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2024-04-21

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精选8篇)

篇1: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诗词大全

桂枝香

作者:吕同老朝代:宋体裁:词 松江岸侧。正乱叶坠红,残浪收碧。犹记灯寒暗聚,簖疏轻入。休嫌郭索尊前笑,且开颜、共倾芳液。翠橙丝雾,玉葱浣雪,嫩黄初擘。自那日、新诗换得。又几度相逢,落潮秋色。常是篱边早菊,慰渠岑寂。如今谩有江山兴,更谁怜、草泥踪迹。但将身世,浮沈醉乡,旧游休忆。

篇2: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桂枝香,桂枝香詹玉,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诗词大全

桂枝香

作者:詹玉朝代:宋体裁:词 沈云别浦。又何苦扁舟,青衫尘土。客里相逢,洒洒舌端飞雨。只今便把如伊吕。是当年、渔翁樵父。少知音者,苍烟吾社,白鸥吾侣。是如此英雄辛苦。知从前、几个适齐去鲁。一剑西风,大海鱼龙掀舞。自来多被清谈误。把刘琨、埋没千古。扣舷一笑,夕阳西下,大江东去。

篇3: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一、同一时代, 两种心情

两位词人共同生活在宋朝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时代, 当时文臣治理天下, 文人地位提高,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空前高涨。宋朝表面上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内有党派之争, 政局不稳, 外有西夏、辽、金等少数民族的骚扰, 其实潜伏着重重危机。王安石以其政治家的清醒头脑和敏锐的预见力, 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危机, 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 在这种情况下, 他登上江陵城, 怀古思今, 抒己之志。但周邦彦对时政并不像王安石那般信心十足, 而是多了一份含蓄深沉的伤世之怀。当时方腊在浙江起义, 他颠沛流离, 切身体会到当时农民起义对宋王朝的巨大冲击, 真实的感受使他在登临古都之时迸发出“故国”“孤城”的兴亡之情和怀古之情。

二、壮阔、深沉与含蓄、苍凉的意境

南京, 环山临水, 自古就是一个“龙盘虎踞”的雄胜之地。《桂枝香·金陵怀古》以登高望远为主题, 以故国之秋为眼目, 上片“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 一个“正”字领起, 一个“初”字吟味, 一个“肃”字点睛, 笔力遒劲, 开篇给人一种开阔、苍茫之感, 涵泳无限。接下来, “千里澄江”, “征帆去棹”, “洒旗斜矗”等景物也显出广阔的空间, 给人一种境界开阔、气象浑茫之感。景物的开阔为下阕的苍茫、深沉埋下了极好的铺垫。下阕用“念”“叹”“嗟”三个动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五代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可见其眼光之敏锐, 感触之深沉。“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从怀古中返回, 以眼前江水的流淌无尽反衬六朝生命的短暂, 充满历史的苍茫感和人生的浩渺感, 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从整体意境上, 周邦彦的《西河》不像王安石的词那样气势壮阔, 感情激愤, 但却更有一番娓娓道来的含蓄典雅。上片一句“佳丽地, 南朝盛世谁记”首先给人一种历史兴亡的苍凉之感, 奠定了整篇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同时, “孤城”“断崖”“旧迹”“雾沉”等景物具有一种凄冷、荒凉的美感, 表现了作者的荒寒苦寂之情。“赏心东望淮水”不禁让人想起“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绵绵愁思。下阕的“酒旗戏鼓”“燕子”是繁华的眼前之景, 但是“相对如说兴亡”又是那么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作者凄清的心境。《桂枝香》的怀古之情和忧国之感让人在苍茫壮阔中看到历史的隽永、沧桑。而《西河》则如潺潺溪水般绵长而又深深地震撼着人的心灵。两篇词都给人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感。

三、精练传神的白描和曲折回环的工笔

两首词在写景上各有特色, 王安石以其开阔的胸怀, 政治家的气魄, 寥寥几笔便精到传神地画出了一幅江陵秋景图。上片第一层以“故国晚秋”交代了时间、地点, 一个“似练”, 一个“如簇”精炼传神地描画出长江的平静、澄清、绵长以及山峰的陡峭、高峻。第二层又以“残阳”“西风”照应了深秋时令和傍晚时分, 一个“酒旗斜矗”点出故国的繁华景象。第三层极目远眺, 长江仿佛直入天河、云气之中, 彩船画舫, 影影绰绰, 白鹭点点, 引人遐思。最后以“画图难足”煞尾, 余韵无穷。而周邦彦则用他“善于铺叙, 长于勾勒, 曲折回环”的如椽之笔为我们刻画了另外一种风格的金陵图。上片以疏为主, 写江、涛、城、风樯, 对故国金陵作了一个鸟瞰, 中片进一步勾勒, 由山引出“淮水”, 由涛引出“雾沉半垒”, 由孤城引出“夜深”“女墙”“月”一层比一层细致, 大有“曲径通幽”之味。下片由孤城遥想当年的繁华景象, “酒旗、戏鼓”, 最后密之又密地来了一个特写镜头燕子“相对如说兴亡”。一幅“江陵工笔图”就此完成, 真不愧王国维老先生评价美成词“模写物态, 曲尽其妙”。如果说王安石描绘的是“江陵盛世风景图”, 那么周邦彦所描绘的便是一幅“江陵沧桑历史图”。同一个江陵, 同样是怀古, 在不同的人生经历, 不同的理想、个性, 不同的心境下刻画出来的便是一幅迥然不同的图景。

四、娴熟、多变的艺术技巧

首先, 在怀古之中, 王安石不仅写景, 更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 并直发议论, 显得慷慨、激昂, 给人一种阔达悲壮之感。但周邦彦则不同, 他几乎没有正面触及历史大事件, 没有丝毫的议论, 而仅仅是通过韵味无穷的情景描写, 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的沧桑感, 寓悲壮情怀于空旷的境界, 使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由此我们似乎可以悟出:怀古词要想写好, 不在于景、情、怀古的分量多少, 而在于写得是否传神, 是否相得益彰。

其次, 在用词上, 两者都十分精到传神。他们有的语言富于动感, 为整个画面增加了活力, 给人一种动态美。如《西河》中的“怒”“绕”“围”“打”“倚”“过”等, 以及《桂枝香》中的“斜矗”“起”。在色彩词的运用上他们也各有精妙之处。如《桂枝香》中王安石用“澄江”“翠峰”“彩舟”“绿”等比较柔和、明丽的色彩传达出他当时踌躇满志的情怀, 而周邦彦用“孤城”“断崖”“雾沉”等冷色调的词表现了他苍凉、凄冷的心境。

再次, 在用典上, 周邦彦显得极为老练。他的《西河》即融合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而成, 却达到了浑化无迹, 不为原诗束缚的效果。而王安石的用典也不逊色, 有时略加点化如“千里澄江似练”, 有时加以升华如“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有时借以讽今如“门外楼头”以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还寻欢作乐来讽刺宋朝的荒淫。

五、精深、浑厚和典雅浑成的艺术风格

王安石的《桂枝香》从整体的艺术风格来说, 词语精炼, 结构严密, 思维深透, 音调高亢, 感情激越悲壮, 意境壮阔浑融, “一洗五代旧习”, 开了“清雄豪迈”的苏辛词派的先声。显出精深浑厚的艺术风格, 通篇为理性思考, 显出其做为诗人和政治家的“稳重冷峻深沉”。而周邦彦的《西河》重视语言的雕凿、景色的韵味、意境的苍凉, 透露出浑成、典雅的艺术风格。

从艺术角度而言, 这两首词都可算是咏古词中的奇葩。

附: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 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 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西河

周邦彦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 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 风樯遥度天际。

篇4: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乃金陵怀古名篇,词一出,连亦敌亦友的苏东坡也不得不叹服“此老乃野狐精也”。王安石作词不多,《临川集》附有歌曲18首,近代朱孝臧又从选本、笔记中辑得6首(一并收入《彊村丛书》),其中却佳篇不少,尤其以《桂枝香》传诵千古。这也难怪由宋至清的历代名家选本如《乐府雅词》、《草堂诗馀》、《花草粹篇》、《词综》、《御选历代诗馀》、《词综》、《词律》、《御定词谱》,以及近代龙榆生编选的《唐宋名家词选》等,都将其收选,所以现代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入选《桂枝香》,确有眼光。只是,略显美中不足的是,在某些注解上稍有瑕疵,因不够精确,容易导致师生误解。如“人教版”将该词上片“征帆去棹”一句中的“去棹”注解为“停船”,是从字面上作的主观臆断,似是而非。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越来越受到细心师生的质疑,笔者本人也有过切身体会,在解释该词句时往往感到有窒碍不通的缺憾,所以笔者狠下心思,想对此问题作一番求证考辨,通过援用以诗证诗的方法,对“征帆去棹”一语,作了比较彻底的解释,不料在探索过程中,却深深体会到作者王安石锻字炼意的工力,进而窥探其用意之妙。

其实,“去棹”一词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用法较为固定。在类似于现代词典一书的《佩文韵府》卷七十八中,就专门列有“去棹”条目,并引了两句诗为证:一是韩翃的《送李秀才归江南》:“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二是张说的《杂会曲》:“街鼓喧喧日将夕,去棹归轩两相迫。”根据诗歌意思,前一首题为“送……归江南”,则“去棹”当解释为归棹。后一首“归”的语意更明显,借助“去”、“归”同义连缀,加重渲染了“日将夕”时,诗人忙着回家的急切情态。所以《佩文韵府》将“去棹”解释为归棹。正巧,在该书同卷中也列有“归棹”条目,并引了三句诗:一是王勃的:“去骖嘶别路,归棹隐寒洲”;二是徐彦伯的《采莲曲》:“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三是岑参的“日影浮归棹,芦花罥钓丝。”根据诗歌意思,可以看出“去棹”、“归棹”在诗歌中的语意相同或相近。既然如此,那我们自然就生出疑问,何以二者被分别列出,之间区别何在?如果不同,是否各有妙处?

确实,从语意上粗看,区别不太显著,都解释为“归”的意思。可是仔细分析,发现“去棹”与“归棹”微妙之异有二:首先在声韵上,“去”为仄韵,“归”为平韵,所以在韩翃“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这首七言律句中,“去”与“行”平仄相押,而用“归”字则失对。其次从对仗看,用“去”对“行”,比用“归”更工稳,而且揣摩语意,也更为巧妙,一“去”一“行”,配合天成。在上面两点,二者不可替换。

再回到《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这句,“征”与“去”的搭配也是巧见匠心。因为“去”与“征”不仅平仄押韵,错落摇曳,而且对仗工整,有一归一往之意,正可用来形容“往来的船只”。笔者翻检了朱东润编选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他对此处的注释是——“征帆去棹,往来的船只。征,一作‘归’”——惊喜万分,因为朱先生的解释不仅与我不谋而合,而且他补充的“一本作‘归’”,不正好可以用来为我的“去”、“归”之辨作参考吗?所以我的看法是:别本改“征”作“归”,大概是受到“归棹”一词的误导,将“归棹”中“归”字误用到“归帆”,从而臆改成“归帆去棹”。然而从语意看,“归”、“去”语意上重复累赘,终不如原本“征帆去棹”语意错落丰富。以下接着用以诗证诗的方法,进行探讨。

“征帆去棹”中“征”与“去”的搭配是否只是一个特例呢?回答是否定的。下面拈出两首为证:

一首是元代王沂《伊滨集》卷十的《送进士》:

朝廷文物称今日,乡郡荣归及岁除。江驿早梅迎去棹,都门残雪送征车。

所谓的“征车”即前往之车,“去棹”即归来之船。用来形容:这边残雪纷纷,正在都门外送别,离情还未尽,而脑海中,乡里那边已经是早梅时节、而且想象中的江边驿站迎接的情景已清晰闪现。这不正是“征”与“归”的妙用,把新科进士那种“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得意之情表露无疑。诗歌紧扣了“荣归”题旨,“去棹”与“征车”的妙对是功不可没的。

另一首也是元代的诗人陈高的作品,他著的《不系舟渔集》卷三有一首诗歌《夜泊临平山下有怀衍道原上人》,最后四句是:

别来遥相望,何以慰岑寂。暂营东去棹,即理西征屐。

陈高是温州人,生活在元末乱世,所以抛妻弃子,往来于福建、浙江。按诗歌的题意,这是作者一次东归故里,当船行至临平山下时,突然生起了对好友衍道原上人的热切思念,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东归的船(去棹)还没有到家,西上跋涉的草鞋(征屐)就已经着手整理备用了。那股思念友人而迫不及待之情态跃然纸上,这里不也有“去”与“征”妙对出意的功劳吗?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结论:《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一句,“去棹”当注解为归棹,是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的习惯表达。然而,用“去棹”比“归棹”好,因为“去(棹)”与“征(帆)”的搭配,不仅平仄押韵,有错落摇曳的韵律美感,而且对仗工稳巧妙,有形容船只往来之妙用。通过以诗证诗,我们也发现这种妙用是历代诗歌创作时的自觉锤炼,从中可见诗人锻字炼意的匠心。

篇5: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桂枝香,桂枝香陈亮,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诗词大全

桂枝香

作者:陈亮  朝代:宋  体裁:词   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是天上、馀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篇6: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桂枝香,桂枝香刘辰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诗词大全

桂枝香

作者:刘辰翁  朝代:宋  体裁:词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篇7: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桂枝香,桂枝香施翠岩,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诗词大全

桂枝香

作者:施翠岩朝代:宋体裁:词 西风满目。渐院落悄清,愁近银烛。多少虫书堕翠,又随波e。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浦鸿声断,枝乌漏永,芳梦难续。记旧日、离亭细嘱。早归趁香边,频泛X。谁遣而今,对景黛娥双蹙。玉鞭但共秋光远,漫空怜、如许金粟。露零襟冷,萧萧更兼,数竿修竹。

篇8:桂枝香,桂枝香吕同老,桂枝香的意思,桂枝香赏析

桂枝香 赏桂杨,桂枝香 赏桂杨张翥,桂枝香 赏桂杨的意思,桂枝香 赏桂杨赏析 -诗词大全

桂枝香 赏桂杨

作者:张翥朝代:元体裁:词 天香万斛。尽贮入魏台,辟寒金粟。谁唤仙娥睡起,露妆烟沐。翠云裙袖黄云袜,倚秋风、乍惊郎目。恨无明月,高烧蜡炬,分阴丛绿。深照见、凉禽并宿。爱摇滟琼杯,花影堪掬。寸梦丝缘旧约,尚堪重续。何时卜隐西湖上,葺缃荷、芳杜为屋。小山人远,魂招不来,谩歌遗曲。

上一篇:哪所二本大学的王牌专业不输一本下一篇:五角山酒的宣传广告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