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2024-05-18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共9篇)

篇1: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生物:22(冀教版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实地调查。“调查”作为一种广义的探究活动,是通过让学生走出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一生物学问题进行调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做的就是指导和组织工作。《校园植物调查》是让学生走出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的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自己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植物以及校园植物对环境的不同作用,使学生对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的表达与交流。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教学。

学生分析

(1)有《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观察植物、记录植物特征的能力,完全能够完成《植物调查记录表》以及给植物归类的任务。

(2)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学生也许会误认为此类等于玩,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科学性、严谨性并且强调活动时的纪律性,组织性和安全性。

设计理念

开放式教学:开放的教学空间与时间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3、举例说明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技能目标:

1、运用观察的基本方法,观察校园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3、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

4、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尝试调查报告的编写。

情感性目标:

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时安排

二时

本节由于内容较多,可安排2时完成。前先让小组预习,提前制定调查计划(调查目的、调查场所、调查路线、调查小组的人员分工)。第一时用大约二分钟说明调查注意事项,然后在校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按照本24页《植物调查记录表》完成调查记录;第二时,各小组完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结论,各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同学给予评价。

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预先进行周密考察对学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生活环境和用途有清楚的了解。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竟1制定)

学生准备:

1、提前预习本24页探究竟1、2,组成小组,每组人,组长负责制,组员分工(记录员2名、观察员2名、汇报员1名等),制定调查计划(按照探究竟1制定)

2、纸、笔、放大镜、太阳帽等

3、学生上提前在操场集合。

第一时

教学过程

程引人:同学们,我们来到这个可爱的校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校园吗?你了解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吗?你知道在我们校园中,到底生长着多少植物吗?这需要同学们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今天我们就对校园植物进行一次调查。

教师活动:

下面同学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计划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写植物调查记录要认真、实事求是,记录特征时要抓住特点。

2、调查过程中如出现不认识的植物,可以先记录特征和生长环境,采集标本,调查完毕后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或查阅资料再完成记录。

3、注意安全。对于有毒植物及带刺植物不要接触,不尝野果、野菜。

4、组队员之间要善于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活动时要有纪律性,组织性,爱护植被,热爱校园。

实施计划、实施调查时,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按照分工负责。

2、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自己一时不能答出的问题,应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作到后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来

3、后了解调查情况,如有没完成任务的,让其下完成。

第二时

前准备:

在黑板上列出评分标准:调查有一定数量且客观真实3分,对调查结果的分析3分,制定校园绿化方案3分,临场发挥1分

教学过程:

程引人:上节我们对校园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那我们的调查活动是否就结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一项调查活动还要包括资料统计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这个结论与见解仁者见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结果的分析,侧重点不同则观点不同,所以结论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今天这节我们的任务就是:各小组对调查结果要进行统计整理,最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就学校绿化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从美观角度或校园植物作用方面出发尝试制定校园绿化方案,最后将小组意见在班级内交流、评分。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上台交流

每小组交流后,请学生评价,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代表算出平均分写在黑板上。成绩记入档案。

教师活动:适当鼓励

交流结束,教师总结。这次调查活动各小组表现的都不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小组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挥,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发扬。这次调查活动仅仅是一次小小的开始,获得详尽的调查结果并不是我们的调查目的,因为要想获得详尽的调查结果仅靠一两节的调查是不可能调查完的,也不可能完全掌握调查方法,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调查方法。

作业:回忆此次调查活动的过程,写出调查的基本步骤。

篇2: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一、调查目的:认识校园内的绿色植物;知道他们的名称;了解他们的主要形态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用途等。了解植物分类的目的、方法和分类单位,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

二、调查意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对调查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和交流,学会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主动性。

三、调查工具:照相机、校园植物记录卡、笔、标本袋。

四、调查范围及内容:校园内的绿色植物。校园内的绿色植物的种类。

五、调查方法:每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六、调查过程:调查校园绿色植物的种类,并对各种植物从形态、特征、习性、生长繁殖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记录。将学生分组,选定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在校园内进行调查,观察校园内各种绿色植物,并拍摄有价值的照片,收集有代表性的标本。学生如实记录绿色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活环境、数量、生长情况,查阅事先准备的资料,尝试对调查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将归好类的植物进行整理,填写在调查表上。

篇3:大学校园植物造景调查与分析

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浉河校区的植物绿化为例,探究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方法。主要从校园内所选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比例、乔木与灌木混搭比例、所选草本植物种类及其所占比例、藤蔓植物种类及其搭配方式、水生植物种类、园林植物生态习性以及植物造景方法等方面来研究植物造景在校园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2]。

1 校园主要植物种类调查

经调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浉河校区约有100种植物,校园内树种量以乔木居多,灌木其次,草坪最少,乔木与灌木结合是植物主要配置方式。行道树的树种选择相对合理,基本按照树种配置原则,即适地适树、色彩搭配、四季常绿等。校园广场区合理利用乔、灌、草3层结构,营造植物景观,使整体植物景观配置显得比较丰富。

1.1 乔木

一是常绿乔木及小乔木:雪松、枇杷、广玉兰、香樟、圆柏、龙柏、侧柏、湿地松、棕榈、大叶女贞、深山含笑、法国冬青、石楠、竹子、刺柏。二是落叶乔木及小乔木:水杉、池杉、落羽杉、枫杨、悬铃木、青桐、重阳木、垂柳、樱花、紫荆、丁香、银杏、紫薇、紫叶李、梅花、丝棉木、紫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辛夷、碧桃、柿树、龙爪槐、合欢、加杨、三角枫、朴树。

1.2 灌木

一是常绿灌木:红叶石楠、红枫、鸡爪戚、南天竺、大叶黄杨、紫叶小檗、海桐、铺地柏、洒金侧柏、小龙柏、蒲葵、铁树、红花继木、含笑、栀子、夹竹桃、五针松、枸骨、丝兰、豆瓣黄杨。二是落叶灌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月季、蔷薇、金丝梅、结香、木槿、紫叶小檗、火棘、腊梅、桂花、迎春、金钟花、枸橘、杜鹃、臭牡丹。

1.3 攀援植物及草坪地被植物

一是攀援植物:紫藤、凌霄、金银花。二是草坪及地被植物:马尼拉、白三叶、红花酢酱草、麦冬。

2 校园各功能区植物造景分析

2.1 学校大门区

学校大门区的植物造景相对简单,乔木是其主要绿化植物,主要有水杉、棕榈、刺柏,然后利用色叶灌木作为点缀,再附以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草3层结构。为了阻隔城市道路带来的喧嚣嘈杂声,学校围墙内主要种植了水杉、蔷薇。

2.2 实验教学区

实验教学区主要包括1号教学楼、2号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系办楼。楼前绿化层次相对简单。1号教学楼向阳区配置红枫、含笑、棕榈等植物,以色叶树种衬托白色建筑物[3],背阳区孤植朴树。台阶前以豆瓣黄杨、枸骨、栀子等耐阴植物作绿篱;2号教学楼前配植以草坪为主;实验楼植物配置层次比较丰富,正门前以规则式布置,以实验楼大门为中轴线对称布置于两侧。实验楼前6个矩形种植池,栽植红花檵木、紫叶小檗、小叶女贞。香樟、龙柏沿墙布置,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实验楼后门是2块实验区绿地,为学生实验场地;行政楼以高大法桐作为点缀;系办楼是办公地区,楼前以大叶黄杨、夹竹桃为主,布置于两侧。

2.3 校园广场区

校园广场植物造景考虑到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植物景观层次[4]。广场东西两面以高大的乔木进行围合,形成封闭的空间,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形成自然式群落结构,乔木主要有雪松、紫玉兰、白玉兰、重阳木、樱花、辛夷、香樟、广玉兰、紫叶李,灌木主要有紫薇、腊梅、桂花、含笑、栀子、丁香、洒金侧柏等,可形成四季景观。广场南侧植物主要有红花檵木、小叶女贞、刺柏等低矮植物,形成开敞空间。广场北侧一角,布置成小游园形式。

2.4 学生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包括食堂、超市以及学生宿舍。食堂位于学生宿舍之间,植物景观以高大的水杉、池杉、落羽杉为背景,食堂建筑隐映其中,形成绿色长廊[5]。食堂前列植红叶石楠、龙爪槐、栀子等常绿灌木,主要是抗污染、防风。超市前采用乔灌草3层结构,植物景观比较丰富,而且富有变化。其主色调是绿色,利用植物自身的形体、色彩、线条等自然美,组合成不同的景观,让人享受视觉上的美感;为利于庇荫及防晒,在学生宿舍楼前布置了高大的水杉,再点缀棕榈,形成绿色屏障。

2.5 休闲区

休闲区位于系办楼北侧,形成一片独有的自然小游园气候。全园以月亮湖为主景,植物以自然式配置为主。乔木主要有枇杷、重阳木、枫杨、紫玉兰、棕榈、悬铃木、垂柳、水杉,形成良好的遮荫效果。月亮湖边以垂柳进行布置,湖中心点缀一些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既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还可以净化水体[6]。

2.6 体育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植物造景主要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四周布置以加杨、深山含笑、湿地松,形成一个封闭的活动空间,植物配置相对简单。

3 结语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浉河校区的植物造景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景观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习性,提高植物配置水平;重视校园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应性;注意植物的四季景观变化;采用多层次的、合理的、科学的植物配置,将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原则充分展现出来;为满足新时代植物造景的需求,应扩展植物造景相关概念的内涵。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张金政,孙国锋,石雷.中国观赏植物资源现状与展望[J].园艺学报,2002(29):671-678.

[5]王金梅.西安高校新区植物造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篇4:民族中学校园植物的调查报告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独山脚下,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校道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级生物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第89页的“林奈和双名法”,其中的一位学生就说:“老师,我们学校那么多树,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带我们去认识认识吗?”就是这一句話让我在生物课上有了新的追求。为此,我和民(2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民族中学校园内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12年9月—2013年1月

五、研究成员

民(21)班全体学生

六、指导老师

农金霞

七、研究过程

1.分工情况

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3组,每个小组各选出组长,同时把学校校园分成3个区域,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

第一组:学校门口到教师宿舍楼。

第二组:独山脚下到学生宿舍楼。

第三组:教学楼到围墙。

2.实地调查

由我亲自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的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课余时间再由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在负责区域内进一步调查、认识植物。

3.采集标本

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八节课外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并做成植物标本。

4.采访讨教

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龙州校区的生物教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

5.查阅资料

与信息课阮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

6.核准资料

7.整理资料

集中、收集所有组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分类。

8.制作标牌

将整理的资料拿给打印部打印、过塑,制成树牌。

9.分工挂牌

按各小组负责的区域给树木挂牌。

10.校内宣传

宣传活动:略。

八、研究成果

1.民(21)班学生对校园内树木的种类、科属、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每个种类的树木都挂上了标明其身份的树牌。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

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兴趣增强。

九、体会和感想

1.遇到的困难

首先,由于是初次进行调查,经验不足,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其次,挂牌时用铁线缠住树干,缠得较松的话容易掉下来。

第三,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学生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已经到了秋、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

第四,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工作量大。

第五,学校没有可供查阅的文字资料,必须到外面借资料。

第六,上网查资料,各网站的资料也各有说法,难以确定。

2.感想

在四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师生关系更融洽了,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我也感到很欣慰。

黄运聪同学颇有感触地说:“看着那么多的绿色植物在眼前晃过,我们却叫不出它们的名称,现在,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懂得了很多。回到村里,我可以教小朋友认识村里的树木了。”

……

3.今后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校园所有的植物进行调查,将我们调查的植物进行实物拍摄并制成图片,附上文字简介,制作完成校园植物分布简图。

篇5: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绿化是环境美的重要标志。绿色象征着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青春和幸福。不管是头顶上的大树,还是脚下的绿茵,在它们身上都有一种绿色的气息,一种生命的迹象。从植物与人的关系来看,校园植物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起着良好的作用.在我们感到疲劳的时候,看着窗外的绿荫,顿时会感到赏心悦目。

二、学校的主要植物

经过实地考察,我们采集制作了许多植物标本:

桂花,雪松,红花继木,山茶树,栀子花,竹子,杜鹃,荷花玉兰,樱花,蓖麻,梧桐校园主要植物说明:

1、桂花:木犀科,又称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原产我国。

2、雪松:松科,雪松属。绿乔木;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种鳞木质,倒三角形,校园绿化不可缺少的一种植物,美观,挺拔而又庄严。

3、红花继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m-9m。小枝、嫩叶及花萼均有绣色星状短柔毛。叶暗紫色,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全缘,背面密生星状柔毛。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cm-2cm,花3朵至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5月。果8月成熟。

4、山茶树:山茶科,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

5、栀子花: 干枝高可1-2米,灰色;小枝绿色。叶形像兔耳,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有光,全缘。花单生于枝顶或叶腋,白色具浓香,形大质肥厚,花冠高脚碟形,很像古代的一种盛洒器皿——“厄”,故得名尼子花(后将尼作“栀”)。果实卵形,有六纵裂,扁平,果熟期为10月,花期6-8月。

6、香樟——又名臭樟,乔木,高5-10m;树皮有樟脑味,全体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5em,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微带苍白色;花黄色,花被片6,卵形;果实球形,直径约ltm。我国分布较广。

7、竹子:竹子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高可达lOm,矮不足lm。竹节中空,节生枝,枝生叶。我国是世界著名竹乡,竹有200多种。竹子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生长在南方的丛生竹,为原始型;另一类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散生型。竹子喜欢长在避风朝阳,地势高低不平但又不积水的地方。

8、荷花玉兰:常绿乔木,叶卵状长椭圆形,厚革质;夏季开发,花大,白色,芳香;原产美洲,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栽培,供观赏。

9、杜鹃:杜鹃花科。落叶灌木类。花深红色,4-6月,还有橙 红,粉红,白色等品种。

10、冬青:又名大叶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叶光亮革质,倒卵形或窄长椭圆形,长2-3cm;聚伞花序腋生,花白绿色;我国务省多栽培作绿篱。

篇6: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独山脚下,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校道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级生物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第89页的“林奈和双名法”,其中的一位学生就说:“老师,我们学校那么多树,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带我们去认识认识吗?”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在生物课上有了新的追求。为此,我和民(2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民族中学校园内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年9月D20**年1月

五、研究成员

民(21)班全体学生

六、指导老师

农**

七、研究过程

1.分工情况

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3组,每个小组各选出组长,同时把学校校园分成3个区域,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

第一组:学校门口到教师宿舍楼。

第二组:独山脚下到学生宿舍楼。

第三组:教学楼到围墙。

2.实地调查

由我亲自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的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课余时间再由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在负责区域内进一步调查、认识植物。

3.采集标本

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八节课外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并做成植物标本。

4.采访讨教

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龙州校区的生物教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

5.查阅资料

与信息课阮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

6.核准资料

7.整理资料

集中、收集所有组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分类。

8.制作标牌

将整理的资料拿给打印部打印、过塑,制成树牌。

9.分工挂牌

按各小组负责的区域给树木挂牌。

10.校内宣传

宣传活动:略。

八、研究成果

1.民(21)班学生对校园内树木的种类、科属、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每个种类的树木都挂上了标明其身份的树牌。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

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兴趣增强。

九、体会和感想

1.遇到的困难

首先,由于是初次进行调查,经验不足,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其次,挂牌时用铁线缠住树干,缠得较松的话容易掉下来。

第三,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学生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已经到了秋、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

第四,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工作量大。

第五,学校没有可供查阅的文字资料,必须到外面借资料。

第六,上网查资料,各网站的资料也各有说法,难以确定。

2.感想

在四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师生关系更融洽了,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我也感到很欣慰。

黄运聪同学颇有感触地说:“看着那么多的绿色植物在眼前晃过,我们却叫不出它们的名称,现在,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懂得了很多。回到村里,我可以教小朋友认识村里的树木了。”

……

3.今后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校园所有的植物进行调查,将我们调查的植物进行实物拍摄并制成图片,附上文字简介,制作完成校园植物分布简图。

1.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2.校园外买调查报告

3.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4.校园环保调查报告

5.校园超市的调查报告

6.校园安全调查报告

7.校园环保情况调查报告

8.校园调查报告作文

9.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篇7: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 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

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 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二、课题的提出 ○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杭城,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风雨长廊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朝晖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在指导老师的推动下,我们七<1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调查范围 ○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木本植物。(花卉、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四、调查方法 ○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五、研究时间 ○

课余时间及专项的活动时间

六、研究成员 ○

七<11>班全体学生。

七、指导老师○

戴老师

八、研究过程 ○

1、实地调查 :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 :利用选修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4、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借阅了《植物志》,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九、研究成果 ○

1、全体学生对校园树木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十、感想 ○

在数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位领导、年级主任、指导老师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想我们的路程,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们也感到欣慰。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不只是植物知识的增长和丰富,更体验到同学间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的精神。当我们对某种植物一无所知时,我们分工合作,查询资料,向指导老师请教。当我们一点一滴积累知识时,真的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在此,我们向指导我们成长的老师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七年级(11)班学生:廖子威

篇8: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1 概况及调查方案

1.1 玉溪市大学校园整体概况

玉溪师院地处玉溪市区,学院由2个校区4个片区组成。学院现有本院、西院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59 399 m2,环山而建,绿色满园。校园内植物常年葱郁,环境非常适宜学生学习和生活,也较容易熏陶出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玉溪农职院位于玉溪市研和镇向家庄,位于通往玉溪市通海县和峨山县的交通枢纽位置,地处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工业园区范围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环境条件,营造出一种较浓的农学氛围,学校周围有村庄、田地。校园占地面积110 739 m2,建筑面积68 110 m2,校园内植物郁郁葱葱,环境清幽。

1.2 调查方案

1.2.1 调查方法

主要对玉溪2所大学校园绿地采用10 m×10 m的样方采样法进行了植物调查,选取典型均质的足以反映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的样地20个进行群落学和多样性调查,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归纳。

1.2.2 数据分析

针对所调查的资料,整理出植物名录种名拉丁名隶属科属等统计乔木及灌木、常绿及落叶植物的种类,计算出了乔灌比和常落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园林植物种类

调查发现,玉溪市2所大学现有园林植物63种,分属30科、40属,其中3种以上的科有木兰科(3种)、樟科(3种)、桑科(3种)、柏科(4种)、木犀科(4种)、蔷薇科(6种)。槭树科、棕榈科、龙舌兰科、禾本科等4个科植物各有2种;其它20个科分别有1种。其中雪松(Cedrus deodara(Roxb.)Loud.)、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cv.pendula)、榆树(Ulmus pumila L.)、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Ait.)、米兰(Aglaia odorata Lour.)、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Lour.)Harms.)、乌桕(Sapium sebiferum Roxb.)、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1]等植物在绿化中比较常用。

调查结果显示,2所大学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有31种、23种和9种,乔/灌1∶0.74,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朱竹韶和吴素琴[2]所认为的适宜比例(1∶1~1.5)。从乔/灌看,大学校园园林植物结构中乔木明显多于灌木,由此说明玉溪大学校园园林植物乔木种类过多,而灌木和草本不足的现实问题。

玉溪大学校园园林植物中有常绿植物29种,落叶植物25种,常/落为1∶0.86。李淑风[3]认为,园林绿化植物中常绿树和落叶树种的基本比例为1∶2.5~3.3,而玉溪2所大学园林植物的这一比例远高于基本比例,说明校园内常绿树种类过多而落叶树不足,植物缺乏季相变化。

2.2 目前大学校园植物的应用现状

树种的园林用途,一般分为独赏树、行道树、庭荫树、防护树、花木树、观果树、色叶树、篱垣树、垂直绿化树和其他树种。而校园植物应用常以独赏树、行道树、庭荫树、篱垣树和垂直绿化树为主,同时也有部分观花、观叶树的应用。

2.2.1 独赏树

也称孤植树,因其树木的体形美,适宜独立观赏,应用过程中一般选择树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具有特色,且寿命较长,可以是落叶,也可以是常绿,但通常都选用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在校园植物的应用中常用雪松、南洋杉、银杏、玉兰、垂柳、樟树等。

2.2.2 庭荫树

庭荫树也称绿荫树,因其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爆晒和装饰用。多植于路旁、池边、廊、亭前后或与山石建筑相配,在校园植物中常用于纳凉和作配景用。常用合欢、槐树、梧桐柳树等为庭荫树。也可以2种(如柳树+槐树、梧桐+海桐)混合配置,在校园中构筑一种葱郁、清凉的校园氛围

2.2.3 行道树

行道树以美化、遮阴和防护等为目的,在道路旁栽植。行道树需要选择对不良条件有高抗性,且树冠要大、荫浓、发芽早、落叶迟而落叶延续期短,耐修剪、病虫害少发、寿命长。在校园绿化中常用[4]。树种有悬铃木、香樟、银杏、樱花等作为行道树应用,多以2层(如梧桐+海桐)的形式配置呈现,在校园中形成一道规整而美观的风景。

2.2.4 篱垣树

篱垣树在园林应用中主要起到分隔空间、遮蔽视线、衬托景物、美化环境和防护的作用,按特点可分为花篱、果篱、枝篱、彩叶篱等,而玉溪校园中的应用常以绿篱为主,花篱应用较少。绿篱的应用可以调节校园植物的单一性,同时也可以增加校园的景物情趣,丰富景物效果,而花篱则可以丰富校园色彩。常用的有鹅掌柴、叶子花、黄金叶、花叶假连翘等为篱垣树的应用,多采用2层(鹅掌柴+叶子花、黄金叶+花叶假连翘);3层(红花檵木+黄金叶+女贞)等形式出现,在校园植物的应用中起到隔景和添景的效果。

2.2.5 垂直绿化树

垂直绿化树因其具有缠绕性、吸附性、攀援性等特性用于装饰棚架和垂直绿化。在校园绿化中主要是装饰建筑物和棚架用,常用爬山虎、常春藤等为垂直绿化的应用,因其树叶入秋后变红,营造春绿秋红的烂漫景象。垂直绿化树因为其的攀援性,易导致建筑物的遮光和安全问题。所以在玉溪大学中应用较少,

此外还有花卉的应用。花卉在校园植物的应用上多为衬托和点缀,用色彩来构筑一种活力,营造积极的氛围,常以三色堇、海棠、月季、大花美人蕉、五色梅、富贵菊、蔷薇、香雪球、炮仗花、香石竹等常用花卉为应用素材,使整体的群落层次感明显而突出。水体能使校园增添生机与活力,在校园中常以水池的形式出现,而水池周围的配置大多单一,常采用春羽、合果芋、八角金盘、蕨类植物等为衬托,体现水域的生气和动感。花卉的搭配可以使校园充满活力。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玉溪大学校园植物配置上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校园植物配置缺乏自己的特色其次是园林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第三是植物种类搭配上不尽合理,乔/灌、常/落均过大,乔木、常绿树过多,而灌木和落叶树木过少。鉴于此,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改善。

3.1 突出特色,和谐搭配

清华大学是国内外闻名的大学,在校园植物的配置上具有特色,所体现的人文韵味是非凡的。亭、阁、榭等周围的植物配置最典型的是“水木清华”建筑前的平台,它是观景的最佳点,其四周的植物配置为:平台西侧由一棵古拙的圆柏与沿河婀娜的古绦柳呼应,居于两棵树之间的是一丛花朵繁密的珍珠梅[5]。不仅如此,植物与建筑搭配的完美与和谐,营造出的是不一般的校园风格。尽管玉溪的大学文化底蕴无法与其相比,但仍然可以通过所赋予植物的文化内涵塑造出属于玉溪的文化校园,属于玉溪的文化领域。

3.2 积极引种,增加园林植物多样性

园林树种的多样性能体现功能目标的多样性,增强森林植被对气候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虽然较少的植物种类容易形成一定的景观绿化框架,但显得过于单调,缺乏变化,从生物多样性看,缺乏变化的少数植物的大范围使用也易产生病虫害[7],因此应积极引种,尽量增加园林植物种类。

3.3 增植灌木和地被,适当减少乔木

从上述植物乔/灌可以看出,玉溪大学校园绿地乔木配置过多,灌木的种类偏少,林冠线单一,植物景观单调。园林景观是建筑、道路、水体、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相结合构成的统一整体复层结构应当成为植物造景的主旋律。在植物种类选择时应考虑乔木和灌木特别是观花灌木的合理配置,使“春花夏荫秋色冬干”绿化形式得到应用。在园林植物规划时要根据景观布局的要求,对乔木过于密集的局部地段,如距主干道和人行道两侧5~10 m的地段进行择伐或就近移栽,增加景观效果突出、品种丰富的花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良好的地面覆盖,通过园林植物的艺术配置形成优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和各种绿色空间,避免景观的单调重复。

3.4 增加落叶植物,改善植物结构

通过前述常/落可以看出,玉溪大学校园常绿树种类应用较多,而落叶植物不足,造成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景观单调,因此在植物种类选择时应考虑常绿、落叶树种的合理配置。

致谢:在调查中,得到了本校孙兴宗、赵金松、张琼、陆蓉莉等同学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朱竹韶,吴素琴.北京市街头绿地调查[J].中国园林,1995(3):37-42.

[3]李淑风.北京市公园结绿地中的植物配置[J].中国园林,2001,7(1):34-36.

[4]何小第.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郑淮兵.清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J].中国花卉园艺,2004(23):58-61.

[6]张庆进.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7(1):34-36.

篇9:校园植物调查教案

关键词:黑龙江;校园;木本地被植物;种类;应用

校园是培养祖国花朵的额额摇篮,要求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由于校园绿化在改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作为校园绿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木本地被植物的规划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黑龙江地区校园为研究对象,希望为黑龙江地区校园木本地被植物规划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黑龙江地区规模相近的10所高中学校,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对抽取的校园木本地被植物种类,查阅相关教科书和资料准确鉴定难以确定的树种。

二、结果分析

(一)黑龙江地区校园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

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选取的校园进行了三次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校共有木本植物44科77属103种类,38科67属88种被子植物,6科10属15种裸子植物,其中16种类常绿乔木、16种常绿灌木、43种落叶乔木、22种落叶灌木、6种木质藤本植物,落叶木本植物和常绿木本植物所占比例分别为70.9%、29.1%。种类囊括了国家重点保护的水杉、苏铁、银杏、红显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牡丹。

(二)黑龙江地区校园植物花期及应用分析

校园生態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且植物多样性和景观特征直接决定了生态环境特征[1]。基于当地地理位置,将春夏秋冬分别定于2-4月、5-7月、8-10月、10-第二年的1月。黑龙江地区校园内春天共有56种木本植物开花,占总木本植物术中的55.46%,例如日本樱花、玉兰、紫藤、紫荆等;夏天共有30种植物开花,是总木本植物总数的29.69%,例如南大竹、女贞、一球悬铃木、南大竹等;秋天开花共有13种,是总数的12.87%如八角金盘、紫薇等;冬天只有两种植物开花,占总数1.98%,如腊梅。春夏季开花植物是总数的85.15%,冬天开花的植物较小,校园色彩变化多样、四季分明。

研究分析校园植物应用情况,有利于指导校园植物资源利用,是专业化、科学化管理校园植物的关键。基于经济价值特性,可将校园木本植物用途划分为绿化、工业原料、观赏、药用、榨油和实用等,通过调查得知,黑龙江地区校园中共有44种观赏植物,如紫薇、迎春花、紫云兰;51种绿化植物,如日本小壁、栗树、梧桐;55种药用植物,如油松、银杏、桑;38种工业用材,如梧桐、刺揪;21种食用植物,如石榴、柑橘、桃子等;16种榨油植物,如女贞、榔榆等。因此,黑龙江地区校园植物整体经济价值较高,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增强了校园社会服务水平。

三、讨论

(一)构成了乔、灌、藤结合的植被分布特点

校园内木本植物中,以杨柳、槐树、松柏、银杏、玉兰、柳树等高大乔木凭借其数量多而成为校园常见树种,常常栽种于道路的两边。小叶黄杨、连翘、大叶黄杨、海棠、迎春等常常以集中或绿篱的方式予以呈现。白木香、凌霄、紫藤等藤本植物常常在人工搭建的藤架上展现风姿,爬山虎的藤蔓在在教学楼、图水管等建筑物上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屏障。这些木本植物合理分布在校园绿化空间中,再以草木植物形成的草坪,渐渐形成了藤、灌、乔、草一体化、立体搭配的绿化环境[2]。

(二)形成了春花、夏绿、秋实、冬翠的季节特点

春天,校园开放着粉色的樱花、白色的玉兰、红色的碧桃、黄色的连翘及五颜六色的月季,在绿色的灌木、乔木的衬托下更加绚丽多彩,给勤奋读书的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夏天,悬铃木、国槐形成的绿荫和紫藤、凌霄、木香的绿色走廊,为校园师生带来了凉凉的风;金秋时节,枝头满挂的白梨、柿果、核桃等累累硕果引入眼帘,使得学生明白只有奋斗才能有收获;冬天,苍松翠柏在纷纷大雪中依然挺立,使得学生感受到一种立志的伟大情怀。由于各种植物在四季中展示了不同的风采,不仅为师生创造了优质的生态环境,而且成为了黑龙江地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黑龙江地区校园木本地被植物规划应用建议

1、重视对木本地被植物的应用。不管是从管理便捷性角度,还是从生态效益角度分析,木本地被植物都值得进一步发展,因此黑龙江地区各个校园应该高度重视其种植与应用。

2、丰富木本地被植物种类。调查黑龙江地区学校得知,各个学校并未种植矮生地被竹类,但是这一类植物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栽种简单、容易生长、覆盖率较高等优势。为了增加校园植物的多样性,必须配置和运用矮生地被竹类,例如种植鹅毛竹、倭竹、有箬竹等[3]。

3、加大对木本地被植物的应用力度。黑龙江地区高校并未广泛应用木本地被植物,只是应用了一些常见的木本地被植物,如月季、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迎春花等,其他一些植物只是进行了点缀性种植,并未广泛应用。

4、丰富木本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式。行道绿篱地被是黑龙江地区校园常见的应用方式,比较单一。因此需要按照木本地被植物丰富的色彩、多样性的品种、季相性景观,使得草、灌、乔同其他造景因素更好地融合,形成层次多样、色彩绚丽的植物景观。

通过对黑龙江地区校园木本植物的调查分析,总结分析出了这些校园木本植物分布特征,并为校园木本植物规划应用提出了有效建议。详细只要贯彻落实了这些措施,校园绿化建设将会更上一层楼,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西安年鉴2013[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3:31—34.

[2]灿盛,苏惠敏,殷淑燕,等.小区域园林植物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及其意义—以陕西师范人学雁塔校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74:—13876.

[3]陶洪波.东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上一篇:三年级未来的汽车范文下一篇:专业分包方考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