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名言

2024-04-15

武则天的名言(精选12篇)

篇1:武则天的名言

武则天的名言集锦

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我的.身子是要给皇上的,不能因为喂孩子而走形了。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告诉你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当你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说实话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朕赐予你便宜行事之权。由你全权处理。

来人呐!把这个人拖出去五马分尸尸体拖到山中喂狼!

像你这样的人我要怎么赏赐啊!

昭昭上帝,穆穆下临。礼崇备物,乐奏锵金。兰羞委荐,桂醑盈斟。敢希明德,幸罄庄心。

他们就是见不得女人当皇帝,现在何尝不是啊!

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若违令出战,虽胜乙醉!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乾仪混成冲邃,天道下济高明,闓阳晨披紫阙,太一晓降黄庭。圜坛敢申昭报,方璧冀展虔情。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我能制之(桀骜不驯的烈马),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篇2:武则天的名言

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2、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3、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

4、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5、以色事人,不能久已。

6、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7、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近怀疑而不信。

8、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

9、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10、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11、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

12、终身为善,一言败之,可不慎乎!

13、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4、非夫纯孝者,则不能立大忠。

15、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16、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17、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18、慎而言,将有和之;慎而身,将有随之。

19、我能制之(桀骜不驯的烈马),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20、人臣之于君也,犹四肢之载元首,耳目之为心使也。

21、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奖。

22、攻守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之不可攻也。

23、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24、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范。变古者未必是,循旧者不足多也。

25、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26、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27、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

28、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29、天无私硬,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30、朋友不信,则交易觉。

31、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32、君有过失而不谏者,忠臣不忍为也。

33、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34、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

35、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36、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37、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38、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

39、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40、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41、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42、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43、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44、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45、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46、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47、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48、人恃衣食,犹鱼之待水;国之恃人,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无足则不可以步。

49、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篇3:论武则天的领导艺术

关键词:武则天,领导艺术,领导方式

一、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 (624年-705年)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之一。她14岁入宫, 先是作为唐太宗的才人, 之后受太宗冷落, 在太宗病重期间由于服侍太宗与皇太子李治产生感情, 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李治当皇帝后, 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 王皇后为了抗衡萧淑妃把武则天再次招入宫中。从此武则天开始了她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活。凭借其突出的政治智慧和才干, 她32岁当皇后, 40岁与高宗并称二圣, 50岁晋升天后, 60岁成为皇太后, 67岁登上皇帝宝座正式称帝, 82岁退位之后病逝。在武则天统治期间, 唐朝政治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把“贞观之治”的成果得以巩固和提高, 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落实“劝农桑, 薄赋役”政策, 社会安定,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 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 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 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政治上打击封建士族、门阀贵族势力, 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文化上重视人才, 推行科举制, 并首创殿试。军事上稳定了边疆形势, 拓宽和巩固了唐朝版图。

二、借鉴武则天领导艺术当好现代行政领导者

武则天在位期间把社会治理的井井有条, 国泰民安, 生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初唐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打下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武则天个人的政治才华和智慧, 这其中她的领导艺术历来为人称道。虽然, 现如今作为行政领导者已经不是出于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 领导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领导是一项艺术, 领导方式方法具有共性, 所以我们可以加以借鉴运用, 以当好现代行政领导者。

第一, 知人善任, 虚怀若谷, 尊重人才。要当好领导者, 用好人才是其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才能使领导活动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武则天不仅会用材, 而且会在识别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相当有建树。武则天一朝, 素有“君子朝廷”之称, 如狄仁杰等杰出的人才代表。在选拔人才方面, 不注重身份, 只看重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在提拔人才方面, 不拘一格, 大胆任用, 敢于试用新人,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这个事情在武则天和高宗从长安搬到东都洛阳一事可以明显看出。武则天尊重人才, 虚怀若谷。对于人才的尊重是领导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这样才能聚拢一批人才为我所用, 才能留得住人才。武则天称帝后, 朝廷内外有很多人不满女人专政, 所以反对声音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扬州叛乱, 参与其中的就有著名的诗人骆宾王, 他写了一篇檄文痛骂武则天以获得民众的响应。武则天看到骆宾王写的檄文之后, 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自我开始检讨, 赞赏骆宾王的才华, 责备自己和大臣没有把这么有才华的人为朝廷所用是自己工作的失职。这样的胸襟和胆略是一般领导者很难做到的, 也是现代领导者应该重视和学习的。

第二, 处变不惊, 每临大事有静气。领导者是一个组织的主力骨, 他的言行举止深刻的影响着组织成员的精神状态和整体状况, 尤其是碰到危机事情和突发事故。现代领导者随着社会发展的剧烈变化, 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增多, 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突发事件的概率加大, 处理难度更加复杂, 决定了现代行政领导者必须具备处变不惊的能力。武则天在朝期间, 经历了很多的大风大浪, 面对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阻碍和困扰, 每一次她都能镇定自若, 泰然处之, 以最果敢的行动, 最敏捷的反应应对各项危机, 帮她度过了一个一个政治危机。其中最为著名的事例有两个, 一个是武则天前期, 唐高宗产生了废除武则天皇后的念头, 一个是刚登基时李敬业的起兵叛乱。对于这两个事情的处理, 武则天都是沉着冷静, 以高超的心理素质和才华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重和钦佩。

第三, 注重信息收集。信息的收集是决策的基础, 充分准确的信息能够有助于领导者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错误偏颇的信息能够把领导者的行为变成巨大的损失。尤其在现代社会, 信息社会时代的到来, 收集信息是行政领导者做好行政决策必备的前提基础。这一点在武则天领导方式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可以说在唐朝那样的封建社会里, 武则天作为一个领导者能够看到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实属不易。武则天在当皇后期间, 建立起了外廷内宫严密的情报组织, 为她提供各类信息, 使她在各类危机前面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注重信息的收集对武则天日后能登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这种建立情报网的做法在现代领导过程中值得商榷, 但她注重对信息的掌握和收集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的。

第四, 学会妥协, 恩威并施。一个行政领导学会妥协也很必要, 协调好各方利益就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在对待下属的过程中, 恩威并用, 刚柔相济才能既保持住领导者的权威和威信, 还能与下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武则天在对待各类矛盾时总是能注重恩威并用, 使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这种方式在她统治期间屡试不爽, 取得了很好的领导效果。

第五, 做事有计划, 有步骤, 善于等待机会、捕捉机会和创造机会。武则天从一个才人走向帝位, 她的成功与她做事周密, 做事有方法有步骤, 注重轻重缓急很有关系。在高宗去世之后, 武则天利用拖延战术, 把自己掌政时间尽量延长, 并且在此期间做了几件让她能够控制朝廷的大事, 从中央到地方, 从文官到武将, 从宗室到大臣都做了妥善的安排。武则天作为领导者还有一个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称赞, 那就是她善于等, 善于在等待中捕捉机会把握机会, 并且很多时候她是一个善于自己创造机会的领导者。

三、现代领导者素质的培养措施及对策

首先, 加强领导者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当好现代领导者要具备上述领导艺术, 是要以坚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的。武则天一生酷爱文学历史, 通读历史, 知晓朝代兴亡更替的规律, 善于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一生对于学习是孜孜不倦。当前, 作为行政管理者第一方面是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二方面是要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第三方面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的知识, 如管理学等。只有广博的知识为基础, 才能建立起领导者个人特殊的魅力和行政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其次, 加强实践锻炼, 勤于分析和总结。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有两种途径, 一是读万卷书, 二是行万里路。这句话说的是既要学习, 也要实践。作为领导者, 一定要实践中形成, 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走向领导岗位。现代领导者, 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开拓视野, 多见广闻, 才能是自己的领导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行政领导者不仅要在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实践锻炼, 而且要适当变换地点、部门以增加实践的丰富性, 了解不同方面的事情, 接触不同的人群, 处理各种不同的矛盾, 以实现领导者对于全局的把握。

再次, 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要与时俱进。观念指导行动,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领导方式。现如今,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府行政人员就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的绩效观、人本观等等与时俱进的执政观念。改进领导方式, 努力学习和实践适应时代需要的领导方式, 比如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微博等方式与民众交流等新型方式。

最后,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与执政能力。行政领导者要在关键时期保持良好的战斗力和心理素质, 离不开平常的教育培训。一个队伍行政能力的提高, 就必须不断的加强学习, 树立起不断学习的风气, 建立爱学习的文化, 组建学习型政府。通过日积月累的教育培训, 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心理辅导, 行政领导者的能力必将得到一个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创新, 现代管理学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彭向刚, 领导科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篇4:武则天的长寿秘诀

书法养生。武则天写得一手好字,由她手写的《升仙太子碑》是中国最早的巾帼书碑。现代书法名家倪文东评《升仙太子碑》的书法时说:“观其书迹,确有功底,有大丈夫之气魄,真不愧是女中豪杰。”

赏花怡情。武则天爱赏花,且爱之入迷。宫中苑中常设鲜花,禁苑之中种植各地名花异草,四时争艳不绝。武则天不仅爱花,也爱草,收集异草于苑中以供赏悦。这些赏心乐事,亦是有助健康、有益长寿的。

禅修安神。史料记载,武则天曾在感业寺当了五年的尼姑,她整日参禅打坐,修身养性。专家认为,“禅修”养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宁神静志的自然疗法。该法在医疗实践中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强壮正气,防病保健;二是增强抗病能力,祛病除疾。

中药驻颜。武则天不但高寿,而且到了八十岁高龄,仍然保持着青春般的容貌,不显衰老。《新唐书》中说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武则天有两个很有名的美容秘方:一个是“益母草泽面方”,这个方子收录在苏敬编辑的《新修本草》中,后来王焘在《外台秘要》中也有所收錄,后世的医书中也曾经收录并改名为“神仙玉女粉”,到明代李时珍时,在《本草纲目》中又恢复原名收录。

(摘自《邵阳晚报》)

篇5:武则天经典名言

2. 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3. 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

4.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5. 太阴凝至化,真耀蕴轩仪。德迈娥台敞,仁高姒幄披。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

6.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7. 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8.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9.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10.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11. 人足者,非独人之足,国之足也;人匮者,非独人之匮,国之匮也。

12. 赠人以财者,唯申即目之欢;赠人以言者,能致终身之福。

13. 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14.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15. 丽容虽丽,犹待镜以端形;明德虽明,终假言而荣行。

16. 人之事君也,使无难易,无所惮也;事无劳逸,无所避也。

17. 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18. 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19.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爰设筐币,式表诚心。筵辉丽璧,乐畅和音。仰惟灵鉴,俯察翘襟。

20. 上下通诚者,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近怀疑而不信。

21.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22. 朋友不信,则交易觉。

23. 臣以君为心,君以臣为体。

24. 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25. 忧患生于所忽,祸宫兴于细微。

26. 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27. 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28.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29. 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

篇6:武则天的故事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里烧香,又见到了出家的武氏。武氏对着李治流泪,李治也流下泪来。

情这种东西真怪,正经八儿的显得平淡,不合理得到的倒是挑动了心。

李治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李治求子心切,对萧淑妃宠爱有加。王氏十分嫉妒,听说李治对着武氏流泪之事,便暗中叫武氏蓄发,并劝李治接入后宫,想以此离间李治与萧妃之情。

武氏入宫后,立即动了谋取皇后之位的心机。开始时,对皇后低声下气,百般讨好,得到皇后的称赞。不久,武氏被拜为二品昭仪 。

武氏得到皇帝的专宠,皇后和萧淑妃反而被冷落。于是两人结成同盟,不断在高宗面前说武氏坏话,可是皇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对武氏却言听计从。

永徽五年,武氏生一女婴,高宗钟爱异常,视若掌上明珠。一天,王皇后前来探望,武氏却有意避开。等到皇后离去后,武则天便用锦被扼杀了自已的亲生女儿。

高宗下朝,见女儿被害,大怒,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则哭得死去活来。

高宗认定女儿是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后以害死孩子的罪名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

王氏和萧氏被囚宫中,武则天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中。

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萧妃临死时大骂:“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等将她喉咙咬断!”

篇7:武则天的故事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构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成为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在其统治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超多增加。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但是,武则天一生也杀人无数,在其称帝前后因超多杀害朝廷上的重要官员,导致一段时期内政局混乱,边境受扰。其次其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由于其晚年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因此史书大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篇8:武则天设武举对武术运动的推动

一、武则天创立武举的原因

1. 打击元老贵族的政治诉求。

在武则天登基之初, 受到了众多朝廷元老的反对。为了扫清未来的帝王之路, 武则天不遗余力地打击这些反对势力, 为此, 她需要培植新的嫡系势力, 于是她开始提拔庶族, 不仅为庶族大开科举之门, 更创立武举制度, 大力选拔军事人才。在武则天当政之初, 曾出现两次大规模叛乱, 即徐敬业的扬州叛乱和垂拱十年的李唐宗室的叛乱。虽然这两次叛乱都最终被平息, 但也给武则天敲响了警钟, 她意识到了掌握军事大权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

2. 削弱民间武装力量的必然。

在儒家“入世”思想普遍认同的民间, 许多人把步入仕途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 可毕竟科举考试真正录取的是极少数人, 这就使渴望为官的百姓皓首穷经, 忘却了所谓的阶级冲突和矛盾, 这正是统治者乐意看到的。在武举制度设立之后, 做着“当官梦”的人群扩充了, 那些隐藏在民间的对政权有所不满的蠢蠢欲动的武装力量大大减少, 毕竟, 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推翻政权以获得官职和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官职相比, 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后者。

3. 提高军人地位的选择。

在唐朝, 封建制度以趋于完善, 社会大体呈现出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重文轻武”的问题明显愈发突出。“不肖子弟为武官者, 父母摈之不齿”甚至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而在科举制度的兴盛之下, 社会上习文之风劲吹, 军人的地位难免有所贬低。再加上战争减少, 杀敌立功的机会便少了, 因此世人都不愿从军。而武举的设立, 让百姓意识到可以通过参加武举考试来获得加官晋爵的机会, 而且所有武举人获得的荣耀程度不低于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的军官。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 民间又掀起一股习武的热潮。军人的地位得以提升。

4. 建立募兵制制度的准备。

唐朝先后主要有两种征兵制度, 一是府兵制, 二是募兵制。府兵制在初唐时期显露出了它极大的优势———利用血统宗族关系以密切兵将之间的关系。但在府兵制施行的过程中, 它的致命弱点——兵权分散, 也暴露了出来。这对于一心想要集权的武则天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于是“募兵制”应运而生。募兵制最大的特点便是取消将领的世袭特权和军人的职业化。由此带来了武举发展的一个契机:之前的府兵制的征兵策略和训练模式是海选性质的, 即“先入军, 后训练”, 而募兵制的模式却是在有一定武艺基础的人当中进行征兵, 再进行训练。这就需要一定的征募标准, 而这个标准恰好与武举测试项目的标准不谋而合, 因此, 对募兵制的推广, 无形中也促进了武举制度的发展[1]。

二、武举具体选拔制度

1. 考生来源。

唐代科举考试考生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生徒, 二是乡贡。生徒主要是指来自地方州县学馆和朝廷设立的学校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里的学生, 在学校考核合格之后, 便可直接参加朝廷于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而乡贡主要是指没在学校学习而“投牒自举”又经地方州府管理考核合格的人。而对于武举, 由于原本各路、州、府、县甚至朝廷设立的学校都没有设立“武学”这一科目, 因而在起初的武举考试中, 考生大部分都属于“乡贡”。

2. 具体的武举考试办法。

武举考试在唐代每年举办一次, 据《唐六典·三府都护州县官吏》记载, “兵曹、司兵参军掌武官选举、兵甲器仗、门户管钥、烽候传骚之事”, 可见武举选拔是由武官来主持进行的。具体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 即谋略和武艺。具体考核项目为长垛、马枪、翘关和擎重等, 然后根据考试的成绩排名确定最终及第的名额, 并将最终及第学生送至尚书省参加省试。

武举在参加省试前, 须由兵部“堪责文状”。所谓“文状”, 主要包括: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年齿形貌、优劣课最、谴负刑犯等内容。具体到考试标准, 武举考试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是武艺技能, 是以骑射及运用武器为主评定分数的主要依据, 包括长垛、骑射、马枪等;二是身体条件, 具体包括步射、翘关、负重、材貌、言语等项, 是武举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以上标准, “通得五上者为第”。及第后, 紧接着就是授予官职, 授予官职也要视情况而定, 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勋官五品以上、三卫执仗、乘, 如若其品子年考已经期满, 则直接放选授职事官。二是勋官六品以下, 并应宿卫人, 凡是品子年考已达五次者, 则授以散官。散官是表示官员等级的称号, 与职事官表示职务的称号相对而言。唐朝武散官自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共四十五阶。三是一般平民应试者, 及第后先进行‘帖仗’, 即进行一段时间的见习锻炼, 然后再授予散官。”[2]因此, 我们也看到即便是已经大大有利于庶族的武举考试, 还是无法保证完全的公平。

三、武举考试的具体内容

1. 长垛。

即“画帛为五规, 置之于垛, 去之百有五步, 列坐引射”。也就是说, 应试者须以石弓和六钱之箭引射, 若三十发不出均第三院则为第, 若箭入中院为上, 入次院则为次上, 若箭入外院则被认定为次。

2. 马射。

即“穿土为, 其长与垛均, 缀皮为两鹿, 历置其上, 驰马射之”,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骑射”。它规定应试者手持七斗力的弓, 在奔驰的马上射箭, 全部射中为上, 不全中者为次上, 全未射中为次。

3. 马枪。

马枪是对应试者用枪技能的测试, 它对枪的要求是“枪长一丈八尺, 径一寸五分, 重八斤”。它要求应试者在驰马时用枪刺下顶在四人头上的木板, 而不能伤及人。刺中三块或四块木板, 则被评定为上, 若刺中两板为次上, 刺中一板或未能刺中为次。

4. 筒射。

即“筒射之箭, 长才尺余, 剖筒之半, 长与常弓所用箭等, 留二、三寸不剖。为以傅弦, 内箭筒中, 注箭弦上, 筒旁为一窍, 穿小绳系于腕, 弓箭即发, 豁筒向手, 皆激矢射敌, 中者洞贯, 所谓筒射也” (《新唐书·选举制》) 。

5. 步射。

即“步射为射草人, 中者为上, 虽中而不法者为次上, 虽法而不中着为次” (《新唐书·选举制》) 。也就是单纯地考量应试者的射箭技术。

6. 穿。

就是以弓箭射铠甲, 根据穿透甲片的程度来测试应试者射弓箭的力度。

7. 翘关。

即“翘关者, 长一丈七尺, 径三寸半, 凡十举。后手持关距, 出处无过一尺” (《文献通考·选举七》) 。也就是说“翘关”相当于今天意义上的“举重”, 这无疑是对应试者力量的测试。

8. 负重。

即“负重者, 负米五, 行二十步, 皆为中第” (《文献通考·选举七》) 。显然这是对应试者力量以及耐力的测验。

9. 材貌。

就是指应试者外在的身体素质, 它要求“躯干雄伟”者为上, 不合标准为次。

1 0. 言语, 即“应对详明, 并有神采, 勘统领者为上, 无者为次”。

显然, 武举考试要选的是军事领袖, 空有一身武艺是远远不够的[3]。

四、武举制度对武术运动的影响

1. 对军事体育的影响。

由于武举考试主要目的就是遴选军事人才, 因而它对军事体育有着最显著的影响。为了能在战场大展英姿, 在武术动作的基础上, 武术人才发明或发展了一些实用的, 能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 比如杨家拳、骑马、射箭、相扑、摔跤等。另外, 在武举考试的推动下, 众多竞技性质的体育项目开始形成。

2. 对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

武举考试制度无形中对民族体育运动也起到了传承与发展的作用。在武举中考核的方式与规则, 在民间的加工后, 形成了一定的体制。比如“相扑”运动, 在宋代已趋于成形。宋代相扑运动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瓦舍等游艺场进行的表演活动;另一种是带有竞技性的比赛, 在这项比赛中, 参赛双方不得使用不正当手段以获得比赛的胜利, 并在比赛中设置了被称作“部署”的裁判。这项运动及其运行的制度显然是从武举制度中发展而来的。

3. 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发展。

正如前面所提, “相扑”运动发展中分化为两类, 其中一种恰恰是以表演性质为主的休闲运动。尤其是在太平盛世之下, 我们不难在以包罗万象著称的《清明上河图》中发现休闲体育运动的蓬勃景象。而这样多种多样的休闲体育的形式或多或少得益于武举制度的推动作用[4]。

4. 对武术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 在武举制度施行之后, 习武之人增多, 长期以来的“重文轻武”的现象有所缓解, 学习武术在社会上成为了热潮。

5. 对习武之人理论修养的提高。

习武之人倘不具备理论素养, 也只能称作“莽夫”, 武举制度不仅测试武艺, 更将策论纳入考试范围, 在武举制度的施行中, 《孙子兵法》等兵书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读本。

且不论武则天的历史功过, 单从设立武举制度这一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作为“帝王”的魄力与气度。在武举制度的推动下, 中国的体育运动制度的方方面面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陈刚.试论武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2) .

[2]王圣洪.唐朝武举制度的创立[J].闽江学院学报, 2004 (6) .

[3]李国辉.唐代的武举制对武术运动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 2012 (10) .

篇9:武则天的玉女粉

今天,美容领域已经注意到,传统中医把益母草当作护肤养颜的良材,但被忽略的是古人具体运用益母草的方式,即把晒干的益母草经火煅,烧炼成细粉态的草灰。唐代医典《外台秘要》中有一款“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虽然名称显得很神秘,然而,仔细读一下该配方所记述的工艺过程便不难明白,其要诀正是把益母草在火中烧成灰,然后用水拌成团,放到特制的小炉当中,以低温炭火慢慢煅烧,再把烧过的灰团反复研磨,最终得到“白色细腻”的细粉。

至于使用方法,则是在早晚盥洗的时候,取出适量益母草灰,投入面汤或者清水之中,兑和成灰浆,涂于脸上、手上,反复搽揉,一如今天女性使用洁面乳、洁肤乳的方式。据方中的说法,益母草灰不仅有美白的效果,还能消除老年皮肤的皱纹,所以对于中年以上的女性具有返老还童的神效。另外,它还能侵蚀掉皮肤上衰老粗糙的角质层,让死皮脱落。如果长期坚持用益母草灰洗脸,能让50岁的女人看去像15岁的青春玉女!唐人相信,武则天(“则天大圣皇后”)曾经以此法保持容颜不老。因为能让女性韶颜常驻,如传说中长生的玉女,所以,益母草灰还被赋予了曼妙的名称——“玉女粉”。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民间传抄的医书中,也同样收录有烧炼益母草灰以消除面上黑斑、粉刺、癣疮等“面上一切疾”的方子,可见这美容方法在唐代已广为流传,并不是宫廷贵妇们独享的专利,而是广大普通女性也都熟悉的一项生活常识。发展到宋、明时代,益母草灰可以与多种增进皮肤美白、润肌、除斑、去痕的中草药兑拌在一起,形成复合型的洁面粉,也可以加入捣碎的皂角,制成球形的固体美容皂。

更为神奇的是,在北宋医典《圣济总录》中,有种治面上黑斑、“令光白润泽”的“益母草涂方”,竟是把益母草灰用蜂蜜调成养颜蜜,盛装在盒内,每晚临睡前,于净面之后涂于脸上。套用今天的概念,这是将益母草灰演进为“营养修护型”的夜用化妆蜜!

以益母草反复煅烧而成的玉女粉,在洁白细腻的形态上足以与铅粉相媲美,所以女性临睡前将带益母草粉的蜜液涂于脸庞,不仅是保养,同时还相当于上了淡妆。古代女性流行夜晚就寝时在面上、身上搽粉,认为沉睡状态里的皮肤更容易接受滋养。但是铅粉带有毒素,相反,益母草灰不仅无毒,还有修护皮肤的功能,自然也就成为上夜妆时的理想用品。元代时有一种“夜容膏”,乃是将白茯苓、白牵牛、黑牵牛、白芷、白丁香、白蔹、白芨、蜜陀僧、白檀、鹰条的细末与益母草灰拌和在一起,用鸡蛋清调成丸,在阴凉处晾干。这一制品专用于夜妆,使用时是用唾液把“夜容膏”调湿,据说,对于美容具有“神功”。

甚至女性夏日使用的痱子粉也一样要加入益母草灰,典型如南宋生活百科全书《事林广记》所推的“玉女桃花粉”。书中关于该制品的配方首先指出,“益母草亦名火炊草”,“端午间采”,然后介绍,益母草灰“每十两,别煅石膏二两,滑石、蚌粉各二两,胭脂钱,共碎为末,同壳麝枚,入器收之。久能去风刺、滑肌肉、消瘢黯、驻姿容,甚妙”,这是以益母草灰为主体,同时按比例加入同样洁白细腻的石膏粉、滑石粉、蚌粉,合制成夏天专用的涂身粉。

最有意思的是这种涂身粉的独特熏香方法:在收储粉的容器中放入一枚麝香囊壳,让粉逐渐染得麝气。由此,粉涂在身上之后,便能够散发麝香的芬馥,遮除汗味。

另外,此种粉还掺入少许红色的胭脂妆粉,于是变成淡淡的粉红色,“玉女桃花粉”之名显然由此而来,“桃花”正是指其淡红的染色。原因在于,唐宋女性在夏季习惯穿着半透明的薄纱或者薄罗上衣,双肩、两臂的肤色在纱色中隐约可见,并且当时的衣式都是“裸胸”的形式,脖颈以及前胸的一部分都显露在外。因此,那时的女性格外重视夏季擦身粉的品质,对她们来说,暑日里所用的粉,绝不仅限于防汗、防痱、去汗味的作用,而是一种化妆粉,遍擦在面、颈、胸、臂乃至全身,让身体显得粉莹性感。“玉女桃花粉”便是这样的一种制品,它既是对皮肤的保养,也是对皮肤的化妆,在夏季白天使用它,会落到他人眼光之中,因此更要格外精心调制。加入少许的红色妆粉,是为了将粉染成与自然肤色接近的“肉色”,也就是白中微显淡红的色泽,这样,厚厚涂了一层粉的身体才会显得色泽自然,仿佛天生的肤色。

对古人来说,益母草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草,在田间地头处处生长,因此,人们需要的时候,只要走出城镇,就能很容易地找到这种美容原料,大量地采摘收集。医人、商家固然把多种中草药与益母草相配,制成复杂、高档的美容用品,但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民间少女也可以采来这种野草,自己动手制作“玉女粉”。《事林广记》一书的预设服务对象是富裕平民阶层,书中推出的一款“面药益母散”药方便是“近效则天大圣皇后炼益母草留颜方”的平民版,工序被简化到最低,更不需任何特殊工具。只要采来益母草,烧成灰,再加入米粥中煮过,然后连粥捏成团,到炭火中煅烧一番,然后取出,待凉后研成细粉,就大功告成了,任何一个平民妇女凭借自家的火炉或烧饭灶都可以顺利地DIY。

每年的端午前后,是益母草生长旺盛之时,按中医的提倡,在此时采摘益母草制粉最有效率。古人的生活总是随着四季的轮转而循序渐进,在不同的时节,根据大自然的安排而从事特定的人生内容。于是,端午前后的日子里,在晨露未干的碧绿田野上,会出现勤劳、聪慧的女性,手携着竹篮,在百草中灵巧地撷摘着紫花盈盈的益母草,也许,还会伴有婉转的民歌声随风飘过那些翠丛成荫的日子吧。

篇10:武则天的作文

第一次看影片《武则天》还是在童年时代,那时就觉得武则天是一个凶狠残忍的女人。第二次看的是电视连续剧,改变了初衷,因为剧情里多出了很多细节,自己也有了判断能力,所以,我开始对她有点理解。这次看新拍的五十集《武则天秘史》,我更多的是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女人能在万万人之上,于今天如此开放的现代社会,已非易事,何况是远在千年前,以男人为中心的环境里?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三十年后,亲登帝位,改国号为周。在位时颇有政绩,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透过她的经历我感受颇深。

要善于抓住机遇,才会有转机。在感业寺修行的武媚娘就是抓住了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去上香的机会,想方设法与他见了一面,并且孕育了她们的第一个儿子李弘。这次机会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其实,十四岁入宫的武媚娘是一个很清纯的女孩子,是她的姓氏让她在唐太宗身边的十年里如履薄冰。也正因为先皇顾忌她的姓氏,才使得她和年龄相仿的唐高宗李治之间有了频繁的接触,产生爱慕之心,奠定了感情基础。

要能屈能伸,不能目光短浅。皇上利用王皇后把武媚娘从感业寺接回宫,做她的侍女,武媚娘言听计从,忍受着自己爱的男人和皇后同床共枕,忍受着被皇后呼来喝去,忍受着替人洗浴擦脚,并且见机行事,终于忍到自己被封为昭仪。从此为走上皇后之位打下坚实的根基。

要维护不同层面的人,不要嫌贫爱富。皇后身边的丫鬟小翠和皇上身边的德公公曾受过武媚娘的恩惠,这两个人都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助了她。不然她将会打入冷宫,也有可能成为废后。原本善良的武媚娘就是通过一次次自己的亲身经历,使自己成熟起来,也逐渐有了心计。她知道,不是自己要怎么样,而是别人要把她怎么样。

要达到目的,就得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为了当上大唐的皇后,她以亲生女儿为代价,陷害了王皇后,又巧立名目,打击了萧淑妃。为了享受独宠,她借刀杀人害死了亲姐姐和外甥女。为了建立自己的威望,她拿自家人开刀,得罪了武家兄弟使之恨入骨髓。为了独揽朝政,她削弱了元老大臣的势力,一个个铲除,扫清障碍。为了登基称帝,她逼死了李弘,流放了李贤,囚禁了李显。

要成就大事,必须有智慧,有谋略。骆宾王和裴大人设计除掉武则天,没想到被她识破,将计就计,不但保全了自己,还把谋反的证据牢牢抓在手里。李贤在小人的怂恿下,养兵五百准备挟持皇帝逼宫,被她及时控制,转变了局面。徐敬业在扬州会聚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倍的大军迅速平定了叛乱,给不支持自己的势力以有力的回击。太平公主为了排遣母亲的寂寞,找来了冯小宝,以和尚做法为由出入后宫,大臣不同意,武则天则避重就轻,问大臣人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大臣众说纷纭,武则天却说,一只眼睛睁着,另一只眼睛可以休息,大臣心领神会,便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打击潜在的对自己不满的人,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任用酷吏。在打击反对派的同时,武则天还造祥瑞,建明堂,并在佛教经典《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人称帝的依据,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向称帝试探性地迈出了一步。武则天参加泰山封禅,随后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价,通过这些举动扩大了政治影响力,收买了人心。武则天针对当时情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独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为改朝换代做准备。

与人相处要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感业寺的那段日子,武则天遭受了非人的待遇,特别是管事的老尼对她百般刁难,当唐高宗亲自去看武则天的`时候,武则天没有报复老尼。这种做法使老尼非常感激,并且在回宫时机未成熟之前暗中帮助武媚娘躲过劫难,以便没有节外生枝,顺利回宫。骆宾王与人合谋,本该捉拿归案。但是,他是难得的大诗人,为了让他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好诗,武则天赦免了他。这也可以看出武则天比较爱惜人才。

我觉得,武则天的残忍,来自于她的遭遇,不经历命悬一线,她不会积累那么多的怨恨。我觉得,武则天的霸道,来自于她的亲身经历,不经历生死攸关,她不会激发出那么多的策略。我觉得,武则天的野心,来自于她的阅历,不经历佐持朝政,她不会掌握那么多的经验。

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丧子之痛,丧夫之痛,丧亲之痛,没能击垮她。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敢于创新的女人,她改换称号,称皇帝。自己为天后。她发展科举制度,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她敢于和男宠寻欢作乐,冲淡晚年的寂寞,她说,男人可以有三宫六院,我为什么不能?敢问这样的做法谁人能比?

原本也很可爱的武媚娘,被推向了政治舞台,从此,便失去了女人温柔的一面。但是,有失必有得,她是成功的。尽管我们不喜欢她的专横跋扈,不喜欢她的说一不二,不喜欢她的手段残忍。

篇11:我心中的武则天作文

我所知道的古代历史,是一条有男人的汗血与女人的泪水,及千万血肉之躯铺成的道路。我看到的是古代女子他们大多数匍匐在男人的脚下,内心麻木,甘愿依附男人。她们被世人所知也许大多数是因某些香艳史。

但是,有这样的以为女人,她敢于抵抗那一座封建大山,依然站在了最高峰,她就是武曌,又称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我相信她是美丽的,能让唐太宗与唐高宗都为之倾倒,拜于石榴裙下。她是极聪明的,历史上著名的“则天封后,废王立武”,怎能看不出?那时的她清楚地明白,唐高宗急于想要证明自己的皇权,于是她就顺水推舟,即使自己有机会当上皇后,又使高宗重振皇权,对自己也多了几分“政治战友”的相惜之情,何乐而不为呢?她也是极有野心的,从高宗将其接回皇宫,立为昭仪的那刻起,就注定了这个女人此生的不平凡。后来高宗病发,委托她处理部分政务,那便是注定她与皇位纠缠不清埋下的伏笔。此后的垂帘听政、二圣临朝,甚至是晋升为天后,都不难看出她的野心勃勃。但是我真正佩服她的,是那一篇《建言十二事》,也可以理解是武后对高宗提出的十二条改革政策。总的来说是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对于百姓,劝农桑,薄徭赋,同事节省功费、力役;第二,对于百官,“京观八品以上者增加俸禄,百官任职已久、才高位下者,得以晋阶升迁;第三,提高妇女地位。父在为母服縗三年,母亲如果去世,父亲还在,一样也要服丧三年;第四,向皇帝进言,广言路,杜谗言。这十二条改革政策,体现了武后对中下层百姓及官员的重视,为他们争取了利益,巩固了武后自己的政治地位。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嫔妃只知道把弄权术,为自己的荣华富贵着想,不知民间疾苦,那如何又成的了大事呢?武则天,果然不是一般的女子!即位以来,武帝知人善用,娄师德、狄仁杰、姚崇、宋静等贤臣都是由她提拔起来;同时,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使能人将士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如今,她的一生令世人反复研究,与她相关影视作品春笋般涌现,她的一生更像了一个谜。虽然,她执政的后期,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滥杀了许多无辜,但是,她统治的时代总体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稳定了边疆形势,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不得不说她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也许,正如她自己留给世人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功过好坏,自由历史来定夺。

篇12:我心中的武则天作文

你有多么凶狠与残酷——你恶魔般的手架在你儿子稚嫩的玉颈上,虽然你的心被恶毒的复仇计谋蒙蔽了,但是难道你的双手感受不到儿子那细腻而温热的气息么?你竟亲手将自己的骨肉送上西天!

他还只是一个在嗷嗷待哺的婴儿,你竟能把他当作登上绚丽辉煌的政治舞台的冷冰冰的垫脚石,一个祭祀将来皇位的可怜的牺牲品。闭上眼睛,你歹毒狰狞的面容,你紧紧掐住脆弱的他青筋暴起的双手,还有婴儿那无助的挣扎......一幕幕呈现于我的眼前,好可怕,好可怕。你怎么可以弃亲情于不顾,你怎么那么自私?为了一己之私不择手段。古人云:“虎毒不食子”,可你却把“慈母”的“手中线”无情丢弃!

突厥赠与唐太宗一匹肥壮高大的烈马,名曰“狮子聪”,文武大臣围着赞不绝口,太宗浅笑,问道:“谁能够驾驭它呢?”大臣都面面相觑,无人敢对。你上前答道:“请皇上赐我三件武器,我能制服他。”太宗一脸奇怪的问:“哪三样”?你竟面不改色的说:“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若不服,在用铁锤砸它的头;再不服,我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言辞如此犀利,治马所用之法如此凶狠,你令在场的所有人不寒而栗。

从此我从心底认为:你不配为人母,不配为国君,是你断送了贞观之治的美好。但是,今天我学了历史,却仰望到了您无比伟岸的一面,看到了您用沧桑的双手推开了开元盛世繁荣昌盛的大门,看到了你鲜为人知的痛。

您的父亲因病而离世,您并没有消沉颓废,而是扯起了自强的风帆继续人生远航。

您对于学习的刻苦精神足以与当过帮厨的高尔基那一股热爱学习的力量相媲美。您对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不卑不亢让我深深折服。

您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大兴科举制度;您大刀阔斧,稳定了边疆形势;您广泛选拔人才、实施轻徭薄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您的`历史功绩毋庸置疑。

我知道您残杀儿子是迫不得已,夜深人静的时候您一定伤心欲绝;我知道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打破了世俗的偏见,推翻了历史的陈规。是您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是您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您的伟大我的拙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可以站的像您一样高,也从来没有一颗心可以像您一样高傲。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留于后人评,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无字碑上真的是一片空白吗?不,我分明看到了碑上镌刻出了一位女子的睿智与豁达。

上一篇:强化责任 狠抓落实下一篇:部门联谊活动策划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