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的作文

2024-04-25

出处的作文(共9篇)

篇1:出处的作文

一天,崔志诚到我家来玩,见我正在画小人,就吵着要学。

我拿了一块白板,在上面画了个小圆圈,又添上表情,用一根小棍指着说:“这就是小人的头,衣服是这样的,一边说我一边画,当然你也可根据需要再自由添加。”说着,我又在圆底下画了一个椭圆,又添上手和脚:“好啦,这就是一个构造简单的.小人了。”我回头一看崔志诚,他昏昏欲睡,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用棍打了他一下。他“哎哟”一声大叫,便振作起来继续学习。

我画了一个小人,要他照着画一个。我看了后,说:“用一个字形容是‘神’。”“看来我画的太好了。”“不,你画的和我画的差太远了。”他听了,竟大叫一声:“不懂艺术。”他又描了一个,可再用一个字形容,是“鬼”。

他画完了,竟还要我给他物品奖励。我说:“是你要学的,为什么给你奖品?”“我不管,学了就要有东西奖励。”“不给。”他一听,把圆珠笔摔到地上,走了。

我想:当老师真不容易,每天都要教学生,整个班级几十人各有各的性格,我教一个就受不了了,还要备课。这次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当老师的艰辛,尊重老 师和 老师的劳动简直是人人都应具有的起码的道德品质啊!

篇2:出处的作文

我喜爱我的学校一红岭中学。

在这座学校里学习已经4年多了。在两旁高大的树木伴随下,我走进了学校的大门。不能忘记,曾经在右边的宣传栏上,贴满了我们初三那年军训时的照片。紧张的初三,却被安排参加军训,虽然牺牲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学习时间、但得到的是同学们军训后严肃的纪律作风和团结向上的精神。我认为,值得。所以,我喜爱这片宣传栏。不能忘记,曾经在左边的篮球场上,输了我们初中年代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班级女子篮球赛。那天,班上的一些女生都抱在一起哭了,为了那场输了的球赛。但是,我却在失败中学会了坚强。所以,我喜爱篮球场。

往前走我来到了图书馆门前。又想起,曾经在这十数级楼梯上,举办过的那次艺术节。那时,我们参加了“青春形象大赛”。班上包括我在内的八个同学,穿上当时流行的休闲服饰,在这里客串了回“临时模特”。虽然那次比赛,我们因为没有跟上音乐节奏,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演出,但是,我相信这是一次难忘的经验。所以,我喜爱图书馆前的这片地方。

再往前走,就是南北两座教学楼。在南面,度过了我的初二和初三,并将会度过我的整个高二。在北面,度过了我的初一和高一。我不会忘记,在哪间教室开始我的中学生涯,也不会忘记,在哪个教室和我敬爱的初中班主任告别。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教学楼是我学习了四年多的地方,是我得到知识和学会做人的地方。站在这里,过去的画面一浮现在脑海中。每位老师的音容笑貌,教室里的一桌一椅,是那样的印象深刻;黑板上的公式单词,及投影中的图片题型,是那样的历历在目……这里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喜爱这两座教学楼。

篇3:小议《三峡》的出处与作者

一、《三峡》的出处究竟何在

有些教材对《三峡》一文的出处标注为“选自《水经注疏》”, 并随之解释“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由此给人造成一种错觉, 好像是郦道元撰写了《水经注疏》。事实如何?

《水经注》是为《水经》所做的注, 《水经》是一部专门记载我国江河水道的古书, 具体作者和年代已经不可考, 从内容看, 应是到魏晋时期才最后完成, 其中讲到大小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但讲叙极为简略, 读来如同流水账。北魏郦道元广泛收集前人有关著述, 融合自己从年少以来游离各地山川之见闻, 在《水经》基础上大量修订扩充, 完成《水经注》四十卷, 资料超过《水经》二十倍。

《水经注疏》是清末民初历史地理学家、金石学家杨守敬与门人熊会贞在《水经注》基础上写成。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合称“注疏”, 因此《水经注疏》可谓对《水经注》的第二次注解, 《水经注疏》和《水经注》又是两本书。

那么, 《三峡》的原本出处, 应该出自《水经注》无疑了。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水经注疏》指出, 《江水》篇自“三峡七百里中以下” (即课文《三峡》内容) 出自于南朝宋盛弘之所撰《荆州记》。

《荆州记》成书于南朝宋元嘉九年至十六年间 (432—439) ———, 早于《水经注》380 年左右, 该书 “按州属各郡县分条记事, 其内容为述地理、载产物、述旧事, 明古迹、录神话等五类。某些记载读之使人神游八极, 堪称 ‘奇笔’” (赵国璋、潘树广主编《文献辞典》) , 宋李昉《太平御览》录有盛弘之《荆州记》全文———

旧云自二峡取蜀数千里中, 恒是一山, 此盖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日月。至於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宿江陵, 凡一千二百余里, 虽飞云迅鸟, 不能过也。春冬之时, 则素湍渌潭, 回清到影, 绝巘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雅趣。每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岫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可见, 《水经注》中郦道元只是对盛弘之的文字进行了几处略微改动, 所以, 准确说来, 《三峡》的原本出处应为南朝宋盛弘之所撰《荆州记》。

二、“《三峡》———《水经注》———郦道元”的关联所在

既然《三峡》的原初出处及其作者并非郦道元及其《水经注》, 缘何《三峡》作者一般标注为“郦道元”、出处多标注为《水经注》呢?

原因在于《水经注》内容丰富, 对河流的考察比《水经》清楚得多, 在讲述河流的同时, 还记载了河流所经过之处的地貌、矿产和动植物, 对自然灾害特别是河流泛滥造成的水灾也予以关切、多有记载, 注中对涉及的有关行政区划沿革、地名由来与演变也做了大量工作 (记载的古地名多达两万余) , 还记载了许多人工水库的情况、载录了不少古墓以及墓前碑刻的要目, 凡此种种, 使之对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不言而喻的综合价值。与此同时, 《水经注》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很强, 从而使之在文学史上也获得了很高地位, 广为流传, 影响深远。

为什么郦道元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原因不外乎两点———

首先是郦道元本人在写作中充分利用亲身经历写进大量所见所闻, 真实可感;对有关内容注重分析, 不拘泥于陈说, 有自己的创见和实证。比如, 古书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智伯声言汾水可以淹没另一贵族魏氏都城安邑, 绛水可淹没韩氏都城平阳, 郦道元经过实地考察, 发现汾水河床高, 安邑处于东岸低洼处, 可被汾水淹没, 而平阳地势远高于绛水河床, 绛水淹没平阳的可能根本不存在, 如此等等。

其二在于郦道元博览群书, 对自己足迹未能涉及之处充分利用了有关著述。郦道元的引用可以说是下了很大功夫, 他在《水经注》中援引前人以及时人著述多达四百三十余种, 包括纪传体正史、地方志、游记杂记、诗赋文章等各色体裁, 并多有详尽说明, 也由此增进了自我文学修养。譬如, 三峡他并未涉足, 但在“江水”注中却利用了东晋袁山松等人的著作, 显得生动逼真。

可以想见, 如果没有郦道元的《水经注》, 盛弘之的《荆州记》及其《三峡》很可能会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鲜为世人所知, 所以, 《三峡》之所以能传诵后世, 郦道元功不可没, 这恐怕也是《三峡》作者通常标注为“郦道元”的原因所在。

三、关于课文出处与作者的教学处理建议

在教学中, 以上情况可让学生稍作了解, 明确《水经注》一书特点及地位影响、作者概况、知道《三峡》是因《水经注》而得以传诵的名篇即可, 至于细究《三峡》出处是哪儿、作者究竟是谁、甚至将其作为背记的“文学常识”, 则大可不必。

篇4:英雄的出处

以国内企业界为例,与各种“圈子”文化相比,更鲜明精确的识别标签,其实还是大佬们的出处。简要分类一下,目前著名企业家之中,按“英雄出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队列:

一分队:军人

在美国商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世界上最优秀的商学院,不在哈佛大学,而是在西点军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出身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裁和副总裁高达5000多名。反观中国:据统计,目前在全国排名前500强的企业中,军人出身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多人。

柳传志、任正非、王石、张瑞敏、王健林……这些绝对硬气、绝对教父级的名字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这些企业家受过全面的军事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在经营中他们的共性是战略规划能力极强;自律性和抗压能力极强;同时受到部队严格的纪律对领导力的影响,使得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员工也呈现出一种“斯巴达方阵”样的执行力。

当然他们的身上也有共同的问题:领导风格比较“冲”。这和他们所接受的军事训练是有关系的:在军队里,命令必须不折不扣地强势执行,绝无借口。

二分队:教师

这一阵营中也堪称明星闪烁:比如马云、郭广昌、刘永好、孙为民、俞敏洪等等。

教师的道德意识相对比较强,对“稳妥”的需求非常强烈,所以在创业的道路上,一般不会触犯所谓的道德底线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书生涯养成的强烈使命感,教化型、善表达的形象成为他们重要的公众沟通定式。

而教师精神对企业家也有负面的局限,比如,“好为人师”的表现欲和表白欲。在这个分队中,马云、刘永好、严介和等等都有过“言多必失、祸及公司”的经历。

三分队:官员

“92派”已经是一个中国商业史上必然的群体性标签:陈东升、田源、郭凡生、黄怒波、潘石屹、王功权等等的官场经历使他们比一般的生意人更加长袖善舞,善于审时度势,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通常事业的起点也比较高。惜乎其作为92前的政治情怀不仅没有随着商旅生涯消散,反而更容易在功成名就之时涌上心头,对公共事务的过度参与和激进态度往往成为他们自身和企业巨大的风险。

四分队:海归

本来,海归不是一个职业分类,但是由于这一群体在教育背景、文化风格上的共性十分明显,加之影响力日益增大,因此也不妨作为一个分类标签。海归可分为两类:古典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海归,比如宁高宁;现代派,90年代后期乃至2000年以后的海归,如张朝阳、李彦宏、沈南鹏等等。古典派重视大布局,崇尚“摩根”式的游戏;现代派重视“技术创新”(哪怕是从模仿起步)、“商业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对资本杠杆的熟悉和依赖。风险则是由于“不接地气”而导致的阶段性挫折。

五分队:工程师

马化腾、丁磊、王小川……这些名字代表了多少工程师的英雄梦想。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型企业家的涌现和成功,可以说是“互联网下的蛋”,更是一场理科男的狂欢。他们将对产品的执着、对用户体验的洞察和对技术的追求带入中国企业的血液中,对传统的关系型、资源型创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使得“创业”开始成为一个更普遍的常用词。当然,随着企业规模和影响力的增大,理科男们在应对多元化的复杂商业环境时,往往会显得疲于或者懒于招架。

其实,说到出处,还有两类样本是我极其关注的:一类,是坐过牢的;一类,是媒体人。但是前者有太多隐秘,后者创业又尚未成气候,只能留待长期观察了!

唐朝李益诗云:“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 因为人在职业生涯初期的开放性最好,可塑性最强,因此在这一阶段的经历往往会起到一种“入模子”的作用。探究英雄的出处,只不过是论出身,而非出身论,因为,出身决不能定终身。

篇5:英雄不问出处作文

楚汉相争,当年破釜沉舟,威震诸侯的西楚霸王最终兵败该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无奈营中泪别虞姬,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悲歌慷慨。泣不成声。成败已为定局,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遂自刎于乌江之畔,此等英雄豪杰定为后世所称赞。但纵观历史,刘邦却更为我辈所欣赏。虽然司马迁笔下的刘邦好酒及色,庸碌无为,实为市井无赖。可他却推翻了秦王朝,大胜西楚霸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开创了汉王朝数百年的基业,他是个英雄,这是毋庸质疑的。史记中的刘邦以一个十足的无赖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不拘小节,丝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份。读书人前来,他能直接在人家帽子里撒尿;做泗水亭长,他敢戏弄所有官吏;英布前来投奔,他却踞床使二女洗足……

如此率性而为,使后世深受其启发。也许此举不甚文雅,但总比那些衣冠楚楚的禽兽来得真实,如今的社会,官官相护,缺少的就是这份真实。这份真实项羽永远都做不到,他好胜好强,又爱惜脸面,若他能够有刘邦的“厚脸皮“,无所顾及他人看法,项羽也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项羽比起刘邦,实在仁慈单纯,又不能忍辱负重。两军对峙之时,项羽大可煮了刘父,却太顾及名声和体面;鸿门宴上,他大可手刃刘邦,却又被骄傲冲昏了头脑而错失良机。也许他是英雄,是仁者,但他永远无法统治一个王朝。再论刘邦,他善于看人,看透了项羽而解救其父;他忍辱负重,才能从鸿门宴上全身而退;他重信重义,才会拥有那么多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司马迁笔下的刘邦似乎是胸无良策,智力平平,乏善可陈,实际上刘邦对人情的体察、对事理的把握,绝非常人所能比。他面对美人美酒从阿房宫潇洒离去;面对暴秦二世却饶其不死;面对天下百姓与其约法三章,取其民心,此雄才大略远见卓识非项羽所能及。且刘邦身边有樊哙、萧何等同甘共苦,始终如一的一世之才;又有张良、韩信、英布等一时之才,各个都尽忠尽力。刘邦善于用人,信之用之,为其千古基业埋下伏笔。而项羽不信任任何人,致使身边一个个人才都背叛自己,最后仅有亚夫范增却仍不信不用,孰胜孰败局外之人一眼分明。我想,若项羽没有于乌江自刎,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也许天下就又是另一派模样了,可若如此,那也便不是项羽了。争天下,作君王,项羽永不及刘邦。

篇6:浪子回头故事、出处、释读作文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财主年过半百,才喜得贵子,取名为天宝,天宝长大后游手好闲,挥金如土,老财主怕儿子这样下去保不住家业,便请了个先生教他明白事理,轻易不让他出门,在先生的管教下,天宝渐渐地变得知书识礼了。不久,天宝的父母不幸双双下世,天宝的学业从此中断。

等天宝的先生一走,天宝小时候认识的狐朋狗友又找上门来。天宝故态萌发,整日花天酒地,不到两年,万贯家财花了个精光,最后落得靠乞讨为生。直到这时,天宝才后悔自己过去的生活,决定痛改前非,一天晚上,他借书回来,因地冻路滑,再加上一天粒米未进,一跤跌倒后,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不一会儿,就冻僵在路旁。

这时,王员外正好路过,见天宝拿着一本书,冻僵在路旁,不禁起了怜爱之心,便命家人救醒天宝。天宝被救醒后,王员外问清了他的家世,对他很同情,便把他留在身边,打算让天宝做女儿腊梅的先生,对此天宝求之不得,赶紧拜谢了王员外救命之恩,从此,天宝就留在王员外家勤勤恳恳地教腊梅读书识字。

腊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温柔贤淑。天宝刚开始只管都书,时间一长,不禁犯了老毛病,对腊梅想入非非,动手动脚。腊梅气得找父亲哭诉一番,王员外听后不动声色。他怕这件事传到外面,对女儿的名声有影响,便写了一封信,把天宝叫来,对他说:天宝,我有一件急事需要你帮忙。天宝说:员外对我恩重如山,无论什么事,我决不推辞!王员外说:我有一个表兄,住在苏州一孔桥边,烦你到苏州把这封信送给他。你这就起程吧!说完,又给天宝二十两银子作为盘缠,天宝虽然不想离开腊梅,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怏怏地上路。

谁知到苏州,到处都是孔桥,天宝长了半个多月,也没找到王员外表兄的住处,眼看着盘缠快花完了,他打开信一瞧,不禁羞惭尤分,只见信上写着四句话:当年路旁一冻丐,今日竟敢戏腊梅;一孔桥边无表兄,花尽银钱不用回!

看完信后,天宝科想投河自尽,但他转念一想:王员外非但救了我的命,还保住了我的名声,我为什么不能挣二十两银子,还给王员外,当面向他请罪呢?于是,天宝振作精神,白天帮人家干活;晚上挑灯夜读。三年下来,他不但积攒了二十两银子,而且变成了一个博学的才子,这时,恰恰开科招考,天宝进京应试,一举中了举人,于是,他星夜兼程,回去向王员外请罪。

到了王员外家,天宝扑通一声跪倒,手捧一封信和二十两银子,对王员外说他有罪。王员外一见面前的举人是天宝,赶紧接过书信和银子,一看原来说是三年前他写的那封。不过,在他那四句话后又添了四句: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还白银;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

王员外惊喜交加,连忙扶起天宝,对他问寒问暖,又亲口把腊梅许给天宝。

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俗语便流传开来。

【出处】《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篇7:英雄不问出处五年级作文700字

——题记

谁不想像拿破仑,做一个将军,驰骋沙场;谁不想像李嘉诚,做一个商人,叱咤商界;谁不想像毛泽东,做一个伟人,缔造伟业?

自卑少女

可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家里并不富裕,父亲和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的去工作,一天收入并不多,已经快四十岁的母亲,本来应该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命运的无情……手如松树的皮,脸上早早地长满了皱纹,鬓角添了白发。生活中还不断教育着我要好好学习,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我时常自卑,我怎么不是富裕的家庭,也没有有权势的亲戚,我的将来会怎么样呢?

看见阳光

自从我读了《做有出息的孩子》,使我的思想彻底改变了,我被里面的主人公深深的打动了。

雷格森童年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有,后来村里来了几个白人传教士,给了他两本书,雷格森看完传记,决定要到美国去读大学,并做书中一样的人。

他徒步跋涉15个月,走了1000多里路。这个穷得只能光脚走路的少年,深深的打动了院长,并用尽一切办法为他买了去美国的飞机票。

很多年过去了,雷格森成为了一位著名作家,成为人们的榜样。

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我们在什么样的起点,只要坚持向前勇敢执着,成功就会属于每一个人。我坚信。

乘风远航

你看,贫苦出身的弥太郎,突如其来的.牢狱之灾,并没有将他打倒,依然刻苦学习,终于创立了日本三菱集团。

你看,家庭贫困的阿兰·米穆,从小喜欢跑步,却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但依然坚持他的长跑之梦,最终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

你看,婚姻失败、带着女儿艰难生活的罗琳,在重重困难中,写出了畅销全球的的《哈利·波特》,成为著名文学作家。

篇8:英汉典故的出处对照和互译

所谓典故就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 包括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英文解释为:fable from which a saying is derived。可见不管英语和汉语对其的定义是相同的。它的特点是源远流长, 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广为民间使用, 约定俗成。如果说以词、词组、句子形式出现是语言的结构特征, 那么作为语言一个分支的典故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它虽然结构简单, 但内容丰富, 意义精深。其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 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各个词语分割开来。

1 英汉典故的出处对照。

简单地把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中的典进行对照, 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它们的出处大致上是一致的, 这就是语言的共通性。下面英汉典故的出进行对照。

1.1 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历史故事或事件, 后人常用一种简洁说法表达其内容, 沿用久了就成了典故。这是典故最主要的来源, 英语是这样, 汉语中也如此。

英语中这样的典故很多, 比如Sword Damocles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精通古希腊历史、文学的罗马杰出作家与政论家西塞罗在其论文《图斯库拉的谈话》中写道:纪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有个亲信的人叫达摩克里斯, 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 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想得君位者, 在一次宴会上, 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 当他猛然抬头, 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 随时都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吓得战战兢兢, 如坐针毡, 时刻提心吊胆, 惶惶不安。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成语, 它被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或情况的危急, 类似于汉语的“千钧一发”。又如burn one's boats (bridges) , 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 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 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 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 下定决心干到底”, 同汉语的“破釜沉舟”。汉语中历史故事或事件的典故更是俯拾皆是, 比如, “破釜沉舟”, “不如虎穴, 焉得虎子”, “背水一战”等等

1.2 源于寓言故事

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通过一个简明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英语和汉语大抵相当。

比如, 英语中有的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 源于希腊寓言, 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 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 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 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喻只贪图眼前利益, 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又如Vi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 说的是一条蝰蛇 (Viper) 发现一把铁锉 (File) , 以为是一顿美餐。但铁锉说, 它的天职是咬别人, 而不是被别人咬。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再如cat's paw, 是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 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汉语中来自寓言的典故也特别多, “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不胜枚举。

1.3 源于神话故事和传说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英语和汉语中许多典故的由来都是源神话故事或传说。

比如, 英语中有rain cats and dogs, 它源于北欧神话, 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 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师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 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 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 猫被当作暴雨的象征, 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 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 汉译为“下倾盆大雨”。又如An althea's horn, 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阿玛尔忒亚 (Am althea) , 希腊祖籍中一位神女, 是宙斯 (Zeus为主神, 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Jupiter) 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恩, 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富有。又如swan song, 据传说, 音乐之神阿波罗 (Apollo) 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 相传天鹅 (swan) 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再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 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 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 请示德尔斐神谕后知道要“翻转所有的石头”, 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等, 汉译为“千方百计, 想尽办法”。汉语中的“精卫填海”“井底之蛙”“开天辟地”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典故。

1.4 源于民间风俗或谚语

民俗是地方文化的体现, 能反映出一地的风土人情和观念, 谚语是在人们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 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它们是典故的重要来源。

比如, 英语中有a bird of ill omen, 源出古代占卜风俗, 延至今日, 猫头鹰、鹳则被视为吉祥鸟。渡鸟嗅觉灵敏, 能确定远方死尸和腐尸地点, 因此渡鸟象征死亡, 被称为阴森之鸟。后人以此比喻“不吉利的人, 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 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古代吕西亚人和许多其他古人也有类似风俗, 均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再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即“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转义为“一丘之貉”。汉语中有“老虎的屁股”, “宁为鸡头, 不为牛后”, “老鼠过街”等说法。

1.5 源于某些作品

英语典故则大部分来源于《圣经》、《莎士比亚全集》以及《伊索寓言》。汉语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 《四书》《五经》和一些典籍里记录了大量的典故。

英语中有较多典故出自某些作品, 有的是原封未动的摘引, 有的是节缩而成。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 可译为“洗手不干……;与……断绝关系”。出自《马太福音》, 犹太巡抚彼拉多主持审判耶稣, 由于他判定耶稣无罪, 一些犹太人不服, 因此他当众宣布洗手辞职并交出了耶稣, 以示自己与此案无关。又如as significant as the shake of Lord Bur Leigh's head, 其汉译为“象拍利勋爵晃脑袋般意味深长”。出自爱尔兰剧作家及政治家谢尼丹在《评论家》中的一幕模拟悲剧《西班牙无敌舰队》。伯利勋爵埋头于国事, 日理万机, 忙得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靠晃脑袋表达思想。普夫则根据这个晃动解释他所表示的意思。再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出自《新约·使徒行传》第十章:“Then Peter opened his mouth, and said, of a truth Iperceive that God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 ”原指上帝“不偏待人”, 如今该成语在本义的基础上暗含“歧视”之义, 然而在不民的语境中效果却不一样。G·D·H·Cole曾在“Practical Economics”中用此成语来说明墨索里尼“不偏待人”, 其实是对他的讽刺。汉语中以“四书”为例, 可以信手捻来许多典故。比如:

(1)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2) 三人行, 必有吾师焉。

When I walk along with two others, they may serve me as my teachers.

(3) 逝者如斯夫!

It passes on just like this!

(4)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5)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He who finds the proper course has many to assist him, He who loses the proper course has few to assist him.

(6)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If a man takes no thoughts about what is distant,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以上译文都来自英国汉学家James Legge, 1814-1897)

1.6 源于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人名、地名等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这样一类典故, 它们的数量虽然不多, 但经常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 又无法把它们归与上述几类, 就把他们单列出来。

在英语, 如:

(1) shed crocodile tears, 据西方古代传说, 鳄鱼吃人畜, 一边吃, 一边掉眼泪, 比喻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类似于汉语“猫哭老鼠, 假慈悲”, 且人们常采用此语的前一部分作为其汉语反译。 (2) the apple of discord, 其汉译为“争斗的原因或根源”。传说厄里斯女神未被邀请参加Thetas和Pileups的婚礼, 她就把苹果扔有参加婚礼的神与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三个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这就间接地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 (3) all Dutch/Greek to me, 其汉译为“一窍不通”, 其中Dutch与Greek原为“荷兰语”和“希腊语”。 (4) 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 其汉译为“不受出身等限制无条件继承取得的不动产”, 其中May Fair乃“伦敦西区贵族住宅区”, 十八世纪时该地区每年五月均有集市, 因而得名。 (5) Jack of all trades汉译为“杂而不精的人”, 出自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其中Jack原为“杰克”, trades指“多种行业”。 (6) spill the beans, 汉译为“泄漏消息 (秘密) ”, bean原为“豆类;豆科植物”等。 (7) be fond of the cup/the bottle, 汉译为“贪杯中之物;好酒”, cup与bottle原为“茶杯”和“瓶子”。 (8) Roman holiday, 汉译为“欣赏别人受苦的娱乐”, 而非“罗马的假日”。 (9) as cool as cucumber, 汉译为“十分冷静”, 其中cucumber原指“黄瓜”。 (10) have a ball at one's foot, 汉译为“有成功的机会”, 源于足球运动。汉语中这类的典故也不胜枚举, 比如, “镜中月, 水中花”, 指无法得到的东西。“狗尿苔”指见不得光的人或事。“东施”指丑女, “西施”指美女, “诸葛亮”指聪明的人等等。

2 典故的英汉互译

以上简要地谈了英语和汉语中典故的来源, 其实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 掌握它们也并不那么容易, 翻译起来更难, 尤其是像“破釜沉舟”等一类成语, 英汉两种语言的彼此巧合, 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语言是彼此相通且文化背景一致。这样就错了。那么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2.1 典故翻译理论基础:解构主义的翻译“异化”学说

20世纪西方兴起的语言学美学, 影响了人们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西方诸多新的翻译理论模式中, 在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产生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解构主义学者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福柯 (Michel Foucault) 和罗兰·巴特 (Roland Bathes) 把翻译的本质问题视为哲学的中心问题,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意义的可译性问题, 或者从翻译理论的高度来看待语言的本质问题。罗兰·巴特认为, 文本生成之后, 作者就失却存在的价值, 而文本的意义在读者对语言符号的阅读中产生。解构主义学者强调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文本的意义不是由文本自身决定的, 而是由译者 (读者) 决定的。有趣的是, 在解构主义学者那里, 忠实性原则变得可有可无, 译者用不着担心有人责怪他的译文不忠实, 甚至可以倒打一耙, 责怪原作对译本不够忠实。如此看来, 博尔赫斯 (J.L.Borges) 的幽默 (指他责怪原作对译本的不忠实) 不无道理。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经典文献沃尔特·本亚明的《译者的任务》一文, 认为译文与原作之间是一种延续与创生的关系, 本来就无“忠实”可言。文本经过翻译而被赋予新的意义, 从而获得新的生命。所以, 在解构主义学者看来, 译本不是原作的附庸, 而是原作文本的再生 (afterlife) 。翻译不仅仅是传达原作内容的手段, 而更主要的是使原作得以生存的手段。他们以“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这个概念来解释译作与原文之间的关系, 认为一切文本都具有互文性, 从而把译者置于与原作者平等的地位。德里达以“延异” (difference, 是德里达自己创造的词汇, 有区分、延搁、播散三重含义, 有的学者译为“分延”) 的概念来表示意义的不确定性, 显现翻译的异化过程。他认为, 不同的语言在意义、句法和语音上的差异, 构成各种不同的表意方式, 而翻译就是在“同”与“异”的纠结之中正确地表现“异”。人们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真正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认识不同语言的特定的表达方式。

因此, 解构主义学者认为, 翻译的目的不在于求同, 而在于存异, 一部译作的价值, 不在于它的通顺程度, 而在于它对语言差异的反映程度。

2.2 典故的英汉互译必须“异化”

典故的最鲜明特点就是它们的文化内涵。从上面的出处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点。结合解构主义的“异化”原则, 对于英汉典故的相互翻译, 必须“异化”。比如, 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流河, 皆沉船, 破釜甑, 烧庐舍, 持三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翻译成英语必须为:burn one's boats (bridges) 。而不能是break one's pot and sank one's boats。又如汉语中的“猫哭老鼠”译为英语就须用crocodile's tears, 如果翻译成“鳄鱼的眼泪”很可能会叫人不知所云, 更无法了解什么含义。再如, 在西方文化中, 狡猾的狐狸是专门要偷吃鹅的, 倘若把鹅给狐狸去看管, 岂不是送羊入虎口, 自找祸患, 我们汉语里没有这样的认识。因此, 英语中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 (让狐狸看鹅) 在中国人来说大家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汉语里有一个接近的习语“引狼入室”, 它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把坏人引入内部”, 恰巧与“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意思对等, 如此对译, 极为传神。

结语

对于学习汉语多年的外国人, 如不了解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 不留心典故之出处, 肯定会弄不清像“请君入瓮”等一类典故性成语的来历。同样对于从事外语工作的中国学者、教师或翻译人更应该熟谙英文典故的出处才能达到翻译所追求的“信、达、雅”。作为高校教师, 利用课堂讲授或已有的园地刊载典故来源的文章, 可以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

摘要:典故是语言的精华, 是文化的结晶, 其表现形式固定, 音节优美, 音律协调, 或含蓄幽默, 或严肃典雅, 言简意赅, 形象生动, 妙趣横生,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 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 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 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 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关键词:典故,出处,对照,异化,互译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80.

[2]翁凤翔.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实用翻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3]王治奎.大学英语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

[4]毛荣贵.英译汉技巧新编[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

[5]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6]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

[7]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篇9:MARVEL:英雄的出处

5月4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正在将一个又一个的北美票房纪录踩在脚下。

首映周末2.074亿美元的票房将前纪录保持者《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挑落马下;上映17天累计票房突破4.5亿美元,轻松超越《蝙蝠侠前传2:暗夜骑士》27天的纪录;上映仅23天票房就突破5亿美元,《阿凡达》所保持的32天纪录就此作古。

截至目前,《复仇者联盟》已经在全球收获了14.24亿美元的票房,这一成绩已经使它超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成功跻身全球影史票房纪录的三甲(暂列第三)。而它5.91亿美元的北美票房亦使它超越《蝙蝠侠前传2:暗夜骑士》,成为北美历史票房榜的第三。

无论是魔法少年哈利·波特还是翩翩君子蝙蝠侠,在美国队长、绿巨人、钢铁侠和雷神的夹击之下无不败下阵来。

不熟悉美国漫画的国内观众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复仇者联盟》中没有看到国人熟知的超人和蝙蝠侠,这其实是因为美国超级英雄形象主要分属两家不同的漫画公司——Marvel和DC。风头正劲的《复仇者联盟》正是Marvel的作品,而超人和蝙蝠侠则隶属DC。

新世纪以来,Marvel旗下的超级英雄们已经出尽了风头,X战警、蜘蛛侠、神奇四侠、绿巨人、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Marvel旗下的超级英雄陆续走上大银幕并逐渐为全球观众所熟知,而在票房上,Marvel也将老对手DC远远甩在了身后。

起死回生

别看Marvel公司的英雄们这些年来银幕上春风得意,其实这家公司在1996年曾一度陷入破产的困境。

20世纪90年代后期“漫画市场”泡沫破裂,超级英雄漫画销量锐减,漫画中屡屡于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们终于在现实世界中遭遇了他们也无法解决的大麻烦,曾经的救世主们变成了等待解救的对象。

在危难时刻向超级英雄们伸出援手的是好莱坞的电影公司。1998年,完成破产重组的Marvel为了筹集资金摆脱危机,开始向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兜售旗下超级英雄形象的电影改编权。

其实,Marvel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华纳将DC的超人形象搬上大银幕时,Marvel就曾寻求与好莱坞片商的合作,但是受制于当时的电脑特技水平,Marvel旗下超级英雄的特殊技能在大银幕上很难呈现——比如蜘蛛侠边吐丝边在摩天大楼间穿梭和绿巨人的变身过程,相比之下,超人的飞行能力和力大无穷实现起来就容易许多。

30年后,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终于让曾经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2002年,索尼斥资1.4亿美元投拍的《蜘蛛侠》在全球豪取8.22亿美元的票房佳绩(北美票房4.04亿美元),毫无争议拿下了当年的北美票房冠军(当年全球票房榜第三)。不过,Marvel仅仅从《蜘蛛侠》的票房中分到了微不足道的3000万美元,因为早在1999年Marvel就已经将蜘蛛侠的电影改编权低价卖给了索尼。

眼看《蜘蛛侠》票房飘红而自己却只能看着索尼“吃肉”,这让Marvel相当不爽,2003年Marvel以超范围使用蜘蛛侠形象为由将索尼告上了法庭,企图收回对蜘蛛侠的电影版权,不过,索尼最终以放弃蜘蛛侠电视版权为代价保住了电影版权。

2004年和2007年,索尼又先后推出了《蜘蛛侠2》和《蜘蛛侠3》,虽然两部续集的吸金能力比第一部稍有下降,但《蜘蛛侠》三部曲仍为索尼在全球范围创造了25亿美元的票房佳绩。紧随其后,索尼还将推出全新版本的《超凡蜘蛛侠》。

利用Marvel超级英雄形象赚到大钱的不仅索尼一家,20世纪福克斯制作的5部《X战警》系列电影迄今已在全球拿下了18.9亿美元的票房,而Marvel仅仅从中分到了可怜的2600万美元。

对于在20世纪90年代元气受损的Marvel来说,当时出售超级英雄影视改编权的举措其实是一种不错的权宜之计,这不仅是出于缓解公司财政危机的需要,更重要的原因是,好莱坞大片动辄上亿美元的投资以及可能遭遇的票房滑铁卢是Marvel无法承受的,通过出售版权,Marvel不仅不用承担风险,还能稳获一笔授权费用。

不过这样做的弊端同样显而易见,在索尼和20世纪福克斯利用Marvel的英雄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Marvel却只有眼巴巴干看的份。于是,已经恢复元气的Marvel决定改变过去简单的授权模式。2005年,Marvel向美林证券贷款5.25亿美元并与派拉蒙签署了10部电影的发行协议,开始亲自打造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

Marvel筹拍的第一部影片是《钢铁侠》。这其实也是Marvel的一次豪赌。Marvel起用名不见经传的好莱坞三线演员乔恩·费儒作为影片的导演,并找来一度深受毒品困扰,丑闻缠身的“问题人物”小罗伯特·唐尼扮演钢铁侠托尼·斯塔克。

Marvel最终赌赢了这把,2008年暑期档上映的《钢铁侠》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部投资1.4亿美元的影片最终拿下了5.8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而3.18亿美元的北美票房也让它成为当年北美票房榜的第二名(第一名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夺去)。

此后,Marvel乘胜追击,于同年8月推出了《无敌浩克》(也就是新版的绿巨人),该片赶在暑期档末期拿下了2.6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虽然这一成绩与5年前饱受批评的李安版《绿巨人》相比并没有大幅提高,但至少在观众口碑上拯救了绿巨人,IMDb上《绿巨人》的评分仅有5.7分,而《无敌浩克》的评分则达到了7分。

2009年8月,迪士尼宣布以4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arvel,从而获得了Marvel旗下5000多漫画角色的所有权。此后,迪士尼还以1.5亿美元的价格从派拉蒙的手中收回了《复仇者联盟》和《钢铁侠3》的发行权。

nlc202309031448

2010年,《钢铁侠2》上映,最终拿下6.2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其中北美票房3.12亿美元,在当年的北美票房榜上排名第三。

2011年,Marvel一连推出两部电影,5月上映的《雷神》拿下4.4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11月上映的《美国队长》亦有不错的表现,全球票房达到3.69亿美元。

2008年至今仅仅四年时间,Marvel制作的六部超级英雄电影部部大卖,从未失手,在全球创造了37.17亿美元的票房佳绩。电影上的成功,也帮助这家公司最终走出了破产的阴影。

一盘很大的棋

从2008年的《钢铁侠》到今年的《复仇者联盟》,Marvel其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细心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钢铁侠》片尾演职员表结束后出现的“彩蛋”情节:神盾局局长Nick Fury(也就是《复仇者联盟》中的黑人独眼龙老大)不请自来出现在钢铁侠的家中,并提出要与他商谈“复仇者联盟”的事情。这一桥段正是要为以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果不其然,《钢铁侠》上映一周后,Marvel就对外公布了庞大的拍摄计划:包括《钢铁侠2》、《雷神》、《美国队长》和《复仇者联盟》都已经提上日程。

为了将这些相互独立的超级英雄电影串联在一起,Marvel在每部影片中都精心设置了“彩蛋”,虽然这是好莱坞电影的惯用手段,但是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那些剧情连贯的系列电影当中,而Marvel的几部影片在情节上都是独立成篇,并无关联,因此“彩蛋”的设置就显得格外重要。

《复仇者联盟》之前的5部电影片尾的“彩蛋”剧情全部都在为今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做铺垫,这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将彼此独立的电影串联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Marvel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团队编写电影系列的时间轴,以便梳理清楚不同英雄电影间的关系。此外,Marvel还会在每部影片中设置诸多细节线索,使不同的电影之间能够相互呼应。

Marvel在《复仇者联盟》的片尾部分同样埋藏了“彩蛋”:漫画原作中的大反派“灭霸”(Thanos)终于登场亮相,这也预示着续作当中复仇者联盟与邪恶势力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今年年内,Marvel还将在11月份推出《雷神2》,此外,《钢铁侠3》也已开拍,预计明年5月上映。

与Marvel超级英雄大串联的电影套路相比,老对手DC的超级英雄电影则更喜欢“单兵作战”。其实,众多超级英雄联合起来抵御外敌的点子最早是DC的创意,DC的漫画中有超人、蝙蝠侠所领衔的正义联盟,Marvel的复仇者联盟正是受到了DC正义联盟的启发。

由于在1969年就被华纳收购,因此DC的超级英雄很早就登上了好莱坞的大银幕,从1978年-1997这20年间,华纳先后推出了四部《超人》系列电影和五部《蝙蝠侠》系列电影,不过除了各自的头两部取得过不俗的票房成绩外,其余几部的票房均惨遭滑铁卢。

1997年,华纳投资1.25亿美元精心打造并给予厚望的第五部蝙蝠侠电影——《蝙蝠侠与罗宾》上映,然而它在北美仅取得可怜的1.07亿美元的票房,排名当年北美票房榜的第12位,惨淡的成绩让华纳终止了超级英雄系列的拍摄计划。

在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超级英雄题材电影成了华纳的禁区,整整6年时间里,华纳没有再推出一部DC超级英雄电影,公司转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哈利·波特》系列的制作当中。直到2002年《蜘蛛侠》大获成功之后,华纳才又重新开始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拍摄,并在2004年以后陆续推出了《猫女》、《超人归来》等作品,不过大都市场表现平平,唯有在2008年上映的《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出人意料地拿下了当年北美以及全球票房的双料冠军(这一年并没有《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上映)。

对于当时的华纳来说,《哈利·波特》系列才是公司电影业务的支柱,DC的超级英雄只能算作“配菜”。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转变。

去年上映的《哈利·波特与与死亡圣器(下)》为《哈利波特》系列彻底画上了句号。8部《哈利·波特》系列取得了77.6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平均每部9.6亿的票房成绩让它成为华纳不折不扣的摇钱树。它的谢幕也意味着华纳需要寻求新的题材填补哈利波特留下的空白。而过去10年间,华纳出品的影片只有《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1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能够与《哈利·波特》系列相媲美。

2009年9月,在迪士尼宣布收购Marvel之后,华纳旋即也宣布将DC漫画公司改组为DC娱乐公司,以应对迪士尼和Marvel的挑战。

今年7月,《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的崛起》即将上映,另一部DC超级英雄电影《超人:钢铁之躯》也预计将在明年6月推出。而随着《复仇者联盟》风靡全球,华纳竟然也一改过去让超级英雄“单打独斗”的作风,准备将《美国正义联盟》搬上银幕。要知道,两年前的纽约Comic-Con动漫展上,DC的首席创意官Geoff Johns还曾公开表示华纳和DC无意效仿Marvel筹拍《复仇者联盟》,并对Marvel超级英雄大杂烩的拍片方式颇为不屑。

虽然在漫画世界里,Marvel的超级英雄与DC的超级英雄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或许很快就将上演《复仇者联盟》对阵《美国正义联盟》这样“关公战秦琼”的好戏。

“正能量”经济

近年来在好莱坞电影所掀起的超级英雄风潮实际上已经是历史上超级英雄的第三次大规模流行了。美国漫画迷将这三次流行分别称为“旧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以及“新黄金时代”。

“旧黄金时代”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白银时代”是美苏“冷战”的高潮,而“新黄金时代”则基本对应“9·11”事件以来的10年时间。

将超级英雄的三次流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结合,不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愈是社会面临内忧外患的时候,超级英雄作品就愈受欢迎,因为超级英雄所代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这恰恰是社会动荡时人们最需要的。

nlc202309031448

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2002年上映的《蜘蛛侠》能够拿下当年北美票房冠军——刚刚经历了“9·11”重创的美国人需要蜘蛛侠所代表的“正能量”来激励自己走出阴影。

不过,超级英雄题材电影繁荣的背后亦有隐忧。今日美国社会的氛围已经与10年前大不相同,去年五月,本·拉登被美军击毙后,恐怖主义的威胁已经逐步退却,超级英雄电影在美国兴盛的土壤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复仇者联盟》的确将超级英雄题材电影推向了巅峰,但它同时也透支了观众的热情,Marvel让多个超级英雄出现在同一部电影当中,这样的手法对于看惯了单个超级英雄的观众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因为相当于花一张电影票的钱看了4场电影,何乐而不为?不过,这样的招数第一次有效,第二次再使,观众就未必还会买账了。更重要的是,华纳和索尼正在重新集中资源加入这场超级英雄间的商业战争,在《复仇者》系列的示范效应之下,未来几年的超级英雄题材电影很有可能泛滥成灾。

Marvel似乎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超级英雄在北美市场上的“新黄金时代”或许已经接近尾声了,而应对这种趋势的最好方式就是开辟新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自然成为了Marvel的首选目标。

去年四月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Marvel宣布以“漫威”的名字正式登陆中国。最近开拍的《钢铁侠3》除了将在中国取景之外,还已经确定会有中国演员加盟演出。不仅如此,4月17日,迪士尼和Marvel还宣布引入来自中国的DMG娱乐公司将参与到《钢铁侠3》的制作中。

Marvel的这一决策相当高明,或许是已经意识到在《复仇者联盟》之后,超级英雄题材电影的票房可能会出现大幅跳水,因此,引入第三方投资者能够帮助公司分担票房风险,而且拉本土公司入伙还会为《钢铁侠3》在中国市场的发行和推广带来不少便利。

更让人吃惊的一则消息来自6月18日的上海电影节上,成立不久的国影基金宣布已经完成3亿美元的融资,未来将投资10部合拍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与Marvel元老,《蜘蛛侠》之父斯坦·李合作的影片,斯坦·李将专门为中国观众量身打造一位中国版的超级英雄。

不过,超级英雄题材电影是否真的适合中国,暂时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虽然《复仇者联盟》在中国拿到了5.7亿元的票房,在今年国内已经公映的影片中排名第二,但是Marvel制作的其他几部电影在中国的表现却并不理想,除了《钢铁侠2》在2010年取得过1.9亿元的票房外,去年上映的《雷神》和《美国队长》在国内的票房分别只有区区9800万和9520万,仅位列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36和第38位。

Marvel未来能否在中国市场上复制在美国的成功,还需要大家拭目以待。

上一篇:不欠农民工工资承诺书下一篇:食品用具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