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

2024-05-18

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精选3篇)

篇1: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

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

颐和中学创建于x年,校园占地150亩,是由沧州东塑集团投资,沧州一中负责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现有在校生近3000人,教职工177人。建校六年来,高中毕业生5764名,本一上线1652人,本二以上3405人,本三以上5205人;本一、本二、本三上线率均在沧州名列前茅。初中毕业生965名,沧州一中公助上线403人,上线率和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历年均为全市第一。

颐和中学办学时间虽然不长,却是一所有灵魂、有内涵的学校。我的教育理想,也是这所学校的教育理想是“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底色”;我们的校训是“厚德敦行励志笃学”;办学理念是“育人为本,重在发展,封闭管理,开放办学”;管理理念是“用思想管理学校,以人文提升品质”。

颐和中学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一些理念,并取得令人称赞的成绩,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同学们,这是什么?话筒!是话筒吗?是!

我说它不是!在刚刚出生的婴儿眼里它是话筒吗?在小猫、小狗眼里它是话筒吗?所谓话筒,只是我们给它贴的一个标签,并不是它的本质。好比水有三态——固态、气态、液态,这些只是现象,水的本质是氢二氧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到底是做什么的?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以我校把“育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要育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学校应该育“大人”,而不是“小人”。“小人”并非坏人,但是他们常常怨天尤人,遇事不从自身找原因,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所谓“大人”,是大心量之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们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遇事从自身找原因。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

《弟子规》开篇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寥寥数语即告诫同学们要先做人,后学习。如何做人呢?说的也很明白:“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古语云:“学者觉也”,是说学习是为了觉悟。

学习的目的是知“道”。原先不知道的,通过学习知道了。但这并不是“学习目的”的本质。

什么是“道”?道是做人的道理,即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长幼有序,夫妻有别”。这是自然伦理,是自然法则。

什么是“德”?德是顺从自然法则,这是人的本位。做人要归位,德不孤,必有邻。

“厚德载物”实际是告诉我们任何大的成功都要有德行作为承载。

德行是碗,知识和财富是里面的水。碗越大,装的越多。现在一到假期,家长给孩子报班补课的特别多,实质上这种补课意义不大。现在的孩子确实需要补课,急需补的是传统文化这一课,这是根本。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如何做人,他的学习也就不需要别人去管了。

当代中学生应该从何做起?

孝是德之根本,一个人一定要懂得孝,要有感恩心。

习劳知感恩。自己的衣、袜勤洗干净,东西摆放整齐,吃饭不剩一粒米,饭后将餐盘送到指定的位置,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责任心,这样将来就会知道担当、不抱怨,这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再比如考试,拿到发下的试卷,一看考了100分,应该油然而生一颗感恩心,感恩老师、同学、家长、学校、社会。如果生出的是傲慢心,或成为让家长给买手机、电脑的条件,这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你的这个100分是大大打了折扣的。

当代社会对青少年的诱惑太多,危害极大,希望同学们要有一颗明亮的眼睛,怎样才能够做得到?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讲:“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如果不是讲圣贤道理的书或物,一概摒弃一旁不要理它,它会蒙蔽我们的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人人都可到达。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起,就能够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正是颐和中学所倡导的“男生做翩翩少年有绅士风度,女生做大家闺秀具淑女风范”。《弟子规》这本书同学们应该认真的反复诵读,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郁闷的时候读,高兴的时候也读,日久定会深入内心,你的人生将会从此而改变,在颐和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幸福人生。

篇2:学生应该从数学新教材中学到什么

一、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背景——这是学习的基础

数学知识,是前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失败、再探索、再失败,直至发现相关的规律并反复研究、认真总结出来的,是客观真理的一种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者,不应该被动地吸取知识,单纯地记忆和机械地模仿及练习,停留在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层面;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产生的背景,了解数学知识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经济背景、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发现某个法则、规律,经历了哪些主要困难和错误,曾如何受制于当时社会的文化、科技、经济、军事、贸易、生产力水平;数学知识起源于社会、生产、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知识,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时,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的产生,势必又推动着全社会向前发展.比如,近几年内,计算机的设计生产、应用、发展,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学习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这是学习的核心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意义去思考,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属于方法论的范畴.而数学新概念或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中均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会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自觉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能力,让学生学会诸如分类讨论、类比、化归、方程、数形结合、等价转换、模型化以及数学的运算和推理等思想与方法,这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各人的天资、能力、兴趣、未来职业的不同,学生对某些方面的知识的理解、需求、应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学习的深度、效果不尽相同,即使学生在数学考试时分数不是很高,但数学的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终生影响,却是深刻和久远的.因此,教师应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提高到培养学习者的基本素质的高度来认识.

三、学习并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指导着实践.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重视发现问题的意识的培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数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因而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锻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与求解的能力,数学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等;其中,发现新问题将是学生对学习的永恒的追求.

篇3:你到北大来学什么

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让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让他看到古往今来人类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让他打开视野,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才是首要的目标,然后才是知识和方法。

我有一个朋友说:“在谷歌时代,什么样的学问似乎都变得不太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嘛,你在谷歌上一搜索关键词,一大串的东西全出来了。你记那么多干嘛?那就叫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判断”。我觉得他说的“判断”这个词非常好,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你有能力对这些知识作出判断。因为网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有很多都是错误的,你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那才是属于你的真本事。

由此,我想到的是,今天我们缺的不是知识,因为获得知识的途径真是太多太多了—过去,我们说一个人要是不经过学校教育,就是“睁眼瞎”,但在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非常丰富了,“获取”已经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困难的是,你自己怎么去看待这些知识,怎么去判断这些知识,并形成你自己独立的看法。

(摘自《课外阅读》)

上一篇:动物作文小鸟下一篇:2022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