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桂花作文

2024-05-18

窗前的桂花作文(精选6篇)

篇1:窗前的桂花作文

1、桂花的这种精神比它的香更香,更值得我们欣赏。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每一朵桂花虽然只有那么一丁点微不足道的香气,但它们若团结起来就散发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香气,因为这香气中弥漫着它们无私的品质。时光飞逝,如今又是桂花飘香时,我要感谢美丽的桂花,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你是秋的使者,我心中的花。

2、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3、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桂花也开放了,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但它的香气非常迷人。

4、桂花树的叶子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不留一点缝隙。一眼望去,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令人心旷神怡。它的叶子两端尖尖的,中间是椭圆形的,两边没有锯齿。

5、桂花的作用:可以做桂花糖、桂花酒、桂花糕,桂花鱼等食品,香甜可口

6、中秋节到了,楼下的桂花开了。

7、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8、校园里桂花树变化

9、梅定妒,菊应羞。

10、在我们学校的花坛里,有棵桂花树。

篇2:窗前的桂花作文

走在通往学校的路上,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清香,看见一棵棵桂花树。远远望去,绿黄相间,绿色居多,这种美吸引着我前去看个究竟。渐渐走进,香味愈发浓郁,黄色越来越多,一串串桂花就像一串串稻穗,又像一个个小金桔。它们每一个都穿着淡黄色的衣裳,就像是大团大团拳头,好像在参加比美盛会,正在议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获胜者。

我仔细地端详着桂花们,有的迎着阳光,舒舒服服地晒着太阳,好像在说:“秋天的阳光让我的气味更浓了。”有的背对着阳光,耷拉着脑袋好像在打瞌睡。有的桂花藏在叶子底下,好像在说:“啊!这太刺眼了吧,我得先去躲一会儿。”

我站在桂花树下,看着,想着,自己仿佛就是一朵桂花,穿着金黄的衣服与同伴一起比美,散发出自己迷人的香味。秋风吹来,夸我是芳香使者,小鸟飞来夸我比谁都好看。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想起自己不是桂花,而是在看桂花呢。

篇3:窗前的桂花作文

一、文化视角追寻诗情画意

著名的文化学家皮尔森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化’不是一个名词, 而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说, 文化是一种习得、积累的过程。成尚荣先生说:“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充分体现语文的文化属性, 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墨梅》作为一首题画诗,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情画意, 相映成趣, 在世界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怎样以文化的视角解读并处理《墨梅》这首题画诗, 做到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 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精神的痕迹?在文本解读时, 笔者预设到“洗砚池”是一个难点, 所以通过王羲之“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典故来化解;扣住“淡墨痕”让学生了解古代有“墨分五色”之说;渗透画墨梅的历史以及题画诗的相关知识, 出示王冕的墨梅图, 诗情画意中受到文化的熏染, 让语文课堂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意蕴。

师:同学们, 读着读着, 我们就能发现这首诗其实写的是一幅画。假如现在让你重现这幅画, 你会画些什么呢?

生:我会画一个水黑黑的洗砚的池, 依据是“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师:你真聪明, 知道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典故。

师:还会画什么?

生:我还会画一棵梅花树, 树上的梅花都盛开着。我的依据是第二句:“个个花开淡墨痕”。 (强调“个个”)

师:那么, 花的颜色呢?

生:花的颜色应该都是墨色。因为是“淡墨痕”, 所以应该是偏灰的那种黑色。

师:是啊, 我们中国古代有“墨分五色”之说。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比较, 我选取了浓墨、焦墨、淡墨三种墨色的画。浓墨庄厚, 焦墨枯干, 淡墨水润。看看哪幅图是浓墨, 哪幅图是焦墨。 (出示三幅不同墨色的图画)

(学生分别指认)

师:淡墨中有许多空白之处, 留给赏画之人一定的想象空间。这一树梅花, 朵朵开放, 每一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勾画而出。

学生齐读。

师:画墨梅, 最早是由北宋时的华光和尚开始的。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的影子映照在窗纸上得到了启发, 画出了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到王冕时, 又创造出独特的画梅花的风格。你们想看看王冕的《墨梅图》吗? (出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梅花在枝头上, 在寒风中傲立着。

生:我看到了一丛丛古朴端庄、非常美丽的墨梅。

师:画面上一枝梅花横出, 花用淡墨点染, 清新秀丽, 含笑盈枝。王冕真不愧为“画梅圣手”啊!请你再看看这幅画, 有什么新发现吗? (王冕的墨梅图放大)

生:在这幅画的左上角, 就写着我们学的这首诗。

师:王冕不仅以梅花为主题创作了这幅画, 而且还在空白处写下了这首诗, 像这样的诗就叫做题画诗。它把文学和美术结合起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 相映成趣。请你再来读读, 体会体会。

“悟, 心解也。”在课堂上重视侵入学习主体内心的精神熏染, 着眼于传统文化基因的复制和衍生, 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素养, 激发他们的文化向往。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加深“自悟”, 以文化的眼光去解读并处理文本, 带着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品味和运用, 并在此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相信古诗文中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素养的提高而逐渐深入领会。

二、儿童视角重视深入浅出

小学语文教育视野中的文化应该以儿童文化为语境, 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 用孩子的天真点亮课堂, 用孩子的理解点燃课堂的智慧。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想到了、找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但最终作出有效的选择, 就必须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留取精华的枝条”。因为教师解读的宽度不等于学生解读的宽度, 教师解读的深度不一定是学生能够到达的深度。沈大安先生曾说:“教师自己对文本解读可以深刻和独到, 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小学教学贵在深入浅出, 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具有童真童趣。”所以教师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适度引领。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必须适度, 这个“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都应当是学生, 无论是角度、宽度, 还是细度、深度, 都应当是“儿童”的。

解读《墨梅》时, 笔者事先搜集了很多关于这首诗的资料, 但是最终呈现给学生的都以儿童作为主体,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以诗引画, 以画诠诗, 赋予儿童话语权, 做到既能深入又能浅出。学习一、二两行诗时, 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其实写的就是一幅画, 假如让你来画这幅画, 你会画些什么呢?学生想画中之所有, 相机理解“洗砚池”“淡墨痕”。学习三、四两行诗时, 让学生想想有哪些是诗中有但画里没有画出来的, 思画中之所无。这样抓住“有”和“无”, 了解题画诗的作用为“画之不足, 题以发之”。此时, 再补充王冕其他的写梅花的诗, 让学生读之、诵之, 理解梅花的气节是王冕的人生追求, 也是王冕的精神所趋。

师:刚才我们学习一、二两行诗时, 通过想象画面上有什么, 抓住了一个“淡”字, 品出了梅的素雅和质朴。现在, 请你细细品读三、四两行, 想想哪些是画中没有画出来的。

生:颜色。

生:清气。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 清代方薰说:“画之不足, 题以发之。”画面上没有画出来的, 可以通过题画诗来表达。王冕写这首诗, 是为了表达自己怎样的想法呢?明朝孙长真对他有评价 (出示) :“梅花取直不取曲, 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 不画官梅画野梅。”诗人画的是哪种梅花?对应哪幅图?

生:诗人画的是野梅, 枝干笔直的。因为王冕画的梅花是“取直不取曲”。

师:为什么说诗人独得梅清性呢?

生:梅花不像其他花一样花枝招展, 它非常朴素、美丽。诗人也是这样, 他不喜欢做官, 不愿意跟一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他想做一个一生廉洁的人。

生:诗人向往自由, 不愿向权贵低头, 他不喜欢像官梅一样没有自由。

生:王冕之所以喜欢野梅, 是因为野梅脱俗清雅, 而王冕不喜欢做官, 也是因为不愿意向世人献媚。

师:作者是在借梅自喻。有人评价王冕 (出示) :梅须具梅气骨, 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著有《梅谱》, 一生写了许多梅花诗。 (出示)

雪花如席碧天来, 屋外老梅连夜开。

不比寻常野桃李, 只将颜色媚时人。

忽如一夜清气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生读这些句子。

师:题画诗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画写, 还可以为别人的画写。在王冕这幅画的空白之处, 乾隆皇帝也为这幅画题了一首画诗。 (出示:何碍旁人呼作杏, 问他杏得尔清标?) 同学们, 假如让你也在这幅画上写一两句话来赞赞梅花, 赞赞王冕, 你会写些什么呢?请你拿出笔来, 在纸上写写。

生:我读了这首诗, 觉得梅花不像其他花那样妩媚多姿, 而是十分朴素、十分清雅。

生:梅花除了朴素清雅, 还具有高尚的情操, 这让我敬佩不已。

生:梅花朴素端庄, 永远在冰天雪地里绽放, 不畏严寒, 不畏风霜, 在严寒风霜中洗礼, 在洗礼中昂首挺立。

生:我也来作诗一首。梅花清气在天地, 只留芳香为他人。与世相隔野墨梅, 寒风呼叫傲枝头。 (掌声)

师:真不错, 老师替你稍作改动, 你看如何?与世相隔野墨梅, 不畏寒风傲枝头。梅花清气溢天地, 只留芳香为他人。

生:可以。

师:王冕自号梅花屋主, 梅花的风格已成为他的人生追求。我想学到这里, 这一树墨梅已经开在了同学们的心里。

篇4:窗前的魔豆

我们的小主人是个可爱的男孩,他把我们种到花盆里,还让我们喝得饱饱的。

我们已经在泥土下面待了5天,又黑又闷,再也受不了了,于是从一条小缝里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你瞧,高高的那棵是“知足常乐”,只露出一点绿芽的就是我。我们看到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朵、漂亮的小花园……

我们魔豆三兄弟开始比赛,看谁长得最快。

第1天,我把身子挺一挺,又挺一挺,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超过了哥哥。第2天,我长得更高了,绿油油的叶子舒展开来。第3天,我只长高了一点点,哥哥紧随其后。不过,“幸运天使”弟弟还在泥土里睡懒觉。

到了第7天,哥哥终于加大马力,超过了我,还长出了嫩绿的小芽,“幸运天使”弟弟也终于发芽了。

哥哥已经爬到了窗户顶上,藤上长了许多叶子小宝宝,都是三片形的,像小手一样。而我和弟弟才爬到墙中间。

上午,我们突然感到身上剧痛无比,一看,原来几条虫子正啃食着我们的叶子。“哎哟,疼死我了!”哥哥痛苦地叫个不停。它叶子上的小洞洞越来越多,到下午的时候,连爬到窗户上的藤都“支撑”不住了。

晚上,小主人将虫子全部捉回家研究,他上网一查,知道了这种虫叫“朽木虫”。

今天,几只蚂蚁造访,在我们藤上爬来爬去,好像在滑滑梯,虽弄得我们浑身痒痒的,但让我们家更热闹了。

哥哥藤上长叶子的地方发出了新芽,小主人说:“这是叶子。”可他妈妈说可能是花苞。她时不时地过来观察,发现原来是藤。很快,新的藤又会长长。

篇5:窗前的作文

有没有一种绿让你迷恋?有没有一种声音让你陶醉?我想,窗前的这颗无名大树,带给了我这一切。

夏日,骄阳喷炎,树影斑驳,我的书桌前也跃出一个个黑斑,在阳光下摇曳。我抬起头,望见了窗前这颗大树,却着实十分惊讶――谁曾想前不久还光秃秃的树枝竟变得如此热闹?

热闹在满眼的绿色,重重叠叠,层次不一却尽显壮丽。那绿叶是翡翠吧,向阳的晶莹透亮,背阳的苍劲深沉,不正是翡翠的色泽吗?叶脉呈网状分布在树叶上,正是那翡翠中带给人惊喜的杂质,总会让人眼前一亮。可是仔细一看,这绿叶更像一泓泓水潭,被风吹起了圈圈涟漪,在水中尽情玩耍。透过这热闹的绿,我看到了绿叶的美丽,美丽展现生命的活力。

热闹在耳旁的声音,此起彼伏,节奏不一却充满魅力。枝头飞来了一对喜鹊,在我的面前表演起它们引以为豪的嗓音。音乐一起,我不由得放下手中笔――这,便是大自然的音乐啊!动听的音符挂在月铺上,如同粒粒豆子跳进我的心里,敲击出层层震撼。喜鹊一边哼着歌,一边在树枝上舞蹈,好像它们手里拿着绿丝带,随着音乐舞出优美的舞蹈。它们用绿丝带轻轻拂过大树粗壮的树干,更缓缓拂过我感动的心灵。这热闹的跃动丝毫不使我厌烦,越多的是倾心聆听,无限挽留。于是,我的脑际回荡着喜鹊清澈透亮的嗓音,心中的愉悦涌上心头。这种美丽的声音真是大自然给予我最好的礼物。

与喜鹊的声音相伴入耳的是树下嬉戏的孩子们,他们也在与我共享着大自然的恩惠。在树影斑驳中又多了几个圆圆的身影,追逐着树周围的亮斑围着树干旋转。我虽无法看到他们的笑颜,但是眼前的绿叶中仿佛映衬出一个个眯着月牙眼,嘴角咧到两颊的天真孩童。这美丽的面容,激起了我心中的澎湃。

篇6:窗前的作文

那天上课,老师让回家做“关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实验。回家后我就做了,经过四天的等待,具有所有必要条件的那盆种子发芽了。实验算是成功了,本来,那些种子,包括发了芽的都该丢掉的,可我又舍不得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发自肺腑的佩服它们,我们不是种子,我们没有经历过,更不会懂,它们突破种皮的艰苦,萌发出的坚韧。我们,又怎么能体会的到呢?我呆呆的望着那近在眼前却好像触摸不到的胚芽,做了一个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决定――我要养它!

我以前从来没有养过花,更别提农作物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养一盆芸豆,那就按我的方法来吧。于是,我隔一天给它浇一次水,到水溢满花盆下的托盘为止;家里没有肥料,我就傻乎乎的用植物营养液代替。每天,我看着它在阳光下生长,在夜晚中安睡,我的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芸豆苗渐渐长大了,长出了两片油绿绿的叶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叶子也在慢慢变大,变大。到后来,从两片叶子的中央,冒出了一点嫩绿的头,我知道,那是它新发的芽。新芽像是胚芽,又不像。好像没了开始的坚劲,可又多了一丝阳光。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我的心,就好像充满了力量与希望。又过了几个星期,芸豆拉出了秧。我知道,该扎架了。芸豆的架子是用竹子做的,很细的竹子,和秧差不多细,用绳子扎起来后插到花盆内圈的土里。架子把整个芸豆围起来。没过多久,芸豆的秧就盘上了架子。细细的秧盘上细细的架子,就好比两位纤细的少女在互相搀扶,你走我倒,我走你倒,谁也离不开谁。茎越长越粗,也越长越大,细小的竹枝早已支持不住粗壮的芸豆,但又迟迟不肯倒下,一直在坚强的承受着。后来给它换过一次架子,但不管怎么长,都不如一开始长的好。原来,日子久了,真的能产生感情。

春末夏初,芸豆渐渐长出了骨朵,也快要期中考试了。在其中考试前的无数次测验中,一次历史考试对我打击真的很大――只有88分。一时间,所有情绪涌上心头,只有悲伤,没有快乐。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那一刻,真的感觉天要塌了。回到家中,我又看到了那盆芸豆花。粗壮的枝条上开出柔嫩的花――力与美的结合,坚韧与柔嫩的表现!我突然想到它刚刚发出嫩芽的时候,是经历了多大的折磨,才成功破土而出。而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历史成绩就把我打成这样,那我还怎样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各种磨难!我恍然大悟,原来,只有经历住挫折与打击,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我又看了一眼窗前的芸豆花,那柔嫩的花朵在悄无声息的绽放……等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它会结出又大又嫩的芸豆,而我,也会收获那份成功的喜悦。我们每个人都应像种子一样,即使经历生活的磨难,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不仅仅是优异的成绩,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自查报告下一篇:户外广告制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