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2024-05-13

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共6篇)

篇1: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以创业带动就业需要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大学生创业精神是独立生存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的统一,表现为对生存环境的主动适应、对文化与生活的综合阅读和为奋斗目标的执著追求.如何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造、乐于创业的精神,是全社会包括政府、高校、大学生及家庭在创业教育中应当重点面对的问题。

现代创业精神的定义及内涵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精神现状透视在现代创业教育中,“创业精神”是从英文“Entrepreneurship”翻译而来,它指的是一个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的过程,强调通过个人或群体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达到创业的目的。该定义颠覆了资源在传统创业观念中的地位,隐含的是一种创新行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定义更加直接:“创业精神就是一个人不以当前有限的资源为基础而追求商机的精神。”认为创业精神代表一种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的行为。

然而,纵观全国,创业教育尚未成熟,虽有逐步开展,但系统性不强。创业教育多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创业技能培训中,没有把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需要学生在大学教育中获取的意识和行为特性,也没有上升到精神层面在学生当中普及,与我国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还有距离。因此,开展旨在培养创新精神人才的创业教育无疑是高校的重要课题。1.创业认识不深刻。据了解,当前,一些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概念比较生疏,还无法回答“为什么要成为和如何成为修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计划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蓝图和实施方案。为集中体现学校“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中,为充分发挥办学特色,各专业培养方案在符合本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专业规范,满足与本专业相关认证标准或评估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特色。

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的各专业,按“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单独制订了培养计划,建立“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学习作铺垫、工程设计进所院”的教育体系,通过构筑现代工程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工程师知识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对中外合作专业的培养方案体现了与国际知名大学同类专业合作办学的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为拓宽学生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通识教育,促进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科学、人文、艺术素养,学校设置了综合基础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三类课程群,学生须修满8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供理工专业学生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艺术体育类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各专业学生选修艺术体育类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同时,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理工科类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25%,其他类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15%。并将学生的自主实践纳入培养体系,包括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社区工作、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各类竞赛等。学生参加上述活动,均可获得2个自主实践学分,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太原理工大学结合学分制的实施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比例,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扩大选择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课时分配上,选修课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选修课开出的学分数与学生应修读的学分数比例不低于1.5∶1,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所学课程不再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而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在基础平台上,为全校学生开设“机械工程综合创新能力训练”、“竞赛机器人制作技术基础”、“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学”、“创造性思维”、“数学思维方法与创新”等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在专业平台上,各学院结合专业实际,整合课程内容,开设了“机械综合与产品创新”、“化工基础及创新实验”、“创业学”等课程。通过教学主渠道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专业领域内前沿新知识、新技术等纳入日常专业教学中,注重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向学生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创业融资、流程等,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课程建设也相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打造了一批优质课程。目前,学校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评选教学名师奖、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举办教学名师示范教学活动等多项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学校共产生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30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并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2005年至今,学校共立项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76项,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95项,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同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开展横向科技项目或技术服务项目、委托企业培养等方式,强化教师的工程经历,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邀请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一批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报告,开拓学生的视野。此外,学校积极鼓励各学院聘请专业教师、企事业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和导师,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拓展渠道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科研创新和工程创新环境。学校通过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等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搭建支撑平台。目前学校共有仪器设备(≥800元)42895台(套),金额47659.4万元。其中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有354台(套),金额14400万元。这些设备95.8%为上世纪90年代以后购入,分布在学校各实验中心与实验室。学校供实验教学使用的房屋面积共有81178.9平方米,水、电、暖齐全,具有通风、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学校现有7个基础课与技术基础课实验中心、15个专业课实验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各类开放实验室。为充分发挥各类示范中心和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学校免费向参与创新训练的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等。有的学院如信息工程学院、力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还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验室,并向全校所有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学生开放。此外,学校与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西泰森科技有限公司、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签署了校企共建协议。还与中国移动山西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工等数十家大型企业和地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施创新训练提供了有力支持。2011年7月,学校还参加了“工信部微小企业创业园区”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微小企业创业园区,学校也将以创业孵化方式为大学生创业训练搭建平台。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在开展创新教育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教育的过程管理,探索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先后制订了《太原理工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自主实践考核及学分认定暂行规定》、《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太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项目及优秀指导教师选拔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学校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项经费,每年拨出50万元,其中30万用于资助创新项目,20万资助创业项目,根据评估等级对每个获准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予以相应的研究经费。经费由学校代管,计划财务处对项目经费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创新项目经费的分配原则是:国家级项目生均1万元,省级项目每项0.5万-1万元,校级优秀项目0.5万元、一般项目0.3万元。创业项目经费的分配原则是:国家级项目按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配套经费,省级项目每项1万元,校级优秀项目0.5万元、一般项目0.3万元。学校定期分阶段实施项目评估考核,对确实具有良好前景研究的项目,学校视具体情况追加经费支持。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使得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展开。学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目前,太原理工大学共开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26项,共有1400余名本科生参与到项目中。学校连续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第二届全国创新论坛的报道中也特别提到学校参展的项目“基于嵌入式ARM7顾客DIY点菜机”,并进行了采访。同时,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受到了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研讨会上,共安排了9所高校代表作大会经验交流,我校作为唯一“211”院校(其余8所均为“985”高校)作了主题发言,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连续几年来,太原理工大学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07年以来,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奖2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35项、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奖4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奖10项。在近三届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了5金11银16铜及“最佳团队”奖的好成绩。学校工程训练中心机器人团队从2008年开始参赛至今,共取得了15个冠军、10个亚军、4个季军、2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和三等奖的骄人成绩,跻身于国内一流机器人团队的行列。

篇2: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和要求

(一)创业教育的意义

1.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以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基础的。高等学校只有培养出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

2.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但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困难很多,尤为突出的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创业教育就是要改变“等、靠、要”的就业依附心理,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竞争者,而且是新型岗位的创造者。

3.适应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面对每年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家难以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顺利发展就必须更新高等教育思想,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导向,以实施创业教育为载体,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以适应高等学校就业制度改革与社会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需要。

4.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更多就业机会,大学生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要注意加强创业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毕业生具备生存能力、竞争能力,既可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而就业,又能在求之不得或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时而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

(二)实施创业教育的要求

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创业服务保障、创业课程开发、创业实践基地建立和师资队伍建设。

1.创业服务保障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应当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相关部门保证大学生创业初期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在创业成功之后在法律上给予保障。

2.创业课程开发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和实践技能等四个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创业精神、了解创业规律,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3.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只有创造一个现实的创业环境,让学生在该环境中去摸索、去实践,才有可能为他们创造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

4.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来源应当多元化,由于创业教育跨越学科多、综合性和实践性强,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因此,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要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

二、创业校友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一)创业校友可以促进创业知识的普及

创业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涵盖面广,包括产品分析、技术分析、服务项目介绍、公司管理、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营销战略、财务分析、风险分析、风险资本的撤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创业计划书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创业知识基本涵盖工科、理科、文科等方面的知识,高校的老师基本上是对某一方面研究比较深入,对于创业知识涉及的学科门类如此之多,高校教师难以很好地承担。高校的创业校友在社会上工作多年,在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已经十分熟悉,很多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对于创业知识涉及的方方面面十分熟悉。创业校友来源广泛,涉及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零售业以及批发业等领域,创业校友的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初创到成熟,涉及创业知识方方面面的理论和实践。创业校友本身就是创业知识的最好教材。学校可以邀请创业校友回母校开展创业知识方面的普及和创业理念的传播,比如成立创业教育中心,聘请优秀校友担任创业教育导师,举办大学生创业教育报告和讲座,担任大学生创业类比赛的评委和指导老师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业型高级人才。

(二)创业校友可以促进创业经验的交流

创业经验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校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从事创业活动,是一个崭新的学习过程。绝大多数的学生之前没有创业经验,也往往对创业的风险估计不足,因而大学生创业容易失败。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仅为2%~3%。校友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在商业社会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作为具有实战经验的优秀校友比学校教师具有更大的优势,他们的宝贵经验对于初创企业或者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坛和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培训班等方式,使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创业培训班是高校普及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方式。培训的主要内容可以是:素质拓展训练、创业者基本素质、创业机会辨识和判断、创办企业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创业挫折面对及心态调整、创业案例分享、参观中小创业型企业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等。优秀校友作为具有实战经验的创业人才、成功的企业家,聘请他们作为创业教育导师,可以促进创业经验的交流。培训班学员要按照学校的安排,通过校内外老师特别是优秀校友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业校友有助于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业实践基地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的创业教育虽然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教材体系,但还是比较偏向纸上谈兵,教师基本没有经验,学校也没有可供创业实践的场所。模拟创业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训练,可以让大学生比较真实地感觉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想到的问题以及可能会采取的解决策略。校友恰恰可以弥补这种创业基地缺乏的不足。许多成功的创业校友本身就是做风险投资公司的,许多创业校友本身对大学生创业非常支持。高校可以与创业校友或者创业校友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院校教育科研技术服务与社会资本对接、促进和培育新型人才的就业发展和弘扬企业回馈教育服务社会的企业精神。通过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运作,可以联合成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投资培训工作,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才,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实践和挂职机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创业校友可以到学校挂职,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方面的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分级引导、孵化、培育在校师生和毕业校友科研转化和商业项目,加速知识成果价值转化;可以开展创业主题活动,深化合作成果,包括开发优质创业项目数据库、建立优秀青年创业投资人才储备库,资助奖励常年化创业项目竞赛、举办创业讲堂,升格培训中心为高校人才就业辅导基地等。

(四)创业校友可以提供和评价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创业项目、执行团队和开办资金。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说项目具有很强的技术支撑、项目的目标市场明确、项目的市场调查很充分、潜在的需求具有现实性、项目的注册资本具有可行性、项目预期的利润十分可观、项目的风险控制设计得比较合理、项目的计划书考虑得周到、项目的执行团队具有很强的能力等等。优秀的创业项目从哪里来,如何客观地评价创业项目,创业校友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创业校友经过长期的商业历练,在他们创业之前,一样面临过创业项目的选择,在他们创业成功之后,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有了更多更可靠的把握。因此,一方面,创业校友可以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评价,担任大学生创业类比赛的.评委或者指导老师,指出项目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指导大学生在什么样的时间点和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市场,可以跟踪指导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地进行辅导和纠偏;另一方面,创业校友由于长期形成的商业敏感,本身他们有很多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和创业想法。作为创业想法和商业机会的提供者,校友们的这些项目可供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选择和深入进行调查,从而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项目。

(五)创业校友有助于创业资金的提供

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资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刚参加工作或者还在校,本身还没有经济来源,他们的创业资金主要来自亲戚朋友的借款。亲戚朋友对大学生创业将信将疑,即使愿意支持大学生创业,也往往只是一部分的,资金不足是成为限制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募集资金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解决的十分重要的问题。高校可以依托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成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简称“创投基金”)。“创投基金”旨在弘扬学校创新教学宗旨,支持在校大学生、教师、毕业校友进行创业科研和创业实践。“创投基金”可以由优秀校友、风险投资公司与高校共同设立基金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搭建社会资本和高等教育资源双向对接的创新平台。“创投基金”可以设立评审委员会、校方联络处和扶持培育基地三大主体。评审委员会作为基金的管理委员会,承担基金募集、审批、管理、运营工作,评委会由创业校友企业代表和高校相关老师共同组成。校方联络处承担基金项目的收集、筛选、报批、对接工作,是评审会的常设执行机构。扶持培育基地承担初审项目市场调研、项目指导、团队培训、进展汇报、投资审议等工作。项目的申报审批情况,可以分为初审立项调研、二审孵化实施、三审战略引资三个阶段,以此保证创业资金的有效安全提供。在初审立项阶段,由评审会认定,予以部分金额作为市场调研专项经费。在二审孵化阶段,指定部分专家进行项目指导、团队培训、实施辅助、运营监理,予以部分金额作为种子资金,按资金需求报告书论证后,分期拨付。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后,到了三审引资阶段。孵化项目在获得种子资金注入,运营至盈利平衡点,并被评审会认定有较好发展市场前景和良好运营竞争优势,则根据项目或运营实体的发展目标需求,引入投资,加速项目和企业发展。

三、结论

篇3: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 2014年3月至8月, 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659.59万户。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数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8月底, 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581.13万户, 其中, 企业1706.14万户、个体工商户4753.5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1.43万户。8月份, 各类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数量、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产业增长强劲;东部地区企业增加数量最多;企业在高新技术、文化娱乐及科学技术服务业等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国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平均规模提升明显,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快速增长, 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与此同时, 高校创业指导显现两种境况:一方面是上级要求加强创业指导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是多数学校感到压力巨大。表面上这是因为高校缺乏有创业经历的教师造成的, 实际上则是从高校领导到一线创业指导教师, 还没真正意识到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所造成的。以下笔者就创业指导教师在高校创新创业指导中的定位和作用进行阐述。

一、创业指导教师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一) 创业指导教师的角色困惑

表面上看, 创业是创业者个体的事, 似乎与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关系不大。不管高校是否开展了创业教育, 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在在校期间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也就是说, 有创业梦想或者勇于尝试创业的学生从不缺乏。然而, 反观我们的创业指导教师, 又有多少有过创业经历或者创业梦想呢?让一个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去指导学生创业, 这能让被指导者信服吗?这是让老师们普遍感到为难的事。老师们内心特别害怕大学生创业者这么问——“老师, 你创过业吗?”

实际上, 这个问题的出现, 笔者认为是高校创业指导老师对自己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清楚所造成的。老师们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导师, 而作为一个导师要对一个自己陌生的领域进行指导时, 确实是心虚、没底气。那么高校创业指导老师应该怎么来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二) 创业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针对以上困惑, 笔者曾经走访了不少学校, 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将现阶段创业指导教师在高校创新创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总结归纳为:一是创业大学生的陪伴者和服务者;二是创业的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三是大学生创业梦想的激励者、优势的挖掘者以及创业过程中的提醒者或参谋者;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 担当陪伴者、服务者的角色定位

大学生创业者初次尝试创业, 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许多大学生创业艰难甚至会遭遇失败和打击。据未经证实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3%, 很多地方创业成功率只有1%, 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因此, 大学生创业者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创业指导教师是最值得创业大学生信赖的人。安慰、鼓励学生也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 创业指导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创业大学生的陪伴者是可行的, 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创业指导教师的陪伴是创业大学生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 这能促进他们在困难中发现问题和理清思路。

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虽可以说是其个体的行为, 但作为高校的一员, 其行为离不开高校的约束, 应遵守高校行为准则, 符合高校相关规定。同时,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 高校创业指导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大学生“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的创业过程中, 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 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因此, 高校创业指导教师服务者的定位也是比较合适的。

事实上, 高校创业指导教师的服务者角色定位是其基本功能的体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 老师们并不期望从学生的创业中获取经济上的回报, 但却可从学生的创新创业中不自主地获得“荣誉”和工作业绩。创业指导教师切忌将自己定位为指挥者, 凌驾在大学生创业者之上, 对大学生的创业行动指手画脚, 甚至直接替大学生创业者做决策。创业指导教师应当本着服务的精神, 适当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可能提供的帮助。

2. 作为一个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的角色定位

任何创业者都要学会承担创业带来的风险, 大学生创业者也不例外。正如前面所指出, 绝大多数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并没有创业实战经验。因此, 创业指导教师在陪伴学生创业时, 实际上也在汲取着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的教训和经验, 这是一个不需交学费的学习机会。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 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习者的角色。

“教学相长”在大学生创业指导中体现的极为明显。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 各位教师一定可以收获很多与创业有关的体会和心得, 可以提升自己对创业的认识, 也可以积累许多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与创业的大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因此, 高校创业指导教师定位自己是一个“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角色非常必要, 这不仅为其在今后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还为其将来如若投身创业奠定了基础。

3. 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梦想激励者、优势挖掘者、行动参谋者或提醒者的角色定位

虽然目前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力提倡“以创业带动就业”。但是, 更多的时候大学生的创业梦想还需要教师们去点燃。教师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 如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给大学生们做创业报告;邀请企业家返校谈创业人生;或是邀请专家介绍国家的创业环境等, 让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发现并思考目前创业热潮中的各种机会, 从而激励学生踊跃投身到创业热潮中去。

大学生的潜在创业优势有时需要教师们去发现和挖掘。教师们最熟悉和了解学生。因此, 在大学生创业指导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 努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 尤其是其潜在的优势;要了解哪些人、什么特质的人最容易创业;哪些技能优势最适合创业;哪些同学的某些创意能够转化为创业商机;哪些同学的哪些资源可以作为创业的优势得以发挥。大学生潜能和优势一旦被充分挖掘, 就能大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和创业质量。

教师的阅历总体上比学生多, 特别是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 教师作为一位旁观者, 可能对某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 所谓旁观者清, 当学生在头脑发热时, 要慎重地提出参考性的意见, 这就要求创业指导教师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参谋者或提醒者, 而不仅仅是一个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师。

这里教师们有两点要特别注意:第一, 自己提出参考意见时, 一定要有充分的论据, 要做充分的准备, 否则那将会是对创业者的干扰;第二, 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做法, 在否定时一定要有相应的建议可以提出来供他参考。

4. 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定位

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专业素质高。因此, 大学生创业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群创业的地方。特别是当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放到国家层面、把它理解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举措来看, 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角色定位中的更高一层境界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出来了。同时, 要达到10%大学毕业生创业比率这一目标, 高校应该把学生的个人创业行为有序地组织起来, 可根据具体情况组建创业团队, 并适当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技能优势、互联网优势和移动互联网优势等现代科技优势, 结合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创业。所以说, 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和组织者角色十分重要。比如, 对雾霾问题的创业就应该纳入大学生创业者的视野。

总之, 笔者认为, 现阶段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要担当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陪伴者、服务者;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同时, 还应作为大学生创业梦想的激励者、优势的挖掘者、行动的参谋者或提醒者;最关键的是应当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创业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明确了创业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之后, 其作用也就十分清晰了。教师们也就可以自信地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过程中去, 而不必担心学生的抵触。高校的创业指导工作也就可以蓬勃地开展。

陪伴者、服务者、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激励者、挖掘者和参谋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 决定我们的作用主要是整合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 搭建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及其相关人员提供服务, 为大学生创业者做好各种帮扶工作。

(一) 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是老师们应该做、也能够做好的工作, 是老师们相比学生而言具备的优势。这些资源包括学校的部门资源、专业老师资源、学校闲置课题资源 (含闲置专利资源) 、学校的校友资源、用人单位资源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资源等。这些在教师们眼中不那么重要的资源, 对创业的大学生来说, 也许是帮助他们创业成功的最重要的初始资源, 整合这些资源远比给他们讲述创业政策更能帮助大学生创业。

1. 部门资源

学校各部门的资源包括院领导、团委、各院系、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实验室等。要督促学校领导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校内优惠政策, 比如给获得专利的大学生进行学分奖励、给指导教师晋级加薪、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政策等。

2. 专业教师资源

大学生的创业必须与其他人士的创业有所区别。其核心是要利用大学生的专业优势、知识优势和技能优势来创业。各领域的专业教师对于本领域大学生创业的指导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是十分宝贵的资源。

3. 学校闲置课题资源 (含闲置专利资源)

不少学校尤其是重点的老牌学校均有不少闲置的课题资源以及闲置的专利资源。有的课题和专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可以让对此感兴趣且不知如何进行专业创业的同学进行深入挖掘, 增加其项目的可操作性。这里需要得到课题组或者专利所有人的授权, 以避免今后产生产权纠纷。

4. 校友资源

学校的校友资源对创业的同学极有帮助, 尤其是对想利用本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的学生来说, 专业领域内成功创业的校友走过的路更值得信赖和模仿。

5.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资源不仅仅是对就业学生有帮助, 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可以提前让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入这些企业进行见习, 了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中找到创业点, 减少项目调查和论证的周期。同学们可以在见习中, 发现理论和实际的差别, 并把问题带回去请教老师予以解决。这种来自于生产一线的需求更利于让大学生们产生创新创业灵感。

6.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资源

老师们可以通过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为学生提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 比如团市委、团省委、科委、街道办事处、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工商局等, 为学生创业寻求更多的帮助。

(二) 搭建平台

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 (如建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 。这个平台, 应该具备以下作用:

1. 交流作用

可以定期举办创业沙龙, 给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场所。

2. 培训作用

定期进行相关创业知识的培训, 可以请校外导师、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投资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3. 服务作用

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头脑风暴, 引导学生就与自己所读专业有关的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意, 并进而提出创新点;引导学生针对这一创意形成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就某一项目组建跨专业、跨学校的创新创业团队。

4. 创新创业项目发布

依托平台可以对大学生的优秀创新项目进行信息发布, 以让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关注学生的创新成果。

5. 资金需求信息发布

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需求发布信息, 以期让有意愿投资的人了解学生的创业资金需求。

6. 企业创新需求信息发布

为企业提供创新需求发布, 让同学们可以非常接地气的针对性地参与企业创新, 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

7. 投资机构投资意向发布

为投资机构提供投资需求信息发布。不同的投资机构有不同的投资领域, 可以让大学生们依托平台资源有针对性地联系投资机构, 减少寻找投资机构时的盲目性。增加他们的融资成功率。这样对大学生创业者了解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极有帮助, 相信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最后, 高校创业指导教师们值得注意的是, 千万不要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当作自己的业绩来展示, 不要把接待参观的领导作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必修课, 这会引起创业学生的极大反感。

篇4: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建议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组织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有效措施,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进步、社会发展、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教育。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是新趋势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21世纪是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是一专多能。这种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结构与精深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该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要培养这种人才,高等教育应该重视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为受教育者提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锻炼能力的途径,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语言交往和计算机应用等多方位的知识结构。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形势面临的巨大压力,大学生创业显得越来越重要。2009 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10万。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60%以上,面对这样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自主创业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所以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创业成功。创业型经济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

尽管目前很多高校都以不同形式和深度开展了创业教育,当从总体来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毕竟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学生创业虽然已是社会热点话题,但真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还不多见。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社会认知度问题

社会认知度不够,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创业氛围。主要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历史还比较短,很多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因此对创业的认同程度也不是很高。此外,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很多创业者个体的不规范行为,也是造成创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对于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较少

同样也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原因,以及经济管理领域对创业领域的重视不够,导致我国对于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难以形成对创业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同时由于世界各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我们也难以完全直接引用国外的研究成果。

(三)教学条件支持不足

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课程的院校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主要是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即使目前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教学设施和条件也有待完善。

(四)传统教育体制导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中真正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还是凤毛麟角,其教学内容和模式也就难以脱离理论层面,与实践的融合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五)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大学生创业行为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07年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为毕业生总数的20%至30% ,而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总数的1 %。即使在创业活跃的北京市,2006年通过北京创业指导中心拿到项目并在专家指导下成功创业的有4000多人,但大学应届毕业生仅占到9%。这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覆盖范围而言,成果转化率太低了。

三、加强创业教育的建议

面对创业教育这新生事物,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把握教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可以设立一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摸索适合实情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一)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学生和教师的观念

不能只认为学生毕业了,只是要找一份工作。要改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老师的观念还相对滞后。要真正开展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就该有所改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应该制定新措施,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去兼职,甚至可以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企业、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做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上要有所创新。教育部已连续两年举办了创业骨干教师培训,专门举办培训班,来培训大学教师怎样进行创业。

(二)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创业技能、参加创业活动。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的经验,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的系统中,让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享有“国民待遇”。 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同时影响到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动和实效。但是目前这些政策还不够规范,不够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完善的政策:

第一,不仅仅面向大学生就业,而应该从创业的本质规律入手,为高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一项全国推行的教学改革进行推动,给与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

第二,国家各职能部门如教育部、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上面提到的国家工商总局的政策。

第三,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如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地方财政支持等。

(三)要加大对创业教育的工作力度,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在谈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时,强调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的创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大体系中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这三個子系统的有效协调运行,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协调效应和波及效应,+进而产生1=1+1大于3的整体效应。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篇5: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高校

创业指导

教师

角色定位

作用

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做好2014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并启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同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出台了“降低创业门槛、改变注册办法”等各项促进创业的措施。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此后,人社部联合多部委提出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期望在2014-2017年三年间,通过采取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等措施,使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达到10%。

国家工商总局通过改变注册地址和注册资金缴纳方式等办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创业热情,新登记注册企业快速增长。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报告,2014年1至9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2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06.71万户,增长13.12%;注册资本(金)14.67万亿元,同比增加6.88万亿元,增长88.35%。尤其是在改革实施之后的3到9月份,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766.35万户,同比增长14.40%,注册资本(金)12.59万亿元,增长76.39%。

工商总局表示,这大半年以来,新登记注册企业快速增长,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0000户。截至2014年8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581.13万户,其中,企业1706.14万户、个体工商户4753.5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1.43万户。(截至11月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861.82万户,同比增长14.38%。)各类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数量、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长强劲;东部地区企业增加数量最多;企业在高新技术、文化娱乐及科学技术服务业等三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国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平均规模提升明显,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与此同时,高校创业指导显现两种境况:一种是上级要求加强创业指导的呼声日益高涨;另一方面,多数学校及教师感到压力山大、无从下手。表面上这是因为高校缺乏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所造成的,实际上则是高校从领导、到部门、到教师,还没真正意识到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造成的。为此,笔者就高校及其教师在大学生创业指导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做一个阐述。

一、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角色定位

在此之前,创业是创业者个人的事,与高校没有什么关系,与教师也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不管高校是否开展了创业教育,几乎绝大多数高校历来都有或多或少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创业的。也就是说,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或者勇于尝试创业的学生从不缺乏。但反观我们的教师,又有多少人创过业或者有过创业梦想呢?让一个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去指导学生创业这能让被指导者信服吗?这是让教师 们普遍感到为难的事!教师们内心特别害怕学生创业者这么问——“老师,你创过业吗?”“老师,你没创过业,凭什么教我们创业呢?”面对学生这么尖锐的问题,教师们往往无言以答!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出现,我认为是教师们对自己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不明确所造成的。教师们始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导师,而作为一个导师要对一个自己陌生的事情进行指导时,确实是心虚、没底气的。那我们怎么来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我认为,现阶段教师在学生创业中的角色主要是陪伴者、服务者、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有时还可以作为参谋者或提醒者;可以作为学生创业梦想的激励者和优势的挖掘者;可以是有创业潜力学生的发现者;更高一层的境界是: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我们响应党的号召,努力实现10%大学毕业生创业率的目标所必须做的。以下就此展开讨论:

1.做好一个陪伴者

创业的路是孤独的、痛苦的,创业者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时候会遭遇失败和打击。因此,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鼓励和支持,有时甚至是只需要有一个倾诉的对象。

教师是最值得学生信赖的人。安慰、鼓励学生也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教师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生创业者的陪伴者是可行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2.做好一个服务者

学生的创业行为是个体的行为,但是如果要有“组织”的痕迹的 话,那最好的就是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服务。在学生“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为他们提供他们急需的服务。

教师们并不指望从学生的创业中获取经济上的回报,但却可从学生的创业中不自主地获得“荣誉”和工作业绩。从“结果”也说明,我们无功不受禄,确实应该为学生创业者做点什么。因此,服务者的定位也是比较合适的。

3.作为一个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

学生创业者是要承担各种风险的。当教师端着铁饭碗在一旁陪伴时,实际上也在汲取着创业者创业的教训和经验,这是一个不需交学费的学习机会。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学习者的角色,少说多看。

“教学相长”在大学生创业指导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在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各位教师一定可以收获很多与创业有关的体会。因此,定位自己是一个与学生创业者一起成长的“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非常必要。

4.做好一个参谋者或提醒者

教师毕竟是教师,教师的阅历应该比学生多一点,特别是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位旁观者,可能对某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所谓旁观者清!当学生在头脑发热时,要慎重地提出参考性的意见,这就成为了一个参谋者和提醒着。

这里教师们有两点要特别注意:第一,自己提出参考意见时,一 定要有充分的论据,要做充分的准备,不要做一个不负责任的问题提出者,那将会是对创业者的干扰;第二,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做法,在否定时一定要有相应的建议可以提出来供他参考。

5.作为一个梦想的激励者

大学生的创业梦想有时需要教师们去点燃。教师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如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给大学生们做创业报告;请企业家返校谈创业人生;请专家介绍国家的创业环境等,让学生看到目前的创业热潮中的各种机会,激励学生踊跃投身创业热潮中去。

6.作为一个创业潜在优势的发现者和挖掘者

学生们的创业潜在优势有时需要教师们去发现和挖掘。教师们最熟悉和了解同学。所以要努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尤其是潜在的优势,要了解哪些人、什么特质的人最容易创业,哪些技能优势最适合创业,哪些同学的某些创意能够转化为创业商机,哪些同学的哪些资源可以作为创业的优势得以发挥···

7.做好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创业本来是个人的事。但是,大学生的创业有其不同于普通人群创业的地方。特别是当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放到国家层面、把它理解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举措来看,高校教师角色的重要意义就体现出来了。要达到10%大学毕业生创业比率这一目标,高校就不能成为旁观者,就不应该放任学生个性化的创业,而应该把学生的个人创业行为有序地组织起来,并适当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技能优势、IT优势、互联网优势和移动互联网优势,结合国家经济 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创业。所以说,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和组织者角色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我认为,现阶段教师在学生创业中的角色主要是陪伴者、服务者、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参谋者或提醒者、梦想的激励者、优势的挖掘者、学生创业潜力的发现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高校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在明确了高校和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角色定位之后,我们的作用就十分清晰了。我们也就可以十分自信地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指导的过程中去,而不会担心学生的抵触和自己的不自信,这样的话,我们的创业指导工作就可以蓬勃地开展。

陪伴、服务、学习、成长、参谋和提醒、激励和挖掘、引导和组织者角色,决定我们的作用主要是整合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搭建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及其相关人员提供服务,为大学生创业者做好各种帮扶工作。

(一)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是学校和教师们最应该做、也最能够做好的工作,是教师们相比学生而言具备的优势。这些资源包括:学校的部门资源、专业教师资源、学校闲置课题资源、含闲置专利资源、学校的校友资源、用人单位资源、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资源、其他社会资源等。

这些在教师们眼中不那么重要的资源,对创业的学生来说也许是帮助他们创业成功的最重要的起步资源,这比给他们讲创业政策对他们更有用。1.部门资源:学校各部门的资源包括院领导、团委、各院系、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科研处、实验室等。要督促院领导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校内优惠政策,比如给教师们制订优惠政策、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政策等;

2.专业教师资源:大学生的创业必须与其他人士的创业有所区别。其核心是要利用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IT优势来创业。专业教师在这一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3.学校闲置课题资源(含闲置专利资源):不少学校尤其是重点的老牌学校均有不少闲置的课题资源以及闲置的专利资源。有的课题和专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让对此感兴趣且不知如何进行专业创业的同学进行深入挖掘,增加其项目的可操作性。这里需要得到课题组或者专利所有人的授权,以避免今后产生产权纠纷。

4.校友资源:学校的校友资源对创业的同学极有帮助,尤其是对想利用本专业优势进行创业的学生来说,专业领域内成功创业的校友走过的路更值得信赖和模仿。

5.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资源对欲创业的学生也是有帮助的。比如可以提前让这些学生进入这些企业进行见习,了解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中找到创业点,减少项目调查和论证的周期。同学们可以在见习中,发现理论和实际的差别,并把问题带回去请教教师予以解决。这种来自于生产一线的需求更利于让大学生们产生创新创业灵感。

6.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资源:教师们可以通过学校的相关职能部 门为学生提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比如团市委、团省委、科委、街道办事处、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工商局、各种行业协会···,为学生创业寻求更多的帮助。

7.社会行业组织资源:目前,全社会目前都十分关心大学生创业,尤其是有不少公益组织,需要在各地建立一些分支机构,是打算做公益创业的大学生的极好机会。另外,不少投资机构也在蠢蠢欲动,寻找好的投资项目,如果高校及其教师能够整合这些资源,对创业的学生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

(二)搭建平台

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如建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这个平台,应该具备以下作用:

(1)交流作用:可以定期举办创业沙龙,给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场所;

(2)培训作用:定期进行相关创业知识的培训,可以请校外导师、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投资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3)服务作用:在这里,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就与自己所读专业有关的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意,并进而提出创新点;引导学生针对这一创意形成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就某一项目组建跨专业、跨学校的创新创业团队。

(4)创新创业项目发布:在这里,可以对大学生的优秀创新项目进行信息发布,以让更多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关注学生的创新成果。

(5)资金需求信息发布: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需求发布信 息,以期让有意愿投资的人了解学生的创业资金需求。

(6)企业创新需求信息发布:为企业提供创新需求发布,让同学们可以非常接地气的针对性地参与企业创新,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

(7)投资机构投资意向发布:为投资机构提供投资需求信息发布。不同的投资机构有不同的投资领域,在这里可以让大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联系投资机构,减少寻找投资机构时的盲目性。增加他们的融资成功率。这样对大学生创业者了解投资机构的投资方向极有帮助,相信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最后,我们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当做自己的业绩来展示,不要把接待参观的领导作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必修课,这是会引起创业学生极大反感的。当然在整合资源需要时,那自当别论。

总之,笔者认为:高校及其教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角色地位主要是陪伴者、服务者、学习者和共同成长者,有时还可以作为参谋者和提醒者,有时可以作为梦想的激励者和挖掘者,最关键的是要力争成为创业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基于此,高校教师在学生创业中的作用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整合资源和搭建平台。明确了这个角色定位,教师就可以轻松上阵,全方位帮助学生创业,就可以收获学生创业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才能真正在学生成长的同时,自身得到成长。最后,才能真正促使更多的大学生们创业,实现10%大学生创业的目标。

篇6:试谈创业精神在创业中的作用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他们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和熏陶。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职学校的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这就要求

1就业与创业教育要不断发掘新的教育资源,寻找新的教育支点,来拓宽教育途径,推动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改进创新。这些都需要企业文化的哺育和补充。为此,将企业文化渗透、贯穿于就业与创业教育之中,通过加强熏陶、培育,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师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教育途径,增强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本人认为,企业文化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现在面对的职业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以往相比,他们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他们由关注今天的生活到更加关注明天的生存和自己的发展走向,他们带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迫切希望自己能够体面地过正常人的生活。一些学生急功近利于当前,缺乏学习热情,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较弱。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寻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或职业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状态,即社会地位、职业场景、经济收入、事业成就等。与前些年不同的是,他们考虑较多的问题,不是“我能干什么”,而是“我会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启迪,也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

将企业文化渗透、融入到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涉及到与企业与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职业生活等相关的内容,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积极参与,发言踊跃,气氛活跃。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创设特定的职业生活情境或场景,让同学们讨论亲历的体验、困惑、矛盾,畅谈对就业、创业的高见等,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展示的生活激情,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和命运的深思,对事业的信心和追求,促使学生对职业岗位进行谨慎地选择,对自我目标进行认真地反思,对前进道路进行明智地设计,对人生意义进行重新地审视。他们的竞争意识、职业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思考、分析问题也不断趋于客观、理智,使就业与创业教育在随境随情随人随事的教与学的互动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正如罗杰斯所说“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3]

二、有利于丰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的德育功能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它要塑造的是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工作群体。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他们要赢得就业岗位,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其中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他们的重要竞争力,这已经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极少数学生因诚信和公德素养不高,为自己在“做人”上的欠缺而付出代价的事实,应该使我们有清醒地认识。正如教育部的一位领导人说的那样,“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接受的第一个考验和教训恐怕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做人’上”。因此,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作用,即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学做人和学做事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德行”,同时“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认为,人人俱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都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4]中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企业一线重要的后备人力资源,他们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成人是成才的前提。人应该具备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这几方面不可分割,是一个整体。而德是方向,是人生发展的关键。培养好、教育好学生,是职业教育担负的历史任务。所以,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适应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德育优势,不断增强主动对接经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吸取、借鉴和补充企业文化的有益养分和德育资源,把企业文化中所蕴涵的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充实到教育之中,与有关课程的教育资源有机融合,来不断地丰富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增强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实践证明,在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熏陶,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和职业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等,能够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增强了学校的德育功能。比如以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始终倡导的“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经营理念,让学生懂得“同仁堂”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以优秀企业家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激发学生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等来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奉献服务、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和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海尔、TCL等优秀企业奏响的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来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这样的教育,学生易于感受,也乐于接受。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介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拓宽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的空间

现在的中职学生,涉世尚浅、理性缺乏而情感丰富,他们更偏好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他们需要生存的智慧和能力,而智慧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企业文化蕴涵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自我实现、经营理念、用人策略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体验形成了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动力。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这说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重视和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使就业与创业教育始终与生动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共振”的空间,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维系他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促使他们能够以一个“准企业员工”的姿态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生活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比如通过让学生创作一些反映企业发展、艰苦创业、员工生活和工作的小品、相声、歌舞、诗歌、名人故事等,并充实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使他们在自我参与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亲身体验和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寓教于乐”之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模拟招聘会”、“ 模拟公司”、请著名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行为价值及伦理道德的演讲会与辩论会等,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思维品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顶岗实习、勤工助学、校园文化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等活动,建立团结进取、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把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内化到他们的思想和认知行为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宽容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活动在承载和体现企业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宽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四、有利于教师深刻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着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时代的呼唤,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不是政治教师或者某些教师的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的一种责任。新形势、新任务,对职校教师的知识面、人格修养、职业道德、人生阅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诸如与学生需要脱节、与职业生活脱节、与社会实践活动脱节等问题和不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回应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企业文化养分的补充。

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社会组织,信息交融与思想变革首先从企业发生。如果离开企业和企业文化,去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去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不仅难以奏效,而且也会显得贫乏苍白,贫弱无力。如果教师对企业管理及产供销各环节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实践体悟,对一线工人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精神品质缺乏足够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而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花很大功夫和时间去做华丽的课件和表面文章,只注重形式上的喧腾热闹、雕虫小技的演练、做一些小儿科的游戏,言不由衷,鹦鹉学舌,未见言见、未闻

言闻,甚至胡编乱造、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其结果不仅对教育毫无意义,也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和师德,误人子弟。

因此,要使学生受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敬宜院长曾经说过,要想使教育取得成效,必须放下架子,先当学生,了解他们的现实思想,了解他们困惑的来源,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历,试着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说点新鲜话。可以说,这对我们是一种有益的启示。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要做好这一点,就有必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并自觉参与实践,去亲身体验和感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好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这样可以促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厂矿企业第一线、深入到工人中,去深入了解、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去亲身体验和感悟企业优良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吸收、发掘企业文化中的精髓和教育资源,特别是把那些对人的信仰、生存意义、有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来不断扩充教育教学容量,使教育教学有效地与现实生活相承接、相协调,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能促使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教师不仅要了解、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而且要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借鉴、学习、吸收优秀企业文化中有利于教育的合理因素和有益经验,促使教师拓宽视野,勤奋敬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突破容易自我满足的封闭式教育教学框架,更好地传承工人阶级公而忘私、爱岗敬业、求实创新、艰苦奋斗、真诚奉献、忠于职守的优秀品格,自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加强言传身教、示范引导,创造性地开辟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之路。

上一篇:国学课本剧孔融让梨下一篇:讲文明,树新风,从我做起——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