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2024-05-25

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通用13篇)

篇1: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噪声职业危害告知牌

作业会产生噪声,对听力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

危害物质 危害因素 理化特性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引起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病症。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

1、控制声源: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音的机械设备;

2、控制声音传播:采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吸收声能;

3、个体防护:佩戴耳塞、耳罩、帽盔等防护用品;

4、健康监护:进行岗前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岗中体检;

5、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离开噪音环境。

1、使用防声器,如:耳塞、耳罩、防声帽等,并立即离开噪音场所;

2、如发现听力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

急救部门:职业防治科 应急电话:4775355

电焊烟尘职业危害告知牌

作业会产生电焊烟尘,对人体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

注意防尘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吸入这种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发病工龄为15-25年。在温度高达3000-6000度的电焊过程中,焊接原材料中金属元素的蒸发气体,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凝聚,从而形成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微粒。这种烟尘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锰、氟化物、臭氧、各种微量金属和氮氧化物的混合物烟尘或气溶胶,逸散在作业环境中。

必须戴防尘口罩 防护措施 应急处理

1、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内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焊接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防尘面罩或口罩;

3、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自觉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好自我保护;

4、加强岗前、岗中职业健康体检及作业环境监测工作,提前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5、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电焊作业中如发生不适症状或中毒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就医。急救部门:职业防治科 应急电话:4775355

油漆作业职业病危害告知

油漆作业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对人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当心有害气体中毒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油漆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苯、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丙酮等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气体。可吸入,经口和皮肤进入人体,大剂量会致人死亡;高浓度会引起瞌睡、眩晕、头痛、心痛、心跳加快、震颤、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经口还会引起恶心、肠胃刺激和痉挛等;长期接触会引起贫血、易出血、易感染;严重时会引起白血病和造血器官癌症。:遇热、明火易燃、爆炸。

当心火灾

禁止烟火 注意防护 应急处理

1、作业场所加强通风作业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及时换洗工作服

4、紧急救援时,佩戴过滤式防毒,没有防毒或防毒服装不要进入事故现场?.皮肤接触: 立即流动的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尽快就医,严禁擦拭接触化学品处的皮肤.火情/火灾: 请用灭火器扑救并尽快报警.急救部门:职业防治科 应急电话:4775355

电焊弧光职业病危害告知

电焊作业会产生电焊弧光,对人体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

当心弧光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对视觉器官的影响:强烈的电焊弧光对眼睛,会产生急、慢性损伤,会引起眼睛畏光、流泪、疼痛、晶体改变等症状,致使视力减退,重者可导致角膜结膜炎 电光性眼炎 或白内障。

对皮肤组织的影响:强烈的电焊弧光对皮肤会产生急、慢性损伤,出现皮肤烧伤感、红肿、发痒、脱皮,形成皮肤红斑病,严重可诱发皮肤癌变。焊接过程的弧光由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组成,属于电磁辐射范畴。光辐射作用到人体上,被体内组织吸收,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光化学作用,能导致人体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损伤。

必须戴防护眼镜 注意防护 应急处理

1、焊工必须使用镶有特制护目镜片的面罩或头盔,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手套和焊工防护鞋;

2、多台焊机作业时应设置不可燃或阻燃的防护屏采用吸收材料作用室内墙壁饰面以减少弧光的反射保证工作场所的照明消除因焊缝视线不清点火后戴面罩的情况发生改革工艺,变手式焊为自动或半自动焊使焊工可在远离施焊地点作业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还可能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热处理辐射对流热 加热了的空气 和辐射热。对流热作用于人的体表,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辐射热除作用于人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急救部门:职业防治科 应急电话:4775355

一氧化碳职业病危害告知

本区域作业会产生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

一氧化碳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坏神经系统。轻度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进而症状加重,出现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可致头痛、头昏、耳鸣、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及心电图改变。一氧化碳(CO)是一种对血液和神经系统毒性很强的污染物,为无色、无味、无刺激的气体,已扩散,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

当心有害气体中毒 注意防护 应急处理

1、加强有限空间排风;

2、做好个人防护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急救部门:职业防治科 应急电话:4775355

矿尘职业病危害告知

本区域作业会产生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

矿尘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长期吸入大量的矿尘,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导致尘肺病。同时,皮肤沾染矿尘,阻塞毛孔,能引起皮肤病或发炎,矿尘还会刺激眼膜。矿尘的主要成分是游离状态的二氧化硅(主要是石英)是许多矿岩的主要成分,煤层中的含量一般不超过5%,半煤岩中的含量在20%左右。矿尘中游离SiO 2的含量是危害人体的决定因素,其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注意防尘 注意防护 应急处理

1、通风除尘;

2、做好个人防护 急救部门:职业防治科 应急电话:4775355

class=“ad_box”>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篇2: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矿工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煤矿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2、煤矿与职工签订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3、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对作业人员进行告知。

4、煤矿每年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的培训,使每位职工掌握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技能。

5、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6、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篇3: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一、煤矿粉尘的职业病危害

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的时候,不同类型和浓度的粉尘环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在煤矿行业,最主要的职业病就是尘肺病,本文主要总结了由于粉尘成分的不同,致使煤矿工人常患的三种病症:(1)由于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肺病;(2)由于吸入煤尘和岩尘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煤矽肺病;(3)由于吸入二氧化硅的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称为矽肺病。这三种职业病都是由于长期吸入巨量的煤矿粉尘所导致的,所以现在的医学水平很难治愈这三种职业病。

二、煤矿粉尘的防治措施

当然,引起这三种职业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粉尘,而煤矿粉尘的成因却是很多方面的,这不仅与矿井的工作环境有关,例如井下的通风方式和采掘工艺等,还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系。所以,有效地控制煤矿粉尘的浓度,就要从煤矿粉尘的主要根源进行根本的防治,采取有效的专业技术手段来防止粉尘的排放。

(一)煤尘注水防治

煤尘注水的原理就是通过钻孔将水注入煤体里,使得煤体变湿,煤矿粉尘便失去了其飞起来的能力,而且水是可以把煤体里的每个部分都包裹起来的。当煤矿工人在开采煤体时,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防止煤矿粉尘的任意飞扬。煤尘注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为静压注水和动压注水,静压注水一般的压力在2兆帕左右,而动压注水一般的压力会小于7兆帕。煤尘注水的降尘效果很好,降尘的浓度有时可高达60%到90%左右。

煤尘注水的情况一般有三种可能:(1)长孔注水,长孔注水是从回采工作面的回风港道和运输港道向平行于工作层面的煤层下向注水,孔长大约为30~100米;(2)深孔注水,深孔注水就是在回采工作层面垂直于煤壁方向上打孔注水;(3)短孔注水,短孔注水是在回采的工作层面垂直于煤壁斜交打孔注水。当然,这三种煤层注水的情况各有优、缺点,首先是长孔注水可以使得煤体快速变湿且很均匀,润湿的范围也很大,在国内外的很多煤矿作业场所都会首先选择这种注水方式。

(二)喷雾降尘

喷雾降尘的主要原理就是有效利用水与尘粒的有机碰撞,使得煤尘增加了其质量,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面。喷雾降尘有三点要求:(1)粉尘尽量不会从喷雾中漏掉,喷雾的机器设备所产生的水必须能够覆盖所有的尘源点;(2)在达到除尘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水的消耗,避免因为增加了水的排放量而增加了成本;(3)移动操作要方便。因为煤矿工人在井下作业时的工作面是动态的,所以喷雾的机器设备也要一样可以根据要求随意移动。

喷雾降尘的技术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两种主要的自动喷雾降尘的技术手段:

1. 采煤的工作面自动喷雾降尘

由于目前我国的工作环境和采煤工艺的特点,主要采用的掘进机必须要安装必需的装置进行喷雾降尘、通风除尘和喷雾洒水除尘等措施,当然所有的煤矿粉尘防治措施都有其独特的局限性。针对于具体的不同掘进的产尘方式,目前降尘的主要的方法还是自动化喷雾降尘,经过很多专业的煤矿工人的试验,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井下的作业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种降尘的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

2. 回风巷道防尘

回风巷道由于长时间的积累,会产生巨量的煤尘,这些煤尘随着风流的不断变化,就会飞扬起来。目前我国的煤矿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定期的冲洗巷道使其保持刚劲,由于冲洗操作过于繁琐,且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所以冲洗巷道的过程中会造成巷道积水,给煤矿作业人员带来很多的不便。

煤矿粉尘是煤矿工作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产物,但是煤尘是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其得到控制的。所以技术人员要根据井下具体的环境特点,采取煤层注水和自动化喷雾水使煤尘得到控住,从而使得煤矿工人的身体安全得到保障,也使得煤矿企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摘要:为了有效地控制煤矿粉尘的排放量,从而减少粉尘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影响,主要通过分析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有哪些,在有效结合了煤矿的行业特点之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井下作业以及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所改善。

关键词:煤矿粉尘,职业病,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篇4: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关键词: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对策;措施

1 粉尘危害

煤矿工作一般都是在地下进行的,煤块被掩埋在地下,需要人们刨开表层的土壤进行开采,煤矿埋藏的地方会比较干燥,再加上煤矿一般在我国北方分布的较多,北方的空气干燥,而且还会经常有大风天气,这样就会使得挖掉的土壤被风吹走,漂浮在空气中[1]。因此就会产生很多的粉尘。再加上地下矿井的地方通风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粉尘就会长时间的驻留在空气中,不易扩散。开采煤矿的员工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开采工作,并且一般只能在那个小范围内活动,不能接受新鲜的空气,这样就会导致人体吸入较多的粉尘,严重危及他们的健康。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对员工的身体产生影响,尤其是会对员工的肺部造成严重的损伤。

相应对策:

粉尘一般都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因为粉尘颗粒比较细小,因此也容易被人体吸入。我们可以在员工进行开采作业的时候,让他们佩戴有一定的过滤作用的口罩,这样可以防止粉尘直接大量的进入人体。因为空气的干燥所以粉尘不容易结成颗粒物降落下来。我们可以在煤矿工作地点进行适当的洒水方法,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让粉尘不会漂浮在空气中。减少人体与粉尘的接触[2]。

2 煤矿坍塌危害

煤矿一般都是在地下进行开采的,开采过程中需要对土层进行改造,而且煤矿周围的土质都会比较松软。本来就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在开采的过程中会因为人为的一些原因造成地表土层松动,以至于导致地基不稳。在工作的时候一般都会把挖掉的土壤直接随意堆积在矿井附近。增加了地表的承受力,并且对这些土壤不进行相应的处理,这些原因加在一起就会更加容易造成地表土壤的不稳定性,导致矿井出现坍塌的危险。

相应对策:

对于矿井坍塌这个危害是可以通过人的力量让其减少发生的次数的。我们可以在矿井里面加固固定用的木头,增加木头的数量,让更多的地方得到固定。同时还应该对刨掉的土壤进行处理,或用于掩埋或者将其运离矿井的边缘,使得地表的土壤不再容易松动。而且格外要注意的是在开采煤矿的同时要注意仪器的使用,不要让仪器产生太剧烈的震动,以免造成土层断裂。让地基稳固一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好矿井,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 瓦斯爆炸的危害

煤块储藏的地方一般还会产生其他的一些能源,天然气就是其中的一种,天然气的质量小,密度低,一般都会分布在比较上面的地方,在开采煤矿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天然气的出现,这些天然气混合在矿井的空气里面,而且含量相当的多,再加上矿井里面处于闷热不透风的状态,还有一些机器的使用会产生微量的火花,因此非常容易造成瓦斯的爆炸。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爆炸时产生的热力会伤害到很多的人,严重的还会导致大面积的地表塌陷。

相应对策:

瓦斯爆炸事故属于严重危害类型,对此应该有更多的关注和更好更全面的解决方法。瓦斯爆炸主要是由充斥在空气中的天然气引起的,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空气中天然气的含量。比如创造更好的通风效果,增大空气的流通量,以此让天然气能够散去一些。还可以通过较好的技术手段把天然气收集起来用于其他的用途。在矿井里要格外注意火花的产生,使用机器上尽量减小摩擦。对于矿井闷热的环境也可以采用增加空气流通的方法解决。尽量使用更多的方法去解决这类问题,创建一个更安全的开采条件。

4 噪音危害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会由于机器的使用和一些其他的原因而产生很大的噪音,由于矿井的面积都比较小,空间狭窄,而且壁面也很厚,透音效果差,使得噪音在壁面上来回的反射,增大了噪音的音量。虽然噪音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不会产生致命性的危害,但是如果长时间的处于那种工作环境中会对人的耳膜和大脑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噪音这个危害一般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视掉的,因此他造成的伤害或许比其它的危害要更加严重一些。

相应对策:

对于噪音危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在煤矿开采的时候,对于机器的使用要进行选择,尽量使用性能高的机器进行作业,减少噪音的产生。还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消声效果的材料来填充矿井,减少噪音的音量,让其不会对人的耳膜产生太大的刺激[3]。还可以在员工工作的時候采取保护性的措施,佩戴一些隔音的东西,尽量减少噪音进入人耳的机会,保护好工作人员的神经系统。

5 小结

科技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工业的进步,而工业的进步必然会带来生活的改变。因此社会关注的焦点也会产生变化。经常会在新闻中看到关于煤矿开采事故的报道,每一次这样的事情发生就会引起很大的社会舆论,而更多的则是对煤矿企业采取的安全措施的质问。虽然煤矿的开采支撑着很多工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对于煤矿开采中的危害却是不能忽视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煤矿开采这一职业的安全问题。如何使得煤矿开采这一职业更加安全,是企业和国家层面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企业应该尽其所能的创造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国家则应该建立健全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对煤矿开采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监督。共同创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J].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10(09)

[2]朱秀萍,秦天榜,徐应军,范红敏,范雪云,袁聚祥,金玉兰,沈福海,姚三巧.国有煤炭企业职业危害管理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09)

[3]王忠旭,秦汝莉,李玉珍,赵容,李建国,赵春香,刘茁,张秋玲,朱宝立.我国23家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现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06)

篇5:煤矿职业危害告知卡内容大全

一、粉尘

1、健康危害:长期接受生产性粉尘的作业人员,会引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尘肺病。此外,岩尘中含有的二氧化硅还是致癌物质,会增加患癌风险。

2、理化特性:有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3、应急处理:发现身体异常,要及时送医检查。

4、防护措施:必须佩带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按规定就身体情况进行体检,对防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防尘设施运转正常。

二、噪声

1、健康危害:长时间处于噪声危害中,会对人体各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产生头痛、脑胀、心慌、心跳加快、易诱发高血压、胃溃疡、耳鸣、听力下降、噪声性耳聋等。

2、理化特性:80分贝以上,对听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85分贝以上,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90分贝及其以上时,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3、应急处理:立即撤离噪声影响区域,及时送到医院检查、诊断。

4、防护措施:按规定佩带个人防护用品(耳塞、耳罩等);对噪声源做隔音降噪处理;合理安排在噪声影响区域作业人员的工作时间;按规定要求做好体检工作。

三、一氧化碳

1、健康危害:会出现剧烈头痛、四肢乏力、恶心呕吐、烦躁;并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脑部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2、理化特性:俗称煤气,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比空气略轻,易燃易爆。

3、应急处理: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应立即将患者以至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暖。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防护措施:加强通风管理;按规定加强有害气体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四、二氧化碳

1、健康危害: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肌肉痉挛等,甚至出现休克及呼吸停止,严重者甚至即刻窒息死亡。

2、理化特性:无色无味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比空气重,常聚集在巷道底部,易溶于水。不助燃,不能供人呼吸。

3、应急处理:将中毒者迅速移至新鲜空气中,进行吸氧或高压氧治疗。无上述设备条件下,至少应在压缩空气的保护下快速施救。发现患者呼吸或心脏骤停的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4、防护措施:加强通风管理,浓度超标立即停工撤人;设置警戒,在井下通风不良区域或不通风的旧巷、盲巷外设置栅栏,禁止入内;喷雾洒水。

五、氮氧化物(二氧化氮)

1、健康危害:对肺部产生强烈的刺激与腐蚀。会造成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头晕、等,重度中毒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窒息或昏迷。

2、理化特性:氮氧化物俗称硝烟(炮烟),常温状态中会变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为浅红棕色气体,在21.2℃会变成红棕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3、应急处理:迅速将病人移至新鲜空气中,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静卧、保暖、立即吸氧;发生肺水肿时应立即吸氧。

4、防护措施:加强通风监测;井下爆破必须使用水炮泥,风量不足严禁放炮;爆破时人员必须撤离至新鲜风流中,等待炮烟散尽后进入工作面,进行洒水喷雾。

六、硫化氢

1、健康危害:鼻和咽喉有灼热感、眼睛刺痛、水肿、视力模糊、咳嗽胸闷、头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全身痉挛、呼吸麻痹直至死亡;高浓度吸入可立即昏迷,在数秒内死亡。

2、理化特性:无色,有臭鸡蛋气味,比空气重,易燃易爆,极易溶于水,易积聚在低洼积水处和水沟中,可随水流至远处引起意外中毒。

3、应急处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新鲜风流中,脱去被污染的衣物,静卧、保暖、保持呼吸道畅通,头后仰或侧卧。发现猝死的应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4、防护措施:加强通风管理;按要求佩戴好个体防护用品;在通风不良和不通风区域设置栅栏警戒,禁止入内;闻到有臭鸡蛋气味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立即撤离。

七、二氧化硫

1、健康危害:慢性结膜炎、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眼结膜充血、胸痛、咳嗽、头晕恶心、喉头水肿、痉挛、肺水肿、窒息、麻痹、昏迷以至死亡。

2、理化特性:无色,有刺激性,毒性很强,吸湿性强,密度比空气大,易积聚在巷道底部。

3、应急处理:应将患者以至新鲜风流中,宽松衣物,静卧、保暖、吸氧,呼吸停止的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情况稳定后及时送医治疗。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结膜,并滴抗生素眼药水。

4、防护措施:加强通风监测,在通风不良和不通风区域设置栅栏警戒,进行喷雾洒水,闻到有刺激刺激性气体是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立即撤离。作业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八、氧气

1、健康危害:吸入浓度40%以上的氧气时,会造成胸闷、呼吸困难、肺水肿等;80%以上会造成全身抽搐、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2、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3、应急处理: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防护措施:保证容器密闭性,避免其接触易燃物、可燃物,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九、振动

1、健康危害:会造成头晕,恶心、心率和血压降低、腰椎损伤、局部振动病(如振动性白指)等。

2、理化特性:振动频率、加速度、振幅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危害因素,加速度越大,患白指病的可能性越大。

3、应急处理:根据病情进行综合性治疗,应用药物改善末端循环。必要时进行外科治疗。

4、防护措施:控制振动源,限制作业时间,降低振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加强健康监督。患者应注意全身特别是手部的保暖,减少白指病发作。

十、乙炔

1、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的窒息。

2、理化特性:无色无臭,属微毒类;工业用品有大蒜气味,极易燃烧、爆炸。

3、应急处理:迅速撤离至新鲜空气处,对受污染区域进行隔离封锁;保持中毒人员呼吸道畅通,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4、防护措施:工作场所禁止烟火,避免长期接触。

十一、电焊弧光

1、健康危害:引起眼睛畏光、流泪、疼痛,重者可导致角膜结膜炎、白内障;皮肤上可导致红斑病,严重的可诱发皮肤癌变。

2、理化特性:其弧光属电磁辐射,光辐射作用在人体,会导致人体组织发生损伤。

3、应急处理:轻度症状无需特殊处理,眼睛受害重者可用地卡因滴眼。

4、防护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照明,按要求穿戴好特制护目镜、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十二、电焊烟尘

1、健康危害:吸入此类烟尘会导致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会导致烟气中毒或尘肺病。

2、理化特性:含有二氧化硅、氧化锰、氟化物、氮氧化物、臭氧等有毒有害气体、微颗粒的混合烟尘。

3、应急处理:作业中发生不适症状或中毒现象,应立即停止作业,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及时送医。

篇6:职业危害告知书

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因素告知

________先生/女士:

________________公司主要是以生产xx业务为主的作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 产生的职业危害。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公司已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管理措施,根据岗位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并专门设有环境、健康、安全部门(EHS)。此外,每位员工入职前必须要进行安全培训,从业后要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同时公司配有专业人员,持续监控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对员工健康的威胁性,制定预防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将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如下。

您所在的_______车间_________岗位,存在________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果防护不当,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对您造成损害。

您的入职前体检结果是基本正常,目前无职业禁忌症。

在本岗位,公司将按照伊顿及国家有关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对您发放个人防护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必须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您有义务履行以下规定:自觉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本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和制度;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事故应当及时报告用人单位;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用人单位,避免职业病的发生;离职时,应该按照公司的规定参加离职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若违反或不恰当履行前款规定,公司有权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以至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发现员工身体情况因工作原因有变化趋势或职业禁忌症,公司将安排予以调整工作岗位。一旦发生职业病,公司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您提供相应待遇。

公司规定员工离职时须参加离岗体检,如擅自离开公司无视公司规定,所发生的一 切后果自负,公司自通知本人后逾期二十天者属于自动放弃。

在劳动合同期间,您的工作岗位发生变更并且变更的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公司将重新告知并请您签署。

基于上述几点,如果你本人已获悉工作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个人的身体状况,了解并遵从公司作业规程和安全防护要求(员工签字确认)

用人单位盖章本人签字(确认收到并同意)

篇7: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研究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研究

动力与机械学院 龚强 2008301390120 摘 要:煤炭行业职业危害以粉尘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尘肺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就是灾难性的、难以治愈,只能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恶化。针对煤矿职业病发病现状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煤矿;职业危害;尘肺病;防治

0.引言

煤炭行业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粉尘、毒物、噪声、振动、高温高湿5大类,其中以粉尘危害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2007年河南张某“开胸验肺”事件,把农民工患职业病维权之路的困境引向高潮。事实上,这个例子仅仅是揭开了我国职业病患者现状的冰山一角。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发布了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并启动了全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现状调查。

1.煤矿职业危害现状分析

1.1 基本情况介绍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煤炭生产企业的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煤矿职业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据卫生部门的不完全统计, 2008年底,各地累计报告职业病患者达70多万例,其中尘肺病近64万例。近几年平均每年报告新发尘肺病患者近万例,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因尘肺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在一些地区大量存在,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我国是世界上职业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的尘肺病患者中,我国约占50%。在我国的尘肺病患者中,煤矿工人约占一半。

据统计,在2007年新増的10963例尘肺病例中,煤矿工人尘肺和矽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分别为5351 例和4447例,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89.37%.1.2 煤矿职业危害特点

1.2.1煤矿尘肺病患病率高

据卫生部门统计, 2007年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发各类职业病14296例,其中尘肺病10963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6.69%;2008年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发各类职业病13744例,其中尘肺病10829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8.79%。

《安全工程基础》课程报告

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除采取防治措施外,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或防毒等个体劳动防护用品。农民工作为煤矿生产企业的建设主体,应当得到最基本的安全卫生保障,由于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煤炭生产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显得积极性不高,致使职业卫生防护投入严重不足,使煤矿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2.1.2职业卫生法律意识淡薄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现实中不少煤矿企业,特别是乡镇煤矿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不规范,有的企业甚至不愿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再加上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跟不上,致使职工不知矿尘的危害、后果以及防范要求和应急处理措施,放大了矿尘的危害和影响范围。

2.1.3政府缺乏有效监管机制

目前,煤矿管理部门对煤矿的管理通常是综合执法,通过执法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而尘肺病由于具有迟发性通常被执法部门所忽略。我国自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在各煤炭生产基地都建立了职业病防治机构,但防治工作基本停留在鉴定和对患者治疗的层面。而管理、防护部门和煤炭生产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即缺乏对煤矿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监管,造成了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状。

2.1.4职业卫生法律略显无力

《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职工享有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权;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权;对工作场所状况及职业病相关防护措施的知情权;要求健康工作条件权;检举控告权;拒绝违章作业权;职工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权;要求赔偿权等权益,同时也明确企业负有对职工的健康保障的义务。事实上一些煤炭生产企业对其法定的“告知”义务没有履行,甚至有意欺瞒,使职业卫生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3.防治煤矿职业病的建议

3.1加大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投入

为接尘人员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管,健全防尘系统和设施,完善综合防尘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的产尘量,控制粉尘危害范围和程度,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实现煤矿生产由安全型向健康型的转变。配齐测尘仪器和其他防治职业病危害的检测设备,及时检查、监测所有工作场所的产尘量,对于产尘量超标的工作面强迫停产整改,产尘量不达标不得恢复生产。

《安全工程基础》课程报告

3.2构建分层、分级的职业危害防治机构

在省、市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煤矿职业危害监督机构,负责辖区煤矿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在设区设置职业危害监督执法机构,负责辖区职业危害的政策、法规的落实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执法。在国有煤矿建立职业危害防治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定期检查职业危害防治规划、措施的落实情况。在地方、乡镇煤矿配备专(兼)职职业危害防治人员,负责煤矿日常粉尘、有毒有害物的监测和职业危害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把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纳入煤矿安全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内容之中,依法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开展执法监察, 督促煤矿企业强化管理,落实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督促煤矿企业制定企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健全防护设施、配置检测设备、落实检测制度;监督企业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预防知识教育和提供专门的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定期进行职业病健康检查,发现劳动者存在健康损害的,立即进行相关治疗和工作调动;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实记载并监护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

3.3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范意识

加强职工上岗前和工作中的定期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培训,特别要加强对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的职业病预防教育,使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危害的危害性,掌握职业危害的防范技术、措施,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使煤矿从业人员自觉、自愿、主动、积极参加职业危害防范工作。真正做到从物理方面、技术方面、组织方面和人员方面全方位地防范煤矿矿尘的危害。

3.4加大职业病防范的执法力度

加大职业病防治的执法力度,政府定期、不定期对煤炭生产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环境检查、抽查,对于只顾生产不顾职业卫生环境的企业重罚,对于职业卫生环境好的单位重奖。对国有和地方国有煤矿的从业人员,加大职业病检查的频度,对乡镇煤矿的从业人员定期强制进行职业病检查和鉴定工作。要建立完善、合理的赔偿制度,职工在哪得的职业病,哪就要负责职工后半生的生活费用。

3.5建立煤矿职业卫生环境评估制度

建立煤矿职业卫生环境评估制度,通过中介机构每年一次对煤矿职业卫生环境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煤矿许可证的发放工作挂钩,对于职业卫生环境合格者发放许可证,对于不合格者坚决予以关闭。

篇8: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煤矿生产的作业场所多出于井下, 由于井下环境的狭窄且空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温度、湿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影响因素造成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职业病危害因素, 其危害程度给施工过程中的劳动者造成了诸多影响, 一方面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效率, 另一方面极有可能造成施工过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1 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

1.1 生产性粉尘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 粉尘的产生因素很多, 如由于煤层的结构干燥疏松、通风使空气中粉尘量增加、地质特殊使得开采粉尘量变大以及开采的方法原因等, 都是主要的产尘因素。根据粉尘的成分区别大致划分为煤尘、岩尘、水泥粉尘等, 是在煤矿的井下爆破开采以及地面拌料、打磨以及运输的过程中产生的, 长期吸入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

1.2 有毒有害物质

无论是煤矿开采的井下开采作业还是地面加工作业的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 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等化学物质。一氧化碳主要产生于井下煤矿的开采爆破过程中, 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如火灾的发生, 也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井下的环境复杂, 常存在木质材料腐烂的情况, 易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 加之地面原煤原料的加工燃烧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人员呼吸以及意外火灾和爆炸, 在地面的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井下的硫化矿物分解和有机物腐败都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 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具有积水的地方常常伴有硫化氢产生;甲烷不具有太强的毒性, 是井下煤层的释放引起的, 但高浓度的甲烷气体会使人窒息而亡。

1.3 生产性噪声

煤矿工程开采过程中, 由于机械运作、流体动力以及电磁交流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 这些噪声可以分为:机械性噪声, 机械在井下施工或者地面加工过程中, 机械设备不断运转、摩擦、撞击、振动过程中产生的冲压、爆破声音等;流体动力噪声, 是指气体压力或提及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 即空气压缩或释放的声音;电磁性噪声, 是磁场交变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即称为电磁性噪声。

1.4 振动

在井下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常常伴随着剧烈的振动, 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这种振动通常分为两种:手传振动和全身振动。手传振动, 又称作局部振动或手臂振动, 是指施工过程中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 使手部发生震颤, 传至全身。在运输或是部分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全身振动, 全身振动是指工作地点或坐椅的振动。

2 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2.1 肺功能减弱

由于长期吸入粉尘, 使得尘肺病发病率增高, 如煤尘的吸入引发煤工尘肺, 使肺部感染引发呼吸道系统疾病;岩尘的吸入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矽肺, 使肺部组织功能逐渐降低;长期进行井下水泥搅拌, 吸入大量水泥粉尘会引发水泥尘肺的产生, 使呼吸道功能降低, 易引起支气管病的发生。

2.2 吸入化学物质中毒

在长期煤矿工程生产过程中发生中毒现象是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如一氧化碳中毒, 长期吸入一氧化碳不但会导致大脑缺氧状况的发生, 还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异常, 严重的甚至造成窒息或死亡;二氧化硫是种无色的气体, 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水溶性, 工作人员长期吸入会导致身体多个系统的减退, 如呼吸系统减弱造成支气管疾病的发生, 或是眼部刺激导致眼部疾病发生;二氧化碳的中毒表现在短时间内使人受到严重影响, 血压迅速升高, 呼吸不畅, 体力减退, 丧失思考能力, 甚至死亡;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会使工程施工人员在短期时间内造成呼吸不畅, 刺激眼部神经, 造成眼睛模糊疼痛, 在高浓度的硫化氢中毒过程中, 由于其高度的可燃性, 意外的爆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高浓度的甲烷会占据空气的空间, 空气中的氧气会降低, 使开采工人在施工过程出现呼吸困难, 导致窒息死亡, 由于其易燃性, 容易导致意外爆炸的发生, 时刻威胁着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噪声引起耳部疾病

煤矿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诸多的噪声影响, 如机械运作、流体动力以及电磁交流过程产生的声音, 长期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称为职业性噪声聋, 这种职业病主要是由于听觉系统受到长期的刺激而导致损伤引起的, 一般会经历从生理变化到病理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出现听力的明显下降。长期的噪声环境会导致永久性的听力下降, 造成耳聋。除了听觉系统受到损伤, 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内分泌及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代谢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影响工作效率, 威胁身体健康。

2.4 振动的危害

在煤矿作业的过程中, 避免不了振动的产生, 长期的振动会造成多方面的健康影响。手传振动的影响主要引起骨质和关节的病变, 主要表现在骨质增生、硬化以及易形成骨刺, 还会造成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全身振动引起的危害要大于局部振动危害, 长期的全身振动容易造成协调性失衡, 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生理功能、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的改变, 对脊柱有着巨大的影响, 并且会产生诸多心里效应, 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3 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3.1 防尘措施

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问题, 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保护:第一个方面是对通风措施的改进, 针对巷道横截面面积设置相应的通风构筑物, 控制好风流, 保证风流的流动, 避免二次扬尘的产生, ;第二个方面是指湿水作业, 在井下的煤层挖孔环节采用湿式钻眼, 从根源处降低粉尘的产生, 在割煤时进行喷雾降尘, 减少粉尘的吸入;第三个方面是风流的净化, 主要是通过捕获粉尘, 进行净化的技术手段, 采用净化风流和湿式除尘器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第四个是针对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措施, 劳动者要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工具, 通过过滤空气减少粉尘的吸入。

3.2 防毒措施

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除了易被人体吸入产生中毒现象, 还易引发诸多突发性事故, 为防止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各类有毒物质造成中毒事件的发生, 要对各种化学物质的指标进行严格检测, 一旦发现超过标准, 立刻采取措施, 疏散工作人员和所有劳动者。在煤矿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加强通风, 加强检查, 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杜绝火源, 控制温湿度, 做好勘察工作, 制定紧急措施,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劳动者在施工过程中中毒事件的发生。

3.3 防噪声措施

对于噪声的控制措施主要遵循三方面原则:首先做好噪声源的控制, 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 改变加工工艺方法, 提高机器的精密度, 减少摩擦, 以控制声源的产生;其次控制噪声的传播, 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优质的隔声材料和装置, 阻断和屏蔽噪声的传播;最后, 做好个人的防护, 要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 佩戴防噪工具, 减少在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工作, 保障耳部功能的健全。

3.4 防震动措施

控制振动的危害从三个方面进行, 控制振动源, 限制作业时间和震动强度, 加强个人防护。通过工艺的改进, 技术的革新, 从根源上减轻或者消除振动, 是预防振动职业病危害的根本措施;实施振动作业的标准和限制振动的强度和时间, 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措施;对于作业环境的恶劣形式, 要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详细探讨这些危害因素带来的恶劣影响, 期望引起煤矿生产相关部门的重视,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并在最后总结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从各方面进行改进, 以保证劳动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马效东, 杨子娟, 侯丽明, 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联合作用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13 (4) .

[2]王庚, 陈永青.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问题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 .

[3]赵阳, 杜欢永.全面调查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因素检测与评价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技术, 2012 (6) .

[4]杨文敏, 周永华, 黄蓉.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人群的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3 (10) .

篇9: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关键词安全;危害防治;问题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12-0226-01

1危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国家煤监局关于做好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要求,各矿能够正确对待,按照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总体工作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还存在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仍有差距。有些矿主要领导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抓好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就可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分量不重,过问的少;认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是看不到的工作,搞好搞坏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影响不大,存在重安全生产、轻职业健康意识。

2)现场管理还不到位。各矿虽然成立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也设立了职业危害监测站,配备了人员,但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现场管理松弛,说的人多,管的人少,工作不踏实,管理措施不能落实到位,责任不到人,制定的管理制度多数有流于形式现象。

3)粉尘防治设施未健全。各矿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职工健康关系,忽视职业危害的重要性,对矿井的防尘投入不大,矿上用的防尘洒水管路老化、年久失修,特别是采区巷道喷雾洒水设施不及时去维修,防尘降尘效果差,达不到规定要求;有部分职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自己认为身体好不会染上职业病,无所谓,入井就不按规定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煤矿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安

全。

4)粉尘监测工作确有缺陷。粉尘检测是矿井防尘降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数矿井对作业场所的粉尘检测没有做到制度化、常态化,测点测定频率达不到规定要求,即使检测也是走过场,数据反映不太真实,起不到检测监控效果;粉尘检测工作不及时、不规范,对井下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程度心中无数,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滞后,没有针对性。到目前为此,各矿都没有配置二氧化硅检测仪。

5)基础工作存在漏洞。目前各矿虽按规定配备了专职人员从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没有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基本上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很熟悉,不能完全适应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需要,加上煤矿企业改制和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相关的资料随之流失,基础性工作一时难以完善,存在空白现象。

6)监察监管力度亟待加强。多数矿井的安全监管部门对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工作采取眉毛遮住眼睛过的态度,太“人性化”了,很少组织对这块工作藩实情况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监察,即使下井检查发现了问题,也是争一只眼,闭一只眼,采取大事化小的做法,奖罚不严,有做老好人的想法,不能严格执法。

2如何抓好安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局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并朝着安全、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职业危害防治不容忽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围绕存在的问题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职业危害直接影响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企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安全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煤矿安全发展的主要举措,为此各矿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根本好转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遏制职业病高发、促进煤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2)以人为本,扎实推进职业危害防治各项工作。近些年来,国家煤监局每年都对职业危害工作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求,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由于企业存在重安全生产,轻职业健康的想法,虽然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总体推进不大,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求各矿在五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一是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宣传力度,着力提高全员职业危害防治整体素质。利用现有的媒体、报纸、宣传栏有重点的宣传国家关于职业危害与健康的法律法规,有计划的宣传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精心安排,认真组识从业人员学习讨论,制定年度的学习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二是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各项制度,保证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有序展开。认真梳理近年来关于职业危害防治方面的各项制度,对没有或不健全的制度要及时建立、补充,做到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努力推进职业危害工作常态化。三是认真做好煤矿职业卫生情况的调查模底工作,做到科学防治。赣中分局就此项工作下发了专门的文件,各矿都能组识人员填报,但是填报的内容还不够准备,要求认真对待,深入细致的做好此项工作,为今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认真做好职业健康保障工作,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按国家有关规定组识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离岗时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实际体检人数和应体检人数要基本相符,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做好职业病人的救治和健康工作,严格把住新工人入矿体检关口,确保入矿人员身体状况良好。五是落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经费,确保职业危害防治有力推进。

3)真抓实干,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措施。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矿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领导,成立职业危害防治组识机构,全面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行政主要领导担任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明确领导分工,落实责任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制定年度的职业危害防治规划。二是加强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含高温、噪声)进行检测,及时掌握职业危害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达到以监测促防治的目的。三是建立健全综合防尘系统,完善井下防治设施,不断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四是切实加大职业危害的投入,定期对职业危害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正确引导职工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督促职工佩戴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增强职小个人门我保护意识。五是建立职业危害报告制度,切实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在单位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危害的相关信息,以便职工了解和掌握。六是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完善井下通风系统,定期对通风设施的检查、维修,确保作业场所风量充足。七是依靠科技,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布局,及时分开有害作业场所和无害作业场所,最大限度的避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人数,对职业危害进行科学防治。八是加大对职业危害的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责,严格执法,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职业危害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姑息遷就。

3结束语

篇10: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为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病防治水平,确保劳动者知悉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后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便于更好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危害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业卫生培训

(一)最高管理者、职业卫生主管应当参与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职业卫生培训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组织和实施,建立职业卫生培训档案。

(三)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在岗劳动者,必须参加本单位定期组织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周期根据需要确定,至少一年一次。

(四)新入职、转岗及临聘人员,其工作岗位存在职业危害时,必须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法规,如《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等;

2.本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预防知识;

3.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所在岗位的操作规程;

4.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5.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告知

(一)人事部门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健康损害、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待遇等内容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在职业病危害告知方面的职责:

1.在工作场所的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2.在产生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及警示标志,内容应包括危害因素中英文名称、健康损害、预防措施、应急救援措施、防护措施等。

3.通过公告栏、书面通知或其他有效方式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评价告知劳动者。

4.将本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如实告知劳动者。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上报所属辖区监督管理部门。

篇11:高温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可编辑)

温 作业场所产生高温, , 对人体有损害, , 请注意防护

高温

害 健康危害

性 理化特性

对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可导致中暑性疾病,如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热辐射

注意高温 理 应急处理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服,用毛巾或冰块敷头部、掖窝等处,并及时送医院。

注意防护

隔热、通风;个人防护、卫生保健和健康监护;合理的劳动休息。

话 急救电话

120

消防电话

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篇12: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山西某煤矿井下厚煤运输生产系统。

1.2 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职业卫生检测的方法进行分析,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判断其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 结果

2.1 煤尘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了井下原煤运输系统的5个工种5名工人接触煤尘(总尘和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和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检测结果见表1。井下原煤运输生产系统胶带输送机转载工作地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为5.4%。

2.2 有毒物质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了井下原煤运输生产系统上仓胶带输送机司机和主煤仓下给煤机司机,在其操作岗位接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浓度。检测结果表明,2个工种其工作地点接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TWA和STEL以及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MAC)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2个工种其工作地点接触硫化氢的MAC分别为1.4和1.3 mg/m3(国家标准为10 mg/m3)。检测结果见表2。

注: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根据粉尘超限倍数(2)推算得出。

注: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2.3 井下原煤运输生产系统噪声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了井下原煤运输生产系统20101皮带顺槽胶带输送机司机、上仓胶带输送机司机、主煤仓下给煤机司机、维护工和配电工 5个工种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强度,结果分别为82.3、81.6、82.5、78.1、75.6 dB(A),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85 dB(A)]。检测了井下原煤运输生产系统20101皮带顺槽胶带输送机中部、上仓胶带输送机尾部、上仓胶带输送机中部、上仓胶带输送机头部、主煤仓下给煤机司机工作地点,5个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结果分别为:83.2、82.6、81.5、83.8、84.1 dB(A)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85 dB(A)]。

3 讨论

消除尘肺的根本出路是切实做好第一级预防,控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是预防尘肺病发生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控制粉尘危害提供了法律依据[1]。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煤矿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力度,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管理水平,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主煤仓下给煤机司机工作地点接触煤尘(总尘和呼尘)的TWA和STEL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20101皮带顺槽胶带输送机司机工作地点接触煤尘(呼尘)TWA和STEL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其余工种接触煤尘(总尘和呼尘)的TWA和STEL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

20101皮带顺槽胶带输送机司机接触煤尘浓度超标原因,主要是在胶带输送机的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浓度的煤尘,以及没有实施充分喷雾洒水或者是因水压和角度等造成的;主煤仓下绐煤机司机接触煤尘浓度超标原因主要是在给煤机生产过程中产生较高浓度的煤尘,同时由于喷雾效果达不到要求以及接触时间过长等原因造成。煤尘能燃烧和爆炸,影响生产,威胁矿工的人身安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煤尘可引起煤工尘肺。建议该煤矿进一步加强煤尘治理和个体防护措施的落实,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防护效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通风除尘,采用湿式作业,保证防尘设备的正常运行[2]。

本次检测了井下原煤运输生产系统20101皮带顺槽胶带输送机司机、上仓胶带输送机司机、主煤仓下给煤机司机、维护工和配电工5个工种接触噪声的8 h等效声级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85 dB(A)]。井下原煤运输生产系统20101皮带顺槽胶带输送机中部、上仓胶带输送机尾部、上仓胶带输送机中部、上仓胶带输送机头部、主煤仓下给煤机司机工作地点,5个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85 dB(A)]。

加强对超标作业点防尘措施的管理,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及时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及坚持使用防护用品,可达到控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的目的[3]。

参考文献

[1]邹昌淇.积极治疗尘肺保护工人健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8):561.

[2]杜秋霞,朱海林.某热电厂生产性粉尘危害调查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4):309-310.

篇13: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VOCS是指在室温下会变成可吸入气体的有机化学物质。如溶剂、粘合剂、清洁剂等。建筑材料中通常使用甲醛、苯、乙二醇、氯乙烯等VOCS。对VOCS进行控制仍然是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并减少对装修工人的健康影响最重要的考虑事项。 许多年来,油漆中加入大量的VOCS溶剂,以增强颜色和流散性,并可防霉和虫蛀。但VOCS在油漆过程和油漆固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气体,甚至在油漆干燥后也会释放出气体。所释放出的这些气体会引起头痛、呼吸道疾病以及过敏反应。

油漆中的VOCS不但在空气中发生反应,还和其它化学涂料发生反应,产生人体对健康影响尚不完全明确的新的化合物。另外通过自然源或人造源,也可摄入VOCS。因此摄入源不同,对健康影响差别也很大。

甲醛一直是建筑材料中普遍使用的。人受甲醛暴露后会引起脑部损伤,其症状包括反应时间延长、平衡异常、动作笨拙、短期记忆力障碍、易怒以及思想混乱。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表明,甲醛暴露与肺癌和鼻咽癌之间存在联系。温度和湿度升高会加快甲醛向外释放速度。

预防:控制VOCS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环保型油漆。现在大多数品牌油漆生产厂家已经大幅度降低了其产品中的VOCS含量。这些“低释放出”油漆减少了对装修工人的刺激和室内空气的污染。

二、沥青烟雾:沥青是由蒸馏后的原油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材料,主要用于路面和屋顶铺盖以及用在沥青基屋顶油漆中。据调查表明,沥青烟雾会造成一系列健康危害,接触沥青烟雾后会出现呕吐、胃痛、食欲下降、头疼、疲劳、刺激皮肤和眼鼻喉。足够的证据证明许多急性下呼吸道症状与沥青烟雾暴露有关。

预防:医学科学家建议采取安全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用具防止皮肤暴露,沥青温度应尽量降低,并对呼吸道采取适当的保护。

三、石英:石英是一种来自地壳地矿物质,常见于砂、玛瑙、水晶等物质。即使低浓度的石英吸入和不注意保护的暴露吸入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对建筑物进行喷砂及进行作业过程中,石英会破碎成非常微小的颗粒。如果不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具,操作人员可将直径在5微米以下的硅颗粒吸入肺中。更大的颗粒物质可被吸入鼻腔或咽喉并被吞咽。矽肺病

通常是长期暴露而吸入的结果,但是病症要在暴露后5~10年才会出现,也有的暴露1~2年发病。

预防:职业卫生专家建议作业人员使用含石英量不超过1%的砂或磨料,操作人员使用经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认可的防尘口罩。

四、金属烟雾:当工人进行高温焊接作业时,汽化金属会迅速冷却并形成直径小于1微米固体颗粒烟雾。由于颗粒极小,金属烟雾可吸入呼吸道进入肺泡。职业卫生专家对烟雾中存在的某些有毒金属极为担忧,如铬、镍、镉和铜。

特别令人担忧的是一种叫做六价铬的铬化合物。六价铬一般用作油漆、墨水和塑料中的色素,保护性涂层中的抗腐蚀剂,以及用于电镀。作业人员在焊接或切割不锈钢等含铬金属时,可能会受到六价铬的暴露环境。据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专家研究提供的资料,六价铬是一种公认的潜在人类致癌物质。

吸入此类烟雾还会引起金属烟雾病,其症状表现与重流感相似。进行不锈钢和锌热加工的工人有患上金属烟雾的风险。吸入银焊时产生的烟雾可引起化学性肺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预防:根据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要求,在狭小空间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或者焊接区域内有结构性障碍影响前后通风,必须采取机械通风措施。在室内进行不锈钢焊接或切割作业时,必须戴规定的呼吸器,作业点必须具备局部排气通风措施。

五、铬化铜砷合剂(CCA):人一旦接触CCA处理过的木材后,透过皮肤吸收少量的砷。儿童若在用CCA处理过的设备上玩耍后,再将手放入嘴巴中吮吸,摄入砷的水平还会更高。工人在切割用CCA处理过的木材时可能会吸入尘埃中的砷,这会对语言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预防:在切割前戴好防尘口罩和橡胶手套以及防护服。

六、铅:含铅油漆用于内外装饰漆已超过一个世纪。油漆工人和其它接触含油漆的工人可能会受到铅的影响,临床表现包括食欲减退、呕吐、恶心、疲劳、忧郁以及关节或肌肉疼痛。受其影响造成的严重健康问题包括因中枢神经受损引起颤抖、惊厥、痉挛以及因肌肉神经受损造成的腕下垂。急性铅中毒可致命。由于旧材料中含铅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旧建筑物

的翻修和拆除对作业人员来说就更加危险。含铅油漆也常用于钢梁,以防止钢梁受风化侵蚀。维护修理过程中使铅升华。

预防:采取通风措施或使用帷罩可以抽滤或隔离有毒气体,从而对维修作业人员起到保护作用。职业卫生专家建议:戴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具,离开工作场所前应淋浴并更换衣服,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血液或尿中的铅浓度。

七、石棉:石棉曾被用作隔热和防火材料。美国1980年以后的建筑物不再使用石棉。但是直到现在,石棉的存在和清除仍造成很大健康问题。

吸入石棉纤维会引起石棉肺和肺部损伤,造成呼吸困难。石棉暴露与一种胸膜和肺癌有关,并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在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几十年前装设的石棉仍然会威胁建筑工人们的健康。据芬兰职业健康研究所提供的数字,截止1999年,全球大部分地区已经禁止使用石棉,但这已经是在石棉达到高峰暴露水平30年以后,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澳大利亚每年有4~10万人被确诊患上与石棉相关的癌症。

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在使用石棉,这必然会导致往后几十年内某些癌症和疾病的上升。在2003年9月份举行的第12届欧洲呼吸道疾病学会年会上,医学科学家指出:2002年全球石棉产量超过200万吨,生产较多的国家:俄罗斯生产了70万吨,中国生产了45万吨,加拿大生产了33万吨,几乎全部出口。

预防:职业卫生专家,要求对清除石棉工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穿戴全身保护装备,禁止在有石棉存在的场所进食、吸烟等。

八、霉菌:建筑物中存在的毒霉菌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高水平霉菌暴露会引起各种症状,包括过敏反应。有的霉菌还会加剧呼吸道疾病。建筑物中引起最大关注的霉菌包括曲霉菌、青霉菌。

造成建筑物内霉菌与潮湿的原因有关,包括未对湿度进行控制,通风不足,屋顶漏水,以及建筑物底下的排水沟。造成霉菌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石膏墙板的大量使用。这种墙板给霉菌提供了理想的纤维寄生源。如果表面涂饰了有机材料,霉菌也可以潮湿的玻璃、金属和混凝土表面生长。

烟曲霉菌可引起曲霉病,导致肺部感染、过敏性支气管肺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人死亡。真菌S毒素可造成婴儿肺部出血而导致死亡。医学科研人员在肺出血死亡的婴儿家中发现了大量的真菌S毒素,尽管烟草烟雾暴露等其它因素对造成肺部出血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医学专家认为这种真菌也可严重影响成年人的健康。

上一篇:语文10册一单元知识点下一篇: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