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知识问卷调查

2024-05-23

禁毒知识问卷调查(精选8篇)

篇1:禁毒知识问卷调查

学孔中学禁毒知识调查问卷

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禁毒英雄是(②)。

①文天祥

②林则徐

③岳飞

2.冰毒最早由(②)国人发明的 ①美国

②日本

③英国

3.K粉化学名称ketamine属于静脉全麻药,近来在一些(②)娱乐场所出现了滥用的现象

①学校

②歌厅、舞厅

③网吧

4.(②)的合成,不仅没有成为药品造福人类,反而成了危害人类的“白色瘟疫”

鸦 片

② 海洛因

③K粉

5.下列毒品俗称大烟的是(①)

①鸦 片

②海洛因

③K粉

6.世界上有三个最主要的毒源地,即、“银三角”和金新月(①)。

①“金三角”

②哥伦比亚

③贝卡谷地

7.毒品对人生、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下列不属于对家庭的危害是(③)

①吸毒贻害后代

②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③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8.请列出你已经知道是毒品的选项(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

①冰毒 ②麻古③摇头丸④K粉 ⑤可卡因 ⑥鸦片⑦海洛因⑧乙醚⑨吗啡 ⑩大麻

9.毒品的基本特征是(①②③④)

①依赖性

②危害性

③非法性

④耐受性

10.以下哪些是毒瘾发作时的典型症状(②)

①肌肉抽搐、僵硬、浑身发痒、关节疼痛

②哈欠不止、脸色苍白、浑身出汗,流泪、流鼻涕,恶心呕吐,肚疼腹泻 ③身上感觉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

11.我国主要的戒毒模式有(①④)

①自愿戒毒

②强制戒毒

③劳教戒毒

④社区戒毒

12.常用的戒毒方法有(①②③)

①自然戒断法

②药物戒断法

③非药物戒断法

④强制戒毒

13.目前最常用的脱毒药物是(②),它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海洛因毒瘾较深者。

①镇静剂

②美沙酮

③可待因

④安那度

14.国际禁毒日是(①)

①6月26日

②5月26日

③6月25日

④5月25日

15.“无毒社区”是指(①②③④)的小型社区

①无吸毒

②无种毒

③无制毒

④无贩毒

16.发现吸、贩毒情况,想向公安机关举报应拔打电话号码(③)

①114

②119

③110

④120

17.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处(③)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

①五日以下

②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③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④十五日以上二十日以下

18.《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②),切实做到计划、教学材料、课时、师资“四到位”。使广大在校学生从小树立“珍爱生命,拒绝生命,拒绝毒品”意识,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

①开展禁毒教育

②开设禁毒课程

③开展禁毒宣传

19.根据相关规定,以下不属于毒品的是(③)。

①海洛因

②冰毒

③砒霜

20.“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①)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①泰国、老挝、缅甸

②越南、老挝、柬埔寨

③泰国、越南、缅甸

21.电视剧《永不瞑目》中陆毅所扮演的主角滥用的是什么毒品?(①)

①海洛因

②大麻

③氯胺酮

22.《禁毒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①)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①学校

②中小学校

③大专院校

23.由于吸毒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性病,造成后代先天性畸形、缺陷、注射毒品是传染(②)的主要途径。

①痢疾

②艾滋病

③肺水肿

24.以下哪种行为是违法行为:(③)

①吸烟

②喝酒

③服食“摇头丸”

25.、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的英文简称是(②)。

①HTLV

②HIV

③HDNA

26.海洛因是吗啡的半合成品,也就是俗称的“白粉”。同吗啡相比,其成瘾性(①)。

①更强

②相当

③更弱

27.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②)。

①1839年

②1840年

③1848年

28.“麻古”是泰语的音译,其主要成分是(①)。

①甲基苯丙胺

②二乙酰吗啡

③大麻

29.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的(①)意识。

①识毒、防毒、拒毒

②不吸毒

③不贩毒

30.建立健全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责任制,其中学校主要领导为毒品预防教育第一责任人,(②)为班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直接责任人。

①学校主要领导

②班主任

③任课老师

31.刘德华主演的电影《门徒》反映了(①)地区制造毒品的情况。

①“金三角”

②“银三角”

③“金新月”

32.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从鸦片提取而成。纯净的吗啡为(①)或白色的粉末或结晶。

①无色

②浅黄色

③浅褐色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自(③)起施行。

①2007年12月29日

②2008年1月1日 ③2008年6月1日 ④2008年6月26日

34.氯胺酮一般以盐酸盐形式存在,盐酸氯胺酮为(①)结晶性粉末。

①白色

②浅黄色

③浅褐色

3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我国著名历史人物(②)写的诗句,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①邓廷桢

②林则徐

③关天培

36.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贩卖毒品罪的,应当(①)。

①负刑事责任

②不予刑事处罚

③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7.吗啡一般是从那种物质中分离出来的?(②)

①海洛因

②鸦片

③古柯叶

38.下列那种属于兴奋剂?(①)

①摇头丸

②二甲基色胺

③巴比妥

39.我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是哪国发起的?(③)

①美国

②德国

③英国

40.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中销毁的是哪个烟?(①)

①鸦片

②海洛因

③大麻

41.世界上三大毒品产地中哪一个不在亚洲?(③)

①“金三角”

②“金新月”

③“银三角”

42.学校是戒毒工作的第几道防线?(②)

①第一道

②第二道

③第三道

43.以下不是合成毒品是(②)。

①摇头丸

②海洛因

③冰毒

44.以下不属于毒品的基本特征的是(②)。

①依赖性

②安全性

③非法性

45.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七节中规定的毒品犯罪有(③)种。

①9

②10

③12

46.我们从电视或书本上读到的“大烟”(毒品)指什么?(①)

①鸦片

②海洛因

③大麻

47.发现吸贩毒情况,想向公安机关举报应拨打电话号码(③)。

①114

②119

③110

48.当毒品在你面前出现时,正确的选择是(③)

①试一试

②丢弃毒品

③报告公安机关

49.氯胺酮的别称的是(③)。

①疯药

②狂欢丸

③K粉

50.冰毒,即(①),外观为纯白结晶体,被吸贩毒人员俗称为“冰”(Ice)。

①甲基苯丙胺

②用冰制造的毒品

③冰状的毒药

51.吸食、注射毒品严重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机能,引起各种并发症,最终导致(③)。

①昏睡

②毒瘾发作

③吸毒死亡

5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我国戒毒体系主要是(①③④)。

①强制隔离戒毒

②劳教戒毒

③自愿戒毒

④社区戒毒

53.关于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和强迫他人吸毒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④)

①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的“他人”仅限于以满14周岁的人

②非法在牛奶中加入毒品而提供给婴儿饮用的,不构成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而成立强迫他人吸毒罪

③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强迫他人吸毒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④强迫未成年人吸毒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54.(①②③)是预防毒品的三道防线。

①家庭预防

②学校预防

③社区预防

④环境预防

55.属于精神药品的毒品包括(①②③)。

①苯丙胺

②LSD

③杜冷丁

④烟草

56.对吸毒者的戒毒治疗,一般包括(①②③)几个阶段。

①急性脱毒

②康复治疗

③回归社会

④戒断

57.吸毒会导致(①②③④)等传染病。

①乙型肝炎

②丙型肝炎

③性病

④艾滋病

58.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①②③④),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①国家机关

②社会团体

③企业事业单位

④其他组织和公民

59.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目的是(①②③④)。

①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②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身心健康

④维护社会秩序

60.可以用于提炼加工毒品的原植物主要有(①②③)。

①罂粟

②古柯

③大麻

④鸦片

61.毒品对吸食者本人的危害表现为(①②③④)。

①身体瘦弱不堪

②引起大脑、心、肝、肾等内脏发生病变

③引发或传染皮肤病、性病和艾滋病

④吸毒过量引起死亡

62.以下哪些植物可用作生产、制造毒品的原料:(①②④)

①罂粟

②古柯

③烟叶

④麻黄草

63.无毒社区的标准是(①②③④)。

①无吸毒

②无贩毒

③无种毒

④无制毒

64.下列毒品中可以人工合成的毒品有(②③④)。

①鸦片

②杜冷丁

③冰毒

④摇头丸

65.以下哪些是吸毒违法行为?(①②③)

①服食摇头丸

②注射海洛因

③吸食大麻

④吸烟

66.禁毒工作实行(①②③)的方针。

①预防为主

②综合治理

③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④科学研究

篇2:禁毒知识问卷调查

姓名: 班级: 评价等级: 下列各题有单选有多选,1.艾滋病的英文简称是()

A.AIDS B.ATDS C.HIV D.HTV 2.艾滋病的全称是()

A.非常性的流行艾滋病 B.获得性的传染艾滋病 C.获得性免疫疾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3.艾滋病毒的英文简称是()

A.AIDS B.ATDS C.HIV D.HTV 4.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有多大概率成为艾滋病人()

A.5%-20% B.10%-30% C.20%-40% D.30%-50% 5.艾滋病主要破坏人体的()系统。

A.淋巴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免疫系统 6.艾滋病首先发现于什么时间、哪个地方()。

A.1980年非洲 B.1981年 美洲 C.1982年欧洲 D.1983年 亚洲 7.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血液传播 B.蚊虫传播 C.唾液传播 D.母婴传播 E.拥抱传播 F.性传播

8.下列哪些行为不传播艾滋病病毒()

A.艾滋病人在公共场合打喷嚏 B.共同使用餐具 C.共同使用的针具 D.共用纹身的用具

9.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是()A.性传播 B.血液传播 C.共用针管传播 D.母婴传播 10.艾滋病的分为那四期()

A.窗口期 B.潜伏期 C.病发期 D.淋巴腺期 E.综合症期 F.重症期 11.当病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时经过多久能检查出来()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E.一年半 F.两年 12.什么是“窗口期”()

A.患者感染艾滋病毒的期间 B.艾滋病病毒扩散的期间 C.从感染病毒到检测出病毒的期间 D.从感染病毒到发病的期间 13.我国艾滋病流行最多的省份是()

A.河南 B.云南 C.广州 D.湖南 E.广西 F.新疆 14.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艾滋病病人()

A.1980 B.1981 C.1982 D.1983 E.1984 F.1985 15.我国艾滋病流行的真正开始是在何时何地()

A.1987 河南 B.1988 广东 C.1989 云南 D.1990 湖南 E.1991 广西

16.什么事件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流行真正的开始()

A.在河南发现大批的艾滋病感染者 B.在云南吸毒人群中发现大批的艾滋病感染者C.在广东发廊发现大批艾滋病感染者 D.在新疆边界地区发现大批艾滋病感染者 17.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哪些帮助政策()

A.发放救助金 B.免费治疗 C.免费提供疫苗 D.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检测 18.怎么预防艾滋病()

A.禁欲 B.不要生孩子 C.不要共用餐具 D.洁身自爱 E.正确使用安全套 19.什么是毒品()A.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 B.是指使人吃了产生幻觉的药物 C.是指使人形成依赖的药物 D.是这使麻醉的药物和精神药物 20.什么是新型毒品()

A.新出来的毒品 B.新近流行的毒品 C.很好看的毒品 D.是经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毒品。

21.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存在以下区别()A.新型毒品多为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而传统毒品主要是罂粟等毒品原植物再加工的半合成类毒品。

B.新型毒品对人体主要是“镇静”、“镇痛”作用为主,而传统毒品对人体主要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的作用。

C.新型毒品的吸食者多采用口服或鼻吸式,而传统毒品多采用吸烟式或注射等办法。D.新型毒品吸食者一般在吸食后犯罪,而传统毒品吸食者多在吸食前犯罪。22.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哪些()

A.吗啡 B.K粉 C.可卡因 D.三唑仑 E.海洛因 F.杜冷丁 G.麻古 H.摇头丸 23.毒品可以分为哪几类()

A.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B.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 C.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D.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24.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诱因主要是()A.无知和轻信 B追求刺激和享受 C赌气或逆反心理 D排解压力 25.毒品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A.削弱社会劳动力 B.使人心里产生依赖 C.扰乱社会治安 D.危害人体的生命健26.新型毒品吸食成瘾者会有以下哪些迹象()A.出现雷同行为现象,经常机械性地反得相似的动作.B.消瘦明显,老化明显.C.产生皮肤上有小虫爬的假象而搔、抓导致皮肤溃烂.D.性格、情绪出现明显变化,如多疑、猜疑、暴躁等.27.毒品和艾滋病的有什么关系()

A.吸毒可以引发艾滋病 B.艾滋病患者会引发吸毒 C.毒品和艾滋病没有关系 D.吸毒和艾滋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8.世界禁毒日和防艾日各是什么时候()

A.12月1日 6月23日 B.12月1日 8月1日 C.6月23日 12月1日 D.8月1日 12月1日 29.你参加过“禁毒防艾”的知识讲解或者其他活动吗()A.不敢兴趣,从来都不参加 B.感兴趣,有这样的活动就参加 C.参加过 D。没有参加过

篇3:禁毒知识问卷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涉外纠纷日益增多,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而目前最稀缺的就是能用英语进行知识产权实践操作的人才。从教育部于2001年9月做出的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双语教学的通知至今已近10年,法学作为教育部特别要求急需开设双语课程的专业之一,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的法学双语课程主要是涉及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开设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寥寥无几。为贯彻教育部通知,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双语教学,我们对本校的法律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3份,经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国内现状,笔者对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1 师资力量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师资力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事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与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次调查中,师资力量来源的选项为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国内法律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外国法律专家学者的占56%,国内法律专业教师的占28%,英语专业的教师占16%。由此可见,有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到高校任教当然是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首选,其次,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并在国外的有关学科领域开展过前沿的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样也是高校迫切需要的人才,只是前两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师资基本状况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低下,难以胜任双语教学任务。

在现有高校双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无疑应加大相应师资力量的培养。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主要有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两种。(1)职后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双语教育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学教师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具备了外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经过强化外语和双语教育原理及技能、技巧的培训,借助现代多媒体外语教学技术的帮助,将能够逐渐用汉语和外语进行双语授课。职后培训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院校的脱产培训,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出国进修。通过职后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对知识产权双语教育师资的需求,但从长远看,职后培训无论在人数、质量还是效果上,都存在局限性,它只能成为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辅助途径。主要的教育师资应由职前培养来担当。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对就业之前的人员进行正规和专门的教育、培养和训练。笔者建议在开设的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招生的高校中,大量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这一途径不失为当前培养知识产权法学专业双语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它依托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学硕士教育为基础,不用单独开设本科专业,比较灵活,易于实施。

此外,培养双语师资,还可通过以研读双学位的方式和主辅修的方式。但因高校师资的高学历要求,此两种途径仅为权宜之计。

2 学生英语能力

由于近年的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地方性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降,笔者在13年来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对此深有体会。扩招前,法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0%左右,上课时极易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扩招后,以2008级学生为例,通过四级的学生为60%左右,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我国的英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读写训练,忽视听说练习,即使通过四级的学生大多也只能阅读英文文章,却不能用英语来进行相互交流。本次调查问卷涉及知识产权双语教学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一项中,12%的学生认为上双语课的前提是通过六级,19%认为应通过四级,有44%的同学认为不仅要通过四级,还应通过相应的口语考试,否则双语教学无法开展。在其他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不足也是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坚持学习双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数学双语教学,一开始有100多人左右报名学习,可仅有53名学生坚持下来并参加了考试。而清华大学开设的物理双语必修课中,听课的学生两周就从130人降至102人。(2)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在各高校全面推广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另外,教育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知识产权双语教学尤为如此。

3 课程设置

3.1 开设课程时间

就词汇量而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听、说、读、写能力均较差,如果这时候实行双语教学,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较差。就专业知识而言,知识产权法属于专业课类型,不适宜在低年级开设。因此,对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程的设置,最好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高校的大学英语一般开两年,在大学三年级,相当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学生普遍已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较小。

3.2 前期课程的设置

为了配合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在开展该课程教学之前,应设置一些前期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已积累的原有普通英语的基础上适当加强专业课和专业词汇教学。(1)结合学生的听力,口语现状,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增设针对发音、听力和口语开设特别选修课,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双语的课堂教学互动做好铺垫。(2)把《专业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准备课程纳入双语教学的整个流程,并提前开设。由于课堂教学十分有限,而知识产权法律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使用或是其词义与日常词义大相径庭,因此在课堂上有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专业词汇,这不仅导致双语课堂的信息量缩小,也有悖于双语教学的初衷。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3.3 教学大纲的修订

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传统教学目的基础上,主要注重专业文献的教学与训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增强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因此,知识产权法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围绕这一目的作相应修订。

4 教学方法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全外型。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都用英语进行;二是混合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而教师板书和学生作业以及最终考核用英语进行;三是半外型。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板书亦是汉语,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仍用汉语进行,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

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有72%的学生选择了混合型教学。采用混合型授课方式,建议课堂教学时首先用中文对本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然后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重要和常用专业词汇板书,最后开始正文的教学。教学语言尽量用英语,课堂答疑阶段,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亦允许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或是别的同学用英文复述。在进行法学双语教学时,还有以下方法可以采纳:

4.1 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原版资料易于收集。目前,美国的判决资料在网络上被法律界人士广泛使用,上至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下至各州法院判决,都能从网上获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课前必须细心研读有关案例,上课时,老师对该案例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对该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和原则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也推动学生驾驭法律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

4.2 采用调查表的方法

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产权双语课程的适应程度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除了课后和学生聊天,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之外,发放不记名的“教学情况调查反馈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调查表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调查学生能听懂的比率和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据此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3)

4.3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双语教学由于使用两种语言教学,语言的相互转换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缩小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解决双语教学时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任课教师设计制作全英语或兼有中英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节省大量课堂板书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尤其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时,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多媒体大信息量、大容量性也节约了案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观看影像式的教学手段毕竟不能代替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仅凭多媒体手段,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理解程度及实际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在整体课堂组织教学中,难点疏通、提问、回答、答疑甚至讨论之类面对面师生间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手段只有结合这些传统性环节,课堂教与学才可能成功进行。(4)

4.4 开设网络课堂

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电子平台,开设网络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授课教师可以编写出双语课程的电子教案和专业词汇汇总,将其和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一些教辅材料放到互联网上。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相关内容,并能和教师进行网上答疑和交流,对双语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摘要:本文在对一次学生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在师资力量、学生英语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笔者对开展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在加大职前师资培训、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合理设置双语课程、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调查问卷,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注释

1杜秀花.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0-91.

2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17-18.

3张程向、刘洋.“双语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3:84-86.

篇4:调查:后现代知识观

知识不应该被功利地计算。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

李嘉诚的“知识改变命运”,被无数年轻人视为人生励志的至理名言。当年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其实,知识一直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就是知识阶层步入仕途的有效途径。古语有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是说一个人如果想出人头地、成就大业,必须具备以上这五个条件,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获取知识的途径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授获得,即理论;另一类是体验获得,即实践。两者不具有替代性。就如同,一个没有经过游泳实践的人,只学习游泳理论是不能够学会游泳的。而靠体验获得的知识与传授得到的不同,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终生不忘的,而传授就不一定了,比如微积分,有多少人在毕业之后仍能牢记?

学习,也就是获取知识这件事自我们出生以来就未停止过,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但资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这里讨论的知识其实更倾向于一种能力。

作为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你,面对各种可得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你会怎样选择?你的知识观又是怎样的,本期调查随机采访200位路人,看看他们的知识观是否有助于你进行借鉴和参考?

1、你主动获取知识的动机是什么?

A 为生活更好,无保留信奉“知识改变命运”47%

B 为得到尊重,实现理想 终而获得精神满足38%

C 为卖弄学识,炫耀资本1%

D 不为什么,兴趣使然 14%

成长的烦恼中总有一个问题:学习为了什么?当我们还是学生时,我相信无数人都有过这样的迷茫。其实,获取知识对于现如今的大部分人来说从来都是一种手段,而非结果。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读书的目的都不尽相同。要学会生存,就要学会生活;要学会生活,就要学会学习。

2、你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A 阅读书籍41%

B 与高深的人交朋友16%

C 总结反思在做事中学习14 %

D 利用搜索引擎学习29%

没有将课堂授课拿出来做选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教室里端端正正坐着听课的一员。而四个选项可以说是一种是以探究和体验的主动学习。笼统划分下,选择AD选项的人应属于理论派,而BC选项者应属于实践派。不过二者并不矛盾。

3、你如何来认知经典?

A 请领域专家推荐24%

B 通过网络查看评价48%

C 自我积累后辨别经典22%

D 无关经典全盘接收6%

经典在哪里?我们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选电影、歌曲甚至美食,总要先挑经典,知识也不例外。网络信息的便利性让很多人会选择直接网上查看评论,从而确定其是否足够经典,醉心于此的网友或者多是“豆瓣”的常客。

4、对你而言,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知识效率最高?

A 课堂学习41%

B 兴趣指引32%

C 道听途说19%

D 通过人工智能植入电脑芯片8%

大部分人还是在学校里获得最多的知识,但也总有一些天才是可以通过兴趣自我完善,最终取得成就。道听途说是一种偶然的机缘,可能是旅途中的幸运,而通过人工智能这种方式,是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5、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你认为助力最大的是什么?

A 幸运10%

B 勤奋41%

C 天分28%

D 财富21%

牛顿因为一个苹果发现万有引力,是幸运?是勤奋?还是天分?世人各执一词为此争论不休。与此同时,我们大部分人所熟知的爱迪生那句关于天才的名言是这样说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然而鲜有人知道,教材中漏掉了紧接在后面的另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6、你最渴望得到生活中哪些方面的知识?

A 人生哲理14%

B 生活常识21%

C 社会经验42%

D 专业知识2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从第一台计算机产生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假如一个60、70年代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如果不学习,那么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计算机知识到现在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不学习就意味着将从计算机行业中失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知识从来都不应该被懈怠和忽略。

7、你如何看待在学校中所获取的知识?

A 是继续深造的基础52%

B 可以改变思想和观念31%

C 仅仅便于更好就业12%

D 于未来基本无用5%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确立观念。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如果把在学校中获取的知识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的阶段上,那也无怪乎会将其视为无用之物。我们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教学,那是我们整个知识系统的前提与基础。

8、当遇到不确定问题时,你更倾向于信任哪一种途径获取来的知识?

A 亲自实践6%

B 书本学习71%

C 网上查询21%

D 电视教育2%

书本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小,然而由于局部知识介绍的清晰,是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人们看书时候,一般会比较专心,而且书本是长期的获取知识的传统途径,这些都决定了书本应该是人们获取知识以及验证知识准确性的首选。houxiandai zhishiguan

调查:后现代知识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做天下事。知识的获取,从来都是个技术活。

知识不应该被功利地计算。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

李嘉诚的“知识改变命运”,被无数年轻人视为人生励志的至理名言。当年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其实,知识一直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就是知识阶层步入仕途的有效途径。古语有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是说一个人如果想出人头地、成就大业,必须具备以上这五个条件,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获取知识的途径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授获得,即理论;另一类是体验获得,即实践。两者不具有替代性。就如同,一个没有经过游泳实践的人,只学习游泳理论是不能够学会游泳的。而靠体验获得的知识与传授得到的不同,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终生不忘的,而传授就不一定了,比如微积分,有多少人在毕业之后仍能牢记?

学习,也就是获取知识这件事自我们出生以来就未停止过,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但资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这里讨论的知识其实更倾向于一种能力。

作为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你,面对各种可得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你会怎样选择?你的知识观又是怎样的,本期调查随机采访200位路人,看看他们的知识观是否有助于你进行借鉴和参考?

1、你主动获取知识的动机是什么?

A 为生活更好,无保留信奉“知识改变命运”47%

B 为得到尊重,实现理想 终而获得精神满足38%

C 为卖弄学识,炫耀资本1%

D 不为什么,兴趣使然 14%

成长的烦恼中总有一个问题:学习为了什么?当我们还是学生时,我相信无数人都有过这样的迷茫。其实,获取知识对于现如今的大部分人来说从来都是一种手段,而非结果。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读书的目的都不尽相同。要学会生存,就要学会生活;要学会生活,就要学会学习。

2、你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A 阅读书籍41%

B 与高深的人交朋友16%

C 总结反思在做事中学习14 %

D 利用搜索引擎学习29%

没有将课堂授课拿出来做选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教室里端端正正坐着听课的一员。而四个选项可以说是一种是以探究和体验的主动学习。笼统划分下,选择AD选项的人应属于理论派,而BC选项者应属于实践派。不过二者并不矛盾。

3、你如何来认知经典?

A 请领域专家推荐24%

B 通过网络查看评价48%

C 自我积累后辨别经典22%

D 无关经典全盘接收6%

经典在哪里?我们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选电影、歌曲甚至美食,总要先挑经典,知识也不例外。网络信息的便利性让很多人会选择直接网上查看评论,从而确定其是否足够经典,醉心于此的网友或者多是“豆瓣”的常客。

4、对你而言,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知识效率最高?

A 课堂学习41%

B 兴趣指引32%

C 道听途说19%

D 通过人工智能植入电脑芯片8%

大部分人还是在学校里获得最多的知识,但也总有一些天才是可以通过兴趣自我完善,最终取得成就。道听途说是一种偶然的机缘,可能是旅途中的幸运,而通过人工智能这种方式,是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5、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你认为助力最大的是什么?

A 幸运10%

B 勤奋41%

C 天分28%

D 财富21%

牛顿因为一个苹果发现万有引力,是幸运?是勤奋?还是天分?世人各执一词为此争论不休。与此同时,我们大部分人所熟知的爱迪生那句关于天才的名言是这样说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然而鲜有人知道,教材中漏掉了紧接在后面的另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6、你最渴望得到生活中哪些方面的知识?

A 人生哲理14%

B 生活常识21%

C 社会经验42%

D 专业知识2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从第一台计算机产生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假如一个60、70年代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如果不学习,那么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计算机知识到现在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不学习就意味着将从计算机行业中失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知识从来都不应该被懈怠和忽略。

7、你如何看待在学校中所获取的知识?

A 是继续深造的基础52%

B 可以改变思想和观念31%

C 仅仅便于更好就业12%

D 于未来基本无用5%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确立观念。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如果把在学校中获取的知识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的阶段上,那也无怪乎会将其视为无用之物。我们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教学,那是我们整个知识系统的前提与基础。

8、当遇到不确定问题时,你更倾向于信任哪一种途径获取来的知识?

A 亲自实践6%

B 书本学习71%

C 网上查询21%

D 电视教育2%

篇5:海洋知识问卷调查

姓名

1.中国的国土面积是:

A、960万km2 B、1000万km2 C、1260万km2 D、1100万km2

2.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为:A、32000公里 B、25000公里 C、18000公里 D、14000公里

3.海洋与我们的生活:A、关系密切 B、有点关系 C、无关紧要 D、不清楚

4.海洋被污染后会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影响人类生活吗?A、会 B、不会 C、一点点 D、不清楚单选 5.您听说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 A、比较了解B、不知道

C、听说过,不知道详情D、看过,但是没研究过

6.对于“地球上海洋面积广阔,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述,您认为:

A、正确 B、不正确 C、不确定 7.对于“赤潮”现象的原因,您认为:

A、是洋流运动的结果 B、是海洋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 C、是岩浆活动的结果 D、不知道

8.近年来,我国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南极科考,您认为这钱花得值得吗?

A、有必要 B、不值得 C、不清楚 D、无所谓 9.对于“海洋不仅是我们的,海洋更是子孙后代的”的表述,您的态度是:A、非常赞同 B、不赞同 C、不知道

10.为了保护海洋,如果“海洋保护基金会”希望您能捐出一元钱,您的态度是:

A、积极响应 B、没想过 C、不会D、我会捐出更多钱

11.世界上最大的海是()。A、地中海

B、红海

C、珊瑚海

D、黑海

12.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多数资源目前难以直接利用:A、是 B、不是 C、不清楚

13.您认为身边人的海洋意识多数情况是:

A、非常强

B、较强

C、一般

D、没有

14、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近()。

A、2% B、51% C、71% D、91%

15、联合国于2009年首次庆祝世界海洋日,主题为“one ocean, one climate, one future”。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为“世界海洋日”。

A、5月12日 B、7月18日 C、6月8日 D、10月12日

16、()是地球上第二大洋,它位于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篇6:垃圾分类知识问卷调查

大家好!我们是瑞金路小学的小学生,这次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看看大家对垃圾分类知识有所了解希望各位市民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合作!

请在选项内打钩。

性别

年龄

18岁以下

19~40岁

41~60岁

60岁以上

学历

初中以下

高中或中专

大专或大学

大学以上

完成一些题目哦!

一、选择题

1、对于垃圾分类您的态度是:()

A.垃圾分类处理是环保行为,无论有无规定我都会主动积极配合。B.如果政府出台相应垃圾分类的方案,应该可以做到。C.垃圾分类过于复杂,现在没有必要。D.无所谓,垃圾分类与我无。

2、您在家中会把垃圾分类吗?()A.不会 B.有时会 C.经常

3、请您选出您认为是不可回收()可回收的物品:()A.硬纸板 B.瓷器 C.铝罐 D.玻璃 E.塑料盒子 F.手巾纸 G.废电池 H.一次性塑料餐具 I.果皮、菜叶、剩菜剩饭(每空选三个)

4、您认为最有效果的宣传垃圾分类的途径是()

A. 电视公益广告 B. 报纸杂志上的图文小知识 C. 政府或是社区举办的宣传活动 D. 网络上的宣传

5、您认为人们不按照分类扔垃圾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A、缺乏环保意识B、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 C、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

D、不知道该如何分类 E、觉得麻烦

F、认为没有意义垃圾

G、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

二、填空题

1、根据垃圾分类大类充分粗分的原则,可分为()()、、()三类。

2、根据家中实际情况,在家中客厅、阳台等处可放置(),在家中餐厨放置(),在卫生间放置().3、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案主要有:()

()、()。

4、、1吨废纸可以造出好纸()公斤,可节省木材()公斤,等于少砍()棵树。5、1吨废塑料可回炼()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

三、问答题

1、什么叫垃圾分类?

2、垃圾分类工作的管理程序和目标是什么?

3、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

篇7: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

1、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

A 事故B不安全C 危险源

()

2、在大学生违法犯罪中,()居于首位。

A抢劫B盗窃C行骗D赌博

()

3、大学生在自我素质塑造中,必须着眼于()的提高。

A社会意识B法律意识C自我保护D自我安全能力

()

4、对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检查频率的要求是()。

A 每周检查一次B 每月检查一次C 每天检查一次

()

5、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是应对准火焰的什么部位?

A上部B中部C根部D头部

()

6、在上体育时脚不慎扭伤,下列做法最好的是()。

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冷水浸泡

()

7、发生食物中毒,自己能采取的最有效的应急措施是()。A多喝开水B催吐C找解毒药

()

8、假如寝室被盗后应如何处理?

A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保护好现场B清点丢失物品后,打电话报警C清点丢失物品后,再报告辅导员

()

9、园区里自行车停放应注意?

A办理正规的自行车牌,停放在规定区域B自行车停放在寝室外,以图方便C办理了正规自行车牌后,自行车就可以随意停放

()

10、如何有效减少寝室被盗的几率?

A图方便,随意让推销人员进入寝室推销商品B外出时,以为寝室所在楼层高,便不反锁寝室防盗门C定期检查门窗锁,外出前反锁好门窗D让外校同学或亲戚留宿寝室

11、重庆医科大学保卫处的电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盗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寝室容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篇8:禁毒知识问卷调查

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传授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灌输和影响公众应急意识与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应急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在应急管理的多方面开展了实践与研究,也开展了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积累起了较为丰富、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经验[2]。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急宣传教育不够,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没有制度化[3],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为了掌握目前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了解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分析公众对应急知识类型的需求,以及期望获取应急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对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切实提高公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培养处理危机的能力。

1 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基本情况

1.1 问卷调查方式和样本量

对在全国七个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与西南),31个省份,采用入户访问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分布情况确定调查样本,根据抽样误差控制技术和抽样方法测算,在全国实际完成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5065个[2]。实际样本情况见表1。

1.2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2.1 性别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受访者中女性比例为48.9%,男性占51.1%,男性被访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见图1。

1.2.2 年龄结构

本次调研中,20-29岁、30-39岁、40-4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总体的27.9%、26.0%和21.8%;50-59岁受访者占总体的14.5%;15-19岁和60-6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体的4.8%和4.9%,见图2。

1.2.3 城乡结构

本次调研受访者中,69.2%居住在城区,16.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13.5%居住在农村,见图3。主要是考虑重大灾害发生时,城市人口密集众多,灾害影响大和后果较为严重等情况。

2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2.1 公众对学习应急知识重要性的看法

在调查中显示,有88.2%的公众已经意识到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其中45.8%的人认为非常重要,42.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说明随着近些年各类灾害的不断发生,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见图4。

2.2 公众需求的应急自救知识类型

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中有74.0%的对于地震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关注度最高。这应该与近几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有关。其次,由于火灾、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与公众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希望学习火灾预防及逃生、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相关应急自救知识的公众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64.8%和64.6%。事实上这些灾害类型也是与人民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

此外,分别有60.3%、58.7%、58.4%、58.0%、54.4%、46.3%、38.8%的公众希望学习关于防止暴力侵害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次还有关于突发性疾病、洪涝灾害、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电器安全、旅行等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方面应急自救知识。见图5。

2.3 公众期望获取应急自救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于应急知识的需求分析,进一步了解公众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获得这些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更愿意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册”、“电视上播放宣传片”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相关知识”的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相关知识,分别有61.0%、57.8%和54.1%的公众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媒体在公众应急知识的传播中也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上也应适当参考,为民众提供更适宜的方式。见图6。

2.4 公众获取应急自救知识渠道与途径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电台(34.4%),网络(29.7%),知识讲座与宣传(16.9%),这与上面提到希望获取的方式还有一些差别,也是今后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有效地宣传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的空间。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占到很大的比重,有些在课程中明确设置这些相关内容并作为毕业时需要考核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今后的素质教育也可提供参考。具体见图7。

2.5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上述内容之后,了解对于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在应急宣传方面有何要求和建议,结果显示公众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种方式并举: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69.6%);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如将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应急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等(68.6%);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范围(66.2%);鼓励和组织企业、学校等集体单位集体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演习活动(59.2%)。见图8。

3 结论

(1)电视、电台、网络等主流媒体的知识讲座与宣传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和拓展应急知识宣传,并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节目多样性、知识性,并对于重大事件的讨论和案例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青少年,建立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5]。应将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基础教育,重点强调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以上层次应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强调应急响应中的各种能力学习。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针对公众层面,加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组织对于应急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各类常见危机类型的技能。企业和和社会团体应将应急文化教育和演练作为常态化的管理内容。

(3)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提供给公众应急知识多样化宣传与教育,宣传应急知识,增强吸引力,扩大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增加公众的实战经验,使得在各种灾害来临时能从容面对,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摘要:公众是突发事件应急的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水平高低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全国大范围的入户和网络调查,具体了解了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态度与认识,公众对应急知识需求的具体类型,以及对加强我国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等。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的公众需求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扩大应急知识宣传方式和覆盖范围,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政府和各级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中,可为今后制定应急知识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立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7-23CHEN Li-mei.A strategical research on propagation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affair management[J].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Journal of 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2007,9(2):17-23

[2]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79-85XING Juan-jua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cypreparedness cult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2,8(6):79-85

[3]姚迪.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思考中国应急救援[J].灾害学,2009,24(2):134-137YAO Di.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propaganda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J].Journal ofCatastrophology,2009,24(2):134-137

[4]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15-120XING Juan-juan.Promot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cul-ture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9):115-120

上一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7年宣传片解说词下一篇:常州国际学校高中部表彰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