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风体系心得

2024-04-29

安风体系心得(共3篇)

篇1:安风体系心得

什么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更高标准的日常工作,体系主要是从风险控制出发,提出了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解决了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它从管理理念、内容和方法上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在控。它同时是以风险控制为主线,提出风险控制与管理内容,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超前控制风险,把安全防范的关口前移,实现动态的、主动和超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以上是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详细的解释,我归纳了一下,简单说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种落脚点在风险,关注“事前的管理”,将传统安全生产“关注事后分析与控制”转变为“关注事前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的体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例子来论证一下我们工作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必要性,每个变电站都有防洪沟,它主要是用于突发情况时的洪水排放,但有些变电站对于这个毫不起眼的设施并不在意,没有用与之匹配的盖子盖上,我们假设有人误入这个沟里面,结果会怎样?那可能就是重者可能骨折,轻者可能挂彩,出现了这种情况,一系列的遗留问题便会接踵而来:员工身心受到伤害、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将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背道而驰。但如果事前我们对这危险点进行辩识与风险评估,防洪沟没有盖子会不会造成人员的跌落?跌落后伤害的程度有多深?再精细一点根据防洪沟的宽度跌落时是一人容易掉下去?还是多人也可能掉下去呢?根据风险评估出来的参数大小,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在有苗头的时候就得到有效地控制,不让它“情景在现”。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该怎么做?做什么? 建立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就是要一切从风险开始,真实地动态地辩识和分析及评估企业所面临的一切安全风险,针对风险,制订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小风险,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并加强作为应急的“事中管理”,同时要做到管理过程的闭环,按照PDCA原则,以安全结果为导向,更加注重过程的控制,实施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安全生产“管什么、怎么管,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由于湘桥供电局组织机构较为复杂,且员工数量较多,年龄偏向于老龄化,因此在管理和体系工作开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去年虽然通过了省公司“二钻”水平的审核,但在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和作业表单落地的方面仍然停留在“二钻”的水平上,今年要迎接省公司“三钻”审核,要从基层班组做起,转变每个员工的思想观念,树立起安风体系是更好标准的日常工作的理念,横向纵向都重视起来,才是开展体系工作的关键。目前湘桥供电局共设置三名内审员,均为配电分部的人员,这样的设置也导致了内审员专业的局限性,在体系相关工作的传达方面也局限于配电部。因此,是否在湘桥局增加其他专业的内审员,通过对其他部分的专业审核,来达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的效果,同时也方便于其他分部关于安风体系建设工作的传达和开展。2011年体系工作计划 湘桥局作为基层实施部门,与外施工单位的接触频繁,按照安风体系标准要求,今年将落实外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方案中加入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等内容。

唐楚钿

湘桥供电局配电部

篇2:安风体系心得

1、安风体系常态化管理中“常”指经常性,习惯性,是基本要求。要做到体系常态化管理首先建立有效的管理文件,规范各项工作要求,做到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检查,形成有效的PDCA 常态化运行机制。

2、安风体系常态化管理中“态”指员工态度和素质,要做到常态化管理需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端正员工全面执行体系各项要求的态度,提高执行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做我所写”。

3、安风体系常态化管理中“化”指管理内容具体化、责任明确化、资料规范化、执行人性化,要做到体系常态化管理需要做到“一事一标准”,每个人的行为,每项工作都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执行,且员工也乐意执行。

篇3:安风体系心得

【关键词】《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优点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形态学科,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和相关功能的科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解剖学,任何知识点对于临床专业,都不可忽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讲好这门课,就要重视实验教学。近年来对高职护理进行了此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把实验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验项目16个,共32学时。

1 基本技能型实验(占50%)为8个,共16學时。密切结合理论课教学,开设传统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利用标本,训练学生的最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主要为:1.躯干骨及连结;2.颅骨及连结;3.四肢骨及连结;4.肌(一);5;肌(二)6.显微镜的使用、上皮组织;7.结缔组织;8.感觉器官。

面对解剖学学时的日渐减少情况,然后要尽量少的学时讲授多的知识点,并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下面特对骨学部分教学改革介绍如下:

按照传统教学,骨学约需要16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实验课6学时。

解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医学为实践科学,解剖学更是如此。因此,解剖学的骨学部分,我们加大了实验教学。利用2学时讲骨学概述,用8学时在实验室内理论实验相结合教学。重要骨学教学共需要10学时,比传统教学节省6学时。

虽然学时减少了,但由于加大了实验教学学时,使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形象性大大加强,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良好。

2综合设计型实验(占44%)为7个,共14学时。综合各系统大体及组织结构知识点,从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别观察理解,使学生从多角度研究一个问题,建立整体的概念,强调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主要有:1.消化系统大体结构;2.呼吸泌尿系统大体结构;3.脉管系统大体结构;4.中枢神经系统;5.血液、肌组织、神经组织;6.消化系统、呼吸系统;7.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各系统组织、器官的联系观察、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2.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实验课程。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实现形态上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强调器官、系统的整体知识,如肝脏组织学实验,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横向水平进行交叉融合,加强了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又如心脏实验,综合了组织学、解剖学、病理学等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

2.2 以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实验课程。

对于内脏实验,利用学校资源,通过部分优秀学生直接参与骨骼及内脏标本制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学员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制作标本需要。要充分研究,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包括解剖大体标本、瓶装标本及其模型。把学生分别以班、小组为单位,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标本制作及其模型制作与研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研究创新型实验(占6%)为1个,共2学时。主要为:周围神经系统及传导路。

在学期末组织学生制作大体标本。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自主式、学导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了较全面、严格、系统的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促进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创造互动的师生交流空间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通过《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比以往学生有10%以上提高。

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主要加强学生学习的科研性和积极性,其开设实现了课程的前沿化与综合化,大大提高了解剖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单位医学基础实验中心开设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的课程开出率达到100%,开设的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占总实验项目的50%以上。

多年教学工作有许多《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心得,我们发现,《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优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验课教学可以具体辨认重要的骨性和肌性结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直观具体的产生感性认识,用眼直接看、用手直接摸,

利于学生掌握具体解剖形态结构,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

人体上有些骨性结构作为体表标志,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如:枕外隆凸、下

颌角、喉结、胸骨角等结构,可以在体表直接进行触摸辨认。但有些骨性结构是摸不着的,如:肩胛骨上的关节盂、椎骨之间的椎间盘、股骨上的股骨头和股骨颈等结构。要利用实验标本来观察,从而使这些结构在脑海中留下印象,这样就较容易地把它们记住了。有些肌肉结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股四头肌等。我们也可以在体表直接进行触摸辨认。但有些肌性结构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如:膈、髂腰肌、腰方肌、梨状肌等,可以在实验课利用实验标本来观察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3.2实验课教学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些器官的位置形态及血管神经的走行。

人体有许多器官是直接可以看到的。如:眼、耳、鼻等。由于非常直观,所以它们的形态特点也就很容易学习掌握。但有更多器官位于体腔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们学起来很吃力,如果在实验课上逐个把这些器官(心、肝、脾、肺、肾、胆囊、胰、胃等)的位置、形态演示给学生们,学生们也就有了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还有些神经走行,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血管走行,如: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下腔静脉等。也是在体表无法看到的,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体表标志在标本上去触摸、辨认,从而达到直观加深记忆的效果。

3.3实验课教学可以直观看到一些细胞的具体形态。

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组织、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是非常抽象的,且不好记忆的。也可以在实验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和简图示意。如:在课本中得知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点是,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一般为2-5个核叶,核叶之间有细丝相连,细胞质内有较小且分布均匀的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核大而圆、且核仁明显,细胞质内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等两种特殊的细胞器。无法想象它的具体形态,但利用显微镜就能在组织切片中观察到,从而把书本上的知识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得到验证。

3.4实验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验教学。因此,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很差。医学属于典型的实践科学,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实验教学在学习中尤为重要。通过解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多看、多想、多动手、勤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大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加强解剖实验教学,既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认为,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老师到学生,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都切实把实验教学提高到重中之重,才能提高解剖学科的教学质量,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神经解剖学》.主编. 张培林.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01

[2]《人体解剖学》.主编.刘芳.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05.230-234

[3]《医用局部解剖学》.主编.洛树东.高振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

作者简介:

马永贵,出生日期:1968.11.30,学历:本科,籍贯:辽宁省铁岭市,工作单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职务:医学基础部实验中心主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形态学。

上一篇:建筑法律法规试卷下一篇:2神东煤炭集团安全目标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