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

2024-05-07

好习惯(共15篇)

篇1:好习惯

好习惯作文:好习惯是一首诗

好习惯作文:好习惯是一首诗

●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初三(11)班 顾莹

“路上小――”“嘭!”不知何时起竟习惯了,每日出门时的震耳门响,和母亲未说完的那句“路上小心”。

“嘭――”又一声门响!我走在门外,是和往日一样快迟到的急切,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猛然惊醒:是少了那句不完整的“路上小心”。母亲病了。我突然没由来地失落和后悔起来。这坏习惯竟让我如此冷漠!

放学后,早早奔向家中。母亲已拖着病体做好了午饭,我心里暖暖的满是感动。“妈,你都病了,怎么不好好休息?”我关切地问:“我没事,你快吃饭吧,下午还得上课!”母亲温柔的笑容挂在苍白的脸颊上,犹如一朵白玫瑰。

该上学了,我急忙揉了揉眼睛,奔出卧室,母亲早已等候在门前,我接过她手中的书包,头一次没有丢下她的关切离家,而是仔细端详起她的脸颊,又是宛若白玫瑰的.笑颜!那般温柔如水,怎么我从前没注意过呢?“路上小心,别着急!”宛若天簌的叮咛掠过我的耳际,那母爱的声音,原来如此安宁,祥和,我不由埋怨起自己从前的粗鲁,竟让那样的坏习惯,错过了如此多的美好!“嗯,妈,我知道了。”我轻声应和,轻轻关上门离家,再没了从前那些浮躁,心中却多了一份坚定,一份珍惜。

以后的每一天,我都会站在门口,静静等候那份微不足道却足以让我温暖整天的叮咛。渐渐地,这临走前几分钟的问候成了习惯,每每那时,四目相对,两份浓厚的关爱便从眼神中流露。从话语中弥漫,仿佛天地间的美好都因这个好习惯而迸发出来,构成一首天地间最无垠的诗,不,这好习惯本身,不就是一首裹挟着深情的诗?母爱是它的主旋律,而女儿对母亲的爱,便是最空灵的诗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爱因这个好习惯而得以在我心中洋溢,而这个好习惯却正因母爱才构成了一首唯美深情的诗,啊,愿诗意永存,让母爱不朽!

好习惯,真是一首最美的诗!感谢有你,感谢有爱。

[构思点评]

这篇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写我从前忽略了、甚至是厌烦了出门前母亲的叮咛,()写我离家前的冷漠,与下文临走前的驻足问候进行对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母亲的形象和自己当初的粗鲁,竟错过了如此多的美好的懊悔。

[语言点评]

小作者颇具语言基本功,注意紧扣文题,把临走前驻足问候的画面写得如诗如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女相亲相爱,彼此关心呵护的美丽场景,巧妙地照应了文题,主题明确,立意深厚。

(指导教师 成亚军)

篇2:好习惯

在老校友群里聊天,一群中年女人聊的多是家长里短。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将活色生香的生活热气腾腾地呈现在眼前。

众多话题中,谈得最多的是减肥。人到中年,女人最大的敌人似乎就是肥胖。群里有位被称为“不老女神”的同学,大家让她分享下保养经验。她回复:“多动少食,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来。我每天跑步半小时,跳绳15分钟,此习惯已坚持数年。”

这样简单的方法,谁都清楚,但能坚持下来的没几个。

这些年,我只坚持下来一件事,就是写作。也正是这个坚持,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每天一诗一詞一曲,这是我最近给自己定的.目标。如今已经坚持了82天,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若没有坚持,那些厚厚的大辞典,也许一辈子都只能立在我的书架上当装饰。

能在这件事上坚持下来,就能在其他事上坚持。我试着又去培养另一个习惯。每天下班后去健身房,且认认真真在记事本上记录。一天、两天、三天……坚持到第21天,又成了一个习惯。

篇3:用好行为树, 助养好习惯

前些天听了一堂思品公开课《做事不拖拉》。《做事不拖拉》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我长大了”中的第一课。本课活动的难点就是学会抓紧时间, 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执教者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在课尾设计了“行为树助养习惯”教学板块, 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教学片段: (师拿出一叠行为树卡片)

师:今天, 老师送给小朋友一个礼物, 它叫“行为树”, 喜欢不喜欢?

生:喜欢!

师:小朋友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 就贴在行为树上。

(此时, 下课铃声响起。)

师:回教室后, 请班干部把行为树卡片发给小朋友, 请家长监督看哪个小朋友的行为树长得茂盛。

二、课堂诊断

执教者把“行为树助养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作为“课后延伸”的一个起点, 充分体现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但学生良好品德与习惯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单单靠一堂课几堂课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 必须经过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它受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身体与心理的制约, 认知活动中兴趣因素所占的比重较大, 而伴随认知活动的意志的自觉性和坚持性则较弱, 虽然起初兴趣很浓, 但却往往虎头蛇尾, 不能持久, 表现出“三分钟的热度”。教者利用行为树助养学生习惯, 直观、具体、形象,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但是, 执教者似乎把“行为树助养习惯”当作了课堂秀, 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小朋友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 就贴在行为树上”一个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有的需要一年甚至多年的时间, 此环节没有给足教学时间, 教者没有对行为树的使用进行详细的指导说明以及提出检查、反馈和评价的要求, “行为树助养习惯”的实效性不免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思品课堂教学陷入了“教师在课末满怀激情地提出希望和要求, 信誓旦旦许下将何时检查、评比的承诺, 但多数教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不了了之”的怪圈, “使最具目的性和本质意义的归宿性的回归”的环节失去了真正的教育意义。

三、对策探究

1. 在德育目标的确立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行为树, 在游戏AI编程领域中, 是一种有限状态机, 只不过形式上分层成树结构, 人称分层有限状态机。“行为树”一般来说也是一种分层的目标集合, 由几种子目标组成, 根据功能结构, 在德育目标的设置上, 要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与身心特点, 起点要低, 坡度要小, 目标分解要细, 目标的确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跳就能摘到果子吃。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作枝叶茂盛的行为树的话, 那就必须设定较多的“枝叶行为”用来完成具体、分解、细化的目标, 而只有这些“枝叶行为”的具体、可行、达成, 最终才能长成“枝叶茂盛的大树”, 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只有让学生做好这些事, 学生做事不拖拉的习惯才能养成。

2. 在德育目标的达成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品质

篇4:好习惯,坏习惯

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即便生活已无需乞丐乞讨,乞丐仍然改变不了他的乞讨习惯,可见习惯的力量!据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一个人几乎90%的行为都出自于习惯。比如,你的早餐,早上上班的路径,上班做的第一件事,一直到晚上睡觉磨牙等等都可以说是习惯使然。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呢,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我们与成功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到达。

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坏习惯呢?抽烟、喝酒、睡懒觉、虚伪、说谎、自卑、忧郁、骄傲、胆怯等等数之不尽。还有一个几乎人人都有的可怕习惯就是惰性。你是不是总是将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做呢?你是不是制定了一个计划却懒得开始执行最后束之高阁了呢?你是不是也为以拖延的“恶果”引以为戒,也决心下不为例,但旧病复发,而使自己陷入又一轮的“感情折磨”中了呢?这种惰性甚至阻碍了你形成新的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仅需要三步

但事实上,一个好习惯并不难养成。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有三个组成部分:刺激、例行行为和奖赏。刺激告诉大脑进入自动模式,让行为展开;例行行为即习惯性行为;第三步是奖赏,一种你的大脑喜欢的东西,帮助大脑在将来记住怎么做。慢慢地,例行行为变得习惯化,个体开始期盼获得奖赏。

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习惯,就要从以上三点出发。

改变刺激。研究表明,如果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人们每次都会一成不变地自动地行动,也就是还是做那些坏习惯。但如果去度假的话,行为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一旦刺激改变,行为模式就会被打破。所以度假时人们感到那么放松——度假有助于打破一些习惯。因此在度假时改变习惯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如果你想养成睡前读书的习惯,你应该在度假时去做,因为所有以前的刺激和奖赏都不一样了。你就能够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改变行为模式。有时候,一些习惯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的奖赏,只是其他的习惯的附赠品。比如周末和某个朋友见面聚餐。聚餐也许只是见面聊天这个习惯的附赠品。如果你想省钱并且减肥的话,可以保留约会聊天的习惯,而放弃聚餐这个习惯。

为新的习惯提供奖赏。一个新习惯的养成自然少不了一定的鼓励和奖赏。如果要养成跑步的习惯,那么就答应自己20天内完成跑步活动的话就可以买一件心仪很久的衣服!

万事开头难。现在要打破旧习惯,克服惰性,干一桩新事并不容易。一个好方法就是保持一定的神经紧张性。美国心理学博士雷米曾作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平时比较忙碌的人会比一般人寿命更长一些。适度紧张是医治惰性的良药。因为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增强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使人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加快。

篇5:从小养成好习惯好习惯伴我成长

(独)吃饭之前要干嘛?--(合)洗手(独)开始:

打开水龙头,小手冲一冲;

关上水龙头,摸摸我的小肥皂。

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

搓一搓。

打开水龙头,清清水里洗呀洗;

关上水龙头,小手甩一甩,再用毛巾擦擦干;

瞧,我的小手真干净。

(独)洗完了手,就该吃饭了,请吃

(独)开始:

小宝宝,真能干,自己拿碗来吃饭。

拿好筷,扶好碗,一口一口全吃完。

爱吃肉,爱吃菜,宝宝长得快,妈妈真喜爱。

(独)吃完了饭,高高兴兴去上学,上学路上要注意什么---(合)交通安

(独)开始:

一条道路展眼前,来左去右分两边。

走路要走人行道,一慢二看三通过。

宁停三分不冒险,交通安全时刻记,都做听话小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独)到了学校,我们应该怎

样做?

(合)这样做:

上课听讲要专心,完成作业要细心。

帮助同学要热心,团结合作要齐心。

遇到困难不灰心,放学路上要小心。

(独)上课了,听到了铃响,怎样做?(合)这样做:

铃声响,进课堂,文具书本摆整齐。

身体坐正看前方,专心致志来听讲。

(独)下课了,课间怎样保持教室卫

生?开始:

垃圾废纸装进箱,地面保持洁又亮。

篇6:好习惯

一听到这个好习惯,你们肯定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个好习惯可是让我受益匪浅的哦!第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我巩固当天的知识,让我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更加的深刻。第二大好处就是作业完成的好可以免受老师的责罚。第三大好处就是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让我在考试时化险为夷,轻松过关。说了三大好处,我还没有告诉你们最大的好处呢!其实最厉害的是坚持了下来,只要坚持“滴水”都可以“穿石”呢,是作业让我养成了坚持的习惯,我明白了无论是学习还是拉二胡、画画一步步脚踏实地坚持下去,定会看到一个别样的天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个成功的机会,多一份享用不完的财富,让好习惯伴随我们左右吧!

晒晒我的好习惯

世界上不会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要正视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我在生活上有很多好习惯,例如:从小我就养成了保持正确坐姿的好习惯,这使我受益匪浅,当和我同龄的小学生纷纷都戴上了小眼镜时,我的视力仍然保持在5。0;我还有一个好习惯,每天放学后我总是先写完作业后,再去做其他事情,假期里我也是先写作业,然后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安排其它的活动。比如学画画。弹古筝。去旅游……在生活中我还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例如:饭前饭后勤洗手,每天早晚要刷牙,勤洗澡,勤换衣等。

篇7:好习惯

我的好习惯就是――发博文,我总是吃完饭就去发博文了,从开学到现在我最多是:468篇博文,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所思、所想、所记、所见、所闻。

同学们,我的好习惯养成了,你呢?

篇8:好习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一、养成在作文中用心说真话的习惯

每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而文学作品是生活的表现与升华, 如果写作是虚构的, 没有用心, 则不会引起读者共鸣。同样, 在学生作文中也是如此, 很多同学的作文中, 人是虚的, 事是假的, 观点是强加的, 感情是浮泛的, 没有真情实感, 这样的作文如何引起他人共鸣?也有些功底不错的学生往往很有文采, 但是由于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 就变成了胡编乱造, 虽然文章好看, 却不足以打动人。

叶圣陶先生曾就写作的真情实感说:“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允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少搬‘公式’, 少说废话。”由此可见, 文章贵在真情, 写作文一定要从说真话做起, 不能一味地说套话, 只写光明一面。虽然世界只有一个, 但是人是多样化的, 人的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 在写作中完全可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敢说真话、实话, 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活起来, 让读者感到作者的真诚。

二、让学生养成乐于观察生活、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语文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语文。作文也是如此。学生不爱写作文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 无话可说, 在写作文时, 脱离实际, 生编硬套, 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那是因为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 观察不够。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观察, 在生活中写作,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事实感, 才能打动人, 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生害怕写作文, 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除了因为对生活缺乏观察外, 更是因为这些学生不善于思考, 不善于积累。他们虽然看到了很多事情, 见过了很多事物, 但是, 他们没有积累, 只是过目就忘, 丝毫不在心中留下痕迹。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生活中是有很多素材可以取得的。学生要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

苏轼说:“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也是在说素材多了, 作文自然就写好了。俗话说得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只要你勤于积累, 到写作时, 自然素材多的是。所以, 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 常备一个记事本、日记本等, 想到或看到什么事情就记录下来, 不但为了练笔、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学生会观察会积累还不够, 如果想要把水平提高, 自然需要更多地阅读名家名作, 各家作品。这样才能借鉴、学习写作的更高水平, 使自己的作文能力提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看事物会不一样, 写作也一样, 经常阅读一些经典优美的文章, 自然也会使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 书读得多了知识积累得多了,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如有神助。

如果只是读还是不够, 更要学会在读中思考。只是一味读, 不会想, 则不知道哪里好哪里不好, 哪里是精华, 哪里是糟粕。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在读中思的习惯, 一件事情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比如, 同样是写背景, 鲁迅写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有哪些不同?只有在读中想,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提高分析能力。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多练、多修改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如果要写出好作文就必须多写、多练, 作文没有捷径。任何技能技巧, 都需要反复练习, 写作也一样, 只有在不断地磨炼之下, 才会知道自己哪里不足, 哪里需要改进, 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体会时, 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作,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由此可见, 学生写作文更要多多练习, 只有坚持练笔, 持之以恒, 才能使写作水平提高。

此外, 在练笔的同时, 要注意多加修改。俗话说得好“文章不厌百回改”, 每次修改就是自己写作能力的提升。只有在修改中, 才能发现自己在不断完善, 不断地严谨自己的思维, “推敲”这一典故不正是如此?

综上,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一旦习惯成自然, 学生便会视作文如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就如回家, 如吃饭一样自然, 这样, 学生的作文水平、综合能力便会不知不觉地提高。不再害怕作文, 而是爱作文了, 甚至会无日不写作。除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师还要多加指导, 多加肯定,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 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摘要:虽然中学生的作文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甚至有些同学可以写出很不错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 最难教的还是作文;而对于学生来说, 最难学的也是作文。究其原因, 还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需要什么样良好的习惯呢?

篇9:好习惯造就好学生

关键词:独立意识;学习意识;良好品行;健康心理

從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都具有决定性意义。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都依靠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所以说,真正的教育应该着重于孩子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习惯,学识和素质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有了好的习惯,才会有好的人生。因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及早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维及行为习惯,以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

一、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做事习惯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独立处世和生活自立能力,要比读书和成绩更重要。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给孩子积累经验的机会,要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如除了孩子自己的房间或床铺的整理应由孩子自己负责外,还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教会孩子做饭、洗衣服等。孩子在学校的各种事情,无论是孩子之间,还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情,都要鼓励孩子自己处理,鼓励孩子与人交流,学会表达、商量、道歉和原谅。自己所用的东西应由孩子自己整理。所有的作业,除要父母配合才能完成外,都应由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父母既不应代劳,也不必坐在孩子身边陪着,应尽可能让孩子自己思考完成。当然,这就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问题,不过家长不要指责,而是要给予肯定,然后给予耐心而具体的指导。如果孩子一次没做好,不再指责,应鼓励孩子重新做一遍。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就逐渐具备了生活的自立能力。

二、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良好的作息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我们要从孩子上幼儿园前就刻意锻炼他早睡早起的习惯,不分季节和节假日,都是早晨6:30左右醒来就起床,晚上9:30~10:00之间上床睡觉,这样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不会出现因起床迟而上学迟到现象。孩子双休日或寒暑假在家,也要如上学时一样,该学习时就学习,该休息时就休息,该与小朋友们玩时就应允许,还要加上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天长日久就会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一旦养成规律将有助于孩子其他各个方面的成长。

三、刻意培养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孩子注意力的培养,除激发和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外,还要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的特点调整学习时间,又要注意学习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如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若有剩余时间则有自己支配,或看小画册或画画等,既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有意识地利用了注意力的特点,可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我们父母就要作出牺牲。如在孩子学习时不看电视,专门留有他个人的房间及书柜桌凳等。以保证一个安静、整洁、平和、安宁而又温馨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家长要给孩子或讲故事或读诗词,这样无形中训练了他们的听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特意培养孩子干一事钻一事的习惯。在今天这教育投资日益巨大的时代,许多家长让孩子一会儿上这个兴趣班,一会儿上那个辅导班,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在幼儿园我们家长应什么班都不报,而是让他们玩好,上了小学,由于有了第二课堂,可以让孩子适当地报一个兴趣班,一旦参加了兴趣班,就应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四、从点滴中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行

不断地提高孩子的自身修养,还得从小抓起。家长要注意孩子平时的训练和强化,使孩子举止文雅、热情大方、懂礼貌、重仪表。如让孩子正确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入父母或他人房间时先敲门,得到允许方可入内;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家里来客人要主动打招呼,递送东西时要用双手俸上,别人讲话时注意倾听,不中间打断,不随意插话等。要求孩子要孝敬父母,要有仁爱之心。平时吃饭前让摆放桌凳和餐具,饭后收取碗筷等,不给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行为提供土壤。家长还要经常教导孩子“粒粒皆辛苦”,以培养他们的节俭意识。

五、注意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健康的心理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为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孩子自信心、和群意识、达观心态和无私奉献意识的培养,从而让孩子及早地融入到集体环境中,在集体中有意识地塑造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效地制止、矫正孩子的自私心理和任性毛病等。

当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方面起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一丝不苟地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不断启迪孩子,督促孩子,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造就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凡用.好习惯成就一生[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2]张卫,金戈.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3]韩永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

篇10:好习惯,坏习惯美文

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生,这里面隐藏着人类本能的奥秘。因为习惯的养成不止是动作的重复,也是脑神经指令的积累。一件事你做得次数越多,脑神经所受的刺激和记忆就越深,人的反应也会越来越熟练,到一定时候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最后就算是惰性也不能改变你的习惯了。

坏习惯,就像一堵玻璃墙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即便生活已无需乞丐乞讨,乞丐仍然改变不了他的乞讨习惯,可见习惯的力量!据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一个人几乎90%的行为都出自于习惯。比如,你的早餐,早上上班的路径,上班做的第一件事,一直到晚上睡觉磨牙等等都可以说是习惯使然。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呢,就像一堵玻璃墙,把我们与成功隔离开来,让我们只能看到成功近在眼前,却总是无法到达。

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坏习惯呢?抽烟、喝酒、睡懒觉、虚伪、说谎、自卑、忧郁、骄傲、胆怯等等数之不尽。还有一个几乎人人都有的可怕习惯就是惰性。你是不是总是将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做呢?你是不是制定了一个计划却懒得开始执行最后束之高阁了呢?你是不是也为以拖延的“恶果”引以为戒,也决心下不为例,但旧病复发,而使自己陷入又一轮的“感情折磨”中了呢?这种惰性甚至阻碍了你形成新的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仅需要三步

但事实上,一个好习惯并不难养成。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有三个组成部分:刺激、例行行为和奖赏。刺激告诉大脑进入自动模式,让行为展开;例行行为即习惯性行为;第三步是奖赏,一种你的大脑喜欢的东西,帮助大脑在将来记住怎么做。慢慢地,例行行为变得习惯化,个体开始期盼获得奖赏。

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习惯,就要从以上三点出发。

改变刺激。研究表明,如果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人们每次都会一成不变地自动地行动,也就是还是做那些坏习惯。但如果去度假的话,行为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一旦刺激改变,行为模式就会被打破。所以度假时人们感到那么放松――度假有助于打破一些习惯。因此在度假时改变习惯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如果你想养成睡前读书的习惯,你应该在度假时去做,因为所有以前的刺激和奖赏都不一样了。你就能够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改变行为模式。有时候,一些习惯其实并没有必然联系的奖赏,只是其他的习惯的附赠品。比如周末和某个朋友见面聚餐。聚餐也许只是见面聊天这个习惯的附赠品。如果你想省钱并且减肥的话,可以保留约会聊天的习惯,而放弃聚餐这个习惯。

为新的`习惯提供奖赏。一个新习惯的养成自然少不了一定的鼓励和奖赏。如果要养成跑步的习惯,那么就答应自己20天内完成跑步活动的话就可以买一件心仪很久的衣服!

篇11:好习惯胜过好成绩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关注的问题,小学校长提示:小学新生教育有讲究,培养孩子好习惯胜过考试好成绩。

石家庄市裕华路小学副校长郭兴敏说:个别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不注意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自己做事情的习惯;还有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代替孩子写作业等。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感。而自主学习是最成功的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是最重要的。

郭兴敏说,一年级孩子要把重心放在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上,好习惯会影响终身。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孩子具备吃苦耐劳品质,克服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弊病。家长还要用自己的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心中有学习的榜样。家长的不良习惯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展现,为塑造孩子良好形象打下基础。好习惯养成了,学习自然就会优秀。

家长对孩子提醒、督促、检查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途径。郭兴敏提醒,孩子每天放学后,家长要注意孩子情绪有无变化,查看孩子书包里有无刀具、棍棒、打火机等危险器具。此外,还应询问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培养孩子关心集体与他人,训练其观察、记忆与表达能力。家长还应教育孩子每晚自己整理好书包,并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

郭兴敏建议,家长应从内心深处抛弃“分数至上”思维,并注意挖掘孩子潜能、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其经常参加各类活动。同时,还要重视鼓励孩子情商的发展,培养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班集体、爱社会、爱国家,学会与人合作相处。培养孩子经得起挫折、遇到困难不退缩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篇12:好习惯成就好老师

李俊

每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其实都很平凡,只不过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并能持之以恒。所以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好习惯成就好老师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努力保持“无日不动笔”的创作习惯,使他用雄壮的音符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爱因斯坦说得更直接:“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也可以说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其实就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话足令听者自危:“要断送一个人,只须让他染上一种嗜好。”失败的事业和人生大抵是坏习惯导致的恶果。所以我们老师要做习惯的主人,才能成为好老师。

教育事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该以怎样的习惯来守住这人类灵魂的事业呢?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以“捧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让后人敬仰铭记。陶先生自幼聪明好学,一生求知,广为学习。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得专,也要学

得博。”他一生都在学习,正是他的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了他。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一个最简单的行为准则: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少说多干,养成习惯。按规则和计划行事的习惯,使他的教育事业如顺水行舟,轻松前行。他说:“尊重学生个性,就等于尊重教育”他对学生的尊重和个性的保护,让他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让多少教育工作者效仿学习。“少抱怨环境,多改变自我”的乐观态度让多少迷茫和苦闷的老师们豁然开朗。这两位大教育家的习惯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精髓,指导着我们教师前行。

如今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和在网络信息中长大的个性飞扬的孩子们,教师们的人生也异彩纷呈。李桂林夫妇扎根山区,在最寂寞的悬崖边,用19年的坚守和操劳,点燃希望的火把,用知识让希望发芽,感动中国。北大毕业的范美忠,在地震来临的危急时刻,弃生独自保命,并直言不讳向外宣称,只有为了儿女才肯牺牲自我,这是个人追求的个性自由,获外号“范跑跑”被开除教师队伍。不同的行为形成了他们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老师。

篇13:好习惯受益多

那天, 吴玲刚到办公室, 忽然想起一份文件落在了家里, 这份文件领导催得急, 今天一定得交。关键时刻, 清洁阿姨居然跳出来救急:“我有电动车, 我请假载你回去取吧。”

事后, 我们追问吴玲:“清洁阿姨为什么这么喜欢你啊, 你怎么贿赂人家了?”吴玲摇头:“我什么都没做呀, 见面连招呼都很少打。”

真是奇怪了, 同在一个办公室, 吴玲职位也不比我们高, 为什么清洁阿姨就对她另眼相看呢?最后, 还是清洁阿姨自己说出了原委, 她说:“你们座位底下总是有纸团, 每次收垃圾我都得帮你们捡起来。只有吴玲座位底下最干净, 所有垃圾都丢在垃圾篓里, 还用垃圾袋套着, 收的时候特别方便。这么细心的人, 肯定人人喜欢啊。”

这让我想起自己经历的一件事。一次, 在朋友的婚礼上遇到一位长者, 他很快向我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我对他的话题并不感兴趣, 但还是耐着性子听了下去。

婚礼结束后, 我很快忘记了此事, 却意外地接到了长者的电话, 从此, 我们成了莫逆之交。我曾经问他:“我是晚辈, 没什么见识, 口才又不好, 你怎么就想和我交朋友呢?”他很诚恳地说:“第一次见面, 我心情不好, 就想找个人倾诉, 你一直满面笑容地听着, 没有打断我的话。那时我就觉得, 你特别懂事, 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我惊讶不已, 没有想到, 就是因为没有打断他的话, 成就了一段友情。我想, 我的朋友之所以那么多, 可能很大程度上, 都是这个小习惯帮了忙。

篇14:好习惯成就好教师

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全国十佳班主任,教育部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

于洪飞老师持续不断地学习,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许秉红老师咬定反思创新,拥抱了明亮的月儿;肖盛怀老师坚持读书思考,用写作盛开了自由的花……读着几位优秀青年班主任用真情和智慧凝聚成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甘平庸孜孜以求的身影,仿佛听到了他们执着地行走在教育追梦路上激情澎湃的歌声。我久久地感动着,也深深地思索着——班主任的成长之路在何方?他们的成长又证明了什么?

这些草根班主任的坚实成长,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向优秀班主任学习,也无疑是我们成长完善的必由路径。可是,我们到底向优秀班主任学习什么呢?这却是许多人一直苦苦思索和寻觅答案的问题。许多人都在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可学来学去,却始终不能超越自我,原因何在?误入歧途!照搬方法,却不知道方法往往基于具体的问题情境;奢求机遇,却不知道机遇往往就起源于自己的言行;迷信速成,却不知道优秀只是优点长期的积淀。

优秀班主任成长的秘密到底在哪里?是努力,是素质,是方法,还是技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学习取向,直接决定成长的高度。审视这些崭露头角的青年新秀的成长历程,聚焦他们走向优秀的关键因素,探析他们之所以成功的核心条件,我越来越坚信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好习惯成就好教师!教师的成长,其实不在于什么技巧和方法,也没有通行的规律和路径,往往在于你是否拥有了几个良好的习惯而已。比如静心学习,比如积极思考,比如热爱写作……正是这些许多人熟视无睹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大家都相信:一位优秀班主任会影响一大批孩子,会成就孩子的一生;相反,一位没有责任心,没有追求,没有良好修养的班主任也会贻误一批孩子。甚至于,连他自己也深受其害。当然,成就和贻误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统计,但我们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现在和未来。

一位班主任身上的品质无法准确衡量,决定其是否优秀及优秀程度的因素也有很多,而这些因素往往都是习惯的力量在推动着,并使其以各种形式呈现。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从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的话主要针对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的。其实,在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中,作为我们教师自身,具有好的习惯又何尝不是至关重要的呢!

魏书生老师坚持和学生一起“写日记”,进行道德长跑。这个好习惯影响、教育着他的学生及他自己,也奠定了他人难以逾越的人生高度。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工程”:每天上好一堂课,每天至少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写一篇较有深度的教育随笔,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这些好习惯打造了他与众不同的教育生活。斯霞老师的热情、于漪老师的情趣、李吉林老师的机智、窦桂梅老师的执着、张万祥老师的积累……几乎所有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不深刻证明:好习惯,成就好教师!

习惯是一种前期养成变为一直自觉的行为方式。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好的习惯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好的习惯可以让生活规律化、让工作效率化……好的习惯会直接影响着孩子们。一个爱读书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会喜欢读书;一个爱运动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注意锻炼;一个守时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一定很少迟到;一位善于思考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习惯于对问题进行探究;一个心态阳光、活力四射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一定会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好的习惯会让班级工作条理化、系统化,让整个班级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和成长氛围。孩子们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的行为方式,喜欢和你在一起,进而爱上学习、爱上生活。好的习惯,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提升自身的价值,让我们的教育人生一直充满快意和幸福感。

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作者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一个班主任教学技能的修炼、管理能力的完善、教育思想的提升,其实也多归结于拥有良好的习惯。综观所有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不是以好习惯作为发展的起点和成长的支点。而这些优秀青年班主任的成长,无疑又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

怎样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坚持去做,坚持去改变,习惯就会慢慢地养成。有人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其实,我们多是凡夫俗子,都是“无志”之人,那我们不防试着去“常立志”,如果坚持得长久了一些,我们也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许多好的习惯。李镇西的“五个一工程”,魏书生的“写日记”,细细想一想,我们都是有时间、有能力做到的,某一阶段甚至比他们做得更用心、更到位,可是我们却往往缺乏坚持。如果经常给自己一些“催促”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多一份执着和痴迷,那么,兴许不经意间“我们”就成了“他们”了。习惯成自然。只有不断地修炼和强化,习惯才会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强化自我修养,丰厚个人底蕴;强化自我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强化实践锻炼,在做中体验快乐和痛楚;强化意志训练,提高自我调理能力,用坚持铸就胜利。当然,“不作为”的习惯一样会影响我们的各自发展和教育人生质量。同时,也势必会阻碍一个班级的发展,影响一批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负面力量,或者被我们称之为坏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还伴随着克服一个坏习惯而进行。或者说改掉一个坏习惯的同时往往会养成一个好习惯。滴水穿石,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多次重复的行为动作而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习惯影响着我们,我们的习惯也影响着学生,学生的习惯决定着他们的未来。拥有了良好的习惯,我们班主任枯燥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平凡的日子将变得精彩,忙碌的工作将变得有序,灰暗的教育将变得充满生机,迷茫的成长路上将洋溢着欢歌笑语……

正如子思所言:“君子居易以俟命”,于洪飞、许秉红、肖盛怀这些普通的班主任面對困难和问题没有退却,身陷事务与生活的忙碌没有迷茫,在思考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丰盈,于是,成长就从他们的学习和实践中慢慢生成出来,就从他们的心灵和博爱中慢慢洋溢出来。

朋友,要问成长哪里来?请记住——好习惯成就好教师!

篇15:好习惯成就好文章

徐州市睢宁县梁集中学邱广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懈地努力。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受益颇多。它是夯实人生成才之基,开启事业成功之门。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稍作了解,便会发现,有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读多想多练多改。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觉得应注意培养他们以下五个方面的习惯:

一.留心观察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是启迪思维、认识事物、增长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对语文素养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自然、社会和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善于观察,仔细观察,多角度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脑子里的“货”就会多起来。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就写不出深刻隽永的文章。

二.广泛阅读

我们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实践证明,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是阅读广泛的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既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接受新思想,又可以吸收丰富的词汇,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那些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名人名言、历史典故、文化资料、详实数据等等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作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三.课外练笔

中学生课外练笔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

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教育家叶圣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反复阐述过,他分析说,单靠教师出题每周一作,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课外作文”。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周记,写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及时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自己种种想要写的,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课外练笔同课内作文相比,有它的独特之处:它强调一个“练”字,不过多地在写作知识或理论上做文章;它的自主性很强,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老师、家长等任何人的限制;它可以有多种写作形式,不受写作体裁的制约,它有强烈的真情实感......总之它是课内作文缺陷的弥补。

四.快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除了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快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

审题,要仔细阅读作文题目的文字和文题要求,认真品味文题中的导语,冷静排出文题的干扰,注意文题中的隐含信息。如果审题不准,偏题甚至跑题,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立意,要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文章要表达的主题。立意时要围绕文题放开视野,纵横拓展;要紧扣时代特征,有的放失;从小题材着眼,以小见大,从大题材落笔,化大为小;从多角度思考,由表及里,平中见奇,准中求异。选材,确定文章主题后,要快速从思想和记忆的宝库中寻找材料,选材一要切题,二要典型,三要具体,四要新颖。构思,是一篇文章写作的通盘规划和总体设计,比如,如何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组织、取舍、裁剪,如何谋篇布局,结构成文,怎样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怎样安排详略、运用技巧等,都要快速思考,想点子,找办法,构建写作蓝图。

五.反复修改文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方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托尔斯泰说:“写作而不加以修改,这种想法应该永远摈弃。三遍、四遍那还是不够的。”据传说,宋代的欧阳修写文章,最初也写不好,后来他看到韩愈文章的原稿改得一塌糊涂,才恍然大悟,从此很注重修改文章。可见最优秀的作家要写出好文章也离不开修改。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作文质量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的作文态度和高度负责任的精神。修改文章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所写文章确实可以改,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没有大的问题,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离题,内容空洞,思路混乱,语言太差,就不适合修改,因为修改也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修改作文首先要明白修改的要领,一般可以从主题的深化、材料的取舍、结构的调整、文字的推敲等方面入手。要坚持自己动手,勤练修改,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修改,再征求老师或同学的意见,或试改后再听听老师的意见。

上一篇:普法影视观后感下一篇:XX年下一步内部控制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