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2024-04-24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通用18篇)

篇1: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教材简解]

下雨时,会看到孩子们撑着自己的小小雨伞挡雨;艳阳时,会看到孩子们撑着小小雨伞遮阳。聊起雨伞时,他们会开心地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喜洋洋的雨伞。”“我有多啦a梦的雨伞。”“我的像彩虹一样。”雨伞,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乐。在生活中,孩子会说到:“我们家里有黄黄的很大的伞。”大家就这样谈起了油纸伞。后来,孩子知道:在很早之前,人们一直用来挡雨的工具是用智慧的双手制作的油纸伞,上面会绘制各种图案,人们使用它已经1000多年了。欣赏了各种不同的油纸伞:山水、花鸟、侍女等图案,他们觉得很美。的确,油纸伞上确实是师傅们用心绘下的动人画作,这该是让孩子们来欣赏到呀!纸伞上的艺术,是值得孩子们去追求的!

在工艺发展的今天,手工艺品已逐渐被机器取代。机器制品缺少了手工艺品的味道和独特魅力。要让孩子们了解到手工艺术品的魅力,必须孩子自己去实践。当下,孩子的水墨经验不是很丰富,只能以小的切入口,让孩子从简单的图案来绘画纸伞。因此,设计了《美丽的雨伞》,带着孩子走进伞的世界,以春天的色彩、图案、事物为元素,让孩子在伞面上进行绘画。

[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活动设计上,我也是以春天的事物和伞这样的社会文化资源为源头,激发幼儿绘画伞面的兴趣。

[目标预设]

1.知道春天的特点,并使用图案、线条等装饰伞面。

2.能使用对称的方式装饰雨伞,感受到对称图形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伞柄、一次性彩色杯子、置物架2.伞柄的制作方法:首先,将塑封膜剪成圆形;其次,使用胶枪将吸管黏贴到塑封膜的中间,变成伞托;最后,在塑封膜上黏贴双面胶(供幼儿黏贴伞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里有什么美丽的颜色?

1.魔术师想把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变一变,看!变到哪去了?

2.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把伞的伞面吧!

3.它是怎么样的?

评析:以春天为切入口,让孩子们以春天的背景为元素设计伞面,这离孩子的生活很近,他们很容易引起共鸣;以“魔术师把春天的颜色变到伞面上”为情境,既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让孩子观察到魔术师以颜色的方式来装饰伞面,为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观看动画:知道春天的特点,说出典型的图案,讨论用春天的图案装饰的方法。过渡语:魔术师走呀走。瞧!他看到了什么?

1.春天的花和草。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6谁来试试?

.春天还有哪些花?你会画一画吗? .魔术师也想把它们变到雨伞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伞面上有什么?它们是怎么装饰伞面的? .像这样两边有相同图案的装饰方法,是对称装饰。.听这是什么声音?(春雨)7.魔术师会怎样把春雨变到伞面上呢?.还有什么好方法。

9.春天除了美丽的颜色、花和雨,还有什么呢?

评析:课件的使用既在视觉上让孩子看到了春天的花;又在听觉上,让孩子听到了春天的雨,这都给了孩子充分感受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将春天的美绘画在伞面上。此外,还让幼儿自己想像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绘画春雨,是对孩子利用图形和绘画布局的深度挖掘,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雨的图案颜色可以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

三、幼儿作画: 利用图案、线条等图案,并尝试使用对称的方式装饰雨伞。过渡语:春天里还有些什么?

1.你想把什么变到美丽的雨伞上呢?

2.我们一起来变变吧!

3.你用的什么图案?

4.画好的小朋友把你的伞面贴到前面的伞柄上吧!

评析: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以变化的方式装饰,比如:“雨”除了用点子,还可以用小圆点、雨娃娃、泡泡雨等,激发幼儿思考后绘画。

四、幼儿介绍自己的伞,并说说自己的装饰方法。

过渡语:你觉得最美的伞是最美?为什么?

1.春天的小花我也很喜欢。

2.你有什么好方法愿意和大家分享?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雨伞变得更美?适合的变化可以让我们自己不太满意的作品变美。

4.你喜欢自己的伞面吗?为什么?

结束语:其实,大自然还有许多美丽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在伞上画下来呢。我们一起出去找找吧!

评析: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在最后激发孩子对春天的探索。此活动后,既可以继续让孩子继续绘画雨伞;还可以把雨伞放到科学区,让孩子们玩降落伞的游戏;还能开展关于春天的科学活动,探索万物生发的不同等等。

篇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绘画写生的兴趣,协助幼儿学习画面布

2、发展幼儿初步的对比比较、自我评析和空间知觉能力。

3、在自主的尝试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1、关注演示环节,应让幼儿充分认识各种材料,并借助已有经验,创造性的使用这些材料。

2、粘贴装饰物的方法:横着粘、竖着粘、分散粘等,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3、幼儿用蜡笔、水彩笔等材料涂色中,不能涂在小雨伞以外的空白处。

教学准备:

1、给每一位幼儿准备一张画有小雨伞的纸。

2、准备蜡笔、水彩笔,胶棒以及小纸片等材料。

教学过程:

1、师:小朋友,雨天我们离不开什么?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是什么?

幼:小雨伞----我亲爱的朋友。

师:是啊,我们用伞来挡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在炎热的夏天还用它来干什么呢?

幼:我们还用它遮太阳。

师:现在老师有一把小雨伞也想有美丽的花纹,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

2、引导幼儿观察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并在教师制作的小雨伞上演示使用的方法。

师:看一看,都有什么材料?可以怎样使用它们装饰小雨伞?

创作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装饰小雨伞。

师:试试看,也来装饰一把漂亮的小雨伞吧。

教学延伸:活动后,将制作好的小雨伞展示在活动室的四周,供大家欣赏。

篇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导引

一、游戏生成

在开展建构游戏前,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建什么?”“怎么建?”“用什么建?”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游戏开展的前提。这三个方面又刚好涉及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建构经验,以及建构工具。

(一)直观体验,了解运河结构。我们都知道建构是需要前期知识经验的,前期参观运河后,孩子们对运河周边的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期建造运河公园打好了基础。(二)经验积累,打好游戏基础。进入中班,幼儿已经有平铺、延长、围合、间隔、盖顶等搭建技能,有搭建过桥、高架、护栏、幼儿园、高楼大厦等多样建筑物,并且单一的作品之间会有结合,成为一个相对整体的内容。

二、游戏历程

(一)设计图生成,幼儿尝试规划。案例中看得出在搭建过程中出现场地分布不均衡以及材料投放不合理的情况,程程的爸爸是工程设计师,他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提醒了小朋友可以利用设计图来设计运河公园各个建筑的分布。通过设计图的使用,合理的规划游戏场地,孩子们带着目标去建构,提高了合作建构的水平。(二)材料层次多元,幼儿自主选择。在案例中可以看出游戏材料的层次性还不够凸显,案例2中顶顶为了拿取自己想要的彩色积木,无意推翻了城堡幼儿园,这时材料投放不合理造成的。这也就需要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要丰富层次性与结构性,准备充足的量,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利;比如提供粗细不同的PVC管,用来搭建高架桥等;提供长短不一的芙蓉板,引导幼儿搭建地下隧道灯;或者提供小型插塑玩具,如小木片,细化作品,从而满足幼儿建构不同物体的需求。

三、反思推进

其实在上述的整个游戏过程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收费站如何建,以金奇为代表的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较为丰富,能把生活中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而另一方幼儿坚持要把船开过桥洞,他们认为金奇破坏了游戏规则,导致游戏无法进行,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没有收费站,游戏还能不能进行?教师该如何给孩子的游戏进行支持?为更好地推进幼儿的游戏行为,根据聚焦问题,我也及时进行了反思跟进。

(一)合理使用,玩转游戏材料。在用搭建桥梁的时候,幼儿选择用圆柱型的木头做桥墩,而桥面选用长条性木头,结果桥面往上搭两层后总是倒塌。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仔细看看,桥为什么会倒呢?”这时,幼儿不再重新搭建,而是仔细看起来:“桥面上面太重了,桥墩太轻”“那用什么做桥墩更好呢?桥面可以换什么材料?”于是幼儿在教室内找开了,有的拿旺仔牛奶罐、王老吉罐,有的拿奶粉罐,有的往养乐多里灌沙子。经过大家的尝试,一致同意用奶粉罐当桥墩,桥面选用长条芙蓉板。不仅使幼儿知道了如何选择材料,还使他们通过自身的“错误尝试”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二)丰富经验,提高游戏水平。如:幼儿已经意识到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这一场景的图片或者视频可以提供给幼儿观察参考,让幼儿尝试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利用架高、镂空等技能在桥洞里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收费站,提高幼儿在搭建桥方面的技巧,从而提升整个游戏的水平。(三)问题情境,增强挑战性。如案例二中,老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引导金奇发现了收费站出口的设置问题,利用问题情境,怎样使对向的船只顺利通过,如何开设双向出口,这对孩子来说又是一大挑战,同时还可以利用船只的大小,让孩子设计收费站出口的大小,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对桥梁进行架空等,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四)适当退位,自主解决问题。如:收费站成立后,运河里的船只都能正常开了,可是收费站的人员又有问题出来了,“你过收费站应该刷卡的。”老师说:“对哦,那怎么办呢?没有卡我们就过不去了。”顶顶跑到班里拿来了区角游戏的区角牌,说:“我们就用这个牌子代替卡吧。”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老师采取退位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五)有效评价,推动游戏发展。中班可让幼儿参与评价,自我评价的培养有益于增长自信心,让他们谈谈游戏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或不愉快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比如:教师启发幼儿讨论:对下次游戏有什么好的建议?还需要增加哪些搭建或辅助材料?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从而在交流分享环节中启发幼儿生活经验,讨论解决幼儿游戏问题,这正是推进游戏开展的好时机。

四、成效

活动中孩子主动尝试并掌握新的建构技巧,探索了各种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如围拢、覆盖、联结、中空等、整合辅助材料的使用。

通过游戏的观察使我重新认识到建构游戏价值区别于集体教学,这些过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中班幼儿,了解他们的游戏兴趣、建构水平和发展规律。我们体会到:要支持孩子的发展,不能只用眼睛盯着看,更应该倾听孩子的声音,懂得为他们提供放松、自由的空间,用爱去滋养他们、关注他们、推进游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娜.中班结构性游戏案例美丽的公园[J].山西教育:幼教,2014,11.

篇4:毛线在中班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 毛线 美术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74-02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我园与生产毛线的大型企业澳洋毗邻,毛线就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资源之一。因毛线集扎、卷、编、贴、画等工艺手段于一身,对于手部灵活性有所提高,表现愿望强烈的中班幼儿来说,可使用各色毛线粘贴、装饰画面,或用毛线作画、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从而提升他们多项活动技能。

一、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毛线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教育环境蕴含着无限的教育教学因素,可以成为一门隐形的课程。因此,借助毛线创设教育环境,让中班幼儿从环境中感受毛线的艺术魅力,成为我们运用毛线开展各项活动的第一步。

1.毛线造型,打造童话意境

毛线工艺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不是难题,几乎每个老师都有利用毛线编织、勾线造型的经验。我们从微信中看到毛线艺术深受启发,在幼儿活动环境创设中,我们用毛线塑造了各种幼儿熟悉又喜爱的形象,让幼儿感受到仿佛置身于灵动的童话世界。如门窗的长条形把手上穿上了彩虹衣,孩子们这个说是《我是彩虹鱼》里的那条彩虹鱼,那个说是《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波浪形的各种器具则正被一条贪吃的小蛇吞食着,孩子们说那就是《好饿好饿的小蛇》,它吃完了葡萄、苹果、菠萝、香蕉、饭团,还是没有吃饱,现在到我们这里来找吃了;球形的握手等物品则变成了一只只小蜜蜂,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两条触觉向远处张望,好像正盼着孩子们唱着“两只小蜜蜂呀”快乐地奔向自己……这些可爱的造型惹得孩子们常常三三两两地围在那里说笑着、抚摸着,很是好奇,也开心不已。

2.毛线装饰,呈显多彩样态

毛线除了以编织的方式用于造型,我们在环境创设中还将它以线条的团、绕、贴等方式用于作品的装饰,使得作品有了强烈的立体感,再加上毛线本身鲜亮的色彩,更使这些作品在环境中显得光彩夺目、活灵活现。如给作品中的花朵粘贴花瓣;用毛线编成小辫子粘贴在画面里小姑娘的头上做头发、打个结粘贴在衣服上就成了漂亮的蝴蝶结。

二、运用毛线锻炼幼儿的多种能力

当环境创设中毛线的运用让幼儿产生了好奇感,就能成功激发幼儿动手试一试的愿望。我们利用多种时机让幼儿借助毛线进行活动,在我们启发引导下,毛线在幼儿手中成了百变之源,而幼儿也在运用毛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1.多种毛线激发幼儿创作能力

利用毛线可随意塑型的特点,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多种不同色彩的毛线,如附有较长绒毛的马海毛、较为光滑的羊毛线、粗细各异且色泽多变的腈纶线等,让幼儿可以根据各种毛线的不同特征,在艺术活动中有选择地运用创作。如冬天的手套围巾装饰画中,幼儿就选择了毛茸茸的马海毛进行粘贴,使作品给人以真实感。

2.多项工艺锻炼幼儿动作能力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因考虑他们的能力和实际水平,毛线最常用于美术活动中的粘贴装饰,但到了中班后期,幼儿对毛线运用已有了一定基础,则还可用于多种工艺活动中,即让幼儿在编、织、刺绣等多种活动中锻炼手部动作。如将三束不同颜色的毛线捆住一头,就可让幼儿在示意图的帮助下学习编辫子,这对于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动作能力很有帮助。

3.以物代物发展幼儿想象能力

毛线无论投放到哪里,都可以激发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想象,让它以替代物的身份发挥不同的作用。如晨间体育锻炼中,我们把毛线投放在器材篮里,有的幼儿就手拿长长一束毛线像艺术体操运动员一样的舞动、旋转;角色游戏中,小舞台的幼儿拿毛线挂在头上或是围在脖子上、腰间来打扮自己,理发店的幼儿将它或做成卷或直接长线条地粘贴在浴帽上,戴到顾客头上就有了彩色的多种发型。

三、家园合作提高毛线的使用效度

由于毛线常出现在奶奶、妈妈的手中,可谓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毛线,因此,我们以不同方式和家长一起带动幼儿运用毛线开展各种活动,使毛线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最大可能的有效度。

1.专项亲子活动

为帮助家长配合教师运用毛线开展活动,我们组织专项主题活动,邀请幼儿家长来园,以讲座式的专项培训、游戏式的亲子活动等,让家长在不同方式的活动中了解毛线可以用来和孩子一起开展哪些活动。我们向家长呈现平时幼儿利用毛线开展活动的照片和作品,介绍玩法,并让家长在亲子游戏中尝试练习,让家长感受到毛线这种常见生活材料带来的不同平常的美和快乐。

2.家庭延伸活动

在家长对幼儿园运用毛线开展的活动有所了解后,我们运用QQ群、短信息等方式不时地和幼儿家长交流沟通,向他们介绍适合家中运用毛线开展的活动,让幼儿在家中可以独立或是和家长一起来做一做、玩一玩,作品则带到幼儿园来展示交流。

和幼儿、家长一起用毛线开展美术活动,家长成为了我们的得力助手,幼儿更是在活动中认识到了常见生活材料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因而以往被大家称为废物的东西都重新获得了他们的重视,各种包装盒、豆类等逐渐丰满了班级里的收藏箱。幼儿能有变废为宝的意识,并用自己的双手挖掘、呈现不同的美,那我们利用毛线开展美术活动的研究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

篇5: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2、引导幼儿通过有序的观察,充分理解图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3、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在活动中乐于表达,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

理解图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活动准备

变魔术用纸、多媒体课件、优美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游戏“变魔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1)教师用纸为幼儿变魔术,折一条小鱼,再给小鱼画上眼睛。

(2)谈话,纸还可以用来干什么?“今天老师要给他家介绍一位爱玩纸的朋友”,课件展示小袋鼠图片。

2、课件辅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课件逐一出示图画并引导幼儿讲述图画内容。(幼儿看图,教师鼓励幼儿逐一讲述,引导想象“小袋鼠拥有了漂亮雨伞时的心情”,可以让幼儿上前表演。重点强调“小袋鼠为什么哭了”。)

3、请幼儿按照图片顺序连贯地讲述。

(1)同桌或是离得近的孩子相互讲述。

(2)请个别幼儿上前讲述。

4、活动延伸教师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摸一摸,再说一说用什么材料来做雨伞不会被雨淋破,激发幼儿帮袋鼠做一把不会被雨淋破的雨伞。

5、活动结束播放欢快的音乐,带幼儿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篇6: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活动目标:

1、感受“碎蛋壳”花纹的特点,尝试用折线装饰“花瓶”。

2、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进一步体验油水分离的刷色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1)蛋壳破裂的过程;(2)折线的画法。

2、调好水粉颜料,准备好刷笔、“花瓶”轮廓图、蜡笔。

3、成品画“花瓶”。

4、幼儿有过油水分离作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产生兴趣

师:播放课件(1)。这是什么?(鸡蛋。)

师:呀,鸡蛋怎么了?(鸡蛋裂开了/鸡蛋碎了„„)

二、感受“碎蛋壳”花纹的特点

1、观察“碎蛋壳”图案。

师:你在“碎蛋壳”上看到了什么?(有一块块的图形/有像角一样的图形/像冰块碎了一样/有许多线条像闪电。)

2、观察“碎蛋壳”花纹的线条。

师:碎蛋壳上的线条是怎样的?(弯弯曲曲的„„)

师:谁上来画一画?(请一幼儿来画。)

师:他是曲曲折折往下画的。谁还有另外的画法?

(请其他幼儿画出不一样的折线,教师及时小结。)[page]

3、徒手练习画折线。

师:我们一起来伸出手指画一画。曲曲折折往下画,曲曲折拆往左画,曲曲折折往右画,还可以往上画,斜斜地画,向不同方向延伸。

三、学习用折线装饰“花瓶”

1、播放课件(2),幼儿观察折线的画法。

(1)引出小魔笔。

(2)教师一边播放小魔笔(刷笔)画画的课件,一边口述画画要点:小魔笔画折线,曲曲折折往下画,曲曲折折往左画,曲曲折折往右画,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画了一条又一条,折线折线相连接,变出许多小图形。

(3)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师:“碎蛋壳”花纹真的很漂亮,它可以画在什么上面呢?

师:(出示“花瓶”轮廓图)今天我们就用这种“碎蛋壳”花纹来装饰这只“花瓶”吧。大家可以选择喜欢的彩色蜡笔在“花瓶”上画折线,注意:把颜色画得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微信号:hesydw

深一些,可以向任何方向随意画;折线与折线要相互连接,将整个“花瓶”画满。

(4)播放课件(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给“花瓶”刷色,进一步装饰“花瓶”

1、观察分析教师提供的成品画“花瓶”,体验油水分离的奇妙效果。

师:老师这张画与你刚画好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page]

师:老师这张画除了有折线外,还有漂亮的颜色。这些漂亮的颜色是怎么画上去的呢?

2、讨论操作要求。

师: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把它刷到“花瓶”上,想想看,要怎么刷才更好看?(要均匀。)

3、幼儿刷“花瓶”,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交流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板上互相欣赏。

2、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比较运用相同色和对比色的不同效果。

师:这两个“花瓶”有什么不一样?

师:哪一个好看呢?为什么?

师:这个“花瓶”用相同颜色来搭配,画线条的颜色深一些,其他地方浅一些,看上去很干净、很柔和;另一个“花瓶”的两种颜色看上去比较鲜艳、突出。它们的风格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但都很好看。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篇7: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动物的雨伞》

嘉善县杜鹃幼儿园 执教:钱洁 设计意图:

《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欢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在自行创编诗歌过程中我汲取了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建议,使自编的诗歌表现出句式整齐、生动浅显,音韵和谐的特点。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因此诗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活动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通过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的进行交流,并根据诗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的学习,并使幼儿体验其中快乐、趣味的感受,始终把教学的落脚点立足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主动、快乐的学习上。

附:自编诗歌——《动物的雨伞》 哗啦,哗啦,下雨了; 燕子飞到树枝上,大树伞!蚂蚁爬到蘑菇下,蘑菇伞!

青蛙举起了荷叶,荷叶伞!小鸡钻进妈妈的翅膀,妈妈伞!瓢虫飞到花瓣下,花瓣伞!乌龟和松鼠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嘿!小甲壳、大尾巴不就是最好的雨伞吗!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举、钻。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幼儿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

1、燕子、大树、蚂蚁、蘑菇、青蛙、荷叶等小图片。

2、Flash课件一份。

三、活动预定过程

(一)、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Flash课件的片头)

*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忽然怎么了?他们该怎么躲雨呢?(幼儿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播放这一段课件。)

*动画片里的燕子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是怎么做的?(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飞,师生边念诗句边学一学飞的动作)

*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成了什么呢?(在师生一起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给燕子的雨伞起个名—大树伞)

*教师贴上小图片,并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编一编:燕子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2、蚂蚁和青蛙想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共同探讨选定动词:爬、举,师生共同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式来编一编。)

3、引导幼儿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的雨伞相互交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发现动物各自的特点和本领)

4、*你们看谁又来了?(小鸡和瓢虫)*下雨了,如果你是小鸡或瓢虫你会怎么办?

*播放课件后,请幼儿尝试用句式编,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共同讨论给动物的雨伞起个有趣的名字。

5、*你们看还有谁?(乌龟和松鼠)

*师:他们找不到雨伞真着急,忽然他们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靠别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播放剩余的课件,请幼儿说一说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进行表演。

*提问:小乌龟为什么能用壳挡雨?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当雨伞?如果小乌龟用尾巴挡雨行吗?(引导

幼儿知道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和本领)

(二)、学习诗歌

1、完整欣赏教师念诗歌一遍,请幼儿给诗歌起个好听的名字。(根据幼儿的多种回答,选择一较合适的名字为题目)

2、幼儿看图谱学念诗歌一遍,重点能正确念好动词。

3、幼儿边学念诗歌边表演动作一遍。

4、师生(教师做“雨伞”,幼儿做各种“动物”)边表演边学念诗歌,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感受(集体、分组等方式)。

(三)、自然结束。

《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

篇8:幼儿园中班美术教育之我见

例如, 中班绘画活动《水果娃娃》, 活动前, 我组织幼儿开展了谈话活动《水果》, 活动中幼儿对水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来活动正式开始, 我让幼儿先进行讨论“:怎样来画水果娃娃?”有的说:“我要画苹果宝宝踢球。”“我要给水果娃娃穿上漂亮的裙子。”……看到孩子们讨论得这么热烈, 于是我很放心地让孩子开始构图。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画起来, 一边画还一边和旁边的孩子骄傲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 他们的纸上还是一些不成形状的线条, 有的只是随意地在纸上乱画, 有的甚至画纸上还是一片空白。

活动即将结束时, 我将孩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看过去, 几乎每一张画都趋向两种形式:有的画的是圆圆的苹果, 有的画的是弯弯的香蕉, 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装饰。我心里嘀咕起来:为什么没画出来呢?是不会画吗?走过去询问孩子, 终于孩子给了我答案:虽然大家有很多想法, 却没有一定的构图技能。

我们还可以从中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绘画作品中看出, 他们虽然有时会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自己和事物之间感情上的关系, 同时还能表现一种空间关系, 但他们会把这些形象以排队的方式放置在基底线上, 形成并列式的构图方式。例如, 我女儿也上中班, 有一次在家我教她画长颈鹿, 最后她画出来的是密密麻麻的、排着队的长颈鹿, 还振振有词地告诉我说, 长颈鹿在搬家, 搬到更漂亮的地方了。

我觉得, 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考虑, 在指导中班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 如何在绘画的构图中将“自由”与“模仿”更好地进行结合。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技能时, 并不是简单地告知孩子某种特定的技能, 如孩子不会画趴着的小猫时, 就直接教授如何画趴着的小猫, 这就容易忽视和抑制幼儿在构图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的愿望和发现学习的机会, 我们应尽可能地通过捕捉活动中的最佳问题情境、投入相关材料, 设置系列问题、提醒幼儿回忆相关经验、引导幼儿改变已有经验、将幼儿已经胜任的具体问题概括化等方式, 让幼儿学会独立自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陈鹤琴先生认为,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 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 教师应经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 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 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 想象也就随之迸发。我们应让幼儿走向生活, 走进大自然中。大自然和社会为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 为培养幼儿的创作兴趣, 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 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孩子的想象力虽然会突破时空限制, 但还是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现实, 最终用于生活。大自然和生活中既有动态的事物, 又有静态的事物;既有微型的, 又有大型的, 是很好的锻炼他们观察力的场所。如, 在秋天捡拾落叶时, 孩子们发现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是各异的;天上的云朵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分开, 会不断地变换……所有这些不经过生活观察是发现不了的, 不经过观察是创作不出来的, 所以孩子只有在生活中有所体验了, 他们在创作时才能思维活跃, 独具个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中班幼儿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 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让幼儿产生大胆表达的愿望, 并在表达中感受到创新的快乐。如, 一次绘画活动“可爱的小鸡”, 我带孩子们到饲养场参观, 刚进去有个孩子惊呼:“看!这里养了好多的小鸡啊!”孩子们兴奋极了, 都跑到前面看。有的孩子说:“小鸡在拍翅膀”“小鸡最爱吃虫子了”。回园后, 我让幼儿倾听一段旋律柔和、其中夹杂着河水流淌和小鸟欢叫的曲子, 然后跟随乐曲自由表达有韵律的动作, 把乐曲的意象转化为动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什么, 用语言表达意象, 最后把自己头脑中的想象画出来。结果, 孩子们画出了许多颇具创造性的作品, 我们作为教师, 不仅要有真心、耐心, 更要有一颗可贵的童心。这颗童心能为孩子们创造自由想象的天地, 能和孩子们共同沉醉在想象的世界里, 并带领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我喜欢“异想天开”的孩子们, 喜欢看他们轻松自如地挥动画笔, 驰骋、翱翔在童话天地里,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在绘画中都能品尝到快乐!

参考文献

篇9: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活动  绘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98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在幼儿园中班绘画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地探索通过游戏化方式,在绘画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上创新,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好情感。

一、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材料,为兴趣绘画开路。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年龄尚小,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又易操作的活动材料,如为幼儿提供印章、纸团、珠子、牙刷、棉签等,让幼儿进行印画、滚画、刷画等活动。使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既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又体会到绘画的快乐。

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手帕》中,我除了为幼儿提供水彩笔和油画棒之外,还为幼儿提供刻有各种图案的印章(花、动物、几何图形)等,让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各自的手帕上,一块块漂亮的手帕很快就完成了。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有的仍在为手帕设计图案,有的则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中班幼儿觉得绘画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件快乐的事。

二、以多种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由此我们在课堂之初,应从激发幼儿的兴趣着手,来调动幼儿内在的绘画积极性。

(一)老师的诱导式

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开始学习由此及彼的联想画。在美术活动《圆的联想》中,我就以谈话的方式让幼儿们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圆的东西,幼儿会说出好多圆的东西:西瓜、泡泡、皮球、饼干、苹果、太阳,这时我会根据幼儿的发言在白板上草草几笔勾勒出类似的图案。在此基础上再用游戏的口吻神秘地对幼儿说,老师来当魔术师,要使这些圆变成另外一些东西,听到“变魔术”三个字,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睁大好奇的双眼,看老师表演,老师就在圆形上添上几笔,一会儿功夫圆就变成了太阳、皮球、西瓜、手表、闹钟、小鸡、瓢虫、车轮等等。小朋友个个眼中都露出了兴奋的目光,从这种目光能看出幼儿想跃跃一试的迫切心理,激起了幼儿对绘画创造的兴趣。

有了这个经验,幼儿就能举一反三。我让幼儿根据各种图形来进行添画,正方形变房子、窗户、凳子;长方形变电视、手机、汽车;三角形变屋顶、风筝、大树;椭圆形变气球、项链、帽子……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产生了各种联想,并对此产生了兴趣,促进每个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发展,从而使他们对绘画从“不迷”到“迷”,“迷”能生“悟”,从“悟”到“爱”。 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能。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活动,才能诱发幼儿创造表现的兴趣。

(二)先游戏再作画的形式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美术活动导入的形式中,我常常采用先玩后画的形式。

如在《会跳舞的线》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始部分我就先和幼儿玩了一个“转圈圈”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直转,容易跌倒,所以要走一会儿,转一个圈;然后又发现转太多的小圈容易头昏,所以要大圈、小圈轮流转,而且要左转转,右转转,并在空的地方转圈。接着趁热打铁,开始示范画会跳舞的线。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整个画面比较饱满,大小圈交替匀称,作品效果很好。

三、将游戏化思想落实在指导绘画过程中,提高绘画质量

(一)创设游戏的情境来丰富画面,提高表现力

中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小学生一样先想好再画,他们的绘画特点是意识流,画到哪里算哪里,有时主要内容的形象大体勾画好了,却不知该添画些什么细节,从而使画面显得比较单调。于是我就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或借助教具对幼儿的进行提示、指导和鼓励。如在美术活动《开心帽》中,我先通过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设置了一个美的情境,再模仿故事中的“快乐仙子”对幼儿绘画进行指导:“如果我的快乐帽上有一朵花,那该多好呀!”“要是我的快乐帽又一对翅膀的话,我一定会很开心的”……由于我使用快乐仙子的口吻进行指导,孩子们都倍感亲切,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画出了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开心帽”。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活动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游戏化的情节,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我的花灯》这一美术活动中,我利用生肖羊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为生肖羊要找一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花灯,所以,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最独特的花灯,有西瓜灯、房子灯、汽车灯、糖果灯、蝴蝶灯、飞机灯……

篇10:美丽的小区-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

要求

1.学会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盒做成高楼并将其恰当地组合

2.能够和同伴合作,共同商量制作小区,并进行装饰

准备

1.牙膏盒等各种正方形,长方形的纸盒,数量是幼儿的两倍。八块底板,多种废旧材料如:果冻盒,彩色纸,双面胶,笔,剪刀

2.小区的图片。

过程

一.欣赏美丽的小区图片

1.这是什么地方?

2.有些什么?

二.了解材料,分别进行识别

1. 牙膏盒像什么?

2. xxx东西可以用xxx代替

三.学习制作高楼

1. 可先将纸盒的两头拆开,在纸盒上剪出距离相等的“刻度”再将纸

盒恢复成立体形。

2.将剪过的两个面的纸一格隔一格地推进去,就成大厦了。

四.讨论,制作小区

1. 我们的高楼都一样高吗?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

2. 我们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呢?

考取九大美院人数最多的学校(xzzx.luohuedu.net/ms/)

3. 今天我们来制作小区,请小朋友一起合作比一比,哪组的小区制作

出来最美丽

五.制作小区

1. 请小组讨论,如何制作小区,应该有些什么?

2. 请幼儿先制作高楼大厦并摆放好位置后,再添加东西

3. 可以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六.参观小区

1. 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区

2. 说说哪个小区好看,为什么?

篇11: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活动目标:

1、欣赏风筝对称的艺术美,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运用对称装饰的方式大胆对风筝进行装饰。

3、体验动手制作以及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剪刀、彩纸、彩色图形、吸管、塑料袋、糨糊、擦手毛巾、棉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以猜谜的方式引出风筝。

2.播放课件,观察各种各样的风筝。

二、感知风筝的对称美。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屈老师专注提供优秀幼儿园教案!

2.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左、右边两边形状和图案的对称美。

三、交代装饰要求。

1.出示并介绍操作材料。

2.感知中心线,进行对称装饰。重点强调位置对称的装饰。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跟音乐做动作。

六、结束活动。(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专注提供优秀幼儿园教案!

篇12:中班语言小雨伞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

2、学习飞、跳、钻、爬等动词,能用动作表现。

3、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为小动物寻找雨伞,尝试续编儿歌。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有表情地朗诵。

难点:

为小动物寻着合适的伞,并能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小鸟、小兔、小鸡、青蛙、蝴蝶、蚂蚁、图片。森林背景图片

2、图文结合的儿歌字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森林背景图)看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你知道这是哪里?(森林里)。你看到森林里有哪些小动物呢?幼儿讲述。

——今天的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小动物们玩得可高兴了。突然,哗啦,哗啦,下雨了,(出示下雨的图片)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什么来遮雨呢?

——下雨的时候我们常常用伞来避雨,那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要避雨,它们把什么当做伞呢?请你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幼儿讨论小动物避雨的方法。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1、出示小鸟的图片

——哗啦,哗啦。下雨了(出示字卡),小动物都急着要去找避雨的地方。(出示小鸟的图片)小鸟会到哪里去避雨呢?(幼儿凭经验讲述。)

——小鸟飞到大树上去避雨,(把小鸟的图片移到大树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鸟找的这把伞可真大,谁来给大伞取个名字?(引出大树伞。)

——和幼儿一起朗读:小鸟飞到大树上,大树伞!同时出示图文结合的字卡

2、教师做小兔跳的动作

——谁也急着去找避雨的地方?小兔

——小兔会想什么办法躲雨呢?(幼儿猜测,引出蘑菇伞。

——你们想的办法真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到底找到什么当雨伞的?

——小兔跳呀跳呀,跳到了蘑菇下。原来小兔子找到的是蘑菇伞。(移动小兔的图片到蘑菇下)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跳的动作

——小兔跳到蘑菇下,蘑菇伞!并出示相应的字卡,一起朗读

3、教师学小鸡的叫声

——叽叽叽,谁也要去避雨了?

——想想小鸡会用什么当伞呢?(幼儿讲述)。

——小鸡跑到妈 妈的身边,钻到了妈 妈的翅膀下,(把小鸡的.图片移到妈 妈的翅膀下),小鸡找到的是什么伞?(妈 妈伞)

——我们一起来学学钻的动作。

——和幼儿一起朗读:小鸡钻到妈 妈的翅膀下,妈 妈伞。并出示相应的字卡。

三、教师示范朗诵,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小动物都有了一把伞,真高兴。老师把它们找伞的事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指着图文结合的儿歌示范朗诵。

哗啦,哗啦,下雨了,

小鸟飞到大树上,大树伞!

小兔跳到蘑菇下,蘑菇伞!

小鸡钻到妈 妈的翅膀下,妈 妈伞!

大家都有一把伞!

——提问:这首儿歌好听吗?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动物的雨伞》(出示字卡)幼儿一起朗读题目。

——那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跟着老师把这首好听的儿歌来读一遍。

——分几种形式朗读儿歌

四、创编儿歌

——小鸟、小兔、小鸡都有了自己的伞可高兴了!可是还有几个小动物没有找到伞?我们来帮助它们好吗?

——分别出示:蝴蝶、青蛙、蚂蚁,请幼儿上来为小动物找伞。引导幼儿说说他们找什么来当伞?

——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续编:并和幼儿一起朗读。

——和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帮小动物们都找到了雨伞,那还有什么可以当小动物的雨伞呢?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将儿歌的内容用图片和文字结合做成小书。

篇1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一、对幼儿英语教学的认识

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重复刺激, 不断在实践中运用和纠正, 不断加强巩固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过程。

母语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 婴儿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由家庭成员组成的母语环境中, 不断得到反复刺激, 并进而模仿和应用的过程。道理我们都明白, 只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叙述去理解这样的一个推动过程。幼儿学外语最大的特点是顺其自然, 中班时期更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以下是笔者对中班幼儿在一个学期中的探究情况。

二、实验过程

1. 实验对象

吴江市屯村幼儿园中 (2) 班幼儿, 实验开始时幼儿平均年龄为4.5-5岁。

2. 实验时间

从2010年9月到2011年6月, 共10个月, 按每周三节课, 每节课20分钟, 实验教学约2400个小时。

3. 方法与步骤

(1) 笔者选用《洪恩gogo英语》为主要教材, 配合教材, 根据当地的实际教学情况, 适当增加教材以外的内容。

(2)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笔者在实验的过程中, 努力地实施杜威的教学理论, 始终坚持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3)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幼儿听为主, 看图片和动画为辅的情境教学,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训练幼儿的听说能力。

(4) 在教学初期, 以图片和动画为主要教具, 目的是使教学更加直观, 然后一步步达到能够脱离图片进行单词教学, 让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学习英语。

(5) 从幼儿身边常见事物的单词教学开始, 并进行有序的分类, 如水果、交通工具、人物、动植物等, 让幼儿在贴近生活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三、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英语教学

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 他们有着非常明显的心理特点, 如模仿的能力、记忆力非常强, 好奇心也比成人强得多。这些特点在中班幼儿身上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幼儿教师要善用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 把他们的兴趣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效果比较明显。在实施的过程中, 笔者总结了几点方法:

1. 善用幼儿的模仿能力强, 使其能学会纯正的英语发音

笔者曾经在小学教授英语多年, 通过对小学与幼儿园英语教学进行比较, 发现幼儿学发音要比大龄儿童更快, 更好学;但是准确性没有小学生好。幼儿英语教学, 笔者想首先十分重要的一点, 是教师的发音要准确。

2. 尽情挥洒幼儿的好奇心, 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幼儿的模仿能力虽强, 但是一味让幼儿跟读练习, 机械模仿发音, 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通过设计游戏来激发兴趣。幼儿的好奇心有两面性, 一是求新好学;二是好动而缺耐力, 利用求新好学的一面, 因势利导地学习英语, 使其感到新奇而愿学。例如, 笔者采用开玩具店或是玩guessing game的游戏形式, 轮流选其中一幼儿扮老板, 其他幼儿扮顾客, 答对了就可以买玩具。—Hi!—Hi!—What′s this?—It′s a dog.—Right!Here you are.—10yuan?—Yes.—Thank you.Bye-bye!—Bye-bye!

3. 根据幼儿的识记特点, “系列教学”式扩充已有的词汇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有所发展, 幼儿英语教学却还是起步阶段

在起步阶段的我们, 可以尝试着吸收前人的精华, 有效的方式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是可以尝试的。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 笔者选择了撇开现在的教材体系, 采用“系列式”进行教学, 也就是, 如果教材中出现了一个pear (梨) , 笔者就将它扩展到整个fruit (水果) 系列, 学习apple、orange、banana、watermelon、peach、grape等常见水果的单词;如果教材中出现一个bike (自行车) , 笔者就将它扩展到这个交通工具系列, 学习bus、car、train、boat、ship、jeep、taxi、fire-engine、truck、plane、motorbike、trolleybus等单词。这样, 我们学过的单词都能归到不同的系列中, 其他的系列也是, 这是同族词汇的整合教学。

四、结论与分析

幼儿阶段是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时期, 在幼儿早期进行英语教学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要以听、说、读为主, 幼儿只有准确地听清楚教老师的发音, 才能准确地模仿, 并试着自己独立地读一读。这个过程对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他们只有专心致志, 才能掌握教师的教学要求。事实上, 实验班的绝大多数幼儿对单词类的掌握是令人惊喜的。何时对幼儿进行英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实验班的教学成果证明, 在幼儿中班进行英语教学, 对发展幼儿的智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不仅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些不爱说话的孩子也变得善于交流了。幼儿英语教学这条道路还很漫长,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摸索方向, 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摘要:璞玉最终发散出熠熠光辉, 离不开能工巧匠的精心打磨。幼儿的健康成长, 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 对幼儿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幼儿英语教学实践, 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在笔者看来, 幼儿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并养成听、说、读英语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能照搬教材, 而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心理, 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

篇14: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关键词:美术欣赏活动;中班幼儿;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41-01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幼儿对美的事物进行感受、体验、评判和再创造,身心达到愉悦的状态,从而激发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的整体性,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幼儿在审美认知上的需求。

一、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欣赏内容

1、选择欣赏内容要注重幼儿的性格特点。

《指南》中提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美和欣赏美”,这为我们支持和引导幼儿的审美感受提供了有力的原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讲,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的好奇,他们迫切地想了解周围的世界,美术欣赏活动就是孩子们了解美的事物的重要方式。如,中班的幼儿对各种蔬菜开始感兴趣,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结合《好吃的蔬菜》,笔者生成一次美术欣赏活动,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蔬菜,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打破以前的教师制定欣赏内容、教师单纯讲解各种蔬菜的特点等方式,而是首先了解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程度,为幼儿准备充分的蔬菜。幼儿通过对不同蔬菜的观察、感知、体验、表达,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仅从感知上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体验到了不同蔬菜的外形特点和魅力之处。

2、欣赏内容应该以幼儿已有水平相关联。

在欣赏《水墨中国》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选择了欣赏名家的水墨画,我们为幼儿搜集很多水墨画作品,其中高山、农家、动物这方面的作品,但是,当教师问孩子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的时候。孩子们却说看不懂、不喜欢,于是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当在做地为此尝试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欣赏内容调整为简单的竹子水墨画,没想到,孩子们在欣赏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他们会将发现的竹叶比喻成“尖尖的宝剑”“小鸡的爪子”等,他们还发现了竹竿是一节一节的,发现“被风吹的竹子更加美丽”这些孩子们主动的发现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更加想尝试绘画竹子,绘画出竹子后十分开心。

二、多种欣赏方式实施美术欣赏活动

1、合理运动多媒体。

在当今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多媒体成为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活动手段,美术欣赏活动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更加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使幼儿能够更加直观的欣赏动态的美的事物。在“骄傲的中国人”主题活动下的《京剧脸谱》美术欣赏活动中,由于不能够亲自观看京剧,笔者为幼儿播放了京剧表演的时的视频、还有常见京剧脸谱的图片,幼儿更加直观感受了京剧的魅力,也更加清晰地感知了不同京剧脸谱的独特之处从而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创造魅力的京剧脸谱。

2、把握季节的变化,感受实物、自然环境中美的事物。

在《好吃的蔬菜》美术欣赏活动中,同样为幼儿选择图片进行欣赏,孩子们虽然能够通过观察,表达出南瓜身上有条纹,却不能得打进一步的触觉感受,因此,笔者从菜市场买回几个南瓜,鼓励幼儿拿起它感受其中的特点,这样孩子们不仅通过视觉感受,还可以慢慢用小手感受它的形状,条纹等特点。在《美丽的树》美术欣赏活动中,笔者带着孩子们来到大自然感受各种各样的树的特点,使孩子们更加清楚、直观地接触美丽的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丰富孩子们的感知经验,因此,教师要把很好地将欣赏活动的内容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带着孩子们走出去,身临其境地区感受美。

3、引导幼儿充分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活动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欣赏名家名画,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也是很重要的,在《三个音乐家》欣赏活动中,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画面中有三个音乐家在演奏,孩子们听着背景音乐,欣赏这幅作品的时候,手中还形象地做出音乐家演奏时的动作。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欣赏体验到作品中音乐家们表演时的动作和表情。并且很愿意进行再创作,当他们进行合作创作的时候,同样会有意识地将创作的风格与《三个音乐家》相接近,有两个小朋友在绘画的时候并没有绘画出人物的身体,从不同形状的帽子、脸,再到单一线条的手和腿。唯独没有身体,身体的部分是空白的,但是让人看起来的时候却又是整体的。他们告诉老师“这个音乐家的身体藏了起来!”他们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

4、避免成人对欣赏对象的过度评价。

如何注重幼儿欣赏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避免教师对欣赏对象的过多的评价,而不要因为教师对欣赏对象的评价导致幼儿欣赏的倾向性和内心真实的感受有所变化。教师可以尝试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出比较开放的问题,如“你发现了什么”“看到**你有什么感受”“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这样就给了幼儿一个自主表达的空间。

总之,在进行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为幼儿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欣赏空间,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充满创意和想象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篇15: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1.用手捏表现树的基本特征,并用多种综合材料装饰树叶和树林。

2.能主动与同伴商量,合作创作,遇到问题能积极想办法解决。

3.能大胆向同伴介绍,体验、分享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l.陶泥、操作工具及综合材料人手一份。

2.树林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活动。

(1)教师:一群小鸟飞累了,很想停下来歇一歇。但是周围烟尘滚滚,没有一棵小树!怎么办呢?你们能够帮助小鸟建一片树林吗?

(2)教师:你们会帮它们建什么样的树林呢? (请幼儿边讲述边画出树的形态)

(3)教师小结:树由树干、树叶、树枝等组成。有的树是高高的、粗粗的、直直的,有的树是矮矮的、细细的、弯弯的。树叶也是各种各样的。

2.学习用手捏的方法制作树。

(1)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创作一片树林。

(2)幼儿分组讨论:要设计什么样的树林,准备怎样来制作。

(3)教师示范:先用一大块泥捏出树干,可以有粗有细、有高有矮;再捏出树枝,树枝可以向各个方向伸展;最后在树枝上制作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3.幼儿分组创作树林,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每组幼儿考虑清楚用什么方法来制作,怎样做才漂亮。

4.展示作品,相互欣赏、评价。

(1)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树林的制作方法,有没有遇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2)鼓励幼儿将自己小组的作品编成好玩的故事,教师根据每组幼儿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用自编自演故事的方式讲评作品,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幼儿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并自然地评价作品。

活动建议:

☆环境创设 师幼共同制作、布置各种“大大小小的树”和“树的朋友”主题墙。

☆家园共育

①在接送途中,到公园或绿化带附近散步时,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树木,亲近树木。

②协助幼儿做好关于“树”的调查,用多种方式了解树。如查书、上网、看电视等。

③关心幼儿园的“树朋友”,有条件的话可以同幼儿一起去植树,让小树苗伴随孩子成长。

篇16: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1、用绘画方式表现各种人物的细节特征,学习有目的地选配颜色。

2、关注周围的人物外貌、服装等不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马路场景。

2、供添画用的背景画面——画有许多人的轮廓,签字笔,油画棒。

3、大班幼儿作品《在人群中》。

活动过程:

一、再现情景

1、谈论师幼共同布置的场景——“热闹的大马路”。

一条热闹的马路,路边种着许多高高低低的树,还盖起了漂亮的高楼,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新造的高楼里,大马路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我们每天走在马路上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

2、每天走在马路上看见过谁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人物图片)

幼:我遇见过老爷爷。

师:老爷爷和叔叔伯伯有什么不一样?(老爷爷拄着拐杖,头发稀少等)

师:我们看见老爷爷怎么打招呼?

幼:老爷爷好!

幼:我看见马路上有警察。

师:你是怎么一眼就认出他是警察呢?(警察戴着警帽,穿着警服,很神气)

幼:马上上还有外国人。

师:外国人和中国人长得一样吗?外国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大多有卷卷的头发、高高的鼻子等)

师:有的外国朋友在上海工作,有的是到上海来游玩的。看到外国朋友,我们该怎么打招呼?

幼:Hello!嗨!你好……

二、讨论表现方法

1、出示马路场景:“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去马上上散步吧。”

2、添画人物特征。

马上上走来一群人,我们来找一找人群中的男孩和女孩在哪里,哪个是男孩?哪个是女孩?(在比较中找出男孩和女孩诸多不同特征,找得越多越好)

3、欣赏大班幼儿作品。

(出示大班幼儿作品《在人群中》)马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哥哥姐姐也到马路上散步了。看一看哥哥姐姐在马路上遇见了谁。

三、创作表现

1、想不想和哥哥姐姐一起散步去?第一个会遇到谁?

2、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会去干什么?(引导幼儿添加人物各部分特征)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3、今天马路上的人真多呀!我们还看见了谁?

四、分享交流

1、我们来到马路上。(幼儿将作品布置在大马路的背景画面中)

2、我们在马路上遇到了谁?(说说同伴画面上的人物)

3、马路上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人,有的不太看得清脸部。让我们像哥哥姐姐那样送给他们一个好看的颜色表示友好吧。

延伸

篇17: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美丽的春天

1、围绕主题运用较准确、生动的语言谈话。

2、巩固幼儿对春季特征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室外观察春天的各种变化。

2、背景图一幅(画有春姑娘、草地、小河等春天的景物)。

3、写有春天、五颜六色的字卡两张:。

4、彩笔、画纸每人一份。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利用歌曲《春天来了》导入活动。

师:刚才我们一起唱的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幼儿说出歌曲表现的是春天)。

二、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讲述春天的基本特征。

师:瞧,春姑娘多美,可她却不高兴,因为她没有找到她的朋友们,小朋友们愿意帮春姑娘找一找吗?

1、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春天所见到的景色后,引导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见到的春天的特征。如:春天到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柳树发芽了;桃花开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等等。

2、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后,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以绘画展示春天的景色。

师:春姑娘说小朋友知道这么多春天的特征,她想让你们把自己所见到的都画下来布置一幅美丽的春天的画面。

*教师将幼儿所画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剪下来,和幼儿共同布置在背景图上。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学过的优美语言,生动的讲述美丽的春天。

*教师再次对幼儿的讲述进行小结,对讲述出色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鼓励语言表述能力差的幼儿大胆发言。

*引导幼儿用五颜六色来形容春天的颜色。出示字卡教幼儿学习认识词语:春天、五颜六色。

活动延伸:

篇18: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雨伞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建构主题, 让建构目的更明确

主题选择要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建构主题如果是幼儿自主发现的, 孩子们肯定会有一定的兴趣来建构, 他们也一定会乐于参与建构游戏。在以往的建构过程中, 我们要么没有主题, 让孩子在建构区自由的操作、随意的拼搭, 幼儿的建构没有目的性, 不能专注的完成活动, 要么老师确定了主题, 只要老师一声令下, 孩子们便“机械”地分成几堆, 搬抬选择玩具, 熟练地按一贯的搭建方法去造, 教师包办代替孩子选择搭建内容、代替孩子设计。整个搭建中孩子只是在机械的模仿。可大家反思过没有, 这样的建构主题是幼儿感兴趣的吗?是幼儿乐于建构的吗?于是我班在选择建构主题时, 我和孩子商量讨论后, 决定以孩子最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环境“我的幼儿园”为主题。

二、有目的的观察, 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性认识

幼儿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 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和建筑有较细致的观察和了解, 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 是开展结构游戏的基础。在进行“我的幼儿园“主题搭建时, 我带幼儿在幼儿园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观察“幼儿园”楼房的色彩、形状, 观察房子的门和窗户的位置关系、观察大楼的位置关系, 观察幼儿园的楼房和大门、沙池、风雨操场、玩具摆放等环境的布局。 在第一次的“我的幼儿园”主题建构活动中, 幼儿搭建房子的形状、结构没有突破以前的模式, 搭建的楼房还是几块方块积木直直的垒上去, 孩子不知怎样去搭建沙池、升旗台, 在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时, 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于是在第二次建构游戏时, 我利用散步活动让幼儿再次观察, 使对幼儿园环境布局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 同时我对幼儿园的每个环境都进行拍照记录, 并将照片展示在结构区, 在此基础上, 我和幼儿共同利用照片设计“我的幼儿园”主体建构布局图。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 使他们能掌握物体的特点, 有目的的进行创造性建构游戏。

三、提供充足适宜的材料, 满足游戏需要

结构游戏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投放材料时, 除考虑种类多样、新颖, 数量要充足外, 更重要的要考虑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合本次活动的建构。同时还要为幼儿准备各种类型辅助材料, 如: 卷纸筒、橡皮泥、易拉罐、吸管等辅助材料以及周围可以利用的其它材料做替代品。

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 结构区的小龙选择了易拉罐和软体积木搭建幼儿园的楼房, 由于易拉罐不易衔接、垒高, 孩子每次用易拉罐达到5到6个时, 罐子就倒了。孩子连续尝试了几次, 都没有成功, 最后孩子放弃搭建, 将易拉罐摆成一排当打击乐器使用。在那一边哼着小调, 一边用长形积木敲打乐器。此次建构时, 由于材料的提供不适合, 使孩子放弃游戏进行创造, 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于是孩子根据材料去想象创造其它玩法, 让孩子偏离了本次建构主题。在第二次建构尝试中, 我在结构区投放了以乐高材料为主的建构材料, 乐高易于衔接、垒高、拼搭。于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搭建了园厅、大门、沙池、玩具等等。孩子在整个搭建过程中没有谁去放弃游戏, 都在围绕主题全神贯注的搭建。在第三次活动中, 灵儿搭建好升旗台后, 发现没有旗杆, 于是找来吸管当旗杆、用科学区的旗子绑在旗杆上, 做好后不停的在那欣赏鼓掌。孩子们还使用辅助材料制作了路灯、幼儿园的小树等。孩子在一次次创建中“幼儿园的主题“一次比一次丰富”。孩子从中体验到了搭建的快乐。从幼儿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自主游戏、想象创造的能力, 更看到了幼儿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建构游戏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造性再现出来, 方法和技能是结构游戏的支柱, 需要老师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 主要引导孩子运用组合、拼插、垒高、围合等结构技能及平衡、配色等结构知识进行建构, 在搭建“我的幼儿园”时, 我先让孩子想想如何搭建, 房子、滑滑梯、沙池、升旗台等是什么样子的, 需要哪几种材料, 怎样组合等, 然后才建构。幼儿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讲解、示范材料的插长、围合、加高、连接等技巧。幼儿在学习基本的拼插技能同时, 我又做一些比较形象、较精致的范例摆放在结构区醒目处, 引导幼儿欣赏, 从中起到兴趣的激发、结构技能的暗示、创造思路的诱发等, 从而发挥环境刺激的作用, 帮助他们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

五、幼儿分工合作, 明确搭建任务

结构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为了完成共同的结构游戏目标, 幼儿开始学习协商、分工、合作。在游戏开始之前, 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运用竞聘、轮流、猜拳等方法分组及协商分配搭建任务。在第一次搭建我的幼儿园时, 我发现孩子们的合作分工意识不强, 自己拿着积木都在搭大楼, 于是我先引导孩子分工, 自由选择一个内容 (大门、园厅、风雨操场、玩具、楼房、升旗台、大楼) 搭建。 这样孩子的分工明确以后, 孩子、搭建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第一次的尝试, 在后面的搭建活动中孩子逐渐学会自由组合、分工任务进行建构。知道在搭建时事先协商游戏的主题和目标、所使用的材料等,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也会在大家共同的讨论中得到解决。开始游戏以后, 幼儿就按按照分工的内容进行合作, 共同完成结构作品。在结构区, 涵涵很快完成了自己搭建的沙池, 于是主动去问旁边正在搭建大楼的晨晨, “你的搭完了吗? 要不要我帮你。”在这过程想中, 孩子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 学会主动去帮助别人, 与人合作。在遇到矛盾的时候, 幼儿必须学习如何解决矛盾, 互相协商解决的方法。结构区, 小熊和淞淞为了争做大楼发生矛盾, 谁都不想让步, 最后两人选择共同搭建, 搭建中还商量一人负责当参谋、 递材料, 一人负责搭建。两人学会了解决矛盾, 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合作搭建, 合作成为了游戏成功的“阶梯”。

六、启发指导, 保证幼儿的建构活动顺利进行

由于幼儿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 建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问题, 教师应仔细观察, 了解幼儿各自的水平和需要, 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像“我的幼儿园”建构活动, 芊芊和灵儿小朋友用齿轮积木围成沙池以后, 就无所事事了。于是, 我走到她旁边, 一边表扬一边启发“你们搭建的沙池很美观, 但沙池里面好像缺了点什么?”两个看了一会儿图片忽有所悟:“噢!里面好像还有玩具!”我连忙说:“那你们能再建一些东西进去吗?建好以后肯定有很多小朋友去玩”还没等我话说完, 灵儿连忙说:“老师, 我们还可以在里面做一个滑滑梯, 在里面放一些工具玩沙”于是她就去找来同伴一起用了乐高建了一个简单而形象的滑滑梯。用美工区的工具做了一些玩沙的工具, 并在里面放了几个小朋友。完成后激动的向我介绍:“老师, 可以在沙池里玩了”可见, 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启发, 能极大地激发幼儿联想, 不断创建出新的内容。

七、建立常规,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 经常会为争夺同一材料而发生争吵, 或将材料乱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让他们自觉建立并遵守基本游戏常规。 如懂得谦让,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 有顺序地取放, 用完放回原处等。每次活动前幼儿自选自取游戏材料, 活动后自己收拾整理。慢慢的良好习惯就逐步形成, 变“老师要我这样做”为“我应该这样做”。

八、作品欣赏评价, 为再次建构寻找新的亮点

幼儿创造的成果, 需要得到夸奖、认可, 并希望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 我们更应注重同伴之间的评价, 同时, 老师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评价时有重点的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孩子思考, 找出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 为下次再进行创作做铺垫。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建构中体验到了成功感、自豪感。

通过一学期建构游戏的尝试, 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主观体验,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 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尝试开拓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家庭教育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2]朱家雄.上海学前教师参考用书.试验本.生活活动.2~3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法, 2002.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实习总结(中学教师)下一篇:公司新春年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