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设心得体会

2024-04-12

课设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课设心得体会

经历了编c语言课程设计后,我对这一学期c语言所学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一直不懂的链表和指针,现在发现自己都能运用了,很开心自己的进步。所以,虽然写程序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调试的时候也是遇到各种令人头大的问题,但能借助课程设计提高自己对指针和链表的熟练度,提高自己对c语言编程的熟练度,也希望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这样的课程,既是让我们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理解与使用,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是一个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的好机会。

刚开始准备编代码时,感觉很茫然,不知道从何写起。虽然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差不多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

我首先去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搭建框架就好比一栋大楼的地基。框架搭好了,一个程序就慢慢成形了。在写课设的过程中,感觉最难的的就是控件的功能实现了。刚刚把代码敲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那个兴奋啊。但是,一编译运行。像一桶冷水从头浇到底。那错误多的,看的我眼花缭乱。编程序是一个很细心的过程。因为如果你不认真去写,少写了括号,或者分号,都会导致你的程序运行不出来或者运行出来的结果有错误。这些错误都很小,但是让你从一大堆程序中去找,这也是个难题。

通过实训的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还有一点就是,通过编程让我感觉到了链表在C语言中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学会运用链表,就等于跨过了C语言的大门。

操作是学好c语言必不可少的一步。因为不管你理论知识掌握的如何熟练,不上机实际操作的话,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许多问题都是在实际上机操作中显现出来的,在书本上是体现不出来的。书本上是永远不会出现你自己的思想成果的,正是应了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通过c语言的学习,使我对计算机语言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使我对计算机语言不再像以前一样一无所知,认为那是高不可攀的、十分难以理解、一般人学不会的东西了。我认为只要学习方法掌握好,再加上刻苦的练习,是完全有可能学好任何一门计算机语言的。

在本学期对c语言的粗略学习之后,我们进行的这次课程设计,无疑加深了对c语言的认识和应用。要想从书本走向实践是一个很艰难地过程,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以至于差点儿打消了我做这次设计的念头。一开始就遇到了怎样能正确创建一个链表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就模糊不清,不知道所以然,开始翻课本,问同学,依然是朦朦胧胧,又玩命的上机操作才终于得到解决。

在过程中问我才认识到自己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没学好,基础知识没理清,而且很多东西还要去翻书,去网上搜索,而且遇到一些小错误运行不出来就会烦躁不安,逐渐克服这些问题后我发现对c语言越来越感兴趣了,以后我要克服这些,尽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学好c语言。首先我必须学好c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电脑上熟练的运用,上网的时候多看一些优秀的代码,看看别人怎么写,再结合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总之,这次的课设是是我记忆里的一个新篇章,更是c语言编程上的一个里程碑。

接着又是各种类型的错误,很多是学艺不精的结果,一个一个解决,时而还有道查一下单词。就这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屡败屡战之后,迎来了成功的花朵。然后我抓破破脑袋的让我的程序更加合理和多功能。

我们已经学习了《C 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但是我所学的知识最多也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才会用到,平时没有什么练习的机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第一次通过自己构思,和同学讨论并且不断查阅资料来设计一项程序。这次设计,不仅巩固了我以前所学的知识,还让我对c语言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技能。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学好这种语言,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经常自己动手,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多动手,经常编写程序,才能发现我们学习上的漏洞和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转化知识的能力。在我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会主动查阅相关的资料,或向其他同学询问,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了增大信息的安全性,需要用文件来存储信息,由于我在上课时不注重对文件的运用,所以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困难。我先将书本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又做了一下课后习题来验证和增进自己的理解,终于,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的程序有了突破,成功地实现了用文件来保存并查看学索赔信息。这次设计中,我的收获还有就是学会了用流程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流程图来逐步实现程序的功能。开始的时候,我画流程图很是困难,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清楚的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图来,后来画多了,就更加了解它的功能,十分得心应手,能够比较快而准确的画出来。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构思,然后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将整个系统清楚的划分为几个模块,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功能编写代码。而且尽可能的将模块细分,最后在进行函数的调用。我们在函数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到了for循环、while循环和switch语句,还用到了函数之间的调用(包括递归调用)。由于我们是分工编写代码,最后需要将每个人的代码放到一起进行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但经过我耐心的修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在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受益匪浅。

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快结束了,通过这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于循环链表的使用,可以说对循环链表有了比以前更进一步的认识,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如果让我自己来编写程序还真懵了,不过这个程序还是被我搞懂了,也改了一些部分,通过这些改动和这几天的摸索渐渐明白了,所以这次课程设计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对循环链表有了一定的理解,包括其中的一系列操作,如建立一个循环链表,删除链表中的一个结点,增加一个结点等。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我们一边设计一边探索,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自己在数据结构方面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对一些基本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一些数据结构不能够熟练的进行上机实现,这是自己比较薄弱的。学好基础知识是理论付诸实践的前提,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充分地结合起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要努力改正,充分利用上机实验的机会提高自己。在程序的输入的时候,因为自己对键盘的不熟练,代码又很多很繁琐,常常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从中我也感受到只有坚持到底,胜利才会出现。在调试程序的时候我也有所体会,虽然约瑟夫环问题不是很难,但调试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很多错误,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容易就不认真对待。在以后的学习中,要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不足之处出发,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

不知不觉紧张课程设计已经差不多要结束了,想想自己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敢去做,到现在所有所做的,感觉自己的编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只要认真仔细的去做一件事,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很多,不禁想起老师上课所传授的一句名言: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这句话浅俗易懂,当你深有体会到的时候那种感觉简直无法言语。

这次课设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弥补了以前很大的不足,让我感觉到了我的能力,以后的学习,我要沉着,用良好的心态去对待以后所出现的各种编程知识及任务。平时要多花时间,到了大三更要努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掌握每个细节,相信自己会取得很大进步,弥补以前的不足,以后会有个较好的发展!

篇2:课设心得体会

大学三年期间的课程设计,这次应该是在实验室呆的时间最长也最烦恼的一次,做课设期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虽然嘴上会说,学校真的是不想让人活了,好烦呀之类,但我们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当你觉得最难的时候坚持一下,也就是你有所收获的时候,很庆幸,我们坚持了,并且达到了我们的预设目标。两人一组,想想真的比以前的好几个人一组要充实很多,不会说有人一直闲着,有人只是打酱油,这次受益颇多。

在刚开始焊接电路的时候,由于我的队友在宝鸡实习时熟练掌握了焊接技术,焊接的可以说相当顺利,没觉得有很多难度,但当我们进行软件编译和调试的时候,真可谓举步维艰,不要说调试了,就连用来显示的LED屏幕都不会亮,在这个过程中请教了老师,问了学霸,自己也焦头懒额,软件,硬件一步步排除,最后才发现是焊接和LED屏都有问题,再下来屏幕终于亮了,但是功能却实现不全,时钟不走字,有时还会乱码显示,这个时候老师说先排除软件问题,如果软件没有问题,那就可能是时钟芯片或者晶振有问题,又开始检测和排除,最终在我们的努力下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们的主芯片电路有问题,换到开发板上后,正常显示,并且功能基本实现除,但是新问题又来了,我们的时钟比实际时间走的要快。软件没问题,我们更换了DS1302芯片,时中已经可以正常运行了,虽然实现了基本功能,我们也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功能却没有完全实现,我们的闹钟功能由于自己的不足而没能实现,但我们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下来,我想我必须吐槽一下我初次使用和安装protel软件的心路历程,这个软件我们专业的人使用过的甚少,光这个软件的安装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安装完毕准备画图的时候,发现一些常用的元器件根本添加不上来,连AT892都没有更别说是ds1302了,没办法,后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protel视频教程,跟着视频一步一步来学习使用,但在学习到给库里添加元器件的时候,在protel的library的sch库中的元器件根本添加不上来,我初步判定是安装包有问题,所以将下载了安装汉化了半天的protel软件卸载了,想安装protus。谁料想竟然安装失败,没办法,最后只好求助大神,好不容易将protel的元器件库破解后,画图刚开始也是一塌糊涂,连元器件的方向都不能搞定,熟悉和练习protel画图工具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但是不管怎么说,图最后还是画好了,想想如果以前在课余时间多学习学习这些基本的画图工具,现在也不会在关键时候抓瞎了,以后真的要多多学习了。

至此,我们的课程设计在大三的最后一个星期结束了,以此次课设的收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大三吧!

宋阿珍

篇3:课设心得体会

一、课设引导理论教学的提出

本科教材的内容都很翔实, 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传统课堂上老师按大纲顺序讲, 学生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 生搬硬套地对付课设, 完成由理论到实践的所谓应用过程。 这种简单的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关系, 导致最后学生脑海中真正留下的知识少之又少, 更谈不上知识的深化。 传统授课方式隐含的弊端已不是个案, 课堂教学内容的次序需理性调整。

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例, 理论课结束后要进行减速器设计, 但设计中发现, 即使课题相关内容在课上已经详解, 但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独立设计, 教师还得重讲, 这种现象是排有课设的理论课的通病。 事非躬亲很难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新知识, 如果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基础, 想在短时间内理解吸收进而应用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么在短短的课时要求内, 如何对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合理排序, 既完成教学计划又利于学生理解应用?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研究与尝试, 提出课设引导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课设引导理论教学的应用

1.抛 “实物”引 “理论”。 教材编排是先绪论后正文, 传统的授课第一节做本课的绪论。 《说文》曰“绪”, 丝端也, 即丝线的头。 第一节课如何开好头, 是平铺直叙还是抛砖引玉, 这需要任课教师用心设计。

提高对《机械设计基础》的研究, 据以往经验, 打乱大纲教学内容的次序, 在开篇绪论中首先“抛”出大纲排在最后的课程设计实体———减速器, 利用PPT演示及实物解体, 分解各机构,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每章学完之后要学的实物是什么, 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中。 分解齿轮传动时, 教师演示一对齿轮不能稳定传动, 然后自然“引”出问题:什么条件下一对齿轮可以稳定传动? 进而“引”出理论内容, 学生很容易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就不会生硬照抄照搬。 抛出最后的内容引出最先的理论知识, 一切水到渠成。 这种抛减速器实体引理论知识的方式, 使学生理解老师所云何物, 教师又言之有物。

2.削枝保干, 主线教学。 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存在一个问题, 实物解体演示解说需要时间, 在此情境下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疑问, 课上解答疑问也需时间, 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课, 课时明显不足, 则该怎么办?

削枝保干, 主线教学。整合教学内容, 删繁就简。 对繁杂的推理过程不必细讲, 点到为止,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是拿来主义的忠实执行者, 会应用即可, 对一些喜欢深入学习的学生可采用课后辅导的形式; 结合网络平台和微课, 对简单易理解的章节安排自学, 相关联的章节合并讲解, 并通过测试检查学生适应情况, 课后采用答疑辅导形式解决存在的问题。 简单的及繁琐的但不重要的部分分化后, 可节省大量课时, 就可以课设实体这条主线反复讲解重点内容, 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可讲透。

3.课设引导理论, 顺逆结合深入教学。 思维是逆向的, 教学是有次序的。 以轴的结构为例, 在对减速器的有序拆装过程中, 指出其已有的结构特点、 功能特性及技术要求等设计要素, 然后教师设计出结构中典型错误, 让学生分析错在何处?错误原因? 配合PPT演示错误的不良后果, 将实际制造加工工艺、安装维修因素等按顺序陈述, 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同时避免将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 忽视实践拓展。 然后以所设计的典型错误结构顺次引申出常见错误, 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原因, 教师补充, 进而把本节要求的内容全部交代清楚。 这种一课设为基础, 逆着提问, 顺着讲解的逆中有顺, 顺中有逆的深入教学方法, 比起教师单纯地将错误罗列出来, 学生囫囵吞枣、不知所以然的死记硬背, 效果要好得多。

在讲解过程中, 遇到需要设计计算部分, 教师按理论工况给出参数, 以作业形式安排任务, 课上讨论遇到的问题, 分解每一需要设计的结构, 讨论每一困惑。 课后给出装配图,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或查资料找出并改正错误的结构, 分析错误的原因。 改错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自己动手翻阅资料的能力。 在改错时既要考虑结构特点, 又要考虑工艺要求, 更要考虑维修方便, 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整体协调应用能力, 为深化教学打下基础。

三、深化课设内容, 提高应用能力

在课设引导理论教学模式下, 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内容, 节省课程设计时教师再一次讲理论的时间, 这样就可以加深课程设计的内容, 将工况调整为实际复杂的状况。学生设计结构时, 需要考虑的方面就更全, 更细致, 更接近生产实际。比如初选脂润滑的轴承, 接下来会考虑选什么样的挡油盘, 轴端采用何种密封, 如果润滑方式发生改变, 则连带需要改变哪些, 让学生深刻了解牵一发动全身的道理。 同时课上已经练习了改错, 课设中就不会出现错误的问题, 学生把精力放在合理改进结构上。

由理论授课时简单工况下的作业, 到实际复杂工况课程设计的完成, 学生的分析、协调、全面应用的能力得到飞跃式提高, 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 课设引导理论教学模式的应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它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摸索完善的过程, 教师对全书的掌握及实践经验等, 对新教学模式都会有影响。 从长远看, 采用课设引导教学模式培养未来的应用型人才, 让学生由被问为什么到自问为什么, 有所问才有所思,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秀.中职本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1 (3) :416.

[2]靳士兰.高校工程类设计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J].教育探索, 2006, 177 (3) :85-86.

篇4:因课设练,情动辞发

[关键词]因课设练 情动辞发 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85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二”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习作要求,特别提到了要学生先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日是怎么爱自己的,再向爸爸妈妈说出(或写出)“我爱你”,注意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这个要求既包含着主题、内容方面的提示,又带有观察、体验方法的指导,可以说,如果能完全按照习作要求去做,要写出一篇好作文并不难。在习作前,我带领学生认真阅读了习作要求后,布置他们先为父母做件事,再表达爱。结果,我一看,好作文寥寥无几,有的语言干瘪,言之无物;有的激情泛滥,描写失真;有的准备不足,情节简单;有的情节雷同,毫无新意……

反思失败的习作教学过程,我认为,学生要写好这篇作文,不光要观察细致,还应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然而,班中仍有部分学生欠缺把作文写生动、写具体的能力。如果只凭习作前老师三言两语的简单提示,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另外,我通过调查了解到,还有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他们并没有真正为父母做事,也没有“言爱”,自然没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当然就更写不出好作文了。

巧的是,第二年,学校仍然安排我教六年级。有了上次失败的经验,我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因“课”制宜巧练笔

新学期一开始,把整册书全部通读一遍后,我发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有4篇课文:《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和《爱之链》。这4篇课文除了主题一致外,还都记叙了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人物的描写细致生动而又各具特色。由此看来,4篇课文都可以拿来作为练笔的例文。

基于这种考量,我把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了统筹安排。

首先借助《负荆请罪》一文,设计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的环节,通过对剧本这种文体的感悟,使学生体会到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主要方法,语言描写要与人物身份、年龄以及性格等相符合。

然后,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了3次练笔。《最后的姿势》一课,谭千秋老师奋不顾身护住学生的动作描写,用词准确。我利用课间组织学生观察,要求最少用上十个动词,描写同学活动的过程。《船长》一文中,简短的对话表现了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的品质,且四种形式的提示语(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无提示语)都有,是对话描写的好教材。学完课文后,我布置学生晚上回家主动请求帮家长干活儿,并把对话记录下来,注意四种提示语形式都要用上。《爱之链》对乔依帮老妇人修车的过程描写得细致感人,特别是动作、神态描写,更是令不畏严寒、热心助人的失业青年的形象跃然纸上。结合班级中开展的大扫除活动,我让学生留心观察同学的劳动过程,并写下来。

三次练笔,各有侧重,分别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进行专题训练,使学生对怎样观察,怎样进行细致描写,有较为深刻的习作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特别重要。比如,最初描写劳动过程时,学生只能写出“××弯着腰,低着头,认真地扫地”这样简单的句子。课堂上,我播放录制的大扫除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细节,用上恰当的动词把人物一连串的行动说具体;观察表情的变化,揣摩内心活动。在这样的反复练习中,学生耳濡目染,进而学会了如何观察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最后,就连作文最差的学生也能较为具体地描写人物的言谈举止,可见教师的指导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指导观察,我还注重及时讲评和交流。赏识会令人产生快乐的情绪,也许一个闪光点的发现与鼓励,能给某个学生的习作带来生机与转机。我把学生习作中的精彩句段编辑打印成班级小报,人手一份,认真阅读,圈画出好词佳句。在高声朗读、热烈讨论的过程中,习作中的优点被放大,被聚焦,学生体会到习作的快乐,找到习作的信心。事实证明,“伙伴语言”更易于模仿和学习。讲评后的修改,可以达到采众家之长,补一己之短的目的。

二、加强沟通诉真情

“习作二”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羞于向父母表达爱,爱在心中口难开。还有部分家长不配合,没有出现学生期待的那种感动、激动等热泪盈眶的场面,因此就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切实际的“艺术加工”,从而使作文成为“想象文”和“虚构文”。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打开学生的心门,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为此,我在课堂上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讲一讲平日里爸爸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是爱,错题时勃然大怒的训斥也是爱;晨起时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是爱,晚归时一顿絮絮叨叨的数落也是爱……宽容是爱,严苛也是爱;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无论形式如何,爱的实质不变。当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艰辛努力后,“辞以情发”,爱的表达就迫切多了。

我用飞信向所有家长说明了本次习作的情况,并了解家长们在面对孩子表达之后的真实表现。通过沟通,我把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家长的短信制成PPT展示给学生看,其中两条是这样写的:

“孩子跟我说了‘我爱你’,我还以为他是看电视剧看多了,当时就没给他好脸色。真不好意思,其实最近我的孩子懂事多了,回家主动写作业,我很高兴。”

“女儿把字条压在我手机底下,我早上看见了,可是我当时正忙着做饭,还要给住院的老人送饭,急匆匆就走了,晚上又加班,还没顾上和孩子交流。”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生蓦然发觉,原来类似的情况大家也都有。于是,面子放下了,心扉打开了,发言热烈了,真话说出来了。尤为可贵的是,学生体谅理解了父母,还能反思自我。真情流露笔端,一篇篇真实朴素而又独具特色的作文诞生了。

这次作文教学的成功,带给我很多启发。

1.读与写密不可分。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说到底,就是要活用教材,用课文引路,借课文悟法。入选教科书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写作的典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把握教材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找准训练点,从小处着手,扎实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学作文重在历练。学语文,重在积累,重在习得,学作文尤其如此。写作知识的运用,是建立在大量的写作实践的基础上的。但是,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动辄写四五百字的长篇,势必加重学生的身心负担。将习作题目分散成多个小目标,因课设练,局部仿写,练笔的篇幅短,步子小,难度低,就会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提高。

3.作文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强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习作的准备至关重要,怎样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动手动脑,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务必做到人人参与,触物生情。这是学生习作说真话、吐真情的基础。

篇5:课设心得

201123090133邓雨长安大学渭水校区WX23042014.6.25—6.27

摘要:本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理财之道”财务软件,进行预算,报表建立与分析,成本分析,销售分析等等,真心体会一个公司的建立与成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最终达到会基本运用财务公式,财务图表以及相关软件的目的。

关键字:成本,预算,财务分析。

有付出才有成绩,结果即使不理想,只要真心体会了整个过程,这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时间会证明:谁是最终的受益者,winner.为付出一天的伙伴们敬礼!

一、合作与竞争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六个人分别担任6个角色,比如总经理、投资经理等,大家必须密切配合,讨论,决策,来完成公司的建立,生产,销售,投资等等,在这里,我可以熟悉许多财务公式,方法,真心体会企业的成本耗费,比课本上的理论更加直接,实用。所以,“理财之道”这个软件是个好东西,就如比亲自经营一个公司一样,每当我们看到自己一个季度下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自己企业销售更多的产品,大家不知有多么高兴。每当看着别的企业超越了自己,这时,没有谁比我们更加沉默。确切的来说,整个公司的点点滴滴已经和我们每个人人绑在了一起,我们会为之兴奋,也会为之发愁。

二、理论与实践

我担任了投资经理,开始以为自己也没啥事,但是我错了,我从这个职位深刻的体会到了资金对一个企业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凡是资金链断了,企业就会破产。特别是在企业刚建立的时候,资金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惜成本,采用价格战略,迅速投入产品,一季度下来,基本是亏损状态,这时让企业生存下去的关键就是资金,只有资金充足,让企业维持几个季度,这样才会扭亏为盈,并且挤掉其他企业,成为行业中的老大哥。我们的企业之所以表现不佳,问题就出现在市场占有份额上面,公司刚建立开始我们意识到资金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小心翼翼的盘算,以免浪费一点点资金,所以我们没有采取价格战略,我们自己觉得销售价格不能和成本差的太多,可是我们就错在这里,其实一个企业

刚刚开始最重要的就是占领市场,就是“花钱”。而不是吝惜资金,即使刚开始你的财务状况很好,为每个下季度都预算好了资金,资金链不会断掉,而别的企业可能欠银行大量资金,财务状况不是很好,但是这仅仅是前期表现,企业经过几个季度后,凡是市场份额大的,销售状况好的,资金缺但没有断掉的,就会成为优秀的企业,而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只能是很不起眼的小企业,虽然一切安好,但是也没什么收入。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敢于承担风险的,就很有更大的收益”。

三、忠诚建议

对于理财之道这个软件,我有以下建议1)有些经理的业务很不齐全,比如投资经理,只能向银行贷钱,不能和其他企业有资金交流。2)软件自身还有许多不足,有一些错误3)应该设置收购破产公司项,以免公司破产后无事可做。对于这门课程的建议:应该多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在大一学习会计基础时以及财务管理时,应该与本实践课结合起来,这样效果更佳。

四、存在问题

1)软件中缺少一些财务专有词汇的说明,比如,我们在进行设备折旧时发现,每一个季度下来,有些资产有折旧,有些没折旧,而且每季度都不一样,原因也不知道,这样带来很多麻烦,比如成本预算无法完成2)应该设置公司财务风险项目,以为我们会突然收到银行紧急贷款,影响公司财务状况。

篇6:通信课设心得

作为一位通信工程的学生,我觉得能做类似的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电路期间,虽然很忙碌、很疲劳,但是收获很大。在此过程中,让我对所学的内容有了重新的认识,对数字电路模拟也有了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简单是学习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及其简单元器件的表皮知识,只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单独设计,但是本次课程设计是对一些电路及器件连接组合在一起进行总体设计的,不能单独考虑一个或几个基本元件的情况,要综合考虑,进行整体构思。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面?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类似的大作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做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数查阅资料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要求,一次次翻阅大量的相关知识,还有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团队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团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热烈讨论,进行换位思考,还要综合他人的设计想法,然后要独立的完成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这次课程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在设计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幸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弄清了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方案。对于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觉得像课程设计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更能激发我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工科的学生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了解到今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而不单单是只会理论。

篇7:AD590课设心得

两个多星期前我们两个人还认为这个课设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一开始做就出现了问题,数码管就是不亮,而且之后也是问题不断,现在想想,这项看起来不需要多少技术的工作却是非常需要耐心和精力去解决。

通过这次对温度测量,A/D转换,光电计数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步骤,也让我了解了关于A/D转换的原理与设计理念。要设计一个电路总是要先仿真并且成功之后才能实际接线的。但是最后的成品却不一定与仿真时完全一样,这是因为在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影响。有时候,仿真无法成功的电路,在实际中却因为芯片本身的特性而能够成功。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通过这次单片机课程设计,我真正的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大量的设计资料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做单片机课程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但我们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其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如:电路,C语言,模拟和数字电路知识等。运算放大器LM324的应用,让我对由运放构成的一些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很高,这是我做这次课程设计的又一收获。

最后,要做好一个课程设计,就必须做到:在设计程序之前,对所用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知道该单片机内有哪些资源;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一个完整的的程序流程图;在设计程序时,不能妄想一次就将整个程序设计好,反复修改、不断改进是程序设计的必经之路。而且程序只有在经常的写与读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软件也只有在反复的使用中才能更加熟练。

篇8:课设心得体会

关键词:礼仪课,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课,教学改革

“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律已敬人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处世准则和道德标准, 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既是人际互动活动的重要内容, 又是社会伦理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1]由此可见礼仪的根本原则是:敬人;自律;适度。礼仪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文化特色, 特别是一所高校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江苏高校的礼仪教育一直是比较薄弱和欠缺的, 目前仅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礼仪专业课程, 即使有些高校将形象礼仪课程设为选修课, 但因选修课学生人数的限定, 绝大多数的学生仍接受不到系统的礼仪教育。不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及规范的操作程序, 就像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就无法表现出来。创新创业人才是一种高规格、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其外在的体现就是这种人才的气质与众不同, 或者应该更为准确地表述为与往不同。气质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不自觉的外露, 从外表的基本表现就是得体的穿着打扮、规范的言谈举止。因此, 将礼仪课列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是江苏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江苏高校的部分大学生“知书而不达礼”

“知书达礼”是我国民间对一个人有学问、品行好、懂礼貌、有修养的赞美之称。知书达礼归纳而言,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夫妻举案齐眉, 睦邻友好;在人际交往中, 谦逊礼让, 宽容大度, 待人以善, 尤其是在对外交往中, 重仪表、讲风度;在社会生活中, 遵纪守法, 公德意识强, 济危扶弱, 善待自然。知书达礼, 待人以礼, 本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遗憾的是部分大学生“知书而不达礼”。不但对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知之甚少, 而且在很多方面上存在礼仪失范现象。

(一) 穿着上的礼仪失范。

有些女生浓妆艳抹穿着吊带衫、露脐装、拖鞋;有些男生留长发, 染黄发, 带耳环, 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入教室、会议室、图书馆等正式场所。

(二) 言行举止上的礼仪失范。

有些男生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站时东摇西摇, 坐时头仰靠椅背、架二郎腿, 脚尖对人抖动、乱晃;有些女生叉腿而站、叉腿而坐、叉腿而蹲;恋爱中的男女生餐厅里互相喂饭, 公共场所旁若无人拥抱接吻;奏国歌时, 有些学生双手插入裤袋或交叉在胸前;别人正在交谈或照相时, 从中间穿越而过;当着人的面挖鼻孔、掏耳朵、擦眼屎、甩鼻涕、吐浓痰;上下楼梯时不知走右侧, 还对他人推推搡搡。

(三) 人际交往上的礼仪失范。

与人交谈时或是表情呆板、手足无措、唯唯诺诺, 或是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咄咄逼人;进门不敲, 关门狠甩, 甚至以腿、脚或臀为之。

(四) 习惯和修养上的礼仪失范。

有些大学生课后不将垃圾带走或不扔到指定地点;恶意霸占座位;课堂上、自习时手机铃声此起彼伏;传播网络垃圾邮件、不良信息短信和病毒程序;熄灯后大声嬉闹, 影响他人休息;食堂买饭插队, 饭菜浪费严重;课桌和墙壁上乱涂乱画;随意涂写或撕页公共图书等等。

大学生的个体形象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能代表一所高校的整体形象, 换句话说大学生的个体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所大学的外在“象征”和“符号”。因此, 大学生“知书而不达礼”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学习甚至就业, 而且也严重影响了高等学府的声誉。

二、江苏高校现有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存在重“知”轻“行”现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等课程建设, 指导和帮助大中小学生认真遵守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2]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目前, 江苏高校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设为公共必修课。该课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道德修养, 从而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除少数高校外, 江苏的绝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从此门课学生的成绩来看, 一次性及格率可达95%以上, 补考及格率达100%, 凡参加此门课学习的学生100%都拿到了这门课的3个学分。这就是说,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是非常丰厚的了。在这种内在道德的外化下, 大学生的穿着打扮理应是得体的、言谈举止理应是规范的。那么, 为什么高校为社会主义培养的“四有”新人又会出现“知书而不达礼”的现象呢?这说明, 江苏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存在重“知”而轻“行”的现象, 忽视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 “任何一种社会道德只有转化为个体道德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只有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实际行为过程之中, 并转化为个性化的实践精神和内在素质, 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3]而礼仪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人们的具体行为, 是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一种桥梁和纽带。也就是说, 社会道德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 在人们的具体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 并转化为个性化的实践精神和内在素质, 这样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 离开了一定礼仪形式的抽象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规则都是空中楼阁, 道德修养实际上往往体现在礼仪的细节上。

三、系统的礼仪教育可使大学生迅速掌握必备的礼仪知识、自塑良好的形象

女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 她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着个人, 更是代表着新时代知识女性的整体形象, 因此在道德水准上, 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女大学生, 特别是工科院校女大学生良好的形象、优雅的气质和风度, 笔者特意关注了一门校级选修课《知识女性职场形象礼仪》。该课程侧重于职场活动中知识女性的形象礼仪规范的具体介绍和分析, 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通过讲授当今知识女性必备的形象礼仪规范及其在职场交往中的操作程序, 使学生掌握形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并有意识地运用礼仪, 帮助女大学生培养良好优雅的姿容仪态、风度修养, 将学到的“职场形象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行动, 以便今后在职业生涯中提高职业素质和个人魅力,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奠定重要基础, 更好地发挥自己。然而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 尽管这门课是专为女生开设的, 但竟然有部分男生也选修了这门课。他们在第一次试听后并未改修其它课程, 并且在12次课的学习过程中一次也没有请过假。选修此课的学生说, 从学前班、小学到中学,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关心的都是他们的成绩, 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样的穿着打扮才是应时、应景、应事、应己的;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举止动作才是规范、自然、文明、稳重、美观、大方、优雅、敬人的;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与人交往的时候在注视角度、注视部位、注视时间、注视方式上有什么样的要求;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该使用什么样的语气采取什么样的交谈方式。选修此课的学生经过系统的礼仪教育, 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行为举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该门课的考核是写一篇学习心得, 但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仪容、举止、着装、表情、交谈等礼仪的理论知识和程序;第二部分是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比如, 组长在发试卷的时候是否用双手接物;在答题过程中是否使用标准的坐姿;上讲台交试卷的时候是否使用的是标准的站姿和行姿;交试卷的时候是否用双手递物;在与老师告别时表情是否微笑、是否用了敬语等。在事先没有告诉学生第二部分考核内容的情况下, 只有5名学生没有第二部分的成绩, 而96.45%的同学都以得体标准的举止、自然大方的表情、恭敬礼貌的用语获得了优良的成绩, 顺利通过本门课的考核。

四、礼仪课作为校级选修课只能改变少部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

在礼仪课程结束的时候, 有学生说:“上完礼仪课之后很是震惊:我一个堂堂的大学生, 在中国多少也算是知识分子了, 但是我们都对礼仪知识如此陌生, 那么中国会有多少人不懂得礼仪的呢?长此以往的话, ‘礼仪之邦’这个词也就只能成为一个神话传说了。”也有许多学生说:“感谢老师让我掌握了系统的礼仪知识, 感谢系统的礼仪知识改变了我, 让我变得有涵养、有气质。”但是, 仅将礼仪课设为校级选修课, 只能让极少数的学生变得有涵养、有气质。谨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学校现有16, 769名学生, 由于校级选修课学生人数的限制, 只有150名学生能够选修本门课, 还有16, 619名学生无法通过系统的礼仪教育掌握礼仪基础知识和理论, 无法进行基本行为与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将礼仪课设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是值得思考和推广的一项举措。建国60年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 “高教强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是2009年江苏高等教育学术年会的主题, 也早已成为江苏每所高校的历史使命。然而, 无论建立了怎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或是模式、方法, 衡量其是不是人才的标准只有一个, 那就是看其是否能立足于社会, 并且是立足于一世而非立足于一时。在此, 借用千年孔子曾说的一句话结束论述, 那就是:“不知礼, 无以立。”

参考文献

[1]葛道顺, 卢娟.公关交际礼仪[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

[2]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jrzg/2006-09/13/content_388046.htm, 2006-9-13

篇9:课设心得体会

【关键词】单元楼 散热器 热量 安装情况

一、引言

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面对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的环境,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冬天固然寒冷,古代有钻木取火的先例,新世纪的我们也可以依靠物体散发的热量来取暖。这种物体就是散热器。

散热器通常布置在外墙窗台下,可明装也可暗装,但是尽量采取明装的方式,采用立管在两侧连接散热器,为了美观,尽量少占用有效面积。因为考虑到供暖形式的不同,首先应该根据建筑设计的特点,考虑到管道布置方便、美观,再根据所选用的热媒种类确定系统形成。这样房间里安装的散热器不仅为房间提供热量而且美观大方。

二、散热器与房间内热量的关系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以找部分同学交流学习和观察课设成品等手段为主,发现此次课程设计同学们基本采用了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形式中的双管上供下回(80%)、单管上供下回(15%)和水平单管跨越式(5%)。其中通过调查发现散热器与房间内热量的关系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散热器的种类(30%);2.散热器及其立管的安装位置(20%);3.散热器的进出水方式(30%);4.房间所需要的热负荷(20%);通过以上观察可知大部分同学设计都以双管上供下回式为主来进行设计,而且大多数同学认为散热器的种类和进出水方式对房间的热量是有较大影响的。当然也有绝少部分的学生认为散热器对房间环境热量影响不大。

三、散热器安装情况分析

通过对大二燃气班级某小区单元楼散热器安装课程设计的实际分析,运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此次课程设计的三个普遍性问题:1.单元楼室内热负荷的计算;2.散热器的选型;3.散热器和管道的分布示意图和系统图的绘制。

根据以上问题,可做以下分析:1.关于单元楼室内热负荷计算方面,其中占55%的同学认为简单易算,没有任何意见;占25%的同学认为有思路但是计算出来有误差;占20%的同学根本不会算。可见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室内热负荷的计算,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对热负荷计算不熟练甚至根本不会。2.关于散热器的选型方面,其中占90%的同学都认为简单易找、选择出来的散热器其片数太少不符合常理,占10%的同学认为对散热器选择很难。可见大部分同学对散热器的选择都很随意,只是到计算散热器片数时根据片数再确定所选散热器是否合理。3.对于散热器和管道的分布示意图和系统图的绘制方面,其中占20%的同学认为可以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查询绘制,占40%的同学认为绘制比较难,但是会根据其他同学的图绘制,占40%的同学感觉难而且麻烦选择放弃。可见大部分同学都愿意尝试自己绘制图,但是整体来说散热器和管道的分布示意图和系统图的绘制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尝试,要一次一次修改。

四、建议与措施

1.关于室内热负荷的计算要及时查看书本,记清楚热负荷的分类和其对应的公式,要特别注意各层外墙的高度和保温地面的分层。把所需要的数据分类写清楚,方便计算时查找数据和核对数据。

2.对散热器的选型,我们应该先选用最常用的散热器,如铸铁散热器和钢制散热器,这样很大可能就不用因为散热器片数过于少而换散热器型号。有用天正或者浩辰暖通时,也要选择上面有的普遍用的。

上一篇:统计学毕业生岗位分布下一篇:美术和艺术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