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

2024-04-25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共6篇)

篇1: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论文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论文

融入征管大格局 服务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2013年3月,经过反复酝酿研究的《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正式下发,全省地税系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湖北地税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启动,揭开了湖北地税发展新的篇章。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省地税局为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湖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潮流,应对税源状况深刻变化,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制约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深层次矛盾,而作出的一次战略抉择。其主要内容包括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优化纳税服务、实施税源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强化纳税评估、加强税务稽查、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完善征管质量与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信息化支撑体系等十大方面。

新的改革是一场涵盖全省地税系统各个层级、每个岗位、所有业务的一次革命。这是一次治税理念的革命,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过程监督的风险管理闭环系统与征管基本程序相融合,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这是一次治税方法的革命,实现业务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积极利用第三方信息,打造覆盖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平台,全面迈进信息管税时代;这是一次征管方式的革命,按照申报纳税、税收评定、税务稽查、税收征收和法律救济再造税收征管新流程,特别是风险控制和评定将成为整个新税收征管流程的核心和中枢;这是一次部门权益的革命,按照征管流程需要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做实机关、重组税源管理机构、改革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对原税收征管部门的权益进行再分配;这是一次队伍建设的革命,新的征管体制在岗位分工上体现出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特征,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干部在税收业务上、信息化操作上、工作责任心上要求更高,需要地税干部具备更高的政治、业务和作风素质。

我们常常把税政、稽查与征管一起并称税务三大业务部门,三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税政和稽查既是本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参与者,更是实践者和促进者。2013年3月12日召开的全省地税稽查工作会议、3月28日召开的全省税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全省地税税政和稽查工作必须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需要,融入征管大格局,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改革的顺利推进。

税政管理工作就本质来看,就是法的规定性在税收上的综合体现,是国家意志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化、明确化和系统化。税政和征管,一个是实体,一个是程序,实体需要程序去实现,程序就是为了实现实体而存在。即税收制度是税收征管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内容,税收征管是税收法律法规实施的唯一载体和平台。税政管理工作服从、服务于深化征管体制改革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化税制改革,促进新征管体制发挥作用。税收征管改革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征管质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税收征管执行的就是税收政策,因此税收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直接决定了改革目的能否实现。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这就要求税政部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统一部署,在税法框架内,根据湖北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做好“营改增”、资源税、房地产行业税收和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严格执行支持高新企业、现代服务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落实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在运用税收政策服务经济发展上取得实效。

二是要抓住税政管理的薄弱环节,夯实管理基础,促进新征管体制顺利实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提升税收征管质效的一次全方位革命。对包括基础数据、税政管理、税源管理等各方面的基础工作要求很高。税政管理部门必须找准政策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地方税种的管理基础,积极推进行之有效的营业税行业管理方法,进一步抓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不断规范财产行为税管理,强化非居民税收和反避税管理,多方寻找和核实第三方涉税信息,为征管改革提供更加翔实的数据支撑和更扎实的管理基础,促进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是要拓展税政管理的职能范围,参与风险评估,促进新征管体制提升质效。新的征管体制赋予税政管理部门建立分税种分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税政管理中发现的税收风险提出应对意见、参与具有普遍性的风险和重大复杂事项的纳税评估、为纳税评估提供业务指导等多项新的职能。

税政部门要积极履行上述新职能,针对各税种特点,认真梳理现行税收政策,加快建立税收征管风险评估模型,积极开展和指导全省纳税评估试点工作,促进新征管体制运行质效的提升。

税务稽查既是新征管流程的终点,又是新征管体制的起点。说是

终点,是因为新征管体制赋予稽查部门查处高风险纳税人的重大职责,是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环节。说是起点,是因为税务稽查成果是风险监控部门确定监控重点的重要参考,是纳税评估部门开展评估的主要参照,是检验征管改革成效的有效手段。税务稽查工作要真正实现服从、服务于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化,必须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质效,在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上全面适应新征管体制的要求和需要。具体来讲,核心就是要实现稽查现代化。

一是稽查理论现代化。现代化稽查理论要求确定稽查部门在新时期的主要职能,即主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税收违法行为,使恶意不遵从者依法及时受到法律惩处,维护税法严肃性,营造公平正义的税收征管环境;要确定稽查部门的主要任务,即将纳税评估部门推送的高等级风险纳税人作为必查对象,开展案件查办等风险应对工作,主动选择税收流失风险较高的行业和区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

二是稽查体制集约化。要按照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继续完善“重点税源省局查、大中税源市州局查、小散税源县局查”的分级分类稽查模式。要稳步推进一级稽查体制改革,提升执法层次,规范执法程序、统一执法尺度,优化稽查资源配置,集中稽查力量监控重点税源,使稽查工作的法治水平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三是稽查队伍专业化。要按照专业化要求,配齐配强稽查队伍,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切实抓好稽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提升稽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稽查处(科、股)的查案范围按专业化进行分工,培养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税源的专业化稽查队伍,为完成好稽查工作任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是稽查手段信息化。要按照新征管流程需求,对稽查管理软件进行优化,使之与征管核心软件全面对接,打造稽查与风控、评估、纳服、税源管理等部门资料信息传送的信息化平台。要全面推广应用稽查查账软件等信息化查账手段,提高案件检查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要积极创新稽查方法,拓展稽查信息来源,有效利用第三方信息,提高稽查质量。

五是成果运用反哺化。要认真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稽查成果反哺征管,全面提升稽查“以查促管”职能的发挥。通过完善征管联席会议、搭建信息化成果传递平台等征稽协作渠道,及时向税政、征管、风险监控和纳税评估部门传递稽查成果,通报涉税违法行为特点、手段和基本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强化征管建议,为风控部门确定下一步监控重点行业和区域、完善风险分析数据模型,为税源管理部门加强日常征管,为纳税评估部门开展评估,提供可靠的资料、数据、案例参考。)

篇2: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

2018年3月13日,新的国务院改革方案出台,提到关于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一、国地税合并从国家经济大局来看,利国利民利企利税。

继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国地税分家,各司所职,大大的鼓励和促进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效果显著。可以说国地税分家是时代的选择和产物,24年后再根据当前国情进行改革,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一)方便纳税人缴税。以前纳税人缴税两头跑,费时费力费钱效率低。一次性能办理的事务需要跑好几趟。国地税合并后,纳税人可以一次缴纳完毕,方便快捷。

(二)税收政策更好执行。合并前,纳税人面对国地税政策口径不一,执法多头查,办税两头跑,可谓是“疲惫不堪”“无处是从”。国地税合并后,政策统一,更好领悟,可以少办冤枉事,少走冤枉路。

(三)缩减税务管理成本。现国地税两套人马,两处办公场所,各项办公费用都是双份的,而且存在职责重叠区,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合并之后,大大压缩了管理成本。

(四)精简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如今,县级国地税人员结构老龄化严重,加上网上办税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电子办税的普及,国地税急需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队伍年轻化,是适应办税系统信息化,电子化的必然选择。

例如:x市很多年以前已经实行了“准国地税合并”的方式。如果你拨通x市税务局的电话,会听到总机小姐告诉你:“这里是x市税务局”。据称,x市是国内唯一国税、地税不分家的城市。x没有实行分税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税务机构的精简和效率。现实的情况是,x在税种方面划分向来清楚,在全国一直是一个良好的典型。而x每年上交中央的税收一直名列全国榜首。

x人对国税、地税不分家的做法一直非常肯定。他们总结税务不分家有三大好处:一是机构精简,办事效率高。二是纳税成本低。企业不需要同时跑两个地方交税,不需要接待两个税务局的检查,不会接受两个税务机关的培训。因此,x本地的财务人员对于哪些是属于国税,哪些是属于地税,不会去刻意划分。三是税务机关能保持政策的一致性。

二、面对国地税合并,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恪尽职守,安心工作。

(一)永远不要放弃对自身业务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句老话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特别是税务部门,国家税务政策经常调整,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不会一问三不知,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纳税人。

(二)要注意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一个优秀的税务工作人员,不光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还应该意识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税务人员经常与企业打交道,如果不坚守底线,提高底线,很容易被糖衣炮弹所击倒,很容易犯经济错误。因而,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恪守原则,不触碰高压线,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一时的侥幸心理,而毁掉自己的政治生涯。

(三)学会调整心态与情绪,安心工作。我们应该尽快调整状态和情绪,保持一种平和。确保眼前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不是把时间都浪费在思考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这种体制的变革,顺应时代的潮流,强化自身的素质,紧跟时代的脚步。

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面对矛盾难题,要敢于化解。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尤其是在人的问题上。一定要充分认识问题存在的现实性,在改革中敢于较真碰硬,勇于逐个击破,以问题的不断解决推进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

面对争论僵持,要敢于拍板。改革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选择,必须果断作出决策。很多事情一时看不出对错,这个时候,争论和讨论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应该有的。但是不能在争论和讨论中僵持下去,讨论之后该决定的必须要决定。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改革中要大胆工作,要有魄力、善决断,说了算、定了干,发挥好主导作用。

面对阻力堵点,要敢于撑腰。在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本级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支持下级单位完成好改革任务,从而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全力解决好基层改革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只要对改革有利,只要符合原则立场,就要在基层需要时当好后盾。

改革既是领导干部自觉自律的主动践行,更是对干部职工公心公道的积极引领。改革必然会涉及职责的调整、岗位的轮换,也必然会带来个人的进退留转,触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要主动自觉地服从改革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任务要求,不仅要做改革的参与者,更要做改革的支持者、引领者。

要以用人之公,使干部对组织肯信服。改革时期干部的选用,不仅关乎干部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组织在干部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各级领导在干部选用上要将公心贯穿于全过程和各环节,做到标准科学、纪律严格、程序规范、结果公正,真正通过用人让干部对组织信服、对结果满意,从而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

要以识人之明,使干部对领导能信赖。各级领导要多了解干部的特点和能力,多对干部加强疏导和引导,做到用人所长、人岗相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各级领导班子和每一个领导干部,既是公道公心的考验,也是能力水平素质的考验。

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作为一名具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名亲历和见证了税务改革由合到分又由分到合历程的普通干部,我充分认识到,在改革大潮中,讲政治、秉公心、促融合、勇担当,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思想上的清醒,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关系到每一名税务干部,每一位税务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此次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加强政治定力,坚持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恪守政治规矩。在征管体制改革工作推进中,我时时刻刻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决支持和拥护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市局和区局的各项决定,坚决从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

改革既是领导干部自觉自律的主动践行,更是对干部职工公心公道的积极引领。改革必然会涉及职责的调整、岗位的轮换,也必然会带来个人的进退留转,触及个人的切身利益。但不管怎样,我都主动自觉地服从改革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任务要求,要求自己不仅要做改革的参与者,更要做改革的支持者、引领者。

有效凝聚改革合力,快速促进队伍融合,可以激发税务团队的整体活力,激励税务干部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在认真学习王军局长在x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和盐湖区税务局组建后郭局长系列讲话内容的基础上,我结合自身工作,广泛与同事们交流谈心,沟通思想、交换意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既联系工作实际,又触及思想灵魂,既肯定成绩,又相互指出问题和不足,有话讲在当面,力求谈开谈透,确保批评意见既提得准、又能被对方接受,从而增进了团结、促进了工作开展。

在历史的长河里,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作为一名党员,面对改革的浪潮,我觉得唯有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积极按照改革要求,认真做好本人及分管部门的相应工作,才是为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平稳有序地开展最大的贡献。改革后,我从以前单一地分管纪检转换成分管具体的征管业务,面对新的工作,我谨谨慎慎、踏踏实实,始终保持一颗进取之心,全身心地投入、不计较地付出,任务面前勇于挑战,责任面前敢于担当,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用实际行动扛起了肩上的责任,千万不可辜负领导的期望和组织的重托。

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当前正在进行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中国税收从“更大”迈向“更强”的必然结果,是关乎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改革路线是否正确,干部队伍有没有战斗力、是否坚强有力,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改革过程中,参与改革的每一个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有情怀,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改革。

改革既是一个按照上级安排求准求稳的匠心工程,更是一场面对复杂局面统筹统揽的艰难战役。这次改革涉及政务、业务、队伍各类事情,涉及人力、物力、财力多个焦点,涉及职位、岗位、地位多样诉求,涉及事合、力合、心合多方要求,考验的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使命担当,更考验其履职的智慧和艺术、能力和水平。如果将改革比喻为一场战役,目标、任务节点是确定的,怎么打?怎么排兵布阵?还要看各级领导怎样指挥、操作。

面对原则立场,要敢于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让步。平时如此,改革时期更要如此。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把坚持原则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该支持的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该反对的坚决旗帜鲜明地反对。

面对矛盾难题,要敢于化解。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尤其是在人的问题上。一定要充分认识问题存在的现实性,在改革中敢于较真碰硬,勇于逐个击破,以问题的不断解决推进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

面对争论僵持,要敢于拍板。改革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选择,必须果断作出决策。很多事情一时看不出对错,这个时候,争论和讨论是避免不了的、也是应该有的。但是不能在争论和讨论中僵持下去,讨论之后该决定的必须要决定。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在改革中要大胆工作,要有魄力、善决断,说了算、定了干,发挥好主导作用。

面对阻力堵点,要敢于撑腰。在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本级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支持下级单位完成好改革任务,从而打通关节、疏通堵点、破除阻力,全力解决好基层改革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只要对改革有利,只要符合原则立场,就要在基层需要时当好后盾。

改革既是领导干部自觉自律的主动践行,更是对干部职工公心公道的积极引领。改革必然会涉及职责的调整、岗位的轮换,也必然会带来个人的进退留转,触及个人的切身利益。各级领导要主动自觉地服从改革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任务要求,不仅要做改革的参与者,更要做改革的支持者、引领者。

要以用人之公,使干部对组织肯信服。改革时期干部的选用,不仅关乎干部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组织在干部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各级领导在干部选用上要将公心贯穿于全过程和各环节,做到标准科学、纪律严格、程序规范、结果公正,真正通过用人让干部对组织信服、对结果满意,从而增强对改革的认同感。

要以识人之明,使干部对领导能信赖。各级领导要多了解干部的特点和能力,多对干部加强疏导和引导,做到用人所长、人岗相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对各级领导班子和每一个领导干部,既是公道公心的考验,也是能力水平素质的考验。

要以容人之量,使干部对同志可信任。机构合并,不是两支队伍简单地搬到一起办公,而是人员队伍、工作模式、运转机制甚至机关文化的碰撞融合。这期间,必然会有一个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相互礼让、共同团结的过程。每一个同志都要时刻以大局为重,重“和合”、宽胸怀,真诚礼让,开诚布公,自觉维护好、发展好团结和谐的局面。

要以育人之智,使干部对自己有信心。干部成长既要靠自身的努力,也要靠组织的培养。在改革中,要对干部在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爱,又要有意识地给干部提要求、压担子,有意识地给干部成长成才创造环境、提供条件,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激发潜能、增长才干,促使干部快速适应新的工作领域,提高应对新挑战的信心和能力。

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2018年,是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的7月20日,国地税实现了24年分离之后的再合并。针对国地税合并,总局王军局长提出了全体税务干部要做到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确保改革积极平稳扎实如期落地。合并以来,我按照王军局长的“四合”要求,深入领会精神,做好事、带好队。

先凝“心”。通过个人自学、领学宣讲、党课辅导、交流讨论等,把“四合”学习讨论活动引向深入。通过建立干部职工对共同事业追求的认同,把税务党员干部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在税务二所,努力营造“税务是一家”的浓厚氛围,增进思想认同和文化融合,引领全所干部建家、爱家、护家、兴家。把“四合”的情与理、知与行传递到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心坎里。

再聚“力”。“四合”融的是人心,聚的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党员干部的心齐了、气顺了,改革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针对机构合并以后的工作,多次召开全所会议,研究今后的工作应该怎么搞。针对我们的一些改革工作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请同志们多提意见。营造共同谋事、成事的氛围。

篇3: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探析

1 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1.1 还权还责于纳税人与部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的矛盾

还权还责于纳税人, 有效促进征纳双方各自权利义务准确归位。部分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不高, 偷漏税现象时有发生, 分析其原因既有对政策不了解等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因素, 要通过宣传引导纳税人诚信纳税, 坚决打击违法违纪行为。

1.2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与第三方数据缺失或未有效利用的矛盾

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利用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 该项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开展, 直接影响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税源专业化改革后, 片面强调无风险不推送, 无风险不应对, 税源管理分局主动作为意识降低, “疏于管理、淡化责任”情况时有发生, 税源管理有弱化趋势。目前由于涉税信息交换法律法规不健全, 部分协作单位协作意识差, 往往以数据保密等各种理由为借口, 拒绝提供数据。即使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部分信息, 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或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利用平台, 数据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1.3 科技加管理的要求与业务、技术未有效融合的矛盾

在“科技加管理”的信息化模式加速构建进程中, 业务是根本, 信息技术则是载体, 信息技术与业务有机结合互动, 成为税务机关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 关系到税收事业能否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现阶段税收业务与技术未能实现有效融合,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管税效能的彰显。

1.4 精细化管理与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

科学化、精细化的征收管理, 需要大批具有懂政策、会电脑、能查账, 责任心强的税收管理人员, 而目前基层队伍的现状是年龄结构偏大、文化专业知识薄弱, 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调查研究, 业务知识与当前税收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都将成为制约税收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瓶颈。

2 完善我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建议

2.1 进一步明晰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充分体现贯彻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 明确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的主体地位, 税务机关重点在纳税服务与加强管理上下功夫, 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减轻纳税人的办税负担, 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坚持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要求, 全方位系统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纳税服务对税收征管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优化满足以正当需求和维护合法权益为重心的纳税服务。

2.2 推行专业化管理

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 探索和把握同一类型税源的管理规律, 将不同类型税源的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合理分工, 并根据税收风险发生规律, 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纳税风险提示, 运用柔性手段, 帮助纳税人消除税收风险, 优化个性服务, 提高税法遵从度;规范纳税评估程序, 改进纳税评估方法, 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监督制约, 建立防控和管理相结合的全过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涉税信息的规范采集和有效获取。确立第三方信息报送义务, 推进第三方数据规范化持续获取, 统一数据采集内容、频次和标准, 提高信息采集效率、质量。制定第三方数据采集利用年度计划, 推进第三方信息主题数据库建设。加快综合治税体系与信用体系的融合, 降低数据获取成本。积极与外部门沟通联系, 加强综合治税体系运行监督评价。

2.3 依托信息管税

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 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 做好数据、信息、情报、知识转化, 建立涉税信息数据仓库、风险预警指标、税法遵从风险特征库和风险模型, 在实践中优化风险指标模型建设。整合全省税政管理资源, 优化团队化、项目化运作模式, 发挥业务部门在模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科学选题新建指标模型, 指标模型建设切忌贪多求洋, 力求简便实用, 强化第三方信息利用, 体现管理方向与基层需求相结合, 每年管精、管细两至三个行业。

2.4 提高税务干部素质

加大税务干部培训力度, 切实加强干部实践历炼, 不断提升干部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技能, 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税务干部队伍。加强风险应对培训指导, 制定风险应对指引, 指导基层规范应对, 增强应对的实效性;加大各种风险应对技巧和应对流程操作的“小班化”培训班次,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摘要:税收征管改革逐步迈向“深水区”, 管理转型的阵痛尚未消减。本文对目前我国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完善税收征管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转型

参考文献

[1]王丽.对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14, (08) :95-97.

[2]王文波.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 2014, (02) :98-99.

篇4: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征管

【关键词】税收遵从;税收遵从成本;税收征管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组成

从我国目前税收缴纳的情况来看,税收遵从成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心理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其它成本。心理成本指的是因为纳税这一行为对纳税人在心理产生的影响,使纳税人心理、情绪、精神上产生的影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所追寻的是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目标,对利润的再次分配所形成的税收缴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这里的影响主要指的是纳税人产生抵触、不满、焦虑等负面影响。如果纳税人在税收的缴纳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中介机构求助时,纳税人又将需要支付一部分的货币,此时心理成本也就转变为了货币成本。货币成本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先顾问咨询而支付的费用等。时间成本是指纳税主体纳税行为在对相关纳税义务履行时,需要时间对收据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以及纳税报表填写等行为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其它成本指的是在纳税环节过程中,内部的机关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少数消极行为,给纳税义务人增加的其它遵从成本。

二、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

(一)现行税收征收模式

我国现行的征管模式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服务,重点稽查”。这种模式,从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为基础,通过税务机关和中介组织的双层服务,使得所有纳税人都能够实现自选申报;通过计算机对纳税申报的集约处理、分析,找出未申报或中止申报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同时将异常申报加以筛选,监控纳税人按期申报;再通过稽查,纠正并处罚不真实的纳税申报,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

(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纳税申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立纳税人纳税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但由于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观念欠缺,以及业务技能方面的差异,偷税、漏税行为较为普遍,加之没有严格的税务登记制度和税源监控办法,使纳税申报在部分地区流于形式。

2.为纳税人服务不到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但目前仍有一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存在。例如:纳税程序的繁杂,使得大部分纳税人认为纳税并不是纳税权利下的义务体现,而是义务下国家强制的“权利”要求;再者,对纳税人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原因,进行区别对待,而是“惩罚”居先;且在税务机关内部,部分办事人员对税务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低下,办事效率低,导致纳税义务人纳税行为的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并且税务稽查力度还有待提高,稽查体系还有待完善;稽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较差,稽查工作质量低下。

3.对计算机的期望过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税收征管是实现现代化征管的标志,也是提高管理效应的必然途径。但是,目前计算机在征管方面因为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网络化方面还比较落后、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在特殊情况下,会导致税收缴纳工作完全没办法完成。

4.外部环境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实行新模式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从法律环境看,随着经济模式的改变,全球经济体系的行程,我国法制国家的建设,税收法律制度的变更,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未能实现法制经济。导致了现行税收司法体系的不健全,严重影响税收司法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从信息环境看,有关纳税人的经济信息不能在相关行业内共享,给纳税人规避税收法律提供了机会。

三、税收遵从与税收征管的关系

在整个纳税过程中,如果遵从成本内的货币增多,将会使纳税的心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多,从而降低纳税在经济上的收入,这也就表明了纳税人需要将被打算用于其它方面上的资源用于在纳税事务上的处理上,这势必会降低纳税人的在经济上获取的收入。因此在纳税过程中,税制的复杂程度是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之一,税制越复杂,税务管理环节越多,那么征税的管理费用也就将会变得更高,同时也会使纳税成本增高,很多纳税人因为税制过于复杂转而寻求一定的逃避税收措施来应对。如果税务机关的征管缺乏一致性,也可能使纳税人认为税制是复杂的,存在随机因素。复杂的税制刺激逃税,法律条文过于详细和计算过于烦琐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税收遵从。因此,纳税者可能会从其它途径入手来适当的规避这一成本的产生,由此可见,较为复杂的管理体制和税制将会大幅度降低纳税者的税收遵从意愿,从而在纳税过程中产生诸多的不遵从行为。由此可见,税收遵从和税收征管有着一定关系。

四、降低税收遵从成本的建议

税收遵从成本与税收征管成本两者共同构成税收运行成本,税收遵从成本的规模较大,因此对纳税人的行为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纳税系统及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税收的成本运行,从而降低税收的遵从成本。

1.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复杂的税制以及税制规定中难懂的税制语言表达,使纳税方和征税方在理解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不仅增加了遵从成本,同时也导致了征管成本的增加。近几年,我国的相关政策放宽了在税务上的政策,减免税制结构成为了我国在税收上的主要发展方向。宽税基的使用不仅可以确保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收人的利益,而且可以使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税种运用同一种税基。税种的减少可以有效的避免纳税者在进行纳税过程中进行税种之间的转移,从而实现价格低税收遵从成本,实现对经济扭曲的矫正,从而减少遵从成本,提高纳税者的经济效益。

2.纳税义务人权利义务确立。纳税义务人权利义务确立,首先是确立纳税人在纳税中的主体地位,还纳税权利、义务、责任于纳税人。其次,从法制的角度明确了不按时申报和不如实申报纳税是违法行为,纳税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征纳双方责任不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再次,使缴纳税款成为纳税人的职责,纳税人由过去的被动纳税变为现在的主动纳税。

3.提高税收服务质量。改善税收服务,提高税收服务水平,是降低遵从成本的根本途径。税收服务中的每一项对降低纳税人的遵从成本都有着重要用。纳税前为纳税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服务,使纳税者的办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纳税中为纳税者提供便利的条件,使纳税者准确、快速的完成纳税;税后为纳税者提供投诉监督,确保纳税的合法性。从税务机关的服务来看,有效的税收服务信息,能够帮助纳税者减少收集涉税的货币成本和信息成本;良好的纳税环境可以有效的降低纳税者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优质的服务可以降低纳税者的货币成本。因此,征管机关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要把为纳税人服务,清除纳税人守法障碍作为提高纳税人意识和促进纳税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手段。

4.规范税务代理机构。税务代理机构在纳税过程中以中介代理机构的形式出现在纳税中,依照税法中的相关规定正确的对税种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确保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收益都不会受到损害。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税务代理机构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处于一种初始发展阶段。在日后的工作中于要对税务代理机构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将税务结构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标准进行规范,从而使税务中介结构变得更加独立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从而更好的纳税服务,努力减少遵从成本中的货币成本。

税收遵从成本对纳税遵从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我国的税在改革上能够实现良好的改革,通过税收遵从成本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减少征管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进而使遵从成本与征管成本之间构成良性发展,使税收制度变得更加稳定,降低纳税者在纳税过程中的遵从成本。

参考文献:

[1]孙玉霞.税收遵从:理论与实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篇5: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

一、煤炭市场的基本情况

(一)区域分布。××镇煤炭市场的分布呈三个区域。一是××沟系列矿。它主要分布在高山上,虽然只有11个煤矿,但是它的生产销售量占全镇的75%以上,其中9个矿“三证”齐全,生产销售比较正常;二是××系列矿。它主要分布在低山上和省道旁,该区域9个矿,生产销售量占全镇约15%,部分矿证件不齐全,系整改建设阶段,生产销售尚未形成;三是××系列矿。它主要分布在低山上和沟谷里,该区域9个矿,生产销售量占全镇约10%,大部分矿证件不齐全,属整改建设时期,尚未形成生产规模。

(二)经营规模。从三块29家煤炭经营者的经营规模看,年产2万吨以上的煤矿只有4家,1万吨左右的占了25家,其中:“三证”不齐全的就有13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标准,年产量达不到3万吨的矿,“三证”不齐全地矿将面临关闭,这对××非统配煤矿来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和灾难。从其设备以及服务情况看,一类是拥有自备的铲车等装载机械、运输车辆,以及为客户提供后勤保障服务,机制比较健全的纳税人,主要集中在交易量大,营销渠道比较固定的8家煤炭企业,如:××沟一、二、三、四号煤矿,××湾煤矿等,年产量12万吨左右,销售收入贰仟伍佰万元左右;另一类是装载、运输,以及为客户提供保障服务的机制不够健全的纳税人,这主要是21家中小煤矿,年产量10万吨左右,销售收入壹仟伍佰万元左右。

(三)管理水平。同等规模同等类型的煤炭业户之间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业户间的差别更是千差万别。规模营销纳税人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比较规范,如××沟三号煤矿、××煤矿,他们不仅有规模经营场地,而且有专门的营销管理人员和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其财务核算比较规范,企业所得税的核实征收纳税人。规模较小的个体煤矿的经营管理较差,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经营者变化频繁,而且其财务核算水平较差,同时其接受各方面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大部分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所得税为核定所得率征收或者定期定额征收纳税人。

二、煤炭市场的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增量与其交易增量不相配。东巩煤炭市场的发展,不仅使××成为“煤炭之乡”和重要的煤炭集散地,而且带动了运输、汽配、矿山物资等相关产业和商业、服务业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但其税收增量与其经营户数、销售规模的交易额以及收益额的增量不相配。据统计2003年煤炭产销量为20万吨,实现地方税收为200万元,每吨煤地方税收为10元。据统计2004年煤炭产销量为27万吨,实现地方税收为315万元,每吨煤地方税收为11.7元。2005年煤炭税收计划更高,吨煤税负比往年还高。

(二)税收管理手段与其经营机制不相配。

税收收入不能稳定增长,与其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同步,表现在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随着过磅计量卡的撤销,税收管理措施没有及时到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地税部门对煤炭市场经营者中的大部分个体业户的经营状况的监督,存在难以掌握产销量,经营收入额,进而导致管理侧重于突击清理检查,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也不能够完全掌握。

三、税收管理漏洞的透析

税收管理中的漏洞,导致煤炭市场整治的效果不能够坚持标本兼治,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经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的监控缺位。在纳税人的实际经营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编造虚假产量表和工人工资表,或无正规票据,对其产销数量的准确度难于核算,导致纳税人经营成果的财务反映差异,会计信息失真,而我们在税收管理和税收检查中又往往只注重帐务核算,对其帐外的运行情况又由于情报线索的不全,而使应收税款而流失。

(二)、个体煤场的纳税人大多现金购销、无票购销、隐蔽交易,导致税收监控措施难以准确定位。如一部分业户虽设立煤场,但煤场内煤炭存量变化不大,而其主要采取煤源订煤,煤炭直销用户的形式,导致其销售量和销售水平以及盈利水平难以核定。既使在每次的检查中也只能采取粗线条核定,一次征收的办法,而且成效不大。

(三)、受煤炭供求矛盾的影响,税收管理的难度较大。在煤炭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销售渠道狭窄,采购方压价采购,经营业户为减轻资金压力也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除几家规模经营且销售渠道稳定的业户经营成果较好外,大部分业户收益水平较差,征收难度也较大;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煤炭销售都成为瓶颈,大量的现金结算,又导致税源监控的缺位。如今年的煤炭市场走势受资源供应偏紧的整体影响,特别是外地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停产整治周期长,煤源紧张。规模经营的8家企业受电煤比价影响和停产整改等诸多因素,导致税源减少。

篇6: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

一、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目标和原则

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以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为主线,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是: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

税收征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一)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使税法得到有效执行和普遍遵从。

(二)诚信服务。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以相互信赖、真诚合作为出发点,把优化服务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提升税务机关公信力和纳税人诚信度,构建和谐、信赖、合作、互动的征纳关系。

(三)科学效能。遵循税收征管内在规律,运用税法遵从、风险管理、信息管税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实行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分工协调,发挥人员潜能,提高征管质效,降低征纳成本。

(四)监督制约。对税收执法权的行使过程和结果进行责任督查和全面监督,有效防范征纳遵从风险和廉政风险。明确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权力主体的职责分工和制约关系,从制度、体制、机制以及技术等方面,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约束、限制和控制。

二、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确立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义务为前提的征管基本程序

1.进一步确立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权利义务主体地位。依法完善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代扣(收)代缴以及税务机关核定缴税制度,进一步减少涉税审批事项和受理申报前的调查、认定等制度安排,使纳税人成为自主遵从税法的主体。按照纳税人自主申报的要求,由纳税人承担各类申报事项的证明责任,全面履行保存、报送涉税信息以及协助税收执法等各项法定义务。税务机关要相应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程序,做好纳税服务和税收管理工作,帮助纳税人更方便快捷地履行纳税义务、防范税法遵从风险。

2.规范申报缴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法律救济的税收征管基本程序。申报缴税环节,纳税人自主适用税法、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税务机关主要通过纳税服务,为纳税人自主遵从提供帮助,同时采集与纳税申报相关的涉税信息等。受理纳税申报后,进入纳税评估环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进行审核确认并作相应处理;发现有恶意不遵从等严重税收违法情形的,进入税务稽查环节,开展行政违法调查和处理;对纳税人怠于履行欠缴税收债务行为的,进入强制征收环节,采取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追征;对发生税收争议的,进入法律救济环节,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二)优化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的纳税服务

1.增强税法的确定性和透明度。建立税制改革和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措施出台前的专家论证、公开听证制度。建立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发布与同步解读机制,确保税法与解读清晰、准确、统一。增强税法的透明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法宣传、辅导、教育、培训和咨询,为纳税人提供规范、权威的问题解答,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法。

2.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优化征管流程,简化办税环节,精简表证单书,提高办税效率,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实行以电子申报缴税为主的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推广同城通办和自助办税。推进办税服务集约化、信息化建设,建立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两级税务网站群,搭建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网上办税服务厅。优化整合纳税服务资源,形成涵盖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短信系统等的一体化纳税服务平台,满足纳税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拓展服务资源,规范和发展涉税中介专业服务,提高税务代理从业者的职业胜任能力,发挥税务师事务所等涉税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

3.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纳税人诉求的征集、分析、响应、处理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理投诉和举报问题,及时回应纳税人的关切。提供纳税风险提示,做好税收政策异议处理,帮助纳税人降低涉税风险。畅通纳税人合法权益救济渠道,完善税务行政复议制度,运用和解、调解手段化解税收争议,依法做好税务行政应诉和国家赔偿等工作。

(三)推行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

1.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税收征管基本程序,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用于风险较高的纳税人,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根据税源分布和结构特点,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将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价的风险管理流程与征管基本程序有机结合,建立“统一分析、分类应对”的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在税收风险分析监控中,进行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在税收风险应对中,对低风险纳税人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服务方法督促其修正申报;对中、高等级风险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对涉嫌偷逃骗税纳税人实施税务稽查。对涉税事项复杂的大型企业集团等可实行综合应对方法。同时,税务机关要建立“统筹协调、纵向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作”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

2.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按纳税人规模和行业,兼顾反避税、出口退税等特定业务,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纳税人的类型特点,将税源管理职责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分解。各级税务机关要做好占税收收入80%左右的重点税源管理,并以大企业管理为突破口。大企业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税收管理特点来划分确定。对大企业中属于跨国、跨区域总分机构类型的集团公司,在属地入库的原则下,由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机构实施针对性风险应对。大企业管理机构负责纳税评估(审计)、个性化纳税服务等复杂管理事项;国际税收管理机构负责反避税、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税收协定执行等涉外管理事项;基础管理和服务事项仍由属地税务机关承担。适当提升大企业复杂涉税事项管理和风险应对层级,对其中跨国和跨省(市、区)的大企业可由总局应对,跨市(地、州)的大企业可由省级局应对,跨县(市、区)的大企业可由市级局应对。对不跨县(市、区)设置分支机构的大企业,可由属地税务机关负责各项税收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个性化服务需要,可以为大企业设置客户代表或联系人。对中小微企业,可按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对个体工商业户,在依法核定税收定额的基础上,可实行税务机关管理或委托代征与税务机关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人纳税人,可运用第三方信息做好源泉控管、代扣代缴管理和高收入者税收管理工作。

3.加强税收风险分析监控。税收风险分析监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获取内外部涉税信息,运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行业评估模型等风险分析工具,通过风险分析监控平台,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定期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对存在税收流失风险的纳税人进行等级排序,按风险等级高低推送风险应对任务,并对风险应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考核。税收风险分析监控部门要与相关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形成统一分析、排序、应对和考核的闭环风险管理运行机制。税收风险分析监控以总局和省级局为主,市、县级局为辅开展。

4.强化纳税评估。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五条关于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的规定,利用获取的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审核评价,并做出相应处理的税收行政管理行为。纳税评估作为税收征管的主要程序和风险应对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帮助纳税人降低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度。纳税评估采取初步审核、案头审核、实地核查的递进程序实施。实施过程中解除疑点的,终止评估;对未解除疑点的,由税务机关提醒纳税人自查自纠,补充或更正申报,依法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并相应调整帐务;对有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情形的,税务机关应进行税款核定或调整申报;对一般税收违法问题,税务机关依法直接处理;对涉嫌偷逃骗税的移交税务稽查处理。在纳税评估中,由税务机关对有风险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真实性、准确性提出质疑,由纳税人承担主要举证责任。纳税评估工作由专业化评估团队实施,探索建立主辅评制度,实行各税种综合联评。规范评估程序,加强监督制约;注重评估与稽查的衔接,避免职责交叉。

5.推进税务稽查。税务稽查是稽查部门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条关于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查处的规定,依法实施检查、处罚等手段,打击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维护税法尊严,营造公平税收环境的刚性税收执法行为。税务稽查部门要将分析监控推送和纳税评估移交的涉嫌偷逃骗税纳税人以及上级交办和社会举报案件作为重点,抓好案件查办等风险应对工作;并通过研究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查找税收征管薄弱环节,提出管理建议,并及时向分析监控、纳税评估等部门反馈,发挥以查促管作用。根据刑法、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修订变化情况,准确界定严重税收违法情形的认定标准,统一处理尺度,规范实施程序,提高稽查办案水平。创新稽查方式方法,科学划分各级稽查范围和工作职责,优化稽查资源配置。

(四)完善持续改进的征管绩效评价体系

加快转变征管质量评价方式,探索建立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为主要内容的、可量化的征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主观努力程度。要科学设计税法遵从度的衡量指标,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网络征集、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和征管质量评价;加强对税收流失率的研究,开展流失率估算等工作;通过征税成本核算和纳税成本抽样统计等途径,形成比较准确的税收征纳成本数据。在统一、规范分类分级岗责体系的基础上,对纳税服务、风险分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等工作情况,实行计算机痕迹管理,对各单位征管绩效作出综合评价。根据征管绩效评价中发现的税法遵从新动向、风险管理规律和征管薄弱环节,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和系统平台,调整相应制度安排,形成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税收收入质量评价体系。(五)健全以制约权力和落实责任为重点的执法监督机制

1.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运行制约。统筹考虑征管业务调整和执法监督工作,坚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做到流程优化、岗责配置、风险防控、系统开发同步进行,从制度、体制、机制以及技术等方面强化权力制衡,促进税收执法权规范有序运行。

2.创新税收执法监督检查手段。加强对调查审批、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重点环节的责任督查,有效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积极探索利用总局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执法督察。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扩大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自动考核与疑点信息库的监控范围。落实重大案件审理制度,建立重大减免税、行政审批集体审议制度,加强对政策性个案批复的监督。推行综合监督检查,形成监督检查合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对税收执法权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提高科技防腐水平。

3.健全内控机制和行政问责制。深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梳理权力事项,排查风险点,强化流程控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要求融入到各项税收征管工作中,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廉政风险。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督促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责任。

(六)加强以信息管税为主导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1.强化涉税信息的规范采集和有效获取。依据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定及其信息管税的要求,制定贯穿信息采集、存储、查询、应用等全过程的信息管理规范,建立信息标准体系,统一涉税信息的数据标准、口径,保证涉税信息的一次性准确采集和规范使用。充分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涉税信息管理权,进一步确立和细化纳税人及其他社会主体信息报送义务,推进部门协作和信息交换,提高涉税信息获取能力和共享程度。推广网上办税提高信息采集效率,收集整理互联网等现代媒介发布的相关涉税信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宽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加大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力度。

2.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做好数据、信息、情报、知识的转化,搞好纳税人申报信息、财务报表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的比对,有效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总局、省局数据大集中优势,综合分析探索纳税人不同规模、行业(产品)、税种等风险发生规律,逐步建立以总局、省级局为主的风险预警指标、行业(产品)评估模型和税法遵从风险特征库,增强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能力,提升信息管税水平。

3.搭建信息应用支撑平台。加快推进以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为重点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全国涉税信息的高度集中和全面共享,建立涉税信息数据仓库和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各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涵盖主要行业税收分析模型,具备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过程监控、结果评价和统计考核等功能,为深化征管改革提供技术支撑。全面推进网络发票建设,探索试行电子发票,加快以票控税向信息管税的转变。

(七)推进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组织机构建设

按照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要求,调整机构、配置资源,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要适应实施风险管理和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需要,按照纳税服务、税收风险分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重点涉税事项配齐配强纳税遵从管理机构,适当提升管理层级,合理配置工作职责,逐步使各级税务机关都成为税收服务和管理的实体。总局、省级局、市级局要建立综合性的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机构,统一开展税收风险分析监控;总局、省级局、市级局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对大企业逐步采取集约化、扁平化管理;市以下税务机关主要按纳税人规模或行业建立税源管理机构,实行专业化管理;围绕促进税法遵从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服务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纳税服务机构;因地制宜调整省、市、县稽查机构职能,打破行政区域限制,逐步推行省、市一级稽查模式。各级税务机关内设机构不必一定上下级对口,但职责要衔接、工作要贯通。随着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人力资源配置要逐步向纳税遵从管理部门倾斜。

(八)完善以税收征管法为基础的税收征管制度

加快推进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修订进程,就规范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完善纳税人权利体系、确立纳税评估法律地位、强化第三方信息报送制度、完善税收债务追征规则、健全争议处理程序、明确电子资料法律效力、强化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做好与新的行政强制法和刑法修正案衔接等方面进行完善。根据征管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包括纳税人权益保护、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数据管理、网络发票、电子商务、涉税信息共享等在内的相关配套制度。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逐步取消属地划片固定管户规定,规范税源管理岗位职责。探索建立适应我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直接税征管制度。

三、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

(一)加强领导。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税收征管改革的领导,主要领导要负总责,认真组织协调,积极推进。主动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争得支持。深入广泛宣传,加强协调沟通,取得各有关部门、纳税人和税务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建立联系协作机制,深化国地税局合作,增强系统上下和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将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之中,不断健全完善协税护税体系,促进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

(二)强化保障。要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各级人才库建设,重点培养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和纳税服务等专业人才,加快复合型领军人才的培养步伐,有计划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聘用各行业的资深专家为税收风险分析应对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奖惩机制,奖优罚劣,激发活力,增强税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加大经费、设备等向征管领域的投入力度,确保征管改革顺利实施。

(三)稳步实施。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注重改革的策略、路径,在继承中创新,先试点总结,后全面推广,积极稳妥地推进。2012年,总结各地征管改革成功经验,借鉴国际有效做法,立足我国国情和税收工作实际,明确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框架和重点工作。2013年,完善改革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推进改革任务落实。2015年,在总结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改革,部分先行先试地区初步完成改革任务。在改革进程中,各地要及时评估进展情况及效果,持续进行改进完善,不断把税收征管改革引向深入。2020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上一篇:初一写人作文250字下一篇:是我的榜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