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部分分析

2024-05-08

2024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部分分析(精选2篇)

篇1:2024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部分分析

理综·物理:

总体难度适中

福州八中物理教研组长、高三集备组组长、高级教师吴颖认为,省质检物理试题稳中求新,体现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试题总体难度适中,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卷中的力学分值为54分,电磁学分值42分,光学6分,选考部分12分,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考试说明完全相符。

试卷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之一是情境创设新颖。如选择题第16题、第17题以及计算题的第1题,以高跷运动、水流导光、高速公路安全问题等创设情景,计算题第21题以“嫦娥三号”月面着陆作为情景来设置题目。这要求学生能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具体研究,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来解决问题。

实验重视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迁移,实验考查了秒表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重视仪器的使用和有效位数的问题。实验19题Ⅰ把学生常见的知识点打点计时器的等时性放在新情景中,用单摆运动的等时性替换,实验19题Ⅱ通过所给信息推测实验电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计算题的阅读量大,对学生的能力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物理的计算题分值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分值大区分度大,对甄别学生的层次起重要作用。试卷的三大题计算题阅读量大,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有必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并培养自己静心读题画图不焦虑的良好心态。

其实,这三道计算题的最后一题,各个小题的设置是有梯度的,学生较易入手,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拿到相应的分数,有较好的区分度,计算题很好地诠释了“静心就能做好自己”。

吴颖老师建议,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要加强主干知识和物理基本方法的复习,“得力电,得天下”,其他必考的知识点要分块单列复习,按知识块来复习条理清晰,更能提高复习效率;做好查缺补漏,加强对错题的分析,加强对易错易混问题的整理。

篇2:2024福建省质检理综物理部分分析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安徽省合肥市

201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将有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指定

位置;核对条形码上本人的姓石和准考证号码,无误后,将其粘贴在指定的方框内。

2.非选择题答题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晰。修改答案时禁止使用涂改液或涂改胶条。

3.请在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题号指定区域以外答题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收回,试卷不收回。

第I卷

选择题

14.小球在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又上

升到某一高度,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已 知g=10m/s2,由图可知

()

A.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10m/s

2B.小球初始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2m C.此过程小球通过的路程为1.375m D.小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于12 m/s2

1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

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0.2 s时刻的小波形如 图中的虚线所示,则

()

+ A.t=0.2 s时刻质点P运动到了P的位置

B.t=0.2 s时刻质点Q向下运动 C.波的频率可能为0.8Hz D.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30m/s 16.一个摆长为l1的单摆,在地面上作简谐运动,周期为T1,已知地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另一个摆长为l2的单摆,在质量为M2,半径为R2的星球表面作简谐运动,周期为T2,若T1=2 T2,l1=4 l2,M1=4 M2,则地球半径与星球半径之比R1:R2为()

A.2:1 B.2:3 C.1:2 D.3:2 17.风能是一种环保型能源。风力发电是风吹过风轮机叶片,使发电机工作,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设空气的密度为,水平风速为v,风力发电机每个叶片长为L,叶片旋转形成圆面,设通过该圆面的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恒为η。某风力发电机的风速为6 m/s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在小车某次运动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量出了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小车(包括车中砝码)质量M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根据m以及M,直接用公式a=

mg求出。M(3)在保持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二位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分别作出的a—F图线如图甲、乙所示,对这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图线不通过原点,可能是因为计算

F时未计入砝码盘的重力;

B.甲图图线不通过原点,可能是因为没有

平衡摩擦力;

C.乙图图线的弯曲部分,是因为小车的质

量太大。

D.乙图图线的弯曲部分,是因为盘中的砝

码总质量太大。

Ⅲ.(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电潞探究一种电阻丝的电阻率。均匀电阻丝(总阻值在4Ω~5Ω之间)固定在刻度尺上的两端接线柱a和b上,刻度尺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触头c,c的上端为接线柱,触头c与电阻丝通常不接触,当用手按下时,才与电阻丝接触,且可在直尺上读出触点的位置:所用器材为:电压表(0~3V,电阻约为

3kΩ)、电流表(0~0.6A,电阻约为0.5Ω)、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很小)、保护电阻R0=1Ω、螺旋测微器、开关S和导线。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2.000mm;

②正确连接电路,触头c移到右端,合上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0.5A:

③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c的位置,分别测量出了多组a、c间电阻丝长度L及对应的电压U的数据,并据此在U—L坐标纸上描出了对应的点,如图所示。请你: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4.(20分)如图所示,内部光滑的木糟质量为mA=m,置于水平桌面上,精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槽内有两个小球B、C,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B=m,mC=2m,两球间是很短的被压缩的轻弹簧(球与弹簧不连接),且B球到木槽左端、C球到木槽右端的距离均为L,这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mgL,同时释放B、C球。并假设小球与槽碰撞后不分离,碰撞时间极短。求:

(1)第1个小球与槽碰撞后的共同速度;(2)第2个小球与槽碰撞后的共同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桌面与槽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参考答案

第Ⅰ卷

第Ⅱ卷

选择题

14.C 15.D 16.A 17.C 18.C 19.B 20.A

(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Ⅰ.(6分)负:0.5 Ⅱ.(6分)(1)1.66(或1.65)

(2)B

(3)AD Ⅲ.(6分)(1)图略;

(2)kd24I;

(3)1.26×10

-5 22.(14分)(1)运动员由A到B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v0t 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1分 1分

12gt 2

xtan37 y

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m

tmT2qB

3分

24.(20分)(1)释放瞬间:mBvBmCvC

1分 1分 Ep1122mBvBmCvC 22

联立解得:vB41gL vCgL 33 2分

物体B经时间t1L3L先与木槽A相撞,vB4g

1分

有:mBvB(mAmB)v1共 解得:v1共 1分

gL3

1分

(2)木槽A与B球相撞后,一起向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a(mAmBmC)gmAmB2g

2分

木槽A与B球相撞后速度减为0的时间t2v1共aL

12g1分

在(t1t2)这段时间内,物体C和槽移动的距离之和为:

13sv0(t1t2)v1共t2LL,所以在C与A相撞前A已停止运动

24或:t2这段时间内,物体C和槽移动的距离之和为

2分

sv0t211Lv1共t2L 2421分 所以在C与A相碰前A已停止运动

再经过一段时间,球C和木槽相撞,有mCvC(mAmBmC)v2共 解得v2共 gL12,方向水平向右

1分

(3)第一次相撞后A与B的总动能全都转化为摩擦热: Q1Ekl11(mAmB)v12共mgL2分

整个过程中桌面和木槽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为

上一篇:三年级写字下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宁波市市区城市河道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