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故事

2024-04-10

歇后语故事(精选14篇)

篇1:歇后语故事

“挨打换故事—上算”的歇后语故事

有一年,正值中秋季节,沧州城里来了个书生,只见他头戴草帽,肩上背个布搭链,说一口南方话,他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先生。

沧州和济州是紧邻,是小旋风柴进的故乡,也是豹子头林冲发配的地方,许多梁山好汉也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施耐庵来到沧州,是专程来采访的。他来到这里,犹如进了宝地,心里异常高兴。他做梦都想到此地来采宝,如今理想实现了,定要在这里把大量的神奇传说和一些有关“水浒”的资料都采集回去。

谁知采宝反被宝咬着。他刚一露面,不知怎的就挨了一顿痛打,你说冤枉不冤枉!

原来沧州城南有一片红蓑草,名叫红灵芝。传说是当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生杨文广时血染草地,变成了红灵芝。这种草是沧州的一宝,十分灵验,能治百病。前些日子突然来了个南蛮子,不知他用什么妖法将红灵芝给盗走了。沧州人恨透了南方蛮子,施耐庵就正赶这个时候来访沧州,那有不挨打之理。

这顿胖打本来是件坏事,谁知事有凑巧,给他打出了宝贝来。打他的这些人一听说他是来收集“水浒”材料准备写书的,都很后悔,忙个个给他赔不是。施耐庵大手一挥说: “这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们给我讲故李就行了。,大伙一听都说“行!:行!这还不现成,于是你一段,我一段,你说个头,他添个尾,一下子讲了一大堆故事。施耐庵高兴极了,一拍大腿说: “挨打换故事,上算!上算!”

篇2:歇后语故事

进去一看,张果老一下子愣住了:一向无人的破庙里,竟然支了一口大锅,那灶膛里架着劈柴烧得正旺。他掀开锅盖一看,啊,原来是一锅炖得滚烂喷香的肥肉。他十分惊奇,四下瞧瞧,没有人,他猜想是神仙显灵了。要不,谁会在这破庙里专门为他准备一锅肥肉汤呢?他尝了一口汤,味道出奇鲜美,他分不出锅里到底煮的是什么肉,反正是他从来没吃过的。庙里没有碗筷,他就从门外的小树上册了根树枝当筷子吃起来。

这锅肥肉汤不是神仙显灵,而另有一番来历。

离这庙不远处,有座学馆,里面有一个性情孤僻古怪的教书先生。他成天修身养性,想有朝一日升天成仙。有一天,他从一个学生口中听到个消息,说是在离学馆不远的荒坡地里,经常有一个光屁股的自胖胖的.小孩出来玩耍,不知是哪家的孩子,也不知道回家。先生一听,心中暗喜,他断定这个孩子是一支成了精的何首乌,一定要想法得到这件宝贝。

他买来了一扎红丝线和一根绣花针,把丝线的一头穿在针上交学生带着,让学生同那个小孩玩时把针扎在他身上。学生照老师的话做了。这位先生顺着红丝线一直找到了这东西生长的地方,刚好在这座破庙后的地里。他趁没人的时候,从很深的地下挖出了一棵长得肥肥胖胖的何首乌。他怕走露了风声,便没有敢拿回学馆去,就在破庙里支起锅,想独个吃了完事。没想到在他煮熟了何首乌,回去拿碗筷的时候,前庄却来了个家中办喜事的朋友硬拉他去写对联,写好了对联又留他吃喜酒。就这样,时间一拖再拖,炖得烂熟的一锅鲜肉鲜汤却没能吃上。

这位先生急得抓耳挠腮,张果老却吃得满嘴流油。他吃饱了还没吃完,就将剩下的喂了小毛驴。

张果老吃罢肉,喝罢汤,心中美滋滋的,正要坐下来抽袋烟,却一眼看见有个人慌慌张张地朝他走来。“不好,八成这锅肉是他炖的!”张果老忙站起身,解开驴绳,两眼盯着来人,屁股一抬倒坐在驴背上,“得儿—嘟!”接着一个响鞭,驴儿四蹄嗒嗒,飞快地跑起来。他两眼眨也不眨,直盯着那个人,生怕他追上来。就在这快跑之中,仙药已经生效,那驴儿也因喝了仙汤,四蹄离开地面,腾云驾雾似的飞了起来。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上,只觉得身轻似燕,行若疾风流水,越飞越远,越升越高。破庙和那个追来的人早已看不见了。

篇3:“老鼠”的歇后语故事

书箱的主人原来是个文学爱好者。写了满满一箱的文稿却仍是一贫如洗。一气之下便下了海, 将这满满一箱的文稿遗弃。一只老鼠正好掉了进去, 牙齿有些发痒, 就啃起文稿来。这一咬一嚼, 就品出些味道来, 懂得些世态炎凉、人情世故, 成了高智商老鼠。比如它从咬文嚼字中得知:贪官露面, 人人喊打。从此, 它要过街之时, 就尾随贪官之后, 让贪官当挡箭牌, 自己则溜之大吉。

老鼠爬秤钩——自称自

这只老鼠在一个贪官家里不仅养得肥肥的, 而且沾上了贪官的贪婪和野心。居然想创造一项最肥大老鼠的世界纪录, 它每天拼命地吃着贪官享用不完的香肠。每隔几天, 就要爬到贪官家里用来称金子的秤上称一称重量, 看看又长了多少斤。就在这只老鼠已经增长到3斤8两时, 却不料贪官倒了台, 老鼠没有了香肠吃, 又瘦了下来。于是, 它又钻到了另一个贪官家里, 不仅又寻找到了香肠, 而且又找到了一杆能称金子和自己的秤。它天天爬到秤钩上, 自己称自己。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篇4:欣赏“歇后语”

以一物起兴,引起主题,这乃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也是以形象化取代或引出抽象“结论”的一种基本模式。我最欣赏的是那话语所传达的特殊语境,及其隐含的人物心态、神态与复杂的可资联想的丰富内涵,而这些,恰恰是“直白说明”所不具备的。歇后语的高品位的文学价值,恐就在此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这是叙述性语言,却以“谐音”为桥梁,架设于一种抽象的社会现象的概括上。对于一个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缓慢滞后的无变化静态生活环境中的人们,这个歇后语的使用频率是高的。当人们迫切期待着改革、创新的局面出现时,遇到的却是一切如故,依然如我,“外甥打灯笼——照旧”所表达的那种失望与无可奈何的情绪,便是很沉重的了。

优秀的歇后语总在轻俏的调侃和讽喻中隐含着对丑恶的人和事的轻蔑、戏弄以及充满信心、居高临下的精神优越感,这是它的真正人民性之所在,也是某些文人话语中不易取得的一种“民间优势”。“驴屎蛋子——两面光”,辛辣地画出了油滑小人物两面讨好的市侩相;“绣花枕头——一肚子草”,让人想起胸无点墨却故作斯文的花花公子;“聋子的耳朵——摆设”,不是对社会上颇为流行的诸多形式主义的事务有力地的一刺吗?譬如有的“窗口”行业挂在那里的所谓“意见薄”便是一列。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是一种失望;“豆腐掉在灰堆上——吹不得打不得”,则准确地表达了那种尴尬的、无可奈何和进退两难的心态与神态,实在太传神了。劳动人民在舊社会所处的地位,经常碰到受欺凌、遭厄运的境地,但他们往往并不灰心丧气。“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已经透示出不甘失败的远见了,但还是心平气和的;“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啦”,就充满了一种胜利在望的激情和按捺不住的愤慨了。蚂蚱“蹦跶”的这一形象,何其生动,又何其轻佻,在这种歇后语的后面,我们往往感受到正义的人民的凛然之气与堂皇之声。

篇5:歇后语故事

这一天,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靠着陪房周瑞家的引荐,第一次进了荣国府,见到了凤姐,得到了二十两银子的赏赐。

第二年秋天,刘姥姥摘了些新鲜的菜蔬瓜果,仍带着板儿,又进了荣国府。贾母见了很高兴,就留她住两天,打算让她到大观园去玩玩。凤姐见贾母喜欢,便随即说了些表示欢迎的话。

第二天,贾母便带着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凤姐说要给刘姥姥打扮一番,就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给她插了一头,逗得众人一阵大笑。

说话间,已来到沁芳亭上,刘姥姥一看,这个园子真比画上的还强十倍。歇了歇,贾母领着刘姥姥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地上苍苔布满,中间一条石子雨路。刘姥姥让出来给贾母众人走,自己走泥地。一不小心,她跌了一跤,引得众人拍手大笑。众人坐了一会儿,才离开潇湘馆。贾母领着刘姥姥坐了会儿船,凤姐等人便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在晓翠堂上摆开桌案,准备吃午饭了。在鸳鸯的提议下,凤姐想在午宴上让刘姥姥出出洋相。二人便如此这般地商议了一番。

正说着,贾母带着刘姥姥来了,各自随便坐下。这时,鸳鸯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一番话。

刘姥姥人席后,拿起一双沉甸甸的筷子,很不合手,她说:“这个叉巴子,比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它?”说得众人都笑了。随后,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来,凤姐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说了声“请”,刘姥姥便站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鼓着腮帮子,一声不语。众人先是一怔,随后一想,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刘姥姥喝了一口酒,又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凤姐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刘姥姥伸筷子去夹,好容易夹起一个,才伸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刘姥姥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拾,早有下人拾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有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她取笑。

接着,刘姥姥说自己手脚粗,喝了酒怕失手打了酒杯,想要个木头的来用。谁知拿来的是大大小小的一套,要吃就得吃一遍。刘姥姥不敢用,说还是用小杯吃吧。她吃酒时,凤姐夹茄子喂她。她一吃,大吃一惊,因为味道与她平日在家吃的不同,原来是用鸡配着烧的。这顿饭吃得刘姥姥洋相百出,也逗得众人大笑不已。

过了一会儿,酒席散了,贾母带着刘姥姥来到门前树下,告诉她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石,刘姥姥看得出神,眼花缭乱。

又游了一会儿,贾母到稻香村歇息了,鸳鸯带着刘姥姥逛,众人也都跟着取笑。她们来到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时,刘姥姥惊叫一声,“哎呀,这里还有大庙呢!”说着,便趴下磕头。又是一阵笑声。

突然间,刘姥姥肚里一阵乱响,就要拉肚子了。她要了两张纸,急忙去找茅厕。从茅厕出来,迷了方向,只得顺着一条十字路慢慢往前走。走着走着,见迎面有一个满脸笑容的女孩子。刘姥姥忙笑着与她讲话,又伸手去拉她的手。谁知这是一幅画儿。刘姥姥叹了两声,一转身,见有个小门。她掀帘进去,只见一个老婆子也从外面迎着进来。刘姥姥怎么动作,她也怎么动作。原来刘姥姥迎面见到的是个穿衣镜。镜子后面,有个小门。刘姥姥进门,忽见有一幅精致的床帐,她又惊又喜,想坐在床上歇歇。但身不由己,一歪身就睡着了,直到袭人来到这里找到她,才把她叫醒。这时,刘姥姥才知道原来她睡的床是宝二爷的!她吓得不敢出声。随后,袭人带着她来到稻香村,与贾母一起吃了晚饭。

第二天,刘姥姥向凤姐告辞,准备回家。临走,大伙给了她许多东西,足足堆了半炕。

篇6:歇后语故事

故事: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蓝采和以花篮技水而渡;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释义: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故事: 有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

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

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随从们说:“天鹅已经飞走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

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

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

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

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

篇7:歇后语编故事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习歇后语,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编故事。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让学生学习歇后语,说歇后语 哑巴开会——没说的 铁锤敲锣——响当当,吉寿星的脑袋——宝贝疙瘩。

1、歇后语特殊形式,生动幽默,表现力强,接下来我们说说看。

2、(教师说前言,学生说后语)

竹篮打水——一场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芝麻开花——节节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铁公鸡——一毛不拔。

2、接下来看看材料上的歇后语,读一读。

屎壳郎搽粉——臭美;屎壳郎腾空——充战斗机; 猪鼻子插葱白——装象;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 狐狸开商店——没好货;老鼠逗猫——没事找事;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一场;麻雀下鹅蛋——瞎吹。师:许多歇后语都是故事,老师有个想法,用歇后语编故事。

1、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没安好心

2、狐狸开店——没好货

3、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欢喜一场

三、提出写的要求,生即时写,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先写歇后语,歇后语就是题目。只要是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语句通顺就合格。如果语言流畅具体就优秀。7月10日

一、填一填。

竹篮打水——()肉包子打狗——()十五个吊桶——()芝麻开花——()八仙过海——()泥菩萨过江——()黄鼠狼给鸡拜年——()铁公鸡——()

二、读一读。

屎壳郎搽粉——臭美; 屎壳郎腾空——充战斗机; 猪鼻子插葱白——装象; 狗熊坐花轿——硬充新娘子; 狐狸开商店——没好货; 老鼠逗猫——没事找事;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欢喜一场;

麻雀下鹅蛋——瞎吹。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蚕豆开花----黑心

篇8:歇后语故事

一、以听、说歇后语为先导,体现了“从内容入手”的知识要求

于永正教学步骤一:让学生学习歇后语,说歇后语。(教学过程略)

作文最怕无米之炊。细品于老师夸赞师生的歇后语及赠送给孩子们的歇后语是很有意思的。如:“雨后的春笋——个个拔尖”,“敲锣打鼓——响当当”,“老寿星的脑袋——宝贝疙瘩”等。这样创设情境的供料作文体现了“从内容入手”的知识要求,学生自然而然地文思潮涌了。

二、以编演故事为媒介,激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步骤二:让学生推荐表演者,学生编故事排练。(教学过程略)

教学步骤三:师生合作演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教学过程略)

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是学生丰富想象的结晶。缺乏想象力的学生,必然思路闭塞,语言干瘪,很难写出精彩的文章来。于老师为了激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生生合作、师生联手编演歇后语故事,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孩子们编演的故事凝缩了他们的创造与智慧,展开了思维中最美丽的火花——想象。

三、写与读结合,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步骤四:提出写的要求,生即时写,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略)

作文的评改能力是写作的重要能力。大多数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完稿后仅要求其用默读的方式自改,而于老师在学生完稿后,一是让学生高声念出来,而且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不通不畅不适时便能发现问题并主动自觉地修改。二是个别读草稿,其余的同学看看老师怎么评改的,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可以学习,听完之后再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草稿。

四、由听到说,再由说到演,过程紧凑,浑然一体

作文教学更重视过程和方法,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有长短、大小之分。过程本身的价值在于使学生既经历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又经历情感体验的过程,带给学生探究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于老师从“导入”到“编故事”,一环扣一环,环环不离歇后语,由听到说,再由说到演,浑然一体,课堂的每个环节衔接得紧凑,不显得杂芜。这些听说演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是小品化了的,是艺术化了的。这形象可感的动态写作素材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都调动起来,看得清,听得真,感受深。让习作变得轻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止是在教与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寓写作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正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笔成文。

五、作文起草到眷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美的过程

在作文课中,于老师特别重视修改文章的过程,这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作中指导”。老师在学生完稿后,一是让学生高声念出来,而且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不通不畅不适时便能发现问题并主动自觉地修改,二是个别读草稿,其余的同学看看老师怎么评改的,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可以学习,听完之后再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草稿。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修改的过程,就是获得方法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

六、培养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关注情感体验

在这节课中师生交流融洽。一是于老师充分地应用语言激励和情感激励,融洽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表演表达中放松,放开,有效地激发了他们习作的情感,甚至使一部分学生有了超常的发挥。二是他的要求不多,也不高。只要写的是一个故事,有头有尾,就是合格的作文;如果你的故事写得很有趣,高分,绝对高分!如果要求多了,高了,学生就望而生畏,不知从何下笔了。三是师生之间坦率地交流、分享彼此的真情实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学关系得到优化,老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同组的同学在表演“许褚战马超一赤膊上阵”时,同学们的对白就颇为精彩,加上老师幽默的点评,听课老师都报以热烈掌声。于老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交流和有创意的情感表达。

篇9:歇后语妈妈

一天,我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是我老是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水果,一会儿上厕所。妈妈看见了,批评我说:“你这耐性,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我这人听劝,立即认真看了起来,可是书上有许多我不懂的地方,我就问妈妈:“保尔·柯察金是怎样炼的钢铁呢?”妈妈说:“他是在革命浪潮中,渐渐成长为一名坚强的战士的。”我又问妈妈:“他没有炼钢铁吗?”妈妈说:“是呀,他是在战争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忍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而炼成了这块钢铁。”我还想继续问,妈妈打趣地说:“孩子,你真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呀!”

一天,我早早起床,洗漱(shù)完毕,就来到了厨房做起了早餐——煎蛋。我做的煎蛋外焦里嫩,颜色焦黄,看着就很诱(yòu)人。我端着盘子来到妈妈床边说:“母后大人快起床吧,儿臣给您做了香喷喷的早点呢!”妈妈揉揉眼睛,整理了一下头发说:“哎哟!这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呀!”我说:“妈妈,您看这鸡蛋,外焦里嫩,肯定比您做的好吃。”媽妈笑笑说:“你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嘟(dū)着嘴说:“我哪夸了,我还会下面条呢!”妈妈点着我的小鼻子说:“我还不了解你?你呀,‘程咬金的斧子——就这三下子’。”

你说我这妈妈,哪来那么多的歇后语啊?

篇10:歇后语故事精选

包拯,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其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

包拯的亲侄子包勉,在做了地方官之后,行为不检点,丝毫没有包拯的半点作风,他贪赃枉法,本以为能够逍遥法外,但是作恶多端,人神共愤,最终纸包不住火,事情败露,案件的处理上几经周转,就应差阳错的到了包拯手上。

包拯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没想到自己侄子这么不中用,但又非常为难。包拯从小失去父亲,他的童年都是和包勉的一家一起度过的,包勉的妈妈对待包拯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包拯从来不叫嫂子,而是叫嫂娘,嫂娘从小对包拯恩重如山,而这包勉又是嫂娘唯一的儿子,在公私两难的选择间,包拯随后选择了贯彻自己的执法风格,他选择大义灭亲,就下令斩了包勉,然后再向自己的嫂娘赔罪道歉。

篇11:歇后语故事精选

篇一: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

沸水锅里煮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疯姑娘讲笑话--嘻嘻哈哈 请狼来做客穷寡妇赶集——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韩湘子吹笛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反正我是卖伞的。谚语:

强扭的瓜果不甜。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人爱富的,狗咬穷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歇后语:

吃瓜子磕出臭虫来——什么人(仁)都有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官

(冠)下雨天浇地 多此一举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笑话1本人精神科小医生一个,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天中午办公电话被无聊人士不停的打骚扰,大家的火气都憋不住了,最后一次电话响起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接起来就狂骂一通,骂完就直接挂电话,稍后,一个后勤的小妹妹来我们办公室,一脸惊恐的问我们"刚你们病人接的电话???"

2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知府大人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 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河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席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他一羞,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河蟹 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知府十分尴尬。

3某女生寝室门口贴着一个告示:“男生与盒饭不得入内”。问何解?答曰:“两者都会搞大女生的肚子...”4一个小学5年级的女孩因为胸部发育被同班女生嘲笑,回家向母亲哭诉,她妈安慰她:“不要紧,她们顶多笑你两年,你以后至少可以嘲笑她们二十年!”

5以前上大学一次英语六级考试,有一同学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老师走过他旁边,留下一句话:这个我就不抓了,正确率太低了那位同学不谈定了……

广告词: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

荷兰一家旅行社刊出一则广告:“请飞往北极度蜜月吧!当地夜长24小时。” 蓝天六必治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提示语:

爱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校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走廊上尽显你的文雅,操场上展示你的雄姿。

篇二:四年级歇后语故事

篇三:小学生常用歇后语精选

【小学生常用歇后语精选】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不知天高地厚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年糕--------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120、飞机上点灯——高明包含12生肖的歇后语

(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3)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4)(兔)子尾巴——长不了。

(5)(龙)王跳海——回老家。

(6)打(蛇)七寸——找要害。

(7)(马)尾搓绳——不合股。

(8)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9)(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10)(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11)(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1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三国演义》人物歇后语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篇12:故事类歇后语

2) 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的伤心处

3) 牛郎约织女——后会有期

4)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5) 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6) 白骨精给唐僧送饭——假心假意

7)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8) 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9)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 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生不如死

11) 伍子胥过昭关——一宿白了头发

12) 刘备请诸葛亮——思贤心切

13)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14) 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15)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16)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17) 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18)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19)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20)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21) 孙悟空翻筋斗——十万八千里

22) 杨家将上阵——全家出动

23) 佘太君挂帅——马到成功

24)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25)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26)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27)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28) 罗成的回马枪——往后看

29) 周幽王点烽火台——千金难买一笑

篇13:汉语网络歇后语探究

(一) 网络歇后语的界定

对歇后语的界定, 语言学界的观点与看法存在分歧。如“歇后语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1]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个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2] ;“歇后语, 熟语的一种, 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大都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或某种事物、现象, 后一部分解释说明, 是真意所在。”[3] 由此, 网络歇后语的界定应为如下解释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为表达广大网民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 利用网络词语创作的不同于传统歇后语的流行于网络论坛、网聊、评论等方面的歇后语, 即为网络歇后语。

(二) 网络歇后语的产生原因

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走向信息化的产物, 是人们为了方便交流而创造的。当然, 网络歇后语也不例外。其一, 诙谐调侃的网络语言本身是网络歇后语产生的内在因素。面对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 人们的情感需要宣泄与释放, 网络歇后语以轻松愉快的语言形式达到了缓解情绪、娱乐的功能, 体现着时代特征。例如 :“中石化哭穷——假装”;“芙蓉姐姐穿芭蕾舞鞋——蹩脚”。其二, 信息化时代的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是网络歇后语产生的外在因素。他们打破常规, 丰富想象, 追求新鲜, 寻求变化, 试图通过网络语言全力展现新自我。例如 :“网上热恋——爱谁是谁”;“网上胡侃——谁也不知道谁”;“网上配对儿——不是真夫妻”;“美眉喊mm——没两样”;“菜鸟上网——晕菜”。其三, 微博、论坛、博客、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平台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交流手段及工具, 其便捷性和即时性也促使了网络歇后语的大量产生和快速传播,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网络歇后语的分类

(一) 喻意型网络歇后语

前一部分阐述一个现象, 后一部分从深层意义上对这个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是真意所在。例如 :“刘谦上春晚——露馅”。2010年起连续四年, 刘谦春晚魔术表演后, 网友总是第一时间揭秘刘谦春晚魔术便成为了重头戏之一, 尤其穿帮露馅镜头更是为网民津津乐道。因此, “刘谦上春晚”是描写的一个事实现象, “露馅”是对其深层意义的解释说明, 也是此网络歇后语的真正意义所在。相似的网络歇后语还有“侯耀华代言广告——忽悠”;“雪村快速娶新媳妇——麻利”;“网上发帖子——敲来敲去”;“上网死机——一切重来”。

(二) 谐音型网络歇后语

前一部分提出一个现象, 后一部分利用音同或音近关系表达意思, 言在此而意在彼。例如 :“上网掉线——一窍 ( 敲 ) 不通”;“网上美眉——雾 ( 屋 ) 里看花”;“网上恋爱——一往 ( 网 ) 情深”。

(三) 同义型网络歇后语

前后两部分表达相同的意思, 但形式上却不同, 且后一部分往往为网络用语。例如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 叫——酱紫”“;丑女不叫丑女, 叫——恐龙”“;喜欢不叫喜欢, 叫——稀饭”;“支持不叫支持, 叫——顶”;“人不叫人, 叫——银”;“倒霉不叫倒霉, 叫——衰”;“什么不叫什么, 叫——虾米”;“羡慕不叫羡慕, 叫——流口水”“;不要不叫不要, 叫——表”。

三、网络歇后语的特点

网络歇后语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具有新时代的一些新的语言特点。

(一) 现实性

网络歇后语紧跟时代的步伐, 融合时代精神, 往往对备受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表达看法, 体现了当前社会的现实性及人们的价值观。如“‘范跑跑’对‘郭跳跳’——一对活宝”。“范跑跑”, 原名范美忠,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 正在课堂讲课的范美忠先于学生逃生, 引起互联网及平面媒体的报道与社会关注, 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 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郭跳跳”, 原名郭松民, 现为国内知名时评人。在凤凰卫视, 范美忠 (范跑跑) 就“先跑事件”与嘉宾郭松民 (郭跳跳) 展开辩论, 作为观点对立方的郭松民用“无耻”、“畜牲”、“杂种”之类的字眼对范美忠进行辱骂, 情绪异常激动, 暴跳如雷, 事后被网友冠以“郭跳跳”的绰号。这一网络歇后语正是利用了当前社会热点事件有力讥讽了范跑跑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及郭跳跳在电视上的不当言论, 也提醒人们要学会尊重别人, 甚至尊重自己的敌人。

(二) 多样性

近年来, 网络信息及互动交流平台的广泛普及拓宽了人们分享心得的渠道, 推动了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网络歇后语的诞生。如新闻歇后语“周正龙进山拍‘华南虎’——假戏真作”;广告歇后语“80岁老太太踢毽子——盖中盖”;娱乐歇后语“春哥敲门——蠢 (春) 到家了”;影视歇后语“刘备请诸葛——三顾茅庐”;网络游戏歇后语“老师批阅试卷——提督之决断 (关于二战的日美海战) ”;话题事件歇后语“中石化哭穷——净假装”;小品歇后语“都上厕所去了吧——谁信啊”。

(三) 时效性

时效性已经成为当今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网络歇后语往往是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反映, 而当这股热潮退却, 当时的人们也将逐渐遗忘, 后人们也并不知晓这些事件或现象, 那么这些网络歇后语背后真正的含义就会让人迷惑不解。如“余秋雨含泪捐巨款 ???——甭信”。2008年6月5日, 余秋雨在个人博客中发表日志《含泪劝告请愿灾民》, 劝告灾民莫要为低劣的豆腐渣建筑质量上访。在文章发表之后, “秋雨含泪”一时成为网络流行语。后来, 余秋雨先生又被质疑为震灾捐款20万的承诺没有兑现。网友将这两个热点事件结合, 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意在对余秋雨的批判或调侃。而长时间后, 相信对于后来的人们如果只看到了前半部分, 是难以理解后半部分体现的幽默调侃的内涵的。

四、网络歇后语的文化内涵

(一) 反映了人们崇尚创新的心理文化。

网络语言使用群体较特殊, 大多为以潮流、时尚、另类为代名词的年轻一代, 他们更新观念, 冲破束缚, 大胆突破, 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创造出一连串新奇的网络歇后语, 富有幽默、讽刺、调侃的意味, 更赋予它时代的崭新生命, 与社会发展的脉络紧密相关。同时, 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决定了网络语言直观快捷和口语化倾向 , 使之拥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 正如语言学家戴昭所说 :“语言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是语言生命力的表现。没有创新就没有语言的发展, 否认创新, 抵制创新, 就等于扼杀语言的生命。” (《规范语言学探索》)

(二) 反映了消遣娱乐的大众文化。

随着人们的生存压力倍增, 工作忙碌, 交际减少, 情绪低沉, 追求娱乐性成为他们宣泄与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网络歇后语语言诙谐幽默, 凸显趣味性, 既能给人们带来放松和愉悦感, 又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如“春哥喝茅台——最 (醉) 爷们”, 网民利用谐音调侃2005年《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冠军李宇春的过于男性化的打扮, 带有戏谑意味, 既讽刺了粉丝的盲目崇拜和模仿, 又满足了人们舒缓压力的强大精神需求。

(三) 反映了现代社会的速食文化。

如今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 速食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 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 冲击着传统文化。速食文化是一种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现象, 例如即冲咖啡、方便面、微电影、微访谈、精简版、速成班等无一不处处体现出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 追求快节奏不注重内在的生活态度。网络语言文化也不例外。网络歇后语用简洁明了的话语取代拖沓冗长的语句或段落描述一个热点事件或现象, 并在短时间内被频繁使用, 更新较快, 不太注重内在价值的深厚积累, 也不可能体现和代表社会的主流文化, 但却满足了人们追求“速食”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小结

网络歇后语日益成为语言学家关注和研究的新动向, 它之所以能够获得网民乃至大众的接受与好感, 是因为其具有现实性、多样性、时效性的特点, 承载着民间智慧, 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种细节, 一方面可以使人们放松自我, 舒缓压力, 另一方面也正迎合了人们追求创新的心理文化。但是时下, 一些传统规范的词句正逐渐被网络用语所侵蚀, 我们对待网络语言, 既要有包容意识, 又要有规范意识, 应该在尊重和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科学规范和引导网络歇后语的产生和运用,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创造出更鲜活生动的语言元素。

摘要:歇后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将一句话分成前后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 (即谜面) , 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即谜底)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一种新的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歇后语。本文通过对网络歇后语的界定及产生原因、分类、特点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 体现网络歇后语对语言学界产生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我们的民族语言, 使其永葆青春活力。

关键词:网络歇后语,界定及产生原因,分类,特点,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语言文字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346.

[2]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298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2004:1439.

[4]于全有.关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0) :第9卷第5期

[5]王岩.歇后语的文化内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第16卷第1期

[6]霍美丽.网络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手法[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 (10) :第5期

[7]刘禀诚.网络歇后语刍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 (4) :第30卷第2期

篇14:趣谈“歇后语”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欢一场。

为了便于查阅,人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表达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

弄堂里搬木杆——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很快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棋盘上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歇后语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显得生动活泼,令人难忘。

例如:一位老师到一个陌生班级去上课,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一提起我们学校的老师啊,那真是雨后的春笋——个个拔尖。说起我们同学呀,那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又如:一位同学在他的习作开头写道:刘老师关于读书写作的方法可多啦!这不,今天下午一上课,刘老师便神秘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他慢慢将纸展开,原来是一张“日历”。

时间,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位小作者巧妙地使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歇后语,就把当时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神秘举动琢磨不透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怎么能不使人印象深刻呢?

上一篇: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下一篇:区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在湘师附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