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2024-05-17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通用8篇)

篇1: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们要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涵和意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具体表达。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正确运用的典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核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在政法工作方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政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法宝。人民性是政法机关的根本属性。早在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性质时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我们与古今中外一切政法机关的根本区别。在我们党领导的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很多优良传统和作风,需要坚持和继承下去。如“马锡五审判”方式,人民解调制度等。

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大力倡导和积极践行,极大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群众路线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性修养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根本规定,来自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融于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广泛实践中,形成了党性修养。

我们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深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最后,我们要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高度认识全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要以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

(一)深入调研,解决群众热点难题。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激励群众自觉参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建设和享有成果的主体。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我们群众工作的重点,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贴近群众,加强群众观念教育。加强坚持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使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特别是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理解和对群众路线作用的认识。一是开展群众观念主题党课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上党课讲党史,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开展“领导带学”活动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在日常工作中为群众做好事实事。二是重点将群众观念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培训内容,让党员干部更系统地接受群众观念教育,更全面认识群众的历史地位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加强对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等基层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教育,利用地方党史资源宣传群众观念。如以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党史教育基地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党性观念。

(三)联系群众,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坚决落实中央政治局的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一是坚持从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二是各级党组织要对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出更具体的细则。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从最能体现良好作风的具体事情抓起,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改进调查研究、改进新闻报道,力戒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多干让民众得到实实在在利益的好事实事。三是继续深化党群连心工程,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出台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依靠群众,着力创新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构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机制。一是扩大群众参与,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在基层收集带有原汁原味、带有现场温度、带有鲜明情绪的群众意见,在一线宣讲政策,在一线解决问题。二是接受群众监督,健全工作机制,引导群众监督,强化监督考评,巩固和继续推进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注重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三是服务群众需要,抓好基层政务服务延伸。依托电子政务加强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哲学,也是生活哲学;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工作路线,更是工作方法。因此,坚持群众路线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悔的追求,也是永不放弃的法宝。

篇2: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在新的形势下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改进作风、实现科学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提升为师生服务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以高度的自觉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好的作风带动优良学风、师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

一、群众路线的由来与内涵

在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人民群众”这个概念,“群众”一词也很少见到。最早出现“群众”一词是源于《史记.礼书》“宰制万物,役使群众”。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群众”不是一个政治概念,要找与我们今天群众概念相对应的,则是“民”和“臣民”。按现代汉语的字面理解,“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另外则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之一。从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来讲,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在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非常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列宁指出,“如果党的劝告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经验所教给他们的东西不相一致的话,千百万人是绝不会听从这种劝告的。”“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正是劳动群众才应该是全部国家生活的基础。”“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的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群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理论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容。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了一条走群众路线的方针。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在1925年10月召开的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8年6月至7月召开的党的六大作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重要论断。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完善和成熟。1929年9月,由陈毅起草、经周恩来审定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中央来信”中,三处提到“群众路线”。1929年12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还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出发,提出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新的继承和发展。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结合时代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并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赋予了群众路线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一切,一来一去。”这四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两句阐述的是党的群众观点,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世界观;后两句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即如何把党的群众观点落到实处,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方法论。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二、一切为了师生是学校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习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学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以师生为本的具体体现。广大师生员工是学校最基础、最广大的群众,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科学发展和开展工作的基石,是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质量培养的主体,是始终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学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办学治校理教要始终坚持以师生为本、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依靠师生的根本立场和理念,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师生、关心师生的工作方法和作风;就是要始终把学生健康成长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宗旨,着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为教师潜心育人创造条件,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将“人”的塑造与“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师生投身学校教育改革建设实践,凝聚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让师生员工感受到学校教育发展变化,切实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就是坚持想问题、办事情和做决策要以师生的利益为根本依据和最终目的,坚持学校一切重大部署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与建议,保持与广大师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加强与广大师生的沟通,建立健全师生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保证学校工作顺民意、解民心、谋民利;就是要以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为不懈追求,下大力气解决与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诉求,真正实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是教育为人民服务、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

三、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提升服务师生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学校院系干部工作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前沿阵地,直接联系群众、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是学校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应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努力提升服务师生的水平。

1.奠定思想根基强底气。

要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把学习贯穿始终,解决政治上理想信仰缺失、群众观念淡化的问题。要坚定远大理想,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时刻用党章、用优秀党员干部标准要求自己,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追求,并把这种自觉融入到教书育人、全面推动院系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上。只有这样,方向才会正确,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师生检验、实践检验、历史检验的实绩。2.真情关爱师生接地气。

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是“为了谁”,最本质的问题是“依靠谁”。作为学校党员干部干部,要在情感上贴近师生,在思想上相信师生,把教师和学生当做我们的亲人,切实了解师生的真实期待和需求,以真情关爱和实际行动解决影响师生发展的现实问题。要把学生装在心里,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况,帮扶困难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家,让老师成为学生的贴心人,促进他们成人成才。要关心、理解教师,帮其所需、解其所惑、排其所难,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安心教学、潜心科研,努力把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结合起来。要特别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和成长发展,政治上多引导,业务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帮助,推动他们快速进步。要落实教授治学、学者优先的理念,充分尊重教师的“话语权”,保障教师的学术权力;要与家长保持有效联系,了解家长的希望和学生成长历程,让家长与老师密切配合,协力培养学生;要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改进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广大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之天职,强化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拓宽学术视野,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开展教学创新、以一流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3.根除“四风”树正气。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坚决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摒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坚决摒弃“表面如火如荼,实则一地鸡毛;看似动作不少,只是原地转空;自己乐在其中,群众苦在其后”等不良习气,树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注重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篇3: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第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大多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直至领导管理岗位。同时,领导干部是不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是不是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职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就必须牢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摸清底数,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带领群众、引领发展的能力;经常倾听职工意见、集中职工智慧,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敢于直面困难、直面矛盾,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注重顺应职工意愿、回应职工呼声,不断提高组织宣传、服务职工、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善于进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难,不断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能力,以良好的作风和过硬的本领,赢得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深入职工群众当中,才能更好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真正心系职工群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改革难题,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促进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企业如果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不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尤其体现在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时代脚步在前进,经济形势在变化,企业的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对不适应形势要求、与市场机制不匹配的规章制度,必须要改革创新。近几年来,许多的国有企业在主动走向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时,更要注重发挥职工群众的重要作用,群策群力、献言献计,“新三会”与“老三会”有益结合,产生出有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合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党群、干群团结一心谋发展。不能否认的是,现在许多企业中,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忙于”在机关里抓管理、搞研究,离生产线远,浮在上面,对一线的生产实践、技术革新指导不足。甚至于表现为,一些企业的产品的生产水平、工艺水平、质量水平取决于一线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普遍上一线操作工人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还达不到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的程度,而操作工人又难以及时得到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的有效指导,这样就制约了产线的管理潜能、技术潜能、操作潜能的发挥,也制约了产品的提档升级和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党群、干群团结一心、奋战在产线上,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管理者要在生产线上跟行,随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要把办公地点从机关办公室搬到生产线上,以研究和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和理论的提高。干部和职工“打成一片”,相互教、相互学、相互促进,生产线就是大家的阵地,既凝心又聚力,那么生产出的产品才能体现出企业的最好水平,也才会更有市场竞争力。

篇4:工会宣传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工会宣传必须充分依靠群众。我们要善于集中群众智慧,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去宣传推进,务求取得实效。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们要善于调动群众力量。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以及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将一事无成。我们要善于引导人民群众,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善于借助群众的力量做群众工作,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要善于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让好政策惠及广大群众,真正把大家的力量集中到加速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上来。

工会宣传坚持群众路线,就要把群众作为宣传的主要对象。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属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性质和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党的宣传工作实质上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舆论工具。我们要更好地动员和激励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就要切实帮助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党的宣传工作,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和呼声,传达的是党和政府解决人民群众各种需求和问题的方针政策,是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工会宣传工作,一方面要为职工群众谋利益,要俯首倾听群众心声,如实反映他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另一方面,要及时传达、解释党和政府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政策,沟通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其提出的各种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并使他们从解决这些问题的切身体验中,得到各种实惠,拥护党的主张。

工会宣传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宣传工人阶级时代风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经受了很大的考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工人阶级的时代精神风貌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人阶级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先进性本色。二是知识化、专业化,善于学习、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成为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新形象和新特点。宣传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这两方面的典型都需要。我们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武装群众,牢牢占领群众的思想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觉悟,决不能让灰色甚至黑色文化乘虚而入。要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特别要注意讲真话、讲实话,决不能让一些半真半假甚至完全虚假的信息蒙蔽群众,以免造成完全可以避免的社会矛盾。

工会宣传坚持群众路线,就要贴近职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职工群众,经常性地向职工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義、共产主义理想和时事政治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目前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我们要切实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宣传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着力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和宣传工作中来。宣传内容一定要面向职工群众,贴近职工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工会宣传要以职工群众为主角,对职工群众的工作成绩要多宣传、多鼓励,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要大力宣传职工群众中的优秀人物及其先进事迹,注重树立典型和榜样,让工会宣传素材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要发动职工群众讲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达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的目的。

(作者系湖南省总工会宣教部部长)

篇5: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2013-08-05 第01版:国家大局

作者:祝灵君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16

52当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偶尔会听到一些党员干部提问:谁是群众,我是群众吗?群众路线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今天进入全球化时代还有必要继续坚持吗?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向群众学习,难道不向少数精英学习?在这样一个高度分工、专业化、科层化的社会,我们能走出“办公室”吗?在知识迅速传播的时代,是知识教育群众,还是群众创造知识?要回答这些问题,说到底,需要深刻认识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一大的决议中就提到了“开展群众的革命斗争为党的中心工作”,从那时起,尽管“群众路线”的概念没有正式提出,但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开始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群众的概念动态发展,群众路线的内涵、特征、实现途径也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中逐步清晰,最终成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贯穿于党的事业的始终,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领导各项事业的艰辛探索和实践,在不同时期始终具有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过去管用、现在管用,将来也管用。

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强调,“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空谈和实干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列宁也指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而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我们的错误就在于总是从理论上来看问题”。因而,从群众来,到群众去,也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哲学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汉书?河间献王传》最早提出“实事求是”,成为“汉学”在国学中的典型特征。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强调“内圣外王”,实事求是是“外王”之道;实践哲学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探索的哲学。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脱离时代、脱离实际,从书本搞一套、从国外搞一套,搞革命不会成功,搞建设和领导改革开放的事业更不会成功。正如刘少奇同志在七大报告中指出:“如果不向群众学习,而是自作聪明地从脑子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地从历史经验与外国经验中搬运一套东西,来启发群众和指导群众,那一定是无用的。”

群众路线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性修养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根本规定,来自于党组织对党员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融于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广泛实践中,形成了党性修养。如果说,实践哲学是“外王”之道,党性修养则是“内圣”之途。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塑造、培养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立场,始终强调自警、自醒、自励,如此才有“眼睛向下望”的态度,才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当学生”和“当老师”的统一。在传统文化中,“内圣”的思想一以贯之,宋代以来则达顶峰,成为“理学”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外王”是“表”,“内圣”则是“里”,只有表里如一,才能坚持群众路线;表里相悖或过犹不及,或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之中失去一定的“度”,都不是坚持群众路线应有的表现。

群众路线要始终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分析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势”,并自觉地把中国革命融入世界革命“大势”中去观察、去策划。过去闹革命需要观“世界大势”,今天开门搞建设依然要谋“国际大势”。坚持群众路线与国际视野相统一,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向普通群众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功经验学习;坚持群众路线与国际视野的统一,就是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和“魂”的同时,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群众路线与国际视野的统一,就是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时刻做到“观大势、谋大事”,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篇6: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路线贯穿始终

转变作风、改进会风,3月21日,我市将组织部长会和老干部工作会合并召开,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双喜在部署今年工作任务时,强调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据3月23日保定市人民政府网)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十八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将群众路线贯穿工作的始终就需要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一、组织群众是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关键。

有效地组织动员群众,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要全面实行基层党务公开,以党务公开带动政务、村务、厂务、校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鼓励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稳步推动基层组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搭建互动平台,融洽党群关系。要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为群众发表意见、参与决策搭建平台。要在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保证各项政策决策都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二、宣传群众是提高党组织凝聚力的手段。

当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各种利益关系纵横交错,群众民主权利意识增强,在这种新形势下就要注重把党的方针政策耐心宣传给群众,使之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要乐于让群众评说优劣,广泛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把检验党建工作实效和干部德能勤绩的标尺交由群众掌握。要善于交待任务,让群众知其然,更要善于阐明事理,让群众知其所以然,努力提高群众综合素质。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逐步完善文化场所设施,以公开栏、宣传橱窗、学校为基本阵地,扎实开展学习培训、文明创建等活动,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群众是提升党组织执行力的根本目的。

篇7: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一是局党组集中学习较少。学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缺少学习计划,学理论不系统、不深入;学业务不刻苦、不钻研;学法规、科技知识不全面、不完整。在自学中看的多、写的少;学的多、思的少。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密切,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主要原因是:党组对集中学习重视不够,组织不力,要求不严。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没有长远的学习计划。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重点学习和阶段性学习结合不紧密,致使学习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驱动性。

二是局党组成员深入基层不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缺少计划性和针对性,临时性和随意性较强。到县区多,深入到农村和社区少。走马观花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实情少。到基层作具体指导多,动手撰写调研文章少,缺少有建设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其主要原因是:思想顾虑多,放不开手脚,怕给基层找麻烦,怕给基层增加负担,怕给基层解决不了问题。

三是组织纪律比较松懈。党组成员组织纪律性不强,脱岗、离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工作抓的不紧、不实,效率不高。身体力行不够,带头示范作用不强。面对面交流较少,及时沟通不够。成员之间开诚布公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党组成员制度意识、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标准不高。

四是政绩观念存在偏差。从思想上认为档案工作作为不大,制约因素过多,缺少显绩,看不到效益。部门是边沿化的部门,领导是边沿化的领导,是个无权、无钱、无势的部门,不是干事创业的地方。这些认识上的偏差,表现在实际行动上,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社会性观念,不能正确定位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全局,存在着比较自卑的思想,存在着无力作为不能作为难以作为的情绪。

五是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档案工作重在服务。目前,依然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观念不强,被动服务多,主动服务少;为民生服务多,为工作服务少;滞后服务多,超前服务少。服务的手段落后,服务的渠道不宽、领域不广,服务的措施不多。党组考虑档案事业发展不够长远,不够全面,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力度不够,服务领导、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覆盖面不大,为基层排忧解难的力度较小。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创造性开展服务工作不够,超前思维不到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还没有得到运用。六是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宣传定位不清。由于过分强调档案工作的政治性,使得档案工作的对象集中在领导部门及档案部门本身的圈子内,致使档案宣传工作始终处在封闭、半封闭状态,宣传对象不明确,目的性、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二是宣传方式单一。目前,档案宣传主要是围绕档案利用查阅进行宣传,而没有通过其他见诸于社会的媒体进行推介档案的重要性,导致档案宣传工作的受众面过窄,不利于档案的社会宣传。三是缺乏持久性。宣传时仅宣传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缺乏对馆藏档案内容的宣传,无法形成联动效应,导致宣传的力度和持久性不够,宣传效果一般。

针对以上问题,局党组进行了认真研究,一致认为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依照整改方案,按时有序推进,努力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是加强中心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集中学习,深入讨论。健全学习制度,建立学习档案。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研究业务知识的实用性,掌握现代知识的先进性,把学习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不竭动力。

二是加强调研工作。每年根据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调研题目,沉下身子,到基层摸实情,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撰写出较高质量的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指导工作,推动发展。

三是加强组织纪律性。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示范带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持组织原则,严守组织秘密。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做到步调一致,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加强日常沟通,做到大事集体研究,小事及时沟通。严禁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严禁小圈子、小团伙,坚决反对老好人主义,坚决反对绕着矛盾走的不良行为。坚决反对纪律松懈、工作拖拉不良现象,真正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四是加强服务措施。围绕宗旨,开拓创新。拓宽档案服务领域,创新档案服务手段。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档案收集社会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服务网络化。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扩大民生服务的覆盖面。加强农村档案资源建设,树立典型,推动全局,服务三农。加强城镇社区档案资源建设,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服务基层、服务社区居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为领导和机关提供超前服务和跟踪服务。

篇8: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西安地铁是西安市乃至陕西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也是涉及面最广的一项民生工程, 不仅是关乎数百万市民群众的住行和切身利益的重要交通线, 更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一条“民生线”。所以, 把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贯穿于地铁建设始终, 是确保这一民生工程真正“惠民”的必然要求。西安地铁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围绕城市总体规划, 始终坚持便民、利民、为民、惠民原则, 加快地铁建设, 使地铁成为绿色、时尚、环保、便捷的重要交通工具。

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 始终坚持利民原则

高度重视群众利益是群众观点在新时期的重要内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 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

地铁工程作为规模大、战线长的民生工程, 群众观点与立场贯穿于地铁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地铁规划设计坚持城市发展和便民利民为原则, 通过客流分析确定地铁线网为棋盘+放射式网状结构, 并对沿线地下文物、管线等进行初勘、详勘, 使地铁既穿行于城市繁华街道和商业网点, 方便市民出行, 又保护了地下文物。地铁施工现场多处于商家云集、群众聚集的城市繁华区, 为有效解决工程建设给周边单位、商家店铺和市民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影响, 保障市民工作生活和出行便利, 公司在施工现场组织上, 要求所有参建单位把减少扰民和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贯穿建设全过程, 确保让利于广大市民。为减少路面交通压力, 地铁施工前期管线迁改、交通导改以及地铁围挡等施工大多在夜间进行, 在施工围挡作业上, 和市政、交警部门反复研究, 优化施工方案, 实行“占一还一”, 道路施工保证快车道双向两车道通行, 想方设法留出居民倾倒垃圾和垃圾清运、作业车辆等通道,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市民工作生活的影响, 并在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 反复优化施工围挡, 采用更加人性化斜角、圆角设计, 虽然增加了施工成本, 但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提高了交通畅通能力。已建成的地铁二号线车站内增加导向标识、自动售检票机、人工售票、残疾人扶手电梯、北大街站开设便民驿站等。2011年9月16日地铁二号线顺利试运营, 当日地铁乘客达到30万人次。作为首条运营的地铁线路, 在地铁二号线试运营初期, 公司在全线车站配备了500名志愿者, 地铁办、运营公司全体干部分头包抓车站, 为乘客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 大大方便了市民乘坐地铁。

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 突出地铁建设的公益性

树立群众观点, 最根本的是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必须牢固树立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 向人民学习的观点,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 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 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地铁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其显著特点就是公益性强。西安地铁从最初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开始, 直到建设规划、前期准备、开工建设、开通运营全过程, 始终把公益性作为一项重要原则, 地铁线路设计、站名命名、票价制定等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经过多轮反复论证。地铁各条线路连接了全市主要大型客流集散点和公共交通客运枢纽, 既缓解了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压力, 满足了广大市民交通出行需求, 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带动了周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综合开发利用。地铁票价核定上, 充分考虑西安经济发展和市民收入实际, 多次和市物价局协调沟通, 确定了2元起步的区间计价制票价政策, 在全国地铁城市属较低标准。同时给予“长安通卡用户9.5折优惠, 中小学生发行的学生卡5折计价, 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地铁非高峰时段可免费乘坐, 对其他特殊人群的优惠措施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的优惠政策。在地铁车站内增设了残疾人专用电梯等, 车站液晶显示屏、广告栏均以宣传地铁乘坐知识等公益广告为主, 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各阶层乘客需求, 充分体现了地铁的公益性。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 切实做到“不扰民”

地铁开工建设几年来, 无论是从前期的树木迁移、管线改迁, 还是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分流、渣土拉运以及安全管理, 我们坚持“利民、便民、不扰民”的原则, 处处为群众着想。西安地铁一、二、三号线和四号线开工以来, 每个站台平均产生8万立方米左右的渣土, 如果这些渣土不能及时运输, 必将对西安原本拥挤的交通产生影响。为确保渣土运输不占道、不扰民, 减少施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积极与市政、交通和市容等部门协调, 成立了迪祥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地铁渣土清运工作, 招聘专业司机, 制定渣土拉运管理办法, 加强渣土清运管理。严格按照市上有关规定, 坚持所有运输车辆白天不进市区, 进市区车辆晚间22点后开始作业, 确保不与市民“抢路”;全部运输车辆一律采用密闭式加盖装置, 每次出工地必须冲洗, 每天对工地附近50米范围内道路定时清洗, 确保渣土不落地、尘土不飞扬, 在全市规范渣土车辆评比中, 迪祥运输公司被评为首批规范化企业。在工程施工中, 我们对施工机械、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管理, 科学优化, 并采用隔音板、声控带、钢弹簧浮置板来阻断噪音, 确保将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下, 把地铁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 及时了解群众诉求

上一篇:小学语文写作基础训练下一篇:笑死人的空间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