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2024-05-23

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共9篇)

篇1: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管理制度

一、岗位职责

(一)、办公室职责

办公室是学校的行政办事机构,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及对外联络工作。其职责是:

1、管理文书档案,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2、“三防”(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工作和卫生工作的组织检查,保证学校的安全与整洁。

3、负责学籍管理和学生成绩档案管理工作。

4、组织印刷发放教材、讲义和习题。

5、制定并调整课程表。

6、做好学生反馈工作的总结。

7、做好全校考务工作。

8、保存并做好与兄弟学校交换教学资料工作。

9、负责全校教室、专用教室安排,做到合理使用。

10、负责对外宣传、咨询、接待工作。

11、熟悉学校办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掌握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指定教材,组织招生咨询工作,解答学生、家长提出的问题。

12、负责新生的招生与注册的具体组织工作。

13、掌握各学科、课程学习人数的增减变化,上报校长并通报教务人员作为编班、安排教室及教师的依据。每天上报各课程招生报名人数及注册人数。

14、保存招生登记簿册及学生登记表等原始资料,建立相应的检索目录,及时将学生注册交费情况并入档案。

15、按学校要求,协助会计做好收缴学费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职责

1、班主任是各学科教学班的组织者、管理者。必须选派有较高素质和组织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

2、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3、班主任做好学生考勤,课前做好考勤,发现所带学生没有上课的,及时通知管理老师,保持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

4、班主任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保持教室、学校环境的整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人员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1、用人条件:本校系初级文化艺术教育层次的教育机构,聘用人员必须有一定的素质。条件如下:

(2)、教师必须具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任职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3)、管理人员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熟悉教学业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

力。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正派,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XX岁。新聘用的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适用期,经综合考察合格后方可录用。

2、聘用程序

(1)、根据用人需要,登记应聘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政治面目、学历、工作经历、从事专业、从教年限、职称、主要优缺点、部门使用意见等)。

(2)、根据应聘人员基本情况由校长面试审核、试讲最后确定录用与否,凡录用人员一般试用期为三个月,合格者签发聘书。

(3)、教职工每学年根据学校要求写出工作总结,作为考核基础。

二、管理人员岗位分工职责

1、:执行校长,法人,承担法律责任。主持全面工作,主管人事、财务。全面计划安排,总结、年审。分管:教学文书档案、声乐、影视。

三、管理人员值班职责

1、必须提前30分钟到岗。开教室门窗通风。

2、接待家长态度要和蔼,做到百问不烦。按学校统一规定给予耐心的解答。

3、把好门卫,家长、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教室,上学、放学一律在自动门外等候。

4、课前、课间要在学生活动现场管理好学生课间活动,学生不得在楼梯、平台跑闹,严防事故。发生问题及时处理,如学生发生事故立即和家长取得联系,并立即报告校长。

5、上课期间要巡视各班上课情况,如发现课堂教学秩序问题应及时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进行研究处理。

6、认真管理考勤,一节课前课后,要立即检查各班出席情况,凡缺勤学员要马上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

8、放学时各班必须排队有秩序放学。各班教师送出门厅。如有的学生没接走,安排好学生在大厅等候。

9、放学后回到各教室检查门窗、照明、电 扇是 否关好。将桌椅摆整齐。用其他教室桌椅送回原处。

10、将录音机、挂图等教具、教室标牌送回原处。

11、一切安排好方能离校。

篇2: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民进艺术类文化课教师备课、作业检查制度

为督促教师完成教学教务,增强教师、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作业检查制度。

一、每月不定期查一次备课情况,学生作业及批改记录。

二、检查结果由学校备案,作为校定任课教师工作成绩的一个指标艺术生文化课辅导班。

三、要根据备课的要求去做,①书写清楚,态度认真,②符合教案要求,环节齐全,步骤完整、有重点、有分析、有板书设计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④体现多种教学方法。

四、作业要求①书写认真、整洁卫生②点评时有批有改艺术生文化课辅导班。

五、批改记录要求:①要有具体学生作业中出现问题的记录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想及作业信息反馈记录。

篇3: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一、建立健全文化艺术创新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创新机制是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创新机制要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我们的文艺必须坚持文化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新机制就要尊重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艺术创造、尊重艺术人才、尊重创作权利、尊重创作成果的良好氛围。创新机制要紧紧抓住增强文化艺术企业活力、改善服务态度这个重点,继续推进公益性文化艺术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更好地面向实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建立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创造的艺术创新机制。营造有利于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技艺、技术的环境,重点培育动漫、音像、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发展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和鼓励中小型文化艺术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作用,引导文化艺术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支持掌握核心技术的文化艺术科技人才,创办新型文化艺术企业,扩大原创文化艺术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和销售,大幅度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文化艺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增强改革政策的科学性、协调性,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和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支持参与改革、投身文化艺术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大胆进行革新创造。

文化艺术的发展创新有一定的继承性,任何时代的文学艺术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但是,继承以往的文学艺术传统并不是目的。继承的目的在于革新、创造。在文化艺术发展与创新中,继承、发展和革新与创造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继承、借鉴是革新、创造的基础;革新、创造是继承、借鉴的目的。每个时代的新文艺,适应着新的现实生活、新的社会力量的需要,必定有所革新,有所创造。否则,就无法反映新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新愿望、新要求。但是,这种革新、创造只有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劳动成果,总结前人文化艺术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果抛弃了一切文化艺术遗产,那就不可能有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当然也就谈不到革新、创造。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要按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艺术的挖掘和保护,重视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做好文化艺术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使之代代相传。

三、创新文化艺术评估机制,扶持艺术表演团体。

实行文化艺术工作的目标管理,使文化艺术工作的目标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目标一样,实行细化、量化、逐项分解,定期检查,定期分析评估,进一步增强文化艺术的可操作性。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艺术表演团体的不同类型、人才实力、艺术水准、资产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建立科学的艺术表演团体评估体系。加大对体现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团体的扶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和规范民间职业剧团。要力争推出一批创新能力强、人才集聚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团体,形成布局结构合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在加强文化艺术团体组织建设的同时,要善于打造品牌文化艺术活动。实施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国家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为龙头,以具有区域特色的地区文化艺术活动为基础,逐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品牌。

四、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现实生活,积极探索大胆创造文化艺术精品。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离开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伟大实践中吸取新鲜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只有深深植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融入亿万群众开拓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华文化艺术。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深入现实生活,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齐发展。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敏锐发现社会变革的风气之先,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艺术的进步,使文化艺术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要实施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精品战略,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杂技、动漫等文化艺术精品,培育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名品。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戏并举”的方针,推动传统戏曲剧节目的整理、改编与创新。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活动,建立群众文化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加大对少数民族题材艺术精品的扶持。依托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培训艺术创作人才。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做好艺术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研、开发利用工作。

五、大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和形式是辨证的统一。在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领域中,传播决定影响。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社会是信心化社会,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艺术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由此言之,我们必须花大气力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加快构建传输、覆盖广泛的文化艺术传播体系,使我国文化艺术传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为提高文化艺术和表演艺术方式和手段的提高,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在文化艺术传播方面的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影响,加强数字和网络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方式。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推进舞台技术进步,开展文化行业标准化建设和乐器改革,发展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研发。

篇4: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前不久,王岐山、任志强等多位政经风云人物,在多个不同场合推介一本讲述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书《旧制度与大革命》,由此兴起一波《旧制度与大革命》的阅读与研究的热潮。关于大革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已经有太多的解读,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谈文化与艺术。

公元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还珠格格”已经鸡皮鹤发,垂垂老矣;孝圣宪皇后“甄嬛”已经驾鹤西去12载,“康雍乾”的鼎盛时期进入了尾声,一个东亚帝国进入了暮年。而在欧洲大陆,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一个新时代刚刚开始拉开帷幕。

文化与艺术,往往是每个大时代的悲喜剧开演之前的前奏。当革命已成往事,当贵族已付笑谈。我们回望那个奢靡华丽、摄人心魄的大时代,希望那个远去的时代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些关于艺术与文化的启示。

艺术潮流

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君主时代,称之为“旧制度”。无论是“旧制度”还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资本主义“新时代”,美的概念,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决定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健康强壮的形象被认为是美。到了君主专制时代,“妩媚与色情”代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强壮与健康”。在旧制度中,一切审美都建立在享乐之上,所有劳动都是卑微下贱的。王权极端蔑视一切非贵族成员,他们认为只有男爵以上的人,才有权利被称为人。

力量,在君主时代的审美看来,是丑陋的。脸色红润与身体强壮是乡下人的特征。没有劳动能力,羸弱的身躯才是美。贵族们纤细的手,不适宜工作,却擅长温柔的爱抚;纤细的脚,不能迈出坚实的步伐,却能踏出灵巧的舞步。贵族们苍白的脸色意味着彻夜的狂欢,因此是美的。皇室贵族成员无一不娇嫩、柔弱,或者用他们的话来说:优雅。真正的贵族只做两件事:吃喝玩乐与无所事事。统治阶级的一生就是一场盛大无比、永不休止的节日。

君主时代的享乐主义的本质就是竭力把享乐的可能性发挥到极致。王室贵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本能与欲望,并且要通过无限度地追求享乐来向庶民展示无限的权势。让庶民觉得上层阶级的愿望和企图不受任何限制,王室贵族在尽情享受神赐的盛宴的同时,成了神的化身和代言人。

旧制度的享乐主义与纵欲主义,决定了女性的身体成为崇拜的对象,旧制度中的艺术品喜欢表现女性的胸部。与文艺复兴时期不同,女性的胸部不再是生命源泉的象征,而成为性欲的源头。文艺复兴时期,体态的成熟是美。君主专制时代,青春才是美。君主时代的洛可可画家喜欢画青春少女,他们的作品中很少有成熟的女性形象。洛可可艺术中,裸体健硕的男人很少见,男性的阳刚之气逐渐消失。对女性则是色情的赞美,没有了成熟、和谐的人体美,仅剩色情的刺激。

旧制度中的享乐主义者把人体分成数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独立的享乐的工具。破坏了文艺复兴时期奉行的人体美理想的和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裸体美不同,君主时代的艺术品中的女人体往往穿着衣服,衣服把身体分解成数个性感的部位:胸、小腹与臀部。女人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纤足、素手、酥胸与丰满臀部的组合。每一个娇媚的部位都是性的象征,艺术品中的女人体仿佛是一道人体盛的色情晚宴。18世纪后期,对女人身体的迷恋达到巅峰。甚至出现了用蜡做成的人造乳房,开始用蜡制造,后来使用了肉色的皮革,并且在上面描绘出脉络。一条特制的弹簧使它能够有节奏地颤动。

色情是享乐主义的重要副产品之一。在全身挂满奢侈品的同时,女性本身也成为奢侈品之一。大多数女人把卖弄风情看作广告招牌。大革命前十年,巴黎约有5万妓女。法国有的城市三分之二的下层阶级都患有花柳病或者有花柳病的症状。上层阶级有时全家都患有梅毒。波旁家族和奥尔良家族成员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患过梅毒或其他性病,有的终身未愈。舞蹈演员与风流情妇把梅毒当作爱情的纪念品送给她们的每一个崇拜者,路易十四、法国摄政王菲利普·奥尔良公爵、路易十五等人都有幸获赠。

旧制度的“王权至上”催生了巴洛克艺术,享乐主义的风潮之中诞生了洛可可艺术。1789年大革命之后,对贵族来说,王权至上和享乐主义的“美好年代”一去不复返。对公民来说,从此一个奢靡、荒唐、纵欲的世界远离了法国。旧制度的君主时代不仅意味着独裁与压迫,还意味着没有限度与底线的纵欲与狂欢。而崭新登场的资本主义不仅意味着自由与平等,还意味着充满朝气、自律和有约束的生活。

随着资产阶级的思想成为主流,新的文化思潮与审美理想代替了旧制度的享乐主义。男人开始注重自己孔武有力的形象,与旧制度中苍白羸弱的贵族形象完全不同。大革命之后的男子总想表现发达的肌肉、魁梧的身材、宽阔的胸膛和强壮的肢体。资产阶级在经过长期艰苦斗争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他们需要英雄和强者的形象,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是英雄,是战胜了旧制度的人,由此产生英雄美的理想。大革命之后涌现出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就是英雄主义的最好写照。

新古典主义艺术排斥洛可可艺术的轻佻浅薄的享乐,也否定了巴洛克艺术的冷冰冰的华丽。艺术家通过健康的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对希腊罗马传统中代表着高尚美德的英雄形象加以复原与改造,作品中的古代人物充满改变世界的力量。

新古典主义的著名画家大卫的作品中,选取的虽然是古罗马题材,但是画家借古喻今,表现了当时大革命中法国人的爱国主义、勇敢与牺牲精神。大卫能够在古典题材中表现出今人的勇敢献身、忠诚的品质,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革命的时代意义。如果说巴洛克艺术是对王权与神权的崇拜,洛可可艺术是对物质世界的热情向往,大革命之后的新古典主义则是理性与牺牲精神对本能和纵欲的否定。

如果说我们可以从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文化与艺术的变迁中获得什么经验。那就是:政治和经济面临大变革的时代,文化思潮与审美理想一定会发生巨变。法国大革命的前夜,艺术流派与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变,巴洛克与洛可可被新古典主义所取代。如果我们在今天购买处于顶峰的艺术品,就像在大革命之前,投资处于顶峰状态的洛可可艺术。今天中国的当红艺术家,大部分已经被市场透支。作为艺术品藏家,在时代变革的节点,需要重新审视那些火爆了十年的市场神话,对旧的审美体系要有警惕心理,理智的藏家不应该再留恋昨天的审美与流派。

nlc202309011813

服饰文化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衣服只是简单的遮掩物,重点表现人的裸体的健硕与力量。在文艺复兴之后的君主时代,艺术品中的人重新穿上了衣服,美的理想需要靠华贵的服饰来体现。

在君主时代,作为上层阶级的王室贵族竭力用服饰来强调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与下层阶级区分开来。他们需要假发与硬邦邦的服饰来强调统治阶级的神性、稳重、古板、矜持与不可冒犯的威严。

上层阶级的男人们戴着白色的假发,套上镶金边与钻石的礼服,衬衫上缝满花边褶皱;女人们用鲸鱼骨紧束着极细的腰,大木桶似的钟式裙、拖地的后襟,让贵族们只能小心翼翼地走动。他们需要借助服装来表明统治阶层的象征:一切都有人代劳。

从路易十四开始,巴黎逐渐成为欧洲的奢侈品之都。太阳王路易十四对西欧的政治影响无人能敌,并且树立了绝对君主权的样板,让欧洲的其他国王羡慕不已。在时尚和艺术方面,法国的影响更为深刻。18世纪上流社会的整套高雅文化,无一不以凡尔赛宫和巴黎为榜样。巴黎的《时装信使》在1770年全年共刊出3744种发型。巴黎的丝绸产业和巴黎的裁缝在一百多年间是全欧洲宫廷的供货商。法国的作坊每年向俄国供应几千幅法国丝绸和几千件成衣。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留下了1.5万件从巴黎订购的豪华时装。

作为时尚之都的法国上层阶级的服装代表着毫无节制的奢华。曼恩公爵夫人头饰上的黄金与宝石的重量甚至超过了夫人的体重。亨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穿着一件镶满3.2万颗珍珠和3000颗钻石的礼服出席她孩子的受洗礼。路易十四喜欢穿缎子套装,搭配天鹅绒饰带和镶嵌荷叶花边的衬衣,足蹬高跟鞋或长筒靴,头戴柔顺的假发卷和装饰着鸵鸟毛的帽子。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每年用于购买礼服的钱,就超过了360万美元。

法国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取代了皇室贵族阶层成为了统治阶级,各个阶层的地位等级需要重新洗牌。旧制度被推翻之后,君主时代的一切审美理想都被宣布为丑陋,受到鄙视。中产阶级和底层阶级拥有了话语权,新时代的审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相信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新秩序已经建立,从此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富足。贫困、恐惧与绝望的阴影从此烟消云散。

时代的节奏越来愈快,人们不再是翩翩起舞于宫殿大堂的贵族,人们需要在工厂和办公室工作,以往束缚四肢的沉重而奢华的时装必须被抛弃。资产阶级时装的主流是朝气蓬勃的劳动者的服装。

这时的时装被设计成线条简洁,自由、不受拘束,四肢得以充分的舒展,再也没有旧制度中的花哨华丽,颜色也变得朴素。宫廷时装让位给了资产阶级时装。除了简洁与适合人体活动,资产阶级服装的另一个特点是款式一致,人人都是平等的公民,因此穿着都基本一样。

1949年之后的中国,在上海、北京还可以看到不少风度翩翩的西装与风姿卓越的旗袍。从60年代开始,全民都成了清一色的“蓝蚂蚁”,此后的二十多年间,中国的服饰不但消除了性别的特征,也消除了阶层的特征,延绵三千年的中国服饰文化被连根拔起。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服饰才开始重现多样化。但是直到今天,中国的“第一夫人”虽然穿上了本土设计的服饰,中国人依然谈不上有自己的服饰文化。事实上,无论是作为流行文化的中国服饰,还是作为高级文化的中国当代艺术,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审美系统。

餐桌文化

毛主席曾讲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柯里昂教父也讲过:Great people are not born with the great. 同样,伟大的法国餐桌文化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或者与生俱来的。17世纪之前,法国餐桌文化深受中世纪厨艺与意大利主义的影响,并没有多少出彩之处。直到17世纪中期,随着法兰西威望与实力的加强,法国上流社会的餐桌文化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在凡尔赛宫的一次次盛宴中,形成了伟大的法兰西品位。

餐桌是国王驾驭群臣与炫耀王权的重要场所,能够参加宫廷晚宴,意味着进入了权力的中心,餐桌上的排座意味着距离权力有多近,每一个大臣和贵族都企图在餐桌上占一个好位置。

除了等级排位之外,旧制度的王室餐桌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奢华与炫耀。餐桌装饰华丽,摆着银烛台和花篮,还有用于降温的巨大喷泉。数十种花式的餐巾摆放在桌布上,几百根蜡烛点燃的水晶吊灯辉煌灿烂、流光溢彩。餐厅的墙上挂着提香、鲁本斯、拉斐尔等人的作品。进餐时,国王面前摆放着王权象征的“宝船”,里面装着君主专用的各种餐具和试毒角(犀牛角或独角鲸的角)。18世纪,大革命爆发前夕,路易十六的一份晚宴菜单写有:虾茸浓汤、普罗旺斯乳鸽、芥末蒜泥鳗鱼、鲑鱼头、多宝鱼、科城母鸡、香槟香菌、芦笋、蓟菜和苹果酱拼吐司。

奢华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旧制度被推翻之后,贵族与王室的御用大厨纷纷流落民间,自己开起了餐馆。宫廷法国菜得以在民间流行起来。这是王室厨房的不幸,却是法国菜的大幸。

18世纪中后期,随着启蒙运动与民主化浪潮席卷法兰西,另一种法国餐桌文化开始流行:咖啡馆与沙龙。如果说凡尔赛宫的餐桌是君主专制的倒影,那么咖啡馆与沙龙的餐桌就是民主化的侧影。在咖啡馆与沙龙的餐桌上,没有等级排位,也没有丰盛的佳肴,人们在平等的氛围中,欢快而热烈地讨论着未来。

大革命爆发之后,象征“王权与等级”的宫廷餐桌文化被彻底颠覆。群众经常自发组织“团结饭”,成为一种革命的仪式。“团结饭”带有强烈的家庭色彩,妇女与儿童参加聚餐,意味着他们也加入了政治阵营。来宾们互致问候,互相拥抱,有人发表革命祝酒词,大伙合唱革命歌曲。“平等与团结”是大革命后的餐桌文化。——这一切都意味着象征君主专制的宫廷餐桌文化的崩溃。

但是大革命的理想主义很快破灭,“平等与团结”的餐桌文化在大革命爆发两年后也开始支离破碎。在1792年的聚会中,雅各宾、无裤党等派别因为政见不同,在餐桌上互相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富人在组织聚餐时尽可能简单,而穷人为了掩饰窘困,组织一次聚餐几乎倾家荡产。餐桌上的穷人与富人也不再和谐。穷人被禁止坐在餐桌的主位,被安排在餐桌的远端。——被大革命摧毁的等级制度,又回到了群众中间。之后,随着拿破仑一世的上台,君主专制时代的餐桌文化再次回归法兰西。除了一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再也没有别的言语可以表达我们的感慨。

近期以来,餐桌文化在政界与民间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炫耀权力与财富的餐桌文化被暂时打压。但是我们从“旧制度与大革命”时期的餐桌文化的变迁中可以看到:对决策者来说,可以一夜之间让餐桌上的菜式变得更加简单或者更加繁复,但是只有伟人才能永远地改变一个民族的餐桌文化,只有伟大的民族才能颠覆餐桌上的等级制度。政治与经济对餐桌的影响总是易来也易变,只有文化的变迁才能恒久远。

篇5: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一、会议考核制度的制定目的:

为了加强与会各位成员的时间观念,保证会议按时进行,进一步加强凝聚力,提高会议的效率和质量,更好的分配工作和落实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每周五上午例会,下午培训。

三、会议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民进一中全体员工。

四、会议考核制度的相关内容:

1、本制度实行计分制,每个部门、分会等成员的总分都为100分。

2、与会全体成员在接到办公室会议通知时,必须准时出席,特殊情况除外。并由办公室成员负责签到。

3、办公室成员应按规定严格进行会议签到,办公室专人负责签到,并做好会议筹备。15分钟仍不到者视为缺席,没有相应请假者也视为缺席。

4、各领导如需请假,必须在会前2小时向会议组织负责人提出口头请假,并把书面请假条交给办公室的成员。各成员请假应在会议前1小时向负责人提出书面请假,特经批准后才生效,并由办公室成员做好记录。如有特殊情况,应在会后一天内补假,否则视为缺席。

5、办公室成员要根据请假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召开校全体会议时,每个部门的会议出席率不能低于80%,低于80%者扣除该部门每人5分。(特殊情况除外)

6、请假者一次扣除3分,缺席者一次扣除6分,请假2次折合一次缺席。

7、召开分会时每个部门必须有一位以上部门负责人出席。

8、在与会现场,参与会议全体成员必须有秩序就做,出现混乱的情况,扣除混乱者相应分数,轻者扣3分,严重者扣5分。

9、会议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不得随便进进出出,不得开小差,不得随便打断发言人的讲话,如有违反者情况较轻的扣3分,情况严重的扣5分,会后违反者两天之内上交一份200字以上的检讨书到办公室。

10、在会议过程中积极发言,为学校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的加5分。多次踊跃发言的成员,可作为“每月之星”或“优秀职工”的考察对象。

11、办公室成员负责统计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考核分数,作为月或年终奖惩标准。

石家庄民进艺术生文化课辅导

篇6: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民进学校考勤工作制度

1、民进艺术生文化课补习学校考勤表由学校统一制定,由学校领导干部轮流负责考勤工作。严格按学校一日学习生

活常规执行。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2、教职工请病事假,一律经校长批准。如二天以上,由职教主管校长批准,三天以上,由医院证明经职教校长批准。要履行请销假手续,如特殊情况可提前或推后补假。老师

因病、事假所耽误课程及时补上。

3、校长请假须报经主管校长同意,三天以上经校长会职教校长批准。副校长两天内由主

管校长批准,三天以上报校长会决定。、教师婚丧假。按职教规定,直系丧假七天、旁系三天,婚假教职工七天。

5、凡教师进修学习培训,需离岗,必须提前安排好教学工作保证不耽误。经校长同意方

可离校。

6、学校开会或集体活动要参加,不参加者和中途退场按旷工和早退处理。

7、凡无故迟到、早退累积三次者,按缺勤1天计,超过者以此类推。

8、教师私自不上课,擅自离开课堂,一律按旷工对待。

9、节假日安排值班,凡缺班者,按旷工对待。

篇7:校园文化艺术节

校 园 文 化 艺 术 节

华 东大 学

才华东交通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

主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校团委 承办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棋艺社 竞赛组织:华东交通全体在校学生

一、活动背景: 弘扬棋艺文化,营造良好的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交大学子对棋类活动的热爱,促进棋艺文化交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特设残局,邀请全校有激情有才干的学生参与。

1.无悔的青春笑泪,不死的激情梦想,青春纺织着诺言,青春跳跃着激情。大学生是青春的主题,大学生是时代潮流的象征。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点缀了一代代大学生的缤纷梦想,展现了一代代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学生精神风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明独领风骚。棋艺它是国人的骄傲,承载着无数爱好者的梦想走向辉煌。2.年轻只有一次,无论你在天底下那块云下面流浪,思念的风缕缕翻动的着无情的日历。为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增强艺术魅力;提高我院同学的学习兴趣,挥洒同学们的艺术才华,增强文化艺术交流,3.当代大学生在单调的生活之余需要一些文化元素来丰富,充实大学生生活要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将华夏文明发扬广大,千古年来的中国象棋文化承传至今,必有其精髓之处。充分体现“百家争鸣,百花之放”多元化的诠释,在充分展现思维伟大的同时,又能实现大学生更好的交流。

4.以棋艺会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需要资源:

一、前期宣传准备工作:

1、海报南北区各两张

2、条幅南北区各2条(共4条)

3、分别通知到各学院辅导员、学生会主席、班级宣传委员等

4、向学生会发出邀请。请各个学院帮忙宣传。

5、摆出残局二、三、活动展开:具体比赛流程 摆残局,每个社员必须积极参与。活动初赛。侧重于比试棋艺。

活动进入复赛,侧重于解开残局的技巧 活动决赛争夺冠军

残局:

1.红方先行,至少需要几步才能白吃一个黑士?(10分)

A.4 B.5 C.6 D.7

2.红方若要取胜,应该走哪一步?(10分)A.车二退三 B.车二平一 C.车二平八 D.士五退四

3.红方若要取胜,应该走哪一步?(10分)

A.帅四平五 B.车八进一 C.车八退二 D.车八退三

4.黑方先行,走哪一步死的最慢?(18分)A.士5退6 B.士5进4 C.士5退4 D.象3退5

5.红方若要取胜,应该走哪一步?(15分)

A.车五进一 B.车五平一 C.炮四退六 D.炮四平二

6.红方若要取胜,应该走哪一步?(17分)

A.士五进四 B.车二进八 C.马七退五 D.马七退六

7.红方若要取胜,应该走哪一步?(20分)

A.马六进五 B.马六退四 C.马六退五 D.兵三进一

单选题:

1.新中国第一位全国冠军是谁?(2分)A.柳大华 B.胡荣华 C.杨官麟 D.聂卫平2.第一位五羊杯冠军是谁?(2分)

A.赵国荣 B.杨官麟 C.胡荣华 D.柳大华 3.哪一位象棋选手的围棋水平最高?(4分)A.胡荣华 B.赵国荣 C.李来群 D.吴清源 4.龟背炮也称什么炮?(4分)

A.担子炮 B.凤凰炮 C.马后炮 D.鸳鸯炮

5.瞎眼狗指的是什么?(4分)

A.第一回合双方互进边兵 B.第一回合双方三或七线兵卒碰头 C.第一步炮打对方马 D.第一步飞边相

6.七宝连树指的是什么?(4分)

A.一种开局 B.一种杀法 C.一则排局 D.一个故事 7.最早的象棋排局谱是什么?(5分)

A.适情雅趣 B.弈乘 C.竹香斋 D.百变象棋谱

8.《棋经十三篇》中哪一篇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5分)

A.合战篇 B.审局篇 C.斜正篇 D.杂说篇 9.哪一个是公认的四大残局之一?(5分)

A.李代桃僵 B.野马操田 C.带子入朝 D.千里降龙 10.谁被称为棋坛总司令?(5分)

A.胡荣华 B.杨官麟 C.谢侠逊 D.周德裕

多选题:

1.哪些是特级大师的绰号?(5分)

少年姜太公 东北虎 微笑刺客 笑面佛 拼命三郎 2.哪几位是现役特级大师?(5分)刘殿中 于幼华 洪智 金海心 党国蕾 3.哪几位获得过五羊杯冠军?(5分)赵国荣 李来群 于幼华 洪智 柳大华

4.象棋比赛记录可采用哪几种记录方式?(7分)炮二平五 炮2-5 炮2=5 炮25 C25 5.对局时,哪几种情况可判为犯规?(8分)

将棋钟打落致使棋钟停止 将棋子在棋盘上拖动 提出自然限着和棋,但查不属实 触摸了己方不可能走动的棋子

是非题:

1.单车必胜马双象吗?(3分)A.是 B.否

2.单车必胜马炮光将吗?(2分)A.是 B.否

3.车炮士必胜车双相吗?(3分)A.是 B.否

4.马高兵必胜单缺相吗?(3分)A.是 B.否

5.“拨簧马”是不是指车借马力,抽将得子,直到取胜?(2分)A.是 B.否

6.中国象棋棋盘有正方形的吗?(2分)A.是 B.否

7.中国象棋基本定型的年代是不是宋代?(2分)A.是 B.否

8.“铁兵”一词是出现在让单马局中吗?(3分)A.是 B.否

填空题:

1.论形势 两相当 分彼此 各参商 顷刻间化出百计千方 得志纵横任冲击 未雨绸缪且预防 看世情 争先好胜似棋忙 整军队 排雁行 运帷幄 算周详--------------九宫谋士侍左右 五营貔貅戍边荒 叹英雄 勤勋立业类枰场(10分)

四、经费预算:460 条幅(包含海报)4*40=160元; 活动启动仪式:100元 活动颁奖仪式:200元

五、负责人:

大赛主要负责人电话:

欧阳韬 *** 余晓珺 ***

华东交通大学棋艺社 2012年3月29日

篇8:艺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探究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特点

艺术类的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特点【2】。艺术类的大学生思维宽广, 性格独特、个性强且多才多艺等特点, 但是某些方面上, 在学习专业知识或创作时, 欠缺团队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经验, 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集体观念相对淡薄,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在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 教师侧重学生思维和创作的独创性, 使得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对更加细腻敏感, 感情丰富, 情绪的起伏和波动较大。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学风、班风、思想道德素质及综合素质相对特点明显。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艺术院校学生的效果不佳, 需要我们更加耐心和增加与其沟通, 摸准其脉搏, 以有效的、有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艺术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寓德育教育于各种的校园文化形式中。

(一) 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的特点是一种针对学生潜移默化正向熏陶。例如我院前院长杨院长提出的“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作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美术学院的办学理念, 把“出作品、出人才、创建一流美术学院”作为奋斗目标, 现院长王院长提出“弘美厚德, 借古开今”校训, 这种精神作为一种文化, 营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去影响、陶冶师生情操,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风格、习惯, 从而烙印某种特殊的美好的校园文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得以充分显现。良好的、催人向上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拥有高尚的情操。

(二) 引导功能和作用。

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阵地, 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校园文化的内容、方式以及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均是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 对青年学生有着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规范和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如高校普遍开展的人生道德系列讲座、学生心理咨询、理想、奋斗、成才的讨论会和辩论会等等。无疑引导着学生对自身价值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求。因此, 在校园文化在建设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正向功能, 抑制可能产生的负向功能, 从而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等都可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 为其提供施展才华, 展现自我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只有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 学生才愿意参加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来, 在其中受到熏陶、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凝聚功能和作用。

凝聚力是一个集体向前奋进, 生存发展的必须因素。追求这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精神风貌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良好的校园文化让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师生团结友爱, 真诚相处, 公平公正;同时又使人感到机遇良多, 踌躇满志, 促进人们积极上进的力量。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师生普遍喜欢的文化活动, 可以激发全体师生将学校精神与个人发展要求、兴趣爱好融为一体, 形成统一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 实践功能和作用。

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无疑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而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 对外缺乏主动性, 不知怎样正确的与人交往。随着人才市场逐渐饱和, 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 青年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竞争激烈等种种考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 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园文化中的丰富活动, 提高参与意识, 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竞争能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提供了平台。比如我院系学生分会增设学生社会实践部, 组织学生外出进行速写作品出售、外出授课等勤工助学活动。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与现代社会相接触并尽早融入社会的平台, 增强学生就业意识, 参与各种社会工作。

(五) 调整功能和作用。

校园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校园精神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又给学生融入社会搭建了平台。它形成特定行为规范促使他们逐步认识社会和人生、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 并吸取各种失败与挫折的经验教训。校园文化的调整功能还减少和缓解大学生的重大违纪行为。学生易以激烈行为来释放他们的青春力量而导致行为失控, 从而违纪违规甚至违法, 校园文化正是在这一点上, 将不良行为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来。

(六) 塑形功能和作用。

它体现为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这首先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的心灵的场所, 校风、文化传统、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精神理念, 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指引作用。其次, 学生易于接受的良好、有秩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又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着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三、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以校园文化引入思想育人。

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正确引导学生精神信念。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班会、校园活动开展好政治学习、入学教育等活动, 并及时表彰在校园中涌现出具有榜样力量的学生激励别人, 如举办“我身边的青春榜样”校园评选活动;以期刊报纸、广播站、宣传栏等作为宣传阵地, 积极宣传好思想,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作报告会、研讨会, 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 思路更宽广;可以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宣传, 使学生以娱乐欣赏的方式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 构建校园行为文化。

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满足大学生交流、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等心理需求, 且能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 还可以将世界观、价值观等观念教育渗透在活动中。因此, 高校应重视开展品位高、内涵丰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

(三) 构建校园精神文化。

以办学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独立的精神存在。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子们不仅能够汲取到知识的养分, 同时也培养他们自身的精神动力, 提高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我们要用高雅的精神文化去滋润学生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品位, 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用校园精神文化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正向发展。

校园精神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 体现了高校全体师生的集体荣誉感、价值观念和精神意志, 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人们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 使人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以获取他人的肯定和自我肯定。这就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的行为。如通过学校的校训、校风、校徽等主体文化标志, 并利用宣传栏、广播、海报、横幅等各种宣传途径传播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我院的“弘美厚德, 借古开今”的校训便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来弘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延凤宇《关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2005年11期。

篇9:校园文化艺术节制度

构建经营主体的准入退出机制

关涉文化艺术品交易的主体包括一般市场主体(如古玩、古旧图书市场及其它收藏品市场的个体经营者)、文物商店(或文物经营公司)和从事文化艺术品拍卖的企业(有些地方一个市场也可在整体上作为一个主体取得文物经营资格,如北币市文物局、北京市工商局于2009年第十二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向北京古玩城颁发了“文物商店”标识牌,这样,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成为北京首家具有文物经营资质的古玩市场)。其中,一般从事文化艺术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合二为一,其获取程序也较为简便,即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予营业执照便可营业。只不过在“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其入市门槛更加降低。

而文物商店(文物经营公司)和从事文物拍卖企业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实行分离制度,前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予,后者则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特许。但“审批制度改革”前后有所不同的是,审批制度改革前,特许程序一直是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前置程序。而审批制度改革后,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意味着包括文化艺术品经营、拍卖在内的许多行业的经营资格许可不再作为登记主体资格的前置条件。这一改革带来的显著变化是,就一般经营主体而言,因不涉及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审批,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放宽了对经营场地、经营范围和注册资本等方面的登记条件,无疑为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创业者顺利取得主体资格提供了便利,从而使更多的经营者进入了文化艺术品市场。而就仍需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特许的文物商店、文物经营公司和从事文化艺术品拍卖的企业等主体而言,这种改革旨在突破此前关于审批与监管脱节的规定,遵循从“重审批轻监管”到“轻审批重监管”,以及《行政许可法》“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切实肩负起审批后的监管责任,而不只是拥有审批的权限。实践中,即便仅就有形的古玩城、旧货市场等文化艺术品市场而言,原来居于多数的经营者为个体商户的格局逐步被打破,而是呈现出一般经营主体和特许始能从业的文物公司等主体并存,且后者数量与日俱增的态势。这也意味着负有审批权限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种形态文化艺术品市场中监管职责的必然存在。

然而,面对本已急剧增长的从事文化艺术品经营的庞大群体,经营者的准入环节,尤其是后置的特种经营许可环节的任何疏漏和工作迟滞,又将令文化艺术品的监管工作遭受质疑,批评的理由之一是这种程序性的瑕疵导致不能及时给予经营者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权利,以及减缓了市场主体因业已简化了的前期主体资格取得程序后所期望的经营资格取得步骤。当然,文化艺术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从业者设置准入门槛的必要性。然而,在“轻审批重监管”“谁许可审批,谁监督管理”的原则下,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理应摒弃坐等审批、重审批轻监管的旧有思维,而对审批制度改革所产生的新任务和责任的任何焦虑和忌惮均于事无补。

基于上述理由,在文化艺术品经营主体入市门槛降低和特许程序后置的前提下,从有效衔接的角度出发,相关部门的配套审批和监管制度应适时跟进,而不能依旧止步于文物、工商、公安等部门权责不明、监管缺位而又疏于沟通和协调的困局。尤其是对文化艺术品经营市场负有特定监管职责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更应摒弃“单打独斗”的思维定势,而应在职能转变过程中真切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地位和责任,积极主动的寻求与作为主体资格授予者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海关等部门共同打造联动的配合监管模式,建设共享的主体资格登记、许可审批和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并以此为依托,探索建立新的退出机制,以破解相关部门和社会共同担忧的市场主体信用和相伴而随的监管难题。这也是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文物局 公安部 海关总署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经营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物博发[2012]8号]进一步明确提出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具体的建议是,上述相关部门可将各自行使职权期间所获经营者的相关信息及时推送到共享平台,以供对方充分查询并及时作出适宜的监管措施。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自身已经掌握,及执法过程中获取和共享平台传输的信息,依据《文物保护法》,对轻微违法违规者作出相应的警示和处罚,并配合主体资格授予部门,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具体应载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事由,可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酌情而定。如载入异常名录事由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消失,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可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永久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对违法程度达到《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撤销特许资格的经营者,则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其主体资格。如此看来,由于文化艺术品的从业者被纳入信用监管体系的不良记录,交易相对人、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查询平台获取,从而对其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和从事交易活动产生影响。因此,这种通过影响文化艺术品从业者信用的方式迫使有不良记录或显著违法行为者离开市场的退出机制,可以促使文化艺术品从业者的自治与自我管理,也有利于降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成本,避免招致对相关主体过度干预的嫌疑,有利于创造公平、规范与自律的文化艺术品市场秩序。

nlc202309020737

确立鉴定人员“协助制度”,强化对交易物和交易行为的规制

在文化艺术品流通领域,透过这一特殊的交易对象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鱼龙混杂、赝品泛滥。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并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自然,不良商家追逐利益是导致市场乱象的第一驱动力,但制度的缺失和监管的疏漏在客观上也起了放任作用。

事实上,如同一般商品市场公平交易秩序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专业人员凭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掺杂使假行为一样,文化艺术品市场客观上也有依靠专业人员协助判断被交易对象真伪的迫切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如果说一般商品市场的秩序井然与专业机构能对有违公平交易规则的行为及时喝止不无关系的话,那么,文化艺术品市场上专业鉴定人员的缺位客观上助推了“三假”(造假、售假和拍假)等行为的说法并不夸张。就此,文化艺术品市场早期的监管实践证明,专业机构在合法公开市场上带有初步“许可”性质的鉴定行为,可对非法交易市场的生存空间产生挤压效应。这是因为,无论何种情形,作为交易一端的买方(藏家)对价值陡升,甚至颇显昂贵的文化艺术品的真伪判断,依然对合法公开的鉴定活动有更多的心理依赖。至于不同鉴定人员、不同鉴定机构就同一鉴定对象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形,如能排除一方徇私作假的嫌疑,只能是鉴定水平的差异所致。至于少数确有难度的鉴定工作,通常情况下,专业人员的目力配以先进的科学仪器即可顺利进行。至于认定标准问题,虽然《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仅就文物行政部门对文物进行认定的程序作出了规定,但实践中并非不存在认定文物的依据和标准。而且,通过鉴定判定真伪,对文物市场管理和收藏者来说均相当重要,如早期鉴定专家们常采用比较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董彦文《文物辨伪、鉴定与市场》,《丝绸之路》1998年第5期,第58页)。然而,目前鉴定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无专业资质者滥竽充数,部分持有合法资质者忙于“走穴”,鉴定制度失范导致某些鉴定业务存在严重的程序瑕疵,既有专业资质又守法敬业的鉴定人才奇缺。如此看来,规范文化艺术品鉴定资质的授予和管理,培养合格的鉴定人才,以及探索建立专业鉴定人员对文化稽查执法的“协助制度”,对治理文化艺术品流通领域,使其达到合法、公开、有序运行的目标至关重要。

实际上,对文化艺术品的鉴定业务,以及鉴定人员的规范和管理,可在审批制度的改革环节寻求突破。换言之,如能切实执行好科学合理的文化艺术品鉴定资质的审批制度,可有效破解这一领域长期存在的管理难题。首先,以“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旨而论,文化艺术品鉴定资质的审批制度同其它许可制度一样,其改革不仅体现在相关部门权限的减少或下放,以及特许权的后置,同时还应确立对执业资格的动态管理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没有经过培训和专业资格认定程序者不能获取相应的鉴定资质;二是已许可持有资格者并非安然适用“终身制”,可实施严格的警示、评价和退出机制,如定期对其从事鉴定活动的业绩,遵守职业操守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作出是否许可其继续持有鉴定资质、或暂停执业活动,或列入类似不良行为记录的“黑名单”,直至注销资格令其退出鉴定业务。当然,上述对鉴定人员的种种行为规范有待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性规定,如文物鉴定标准、鉴定条例、文物鉴定资格认定办法等。其次,将鉴定人员在合法公开市场上从事鉴定活动的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范畴,促使建立鉴定人员配合文化稽查人员执法的“协助制度”。可以想见,正如前文所述及的,这种制度在文化艺术品市场的确立和顺利实施,不仅可以缓解假货充斥的乱象,还能有效挤压文化艺术品交易“黑市”的生存空间,从而在整体上产生净化效应。

当然,鉴定人员“协助制度”的最终确立有赖于相关领域鉴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制度的配套和完善。但就目前的专业鉴定人员的培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对治理文化艺术品市场的作用而言,其不足之处显而易见。这在客观上的确增加了实施鉴定人员“协助制度”的难度。但作为文化艺术品领域相关资质审批的机构和监管部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新时期的厘清职责范围和权力清单,划定权力边界的过程中,理应将规范和监管好文化艺术品市场作为着重考虑事项。具体操作层面,可在目前已有的专业鉴定人才培养的平台基础上,加大培养力度,尤其应注重从博物馆、考古所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中重点选拔,系统培养。同时,将其重要专业鉴定活动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也显得异常重要。

实施交易前的申报和登记制度,遏制“三盗”文物的黑市交易

违法获取文物的非法交易行为对文化艺术品流通领域造成的消极影响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三盗”(即盗墓、盗捞和盗窃)文物经历从盗墓者到商贩,再经黑市交易辗转至买家的整个链条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人们对市场上流通的所有民间收藏品来源的合法性产生质疑;其二,流入市场的文物,其合法与非法的边界不清,使得收藏者对在公开市场上从事交易有所顾忌,以致影响到合法、规范的交易市场的最终形成。

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用来交易的文物主要是通过依法继承或接受赠与,从文物商店或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相互交换或依法转让等方式获取的文物。但实践中,除了从文物商店或拍卖企业购得情形有交易凭据外,其它几种情形下欠缺直接佐证来源合法的原始凭据。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来历不详的文物也不能断然采取一概没收的极端做法。管理中的困惑致使文化艺术品流通领域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适宜被盗掘文物销赃的黑市交易日趋活跃,但另一方面,合法持有者因忌惮质疑其藏品来源问题而对公开交易行为顾虑重重,如履薄冰,如此,正常的流通环节被极度扭曲。

上述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交易的参与者和社会公众往往对现有的文物执法力量和专业程度、执法机制和严格程度颇有微词。而公安部门的工作机制决定了它只能限于被动的接受举报和此后的破案和追赃工作,尽管屡有所获,但这对于规范和整治,乃至根治庞大的文化艺术品市场乱局而言,无异于缘木求鱼。尤其在审批制度改革,降低市场经营主体准入门槛,活跃文化艺术品市场的背景下,要兼顾打击文物犯罪和适度放开文化艺术品市场,允许个人合法拥有文物的流通与买卖,无疑给文化艺术品市场的治理工作增添了难度。

nlc202309020737

从治理文化艺术品市场的长期实践来看,除了强化文物行政执法权力、完善考古发掘和文物进出境管理制度,以及加大有关文物犯罪的处罚力度、增加犯罪成本外,在文物流通领域创新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主动征集制度、优先捐赠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激励机制也十分必要,尤其是确立文化艺术品的申报和登记制度,对规范文物经营活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对文化艺术品流通领域非法交易行为尚不能根治的情况下,既要坚持出土文物归属国家而不能使“赃物”合法化的原则,又不能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获取途径涉嫌违、法时阻止正常交易,此时,重要文化艺术品交易前的申报和登记制度就显得异常重要,它即可部分消除交易双方对交易对象来源合法性的种种担忧,又能使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带有“许可”性质的例行登记环节,依法判断申报和登记物是否为准许流通物,同时可初步摸清民间流入市场的文物数量,为适时建立相关资源数据库储备信息[《国家文物局 公安部 海关总署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经营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物博发[2012]8号),在要求各地报送古玩旧货市场文物经营管理工作的情况中明确要求报送民间文物收藏、流通情况]。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可流通文物国内交易的监管重心放在严格限制和监管可流通文物经营主体身上,而非直接针对可流通文物本身。当今国际社会多数国家可流通文物交易监管的重点在于可流通文物本身,通过对重要文物禁止出境、国家享有优先购买权以及交易者必须进行交易申报和交易信息记录等措施来实现,而非通过限制文物经营形式和文物经营主体来实现。将监管的重心由限制经营主体转向监管流通领域的文物是我国未来可流通文物交易法律制度变革的一大重点。”(向力《中国可流通文物文易法律制度的演进及其缺陷》,《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5卷),第181-182页)所幸的是,曾经有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潘家园等旧货市场实施的交易品需贴有“经文检”标签的成功实践可作为推行此项制度的恰当注解。苏州等地也曾推出上市文物监管物品必须详细填写报单,经该市文物鉴定小组鉴定,加贴“苏文监”标签等类似举措。只不过诸如此类的范例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性成果和可推而广之的制度而已。毋庸置疑,倘若申报和登记制度能得以严格执行,则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和管理任务时不至于束手无策,乃至管理失控、乱象丛生。

需指出的是,重要文化艺术品交易登记制度包括对已被认定为“文物”,且准许流通的交易品的登记,还包括对其它尚未经鉴定程序认定的文化艺术品的登记,这一制度虽然不同于对某些交易品的特许制度而具有普遍意义。但经登记来“确立”文化艺术品的市场流通有效“身份”,可作为后续管理工作中判断被登记对象来源合法性的初步信息。更何况,如能得到前述鉴定人协助制度的密切配合,可共同构成对采取“三盗”等手段非法获取文物黑市交易的有效挤压,而不至于陷入只有在因文物纠纷、走私和盗窃等涉及争讼和司法案件时才予以涉足的尴尬境地。

(责任编辑:阮富春)

上一篇:音乐考级考生报名表下一篇:古诗文欣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