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

2024-05-25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精选6篇)

篇1:《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唱段,知道京剧的声腔、板式及四大行当;知道谭派艺术。

2、能力目标:学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体会(西皮流水)有板无眼的节拍特点,并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3、情感目标: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学情分析

京剧作为“国粹”,代表着中华戏曲文化的主流,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昆曲即是京剧的基础,作为我们当代的学生,都应对京剧和昆曲有所认识和了解。当今社会,流行歌曲在学生中是主流,在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之外,都是一些明星演唱的歌曲,或网络歌曲,而作为中华瑰宝的京剧不被学生所接受和认知。那么,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去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欣赏角度。

本节课的京剧选段《这一封习书信来的巧》,是教育部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教材中的唱段之一。唱段的节拍属有板无眼类,没有拖腔,易于学生演唱,这段老生唱腔《定军山》,为谭派著名剧目,此剧目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电影。在知识领域,本节课的认知内容,即要了解国粹,戏曲活化石,还要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更要去体会京剧里西皮、二黄两个声腔,四种常用的板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对京剧音乐的基本特点和知识有多方位的认识。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接受京剧,本节课事先让学生预习了容易接受的戏歌《说唱脸谱》,一是能加深对京剧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还能展示才华。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背景,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的兴奋点,为更好的完成教学重、难点,作好充分的准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有板无眼的(西皮流水)节拍特点,能模仿、体验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教学难点:老生行当的唱腔韵味。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情景创设、感受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说唱脸谱》(教师自制音频)的音乐声中,步入教室,师:今天,大家同老师合作唱一首戏歌《说唱脸谱》,之所以称戏歌,就是在歌曲中加入了京剧唱腔的成分,使得戏如歌、歌如戏、戏中有歌的风格。学生唱歌,教师唱戏的部分。(多媒体展示文字音频)

【导入】感受歌曲

总结体验师:通过和老师的合作,同学们能体会到京剧在戏歌里面的元素,那么大家在这首戏歌里面都发现了哪些京剧元素呢? 学生答:(各种花脸人物、乐器锣鼓钹,故事盗玉马,四大行当)

师:本节课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传统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的巧》,来体会京剧的魅力

【讲授】聆听歌曲、认识了解

1、(播放《这一封书信来的巧》的视频课件)

2、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背景资料,以便更好的理解京剧。(课件展示)、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师:我们来看一看歌词部分,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的词?

歌词中多次使用了虚词“呃、那”,突出唱腔板眼,增加唱腔流畅性。

4、播放音频,再次聆听,教唱学唱。

5、中国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课件展示)

师: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的秋天,在位于北京琉璃厂土地祠的丰泰照相馆院内,《定军山》被----【讲授】加深理解、开拓视野师:京剧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要素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2、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有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师生共同完成多媒体光盘中《京剧行当练习》)

3、京剧脸谱

4、京剧唱腔

5、京剧的伴奏(锣鼓经)

【活动】激发情趣、拓展延伸师生互动,锣鼓经,老师表演锣鼓,学生随节奏快慢表演走场。分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体会京剧板眼特点。

【测试】复习巩固、实践创造师生共同完成课后《实践与创造》第五题(多媒体教学光盘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作业】深刻领悟、总结延伸归纳总结,布置作业,随戏歌《说唱脸谱》律动下课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并演唱了京剧传统曲目《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的巧》,了解了许多有关京剧的知识,认识到了我们祖国京剧艺术的无限魅力,课后大家重点了解京剧脸谱有哪些种?每个脸谱表现哪些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要多听京剧,传承中华文化,做一个热爱民族艺术的中学生……

听戏歌、边唱边走出教室。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情景创设、感受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说唱脸谱》(教师自制音频)的音乐声中,步入教室,师:今天,大家同老师合作唱一首戏歌《说唱脸谱》,之所以称戏歌,就是在歌曲中加入了京剧唱腔的成分,使得戏如歌、歌如戏、戏中有歌的风格。学生唱歌,教师唱戏的部分。(多媒体展示文字音频)

【导入】感受歌曲

总结体验师:通过和老师的合作,同学们能体会到京剧在戏歌里面的元素,那么大家在这首戏歌里面都发现了哪些京剧元素呢? 学生答:(各种花脸人物、乐器锣鼓钹,故事盗玉马,四大行当)

师:本节课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进传统京剧《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的巧》,来体会京剧的魅力

【讲授】聆听歌曲、认识了解

1、(播放《这一封书信来的巧》的视频课件)

2、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背景资料,以便更好的理解京剧。(课件展示)、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师:我们来看一看歌词部分,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的词?

歌词中多次使用了虚词“呃、那”,突出唱腔板眼,增加唱腔流畅性。

4、播放音频,再次聆听,教唱学唱。

5、中国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课件展示)

师: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的秋天,在位于北京琉璃厂土地祠的丰泰照相馆院内,《定军山》被----【讲授】加深理解、开拓视野师:京剧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要素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2、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有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师生共同完成多媒体光盘中《京剧行当练习》)

3、京剧脸谱

4、京剧唱腔

5、京剧的伴奏(锣鼓经)

【活动】激发情趣、拓展延伸师生互动,锣鼓经,老师表演锣鼓,学生随节奏快慢表演走场。分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体会京剧板眼特点。

【测试】复习巩固、实践创造师生共同完成课后《实践与创造》第五题(多媒体教学光盘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作业】深刻领悟、总结延伸归纳总结,布置作业,随戏歌《说唱脸谱》律动下课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并演唱了京剧传统曲目《定军山》选段《这一封书信来的巧》,了解了许多有关京剧的知识,认识到了我们祖国京剧艺术的无限魅力,课后大家重点了解京剧脸谱有哪些种?每个脸谱表现哪些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要多听京剧,传承中华文化,做一个热爱民族艺术的中学生……

听戏歌、边唱边走出教室。

篇2:《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脸谱、拖腔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唱脸谱》是人民音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美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3、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教学难点: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以及托腔唱法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

教学过程4.1 课前教师演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剧种?{问题设计:通过老师的演唱、同学们的讨论,引出我国的“国粹”京剧}

(二)了解京剧

1、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国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2 0 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 7 9 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2、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以及四大名旦。

3、京剧的场面:文场、武场文场:唢呐、笙、月琴、京胡、京二胡、三弦。武场:鼓、堂鼓、小锣、大锣、板、钹。

4、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二黄

5、京剧的表演手段(四大基本功)唱(唱腔)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四、教授新课

(一)教师范唱歌曲《唱脸谱》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仔细的记一记,歌曲中都唱了哪些人物的脸谱?

2、每个人物的脸谱都是什么颜色的?

3、注意什么是托腔?在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称为拖腔。【设计意图: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记住人物以及人物脸谱的颜色并且学习托腔】

(二)学唱歌曲《唱脸谱》

1、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现,突显京剧的韵味。

2、注意空拍的地方以及托腔的唱法。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注意歌曲演唱的力度。

五、重点难点的讲解

(一)第一部分模仿京剧里旦的声腔,着重指导滑音、休止符以及字正腔圆的声音练习“外国人、戏、彩、画、四击头、美极啦、妙极啦、呱”等。

(二)第二部分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板一眼,重点学习歌曲的拖腔以及净的行腔特点。一字一音,干净利落,豪迈爽朗的气势。

六、知识拓展

(一)看脸谱色彩的含义:蓝色:刚强骁勇,有心计。红色:忠义、英勇。黄色:骁勇、凶暴。白色:奸诈、阴险、狡猾。黑色:肃穆、刚直。(二)戏歌:所谓“戏歌”就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

教学活动【导入】导入课前教师演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剧种?{问题设计:通过老师的演唱、同学们的讨论,引出我国的“国粹”京剧} 【讲授】讲授

一、教师范唱歌曲《唱脸谱》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仔细的记一记,歌曲中都唱了哪些人物的脸谱?

2、每个人物的脸谱都是什么颜色的?

3、注意什么是托腔?在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称为拖腔。【设计意图: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记住人物以及人物脸谱的颜色并且学习托腔】

二、重点难点的讲解

(一)第一部分模仿京剧里旦的声腔,着重指导滑音、休止符以及字正腔圆的声音练习“外国人、戏、彩、画、四击头、美极啦、妙极啦、呱”等。

(二)第二部分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板一眼,重点学习歌曲的拖腔以及净的行腔特点。一字一音,干净利落,豪迈爽朗的气势。

三、知识拓展

(一)看脸谱色彩的含义:蓝色:刚强骁勇,有心计。红色:忠义、英勇。黄色:骁勇、凶暴。白色:奸诈、阴险、狡猾。黑色:肃穆、刚直。(二)戏歌:所谓“戏歌”就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

【活动】活动学唱歌曲《唱脸谱》

1、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现,突显京剧的韵味。

2、注意空拍的地方以及托腔的唱法。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注意歌曲演唱的力度。

【练习】练习互动环节:同学们到前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脸谱》 【测试】测试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脸谱》 【作业】作业

1、同学们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唱脸谱》

2、自学一首京戏

唱脸谱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唱脸谱

第一学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课前一分钟 《新贵妃醉酒》李玉刚

三、激趣导入

(一)课前教师演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剧种?{问题设计:通过老师的演唱、同学们的讨论,引出我国的“国粹”京剧}

(二)了解京剧

1、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国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2 0 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 7 9 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2、京剧的行当为:生、旦、净、丑以及四大名旦。

3、京剧的场面:文场、武场文场:唢呐、笙、月琴、京胡、京二胡、三弦。武场:鼓、堂鼓、小锣、大锣、板、钹。

4、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二黄

5、京剧的表演手段(四大基本功)唱(唱腔)念(道白)做(表演)打(武打)

四、教授新课

(一)教师范唱歌曲《唱脸谱》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仔细的记一记,歌曲中都唱了哪些人物的脸谱?

2、每个人物的脸谱都是什么颜色的?

3、注意什么是托腔?在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称为拖腔。【设计意图: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记住人物以及人物脸谱的颜色并且学习托腔】

(二)学唱歌曲《唱脸谱》

1、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现,突显京剧的韵味。

2、注意空拍的地方以及托腔的唱法。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注意歌曲演唱的力度。

五、重点难点的讲解

(一)第一部分模仿京剧里旦的声腔,着重指导滑音、休止符以及字正腔圆的声音练习“外国人、戏、彩、画、四击头、美极啦、妙极啦、呱”等。

(二)第二部分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板一眼,重点学习歌曲的拖腔以及净的行腔特点。一字一音,干净利落,豪迈爽朗的气势。

六、知识拓展

(一)看脸谱色彩的含义:蓝色:刚强骁勇,有心计。红色:忠义、英勇。黄色:骁勇、凶暴。白色:奸诈、阴险、狡猾。黑色:肃穆、刚直。(二)戏歌:所谓“戏歌”就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

教学活动【导入】导入课前教师演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剧种?{问题设计:通过老师的演唱、同学们的讨论,引出我国的“国粹”京剧} 【讲授】讲授

一、教师范唱歌曲《唱脸谱》问题设计:

1、请同学们仔细的记一记,歌曲中都唱了哪些人物的脸谱?

2、每个人物的脸谱都是什么颜色的?

3、注意什么是托腔?在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称为拖腔。【设计意图:同学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记住人物以及人物脸谱的颜色并且学习托腔】

二、重点难点的讲解

(一)第一部分模仿京剧里旦的声腔,着重指导滑音、休止符以及字正腔圆的声音练习“外国人、戏、彩、画、四击头、美极啦、妙极啦、呱”等。

(二)第二部分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板一眼,重点学习歌曲的拖腔以及净的行腔特点。一字一音,干净利落,豪迈爽朗的气势。

三、知识拓展

(一)看脸谱色彩的含义:蓝色:刚强骁勇,有心计。红色:忠义、英勇。黄色:骁勇、凶暴。白色:奸诈、阴险、狡猾。黑色:肃穆、刚直。(二)戏歌:所谓“戏歌”就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

【活动】活动学唱歌曲《唱脸谱》

1、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现,突显京剧的韵味。

2、注意空拍的地方以及托腔的唱法。

3、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注意歌曲演唱的力度。

【练习】练习互动环节:同学们到前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脸谱》 【测试】测试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脸谱》 【作业】作业

1、同学们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唱脸谱》

篇3:《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柔缓、深情的情绪背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体验音乐内在的情感。

2、了解歌曲《我和你》的创作背景。

3、能够听辨各种演唱形式,并且和老师一起对歌曲进行创编。

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有五个乡镇合在一起的一所县城中学。学生素质程度参差不齐。在农村家庭居多的环境下,普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不重视,更难说是音乐这门副科了。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观念不强。由于孩子初步进入青春期的他们好胜心强,好动,嗓子开始变声,不爱唱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以身做责以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感染学生;并创设情境,适当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课堂学习方式。比如适当的降调,多听少唱,利用多样化的演唱形式调动大家积极性等。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唱出歌曲《我和你》宁静而又蕴涵激情的意境。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音频导入欣赏历届奥运会主题曲串烧

【活动】欣赏视屏,聆听歌曲《我和你》通过08年奥运视屏,聆听并初步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内涵。

【讲授】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了解与歌曲相关的三个关键人物及奥运会主题曲的竞选过程。【练习】学习歌曲

1、跟电子琴伴奏,学生用”LU”哼唱歌曲旋律。

2、跟电子琴学唱歌词。

3、聆听分析歌曲情感意境。

4、无伴奏表演唱歌曲。

【活动】创编拓展

1、听辨歌曲演唱形式。

2、聆听教师范唱改编歌曲。

3、学生改编创作歌曲。

4、表演体验歌曲。

【作业】小结小结寄予希望,作业

1、小组为单位创编歌曲,下节课前5分钟进行表演。

2、收集你喜欢的体育盛会歌曲或音乐,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我和你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我和你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音频导入欣赏历届奥运会主题曲串烧

【活动】欣赏视屏,聆听歌曲《我和你》通过08年奥运视屏,聆听并初步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内涵。

【讲授】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了解与歌曲相关的三个关键人物及奥运会主题曲的竞选过程。【练习】学习歌曲

1、跟电子琴伴奏,学生用”LU”哼唱歌曲旋律。

2、跟电子琴学唱歌词。

3、聆听分析歌曲情感意境。

4、无伴奏表演唱歌曲。

【活动】创编拓展

1、听辨歌曲演唱形式。

2、聆听教师范唱改编歌曲。

3、学生改编创作歌曲。

4、表演体验歌曲。【作业】小结小结寄予希望,作业

1、小组为单位创编歌曲,下节课前5分钟进行表演。

篇4:《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剧三要素以及其综合性的艺术特点。

2、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自己创编小型音乐剧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活力,思维活跃,认知水平、思考能力稍显成熟,需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变、逐渐深入引导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八年级学生不太擅于表演,需要找到激发他们表演兴趣的契合点.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对比观察

一、放三段视频

1、话剧《四世同堂》

2、舞剧《天鹅湖》片段

3、音乐剧《贝隆夫人》片段

二、教师提问,引出音乐剧概念 【讲授】讲授新课

一、随片欣赏

1、欣赏《小偷猫》片段

2、教师提问

二、随片跳舞

1、欣赏《老好人猫》片段

2、教师提问

3、教授舞步

4、引导学生自己跳舞

三、随片演唱

1、欣赏“魅力猫”第一次演唱《回忆》

2、欣赏《回忆》第二次演唱

3、教师提问

4、随琴模唱

【活动】创编活动

一、欣赏春晚节目《笑一笑》

二、结合素材指导学生创编

三、学生表演

☆回忆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回忆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对比观察

一、放三段视频

1、鹅湖》片段

3、音乐剧《贝隆夫人》片段

二、教师提问,引出音乐剧概念 【讲授】讲授新课

一、随片欣赏

1、欣赏《小偷猫》片段

2、教师提问

二、随片跳舞

1、欣赏《老好人猫》片段

2、教师提问

3、教授舞步

4、引导学生自己跳舞

三、随片演唱

1、欣赏“魅力猫”第一次演唱《回忆》

2、欣赏《回忆》第二次演唱

3、教师提问

4、随琴模唱

话剧《四世同堂》

2、舞剧《天

【活动】创编活动

一、欣赏春晚节目《笑一笑》

二、结合素材指导学生创编

篇5:《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演唱和欣赏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2、知识与技能: 在掌握切分音节奏的同时能用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彩云追月》的主旋律,并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过程与方法:欣赏、演唱《彩云追月》,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运用欣赏、比较、实践等方法体验悠扬舒展的旋律。

学情分析 《彩云追月》这首歌是根据民族管弦乐曲的意境和旋律填词而成,虽然整首乐曲音调并不是太高,但节奏还是很有难度的。农村学校的学生音乐理论基础差,所以先用一课时让学生对歌曲的意境、主旋律和节奏等有所掌握后,为后面的合唱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主旋律。

2、教学难点:认识切分音节奏,并解决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演唱,使学生更贴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模唱法等。

教学准备钢琴、碰铃、双响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6.1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

师: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同学们能说一说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和音乐吗?

生:嫦娥奔月的传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之上,十五的月亮等。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配有歌曲《彩云追月》的月亮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歌词来体会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生:在清澈透明、幽静的月夜里,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

【讲授】学习歌曲

1、学习切分节奏:

1)找一找歌曲中的切分节奏。2)用切分节奏为歌曲伴奏。

2、学唱歌曲旋律: 1)学唱第一乐段

a教师唱学生默唱并划旋律线.b比较两条旋律线,分句学唱,师生接龙唱。

(旋律节奏相似,好像彩云与月亮在一问一答,互相倾诉。)2)学唱第二乐段

a听教师唱,学生划旋律线。

b跟琴分句模唱。要求:唱准附点、切分节奏 c跟琴完整模唱旋律。

3、学唱歌词: 1)听录音轻声唱 2)学唱第一乐段

教师范唱、学生跟琴唱、教师讲解启发情感、学生有感情的跟琴唱。3)学唱第二乐段

跟琴唱、讲解难点、练唱、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激发感情、有感情地练唱。

4、用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

1)纠正学生唱错的乐句。2)加上力度记号mpmf,设计演唱形式。【活动】了解作曲家任光及音乐背景,并欣赏钢琴独奏《彩云追月》

任光(1900—1941),生于浙江越剧之乡嵊县。1919年,赴法国留学作曲。归国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一批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月亮月光光》《渔光曲》等40余首著名歌曲。

《彩云追月》原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因旋律优美又被改编成了一些民族乐器独奏、歌曲以及钢琴曲,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用钢琴演奏《彩云追月》,同学们听到了你们熟悉的旋律可以一起小声哼唱。

【练习】用简单乐器为歌曲伴奏

把碰铃、双响筒等简单打击乐器分给乐器组的同学们,在配合着声乐组和老师的钢琴。鼓励学生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此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作业】

结合歌曲《彩云追月》的意境,用画笔画一幅画。

彩云追月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彩云追月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导入】新课

师: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同学们能说一说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和音乐吗?

生:嫦娥奔月的传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之上,十五的月亮等。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配有歌曲《彩云追月》的月亮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歌词来体会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生:在清澈透明、幽静的月夜里,云月相逐、相映成趣的意境。

【讲授】学习歌曲

1、学习切分节奏:

1)找一找歌曲中的切分节奏。2)用切分节奏为歌曲伴奏。

2、学唱歌曲旋律: 1)学唱第一乐段

a教师唱学生默唱并划旋律线.b比较两条旋律线,分句学唱,师生接龙唱。

(旋律节奏相似,好像彩云与月亮在一问一答,互相倾诉。)2)学唱第二乐段

a听教师唱,学生划旋律线。

b跟琴分句模唱。要求:唱准附点、切分节奏 c跟琴完整模唱旋律。

3、学唱歌词: 1)听录音轻声唱 2)学唱第一乐段

教师范唱、学生跟琴唱、教师讲解启发情感、学生有感情的跟琴唱。3)学唱第二乐段

跟琴唱、讲解难点、练唱、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激发感情、有感情地练唱。

4、用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

1)纠正学生唱错的乐句。

2)加上力度记号mpmf,设计演唱形式。【活动】了解作曲家任光及音乐背景,并欣赏钢琴独奏《彩云追月》

任光(1900—1941),生于浙江越剧之乡嵊县。1919年,赴法国留学作曲。归国后,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音乐活动中,创作了一批极有影响的抗日救亡歌曲与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月亮月光光》《渔光曲》等40余首著名歌曲。

《彩云追月》原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因旋律优美又被改编成了一些民族乐器独奏、歌曲以及钢琴曲,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用钢琴演奏《彩云追月》,同学们听到了你们熟悉的旋律可以一起小声哼唱。

【练习】用简单乐器为歌曲伴奏

把碰铃、双响筒等简单打击乐器分给乐器组的同学们,在配合着声乐组和老师的钢琴。鼓励学生音乐创作,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此环节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用喜欢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乐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

【作业】

篇6:《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吹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意图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这首乐曲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象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象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溢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熟悉河北吹歌《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

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 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4、复听,学生跟着想象。

二、小结

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有限度,以及对其他地域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各种存在的差异,在对地方音乐特点的认识上也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尽可能的让他们知道在音乐上反映出的地方差异和特点。

☆小放驴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小放驴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

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 属于河北吹歌。

3、再听: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4、复听,学生跟着想象。

二、小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下册教案95】相关文章:

书信复习教案05-07

一封英文书信及翻译04-21

写给姐姐一封书信06-09

书信应用文教案06-12

给人类的一封书信05-24

致孩子的一封书信04-20

至妈妈的一封书信04-27

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书信04-22

给的自己一封优秀书信04-27

写给拉萨小学的一封书信04-29

上一篇:平等的友谊作文下一篇:2021年江苏省高考成绩查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