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

2024-04-26

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精选12篇)

篇1: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 -诗词大全

燕歌行

作者:陶翰  朝代:唐  体裁:乐府   请君留楚调,听我吟燕歌。家在辽水头,边风意气多。

出身为汉将,正值戎未和。雪中凌天山,冰上渡交河。

大小百馀战,封侯竟蹉跎。归来灞陵下,故旧无相过。

雄剑委尘匣,空门垂雀罗。玉簪还赵女,宝瑟付齐娥。

昔日不为乐,时哉今奈何。

篇2: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

作者:曹丕朝代:魏晋 别日何易会日难。

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

寄书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

谁能怀忧独不叹。

耿耿伏枕不能眠。

披衣出户步东西。

展诗清歌聊自宽。

乐往哀来摧心肝。

悲风清厉秋气寒。

罗帷徐动经秦轩。

仰戴星月观云间。

飞鸟晨鸣。

声气可怜。

篇3: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一向享有盛誉。关于此诗的写作起因, 诗前小序略有说明:“开元二十六年, 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 作《燕歌行》以示, 适感征戍之事, 因而和焉。”这里所说的“御史大夫张公”, 指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开元二十三年张以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其后部将败于契丹余部, 张守不但不据实上报, 反而贿赂派去调查真相的牛仙童, 为其掩盖败绩。此诗虽是感于张守及其部下的战事而写, 但并非某一次战役的实录, 而是有感于更广泛的边塞“征戍之事”, 并融入诗人自己的蓟门多年之见闻, 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因而具有更普遍的讽喻意义。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自开头至“单于猎火照狼山”, 写东北边境发生战事, 将士们慷慨出征。前二句写边关起烽火, 将士辞家赴敌。“烟尘”, 烽烟、尘土, 这里是指战争。“东北”, 指东北一带奚、契丹等少数民族。“残贼”, 指契丹残部。此前张守曾大破契丹, 但余党未平, 不久又叛唐。两“汉”字, 均以汉代唐, 诗人连用之, 不仅突出了唐朝将士挺身赴国难的英勇气概, 而且烘托出战争的紧急气氛。接下二句写将士勇武, 天子器重, 上下一心, 士气昂扬。“横行”, 指驰骋疆场, 英勇作战。“赐颜色”, 即赏脸, 特别看重的意思。下二句是写行军的路线和豪壮之声势。“ (chu Qng) 金”, 敲击铃、钲等一类响器。“伐鼓”, 即敲鼓。“榆关”, 又作渝关, 即山海关。“旌旆 (p Fi) ”, 即旌旗;旆, 大旗。“逶 (w Ei yI) ”, 弯弯曲曲, 连绵不断的样子。“碣石”, 山名, 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以上二句意谓, 大军鸣金敲鼓开向山海关, 碣石山一带军旗绵延不断。这段的最后二句是写战前形势紧迫, 敌人气势汹汹。“羽书”, 即插有羽毛的紧急文书。“瀚 (h Sn) 海”, 指沙漠地带。“单 (ch Wn) 于”, 古代匈奴称其王为单于, 这里是泛指敌人首领。“猎火”, 打猎时燃起的火焰。“狼山”, 即狼居胥山,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内。这里是虚指。以上二句从敌我两方面写战前状况, 一方在行军途中传来紧急军情;一方以打猎为名, 正在进行军事演习。这二句对仗工稳, 对比鲜明, 其中的两个动词用得尤为恰切而生动。

自“山川萧条极边土”至“力尽关山未解围”为第二段, 写战斗的激烈、危急和将士间的矛盾而终致失败。前二句写边境的荒凉和敌人来势的凶猛。“萧条”二字, 不仅写出了连年战争而造成的一片荒芜, 而且烘托出战场上的凄凉气氛。“极”, 达, 穷尽。“凭陵”, 凭借自己的强悍骑兵侵略别人。“杂风雨”, 形容胡骑来势迅猛有如狂风暴雨。接下二句写将士之间的苦乐悬殊:一边是战士在前方拼命厮杀, 死亡过半;一边是将军在大帐里欣赏美人的歌舞。这二句以对比手法, 鲜明地揭示了士兵和将领间的阶级对立的本质, 就其尖锐性、深刻性而言, 几可与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相媲美。其中的“犹”字, 尤耐人寻味, 战斗如此激烈, 死伤如此惨重, 而身为指挥全军的将领, 既不前去督战也不运筹帷幄, 却犹自在闲情逸致地欣赏歌舞, 战争岂有不败之理?所以接下四句便写兵稀力尽, 围困难解。“腓 (f Ri) ”, 指草枯萎变黄。“身当”, 即身受。“恩遇”, 指皇帝的器重与厚待, 与前面的“天子非常赐颜色”相照应。“轻敌”, 轻蔑敌人;一说轻身赴敌, 似与诗意不合。以上四句前二句主要是写景, 大漠连天, 塞草枯黄;孤城人稀, 落日当头。这既是对战地实景的概括, 又是对败兵悲凉心境的烘托。下二句则是写将士的战况。由于将领身受皇帝的恩宠厚遇, 而经常轻敌, 结果士卒们在关塞拼命战斗, 也没解除敌人的包围。这二句上句写的是因, 下句写的是果, 轻敌的是将领, 而受苦的是士卒, 这再一次揭示了官兵间的矛盾与对立。

自“铁衣远戍辛勤久”至结尾为第三段, 主要写征夫、思妇两地相思之苦和将士的为国献身精神。如果说前二段主要是写悲壮的战争场面的话, 那么这一段的前四句诗人则是以同情的笔调, 转写悲戚、低回的亲人离别之情。“铁衣远戍辛勤久”一句, 是写征夫, 有五层含义:一是说“征人”出征的目的是戍守边疆, 乃保卫国家正义之举;二是说“征人”自内地而来, 故曰“远戍”;三是说卫戍生活辛劳而艰苦;四是说他们戍边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由此又引出第五层含义, 即士兵们既然“远戍辛勤久”, 那么不能不思家心切。“玉箸应啼别离后”一句, 则是写思妇。如果说写征人的思亲之情比较含蓄的话, 那么写思妇的思亲之苦则比较直接, 并且她的思亲之情不是因“铁衣远戍辛勤久”而生, 而是从离别一开始就一直泪流不断。“玉箸”, 玉制的筷子, 这里是用以比喻思妇长流的双泪。下二句进一层写思妇、征人相思之苦, 所不同的是先写思妇, 后写征人。写思妇, 不仅痛哭流涕, 而且肝肠欲断, 这就进一步写出了她痛苦已极的感情;而写征人, 则突出“空回首”三个字, 这既写出了他们的相思之苦, 又道出了他们的怅惘之情。“城南”, 指长安城南, 那里是住宅区。“蓟 (j K) 北”, 指唐蓟州以北一带地方, 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城南”与“蓟北”相对, 既写出了两地相距之遥, 又暗示了征人与思妇的相聚无期。接下四句, 虽然主要是从边疆的物候着笔, 但其目的仍在说明征人生活的单调、艰辛和孤寂。“边庭飘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二句均以反诘语出之, 既写出了守边士卒的苦闷与愤慨, 又抒发了诗人的不平与同情。“边庭飘”, 有两层含意:既指边境狂风吹荡;又指战争形势变化不定, 让人心神不安。“绝域”, 极僻远的地方, 这里指荒凉的边疆。“苍茫”, 辽远迷茫。下二句概写昼夜的战斗生活。“三时”, 指早、午、晚。“阵云”, 形容战云叠起, 有如兵阵。“刁斗”, 古代军中使用的铜器, 白天用来做饭, 夜间用来打更。以上二句意谓, 白天从早到晚不停地拼杀, 战云飞腾;夜里寒气袭人, 整夜地敲击着刁斗。最后四句写士卒的崇高节操和对良将的思慕。先是通过描写血迹斑斑的兵刃, 来说明他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战斗历程;然后以反诘语气既赞叹士卒们不计个人功名, 甘心为国捐躯的高尚精神, 又讥讽了那些“身当恩遇”、只顾邀功受赏的将领。于是便引出了最后二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这里的“苦”字, 实际上是概括了全诗所描写的士卒们的不幸遭遇, 但细一思量, 他们的种种痛苦, 乃至洒热血、抛头颅, 又岂一“苦”字了得!不过诗人所感慨的主要当是“常轻敌”的将领不能与士卒同甘共苦。而“李将军”, 即汉代名将李广。以上二句以古喻今, 既谴责了只顾个人享乐而不关心士卒疾苦的“将军”, 又表达了诗人对戍边战士的深切同情。

篇4:《燕歌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情感 ;主旨;谴责;赞扬;同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主旨。2.赏析、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3.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和主旨。2.赏析对比、虚实结合。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盛唐很多诗人把目光投向边塞,或游历边塞或从军边塞,依据自己对边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创作了许多有关边塞内容的优秀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这首诗也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二、朗读全诗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重(zhòng),摐(chuāng),旌旆逶迤(jīng pèi wēi yí),胡骑(jì),塞草腓(féi),玉箸(zhù),蓟(jì),勋(xūn)。2.听诵读录音。

三、整体感知

1.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大事?明确:一场战争。

3.这场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明确:前8句写出师;9至12句写战败;13至24句写被围;25至28句写死斗。

4.这首诗从唐朝这一方来看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什么事?明确:

天子:天子非常赐颜色

将帅: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摐金伐鼓下榆关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征人蓟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至今犹忆李将军

思妇: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四、探究情感、主旨

作者对这几类人的情感态度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

1.天子:

天子给予出征军人特别的丰厚的赏赐,希望他们不负重托,驱除入侵者,收复失地,安定边疆。然而将帅的骄傲轻敌、荒淫失职使得这场战争归于失败,这种结局与天子用人不当有很大关系。

作者委婉地批评了天子的用人失察。

2.将帅:

出征之前,“汉将”辞别家人,把入侵者看作不堪一击的“残贼”,这已经埋下了轻敌自大的种子。将帅的“重横行”其实是过于自信,是一种不考虑敌人的实力而妄自尊大的思想。

前线战况惨烈,将帅却远离阵地在军帐中听歌欣赏美人翩翩起舞。他们轻视强敌,自认不必亲临战场指挥,手下士兵足以击败敌人,因而一味沉溺于寻欢作乐,毫不关心士兵的死活。“犹”耐人寻味,是“还”的意思,表明将帅一贯如此,经常生活荒淫、狂妄自大、临战失职。战时将帅如此作为,唐军焉能不败?

作者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导致唐军这场反侵略的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3.士兵:

士兵们在战场拼死杀敌,死伤过半,将军却帐中荒淫,士兵与将帅作了对比,点出了唐军伤亡惨重的根源。出征时的金鼓齐鸣士气高昂与“斗兵稀”的惨烈形成对比,士兵们“身当恩遇常轻敌”,结果拼尽了全力也没有解除敌人的包围反而陷入侵略者的持久围困之中。士兵是勇猛无畏的,主要败在了将帅的失职其次是自身的轻敌上。

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他们没有丧失斗志,没有投降,而是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勋而战,而是为了保卫国土而战!赞扬了士兵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不计功名,为国捐躯的可贵精神。

诗中还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士兵。“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景物是辽远、开阔、荒凉的,营造了一片肃杀阴惨的氛围,渲染战败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哀伤。

战局失利,环境艰苦,时常引发他们思念妻子、思念亲人的哀痛。

士兵长时间在边疆守卫国土,异常“辛勤”,还要面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种不时作战、神经高度紧张、生死难保的危险。这般危急的绝境,不能不令人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

士兵渴望有一个像李广那样的英勇善战、体恤士卒、责任心强的将领出现,领导他们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士兵抱怨的不是战争,而是将帅的无能。这里把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的李广和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不问士兵死活的将领进行了古今对比,突出了士兵对良将的渴求。

作者既有对士兵的同情,又有高度的赞扬。

4.妇女:

在丈夫离家戍边后,妇女每天思念、担忧丈夫,整日以泪洗面,不知还有没有重逢的那一天。这里对妇女的描写是士兵的猜想,从“玉箸应啼别离后”的“应”可以体现,所以这是虚写。对士兵的描写则是实写,则写士兵与少妇的互相思念构成虚实结合的手法。虚与实互相补充,描写思妇是对士兵的补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让我们不禁体会到士兵的情感之苦,而且感受到远离战场的思妇的离愁,是对将帅还造成士兵家庭痛苦的更深刻的谴责,更是立体地揭露了战争的罪恶。

作者寄予她们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批评了将帅,谴责了战争的罪恶。

五、总结

本诗的思想内涵比较丰富,通过对唐代边塞征战生活的叙写,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既有对天子的评判,又有对将帅的揭露、谴责,更有对广大士兵的赞颂、同情,还有表达了士兵的美好愿望,最后还有对战争的厌恶、谴责。

六、作业

背诵全诗

篇5: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

作者:谢灵运  朝代:南北 孟冬初寒节气成。

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

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

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

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

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

篇6:《燕歌行》诗歌原文及赏析

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qièqiè):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茕茕(qióng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⑥援:执,持。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⑦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⑧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作品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赏析:

篇7:燕歌行·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一作:何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二首·其一》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燕歌行二首·其一》注释

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摇落:凋残。

鹄:天鹅。

“君何”句:一作“何为淹留寄他方”。

慊慊(qiànqiàn):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茕茕(qióng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执,持。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篇8:燕歌行(新编古装音乐剧)

地点:秦国、燕国

人物:(按人物出场先后为序)

燕太子丹田妃(太子妃)田光荆轲高渐离

秦舞阳秦王赢政夏无且等

(本剧要设立一个较为庞大的歌舞队,集群众演员、歌

者、舞者为一体)

序幕

[光亮。秦都咸阳,王宫前广场。战旗猎猎,号角震

天,秦国大军挥戈待发,气势冲天。

[整装待发的秦军将士集体跳起“出征舞”,边舞边

唱:

“我们是大秦军,所向披靡的大秦军;

我们是真勇士,英明大王无畏的勇士。

铁蹄踏遍六国土,壮士跃马开新疆。

前进,前进,永远前进!”

[舞毕。忽听传令官高呼:“大王有令:大军每攻下一

城,务必将那里的钟鼓美人乐工歌手送来咸阳!攻

下燕国。务必找到荆轲,送来咸阳!”口令从宫内向

外一人一级传递下去,此起彼伏。

[众将官面面相觑,满腹狐疑地唱:

“荆轲是谁?他是谁?

大王为何要找到他?”

[军中青年士兵顿时欢声雷动,载歌载舞唱:

“大王有令。找到歌王!

大王英明!荆轲是咱的偶像!”

[几名老臣摇头晃脑,唉声叹气。

老臣甲咸阳宫有宫观七十二,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大王他

难道还嫌不够?

老臣乙君不见街头云集了唱歌卖艺的六国浪子吗?

老臣丙

如此放任实不合祖宗礼法。

老臣丁唉!这真是——

(唱)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礼崩乐坏,瓦缶雷鸣。

[秦将领上,一把推开老臣:“请不要挡我们的道!”

[秦军继续跳“出征舞”,唱:

“我们是大秦军,所向披靡的大秦军;

我们是真勇士,英明大王无畏的勇士。

铁蹄踏遍六国土,壮士跃马开新疆。

前进,前进,永远前进!”

[造型。灯灭。

[幕启。燕都蓟城,太子丹的行宫内。

[管弦起、钟鼓鸣。宫廷乐师正在演奏雅乐,舞伎随

着节拍跳乐舞。

[太子丹携田妃进,太子丹神情激动,边说边舞动着。太子丹(唱)爱妃爱妃你且听,

这是真正的好东西!

祖宗传下的大雅乐。

宫商角徵羽,

五声比而为韶乐,

好也好也,声以和乐,

美轮美奂亦尽善也!

(白)哈,怪不得孔老夫子会听得三个月都想不起肉

羹那喷喷香的味道。

田妃

(神情漠然地唱)任你说得花好桃也好,

我这里犹如风过耳。

太子丹(唱)想当年舜继绍唐尧之德,

于暮春山景奏乐告天地。

那真是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好一个万众欢腾的太平盛世!

田妃几口古钟、几张老琴。有何热闹!

太子丹(唱)说什么热闹不热闹,

音乐怎么可以说热闹?

你别把街头卖唱的那一套带到我这神圣的艺

殿堂上!

田妃(打了一个哈欠)我困了。

太子丹你瞧你,让你听正宗的雅乐你犯困,一听桑间濮上

的流行歌儿你就来劲。什么素质!(转对宫女)送田

妃娘娘去后宫歇息。

『田妃下。太子丹坐下继续欣赏乐舞。

[有人疾步来报,慌慌张张唱:“太子太子,不得了,

秦王大军挡不了,

势如破竹灭了赵国。

鞍马未歇又来咱燕国。”

『另一表演区灯亮。歌队中走出一队秦军,跳起“行

军舞”。边舞边唱:

“我们是大秦军,战无不胜的秦军;

我们是真勇士,英明大王无畏的勇士。

铁蹄踏遍六国土,壮士跃马开新疆。

前进,前进,永远前进!”

[舞毕,灯灭。

『太子丹猛地站起,又意識到自己的失态,轻轻坐

下,将手一挥,音乐骤停。

太子丹(对乐师和舞伎)你们出去。(对来人)说具体。

太子呀!(唱)秦军一路拔城东来势如破竹,

邯郸城破赵王被俘得以苟活。

秦军鞍马未歇又进军易水,

咱燕国势如危卵千钧一发。

『太子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地来回踱

步。

太子丹秦王啊秦王,我要杀了你的狗命!

[前表演区灯复亮。又一人飞快来报,急唱:

“太子太子,你看咋办,

刺杀秦王实在难干,

宫院深深侍卫强悍,

派去的杀手又完了蛋。”

太子丹(面色阴沉,咬牙切齿地唱)滚!快滚快滚,蠢奴才!

滚慢了小心我将你埋。

想那赵王已成阶下囚。

真叫我唇亡齿冷寒满怀。

秦军气势汹汹压境来,

孤注一掷我屡派杀手皆败北。

唉,烦烦烦,我真烦!

[另一表演区灯亮。歌队中走出一队人,跳起“杀手

舞”,边舞边唱:

“我们是杀手,诡秘的杀手!

我们是杀手,凶狠的杀手!

政客需要我们去摆平敌手,

世界需要我们去运用黑手。”

[舞毕,灯灭。

[前表演区灯复亮。又一人飞身来报,唱:

“报告太子爷,

稀奇真稀奇。

秦王派军找荆轲,

不知唱的是哪出?”

太子丹(急问)荆轲是谁?

[左右回答,唱:“他是当今的红歌星,

他是最酷的‘女人杀手’。

令人疯狂的万人迷,

更似逐花的蜂蝶叫嗡嗡!”

太子丹(闻言哈哈大笑)赢政呀——不,是赵政!竟然动用

军队来找一个唱歌的戏子,可怜呀可怜!

(轻蔑地唱)你本是风骚娘们风流的果,

不似我乃君王纯正的种。

如今你虽然贵为一国君,

仍脱不了猥琐的相貌卑微的心!

『歌队齐声附和,唱:“你虽然贵为一国君,

却脱不了猥琐的相貌卑微的心。”

太子丹(恶狠狠地)赵政呀——丑八怪!秦王呀——狗杂

种!

(唱)想当年你我同在赵国当人质,

我将你视为朋友来帮助,

别人欺你我护着你,

为你两肋插刀鸣不平。

等你归国登宝座。

我来到秦国为人质,

实指望有你多关照,

却不料你翻脸无情不认人。

若不是我当机立断跑得快,

我……我可能早已抛尸荒野外。

[歌队齐声附和,唱:“是的是的。你跑得快,

否则你早已抛尸荒野外。”太子丹(唱)到如今,旧仇未报新恨添,

秦军破韩灭赵横扫千里来到易水边,

灭六国君天下狼子野心人云巅。

为燕国江山稳固万万年,

我必须毫不留情下手诛杀你这狗杂种!

[歌队齐唱:“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秦。

招来百夫良,安排在上舍。

日日具三牲,夜夜献美女。

养士千日殷勤侍候,

盼的是一朝白虹贯日叫那秦主命丧丹墀。”太子丹(咬牙切齿地)赵政呀赵政,如今不是你死就是我

亡,你我可真是有壕呀。(一字一顿地)秦王啊秦王。

你的死期到了!

[侍卫来报:“报告太子,田光大人求见l”太子丹(唱)我这里焦头烂额心如汤煮。

他那里有闲心话家长里短!

(见田光上,不耐烦地)田国丈,你女儿在后宫。你去

吧。我心里烦。田光(唱)太子姑爷心莫烦,

我非为家事找你谈。

听说秦王寻荆轲——太子丹(吃惊地)噢?国丈也听说此事了?田光(点点头,接唱)真乃天赐良机助我成事不难!太子丹(急忙地)此话怎讲?

田光(胸有成竹,唱)荆轲是我的忘年友,

胸怀大志四处走。

我若卖老脸苦相劝,

他定能弃歌从武当杀手。

将计就计会秦王,

刺杀赢政成英雄。太子丹(一脸轻蔑地唱)他是歌手非杀手。

他是偶像非英雄。

拈花惹草的花蝴蝶,

岂能成就绝世功?

[歌队齐声附和,唱:“他是歌手非杀手,

岂能成就绝世功?”田光(激动地唱)我的太子姑爷呀——

看人不能把人看扁,

凭好恶难以辨忠奸!

他是歌手亦能成杀手,

他是偶像更容易当英雄。

[歌队齐唱:“看人不能把人看扁,

他是歌手亦能成杀手!”太子丹我若派个流浪艺人为使者,将歌手当杀手,天下人

会以为我大燕国无人才。岂不要将牙齿笑落?田光(唱)历来英雄多草根,

用人岂能拘身贵贱?

荆轲他胸怀大志觅明主,

期待着实现抱负建奇功。

如今是天赐良机绝佳处,

荆轲刺秦王才能救六国出水火。

[歌队齐唱:“西刺秦王建奇功,

拯救六国于水火中。”

『另一表演区灯亮。舞队中走出一队人,跳起“杀手

舞”,边舞边唱:

“我们是杀手,诡秘的杀手!

我们是杀手,凶狠的杀手!

政客需要我们去摆平敌手,

世界需要我们去运用黑手。”

[舞毕,灯灭。

[前表演区灯复亮。

太子丹(面露喜色,唱)听国丈一番话我茅塞顿开,

就好比瞎了的双目眼睁开。

秦王大军四处寻荆轲,

我何不将计就计顺水推舟送去荆轲刺秦王?

(兴奋)妙哇!

[歌队齐声附和,唱:“真妙真妙!

将计就计,

顺水推舟,

送去荆轲捌秦王!”

太子丹(越想越兴奋,连连击掌)妙啊,真妙!有劳国丈马上

请出荆轲。我必定待以上宾之礼。(对田光躬身施

礼,唱)荆轲刺秦事关大,

关系诸国定天下。

拜托国丈亲挂帅,

若不成功太可怕!

『歌队齐唱:“要让荆轲刺秦王!

要让歌手成杀手!

田光你要亲上阵,

若不成功太可怕!”

田光(庄严地唱)天下重任担在肩,

主动请缨表我心。

说不动荆轲刺秦王,

埋骨他乡我走在先!

太子丹好极!我马上就去准备送秦王的礼品,(狠狠一笑)

给这个狗杂种送一件好礼品!(向内)田爱妃,国丈

来看你了!(下)

田妃(急匆匆上,唱)听说父亲荐荆轲。

不由我心潮难复平。

他是歌手非杀手,

岂能成就绝世功?

田光孩子,你错了!

(唱)我知你喜欢荆轲多才艺,

可你不知道他心中的苦。

他胸怀大志要干大事,

一心效仿管仲苏秦和乐毅。

(白)孩子,我这是成全他!

田妃父亲,你这是要把荆轲送上绝路啊!

田光孩子……

[灯灭。

[灯复明。燕北草原风光。暮色苍茫,炊烟四起,草屋

前的广场,篝火熊熊。

[荆轲与高渐离以及狗屠们饮酒吃肉。

[歌队齐唱:“燕北风光美如画,美如画,

壮士心中常牵挂,常牵挂。”

[狗屠捧一盆肉上,大喊:“来啦!咱们平民百姓吃不上三牲就吃狗肉,这可是北疆一条犬戎大狗做成的

美味佳肴,吃啊!”

高渐离(一仰头喝干碗中酒,唱)三牲哪比得上狗肉壮阳,

穿肠过不由人血脉贲张,

五内沸然浑身如火。

唱起歌来声震四方。

[高渐离弹琴,人们举着火把闻声而来。

狗屠甲听说有人在楚国的郢都唱下里巴人,应和者达到数

千人,咱们燕国不输他们!

狗屠乙对,燕人好歌,悲壮而且狂放,南蛮子哪有我们这劲

儿?

众人(齐声高喊)荆轲!荆轲!歌王!歌王!

[荆轲抽剑一个亮相,众喝彩。

荆轲(唱)少年壮志强,

抚剑独行游。

饥食首阳薇,

渴临易水流。

曲上云天和盖寡,

空怀壮志无人赏。

遍游数国放悲声。

何人识我丈夫肠?

[荆轲唱的浩气冲天,众人狂热地围住荆轲击缶而

和,场面热烈。

[从舞队中走出一队年轻女子,围绕着荆轲翩翩起

舞。

[歌队中女声独唱:“山美水美人更美,

天涯处处有芳草。

荆轲荆轲你留下吧,

留下你的心儿装满我的歌!”

[荆轲与女子们缠绵舞蹈。

[从舞队中走出一队年轻男子,围绕着荆轲跳起劲

舞。

[歌队中男声齐唱:“壮士壮士四方游,

温柔乡里志难酬,

他乡虽美不久留。

背起行囊昂起头。”

[年轻女子们和年轻男子们争相与荆轲舞蹈。

[荆轲在年轻女子和年轻男子的包围中茫然无从。

[荆轲冲出年轻女子和年轻男子的包围。

[舞台上的灯灭了,舞队隐去,只有一束追光罩着荆

轲。

荆轲(心事重重地唱)怎么办?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

是走还是留?

让我难决断。

[歌队齐唱:“荆轲荆轲怎么办?

是走是留快决断!”

[这时,舞台上一片沉寂,只听到荆轲沉重的心跳声

越来越急促。

[另一表演区灯亮。一束追光罩着田妃。

田妃(唱)荆轲荆轲你莫彷徨,

抚平了心伤重远航。

歌坛上任你显才华,

天下人将你美名扬。

[荆轲惊喜地欲扑向田妃,突然,罩着田妃的追光灭

了,田妃隐去。

[舞台灯大亮。舞台上响起田光的声音:“哈哈!荆

轲,我终于找到你了!”

[田光上。荆轲见到田光,激动万分。

荆轲(又惊又喜)田老先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您,您怎么

找来了?田妹嗅田妃她……还好吧?田光好,她很好。你放心吧。荆轲呀——

(激动地唱)自从小女嫁给太子丹,

你出走半载我终日把心担。

我知你浪迹天涯悲歌声声心不甘,

又岂能儿女情长空怀壮志情不堪?

大丈夫能屈更能伸,

好男儿愈挫愈奋显精神。

今日我千里循声找到你,

是让你为国尽忠为己扬名立奇功。荆轲(心灰意懒地长叹一声)咳,您……您找别人去吧。

(唱)我是个歌手四海為家,

想唱就唱我歌洒天涯。

爱恨情仇都付诸东流,

家国何处?何处家国能让我挂在心头?

[歌队齐唱:“爱恨情仇都付诸东流,

家国何处能让你挂在心头?”田光(急切地唱)曾经的荆轲哪去了?

踌躇满志的荆轲哪去了!

说什么建功立业。

说什么胸怀大志,

这一切难道都已不存在?

[歌队齐唱:“说什么建功立业,

说什么胸怀大志,

这一切都已不存在。不存在!”田光(唱)荆轲荆轲你莫彷徨,

抚平了心伤重远航。

此番西行诛秦王。

奇功一件美名扬。荆轲(上前紧紧握住田光的手,唱)

感谢您千里寻友来燕北游,

荆轲我欠你这份情难酬。

曾经的万丈豪情已似水流,

今后的我,

恰似闲云野鹤处处留,

四海为家歌自由。

想唱就唱,要爱就爱。

再不为政客做马牛。

篇9:燕歌行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以及诗人的创作情况。

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了解边塞诗

盛唐在当时十分强大,边塞诗十分流行。因为,唐朝当时和外族交往很多,战争也不少,有时是为了拓边,开拓疆土,有时是为了抵抗外族的入侵。这就提供了边塞诗写作的背景。同时,过去的诗人是很少亲自去边塞的,而盛唐的诗人有不少去过边塞,在边防部队里工作,所以他们对边塞生活和士兵感情有切身的体会。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之前以及之后,边塞诗都没有像盛唐时这样繁荣,边塞诗是盛唐气象的产物。

2、高适 见注释1

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安史之乱时,他追上正在逃到四川的玄宗,直言当时潼关战败的原因,也说明他对边塞战事、当时社会政治有自己很深刻的认识。

燕歌行,是一首古乐府诗题。主要是写征人远戍燕地与妻子互相思念的感情。

3、写作背景 注释2、3

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

结合注释1给出主旨,给出感情基调是——慷慨悲壮

二、诵读

1、自己读 结合注释,初步了解全诗

2、齐读(对朗读作强调——慷慨悲壮)

3、再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明确:对比。

思考:本诗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明确:战事发展的顺序,据此将全诗分成四节。

事:战争:出师——战败——被围——结局

人:将帅 唐军 士卒 今将军

士卒 敌军 思妇 古将军

景:塞外肃杀阴惨的秋景——大漠 衰草 孤城 落日(边塞特点和阴惨景象)

三、研读:(按战争发生的顺序分节研读,在各个层节中分析思想、艺术手法)

1、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 前两句,连用两个“汉”字呼应,使得结构和声调上都有了呼应。汉:中华民族是汉,且汉朝也是也是历史上很强大的朝代,所以中国常常自称为“汉”。“烟尘”:战争。边境上有了战争,晚上点烽火。而且,战争起来的时候车马奔驰,尘土飞扬,也是“烟尘”。

(2) 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3).“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横行:纵横驰骋。身为男儿,生下来就应该志在纵横天下,建功立业。开头四句把一个男子,唐军将士的精神面貌写出来,精神十足。

另:在歌颂和赞美之间,也暗示了诗的后半首所表达的那种讽刺意味。横行也有欺压良善和不守法的意思,后一句在赞美天子的恩宠,也暗示了这个人在得到天子恩宠之后可能会更加骄恣不法。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4)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把军队的声容之壮用声音传达出来。 各种不同旗帜接连不断 既有“摐金伐鼓”的声音,又有多姿多彩的旌旗,有声音有形象,你可以想象唐朝的大军在行进中的军容之盛。

(5)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

(6).“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2、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5)后四句:大漠穷秋塞草腓:在广阔无边的沙漠上,在寒冷凄清的晚秋时节,边塞的草也都枯萎衰落了,这是自然的背景。人呢,打了一天的仗,孤城上已经没有多少活着的士兵。“身当恩遇恒轻敌”和“天子非常赐颜色”相呼应,一个骄纵的将帅,又得到皇帝的恩宠,于是常常看轻敌人,他没有周密的计划,就随随便便把军队派出去打仗,,因此造成战争失败。

总结: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对比:将帅 帐下犹歌舞 恩遇轻敌

战士 军前半死生 力尽关山

烘托:山川萧条极边土 大漠穷秋塞草腓

3、被围——处于险境的士兵的心理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思考:仅仅写了征人、思妇之间相互思念之情吗?为了加深主题的表达,这部分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扣住“久”“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联系?

(3).“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阵云”“寒声”“刁斗”矛盾吗?怎样理解?

(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总结: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4、结局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一).“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二). 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这四句,与前两层内容照应:把士卒与将领对照,以见志向、品格之尊卑;把李广与当今诸将相比,以见才能、功德之高下。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適、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三)主旨

本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此诗的主题是谴责边塞将领在朝廷的怂恿下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给兵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牺牲。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价此诗时说:“沉痛语不堪多读。”

本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赢得大家的喜爱。诗中充分展示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既表达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提出见解,因此,一方面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热情颂扬,另一方面又对将领奢靡生活强烈不满,并由此发出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乃至于对边将的讥讽嘲弄。全诗内容丰富,包含着对边塞情势较长时期的见闻感受,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与概括力度。此诗不仅是高适的名篇,而且堪称边塞诗之杰作。

(四)音韵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这首诗大部分是四句以换韵,一段段换韵,也一段段转换场面,转变景色,转变情绪。“汉家烟尘”四句押仄声韵,写男儿报国的气概;“摐金伐鼓下榆关”四句转平声韵,写战争已经兴起,军队已经出发。“山川萧条”四句换仄声韵,写前线将士的苦恼与不平。接下来换平声韵,激愤不平的感情又进了一步。征人思妇之苦六句用仄声韵。结尾两句用平声韵。平仄相间,抑扬顿挫。

板书:慷慨悲壮

事:战争:出师——战败——被围——结局(心愿)

人:四组对比:

唐军——敌军

士卒——将军

征人——思妇

古将军——今将军

景:塞外肃杀阴惨的秋景——大漠 衰草 孤城 落日(边塞特点和阴惨景象)

白话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篇10:《燕歌行》教案

高适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2、探讨诗歌的艺术手法。

3、了解边塞诗,体会其深广的社会意义。教学重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2.赏析艺术技巧。

3.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朱光潜曾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读诗,既是培养个人的文学气质,又是我们走进一位诗人,走进一个时代的媒介。边塞诗在唐代达到顶峰,仅就其数量来说,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学习的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名篇《燕歌行》。

二、相关内容介绍

作者原有小序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26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从这篇短序来看,高适《燕歌行》中的有关描写,可能与张守珪有一定关系。但该诗还包括了高适以前从军时对唐朝军队内部情况的一些看法。因此,不应当把这首诗的主题具体理解为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应当把它看成是当时对边塞战争、对唐军内部情况的概括看法。

三、初读,感知征战之事 1.齐读全文

2.自由朗读,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幅画面:前八句——大军出征图

第二幅画面:九到十六句写——战败被围图 第三幅画面:十七到二十四句写——被围思亲图 第四幅画面:二十五到二十六句写——效命死节图

四、再读,寻找战败之因

请思考,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找出这些诗句并分析概括。战败之因:自然条件恶劣

敌人凶悍善战

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官兵苦乐不均)

主要原因: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军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护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五、三读,体悟诗人情感

古人有云:“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明志向,表达情感的,那么高适想通过这场失败的战争,他想表达哪些情感呢?请简要分析。(独立思考,之后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思路一】

对士兵:赞美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 同情士兵离家远戍,内心悲苦

对将军:谴责将军纵情声色,腐败无能,贪功轻敌,不恤士兵 对军中苦乐不均极为愤慨。

诗人的思考:唐代边塞诗以表现民族间的征战内容居多。本诗虽是边塞诗,但重点不在于揭示民族矛盾,而是揭示官兵间的矛盾。这是诗人对战争失败原因的理性思考。【思路二】

情感深沉:批判(将军、君主)《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太平天国》中也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而这里“战士军前半死生”,将军却是“美人帐下犹歌舞”。再看君主,杜甫的《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开疆扩土)李颀的《古从军行》中也说“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只得到一些植物的种子而已,没有太大的价值。)

同情(征兵、思妇、劳苦大众)“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杜甫的《新婚别》有这样两句“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结局可能就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当然也就放射到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战争涉及到的是千家万户,杜甫《阁夜》“野哭千家闻战伐”。

控诉(整个战争的控诉)

六、品读,鉴赏诗歌之妙——方法体会

1.情感的抒发常常借助于一些手法或技巧,在这首诗里面,作者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明确】

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将帅——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贪图享乐。

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批判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②“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古今对比

李广勇猛善战,作风朴实,能善待部将,与士卒同甘共苦。而唐将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此句既是对将帅骄奢淫逸行为的批判,也是对朝廷用人的含蓄讽刺。③一处大的对比——出征与战败对比 出征:“摐金伐鼓”“旌旆逶迤” 战士骄气:“男儿本自重横行” 恃勇轻敌:“汉将辞家破残贼。”

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威武荣耀,实隐含讥讽。【补充】《史记·季布传》 樊哙在吕后面前:“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横行”由来,有恃勇轻敌的意味。

这一组组的对比无不包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对将领的批判,对士兵的同情,对李广的景仰。让我们再一起饱含感情的朗读全文,感受情感。

七、拓展学习

1、边塞诗简介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还有李颀、王之涣、王翰等。边塞诗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盛唐边塞诗歌流行的原因:边塞战争性质复杂且频繁,加之文人去边塞,使得唐代边塞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形成了边塞诗派,成为唐诗的一枝奇葩。

开疆拓土——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蓬勃发展的阶段,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转而有余力开疆拓土。当时的边疆战功卓著者往往入朝为重臣,士人也往往到边塞去谋出路,是个尚武的时代。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国防、经济需要——“玄宗之世,华夏、吐蕃、大食三大民族皆称强盛,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不能不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继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当时国际之大势如此,则唐代之所以开拓西北,远征葱岭,实亦有其不容已之故,未可专咎时主之黩武开边也。”(陈寅恪《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总体上与其它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互通有无,交流非常广泛;但同时也存在着睦邻间的矛盾。当时北方民族突厥、契丹、回纥以及西北的吐番等少数民族,都以游牧为业,对骑马打猎都十分熟悉。他们凭借于此,一到草深马肥季节,就瞅机会搔扰边境;而唐王朝为了保护边境安全,保护贸易交通的正常进行以促进经济发展,也经常以攻为守,进行反击。有时唐朝统治者为了扩张势力,或者个别将领为了邀功请赏,也主动侵略少数民族。

战争频繁——自从武则天临朝秉政到李隆基天宝年间,在东起辽宁东部,西至青海、新疆几千里的边境线上,烽烟时起,战争频繁。文人参军——由于边境战争连年不断,因此参军从战成了盛唐人民生活的一项内容。一些青年男子血气方刚,想到边境上去杀敌,去立功。他们把从军参战看作是一种理想,不少文人也踊跃戍边。边塞诗主要内容

解读边塞诗

注意典型意象

1)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 飞马走 ;

常见的地名:(胡

夷指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篇11:《燕歌行》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歌行体诗歌的特点

2.理解诗意,感受、揣摩诗中的词句,体会本诗中作者表现的丰富的情感。并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预习案

边塞诗派:在唐代,有一批诗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主要以描写边塞风光、守边将士的生活及征人思妇相思为主,反映边塞征战生活。边塞诗的出现与大唐帝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导致的开边战争与众多盛唐士人渴望通过战功谋求功名有关。边塞诗是唐代主要的诗歌流派之一。歌行:歌行体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我们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字词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旌旆逶迤碣石塞草腓玉箸蓟北单于

阅读全诗,大体理解诗句的意思。思考本诗所写的是什么事情。课堂案

这次出征失利的原因何在?

在这种失败的形势之下,士兵们在做什么,又在想什么呢?阅读“大漠穷秋塞草腓——至今犹忆李将军”,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加以赏析。总结:本诗所用到的手法以及所表现情感。

练习及补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如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篇12: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

关键词: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异同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27-2

一、同样的恶劣环境,不同的侧重点

《燕歌行》一诗中是这样来描写边塞风光的:“山川萧条即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这些诗句中的“萧条”、“腓”、“落日”、“苍茫”等词可让人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一片荒漠之中矗立着一座孤城,斜阳把昏黄且冰凉的余晖淡淡地抹在城墙上,四围俱寂,荒无人烟,只有几匹战马踢踏着铁蹄出来寻觅食物,远处则为一望无际的荒漠。《燕歌行》中对边塞风光的描写突出了萧条、苍凉、苍茫、广漠的特点。《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则是这样来描写边塞风光的:“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头如刀面如割”。诗人写出了狂风卷着飞沙,遮天蔽日,一派混沌的迷蒙景象。主要突出了对于塞外狂风的描绘,塞外风大且猛,环境十分险恶。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塞外十分恶劣的环境,但在写景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二、同样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同的战斗结果

高、岑两人的边塞诗歌都歌颂了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英勇报国的英雄气概,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如高适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岑参在其边塞诗中,以慷慨之笔,热情歌颂了前线战士不畏艰险、英勇战斗、抗击敌人的无畏精神。如“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但高诗中战斗的结果却是“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而岑诗中诗人在诗的末尾作了大胆的设想,“车师西门伫献捷”,这既是祝愿,也是对即将作战的将士们的鼓励,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同样的爱国热情,但战斗的结果却很是不同。

三、同样的战争,不同的主题

两首诗都描写对匈奴作战,但是在主题表现的深刻度和多样性上又明显不同。一是表现在深刻度上。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中,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在这里岑参的诗主要是歌颂唐军将士在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畏艰险、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而《燕歌行》中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诗句极沉重极深刻地表达了主题。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将领们却在营帐中日日笙歌,根本不管在前线奋力杀敌的战士们的死活,也无心过问战争的成败。在这对比之下,他揭露了军中将领的腐败无能,大大加重了其诗作的社会意义,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总的说来,高适的《燕歌行》这首边塞诗,其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对战争中唐军中不良的负面现象敢于提出批评,敢于抨击战争失利,描写战争的残酷,表现对战士的深切同情。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这首边塞诗,就很少注意战争残酷的一面,更多地着笔于战争的英勇的一面,可歌的一面;很少注意士卒的疾苦悲酸的一面,更多地着笔于士卒英勇献身的一面;在对边塞战争的看法上,持正面肯定的态度,注意反映战争的胜利,为战争唱颂歌。比如他在诗中这样写:“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战争还未结束,作者就已经预祝战争的胜利了。在这里高适是从政治家的角度抒写边塞诗,使边塞诗成为对边塞战争的批判诗。岑参是以诗人的体验与感受去表现艰苦激烈的边塞战斗生活和雄奇瑰丽的边塞风光及边塞习俗。就思想性而言,他不如高诗深刻。二是表现在多样性上。高、岑两人的边塞诗,有很多都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但在这比较的两首诗中,高适的诗中表现了征人思乡这一主题,而岑参的诗中却没有这一主题。如高适诗中有“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的诗句,这些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征人怀乡之情,表达了战争给普通人民带来的苦难。但是,岑参之诗中却无这样的诗句。这也许也可以作为高诗深刻的一个佐证。

四、同样是崇高的格调,不同的是一“悲”一“壮”

这两首诗中表现出来的为国建功的理想抱负使人感受崇高,但这种理想抱负在现实追求中的不同结果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高诗中写到的理想的挫折和失落,使人感到悲凉:“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在危急关头,他们想到的是精忠报国,哪里还想到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勇敢,然而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最终只能是“力尽关山未解围”。何等的可悲。我们能够从诗中读出崇高,但这种崇高中又包含着悲壮。在岑参诗中,奇险的大漠风光使人感受雄奇壮美,奋勇杀敌、尽忠报国的气节使人感受崇高,而将士们经受的劳苦艰辛又使人产生同情和怜惜;“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旋砚水凝”写出将士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气概,表达了士兵们的自豪自信,显示了岑诗豪壮的风采。

五、同样的边塞诗,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燕歌行,燕歌行陶翰,燕歌行的意思,燕歌行赏析】相关文章:

燕歌行·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05-01

燕歌行高适04-09

燕歌行(高适)04-28

《燕歌行》的教学反思05-09

燕歌行教案范文05-22

燕歌行教案图文04-22

燕歌行教案图文范文06-19

燕歌行原文及翻译04-25

曹丕燕歌行的诗词鉴赏04-24

燕歌行教案教学设计09-04

上一篇:海绵城市建设分析下一篇:不染之莲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