副司令员

李永泰

空军副司令员

林虎

空军副司令员

刘志田

空军副司令员

高兴民

空军副政委

许乐夫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专职书记

于泽民

空军参谋长

丁文昌

空军政治部主任

王钟琦

空军后勤部部长

朱维斌

空军航空工程部部长纪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7人)

书记:许乐夫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专职书记

副书记:陈潜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常委:陈辉亭

空军副参谋长

传荣

空军后勤部政委

姚恒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葛棣

空军纪委专职委员

温奎

空军航空工程部副部长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93年12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丁文昌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曹双明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于振武

空军副司令员

林虎

空军副司令员

杨振玉

空军副司令员

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杨英昌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陈潜

空军副政委

辛殿枫

空军参谋长

徐承栋

空军政治部主任

杨德春

空军后勤部部长

张志勇

空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纪委书记:杨英昌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黄新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 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1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刘顺尧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景学勤

空军副司令员

吴光宇

空军副司令员

王良旺

空军副司令员

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林万海

空军副政委

郑申侠

空军参谋长

邓昌友

空军政治部主任

张东盛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徐承栋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邓铜山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空军第十次代表大会于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共12人)

党委书记:乔清晨

空司令员

党委副书记: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常委:李永德

空军副司令员

马晓天

空军副司令员

汪超群

空军副司令员

李买富

空军副司令员

黄新

空军副政委

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何为荣

空军参谋长

孙俊哲

空军政治部主任

胡传炎

空军后勤部部长

田绍奇

空军装备部部长纪委书记:刘亚洲

空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

副书记:房建国

空军政治部副主任

空军第十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于2009年5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选举结果:空军党委常委员会委员(共13人)

党委书记:

邓昌友

空军政委

党委副书记:许其亮

空军司令员

党委常委:

何为荣

空军副司令员

景文春

空军副司令员

杨东明

空军副司令员

赵忠新

空军副司令员

陈小工

空军副司令员

篇2:空军历次党代会

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共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形势有了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转折,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提出的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解决了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转移问题,揭开了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全会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系统的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江泽民提出新三步走的战略方针。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将我们党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科学地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指出,“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

1992年10月18日,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三个有利于: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三步走:

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新三步走: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2010)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2020)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2050)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共两制: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性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三个代表: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基本内容: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

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在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首先,在为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其次,在靠谁发展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其三,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篇3:历次党代会花絮(三)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这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是第一次在解放区公开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

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在七大的开幕式上致词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今天的大会是在自己修的房子里开会。”略懂一点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从党的一大至五大,都是在秘密环境下租用的房子里开大会,党的六大则是在莫斯科苏联人的房子里开大会,只有七大是在解放区共产党人自己的房子里开大会。

为了确保大会安全,在大会秘书长任弼时、副秘书长李富春领导下,除了设立大会秘书处、总务处之外,还成立了临时警卫处。中央社会部的陈龙和中央警备团团长兼政委吴烈负责警卫处的工作。

在大会开幕前夕,中央警备团组织部队整修了杨家岭的防空洞,构筑了从会场通往防空洞之间的防空掩体。还维修了枣园至杨家岭之间的延水桥,保证中央领导同志和与会代表每日往返顺利过河开会和活动。延安城内、南区、东区代表们经过路线的巡逻警戒,由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周兴处长负责。

出席七大的正式代表547人,无表决权的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了当时全党121万党员。出席七大的代表中,有一些有趣的事儿。例如,代表中有10多对夫妻,如朱德和康克清,张闻天和刘英,王明和孟庆树,聂荣臻和张瑞华,甘泗淇和李贞,等等。在出席七大的代表中还有一对亲姐妹,她们是晋察冀代表团的田秀娟和田映营。还有一家出了3名七大代表,他们是冀南抗日根据地农民抗日救国总会主任兼冀南第四专区农民抗日救国会主任的杨寿堂和他的女儿杨俊亭、女婿朱春和。

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后的4月24日,他又代表中央委员会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4月25日,朱德向大会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4月30日,周恩来向大会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5月14日至15日,刘少奇向大会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党的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张闻天、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陆定一、乌兰夫等20多人也在大会上发言。

出席七大的代表700多人,还有近200名大会工作人员,共有近千人。如何解决好代表的吃、住问题,如何保障大会的后勤供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负责七大代表生活的中央办公厅,尽量克服困难,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前提下,采购猪肉、鸡蛋、香油等副食品,安排好代表们的生活。有的七大代表回忆说,附近村子和南泥湾生产的猪呀鸡呀鸭呀,都送来招待七大代表,所以每顿都是七八个菜,都有红烧肉。今天人吃红烧肉不算什么,那时候可是最好的东西了。

延安没有大的招待所,更没有同时可以容纳七八百人的招待所。所以,七大召开时,代表们分别住在中央党校、总政招待所、王家坪、枣园、西北局和联防军司令部。代表们去会场,有的是走路,有的是坐车。那时延安很少有车,西北局的同志不知道谁从哪儿搞到一辆大卡车。高岗坐在驾驶室里,贾拓夫和爱人白茜,还有欧阳钦露天站在后边车上。

会议休息时,有的代表在院子里聊天,有的则抓紧时间打乒乓球或克郎球。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举办舞会,中央领导同志和一些代表都穿着布鞋或草鞋在王家坪的桃林草地上跳交谊舞。七大召开期间,延安为代表们上演了《甲申三百年祭》、《李秀成之死》等话剧。还给代表们放映了《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苏联电影。 6月lO日晚,全体七大代表观看大型歌剧《白毛女》,会场气氛极为活跃。萧向荣和李鹰航合作制作的献给七大的专场演出——《中国共产党颂——献给七大》大合唱,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

七大会场上使用的投票箱,是专门为这次代表大会定做的,质地为实木,漆成红色。七大选举时,投票箱安放在大厅前方的讲台上,其上端为投票口,下面的画面用黄色颜料画成。画面上,两边用麦穗围绕、中间有镰刀、铁锤构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党徽上方有一颗五角星,党徽左、右的麦穗中分别写有“七”、“大”两个字,下方写有“投票箱”3个字和一些简洁的装饰线条。投票箱还有一个木质底座,给人的整体感觉是非常庄重、朴实。

在投票结束后,毛泽东特别关心王明的得票情况,也很关心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的得票情况。当他得知张闻天、秦邦宪(中委最后一名)、王明(中委倒数第二名)选上中央委员,很高兴。毛泽东对计票员说,这就好了,七大真正成为一个团结的大会。但对王稼祥没有选上中央委员,毛泽东有些惋惜地说:王稼祥同志在历史上有错误,但也有大功,他觉悟得早,改正错误也早,因为有病没有参加大会,可能对投票有影响。明天选举候补中央委员,我要讲一讲王稼祥同志的功劳。随后,王稼祥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6月11日,大会举行闭幕式,毛泽东致《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历时50天,至此胜利闭幕。

八大:田家英通宵赶写开幕词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早在1952年,党中央就开始考虑召开党的八大,但最终确定这件事是在1955年。这一年的3月,党举行全国代表会议,毛泽东在31日闭幕会上所作的结论讲话中说:中央决定于1956年下半年召开第八次大会,有3个议事日程:(一)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二)修改党章;(三)选举中央委员会。

他说:党的代表大会10年没有开,很不好。到1956年8月10年半了,只好明年开。当然头5年不应该开,头5年兵荒马乱,又开了七大,后5年可以开而没有。没有开也有好处,高饶问题搞清楚再开,不然他们要利用八大做文章。同时,我们的五年计划也上了轨道,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各方面都清楚了。

在七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长,具体负责筹备召开八大的整个组织工作。

筹备八大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备大会文件。早在1955年党中央就组织了3个写作班子。邓小平于1955年4月21日草拟了政治报告和修改党章报告及党的章程两个起草委员会名单。

1955年8月28日至1956年9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集研究八大事宜的各种会议、约谈、会见等130余次,其中,商谈政治报告40次,修改党章33次,“二五”计划18次,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22次,准备大会工作的具体事项17次。八大的各项文件,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起草、讨论、修改,于1956年8月中旬基本完成。

8月2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了党的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并作了讲话。邓小平代表中央书记处、政治局就八大的有关筹备工作作了说明。

在邓小平作了说明之后,毛泽东就设立常任代表制、中央的组成等问题作了讲话。他说,关于中央的组成。中央政治局准备向新的中央委员会建议,推举邓小平当总书记。想组织一个书记处,这个书记处是一个机关,管日常工作。政治局还设一个常委,常委相当于过去的书记处。还有主席、副主席。过去只有主席,没有副主席,没有总书记。现在设总书记,又设副主席。

8月30日晚,八大预备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对七届七中全会决定的6个文件草稿作了说明。

会议同意邓小平关于八大6个事项的说明,通过了七届七中全会提交的6个文件。

9月13日,七届七中全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第三次会议。毛泽东再次就大会的文件、八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和中央机构的设立等问题讲话。

关于大会发言,毛泽东说:我看要精,要生动,要多种多样,要短,要有内容,要有表扬,有批评,有成绩,也有缺点,有解决的办法,不要千篇一律。一片颂扬,登到报上净是好事,那就不好看。

关于中央领导机构的设立问题,毛泽东说:首先倡议设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少奇同志感到孤单,我也感到孤单。一个主席,又有四个副主席,还一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样就比较好办。

毛泽东还特别谈到了邓小平和陈云。他说,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气,比较能办事。至于陈云同志,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

9月15日下午2时5分,党的八大会议正式开始。毛泽东致开幕词。八大的开幕词,最初由毛泽东起草了一个300余字的简要提纲,然后写出近2000字的开幕词草稿。后来他让陈伯达起草。陈起草的稿子毛泽东不满意,于是找田家英重写。毛泽东说:“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

这时离大会只有几天,时间非常紧迫。田家英开了一个通宵的“夜车”赶写出了约2000字的开幕词草稿。 新草稿写好后,立即分送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审改。9月14日晨,周恩来、彭德怀对该草稿作了几处文字上的修改。毛泽东也对稿子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在毛泽东致开幕词的过程中,全场不断响起掌声,简短的开幕词30余次被掌声打断。

毛泽东致开幕词后,来到休息室。许多代表都交口称赞这篇开幕词好。毛泽东对大家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开幕词中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毛泽东很欣赏田家英写的这句话。

大会从9月15日开幕,至9月27日闭幕,历时14天。其间举行了12次全体会议。

九大:选举中的交锋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九大召开时,全国有党员2200万人。由于还处于“文革”期间,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以至基层党组织大都没有恢复,绝太多数党员还没有恢复组织生活。与会代表当中的许多人都不是通过正常选举程序产生的,他们或由“革命委员会”与各造反派组织负责人协商决定,或直接由上级部门指定。

大会预备会期间,毛泽东提出要总结经验、落实政策、准备打仗。这三句话成为九大的指导思想。

九大开幕前夕的3月上中旬,发生了苏联军队多次侵入我国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中苏边界武装冲突助长了党内高层对国际形势严重性的估计,也给九大以重要影响。九大的政治报告写入了准备同苏联、美国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等内容。

九大共有三项议程:通过政治报告;修改党章;选举中央委员会。毛泽东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林彪代表党中央宣读政治报告。这份由张春桥、姚文元主持起草的报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八大以来党的历史在许多重要方面作了歪曲的总结,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进行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和各组召集人会议,讲述党的历史经验。他还提议朱德、陈云、邓子恢等一些老同志要选进中央委员会。

在4月24日的全体会议上,经过无记名投票,选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09名。林彪、江青两个帮派体系中的一批骨干和亲信进入中央委员会,而许多有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老同志和经过党多年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却被排挤在外。

在新当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原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占19%,仅为原八届中央委员会总人数的29%。在选举中,有的代表坚持原则,顶住压力,将并非候选人的王稼祥、胡耀邦等人的名字写在选票上。陈云、李富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虽然仍被选为中央委员,但被排斥在中央政治局之外。

篇4:中共历次党代会总结

1、中共一大(1921.7.23-7.31;上海→嘉兴南湖):①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③选出三人组成的中央局,陈独秀为总书记。(代表12人,50多名党员)

2、中共二大(1922.7.16-7.23;上海):制定党的革命纲领①最低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指引中国革命的伟大旗帜。(代表12人,195名党员)

3、中共三大(1923.6.12-6.20;广州):讨论了同国民党合作的问题。①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②共产党员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③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代表30多人,420名党员)

4、中共四大(1925.1.11-1.22;上海):着重讨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促进革命高潮到来的问题。(代表20人,994名党员)

5、中共五大(1927.4.27-5.9);武汉: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代表80多人,57900多名党员)

6、中共六大(1928.6.18-7.11;莫斯科)中心任务是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分析革命形势,确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党思想,发展革命力量。(代表84人,候补34人,4万多名党员)

7、中共七大(1945.4.23-6.11;延安):①中心任务: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测定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代表547人,候补208人,120万名党员)

8、中共八大(1956.9.15-27;北京):①中心任务:总结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②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代表1026人,候补107人,1073万名党员)

9、中共九大(1969.4.1-4.24;北京;):“文化大革命”期间,无积极作用。

10、中共十大(1973.8.24-8.28;北京):(代表1249人,2800万名党员)

11、中共十一大(1977.812-8.18;北京):在粉碎四人帮后召开的,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代表1510人,3500万名党员)

12、中共十二大(1982.9.1-9.11;北京):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1545人,候补145人,3965万名党员)

13、中共十三大(1987.10.25-11.1;北京):①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制定党的基本路线③具体规划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步骤。④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4600万名党员)

14、中共十四大(199210.12-10.18;北京):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即①抓住机遇,加快发展。②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确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5100万名党员)

15、中共十五大(1997.9.12;北京):①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②展望了21世纪中国发展的目标。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④选举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机构。⑤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代表2048人,5800万名党员)

16、中共十六大(2002.11.8-814;北京):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代表2134人,6600万名党员)

篇5:党代会历次召开时间,内容

1922年第二次全国党代会,划分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阶段问题。

1923年第三次全国党代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重大方针,推动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1925年,第四次全国党代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1927年的第五次全国党代会,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1928年在苏联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党代会,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1945年第七次全国党代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将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86年的第八次全国党代会,做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但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

1969年的第九次全国党代会,由于当时各地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正常进行代表的选举,多数代表由革命委员会同各造反组织的头头协商决定或上级指定,以致很多品质恶劣的帮派骨干、打砸抢分子,林彪、江青一伙的爪牙,成了九大代表。相当多的原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处在被审查或监禁中,未能作为代表出席九大。总的来说,九大就是把问题搞得更糟的会议,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1973年的第十次党代会,由于整个路线方针是错误的,所以,并没有解决题。这种不成功的甚至错误的党代会,或多或少给党的事业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危害。开成这样的会议,有种种复杂的原因,但确实反映了当时的党正徘徊在一段曲曲折折的道路上开得很成功,在党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1977年的第十一次党代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为纲;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为此,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8项主要任务,要求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本年内初见成效,3年内大见成效。

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明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构想正式表述了分 “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科学概括和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召开的总结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明确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

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2002年召开的十六大,科学地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使党的根本大法更加完善,为新世纪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供了更加科学有力的指导。

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历史证明,一次成功的党代会,往往就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党的前进所达到的水准和程度,也标志着党面向未来将要遵循的前进方向。1921年的一大、1945年的七大、1956年的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几次党代会等等,都具有这种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些成功的代表大会,都对当时甚至之后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历次党代会时间、地点、代表及党员数

会议召开时间地点正式代表 候补或特邀代表代表党员人数第一次1921.7.23-31上海12人50多人第二次1927.1.6-23上海12人195人第三次1923.6.12-20广州30多人420人第四次1925.1.11-22上海20人994人第五次1927.4.27-5.9武汉80多人57,967人第六次1928.6.18-7.11莫斯科84人40,000多人第七次1945.4.23-6.11延安544人208人121万人第八次1956.9.15-27北京1,026人107人(21人未到会)1,073万人第九次1969.4.1-24北京1,512人2,200万人第十次1973.8.24-28北京1,249人2,800万人第十一次 1977.8.12-18北京1,510人3,500多万人第十二次 1982.9.1-11北京1,510人145人3,900多万人第十三次 1987.10.25-11.1 北京1,936人61人4,600多万人第十四次 1992.10.12-18北京1,989人5,100多万人第十五次 1997.9.12-18北京2,048人5,800多万人 第十六次 2002.11.8-14北京2154人40人6600多万人 第十七次 2007.10.15-21北京2,237人60人7336.3多万人

上一篇:一个学年结束了下一篇:赛尔号 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