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从路线学习体会

2024-04-14

群从路线学习体会(精选4篇)

篇1:群从路线学习体会

首先, 爱岗敬业,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我们要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刻苦钻研, 崇尚科学精神, 拓宽知识视野,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市场需要, 教师要多深入社会、企业进行行业调研,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努力探索新形式下教育教学规律, 为学校的示范校建设尽微薄之力。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与课堂理论教育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把学校推行的“1+5”教学活动落实到实处。

其次, 班主任要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为班主任教师, 要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根本出发点, 增强服务意识。我们要多从思想、学习和生活多方面关爱学生, 深入教室、寝室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即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 努力协调、解决好学生、家长和任课老师三方面所反应的问题。就目前来说, 班主任教师要做好大专转考的工作,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 每天督促学生早晚自习的复习, 随时与任课老师衔接, 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态, 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并进行心理输导, 减轻学习上的压力, 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本期的成人大专转考。

最后, 作为党员教师, 要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党员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 与学生同甘共苦。苦与乐是客观的存在, 趋乐避苦也是人的本性。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苦乐观, 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当然, 共产党员不是苦行僧, 党员也有自己合法正当的权益, 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作为党员应该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国家有了一个比较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 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 人民群众为我们创造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但党仍然强调“全体党员都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要求全体党员密切联系群众, 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化。不能热衷于讲待遇、图享受。而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把麻烦留给自己, 把方便让给群众;把损失留给自己, 把好处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利益让给群众。也就是说, 要把苦留给自己, 把乐让给群众。心甘情愿地、脚踏实地地为人民的富裕和幸福而吃苦, 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吃苦。

总之, 通过群众路线的学习, 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员要有奉献精神。身为党员教师, 通过学习,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 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 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 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 端正教育思想, 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技能, 做到教好书, 育好人。

摘要: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话 (放) 心上, 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拢、所急, 把群众工作做实, 做深, 做细, 做透。要正确处理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 不同群众特殊利益的关系, 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 实现好, 发展好。

篇2:群从路线学习体会

首先,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工具”, 要为人民所掌控。我们是人民的工具, 是人民群众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是人民群众委托行使自己权力的“工具”——“我们党要使人民胜利, 就要当工具, 自觉地当工具”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73-374页) ;我们的权力来自人民群众, 是人民群众授予的——“人民要解放, 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共产党人”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 , 要受人民群众制约, 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摆正工具的位置, 就要全面实行透明政务 (政务公开) , 让政治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让权力运行的轨道合乎人民群众的意志;要提高权力行使的责任意识, 加大权力行使的责任后果, 使得我们真正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摆正工具的位置, 就要确保权力为人民所监督、制约——人民群众能够及时有效地行使知情权、监督权、问责权和罢免权——人民群众能够及时制约权力, 而不至于让权力出轨甚至异化。这样, 我们才能不搞官僚主义、不搞腐败, 而脚踏实地、尽职尽责为民谋利, 做人民群众称心如意的“扫把”;我们才能完全向人民负责——每项政策、每句话、每个行动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都承担责任后果, 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其次,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要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上帝、是父母、是亲人, 我们是公仆、是儿女。领导就是服务——领导服务群众、权为民所用不是皇权恩赐而是做官本分、尽职孝道。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一切干部, 不论职务高低, 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要摆正公仆的位置, 就要秉持正确的态度, 回归人民公仆的本位, 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视人民群众为自己的亲人、好朋友, ——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维系鱼水情深。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我们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 不是人民的老爷, 绝不能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正像一位党校领导干部所设问的那样, “领导干部都把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 看还能不能解决好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利益问题”?秉持正确的态度, 就要把人民群众完全归位于主人的位置。是你怕人民群众, 而不是让人民群众怕你——是真正的主人, 仆人才怕。一切要看人民群众这位主人的脸色行事——一切以群众的态度为镜鉴、为标杆、为尺度。只有人民群众把握了主动, 占据了真正的主人位置, 才能彻底颠覆“官本位”和权力异化的历史悖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5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内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谈话) 。秉持正确的态度, 就要把群众的问题完全视为自己的问题。问题不解决, 如鲠在喉, 如棘在心, 辗转反侧, 日夜不安, 非想方设法及时解决之而后快。秉持正确的态度, 就要视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犹如听家长、老师的训话或开导, 毕恭毕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吾日三省吾身”, 有错即改, 无则加勉, 即知即行。秉持正确的态度, 就不要把自己当干部、当回事, 不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不要强迫命令、颐指气使、漠然视之、推诿塞则, 更不要麻木不仁、与民争利、损害民利、草菅“人命”;就要俯下身去, 下马看花, 多听意见、多受批评、多集建议, 常常检讨, 真心实意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孺子牛而决不做“泥菩萨”。

再次,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卫士。领导干部是人民利益的坚强捍卫者, 人民利益至上, 我们只不过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兵。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但这个高度一致”的具体体现不是心里想一想、嘴上说一说和纸上写一写那么简单的事, 而是要体现在深入群众中去、扎根于群众之中, 一切与群众密切关联。党员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做好卫士这一普通兵, 就要在行动上、利益上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生活于人民群众之中, 即使每天不能零距离地和人民群众生活在一起, 也要使自己的生活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水准, 即要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 过着大众的生活, 也就是生活上 (包括工作条件上) 与大众一样而绝不奢靡享乐——“要弄清楚, 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的生活水准”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页) , 普普通通地体验人间的一点一滴冷暖、一枝一叶疾苦。唯有这样, 才能视人民群众的疾苦为自己的苦, 才能视人民群众的苦痛为自己的痛;唯有这样, 才能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 夙兴夜寐, 办人民所盼。因为我们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关联在一起, 没有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就没有了我们的利益;共产党人的天职就是解放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也就是为我们自己谋利益。这样, 才会为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牺牲, 才会艰苦奋斗、奋发有为, 才能勤俭节约、不奢侈、不浪费、不追求享乐, 不搞形式主义, 不弄虚作假 (搞了连自己都害了) , 尽职尽责做好卫士。

最后, 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学生, 要拜人民为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历史和社会的主人。毛泽东指出, “必须明白,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要做人民的先生, 先做人民的学生”。人民群众最熟悉社会、最有经济理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最具备真知灼见, 人民群众本身也就是一部深厚而广阔的社会大书。党员领导干部最需要的就是去请教老师、去品读这部大书。由“大包干”开始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河, 这是我们向农民群众拜师学艺的直接成果。党员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学生、掌握好执政的本领, 就要端正学习态度, 善于向群众学习, 把政治智慧的增长、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社会实践之中。要本着拜人民为师的姿态, 放下架子, 经常走到群众中去, 真正走近群众, 走进群众心里, 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及时发现和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的新创造、新经验, 回应人民, 顺应潮流。当好人民群众的学生, 就要经常走村 (社) 串户,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不断了解群众的实际状况, 熟悉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悉心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怨言、批评甚至是骂声, 体察群众的社会情绪、思想认识, 以群众的声音为镜鉴, 反思我们的政策正不正确、实不实际, 检讨我们的行为作风亲不亲民、务不务实;衡量我们的工作方法、力度对不对头、到不到位, 在与人民群众以心交心、用情换情、一起摸爬滚打中将自己完全融入人民群众中去, 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真正完成从感情到立场的彻底回归。我们共产党人是金种子, 需要人民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地的滋润, 只有虚心做学生、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和群众打成一片, 才能在人民中间持续生根、开花。

篇3:群从路线学习体会

1 公路设计中路线方案选择步骤

公路建设作为一项市政工程, 其系统性和复杂性特点众所周知, 而设计环节在所有工程当中的作用都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尤其是公路建设并非一项单一工程, 其所需要的延伸性决定了路线方案的选择完全是公路设计的核心。从理论上讲, 公路设计路线方案的选择步骤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通道的选择、路段方案的比较和局部路线段位的优化, 通道的选择又称走廊带选择, 具体的研究步骤是先确定走廊带之后对该工程建设的规模进行研究, 适用于分析该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路段方案的比较是设计阶段的深入, 相对来说具有着较大的工作量, 比较结果直接决定着工程的开展, 因此重要性可想而知[1]。第三步是工程项目开展前期的完整设计, 包括施工图、工程方案等等。

2 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公路设计中路线方案选择方法

同城市化建设之间矛盾最大的便是生态环境问题。公路的设计, 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各个城市之间联接的通路, 因此就会难以避免地涉及到对山区等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公路设计中路线方案选择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依据“生态选线”作为基本原则, 找寻能够以付出最小环境代价的方案进而通过对比研究来进行最为合理化的设计。目前, 此方向的研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 确定分析的范围。通常情况下认为, 公路生态系统的边界才是整个公路生态系统研究的区间。其次, 就是立足于分析空间关系的关于环境敏感性的调查。具体来说就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空间的透彻分析与全面评价, 来保证公路选线与生态之间的最佳平衡状态。公路线路的对比环节具有着相当的重要性, 在生态选线阶段亦是如此, 对环境敏感性的调查亦需要涵盖尽可能多的环境相关问题, 比如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土保护、水生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等[2];最后, 可行方案的对比。在现代信息技术软件辅助的作用下, 将可行方案具体化, 而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工作结合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来得出安全性、经济型、适用性等指标最优的方案。

3 公路设计中路线方案选择的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公路建设工程当中的最基本原则, 因此需要从三方面来对公路选线的方法进行强调。

3.1 安全检查指标

目前针对公路设计线路优化选择的指标主要以曲线变率为主, 通常情况下, 公路设计的速度都是基于良好的气候、小密度交通路况、汽车的运行排除外界干扰的条件下, 驾驶员具备中等驾驶技术时能够确保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也是这方面, 成为了公路设计过程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项最重要参数[3]。然而设计速度仅为理想状态下的参照标准, 实际的运行速度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一项随机变量, 其会根据诸多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在设计中还需要对公路转角、平曲线半径、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以及每日平均交通车流量等等进行综合化考量。此外, 目前国外有研究成果显示在公路当中车辆在曲线路段上加速到直线路段中速度的平稳运行需要最短的直线也具有着不同的长度值。同时, 公路相邻的曲线半径也具有着特定的关系, 一般会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满足仅通过设计人员对单个曲线半径的控制便能够达到技术的标准。但是有研究显示, 仅满足此条件即对单个曲线半径进行控制很难确保设计的安全性与连续性达标, 因此还需要充分顾及到相邻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3.2 安全标准

公路设计的安全标准制定原则就是为了保证设计与施工的统一性。在某一单个线段当中, 需要以设计速度同运行速度之间差异的最小化为佳, 具体界定应当保证运行速度同设计速度之间的差值控制在20km/h的范围之内, 一旦超过此值, 则为不良设计, 安全隐患过高, 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4]。对于公路相邻的路段运行速度的设计, 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查, 确保避免因道路平面几何设计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运行速度不可控。公路的线形设计需要以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为主, 对稳定性的评价可对本路段横向力系数的提供值与需求值进行对比得出数据进行分析。

3.3 安全选择流程

在确保上述标准贯彻的前提下, 需要进行公路选线的安全决策。第一, 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速度的设计。第二, 以设计速度和相关技术标准作为依据, 对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平曲线与竖曲线最小半径以及坡度等指标予以确定, 在确定横向力系数值后采用CAD软件对公路路线进行全角度设计, 与此同时应当将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纳入到考虑当中。第三, 就是依据安全标准对路线的安全性进行严格检查, 确保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均能够万无一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建或者改建公路设计过程中关于路线方案的选择实为重要环节, 对于通行安全性的保障更是具有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文章拟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公路设计中路线方案选择浅谈几点体会, 以期能够为同行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一些借鉴。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背景下, 社会经济开始了迅猛的发展态势, 城市化建设也应时代发展之需而不断加速着步伐, 为了更好地构建公路网络, 公路设计便成为了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公路设计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路线“障碍”, 比如山区的格挡、水库库区淹没的阻拦等等。因此, 公路设计过程中的路线方案选择便成为了关键环节, 更是直接决定着公路建造的成功与失败。关于公路设计路线方案选择的相关研究目前已有了诸多的成果, 文章拟对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旨在为相关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共同为公路设计的优化贡献出一己之力。

关键词:公路设计,路线选择,设计方案,布局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浅谈国省干线联五线长泰段 (同安县界至枋洋溪口) 公路工程路线方案的选择[J].江西建材, 2015 (4) :134-135.

[2]胡桂生, 郭迁.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路线方案选择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 2015 (2) :24-28.

[3]葛建山.公路工程路线方案选择的风险决策及风险预防策略[J].科技促进发展, 2012 (s1) :204-206.

篇4:群从路线学习体会

关键词:学习路线,可控,网络课程,混合教学

网络课程是指在先进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它的五个基本特征是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其中交互性和共享性是网络课程最本质的特征。随着高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我国的网络课程建设日渐成熟, 从最初的精品课程到今天的视频公开课、慕课, 影响网络课程应用效果的技术、环境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各高校越来越关注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效果, 即网络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有效性。事实上, 不少研究文献表明, 网络课程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 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参与度不高。网络课程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自主性上的, 但是根据本研究课题组对我校337名医学大专生开展的网络课程学习调查显示, 有自主网络学习意愿的学生仅占44.3%, 实际参与网络学习的人数不到15%。其次, 学生网络学习效果评价困难, 学生有没有利用平台学习, 学了多少, 学到什么程度, 这些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在绝大多数的网络课程平台上没有实现。最后, 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教学脱节, 甚至网络课程仅仅是传统课堂的课外补充, 网络课程协作性、交互性等优势无法发挥, 网络课程沦为摆设。

为探索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 本课题组面向医学类大专生,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基础, 开展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提出了学习路线可控的网络课程建设思路, 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 探索并实践了“网络课程+传统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

1 可控学习路线的概念

何克抗教授在《教育技术学》一书中写道:教学软件系统一般采用四种组织结构, 即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和复合结构。其中复合结构, 即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学习, 但同时受到主流信息的线性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本文结合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 针对医学专科生网络学习自主性不强的特点, 提出了可控学习路线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法。

所谓“学习路线”是指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预先规划的从一个知识层次到达另一个更高知识层次的学习路径。“可控学习路线”是指学习的路线是可控制的。例如:教师设置学习规则后, 学生必须学完上一单元 (或通过考核) 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教师不设置规则, 则学生可以利用超文本链接自由学习。因此, 本文提到的“可控学习路线”可以是线性的, 也可以是分层次可控的, 笔者设计的网络课程平台是一种复合结构的网络教学系统。

2 基于可控学习路线的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

2.1 网络课程平台设计

网络课程平台设计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但其基本原则是要以服务“学生学”为宗旨进行系统设计。图1所示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网络课程平台子框架之一。在课程平台的底层是丰富、立体的教学资源库;在平台的顶层 (用户层) , 系统设计了网络学习、在线测验、交流互动、学习效果评价与分析等多个功能模块,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其中“学习效果评价与分析”“路线控制”是本课题研究实现的核心内容。“学习效果评价与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进度和在线测验成绩。因此, 基于可控学习路线的网络课程平台, 在“路线控制”上细化到每个碎片化知识点的粒度, 学习进度显示精确度高, 为课程平台实现较为完善、准确的学习效果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

2.2 学习过程设计及教学资源组织

网络课程平台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相应的教学控制策略。常用的教学控制策略有:计算机主动控制策略、学生主动控制策略、教师控制策略等。本文采用的“可控学习路线”策略是上述三种控制策略的融合, 它通过教师控制、系统强制、学生自我约束三方协作达到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网络学习参与度的目的。基于可控学习路线的学生学习过程如图2实线标识的流程所示。教师设置好学习路线后, 学生只能按照系统提示学习完上一单元才能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体现了教师控制、系统强制性) , 但是某个单元学完与否, 由学生自己操控 (学生有控制权) , 学生选择“学完”则进入下一单元。如果教师在某一知识单元之后设置了“在线测验”, 则系统会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知识单元学习, 如图2虚线标识流程所示。

依据图2所示的可控学习路线, 教学资源的组织, 强调知识单元的“碎片化”, 这直接关系到可控学习路线的精细度。碎片化程度越高, 可控的精细度也越高。表1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章节基于可控学习路线的资源组织表 (注:该资源组织表应在课程平台添加教学资源之前设计好, 作为资源添加的参考依据) 。

“学习顺序”代表学习的线性方向, 碎片化知识点的学习顺序由“可控开关”控制, “开”表示该知识点应用控制策略, 必须学完或通过, 否则不能进入下一环节。“关”表示该知识点不应用控制策略, 可自由学习。图3所示是基于可控学习路线的网络课程学习界面截图, 方框标注部分即为可控开关。

2.3“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网络教学模式中, 有研究性教学、适时性教学等模式。为了得到对比数据, 课题组利用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开展教学, 相对于PPT, 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样, 但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革。课题组开展的问卷调查显示, 这种依托“网络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支持度仅为24.74%, 实际教学效果难以超越利用PPT进行的课堂教学。考虑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知识简单易接受, 但操作技能性强的特点, 课题组提出了“传统课堂+网络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 (如图4所示) ,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 网络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基础知识学习, 即通过学生网络自学、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多种方式达成理论知识教学目标。该过程的实施主要通过教师布置任务的形式, 结合网络课程平台的可控学习路线 (监控学习效果, 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 , 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安排在课外, 由学生自主学习。而传统课堂的目标是能力培养, 即通过教师操作带教、学生操作实践、课堂问题探究达成能力培养的目标。该过程安排在课内完成, 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调查显示, 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的支持度为62.89%。如果排除我校学生计算机不足、学校没有无线网络等客观外界环境因素, 相信支持度会更高。

3 结束语

基于可控学习路线的网络课程要达到有效增强学生网络学习积极性, 提高网络学习参与度的目的, 设计好路线控制策略、教学资源组织形式、传统课堂和网络课程的结合方法三个因素至关重要, 它们三者之间互相作用, 相辅相成。实践证明, 基于可控学习路线的网络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网络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 为推进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孟香惠.基于网络课程的融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 2013 (6) :56-60.

[2]殷旭彪, 陈琳, 李凡, 王永花.基于设计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 :43-49.

[3]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 :106-113.

上一篇:杨1红波5则范文下一篇:媳妇的美好宣言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