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

2024-04-15

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精选8篇)

篇1: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

附件:

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活动情况反馈表

学校:蓟县桑梓镇中心小学

活动内容及效果 1、8月30日进行了教育周活动主题升旗仪式。全体师生明确了教育周的目的意义、活动安排和相关要求等。

2、召开了以教育周活动内容为主题的班会

3、组织广大学生集体收看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晚会,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橱窗、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4、加强学习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学习“五遵、五不、五远离”、“新五不”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生一日常规》

6、全面排查了学校各种安全隐患

制定了新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安全工作日志。

通过以上活动,稳定了教学秩序,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存 在 问 题 今后工作设想 和措施 备 注 学生对自身的安全意识淡泊,出校门后不能很好坚持按照行为规范去做。

继续做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努力形成学生养成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贯穿学期始终。

2013.9 请各学校填写完整后于9月25日前通过任务报德育科。

篇2: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

为保证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有效的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东施古完全小学依据上级文件要求,于开学第一个月开展了主题为“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的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搞好教育月活动主题升旗仪式。以开学第一个升旗仪式为载体,集中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的活动动员,使师生明确教育月的目的意义、活动安排和相关要求等。

2.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与行动。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开始,我校积极开展了《守则》、《规范》、“五尊、五不、五远离”、“新五不”、“十防”的普及活动。以加强礼仪、规范、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规范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大力提高了我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素养。

3.举办专题安全教育。各班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安全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十防”,并通过黑板报、绘制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自护自救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我保护能力。

4.在各班积极广泛宣传《守则》、《规范》及各项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知《守则》、《规范》、“五尊、五不、五远离”、“新五不”、“十防”的内容。我校组织开展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组织开展一次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活动使师生熟悉火灾、地震等疏散路线,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6.结合开展接送学生车辆专项整治,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活动,教育学生和家长坚决不乘坐无牌无证车、农用车、挂车、改装车等非法接送学生车辆,从源头上遏制学生乘坐非法接送学生车辆现象。

7.组织学生撰写一篇交通安全,让学生铭记生活中处处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

8.学校结合实际,认真排查了可能产生的校园安全隐患,尤其对饮食卫生、传染病、群殴事件、集体活动、拥挤踩踏、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排查,以确保事故率为0。

东施古完全小学

2013年3月

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 教育月活动总结

单位:东施古完全小学

篇3: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

一、认知德育背景概论

中国化的德育教育从传统定式转变成现今颇具现代化的模式, 需要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 人文关怀、人文认知、认知教育、认知德育等新话题的提出, 不断适应了中国德育教育的发展, 并结合认知, 使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层面起到无法比拟的作用。就其理论和实际背景来讲, 认知德育的产生并长时间的存在, 并不是一个偶然, 而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它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 以人文关怀为现实手段, 以认知行为训练为推手的方法论。

1. 人学理论作为传统教育向认知德育的过渡, 起到交互纽带的作用

我们常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包含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支: 人学理论。其中对人的哲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分别提出什么是人的本质、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以及人应如何发展等几方面的问题。围绕这些议题, 该理论以“人”为中心, 主张“任何事物的出发点都应从实际的人开始”。那么, “人”即该理论的核心, 以人为根本, 构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此开展认知德育教育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更符合当今发展中的中国教育, 更能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认知德育面向的是广大学生, 属“人”的范畴, 通过对“人”的理念的共同把握, 将学生的位置摆正,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基础, 逐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基于人学理论与高校德育教育的不可分割性, 认知德育与高校德育教育的渊源性。因此, 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人文关怀的理念即囊括了认知德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的相系性, 亦成就了高校德育新范式的更迭。应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当代各论中依然保持着其固有的理论论据, 依然起着指导高校德育教育继续发展的指明作用。

2. 人文关怀的倡导体现了传统德育向认知德育转变的大环境

多年以来, 中国的教育理念大都基于填鸭式的初级教育, 对于学生本身的诉求、自我认知理解、接受能力都未提入教学大纲。因此, 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多受限于知识的强制、封闭的教化过程, 教师讲授的权威性与不可推翻性持续了很多年, 迫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个人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行为规范。以至于忽略了学生本人对人和人性的解读, 失去了本我的状态, 这种许多高校所面临的糟糕的现实境遇, 正逐步瓦解着学生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发现欲。随着时代的进步, 教育的国际化接轨, 大学生逐渐意识到, 他们需求的教育模式已然需要改变, 他们期望能够与教师同地位, 平等、公平的交流。而此种诉求即成为了阻碍传统教育、德育教育的填塞式吸纳过程。

认知行为训练, 更趋向于大学生自我的能动性, 更倾向于教师在与其的平等沟通中, 舒缓其紧张的神经, 敞开心扉的与教师交流。在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人文关怀缺失的普遍现象, 致使高校德育教育在其功能和价值等方面被弱化, 甚至异化。这就造成了千百年来形成的充满魅力色彩的传统德育教育变成了普遍虚幻的存在于高校教育模式中的代名词, 使其成为没有道德意义的冗长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从某种意义上讲, 把握住了人文关怀, 即是把握住了德育认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态平衡。

二、认知德育的内涵及内容涵盖下的认知行为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认知德育之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可顺化为一种理念, 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模式, 归属于在德育教育大环境下的认知行为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 认知行为训练正向影响着德育理念, 德育理念指导着认知行为的训练。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下的认知行为训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因此, 通过科学的界定, 对认知德育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大学生饱含正能量的思想意识形态, 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逐步解析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最深处, 以期从根源上改变其认知行为, 达到大学生心理的满意状态。

1. 认知德育的涵义

就德育范畴而言, 认知训练的存在已不是单纯的语言学意义上的行为训练, 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思维训练。认知德育指的是以中国传统德育文化为中心理念, 基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真诚交流为出发点, 以话语环境为媒介, 通过沟通实践而达成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完善, 以构建大学生美好精神世界为努力方向的一种教育认知手段。这种训练模式有其固有的特征: 平等、尊重。

认知德育的涵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师生两方的关系属民主和等位的间性主体关系。双方需要共同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认真理解双方所表达内容, 剖析深层次的精神状态。其次, 在德育教育影响的大环境下, 认知理德育亦设定了其终极目标, 以视野和心灵相交合, 构建无法比拟的美好精神世界。最后, 认知德育的本质是认知训练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交流的一种范式, 师生双方在德育理念下进行认知训练, 在认知训练中完备德育教育。

2. 认知的人文关怀内涵与大学生心理状态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 多元文化的变革,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亦从最初的简单、单纯, 逐渐步入复杂、不可预测的状态, 人文关怀渗透到大学生德育教育视野, 为了能够培养出心理状态健康、健全的大学生, 通过人文关怀, 实现关注学生个人合理发展的大目标, 全面促进高校认知德育的发展, 形成一种新形势的德育教育。因此, 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审视大学认知德育, 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掘认知德育固有的人文内涵。

三、高校德育教育视野下的认知行为训练的构建

高校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普遍的大学生思想教育, 是教育理念的核心。认知德育概念的提出是教育理念的延伸, 它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种创新手段, 正逐渐完备, 在彰显传统德育的价值内核基础上, 充分发掘其本身的特点与优势, 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推手作用。因此,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德育模式的发展, 贯穿人文关怀理念, 构建适合大学生心境发展的富有中国教育特色的认知德育, 将成为未来几年内, 我国德育教育理念的新走向。

1. 人本化理念的提出

高校德育教育是在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指导下开展的, 其内涵下的认知德育不但要体现人文化关怀, 更应适应人本化的改变。人是客观事物实现的主体, 必须要融入人文化关怀的理念, 努力做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鞭策, 并从人本化的角度尊重他、理解他、帮助他。“以人为本”不仅要体现在德育教育层面, 而且要体现认知德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监管与修复上。传统理念对大学生人本化的认知缺失, 忽略了大学生自我、自主的本意, 导致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上的时效性匮乏。因此, 就当代大学生认知德育的人本化理念提出, 显得尤为重要, 而必然形成。

2. 伙伴化关系的维系

高校师生关系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教、授模式, 注重学生的应试, 而非学生的认知, 这种极大压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填鸭式教育模式, 已经没有了其发展的空间, 亟须一种新的模式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开拓新的路径。在认知德育的背后, 更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伙伴化关系, 因此更能发挥其在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优势, 游刃有余地维系着师生间多重的伙伴关系。德育教育正在演变成互补性交流模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努力, 进行批判性思考, 追求双方的人性化。

3. 认知训练的场域化

心理健康教育中, 师生之间交流必须有其特定的场景, 其中必须包括舒适的外环境、安静的内环境及相关保障制度。这几个方面共生出另一个新的词汇“情境共同体”。认知德育在融入了人文关怀后, 更体现了心系学生, 重视学生自我体验的提法。因此, 情境共同体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更合乎学生本人的隐私保护权益, 学生更愿意接收。这种互动固有的场域, 是认知德育彰显其人文关怀的必然诉求。

4. 人性化的训练模式

认知德育教育中, 如何使用方法, 使用什么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从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 在德育的范畴内它所涉及的行为学、方法学手段都应满布人性化的元素概念, 由于提出德育教育必须顺应人文关怀理念, 必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务必注重大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而人性化的认知训练符合人们存在于这个社会上的生活交往习性, 符合教育模式发展的规律。教师对学生及人性的尊重, 有利于教育主体在愉悦、放松的情境下实现理解、沟通、交流与反馈。从学生的个性差异、思维差异、行为差异等视角出发, 开展更平等的交流与对话。

四、结语

德育教育是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教育的精髓, 是中华儿女最应永志不忘的美德。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学理论的基本维度上讲,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治学终极目标, 是高校教育价值的最终实现。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合格大学生不仅应是业务能力超群, 更应是具有符合当代时代发展的健康心理的群体, 认知德育以人文化关怀为主线, 彰显着一种新兴的指导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方式与方法, 这也是提高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在传统德育逐渐淡化的教育趋势下, 认知德育已经开始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认知德育的乐观性自我接受, 对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的心理辅导模式的认可, 建立这种教育模式的良好口碑, 使之成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保障。因此, 认知德育将是这个时代教育模式的呼唤, 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必然之途。

摘要:高校德育教育的本质存在一种人文关怀, 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德育教育应凸显其认知行为训练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改变。近年来, 认知德育理论实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德育领域, 认知德育的缘起富有其深厚的理论与现实背景, 其中饱含着人文关怀。认知德育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 可以从德育认知理念人本化、德育认知训练关系伙伴化、德育认知训练场域化、德育认知训练文本人文化以及德育认知训练方法人性化等五个路向进行。

篇4:浅谈小学品德教育的行为训练

一、准确把握教材,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道德是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做出的反应,是衡量一个人思想觉悟高低、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志。在德育过程中,要重视训练学生言行一致,对他们的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进行严格的训练,使他们通过实际活动认识行为的社会意义,具备调节行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1.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的目标也要充分体现其基础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做人的启蒙和熏陶。教会学生做人,做个好学生、好公民,是小学德育的首要任务,也是主要目标。

2.层次性

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长期过程,教师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如敬爱父母与处理好家庭关系方面的教学,从低年级“帮助做家务”到中年级“和家庭成员一起创建愉快和睦的家庭”再到高年级“对创造家庭的幸福起推动作用”,层层深入,循序渐进。

3.示范性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收集榜样人物的故事,把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学生在形象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用榜样示范法对学生起导向和促进作用,不但要引导学生懂得雷锋、赖宁等是英雄,而且要让他们懂的英雄也是普通人。注意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因为他们更易促使学生产生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积极性。

4.暗示性

针对思想品德课中的“做一做”,教师在布置时可用暗示性的指导语。例如,要求学生为身边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教师可以对学生说:“使别人因为你的帮助而感到快乐。”就是暗示着这种帮助是不需要任何回报、是无条件的,使学生从为他人服务中领略乐趣,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适当超越教材,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1.举一反三,迁移升华

学生的认识内化为自觉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的欲望,能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教学《讲信用》一课,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把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守信、失信的事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同时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和现在的想法。通过自己练习讲——组内试着讲——全班交流讲等多样化的形式,学生个个领悟:守信用就会与别人融洽相处,反之则会失去信任,促使学生把“讲信用”逐步付诸于行动。

2.讲评结合,规范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离学习越来越近,网络德育将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新亮点。网络在给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负面性,特别是黄、赌、毒的侵害。在教学《相信科学,不迷信》时,运用《电脑“算命”可靠吗》作为拓展材料,让学生讲一讲、评一评,从而更坚信科学的力量,抵制迷信思想观念的侵蚀。

3.丰富实践,养成习惯

小学德育处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要正视社会变革对学校德育提出的挑战,增强德育的时代性与开放性。德育要开放,要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态度去认识重大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既向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大胆地让学生走上社会,接触火热的生活,深入到企业、农村、机关、市场……把握住一个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教育训练,真正实现“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道德行为由偶然性变为必然性。

4.勇于创新,不断发展

陶行知曾说,“非给学生种种机会练习道德行为不可”。尝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和交往中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目标。如在教学《爱护有益动物、保护珍贵动物》和《分清是非》这些课文时,可以采用“模拟法庭”这种活动形式,既增加学法,又加强实践。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正确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教师要反复抓、抓反复,同时把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容延伸到家庭、社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e]

篇5: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

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活动情况反馈表 学校:白涧镇刘吉素中心小学 活动内容及效果

1、举行教育月主题升旗仪式,集中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与安

全教育月的活动动员。

2、各班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五遵、五不、五远离”、“新五不”,“十防”和《学生一日常规》。

3、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次专题安全教育,了解一些自救自

护技能,认真组织排查学生上学放学乘坐车辆情况,以及学生之间过来矛盾情况。

4、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对教室进行逐个检查(包括顶棚、用电、门窗等),调查学生健康情况。

5、检查校园周边环境,严格执行来客登记、请示制度。

教育月活动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强化了学

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了违法违纪事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存在问题

今后工作

设想

和措施

备注 学校门口上放学时段接送车辆较多,整治有一定难度。继续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将行为规范训练和安全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始终。

篇6: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行为规范示范校与平安和谐校园成果,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特拟定开学第一周为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周,并将相关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整治接送学生车辆,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开展好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利用开学第一周,深化学生礼仪教育,集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和安全教育,狠抓《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落实,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1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启动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周活动。进一步规范升旗仪式,迎接市专家评估组检查验收。

2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广播,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每天一个主题教育和培训内容。

3各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

4召开主题班会。学校要求各班利用周一班会时间召开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以《守则》、《规范》为依托,以“五不”“五尊”“五远离”“新五不”为切入点,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月与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和安全意识。

5组织开展行为规范与安全知识问卷活动

6安全隐患大排查。再次对校舍及教育教学设施进行认真排查可能产生的校园安全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汇总梳理分析,认真落实相关责任

人立即整改,做到检查落实,整改及时。

三、活动要求

1、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全体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团结协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2、全体教师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反思,结合教育活动积累过程资料。并于周五下午放学前上交学校存档备查。

行为规范与安全教育周活动实施方案

洇溜镇初级中学

篇7:行为规范训练月总结

本次活动,校长室高度重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广大同学的行为文明意识有了增强;

2,通过训练,校园中不文明行为少了,文明举动多了;

3、校园风气有所好转,学生精神面貌有较大改观。

今天,我们召开无为一中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月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行为规范训练活动,表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对平时的行为习惯训练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借训练月总结表彰大会这个平台,我想和同学们谈一谈“中学阶段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

这个问题又包括两个方面:

一、为什么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二、怎样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先讲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有些同学问我:都什么年代了,还进行行为规范训练?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描述一个现象,

我们知道,学校是文明的摇篮,而文明的第一个标志是校园的整洁有序。可是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楼、科学馆、学生公寓等等教学基础设施,墙壁上满是鞋底的黑印迹和足球撞击的痕迹,桌凳上随处可见龙飞凤舞的字迹,消防设施遭破坏,玻璃门窗被打碎,脏话、粗话不绝于耳,蓄长发、着奇装屡见不鲜。也许,呆得久了,我们的感觉麻木了;也许,见得多了,很多同学习以为常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不屑一顾:不就是那些细枝末节吗?可我们应该懂得,细节决定成功;细枝末节决定我们的发展。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人还说:“一屋不归,何以扫天下。”这都是关于细节(或基础)与成长关系的至理名言。

毋庸讳言,现在有一个过分强调成绩而淡化行为规范的倾向,这是极端有害的。有一个故事,说:

一个人,坐在他的马车上面朝北面,告诉遇见的人说他要到楚国去。

别人对他说:“您去楚国,楚国在南面,您为什么面向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

别人又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

别人提醒他:“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

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

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这个故事正好说明:做人做事,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方向错了,条件越好,花的力气越大,离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就越远。教育也是如此:一个在行为规范上有欠缺的人,拥有的知识越多,发挥的负面影响可能越大。

我们生活在校园中,校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生活的乐园和精神的家园;校园环境怎样,直接关系着我们成长的质量。“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开展以“爱校、规范、文明”为主题的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月活动,就是要优化成长环境。我们要通过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通过强化训练,规范行为;通过开展中学生最基本的文明礼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创建和谐校园,塑造文明新人。

再讲第二个方面------怎样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

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这一观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 。我认为,中学生首先不是成才成凤问题,而是学会立足社会,怎样生活,怎样同多种人交往,也就是做人问题。同学们,你们已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并开始了对人生意义、人生道德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与探索,今后能生活得有意义、有作为、有价值,首先学会怎样做人,使自己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人格,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学会做人,才能为自己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桑梓小学行为规范训练与安全教育月总结

1 女性应具有法律常识的分辨力

当人身受到伤害后,留给女性的不仅仅是身心上痛苦和悲伤,甚至是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为此,普及法律常识,加强安全教育,学会自卫防身,既是预防或避免类似悲剧发生的警示教育,也是宣传和倡导女性公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使她们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女性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可以避免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行为的发生。

2 女性应掌握的正当防卫技法

女性自卫防身是现代女性为了自身安全,预防或阻止他人侵袭,运用法律武器和防卫技巧,维护自身安全的自卫防身术。实践表明,女性防身术并非纯竞技性的格斗体育,而是根据女性的特点量体裁衣,突显以柔克刚、以巧制蛮、以弱制强的格斗技法和正当防卫的有效手段或应对策略。其格斗技法和应对策略泛指女性自卫防身的解脱、反击的技巧和求助、自救的手段、方法等。比如一个弱小的女性若想挣脱一个强壮男性的控制,仅凭力量进行抗争很有可能不会解脱,即便是侥幸解脱,进攻者也不会善罢甘休,还会试图继续控制你。倘若巧妙地运用杠杆原理,就有可能轻松地获得解脱,即使不能使对手放弃对你的控制,至少也能够挫其锐气或进行必要的还击和求救。虽然,女性自卫防身技术的练习内容很多,但以杠杆原理有关的技术是女性“柔”“巧”得以施展各种方法和技术的重要法宝。以下简介几种不同类型的自卫解脱反击法。

2.1 拳、掌技法

拳、掌技法是人类搏斗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对没有练习经验的女性来说,进行解脱反击时往往会暴露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正确的握拳、掌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打击对方,反而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伤害。

2.1.1 拳技法

握拳⑴:五指内屈紧握,拇指第一指骨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骨上。要求拳心握实,拳面要平,手腕要直,着力点于拳面。握拳⑵:拇指屈指紧贴掌心,其余四指并拢弯屈第二关节处形成锐角的握拳,亦称“小拳”。要求着力点于锐角面。常用的拳法有直拳、摆拳、钩拳等,熟练掌握和运用,就可获取相当的威力。如击打目标的面部、腹部、裆部,或用短促快速的小拳打击目标的眼睛、鼻梁、喉结、胃部、裆部等,是攻击歹徒的有效技法之一。

2.1.2 掌技法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指紧贴掌内侧(掌可分掌指、掌根、掌心、掌内侧、掌外缘)。其运用有效威力部位有:⑴立掌:要求以掌根为力点;⑵砍掌:要求以掌外缘为力点。掌法也是强有力的攻击武器,如击打目标的鼻梁、颈部、锁骨、肋部等,突发激烈地打击,会使对手似窒息的感觉,失去暂时的进攻或抵抗能力。掌法除具有砍击的威力,还有截击的功能,如突然截击对方的眼睛、喉结等较柔弱的部位,也可收到较好效果。

2.2 肘技法

肘法是一种近距离或贴身时使用的解脱反击技法。女性对肘关节的使用技法或技巧了解甚少,不知道如何利用肘关节攻击对方。然而,当近身或被强行搂抱时,对身高矮小、力量较弱的女性来讲,如果会使用肘击技法,解脱反击的攻击力将会明显增强、凑效。通常,用肘尖或前臂部位击打目标的方法称之“肘击法”。特点是招势隐蔽、快速短促、攻击力强、可攻可守,是有效的解脱反击技法之一。

2.2.1 肘顶技法

⑴当被歹徒从背后强行抱住腰部时,应先把形成锐角的肘关节前摆(前臂竖立),随即向侧后方突发猛力挥摆,用肘尖击打其侧腹肋部;⑵如果双手均被搂抱住,应先设法挣脱一只手臂,再用肘部由外向里猛力击打歹徒的肋部,以摆脱背后搂抱或被动局面。

2.2.2 横肘技法

当被歹徒从前一手抓住衣领、头发,或者抚摸脸、胸部时,应先把形成锐角的肘关节后摆(前臂平行),身体稍右转,左腿在前;随即身体再迅速向左侧转动,用肘部猛力击打其面部、颈部、腹部等部位,解脱纠缠。要求借助两脚蹬地快速转身,同时向前挥摆手臂,力达肘臂,猛力击打其暴露部位。

2.2.3 沉肘技法

当被歹徒从前抱住单腿时,应快速屈肘,肘尖朝下,身体略下沉,随即用肘部由上向下猛击其后脑枕部、颈部、背部等部位。要求身体下沉与沉肘动作协调、迅速,肘击部位狠、准,力达肘尖。

2.3 膝技法

膝法是一种近距离或近身时使用的主动反击技法。由于人体的膝关节要比肘关节强壮的多,因而它的攻击力明显强于肘关节的威力。即便是女性,膝关节的攻击力也不逊色男性的臂力。其特点是隐蔽性好,扭打中难以发现击打意图。用膝关节攻击男性的裆部、肋腹部等要害部位,命中率极高,攻击力极强。

2.3.1 顶膝技法

当被歹徒从正面双手搭肩、扶摸脸颊或抓住头发扭打难以解脱时,可先用双手抓住其上臂,一脚后撤,随即另一腿由后向前上方快速抬腿,用膝部猛力顶其裆部;或者双手按压其颈部,同时快速抬腿,用膝部猛力顶击其面部。要求重心移动快,抓臂、压颈要紧,抬腿屈膝成锐角,顶击要猛,力达膝尖。

2.3.2 横膝技法

当被歹徒从正面或侧面单手抓臂、搭肩、搂颈时,可一手抓其前臂一手搭其肩或颈部,随即一脚横跨,身体侧闪,同时另一腿快速起腿,髋关节打开屈膝成锐角,用膝部猛力横击其肋腹部、面部等部位。要求抓臂、搭肩(颈)要紧,侧身移动快,横击要狠,力达膝部。

2.4 腿技法

“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表明人体的攻击性武器莫过于双腿了。充分地运用腿可以丰富有效的反击手段。女性通常用腿攻击男性的目标主要是腹部、裆部、膝部。当与对方正面相持时,须目测好距离,出腿应快速踢出、迅速收回,预防和避免被对方抱、抓住腿。如果被歹徒近身纠缠时,可以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腿、脚法攻击其薄弱部位。

2.4.1 正踢腿技法

当刚摆脱歹徒正面抓、搂、抱的纠缠后,两腿迅速后撤呈前后开立,后脚背蹦紧,猛力前踢其裆部,然后迅速收回,伺机再战。要求尽快摆脱纠缠,身体后移快,保持好距离,出脚狠、准,力达脚背,收腿迅速。

2.4.2 正蹬腿技法

当歹徒欲正面抓臂、搭肩时,两腿迅速后撤成前后开立,两手护于体前,同时后腿迅速屈膝上抬,脚尖勾紧,随即由后向前猛力蹬其裆部、腹部、膝部,然后迅速收回。要求起腿蹬出快速力猛,上体不要后仰,力达脚跟,收腿迅速。

2.4.3 足技法

当被歹徒从后面搂抱住颈部或胸部时,先判断对方双脚是叉开还是并立的。若是开立站的,还没有靠近身体时,可用脚跟向后上方撩踢其裆部或磕击小腿胫骨;若是并立站的,已贴近身体时,可用脚后掌由上向下猛力跺踩其脚背。要求判断准,突发力猛,力达脚掌跟。

3 女性应掌握的紧急避险技巧

当女性正在遭受他人侵害时,为了免遭人身危险和损害的延续,应及时采用紧急避险的措施和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女性在遇险的紧要关头,学会保护自己是最好的安慰。也就是说,危险时刻女性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胆怯。即:⑴在心理上要有战胜邪恶的勇气;⑵在战术上要有“应急”的策略;⑶在技术上要具备搏斗的技法。在对峙中,切不要以力顶力,而应在摆脱危险的过程中避实就虚、以柔克刚,突袭歹徒的要害部位;摆脱纠缠之后,迅速跑离现场联系110警察或大声呼救得到救助;还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物(钥匙、发夹、圆珠笔、高跟鞋、手提包、洗发水、香水喷雾器)等,作为临时防身武器,以防不测。下面介绍几种应急摆脱法:

3.1 摆脱扼喉

当被歹徒正面跪骑压身时,若对方双手还未卡住颈部,可突袭抓其裆部;若已被对方双手卡住颈部,应迅速将双手插入对方双手内侧,由里向外用力外撑将其手指分开,伺机用额头猛力撞击其面部,或用手指戳其眼睛,拳击鼻梁等,并趁势将对方掀翻,迅速跑离现场大声呼救,或者求助警察和附近群众。即便被歹徒从背后锁喉,也决不放弃反击。可先把喉结部位迅速转向一侧,以免被掐窒息;然后用手揪抓其头发、耳朵,或仰头撞面、手指戳眼、肘击腹部、抓裆等方法,以摆脱近身伤害的侵袭。

3.2 摆脱抓臂

当被歹徒从正面抓住手腕时,可迅速猛力向后下方甩手,主动挣脱被抓握的手;若歹徒从后抓住手腕时,则应迅速用力向侧前下方甩手,主动挣脱被抓握的手。之后,迅速跑离现场,边跑边呼救。如果具有反击能力,被抓助手腕时,可采用抓腕压肘、托肘别臂、拉肘击肋等技法,来摆脱纠缠。

3.3 利用携带物摆脱

机智地利用随身携带物进行自卫防身,也是女性遇险摆脱险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在户外遭遇侵袭时,可用拎包甩打对方的面部;用小刀、发夹、圆珠笔等刺其手臂、眼睛等部位;用衣物、包等抵挡利器等等。当在户内遭受侵袭时,可用椅子、餐具、调料粉、杀虫喷雾器、烟缸、铁锤、木棍、剪刀等家用物品、工具。此外,女性若遇歹徒手持刀械等利器时,首先应设法让歹徒放下凶器,然后再伺机打击其人体要害部位,即在短时间内奋力一击,接着迅速跑离现场求助。切不可“死打硬拼”或“唯命是从”,而应机智周旋,避其锋芒,选择逃脱的机会。

4 女性应具备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各类犯罪现象中,女性遭受侵袭时,其恶性结果都是疏于日常的安全防范。为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女性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较强的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警惕和预防可能引发的人身安全方面的危险情况。我们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简略归纳为:室内安全防范;室外安全防范;搭车安全防范。具体陈述如下:

4.1 室内安全防范

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即便是倒垃圾也须随身携带钥匙,并经常检视家中门窗是否自然损坏或遭受破坏,以确保室内的安全。

上下电梯时,最好站在控制按钮旁边,以便遇事即刻产生反应。当发现陌生人进入电梯,应注意其特征和按的楼层,防患于未然;到达自己住所前,应观察是否有人跟踪,若发现不正常现象,应迅速通报社区保安,或报警、报案求助。

家中仅有一人在家时,若是陌生人或上门推销产品、询问找人、修缮房屋等不要急于开门,也不要随意借电话给外人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租房前看房源最好有人陪同前往,租房后应请房主更换新锁,并加装安全防盗门。不要随意邀请陌生朋友到家来,也不要随意到陌生朋友家中去玩,以确保人身安全。

4.2 室外安全防范

尽可能地减少夜出、夜归,并尽量避免取捷径走无人区或荒凉小道。夜间行走尽可能走人行道中央,不要靠近路边的建筑物或停放车辆,以防不测。

外出游玩尽可能结伴而行,减少单独外出,并随身携带哨子、喷雾器之类的能用于自卫防身,预防侵袭的防卫物品,作为临时防身武器。

行路时,对上前询问路的人、车,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被强行绑架掳走。不要主动与陌生人交谈、或带路、或接受好处、或搭其便车,以免上当受骗。

在偏僻处应注意来往车辆掉头驶向自己,以免发生假车祸真强暴的事件发生。自驾车停放时要选择靠近目的地及明亮处停放,下车前观测一下四周情形。

遭人跟踪时应加快脚步走向人多处,再回头记下跟踪者的特征,并就近打电话给110报警求助,或打电话给附近派出所求救。若在暗巷内被跟踪,不妨大声喊叫呼救。

4.3 搭车安全防范

夜间招呼出租车时,应先确定是否是出租车,并记下车牌号和驾驶员特征,以免假冒出租车,利用夜间视线灰暗,搭载单身女性劫财又劫色。

上车后,记得要摇下车窗留点空隙,若突发险情时,即刻大声向外呼救。一般,车上较为安全的座位是司机座的正后方,女性转身开门跳车逃离相对比较容易。

在车上,万一遇到险情时,请千万要保持镇静,除大声呼救外,还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防身武器”进行自卫,以保护自身安全。

当车开至偏僻荒凉处时,歹徒会非常凶恶,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配合”,与其周旋,不可力搏。比如说去旅馆“方便”,上自己的住处等,一到人多之处,便大声呼救求助。

5 结语

“防范在先、防卫在后”表明了女性安全防范教育是为了提高防备意识或警觉性,而女性防卫自卫是摆脱危及情形的技巧或技法,两者彼此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女性公民只有弄懂法律所赋予的合法权益,才能在遭遇险情时合理地运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手段来维护自身安全,以免遭遇严重身心伤害。加强人身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警惕性,有助于预防或减少人身伤害的发生。

女子自卫防身是现代女性为了维护自身安全而兴起的一种以巧制蛮的防身术。通过专门训练,既可以健体强身,增进健康,丰富体育文化生活的内容,又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遏制歹徒侵袭,易于维护社会安宁和快乐生活。

人身伤害中所蕴藏的教训、教育是警示和教导。女性遭遇危及情形时须做到:沉着冷静,果断出击,以巧取胜;女性在施展技法时应凸显: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巧制蛮。

摘要:女性安全是指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或伤害。自卫防身是指当事人在遭遇人身不法侵害时,采用正当的防卫手段和紧急避险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倡导“法治治国”,加强女性安全教育和自卫防身训练,是社会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需要,也是普及女性健体强身、增进健康、提高防范意识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女性,安全,法律,防卫,训练

参考文献

[1]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管庆丽.析女性防身自卫基础教育训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6).

[3]王海源.女子防身术教学的尝试[J].体育学刊,2001(1).

上一篇:最令人爆笑语录(选登)下一篇:感人的爱情浪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