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2024-05-04

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共8篇)

篇1: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本文作者:陈希文 杨四维 好范文原创投稿

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和思考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关心农民疾苦,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的今天,让广大农民能够在物质和精神上双丰收。是各级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故浙江师范大学彩虹实践队的同学们,在浙江,云南,广西,西藏各省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

【关键词】:外出务工;新农村;政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很多大城市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在城市建设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建筑工地、各类市场中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农民工。为了减少贫富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具有重大意义。有关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看着好多好多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的国家政策,我们不禁再想,这些政策在地方到底有没有被落实,有没有切实地市农民受益,有没有它们的不足。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爱国主义彩虹实践队在浙江,云南,广西进行了农村生活现状的调查,被调查对象是当地的农民,小组发放问卷600份,经筛选整理回收有效问卷500份。以下是本小组根据此次问卷整理出的内容。

一、外出务工人员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国家和党的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农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它们不在在自己的乡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大胆的迈进了繁华的城市,在钢筋混凝土中追寻自己的梦想。在500份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之34的人们外出打工养家,而且这其中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这说明他们靠天吃饭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祖国的未来,去开拓自己的明天。另外还有近百分之21的农民通过个体经营的方式找了谋生的手段。剩下的百分之45的农民靠务农和其他办法养活自己。是什么刺激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外出务工呢?我们看下面一组数据:

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

外出务工人员月收入 500以下 500—1000 1000—1500 1500以上

人数 73 127 151 149

百分比 14.60% 25.40% 30.20% 29.80%

从表中可以发现,农民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资一般是保持在一千元左右,平均年收入可以在7000元以上,年结余也可以达到5000元左右。对比靠家里为数不多的土地赚钱的话,确实要强很多。关键的是他们建设了城市,对国家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自己开阔了眼界,这对以后自己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的。

根据调查,农民不再满足于吃住行等一些生活的所需,在教育、医疗方面也开始重视起来。所占的比例加在一起达到了百分之37,教育和娱乐比例占了百分之38左右,完全达到了小康生活的其中一个标准。我们看到了农民兄弟们即将拉开崭新生活序幕的新篇章。

二、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成果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知道,新农建设的新具体这些方面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我们从中选取了三个角度进行调查。

(一)农村娱乐方式的调查

图表 1农村娱乐方式

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看电视和棋牌占了很大一部分,现阶段,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农民渴望接触大山乡村外面的世界,家电下乡给了广大农村兄弟更多的福利和优惠,使得他们与外面的世界更好的联系起来。

(二)住房情况调查

现在农村的自建房仍然占了农民住房的绝大

篇2: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以盘县为代表)

一、盘县地理背景:

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周边与水城县、普安县、兴义市和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全县辖6个街道、14个镇、7个民族乡。总人口118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2万,有汉、彝、苗、回、白、布依等27个民族;农业人口96万。县人民政府驻地红果经济开发区。

二、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一)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盘县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我县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34%,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二)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

我县占三分之一的农户地处山区,其中有12.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场镇,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生活在很差的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四)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五)劳动力文化素质差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文盲率为48.5%,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2.92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六)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七)供养子女读书

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贫困人口的5.9%,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

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所占比例也相当大,为60%。其次是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自然资源缺乏,生存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财力不足,扶贫资金缺口大

县乡两级财政比较困难,绝大部份乡镇是贫困财政,由于财力不足,扶贫资金投入甚微,甚至根本没有投入,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部份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部份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机关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反正他们吃不完、用不完。

(四)两年脱贫计划时间紧、任务重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存在于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旧的贫困户消除了,新的贫困户又会产生,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动态反映。因此,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各级政府长期的基本任务之一,扶贫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扶贫攻坚不是两叁年内就能消除贫困,要准备打持久战。这次调研中乡镇普遍反映县上下达两年内完成的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艰巨,大部份贫困户突击性地脱了贫,由于返贫防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因灾因病容易返贫。

(五)在宣传报导上没有把握好重点,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对扶贫攻坚的宣传报导,应重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制度,采取的具体措施;重点宣传贫困户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借助外力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发展家庭经济,寻找到脱贫致富路子的典型事例。过多地宣传各级党员干部为贫困户捐物、捐钱,第一,给党员干部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一般干部收入低,见领导干部为贫困户捐钱捐物,自己借钱也得捐。县城搬迁,被迫到新县城购房,干部职工经济十分拮据,党员干部的收入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差异大,大多数干部不堪重负,县、乡镇干部反映十分强烈。第二,容易滋长贫困户的依赖和攀比心理。如县上一名领导捐资3000元为安昌镇双福1组贫困户邓从贵建房,该村3组叶正友认为自己的房子比邓从贵的房子还烂些,也要求为其建房。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一是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 在必行。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我们建议:(1)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2)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借读费;(3)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份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四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二)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如宝林镇依托镇信用社,对部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解决因发展种养殖业而无资金的问题。由贫困户主动申请,镇政府、信用社根据申请发展项目进行评判把关,村组督促实施,发放每户贫困户贷款金额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今年全镇已针对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56300元,共扶持了25户贫困户。

(三)建立扶贫政策机制,解决扶贫专用资金 一是建议县委、人大、政府在审定财政分配方案时,从财政总盘子中划出适当份额作为全县扶贫基金使用,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专户,帮助重点贫困人口脱贫。二是每年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作为扶贫资金使用。三是实行非农经济返哺农业经济的办法,可按非农企业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

(四)开展科技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通过狠抓技术扶贫、劳务扶贫,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五)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如现在各乡镇正在抓紧发展的水稻制种、蚕桑、水产养殖、蛋鸡、肉牛、奶牛、肉羊、肉兔养殖、优质水果、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基地等形式,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除抓紧实施县上规划的扶贫新村、村通公路、卫生院改革以及“五改三建”等项目外,还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的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

(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开发内动力

发挥宣传舆论正确导向作用,有深度、有质量地宣传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宣传城乡实用技术、经济信息,宣传有理想、有志气、奋发有为发展经济而脱贫的典型事例,为扶贫攻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乡镇、村基层政府在加强对贫困人口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向他们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宣(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分析贫困原因,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勇于战胜困难、勤劳治贫、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心。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利用政策的优惠性努力寻求发展家庭经济,脱离贫困的路子。对子女不尽赡养义务造成老人贫困的应加强法律和道德教育,令其限期改正,不应把责任推向政府和社会。扶贫应先扶志,在贫困人口中大力倡导人穷志不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精神,不能坐地等穷或依靠外援,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内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活动中去,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七)扶贫攻坚应突出重点,分类化解。现有扶贫对象按其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发展型、维持型、萎缩型。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救助萎缩型。发展型贫困户,经济发展条件基本具备,只差一点启动力或外部要素,通过扶持很有发展前景,收入可以赶超当地平均水平。维持型贫困户,发展经济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通过改善基本条件,经济基本上可以启动,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萎缩型贫困户,一般为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无法补救,通过扶持脱贫基本无望,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实行自然淘汰。

篇3: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自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人均收入大幅增加, 这将导致绝对贫困人口下降[1]。而作为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为主的大国, 农村人口数目众多, 且农村人口收入分配极不均衡, 所以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以我国每年颁布的低收入扶贫标准计算, 全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1年的2.8%①。但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幅度日益趋缓, 甚至出现返贫等问题;且农村贫困人口中赤贫者的贫困程度加深。但由于对贫困的测度方法不一, 无法准确地给中国贫困现状做出一个评价。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测度贫困的三项指标—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 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 为中国农村提供更完善的扶贫政策建议。

二、贫困测度指标的选择

贫困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可以用不同指标来描绘。历史上对于贫困的测度指标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冯星光、张晓静 (2006) 大体将使用较多的指标归为三类:一是通过贫困人口数来测度贫困, 如贫困人口总数、贫困发生率;二是通过贫困人口平均收入水平来测度贫困, 如贫困缺口、贫困平均缺口和贫困缺口率;三是通过综合贫困人口数和贫困人口平均收入水平来测度贫困, 如Sen指数、FGT指数。当然, 还有一些学者将劳动力转移率、人均收入、基尼系数也引入作为测度贫困的指标, 分别用来衡量人口流动、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等方面 (王荣党, 2006) 。

贫困程度既有广度特征, 也有深度和差异度的表现 (陆康强, 2007) 。影响贫困总体水平的有三个基本因素:贫困者人数、贫富间收入差距、贫困者收入差异, 而反应这三个因素的最常用的指标分别是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指数、平方贫困缺口指数。最常用的能全面概括这三个方面的指标是FGT指数, 但是在FGT贫困指数中, 分母均为总人口, 而非贫困人口。这将导致当总人口不变, 贫困人口减少时, 贫困缺口及其平方都下降, 这就使得贫困缺口及其平方与贫困发生率的变化是一致的。苗齐, 钟甫宁 (2006) 在FGT指数的基础上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改进, 其采用的贫困度量指数与FGT贫困指数不同之处在于后两个度量指标的分母是贫困人口m, 反映的是贫困人口内部的平均贫困程度和收入分配情况, 能更好地描绘贫困现状, 故本文选用改进后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指数作为衡量农村贫困程度的指标。其含义和计算公式如下:

(A) 贫困发生率。衡量收入 (y) 低于贫困线 (z) 的人口比重。设农村总人口为n, 农村贫困人口为m, 该指数计算公式为:

(B) 贫困深度指数。衡量贫困人口的平均贫困程度, 计算公式为:

(C) 贫困强度指数。衡量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不均等状况, 计算公式为:

三、中国农村贫困现状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 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十余年的今天, 中国已步入了小康社会, 农村贫困人口占比已降至很低的水平。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 按照我国每年颁布的低收入扶贫标准计算,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 总共减少了近7千万人, 年均下降7.1%;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10.2%下降至2010年的2.8%。但从图一可以看出, 自进入21世纪以来, 虽然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但是贫困人口规模的缩小进程却较为缓慢, 甚至在2003年已出现小规模返贫现象等问题。而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两个指标都有所恶化, 贫困人口平均贫困程度加深, 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更加不均衡 (苗齐, 钟甫宁, 2006) 。

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

四、中国各省农村贫困指数的变化趋势

本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中国沿海6省和内陆7省作为研究样本, 依据相关省份统计年鉴中“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分组的户数构成”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期, 将各省农村不同收入分组的收入水平调整到基期水平。选用基期2000年的低收入标准贫困线865元/人为以后各个年份的统一贫困线进行贫困指标的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以下图表。

从图二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内陆地区还是沿海地区, 农村贫困发生率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 但相对而言, 内陆地区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水平相距较小, 波动幅度较大, 返贫现象出现较为频繁。图中显示, 内陆地区多个省份在2003、2005、2009年屡屡出现农村贫困发生率返增的现象, 黑龙江和湖北省的返贫现象在内陆地区发生最为频繁, 除了2003年大部分省份普遍返贫以外, 其他年份中返贫现象最为明显的是内蒙古在2009年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较之前一年上升幅度达到98.43%, 而其贫困发生率多年以来也一直高于内陆地区其他省份。图二还揭示了中国沿海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的变动情况:在2009年之前, 江苏、浙江、福建三省的农村贫困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沿海省份, 但变化趋势不稳定, 返贫现象屡有发生, 基本保持在2%的水平左右波动, 而其他省份农村贫困发生率在2005年之前大幅度下降, 而后下降幅度趋缓;2009年之后, 除了河北省农村贫困发生率继续下降以外, 其他沿海省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均有返增趋势, 增幅最明显的当属广西省。

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中国各省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变化趋势, 整体来说, 无论是在内陆地区还是沿海地区, 农村贫困深度、强度整体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对而言, 除去个别省份, 沿海地区贫困深度、强度较之内陆地区普遍更高;沿海地区各省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而内陆地区各省之间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图中显示, 内陆地区各省的农村贫困强度相对贫困深度的上涨趋势更为明显, 其中黑龙江、安徽省和湖北省的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内陆省份, 但黑龙江和安徽省的波动更为明显, 而湖北省仅表现为稳定上涨趋势, 且2004年开始上涨幅度增大;其他内陆省份的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多年来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小幅上涨, 偶有波动, 说明这些省份的农村贫困人口平均贫困水平更低, 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分配情况更好。沿海各省中, 除了河北省的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增幅较大以外, 其他各省的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都在较低水平稳定小幅度上涨;其中江苏、浙江、福建三省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 且多年来变动很小, 在农村贫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的同时却没有引起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过度恶化, 其扶贫政策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从表一中变化率来看, 全国所有省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均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其中有些省份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达80%以上, 如江西省、河南省。但是整体来说, 内陆地区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较大。从各省贫困发生率变化的平均速度来看, 江西省减小得最快, 达22.13%, 河南省、山西省次之, 减小速度最慢的是福建省和江苏省。

单位:%

数据来源:利用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在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的同时, 全国各省份的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人均贫困缺口在拉大, 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距贫困线的距离越来越远;贫困人口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 收入分配现象更加失衡, 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日益恶化。从表二、表三中变化率来看, 通过两个地区比较可以发现, 沿海地区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变化率整体低于内陆地区, 其中河南省的贫困深度、强度变化率位于所有省份首列, 分别达到了194.65%和346.33%;福建的贫困深度、强度变化率最低, 分别为5.02%和9.77%。就各省贫困指标变化的平均速度来看, 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农村贫困深度、强度增长速度最快, 福建省增长速度最慢。而就农村贫困强度而言, 各省平均变化速度的变化趋势大致与农村贫困深度保持一致。

单位:%

数据来源:利用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单位:%

数据来源:利用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研究中无论是内陆地区还是沿海地区, 农村贫困发生率均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 但相对而言, 内陆地区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水平相距较小, 波动幅度较大, 返贫现象出现较为反复, 沿海地区相比之下变化趋势则较为稳定。再通过观察各省的农村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两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 这两个指标分别呈不同程度上升, 这一变化趋势解释了为何有些省份贫困人口占比的降低速度日渐缓慢, 甚至出现继续不降反增的情况, 而且存在贫困人口平均贫困程度逐年加深, 贫困人口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今后在对农村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时, 除了对农村贫困人口数量进行评估外, 还应对贫困人口内部的情况进行评估, 要注重贫困人口整体的贫困程度和内部的收入差距情况, 特别是对赤贫者的影响, 将农村贫困深度和强度考虑进来。

参考文献

[1]冯星光, 张晓静.贫困测度指标及其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 (05) :22-44.

[2]王荣党.论农村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03) :82-86.

[3]陆康强.贫困指数:构造与再造[J].社会学研究, 2007, (04) :1-22.

篇4: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一、 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为有条件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北省内本科高校的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本次调查中随机的从在校贫困生中抽取农村贫困大学生80名,共发出调查问卷80份,收回调查问卷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达到91%。

二、 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从河北省内高校的贫困生中随机抽取了80名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发出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数73份,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在这73人当中男生为26人,占总人数的34.25%,女生为47人,占总人数的64.38%;在年级的分布上,大一的为19人,占总人数的26.03%,大二为53人,占总人数的72.6%,大四为1人,占1.37%;家庭总收入在当地农村属于较高水平的占2.74%,属于一般水平的占73.97%,属于较贫困的占10.96%,属于贫困的占12.33%。

(二)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月消费情况

调查对象的的月消费额的分布情况,200元以下的占16.44%,200—300元之间的占35.62%,300—500元之间的占42.47%,500元以上的占5.48%,这些数据说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月消费额普遍较低,大部分在200元到500元之间,更有16.44%尚不足200元,月消费额300元以下的占52.06%,月消费额在500元以下的占94.53%。

调查对象期望月消费额的分布情况,期望月消费额在400元以下的有26人,占总人数的35.62%,期望月消费额在400—600元之间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49.32%,期望月消费额在600—800元之间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9.59%,还有4人期望得到800元以上的月消费额,占总人数的5.48%。

(三)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来源情况

学费的来源中父母收入占78.08%,助学贷款仅占9.59%,校内勤工助学占6.85%;生活费来源中父母收入占72.60%,助学贷款为0%,校内勤工助学占12.33%,校外兼职占4.11%。

三、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村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拮据,影响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正常进行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月消费的主要项目上伙食费占了84.94%,学习费用仅占17.81%,服装、通讯费等其它费用占15.0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依靠父母微薄的收入解决吃饭问题,对于日常生活用品和其它一些消费品,他们不敢奢求。

(二)现阶段各高校建立的奖、贷、勤、补、减为一体的助困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就学难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贫困大学生普遍月消费水平比较低,仅仅能解决吃饭问题。

(三)农村贫困生校内勤工助学和校外兼职的机会少,成本高、风险大

面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大部分农村贫困大学生都希望能在校内勤工俭学或在校外兼职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校内勤工俭学,根据我们的调查,43.84%的贫困生偶尔参加校内勤工俭学, 34.25%的人是有就参加,没有就不参加,从不参加的占到13.7%,这说明在高校中勤工俭学的机会很少,这必然促使他们选择在校外兼职,校外兼职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家教或者促销等,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收入比较低,还要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即使是这样兼职的机会也不多,并且校外兼职的风险比较大,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没有必要的劳动保障。

四、完善农村贫困大学生就学的建议

(一)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第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多元化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在助学贷款的种类上,尝试建立新型种类的助学贷款,例如建立担保性低利息的商业贷款和一般的商业贷款等助学贷款种类。

第二,建立合理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当前在我国必须建立合理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相应的风险也应在国家、金融机构、学校、大学生四位主体之间合理分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理应出面给贫困生贷款做担保,承担主要拖欠风险。金融机构尽管是经办政策性贷款,但同时也有收益,应当承担相应风险。对高校而言,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学生的学费问题,同样也是受益者,一旦学生违约,学校应当承担一定的损失。而作为借款人的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是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笔信用记录,还本付息是天经地义的。

第三,建立专门的助学贷款征信系统,加强学生的还贷管理。在我国信用制度不发达,个人征信系统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可以先尝试建立大学生助学贷款信用系统,信用查询系统有利于银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动态监管、对贷款的回收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以政府组织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加快立法步伐,贫困大学生社会保障应该有相关法律的支持。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支持应该有严格的法律规范,使其规范化、有序化。国家应尽快制定支持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专门法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在支持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使得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支持有法可依。

第二,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优惠政策。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应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而政府应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力度。例如设立政府基金工程,由政府从其它经费中拨款资助贫困生就学和就业,也可以由政府规定高校将学费的一定比例留存用于资助贫困生。政府应该吸引慈善组织和民间团体利用本身社会支持的优势,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项目编号:06020241)的阶段性成果)

篇5: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xx区农村贫困母亲生活现状调研

在xx区的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人还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口粮不足、缺乏收入来源、身患绝症无钱医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们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做出的牺牲更多,付出的代价更高,承受的压力更大。可以说,在贫困人口中,贫困母亲的生活境遇最为艰辛。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2008年10至12月,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开展了“关于贫困母亲家庭生活现状”的专题调研活动。几个月来,xx区各级妇联干部走村串户,通过采取统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重点对九个镇(办)场的贫困母亲家庭进行了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这些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具体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现状

“贫困母亲家庭”特指因丧偶、离异、身患重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妇女家庭。在这些家庭中贫困母亲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精神压力也很大,是弱势人群中最需要关心的特殊困难群体。

(一)基本状况

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区共有贫困母亲家庭393户,总人口为1238人,平均每个家庭3人,2口人家庭72个,占18%。3口人以上的家庭321个,占82%。主要经济来源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完全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的70户,占17.8%;二是靠政府低保、下岗退休生活费、遗属抚恤金和打零工维持生活的63户,占16.2%;三是靠从事家政服务等非稳定就业收入维持生活的51户,占12.9%;四是靠种口粮田维持生活的173户,占44%;五是靠亲戚、朋友帮助接济的36户,占9.1%。

(二)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贫困母亲家庭普遍存在子女求学、患病就医、无创业技能、无住房或住房拥挤等“四大困难”。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49个家庭将“子女求学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12.5%;有102个家庭将“本人创业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26%;有194个家庭将“疾病诊治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49.4%;有6个家庭将“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5%;有42个家庭将“其他困难”(注明:救助米、油、教育孩子、子女就业等)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0.6%。

1、供孩子读书难。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约55个家庭的孩子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总数的14%;107个家庭的孩子正在读高中(或中专、职高),占总数的27%;约56个家庭的孩子上大学或待业,占总数的14%。这些贫困母亲为了供她们的孩子上学承受着极大的经济压力。调查情况显示,孩子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55个家庭中,有36个家庭的孩子上小学,19个家庭的孩子上初中,分别65%、35%。就读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家庭,每学年支出孩子教育费用最高的一般为1000元左右,最低500元左右;四至六年级最高1200元左右,最低800元左右;初中一年级最高2100元,最低1600元左右;初中二年级最高2900元左右,最低1900元左右;初中三年级最高一般3000元左右,最低2900元左右。虽然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有些费用是否交纳由家庭选择,但贫困家庭的母亲们为了使孩子与其他家庭孩子一样,宁可节衣缩食,一般都是选择交纳,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家庭鱼肉基本不进门,常年青菜、土豆、豆腐干子加咸菜,偶尔蒸个鸡蛋改善伙食,生活十分艰苦。孩子学习费用的沉重压力,使得她们几近窒息。

2、本人创业难。贫困母亲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年龄相对集中在40岁以上,其中25—35岁年龄段约占14%,35岁以上的约占86%,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体弱多病、年龄偏大、技能单

一、没有资金、没有创业能力的共占50.8%;36%的贫困母亲即使找到工作,由于技能单一,加之为了照顾孩子,她们只能在离家较近的镇、村、社区或辖区单位,从事保洁、护绿、照顾病人、替人做饭等收入低、不稳定的家政服务的工作。

3、疾病诊治难。据调查显示,由于贫困,39个家庭贫困母亲的丈夫身患绝症,无钱医治离世;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母亲有病不能及时就诊;还有的自我保健意识差,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个人卫生保健,加之基本营养补充不足,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压力大,贫困母亲常常带病劳作,恶性循环,健康状况普遍很差。调查显示,有病不上医院就诊的母亲达到82%;18%的母亲患有各种疑难杂病无钱医治。她们普遍不做定期妇检;患各种妇科疾病的比例高。调查结果使我们对贫困母亲的健康状况十分担忧。

4、教育子女难。在393个贫困母亲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89%,高中以上占11%,独自教育子女往往力不从心,对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普遍感到茫然。她们担心孩子因家

庭贫困而自卑;担心孩子因失去父爱而自闭;担心孩子过早尝到生活的艰辛而厌世。归结到一点是担心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正常轨道。据与贫困母亲座谈调查,相当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有的虽然学习较用功,但不愿与同学交流;有的害怕别人歧视,过分敏感,情绪和行为上容易冲动,形成与同学的对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家庭

贫困,他们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5、住房困难。据调查分析,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6个家庭把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她们有的没有自己的住房,或借住亲戚朋友的房子,或挤住娘家,或租住社区居委会的房子,即使有住房的家庭房子也很小,多数是50年代建造的,有的已经成危房,生存环境恶劣。

(三)贫困母亲身处困境仍自强不息

调查发现,贫困母亲家庭生活普遍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贫困母亲虽身处逆境,困难重重,却仍然体现了中国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224个家庭的贫困母亲依靠种田、做家政服务或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其中完全依靠种田维持家庭生活及其他开支的有173人,她们历经风雨与坎坷,没有退缩,没有怨言,默默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二、贫困原因

(一)收入水平达不到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统计资料反映,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消费支出,2007年为300元左右,其中食品消费180元,衣着20元,家庭设备用品30元,医疗保健10元,交通通讯10元,文化教育娱乐服务30元(其中教育20元),居住30元。调查结果显示,贫困母亲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按平均消费水平只能填饱肚子。至于穿衣、看病、子女教育等基本消费则没有经济收入支持。

(二)家庭解体,收入锐减。离异、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因夫妻离异造成家庭结构残缺的有11户,占2﹒8%,因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的有38户,占9﹒7%。离婚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夫妻矛盾而分道扬镳的占31%,离异后对方缺乏责任心,借口没有钱养孩子,将抚养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二是夫妻积怨深厚,离异后一般双方很难见面,或者对方无正当职业,应给孩子的抚养费很难到位。在丧偶家庭中,90%以上是因丈夫生前患重大疾病或不治之症,治病期间用光了家里的储蓄,甚至债台高筑,使得家庭经济陷于困境。

(三)缺少谋生技能,自救相对困难。贫困母亲大部分处于中老年,她们文化程度较低,谋生技能差,有的体弱多病,没有谋生能力。她们的孩子正处于教育、生长发育阶段,为减少家庭开支,照顾孩子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饭,即使有一技之长,可以谋到较高收入的工作,但又离家较远,左右权衡,只好就近从事低收入且不稳定的体力劳动,因而影响了家庭收入,使之陷于贫困。

三、对策和建议

贫困母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家庭不仅面临物质生活贫困,有相当多的还面临精神生活贫困。这些家庭成员都是妇联工作的对象,关注、关心、帮助她们,妇联组织责无旁贷。今年以来,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各级妇联还针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开展了帮扶活动。虽然各级妇联组织尽心尽力为她们中的一部分人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生存生活状况。要从根本解决贫困母亲家庭实际困难,还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帮助。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以期从整体上改善贫困母亲家庭状况。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帮助贫困母亲家庭,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贫困母亲家庭面临的困境,让社会了解她们的生存状况、主要需求,使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明确各自应该怎样给予援助等;要宣传贫困母亲自强不息,宣传她们的孩子在困境中求上进的典型,鼓励贫困母亲家庭成员提高自我的信心和能力;要宣传社会各界帮扶典型,树立“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社会公德,给予贫困母亲精神动力。

(二)真情关爱帮助解决就业。帮助贫困母亲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是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的能力。针对贫困母亲普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要帮助她们提高职业技能作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她们的就业愿望,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保证质量,提高她们的就业创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和帮助她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奋发图强,摆脱困境,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二是要提供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政府设置的公益性岗位,要向贫困母亲倾斜;社区的便民服务项目和灵活就业岗位,也应注意安排贫困母亲;各用人单位凡有适合贫困母亲就业的岗位,应尽可能吸纳她们就业。

(三)部门联动实行医疗救助。妇联组织要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关爱贫困母亲身心键康活动。如:通过发放“爱心体检卡”的形式对贫困母亲实行医疗救助,贫困母亲可持“爱心体检卡”免费进行乳腺和妇科病的常规检查服务,对特别困难、患病的贫困母亲持“爱心绿卡”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可享受折扣优惠;与相关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妇女保健知识服务,帮助贫困母亲了解生殖保健知识,增强身心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四)政府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关心、帮助贫困母亲家庭除了需要妇联和社会各界继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提供就业帮助,更需要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在特定阶段给予特殊的经济扶助。建议民政部门将未纳入低保的贫困母亲纳入低保,同时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母亲家庭实行生活困难救助。

(五)、积极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社区、妇联、学校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与贫困母亲家庭的沟通,改变悲观、自怜思想,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信心面对各种困难;帮助贫困母亲学习科学教子方法和与子女沟通的技巧,提供母亲与子女沟通的机会,改善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发挥巾帼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组织志愿者走进贫困母亲家庭,开展情感交流和心理抚慰,为她们提供法律帮助、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服务,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篇6: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一: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中国大学教育从1996年开始实行改革,改变了原来由国家包下来的大学免费教育,开始向大学生收取学费,实行社会和国家联合办学,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大学开始扩招。这一改革对减轻国家负担,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大学教育的市场化适应水平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有利的促进了中国大学规模和水平的发展,把整个僵化的大学生培养机制完全打碎了,逐渐形成了活力四射,百家争鸣的大学教育新体制。但是由于在改革的过程中,相关的辅助贫困大学生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对贫困大学生特别是农村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难的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清醒的认识,逐渐形成了现在社会上十分关心的全国三大难之一—上学难问题。

造成上学难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学费的高增长。据统计,2006年中国大学生的年平均学费是5000元左右,加上住宿费,书本费,生活费那么一年的总消费在一万一千元上下,四年的消费就是45000元,如此大的一笔消费几乎抵的上一个贫困农民十五年的总收入。从1996年到2005年大学生学费翻了几乎有十倍,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罕见的和惊人的。

第二,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的缓慢。有资料显示,中国农民的年收入增长大约是百分之五左右。从1996年到2006年农民平均收入每年只从900元增加到2000元,年均约百分之六,远远低于大学收费的增长。在贫困地区的农民由于

基数的关系其收入更是在平均水平之下,供一个大学生上学就要是一家人不吃不喝劳作六七年,并且由于传统的原因农村普遍一家有两个到三个孩子,少数人家有五六个,是生不出男娃决不罢休。因此更加加重了父母的负担,而按照政策,超生又会遭到罚款和丧失许多优惠。因此,愚昧导致贫困,贫困又错过教育,无知又回到愚昧。这不仅导致贫困农民子女丧失机会,也不利于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提升。

第三,对于贫困大学生帮扶措施的不到位。现在的大学虽有奖学金,贫困生补助金,国家助学贷款等等的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措施,但是实施方法不太合理,各学校条件不一样,实施面有大有小,使很多大学生得不到帮扶的机会。

二:贫困造成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合群”。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承受的变化更多。这些变化来自四个方面: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文化不适应,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心理不适应,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大学生社会是学生时代与成人世界的接入口,社会上的攀比与奢华风气已吹进大学校园,在贫困困绕下的大学生特别容易产生不平衡心态,进而造成心理失落和挫败感。进而会给社会造成压力。

三: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的解决办法之思考

第一,加大政府教育投入。我国目前是仅次于韩国的世界第二大学生负担大学教育成本比例的国家。国家教育投入比例是百分之三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平均在百分之七左右。所以我国的国家教育投入有叫大的增长空间,这种投入的增长势必会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近几年我们高兴的看到中国党和政府正在逐步的加大教育投入,几年来的学费基本趋于稳定,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政策正在向农村倾斜,农村中小学已全部减免了学费,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大学生的情况也会逐步好转。

第二,加大民办高校教育的支持力度。民间资本办大学教育更加有灵活性,针对性。公办学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教育与社会的需求有很大的脱节,不能完全反映和满足社会的需求。以职业教育为例,有近百万的人员缺口需要满足,而民办大学却正好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也节约了国家的教育成本。从而有更大的余力去解决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

第三,鼓励学生社会兼职,学校和国家以及社会要给贫困大学生以更多的自立机会。以现在大学生最常见的兼职形式家教为例,每个大学生带两个学生,每生一天一小时,一小时20元计算,则一个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就会解决,但是现在大学生兼职没有学校和社会的扶持,形式很不正规,受骗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学校和社会创造安全兼职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说白了,就是要给愿意靠自己能力上学的贫困学生创造机会。

第四,规范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使大学生更容易的获得资助。

第五,学校诱导学生的文明求学,遏止攀比,铺张,群分,歧视等不良风气,净化校园,使之成为平等,自由,活泼,尊重,上进的人间乐土。

篇7: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

工商财税

--

农村电商的发展和现状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调查报告

◎市场调研◎行业分析

调研报告 Research Proposal

关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和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电子商务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x 年 7 月 15 号财政部商务部最新消息,中央将对全国 200 个电商示范县投 20 亿资金,用于农村物流,金融,电商,人才的配套服务的投资。另外像阿里,京东,苏宁,中国邮政等企业的在农村的战略布局。为农村电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农村电商的号角已经吹响!

x 年农村网民达到 1.77 亿,占网络人数 28.6%;x 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 1800 亿元,预计 x 年将突破 4600 亿元,成为网购市场的新增点;农村网购用户对网购的接受率超过八成,网购消费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 20 至 29 岁;农村用户的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 84.6%,高出城镇 5 个百分点。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时间的理论是空洞的,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共同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针对农村电商的特点对电商企业做了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

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一、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第一种是遂昌模式,走平台化道路。

无可厚非,淘宝在推进农村“电子梦”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重点项目“特色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遂昌位于浙江丽水市,遂昌馆是国内第一个县级农产品馆,今年年初时上线,其核心在一个独特的麦特龙分销平台,借助政府的强大支持和自身体系的巨大聚合力,“遂网”集合了当地千余家小卖家共谋发展。他们为千余家松散且不标准不专业的小卖家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对上游货源进行统一整合并拟定采购标准,由“遂网”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运营管理,线下则按照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标准化操作执行,遂昌模式更像是一个区域化的 ShoppingMall,他们是一个服务商而已,售卖的是“标准化”。

第二种是成县模式,走资源整合道路。

成县地处甘肃陇南市,该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县委书记李祥的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书记因在网上频频叫卖家乡的鲜核桃,而被网友尊重为“核桃书记”。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成县同样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主打产品有核桃、土蜂蜜等地方特产,依托在淘宝网店进行销售。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尝到了在微博、微信上推销产品的甜头,并招募了

不少年轻销售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微营销培训,至今他们 80%的销售额来自这些免费的社会化媒体,而“网店”对他们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交易,创业初期这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成网”工作人员爬山涉水四处寻找优质的农产品货源,找到一家便整 zz 家,即刻展开售卖,虽受规模限制,但小而灵活。虽然也注册了“山泉老树核桃”品牌,但还未进行深度开发。

第三种便是通榆模式,走品牌化道路。

通榆县和以上两县的最大不同是,开门见山进行品牌化运

作,为当地的农产品取了一个好名字叫“三千禾”,并直接进驻天猫旗舰店。和其他两县相同的是,均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协会,并有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如果把“遂网”理解为一个平台,“通网”就是一家 B2C,“三千禾”呈现给你的是一个商品品牌,但其更重要的魅力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诸多标准化尝试。通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会大大的增加品牌附加值,目前主要售卖来自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杂粮杂豆、葵花籽、具有国家地理标识的草原红牛肉等。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千万别简单的模仿品牌化这条路,农产品实行品牌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耕地有一定规模化和集约化,没有集约就没有效率,没

有规模就没有产量,通榆县地处大东北,无论是规模还是集约程度相比江浙地区有着天然优势,专业的品牌化运作将如虎添翼。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思考,农产品品牌化后走的是多渠道战略,电子商务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品牌化的战略价值是可以带动产业群,上游产地可以更加集约化、规划化和现代化,下游可以带动半成品、深加工产业及附属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最终收益的还是老百姓,这才是通榆县政府独具慧眼的地方。

以上三种模式,并不代表其一成不变,毕竟行业刚刚开始,创新及变化一直在影响着行业发展。

二、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买进来存在着制约。

一是农民缺乏网购意识。农村消费群体虽然庞大,乡间小卖部,传统的集市,这是农民购买的两大渠道。较低的文化层次和较低的收入影响了农户“触网”意识和应用网络的能力,加上农村传统思维观念与互联网的较大距离,使其接受电子商务相对迟钝。而且农民不愿意将钱交给一个不熟悉的农村淘宝合伙人,改变这些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农村干部群众存在顾虑。在推广“农村淘宝”项目中,农村干部群众既担心网购产品无法得到品质保障,或农民权益受到损害,这些将影响政府公信力;又担心农村电商消费对本地实体经

济有冲击,使实体商户利润受挤压,同时对政府税收收入带来影响。

(二)相对于买进来,卖出去更难。

1、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农村淘宝卖出去。

我县致力于打造“鲁西南牧场”,规模化养殖牛、羊、猪等农畜,但是目前仅有几家小型农产品企业将牛羊肉加工成熟食后经过包装后对外销售,产品的保质期并不长久。对于生鲜牛羊肉来说运输需要有冷冻设备运输车辆,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因此仅能够销往周边市场。成为这一类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的制约因素。

2、品牌营销是最大的困难。

对于我县众多农村淘宝合伙人来说,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大品牌营销。具体来说要提高两个方面的知

名度。一是网店的知名度。淘宝上有众多的网店,竞争之大比实体商店都要大,要想引起关注,只有网店的知名度上去了,才能在网页上排在前列,让庞大的网购群体留意到。二是产品的知名度。目前我县没有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如 xx 的大枣、内蒙古的奶酪、宁夏的枸杞等,如何让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创出知名度才是最大的困难。没有特色和品牌就没有产品的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想卖出去就比较困难。我县的农产品在全省目前知名度

都不高,这需要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

3、农户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滞后效应。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要低一些,对互联网和电商的认知程度也不高。让网购还不熟练的农民,通过互联网推广商品,这是最现实的困难。多数农户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获取信息,农户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换相对滞后,对农产品市场行情和需求情况了解较少,缺乏对市场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而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服务观念、网购能力。

(三)农村淘宝合伙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村复合型电商人才。

目前我县的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很多是试试看或者感兴趣才在农村淘宝平台上开店的,对于如何通过农村淘宝项目扩大交易规模,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农业网站、电商软件的建设和维护、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农业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反馈又

都需要专门的人才,对这些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普通合伙人所不具备的。

2、农村淘宝合伙人缺乏保障待遇。

目前农村淘宝合伙人收入主要是靠佣金收入、物流代发,收入水平参次不齐,没有最低保障将导致部分合伙人积极性不高。3.缺乏懂经济管理的人才。

如果开好网店,如何利用农村淘宝项目扩大销售规模,这些不仅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还需要经济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和独特的市场营销思维和经营模式。例如我省芜湖市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 B2C平台实行线上销售。凭借这种销售模式,“三只松鼠”迅速开创了一个以食品产品的快速、新鲜的新型食品零售模式。这种特有的商业模式缩短了商家与客户的距离,确保让客户享受到新鲜,完美的食品。开创了中国食品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的先河。在 x 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日销售近800 万。其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只松鼠 x 年销量突破 3亿。三只松鼠的成功体现出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在电商平台上将效应扩大成百上千倍。如何有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懂经济管理会创新的人才了。

三、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的支持是农村淘宝项目发展的关键。

篇8:有关中国贫困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 面积2845平方公里, 人口138万, 其中农业人口102万, 辖32个乡镇 (街道) , 550个行政村 (社区) , “十二五”期间全市有省定贫困村10个, 本市确定的相对落后贫困乡 (地区) 4个 (石江乡、蕉坑乡、荷湖乡原希望地区、洛市镇原罗山地区) ;至2013年底全市有农村贫困人口13120户, 36358人, 有农村低保人口37902人。

(一) 农村贫困现状调查

通过2013年底及2014年初以来的全市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的深入开展, 仔细分析全市贫困人口的分布, 年龄结构, 文化程度, 劳动能力, 就业情况, 生产生活条件、贫困人口当前需要等, 丰城市部分农村落后状况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原因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扶贫开发任重道远。一是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数字仍然较大, 按新的扶贫标准, 到目前为止, 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仍有36358人, 由于受省下达的控制数据所限, 全市实有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远远大于这个数, 据市扶贫办2011年统计有7万余人;二是贫困程度深, 弱势群体大。通过调研发现, 丰城市3.6万贫困人口中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属于深度贫困, 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疾病等的能力极低, 居住环境也很差, 既无一技之长, 又无优势产业。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是弱势群体, 急需救助,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农村弱势群体, 据统计, 全市每年有近10万农村灾民需要临时救助, 有3900多户农村危房需要重建, 有3000多名高中生或大学生为每年的生活费和学费发愁, 有5.4万多名农村残疾人口和1000多名农村残孤儿童等 , 他们中有些虽不属于扶贫开发工作对象, 但对整个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影响很大。三是返贫问题突出, 丰城市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地区, 贫困地区群众经济基础差, 底子薄, 一遇重大自然灾害, 就有返贫的可能, 影响全市脱贫致富进程。

(二) 致贫原因分析

1、自然条件差, 生态环境恶化。丰城市贫困地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或湖滨低洼地区, 基础设施差, 交通不便, 信息不通, 科技教育落后, 环境恶劣, 自然灾害频发, 如洛市镇原罗山地区的东安村、杨家村, 同田乡的原河口村, 同时, 由于受山区自然条件的限制使的农业机械化应用率较低, 现代农业发展困难, 农作物产量低, 农产品产值低, 农民难以依靠耕种土地实现增收致富。

2、基础设施薄弱, 教育卫生事业滞后。对农村农业的投入不足导致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虽说国家近年来对农村的投入累有增长, 但具体用到那些地方又尽有不同, 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手短”向上争取不到资金, 而自已由于经济基础极差, 没有投入, 致使基础设施很差。如罗山地区的原幸福村 (门头岗村)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列为省定贫困村, 本村由于能人少, 也一直向外争取不到资金, 进村的道路极为危险, 曾多次发生翻车事故, 村小学年久失修已经破败, 村里没有卫生所, 距最近的洛市镇也有40多里路, 水利设施基本没有。还有同田乡的原河口村, 地处赣江、锦江交汇的边缘之处, 境内地势低洼, 港湾交叉, 沙丘遍布, 不通公路, 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都极差, 学生上学要坐船去外村学习。

3、经济基础薄弱, 没有优势产业。丰城市贫困地区及贫困户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自我发展能力很低, 又没有优势产业, 致使长期贫困。如石江乡的下山村、荷岭村、原希望地区的高峰村、上岩村等, 还有原罗山地区的几个村, 基本没有集体经济, 农产品单调, 有的以山上的竹木收入为活、有的靠种植生姜、茶叶为主要经济来源, 一遇自然灾害则生活难以为继。罗山地区的小溪村殿上自然村以单一的茶叶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2008年冰冻灾害, 茶叶树大部分冻死, 村民收入全军覆没, 石江乡有少数自然村以种植生姜为主要收入来源, 一遇市场行情变化, 村民的生活即陷入贫困。

4、缺乏劳动力, 贫困户劳力素质较低。在丰城市的贫困人口及农村低保人口中, 约有35% 左右的农户属于劳动力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 这些贫困户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 就是脱贫也极易因各种原因返贫, 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同时, 在贫困户劳动力中, 文化程度低下, 科技素质差而又无一技之长的人占有很大的比例, 他们难以掌握各种技能和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少技术、无劳力, 更没有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5、投入少,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丰城市贫困地区及贫困户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层次偏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投入少、产值低、商品率不高等问题, 自足尚且不够, 何来将农产品作为商品获得收入。没有收入又哪来投入, 如此恶性循环就变的越来越穷。尤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的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化等方面明显不足, 发展能力不强,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贫困村及贫困农户的发展和脱贫致富。

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实现中央对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 使丰城市农村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结合丰城市贫困地区及贫困户的实际情况,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高度重视, 形成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有专人负责, 落实责任制, 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拓宽扶贫开发渠道, 组织和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扶贫, 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扶贫机制。

(二) 制定政策, 作好规划

为促进丰城市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市政府还应制定相应政策加以促进, 比如“三支一扶”更偏重于贫困地区, 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卫生事业增加投入, 对进入贫困地区工作的干部、教育、卫生人员等于以实质鼓励, 减免贫困地区的税收、各种负担等等。要搞好丰城市的扶贫开发, 首先还要科学的制定好发展规划, 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及论证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紧紧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惠农政策落实、农业结构调整、劳务输出、农民增收、劳力技能培训和村级组织建设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提出实现目标的阶段步骤和具体指标。

(三) 全面推动“精确扶贫”的开展。

要认真搞好丰城市农村扶贫对象识别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大力开展党员、干部定点、包户、包脱贫活动, 一般干部包扶一户, 副科以上干部包2—3户贫困户, 一定三年不变, 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 加大扶持力度, 增加扶贫投入

要加速丰城市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 还必须加大扶持力度, 增加扶贫投入。丰城市每年从省及中央争取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 但扶贫配套资金只有22万元, 且多年来一直没有变化, 这与丰城市全国百强县市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差甚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也拖了全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后退, 使全市经济不能均衡发展。因此必须大幅度提高扶贫配套资金。

(五) 加强扶贫机构建设, 充实扶贫工作队伍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作, 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它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 具有难度大, 内容多, 任务重的特点, 因此必须充实和壮大扶贫开发工作队伍, 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 有人干, 有责任, 有实效。一是充实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的干部队伍, 恢复市扶贫和移民办的行政级别, 使其更便于开展全市性的扶贫开发工作, 增加其工作经费;二是建立、健全乡、镇扶贫工作机构, 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专人抓, 专人管扶贫工作;三是吸引优秀人才和致富能人充实村级班子, 使其成为能带领村民奔小康, 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上一篇:孝敬父母主题班会策划书下一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弟弟我想对你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