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2024-04-14

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通用18篇)

篇1: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3.教学用具

(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集气瓶、导管、烧杯、水槽、止水夹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过渡]: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问]: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提问]:根据实验原理和老师给你提供的药品、仪器,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吗?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你们组是如何得出氧气约占1/5体积的?能不能解释一下?”如果不是1/5,想一想,为什么?

[提问]:能否用木炭、硫、镁代替红磷做实验?

[提问]: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活动三: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原理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气压减小,吸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体积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后得出最佳方案。学生分工协作,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组间进行交流。最后得出:这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所以设计实验步骤一定要严密,操作一定要规范。学生利用刚才的装置,将红磷换成蜡烛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不行,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同理可以推知,木炭、硫都不可以。学生分析刚才实验的不足,讨论改进实验,观察老师提供的几套装置,分析改进后的优点。

通过讨论初步学习如何设计方案,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问]:大家用红磷初步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验证空气不是单一的成分,那么各成分的含量怎样呢?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吗? 活动四:建立概念

学生阅读、识记空气中的各成分以及体积含量。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课堂小结

板书

空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2.氮气 3.稀有气体

二、空气的保护 1.污染物质 2.保护空气的措施

篇2: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白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2、空气的主要成分确定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2.1、空气的成分

[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 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 吗?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

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

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26图2-1)。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课本中的问题:

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

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

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

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 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解答]

1、瓶中装的是空气

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3、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氧气消耗完毕,红磷停止燃烧。

4、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至集气瓶中,大约占集气瓶的1/5。[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阅读、讨论](课本28页)

1、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空气的组成是怎样发现的?

3、氮气和稀有气体有什么特征和用途?

4、空气的各组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

[小结]

1、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利用实验,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科学探究的精神。(拉瓦锡、瑞利)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焊接保护气,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霓虹灯,激光技术

氦气:密度很小,用途:探空气球(为什么不用氢气)

六、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2、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4、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

七、教后反思:

八、练习: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

2.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指______、状态、______、熔点、______、密度、_______和溶解性等。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新鲜空气 5.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气体是()

篇3: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2012年至今,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在开展数字化教学实验过程中,提倡教师形成“数据思维”:学会从数据中认识学生。该校与“翼学院”平台合作,由平台定期提供数据报告给学校,课题组组织教师和专家一起对数据报告进行分析与解读,让教师们逐步学会解读复杂的统计数据背后的含义。数据来源于日常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中的学习活动,分为整体数据和个体数据。通过整体检测数据的反馈,形成数据和教师人机互补机制,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检测进度、了解学生的检测情况,同时根据每题用时数据和正确率数据的匹配,快速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个体的检测数据与整体检测数据的比较,教师能够发现到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干预。

有了“数据思维”,嘉定区实验小学的教研活动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每周的研修活动都围绕数据解读展开,采用了独创的“1+2”分享模式,每次活动都由一个教师带领两个学生进行在线教与学的经验分享,学生和教师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学习和教学的感受。这种教研活动,研修方向明确,改进措施具体,同时有利于持续跟踪和反馈,让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显著提高。(花文)

篇4:课题方案的设计教案

1.了解课题研究的特点。(调查报告的特点)

2.了解开展的步骤。

3.通过讨论,确定研究内容、对象和手段,初步学会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重点:研究方案的设计。

难点:研究对象的确立与研究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言

什么是方案?方案是工作的计划,计划就是工作和活动以前拟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即活动的打算和安排。所以研究方案也就是开展课题研究前预先拟订的研究内容和步骤。

我们有许多同学从没有搞过课题研究活动,对于课题研究活动怎么搞,心中无数。不过,上一届的同学已经开展了社会调查类的课题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我们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之前,先请上一届的丁灵同学介绍一下她们调查活动的程序(即活动方案),从中了解她们的调查内容是什么?对象是谁?在调查活动中选择了哪些调查手段?调查后得出了什么结果?分析后得到了什么结论等。

(2)调查活动介绍(略)

(3)调查活动的程序和特点(采用问答法)

调查内容——学生饮水状况调查

调查对象是——学生

调查手段是——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是——①学生的饮水需要量很大,不同季节饮水量也不同。②学生解渴的途径主要是自备水。③学生对饮水卫生是不够重视的。④买饮料解渴多在剧烈运动后。

调查结论是——①学校目前每日供应的饮用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加大供水量。②继续保证饮料供应。③加强饮水卫生的教育。

那么他们这项调查活动的程序是怎样的呢?

从她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调查报告的特点是:靠事实说话。调查报告不是靠描写、抒情,而是通过大量事实,特别是对典型事物的分析概括,从而提出问题或总结出经验教训的。

(4)设计方案

①准备阶段。

②实施阶段:明确调查内容、选择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手段、准备调查用具(例举问卷设计)、进行实地调查。

③总结阶段: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今天我们设计的方案,是围绕辽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个主题。

④提供信息:水质变化:在成立盘锦市后,市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很快,大量污水和工业废水肆意排放,而这些水含有农药和化肥和其他有毒物质,使辽河的水受到了严重污染。

水质污染现状:有机污染型

辽河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水质已经严重污染;淤泥严重影响水质;支流对干流的污染;上游来水水质较差;合流污水系统的溢流对水质的污染;不利的水动力条件加剧水质污染。

辽河全程的功能定位:环境生态功能;水利功能。(略)

以上是我为各位同学提供的有关辽河的信息,你们有没有收集到与辽河有关的信息呢?你能否对它们进行调查和研究吗?你准备怎么做?请用精练的语言描述或图示你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手段和步骤。

⑤分组拟订方案(教师巡视)

⑥分组交流

学生交流:(每组派代表)

教师交流:分析学生交流中的要点,谈自己的体会及方案设计时的注意事项,就“中学生饮水状况调查”这个课题来说,确定调查内容:对“解渴与健康”、“解渴的现状”以及“解渴途径”的看法。调查对象的选择:关键是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其中,分类要清楚:例如内容是辽河石油管理局高中学生的解渴途径调查,你的调查对象就只能是局高学生,样本要科学、有代表性:要有男生和女生样本,要具有一定的数量,即大于30%。

选择调查手段:问卷、访问、实地调查、资料分析等。

根据我们刚才的交流,大家可以互补思维,再讨论一下,我们的设计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是不够的,还需要修改更正。

⑦修正方案交流

注意课题研究各阶段时间的分配。

篇5: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教案

化学课组:代玲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4、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教学重点:

1、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介绍空气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以便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思维、激发兴趣。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二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小测:1-5题,了解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

[引言]那么组成空气的这些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空气的有关知识。

(板书)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氧气

[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 为什么曾把氧气叫做“养气”?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2—5及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回答] 氧气的用途:⑴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登山、潜水、宇航等。

⑵支持燃烧,如炼钢、气割和气焊、液氧炸药等。

2.氮气

[教师提问]⑴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当红磷熄灭后,水面上升了1/5,说明集气瓶中还有大约4/5的气体,即氮气。那么,这剩余的氮气有什么性质呢?

⑵假设氮气能够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还会继续上升吗?

[学生讨论、交流] ⑴说明剩余的氮气不支持燃烧。

⑵如果氮气溶于水,那么集气瓶内的水面还会继续升高;而实验结果是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上升了,这说明了氮气不能溶于水。

[教师展示充氮食品袋,设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些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学生思考回答]为了防止食品变质;为了防止食品被压碎„„ [教师给予评价] [讲解]氮气能够防止食品腐败,是因为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的缘故(或者讲氮气的性质很稳定),象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可用氮气作保护气体等,也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归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板书)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⑴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⑵不易溶于水;⑶很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用途:⑴重要的化工原料;⑵保护气体;⑶提供低温环境等。

[过渡]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一类重要的气体——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稀有气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3.稀有气体 播放视频

[过渡]在空气中,稀有气体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却很重要(物质的重要性并不完全是由多少来确定的)。

学生概括稀有气体的用途:

⑴保护气体;⑵用作多种电光源;⑶用于激光技术;⑷用作制冷剂;⑸用作医疗上的麻醉剂等。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们和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16m。因此,保护空气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展示图片

(板书)

三、保护空气

[讲解]当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空气,超出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就会造成空气污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0图2—8] [教师出示讨论题] 1.你了解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空气,你应怎样做?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结果] 3

1.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飞机等排放的尾气;沙尘暴;含氟冰箱排出的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等。

2.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形成酸雨、导致温室效应等。

3.大量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使用清洁能源;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加大大气检测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1—33相关资料,深刻感悟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了解了空气成分中的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重要用途,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空气的具体措施。

篇6: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辨析

三、教学流程设计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和空气污染及防治

(二)指导自学

阅读课本,初步掌握以下问题,并填入学案相应位置:

1、氧气有哪些用途?P282、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决定氮气有哪些用途?P28-293、稀有气体的种类有哪些?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和用途?P29-304、空气的污染源有哪些?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P30-

31(三)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过程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图片展示]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小结]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视频]氮气的用途

[小结]1)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氮气的用途:保护气、冷冻剂、化工原料

[视频]稀有气体的用途

[小结]稀有气体的用途:特种光源、冷冻剂、保护气

2、保护空气

[视频]被污染的大气环境

[板书]空气污染物的类型:烟尘、有害气体。常见的气体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介绍]大气污染的三大类型: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

[了解](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2)使用清洁能源(车用乙醇汽油代替传统汽车燃料)水力发电,氢能源代替化石燃料等.(3)大量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护大气

(4)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5)发展民用煤气生产,少烧煤。

(6)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3、习题讲评校对

三、当堂训练

1、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2、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③火星上可以燃烧木炭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3、(选)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

(2)假如你是商家,你对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有什么要求呢?

①②③

四、板书设计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二、空气污染

五、课后作业

篇7: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不同,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了解物质的用途虽然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但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价格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认识到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认识到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金属的性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金属的物理性质。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3.教学用具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黄铜片、铜片、铝合金片、铝片

4.标签

篇8: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故障检查:

1.首先查看施工单, 详细了解车辆的基本信息 (如里程数、上次保养记录、发动机型号等) 和客户对故障的原始描述:该车已使用2年多了, 平时经常跑长途和不平路面, 都没出现AIRmatic故障灯亮, 今天车辆在市区正常行驶时, AIRmatic故障灯突然亮起, 下车看了一下减振高度正常, 接着就开车来车间检查。

2.将诊断电脑Star Diagnosis (星诊断) 连接到车辆上, 对车辆进行quick test (快速测试) , 得出初始诊断界面 (在诊断界面中, “ECU”指电子控制单元;“Result”指诊断结果;“√”指控制单元工作正常;“i”指事件记忆, 相当于偶发故障;“f”指控制单元中有以前的存储故障) , 见图1。

3.从初始诊断界面上可直观地看出AIRmatic控制单元有存储故障“f”, 接着进入AIRmatic控制单元, 在控制单元菜单中选择“故障代码”, 读取故障代码如下:5285———悬挂支柱 (减振) 充气的时间太长;5288———空气管路系统有泄漏。

由于这2个故障码都需要在压缩机功能正常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检测, 因此, 先对压缩机进行气动测试, 进入气动测试子菜单。

选择“对A9/1 (空气压缩机总成) 进行气动测试”, 测试结果 (该测试是一个自动测试, 只显示测试结果) :压缩机功能不正常, 而且在测试过程中, 压缩机一点压力也没有, 而且没有发出运转声, 结合客户的描述判断:压缩机没有工作的原因很可能是没有电压供应给压缩机或压缩机总成自身故障。果) :压缩机功能不正常, 而且在测试过程中, 压缩机一点压力也没有, 而且没有发出运转声, 结合客户的描述判断:压缩机没有工作的原因很可能是没有电压供应给压缩机或压缩机总成自身故障。

A9/1-空气压缩机总成N10/1-带有保险丝和继电器的前SAM控制模块N10/1f56-56号保险丝N10/1KB-空气压缩机继电器N51-AIRmatic控制单元W2-接地 (右前大灯总成上) U502-适用于AIRmatic

1.查找压缩机的供电图 (图2) , 检查压缩机的供电情况。

根据电路图图2分析, 从N10/1的3针脚出来与N51的2插头16针脚相连的导线, 以及从N10/1的1针脚出来与N51的2插头39针脚相连的导线都是N10/1KB空气压缩机继电器的触发线, 由N51控制, 也就是说当N51通过向这2条导线输出电压时, 压缩机继电器被吸合, 然后30号电 (常火) 经过56号保险丝从MR1插头的2针脚出来通过导线给压缩机供电。这时拆下N10/1上的盖板, 将万用表的2根表笔分别接在f56两端的小孔上, 测得电阻值为0.1Ω左右 (保险丝两端各有一个小孔, 通过该小孔可接触金属部分) , 说明保险丝正常;接着再次选择“对A9/1 (空气压缩机总成) 进行气动测试”, 在测试期间将万用表的一根表笔接在保险丝上, 另一根表笔搭在车身搭铁上, 测得压缩机供电电压为:12.1V, 即压缩机的供电是正常的, 这样就排除了线路方面的原因。

2.检查压缩机总成的功能:根据AIRmatic系统的基础知识可知:压缩机总成是由压缩机马达和压力释放阀组成的, 而且在马达工作前, 压力释放阀首先被打开, 释放掉系统中的压力后, 压缩机马达才能运转并给系统充气加压。这样先对A9/1 y1进行气动测试, 测试结果:A9/1 y1功能不正常。接着查找压缩机总成的电路图 (图3) 。

分析电路图3, 压缩机马达A9/1m1的供电已在前一步中分析过, 压力释放阀A9/1 y1集成在压缩机总成A9/1上, 其插头的1和2针脚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到N51的2号插头14和44针脚上, 且14和44针脚上的字母组VKPV和VKPS表示相应导线的类型, 在WIS中查出这2组字母组的代表意义, VKPS:Drain valve actuation排气阀激活, 即从1针脚到14针脚的这条导线是释放阀A9/1 y1的触发线, 由N51控制;VKPV:Drain valve supply排气阀供电, 即从2针脚到44针脚的这条导线是释放阀A9/1 y1的供电线, 由N51提供电压。

分析完后分2步检测A9/1:

(1) 检查A9/1 m1的功能

从专用工具室取出以下工具:220589009903适配线;220589009920测试线;220589009921夹子 (每种专用工具都是成对的, 一红一黑) 。

拔下A9/1的1插头, 将2根适配线插在1插头的1和2针脚上, 然后将万用表的2根表笔分别接在适配线的测量孔中, 测得电阻为:1.2Ω左右, 即电阻是正常的。为了进一步确定故障原因, 将测试线的一端接在适配线的测量孔, 另一端接在夹子的测量孔, 然后将夹子分别夹在车载蓄电池正负极上, 即直接将马达的两端直接搭在电源正负极上, 这时压缩机马达运转, 并发出运转声, 说明马达运转正常。

(2) 检查A9/1 y1的功能

取出2个扎针 (一种常用工具, 一端是尖针, 在不破坏导线绝缘体的情况下, 可穿透绝缘体与导线的金属部分接触, 另一端是测量孔, 可接万用表的表笔。这样, 导线的金属部分通过尖针被引到测量孔中, 便于测量一些基本参数) , 分别接在供电线和触发线上, 接着在“气动测试”子菜单中选择对‘元件A9/1 y1 (空气压力释放阀) 进行气动测试’, 这样N51就激活了A9/1 y1, 用万用表的2根表笔分别接在2个扎针的测量孔中, 测量出A9/1 y1供电线与触发线之间的电压为8.23V, 这个值是正常的, 说明N51对A9/1 y1的供电是正常的, 同时对它的控制也是正常的;拔下A9/1 y1的插头, 将万用表的2根表笔接在A9/1 y1的2个针脚上, 测量其电阻为无穷大, 测量完毕后将插头插回A9/1 y1, 测量结果表明:释放阀不正常。这样就确定了压缩机没有工作的原因是由于A9/1 y1故障引起的。参照WIS的拆装步骤, 更换一个新的压缩机总成 (压力释放阀没有单换) , 然后进行气动测试。首先对压缩机总成进行气动测试, 测试结果正常;对压力释放阀进行气动测试, 正常;接着分别在压缩机和阀体之间、阀体和中央储气罐之间进行泄漏测试, 测试结果均正常, 说明空气管路中没有泄漏, 即故障代码5288已经排除。

接下来排除故障5285。该故障说的是减振器充气的时间太长, 而减振器充气时, 减振器将被升高, 因此, 进入控制单元菜单中的激活、促动子菜单, 通过这个子菜单分别激活4根减振的升高和降低, 结果发现:升高左前减振和降低左前减振所需要的时间均很长, 而且升降过程不明显, 其它3根减振的升高和降低均正常。从AIRmatic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知:当升高或降低减振时, 必须先打开与减振相对应的水平控制电磁阀 (由N51控制) 和减振内部的机械阀, 然后通过打开的电磁阀和机械阀向减振充气或放掉减振中的气体来实现升降。

接下来查找N51电路图。如图4所示, 进行电路图分析:从N51的2插头4针脚出来与Y36/6的6针脚相连的导线是Y36/6的供电线, 由N51控制电压输出;从N51的2插头28针脚出来与Y36/6的4针脚相连的导线是Y36/6y1的触发线, 由N51控制。分析完电路图后, 打开车辆电门, 将2个扎针分别接在Y36/6的供电线和Y36/6y1的触发线上, 将万用表的一根表笔接在供电线的扎针上, 另一根表笔搭在车身搭铁上, 测得Y36/6y1供电压为6.1V, 正常。接着将万用表的2根表笔分别接在2个扎针上, 测得Y36/6y1电阻为8.3Ω, 测量值也正常。这表明Y36/6y1是正常的。为进一步确认Y36/6y1正常, 拆下左前减振和右前减振上的气管螺母, 将左前减振与右前减振上的气管相互对调, 对调完后, Y36/6y1就接到右前减振上, 然后激活右前减振的升高和降低, 右前减振可以正常的升高和降低, 这样就完全排除了Y36/6y1故障的可能, 确定左前减振器升降不正常是减振器自身故障引起的。

更换左前减振器后, 再次通过激活、促动子菜单激活左前减振器的升高和降低, 这时左前减振器升降正常, 然后在阀体和悬挂支柱之间进行泄漏测试, 测试结果正常。紧接着, 让试车员开车出厂路试, 跑了10多公里后, AIRmatic故障灯没有再次亮起。最后, 删除故障存储和事件记忆, 并打印出完整的诊断单, 从诊断单上可以看出故障排除。

A9/1-空气压缩机总成A9/1 m1-压缩机马达A9/1 y1-压力释放阀N10/1-带有保险丝和继电器的前SAM控制模块N51-AIRmatic控制单元U12-适用于左舵驾驶U13-适用于右舵驾驶W15/1-接地 (右侧脚步空间处) W2-接地 (右前大灯总成上) W34/1-地 (左侧脚步空间处)

篇9: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关键词: 空气环境质量;色预测模型;太原

长期以来,太原工业主要是以煤炭高消费产业为主,工业废气排放对太原空气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太原市区机动车数量与日俱增,尾气排放的增加,对太原空气环境也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本文选取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作浓度为太原空气质量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预测模型选择

GM(1,1)模型是是以灰色模块为基础,以微分拟合法而建成的模型。首先对原始数据序列x(0)进行累加处理,得到数列x(1);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灰色微分方程的解为:,其中a为发展灰数,μ称为内生控制灰数;然后求解灰色微分方程的白化方程的时间响应函数:,取x(1)(1)=x(0)(1),则GM(1,1)灰色微分方程的响应时间序列为: ,对序列做累减运算,得到预测值:;最后运用后差检验法对GM(1,1)预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通常将模型的精度分为四个等级:当C≤0.35时为第1等级,当0.350.65时为第4等级。

二、太原空气主要污染物预测

通过1999–2012年数据利用GM(1,1)模型依次对太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SO2以及NO2浓度预测,运算结果显示上述三种污染物均通过后验差比值精度检验,建立的预测模型的精度均满足要求。通过GM(1,1)模型得到2015–2018年的太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SO2以及NO2年均浓度的预测值,预测结果如

下表:

表1 太原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SO2以及NO2年均浓度的预测值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mg/m3)0.05460.04930.04460.0403

SO2浓度(mg/m3)0.05390.05170.04960.0475

NO2浓度(mg/m3)0.02410.02430.02440.0246

(一)2015–2018年,太原空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18年太原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将降到0.0403。参照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2015–2018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预测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值(0.7mg/m3),平均值为0.0498mg/m3,是国家一级标准的1.246倍。

(二)太原SO2年均浓度变化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到2018年SO2浓度预测浓度为0.0475mg/m3,与目前SO2年均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参照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5–2018年SO2浓度预测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值(0.06mg/m3),平均值为0.0518mg/m3,是国家一级标准的2.59倍。

(三) 2015–2018年,太原空气中NO2年均浓度变化将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8年NO2浓度预测浓度为0.0246mg/m3。参照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4-2018年NO2浓度预测值均低于国家一级标准值(0.04mg/m3),平均值为0.0243mg/m3。

三、结论

通过GM(1,1)模型对太原未来五年空气环境中SO2、NO2、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预测发现,未来几年该市空气中SO2、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下降趋势,NO2浓度则呈上升趋势。与全国各省会城市相比,太原空气质量污染仍比较严重。因此,太原应继续加大对空气污染的预防与治理,具体做法如下:(1)加强冬季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大口径集中供热管网建设,扩大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率,减少市区冬季取暖燃煤污染。(2)调整产业结构,改造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取代现有以煤炭为主导能源的能源结构模式;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使经济向靠技术带动方向转变。(3)鼓励绿色出行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鼓励出租车实施油改气,增加清洁能源机动车辆;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容量,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等。

参考文献:

[1]高岗栓.太原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研究与讨,2012(2):58-60.

[2]茆永锋,黄宇杰,侯春燕,杨治国.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J].延安大学学报,2005(6):49-52.

[3]代伟,曲东.基于GM(1,1)模型的秦皇岛市大气污染物SO2预测[J]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1(1):55-57.

作者简介:景建邦(1988–),河北青县人, 硕士,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

篇10: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1.说出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常见方法和基本原理。2.说出各种药品在提取植物芳香油实验中的作用。3.结合生产实践举例说明实验室模拟植物芳香油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教学难点: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用适宜的提取方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早在古代,人类就已发现芳香气味的植株或花卉能使人神清气爽,将这些植物制成干品后,可当做药物和香料使用。但是,植物香料易挥发,不易储存。欧洲中世纪香料贸易的发展,促成了植物芳香油提取技术的诞生。

16世纪,制备植物芳香油的技术已相当成熟。19世纪,有机化学迅速发展,人们通过分析植物芳香油的化学成分,找到了芳香的根源,进而合成了人造香料。如今,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的方面。

(二)植物芳香油的性质和提取方法

知识要点:1.植物芳香油的来源和发展历史;2.植物芳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教学:在介绍植物芳香油的来源时,宜结合教材提供的旁栏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植物芳香油的广泛来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采取学生查阅资料和介绍相关的小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大致了解植物芳香油的发展历史。

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常用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

水中蒸馏法、水上蒸馏法、水气蒸馏法

提取植物芳香油常用方法的原理: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教学:可以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熟悉提取植物芳香油的三种基本方法,并理解其原理。例如,实验室制备蒸馏水就用到了蒸馏的方法;超市出售的手动榨汁器,其原理与教材介绍的压榨法是类似的;等等。此外,还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尝试根据不同的原料,选用适宜的提取方法。

讲解:水中蒸馏适于某些鲜花、破碎果皮和不易粘结的原料。但水中蒸馏精油中的酯类成分易水解,所以含酯类高的香料植物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水上蒸馏又称隔水蒸馏,是把原料置于蒸馏锅内的筛板上,筛板下盛放一定水量以满足蒸馏操作所需的足够的饱和蒸汽,水层高度以水沸腾时不溅湿原料底层为原则。

直接蒸汽蒸馏:是由外来的锅炉蒸汽直接进行蒸馏。通常在筛板下锅底部位装有一条开小孔的环形管,锅炉来的蒸汽通过小孔直接喷出。通过筛板的筛孔进入原料层加热原料。由锅炉来的蒸汽是具有一定蒸汽压力,温度较高而含湿量又较低的饱和蒸汽,能很快加热料层,因此,对干料加热蒸馏时,干料必须在装锅前预先湿透。直接蒸汽蒸馏,其蒸馏速度快,温度高,可缩短蒸馏时间,高沸点的成分可蒸出,出油率高。

萃取法的原理: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芳香油溶解于有机溶剂后,只需蒸发出有机溶剂,就可以获得纯净的植物芳香油了。

(三)、实验案例 玫瑰精油的提取 5月上、中旬是玫瑰的盛开期,最好是选用当天采摘的鲜玫瑰花。将花瓣用清水冲洗,去掉上面的灰尘等杂质,沥干水分。由于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可采取水中蒸馏法。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称取50 g玫瑰花瓣,放入500 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0mL蒸馏水。按教科书图6-2所示安装蒸馏装置。蒸馏装置包括:铁架台两个、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瓶、橡胶塞、蒸馏头、温度计、直型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以及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橡皮管。所有仪器必须事先干燥,保证无水。整套蒸馏装置可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左边的部分通过加热进行蒸馏,中部将蒸馏物冷凝,右边的部分用来接收。安装仪器一般都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拆卸仪器的顺序与安装时相反。具体安装顺序和方法如下。

(1)固定热源──酒精灯。

(2)固定蒸馏瓶,使其离热源的距离如教科书中图6-2所示,并且保持蒸馏瓶轴心与铁架台的水平面垂直。

(3)安装蒸馏头,使蒸馏头的横截面与铁架台平行。

(4)连接冷凝管。保证上端出水口向上,通过橡皮管与水池相连;下端进水口向下,通过橡皮管与水龙头相连。

(5)连接接液管(或称尾接管)。

(6)将接收瓶瓶口对准尾接管的出口。常压蒸馏一般用锥形瓶而不用烧杯作接受器,接收瓶应在实验前称重,并做好记录。

(7)将温度计固定在蒸馏头上,使温度计水银球的上限与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2.蒸馏装置安装完毕后,可以在蒸馏瓶中加几粒沸石,防止液体过度沸腾。打开水龙头,缓缓通入冷水,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观察到,蒸馏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达到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保证温度计的水银球上常有因冷凝作用而形成的液滴。控制蒸馏的时间和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蒸馏完毕,应先撤出热源,然后停止通水,最后拆卸蒸馏装置,拆卸的顺序与安装时相反。

3.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向锥形瓶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氯化钠溶液,使乳化液分层。然后将其倒入分液漏斗中,用分液漏斗将油层和水层完全分开。打开顶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放出下层的玫瑰精油,用接收瓶收集。向接收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吸去油层中含有的水分,放置过夜。

为了更好地将油、水两层液体分离,操作时应注意正确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把活塞擦干,为活塞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注意切勿将润滑脂涂得太厚或使润滑脂进入活塞孔中,以免污染萃取液。

(2)塞好活塞后,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分布均匀。并用水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确认不漏水后再使用。

(3)将分液漏斗放置在大小合适的、并已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中,关好活塞。将待分离的液体从上部开口处倒入漏斗中,塞紧顶塞,注意顶塞不能涂润滑脂。

(4)取下分液漏斗,用右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左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将分液漏斗略倾斜,前后振荡(开始振荡时要慢)。

(5)振荡后,使漏斗口仍保持原倾斜状态,左手仍握在漏斗活塞处,下部管口指向无人处,用拇指和食指旋开活塞,使其释放出漏斗内的蒸气或产生的气体,以使内外压力平衡,这一步操作也称做“放气”。

(6)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分液漏斗中只放出很少的气体时为止。再将分液漏斗剧烈振荡2~3 min,然后将漏斗放回铁圈中,待液体静置分层。

橘皮精油的提取 课前准备

在实验前一天,需要准备新鲜的、没有霉烂的橘皮,用量可根据实验人数来决定。用清水冲洗橘皮,去掉灰尘等杂质,沥干水分后,将橘皮摊放在干燥通风处。将晾干的橘皮浸泡在pH大于

12、质量分数为7%~8%的石灰水中,时间为16~24 h,中间翻动2~3次。浸泡好的橘皮呈黄色、无白芯、稍硬、脆而不断、具有弹性。这样的橘皮在压榨时不易打滑,橘油的喷射力强;压榨后的残渣呈颗粒状,残渣中的含水量低,黏稠度不太高,过滤时比较顺利,不易堵塞筛孔。

提取橘皮精油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浸泡后的橘皮,用流动的水漂洗,洗净后捞起、沥干。一定要将橘皮彻底冲洗干净。然后将橘皮粉碎至3 mm大小,放入家用榨汁机或手动压榨机中粉碎。粉碎时加入与橘皮同质量的质量分数为0.25%的小苏打和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并调节pH为7~8。

2.在榨出的油水混合液中加入明矾,使之沉淀并变澄清,然后用布袋过滤,除去糊状残渣。再将得到的混合物,用6 000 r/min~8 000 r/min的转速进行高速离心。在正常情况下,离心后获得的香精油将是澄清透明的。

3.分离出的香精油往往带有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为了进一步除去杂质,可以将分离的产品放在5 ℃~10 ℃的冰箱中,静置5~7 d,让杂质与水下沉。然后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的油层,再通过垫有滤纸或石棉纸的漏斗进行减压抽滤,得到黄色油状的橘皮精油。

(四)、课题成果评价

(一)是否提取出了植物精油

观察学生提取出的玫瑰精油或橘皮精油,从颜色、气味等方面来评价所提取的精油的纯度和质量。从玫瑰花提取的芳香油是浅黄色至黄色的液体,并带有甜韵的玫瑰香;从橘皮提取的橘皮精油无色透明,具有诱人的橘香味。本课题只是对两种精油进行了初步的提取,其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杂质。

(二)出油率的计算

根据教科书提供的公式计算出油率。如果出油率高,说明实验方案设计合理;如果出油率低,可以帮助学生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操作等各方面分析原因,改进后再作尝试。

课堂小结

在介绍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时,大家多结合教材提供的旁栏资料进行理解,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采取查阅资料和介绍相关的小故事等方式,使大家大致了解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过程。多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帮助大家熟悉提取植物芳香油的三种基本方法,并理解其原理。说出各种药品在提取植物芳香油实验中的作用。结合生产实践举例说明实验室模拟植物芳香油

板书

专题六 第一节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一、植物芳香油的性质和提取方法

1、水蒸气蒸馏法

2、萃取法

二、实验案例

1、玫瑰精油的提取

篇11:2. 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2.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2.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3.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2.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二、进入新课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④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⑤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 ⑥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 ⑦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 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1、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

2、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

3、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

4、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三、巩固

篇12:1.2认识空气 教案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气、手帕不会湿、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戏,把抽象的空气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作用很大,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它。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到处 都有空气,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和动植物都需要空 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准备:

1、教师操作用品:

(1)方形金鱼缸一个,透明水杯一个,手帕两条。(2)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两个,蜡烛两支。

2、学生实验用品: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一个装有水的杯子,一只吸管。步骤: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1、捕捉空气游戏。

(1)给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让学生想办法让塑料袋鼓起来。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气。刘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的、胖胖的,好吗?(学生动手操作,在教是室里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怎样让袋子变胖的呢?(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反复实验,让学生感知教是室里到处是空气。

(2)老师和学生再到室外找空气。让学生感知到处都有空气。

教室里面有空气,那走廊上有没有空气呢?(学生回答)请小朋友把袋子里的空气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看看走廊上到底有没有空气。以此类推,带学生到操场上、大型玩具里、树下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气的?(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提问:看一看,空气看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尝一尝,空气有味道吗? 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

边和我们做游戏。

2、教师演示小魔术——手帕为什么不会湿?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空气的无处不在。(1)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的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让学生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2)教师演示手帕会湿的实验。教师再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的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请学生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看一看,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3)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又湿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再看教师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看清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没 有湿,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手帕没有湿。而第二次是因为杯子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入了杯子,所以手帕湿了。

3、学生操作实践,感知人体内也有空气。

空气到处都是,那我们的身体里有没有空气呢?给每个学生一杯水,一只吸管,让学生用吸管插入水中吹气,观察气泡冒出的现象,感知人体中有空气。

二、了解空气的作用。

1、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

捏鼻子游戏。让学生捏住鼻子不呼吸,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了解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就不能生存,那除了人以外,还有谁离开空气也不能生存的呢?让学生知道动物、植物的生存也离不开空气。

2、教师演示实验——燃烧也需要空气。

(1)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透明玻璃杯,内装蜡烛,先让学生观察杯子,引导学生说出杯子里除了蜡烛以外,还有空气。

(2)点燃蜡烛,学生观察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

(3)提问:刚才是哪个杯子的蜡烛先熄灭的?为什么?让学生感知燃烧也需要空气。

三、教学延伸——游戏:火箭飞上天。火箭上天

材料:大塑料瓶(矿泉水瓶最佳)、纸。

制作:在大塑料瓶上卷一纸筒,做成火箭状,套在瓶口上。

篇13: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张家港市物价局价格举报中心近日接市民投诉, 称其到某餐厅就餐时被收取了1元钱的“空气净化费”, 且收费前无任何提示。接到投诉后, 物价局迅速展开调查, 发现确有其事。

原来, 该餐厅为优化用餐环境, 购置了空气净化器净化餐厅空气。为弥补设备及运营费用, 便自作主张在餐费之外加收每位1元的“空气净化费”。

张家港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消费者到餐厅用餐必然需要呼吸, 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是餐饮企业应尽的义务, 消费者未提出需要购买“净化空气”的要求, 就不得将“净化空气”作为商品出售。

篇14: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山清水秀 指数 ☆☆☆☆☆

空气清新 指数 ☆☆☆☆☆

“美丽三亚,浪漫天涯。如酒如歌,如诗如画。”三亚如一杯姜汁红枣茶,暖心暖身。当北国的春意还未驱散严寒,三亚已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三亚一直都是暖阳高照,花开不败!也难怪三亚被评为“中国最佳养生城市”,联合国也将其誉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最美的海滩尽在三亚

三亚的美是那种从骨子里发散出来的。在这里可以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贪婪地去欣赏大海。三亚的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等都是优质海滨,为游人展现出最美的海景。

亚龙湾位于三亚市东南28公里处。有位名人也曾夸赞:“亚龙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银色的沙滩,清澈的海水,绵延优美的海滨,未被破坏的山峰和海岛上有原始粗犷的植被,这是一个真正的天堂。”亚龙湾三面青山环绕,沙粒洁白细腻,长达8公里,开阔平缓,是三亚最优质的海滩。海水能见度高,海底世界资源丰富,有珊瑚礁、各种热带鱼、名贵贝类等,是著名的潜水基地。“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的说法不是夸张。

大东海沙平水暖,如一位温婉的女子。三亚湾的性格则是热辣奔放,如一位吉普赛女郎。三亚湾的海水非常美,看着看着竟会让人迷醉。海水由远及近,颜色深浅有别:黛蓝色、灰蓝色、蓝色、土黄色……如同一块大自然的调色板,只有惊叹造化神功的份儿。

佛光笼罩下的海角天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就是在三亚。因此来三亚,一定要去礼佛,沾一沾南山风景区的吉祥气。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的西南20公里处。这里是中国最南端的山,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据说观音菩萨为了救度众生,曾发“常居南海愿”。如今这里奉有世界最高的观世音菩萨像“金玉观世音”。圣像高108米,为世界之最。最让人惊诧的是,圣像居然是用100多公斤黄金、120多克拉南非钻石、100多公斤翠玉,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等奇珍异宝装饰的,价值1.92亿元,并装有释迦牟尼佛祖舍利一颗、古佛舍利一颗。所以,南山礼佛是去三亚不得不光顾之处。

“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这是许多人所追求的“天涯海角”。三亚正是“天涯”和“海角”的所在地。“天涯石”又称“平安石”,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已有亿万年的历史。清雍正年间在石上刻上了“天涯”两字,距此东300米处便是“南天一柱”石,即第四版贰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石高约7米,高大兀立,呈圆锥形,正面看像哲人的头,侧面看像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南天一柱”代表着财富的灵气,据说非常灵验。

蜈支洲岛:浪漫的情人岛

蜈支洲岛以前是军事区,生态完好,水质极佳,被称为“南中国海最纯净的乐土”,也被游客误以为是马尔代夫。许多情侣慕名而来,让爱情在这蓝天碧海中升温,因此蜈支洲岛也被游人称为“情人岛”。

蜈支洲岛呈不规则蝴蝶状,面积1.48平方公里,三面叠翠。中部坡地藤蔓纠缠,营造出一片郁郁葱葱的热带原始森林。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生长着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龙血树。临海山石嶙峋陡峭,惊涛拍岸。中部山林草地起伏。北部滩平浪静,海水能见度达27米,将那五彩缤纷的热带鱼、形态各异的珊瑚一一呈现,不愧为“潜水的天堂”。蜈支洲岛的东部和南部有山峰相连,虽然山不高,但很能增加岛屿的立体感。

篇15:空气-环境教学课题

空气课题: 空气 年级: 初中三年级 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2.使学生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查阅搜集资料的技能;表达与交流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和才干的机会。重点: 增强环保意识。课时: 1课时 准备: 1.搜集资料在本课前2~3周动员学生多方面搜集有关空气的素材,包括课外读物、科普书籍、杂志、报纸、照片、录像、漫画、实物等。例如: 课外读物:环境知识读本、关于空气的知识、大气污染方面的文章照片:风景地的蓝天、本地的晴天和污染天气、学生外出旅游、交通堵塞、工厂烟囱冒烟 杂志(或照片):酸雨、太空、臭氧层空洞、水灾等照片漫 画:大气污染的严重后果剪 报:某一期的《大气质量周报》或《大气质量日报》、大气污染报道等录 像:空气、酸雨、保护臭氧层、温室效应 2.课外预习和调查 结合搜集的素材,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为在课堂上介绍有关知识做准备。3.课前活动(见学生页)(1)[观察]烟气观测活动。(2)[小实验] 哪儿的尘土多?(3)[调查活动]交通流量与空气质量的关系。4.布置教学环境 组织学生编写环境墙报、图片、漫画、小论文等,布置教室。教学过程: 1.引言 教师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意义及教学活动的方法。2.观看录像《空气》 3.课堂展示 学生按自选专题,根据课前的准备发言、讨论(一人中心发言,其他人补充)。4.讨论(选择以下部分题目讨论)● 你愿意在树林里还是愿意在室内活动? ● 吸烟会不会污染空气? ● 焚烧树叶、庄稼秸秆会不会污染空气? ● 有哪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 家庭最主要的空气污染来自哪些活动? ● 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有什么好处? ● 新装修的居室有没有刺激性气味? ● 你能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哪些事?5.游戏“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见学生页)6.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发言及讨论作必要的补充,鼓励、表扬学生认真自学,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勤于实践态度和方法。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不重要,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及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7.布置作业 指导举办关于大气的环境专刊、演讲比赛,组织野外活动、参观等。

篇16: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兴趣。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

三、教学难点

收集证据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蜡烛、白纸、棉花、香烟、塑料泡沫、打火机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家里、路上或是教室里,某一时刻会突然闻到某种气味,比如家里炒菜的香气,路上汽车尾气的味道,这些气味是怎样来的?这说明一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分子散发到空气中,它们就形成空气的组成部分。

新课讲解:

(一)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

结合书上的插图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思考讨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激发同学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二)实验与调查“空气中的颗粒或汽车尾气污染” 调查后大家交流研究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如何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讨论:空气污染物会到哪里去?怎样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空气?

(四)科学自助餐:呼吸卫生与健康

知道:

1、扫地应洒水。

2、不吸烟。

3、不随地吐痰和乱丢脏物。

4、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5、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

6、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用手帕捂住口鼻或戴口罩。

篇17: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是学生学习离子及相关化学计算的理论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二、教法分析

1、自主探究:本课题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取信息、探索发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知过程。

2、学案导学:我以学案为载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导航,以培养他们建构知识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以增强感性认识,而且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下,主动参与建立原子微观模型的过程,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并会查阅,领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

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

“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学苑新报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①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②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

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这时我指出这就是原子核,并提出第三个问题:

③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相对来说,原子核外的空间是否很大?

学生回答后,我投影图片,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原子内部的空间“很大”。

3、提取信息,探索发现

在学生对原子构成仅仅有了粗略认识之后,投影课本中图片4-1“原子构成的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取从图中获得的关于原子构成的信息。然后填写学案一。(建立原子构成的清晰模型)

学生对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又让学生完成学案二。“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这么小的数值给计算和书写带来不便,该怎样解决呢?”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我予以提示:“假如你吃药时,看到药品说明书上标注‘每次3片’或‘每次0.75mg,每片0.25mg’,哪个直观?”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可以寻找一个替代量。这样就引出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我利用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学生分析得出: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可以用某原子的实际质量除以碳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求得。

指导学生练习查询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学生发现许多元素的末尾数标有准确度,我指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是很复杂的,并适时介绍张青莲教授修订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之后让学生利用课本75表4-3完成学案三。学生找出:相对原子质量数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也等于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我没有马上指出错误,而是让学生做学案四。这回,他们不仅发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且也经过反思修正了上面的错误。

4、了解历史,情感提升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科学家们逐步认识原子的构成、完善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历程,引发学生思考(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你想到了些什么?未来的模型怎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会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激励学生要以积极向上的热情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回顾要点,练习反馈

在这一环节,学生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要点,然后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和反馈。

篇18: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 教案

该评价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制订这项标准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日渐增多,而有关部门在处理时,由于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既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无法约束企业的生产活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评价指南的标准编号为“GB/T27630-2011”,“GB/T”打头的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对于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将于明年3月份推出,有汽车专业人士认为这对经销商或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现在都在推行环保,而该指南推出的话,将会对厂家有着更高的要求,毕竟源头还在制造商方面。”有汽车销售商表示。

该人士同时认为,现在的汽车价格越来越低,有些制造商在成本上或会控制得比较严格,如果使用了一些不是很环保的材料,对汽车的车内空气污染会很大。比如说,经常有车主投诉说车内味道很重等,该指南的出台,必定会对这些有所牵制,这也保证了车主的身心健康。

上一篇:有关收藏初一作文下一篇:三下乡实践感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