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2024-04-15

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通用8篇)

篇1: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为全面提高我校历史科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将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作用,以“二二四”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推进教学常规的落实、规范教学业务的管理,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收集、总结新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读书、研讨、交流、说课、上课、课题研究等方式,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业成绩,圆满完成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加大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中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我校历史学科中考水平。

一、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明确学期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初中历史教学,特别是初三的历史教学,针对学校制定的初三教学目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注重课堂即时效率,同时落实细节:

1、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一次,常交流、多研究,特别是对中考信息的采集、研究分析。

2、结合学校制度,做好常规工作,作业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3、认真做好历史听评课。

二、加强备课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初三的复习,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精选资料,精选试题。认真做好提前备好一周课。

三、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将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着重提高课堂即时效率。在活动中,将根据教研组实际情况,处理好“224”的每一个环节。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四、落实考试制度,做好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在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明察秋毫。

1、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2、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3、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五、抓好初中课改工作,落实校本课程研究

六、组织教育理论学习,撰写教研教学论文

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综合提高教学能力,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同时能总结教学心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努力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伊川县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

赵书平2011、8

篇2: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方针和思想

依据市教育局本学工作的整体安排,以实施历史课内外迁移教学法为契机,围绕历史学科“有效教学”这一根本性目标,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改,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打造以“研究、合作、组织、服务”为特征的“本土化”专业引领队伍,形成“教、学、研”一体化的务实有效、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建设“结对、联片、研讨”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坚持平等、民主、科学、开放的原则,全面提高我市高中和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和方法

本学的中心工作是围绕有效教学的开展,进一步规范我市高中和初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学科学习型组织,为有效教学提供师资保证。

1、进一步完善学科中心组、兼职教研员和青年骨干队伍,主要负责教研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人员的联络与协调、教师培训与指导等工作;

2、发挥历史学科教研沙龙的作用,加强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课堂教学进行指导;(以上由教研员负责组建)

3、在发挥高考研究小组作用的基础之上,建立和健全“中考研究小组”(有丰富理论素养

和备考经验的专家型教师团队),力争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试题编制小组”(致力于单元检测和学期教学评价的研究型教师团队)等专题小组。(以上各团队由学校教研组长推荐优秀人选,教研员统一考核确定成员,选出各小组组长,负责工作协调和活动组织工作。)构建纲目明晰的学科学习型组织网络,明确共同愿景,定期举行活动,开展深度会谈,整理优秀成果;在互相唤醒,共同提高的过程中,为各校学习型组织培养骨干教师,并引领学校学习组织的构建和活动开展,带动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二)全力以赴作好历史课内外迁移教学法的实验与推广工作。本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要求“情趣化、科学化、规范化、理性化”。把重点、难点分散,力争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进度,避免厌学情绪和两极分化过早地产生,大幅度提升课堂的效益与质量。

各学校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历史学科特点,开展务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以此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促使教师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教材编写意图、知识体系、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感悟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校本教研的过程管理。

要求学校教研组上交教研计划,制定教研方案,以便随时深入各

校对教研情况进行调研、监督和量化,实行过程管理,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四)深化新课程改革,加强考试改革研究。

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调研和指导。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今年我市历史学科的重点调研课题为: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对策、高中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

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历史学科学生学习评价方案,解决历史老师的切实问题。研究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历史教师评价方案。根据新的教改形势,完善和修订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研究学生的历史学科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研究高中新课改形势下的历史学科高考改革趋势。

加大对教师研考的管理力度。各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考纲,研究近几年高考与中考试题。教研室将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复习观摩研讨会,以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继续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重点是高中学段。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和研究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研究高考,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做到提前备课,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借鉴目标教学理论、科学合理地完成各类教学

目标的设计、确定与落实。

(六)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搞好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改革。继续带领骨干教师扎扎实实搞好本学科承担的课题研究,吸引青年教师参加,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广大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始终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近年常规教学工作推动了课堂教学的一定进展,但对比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市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空间还很大。为此,我们要带着问题设计教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

(七)加强对新教师的指导。

近年来,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新教师涌入高中教学岗位,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将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教师的任务,帮助学校切实落实导师制,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加强相应的考核措施,促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此外,历史学科将根据实际,组织校际间横向的联系与交流。

(八)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探索。

以网络为平台,在进一步充实教学信息发布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添加和建设。发挥网络优势,将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典型案例、课标精神、新教材特色、进展情况、外地经验、培训动态等上网发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问题交流等多种形

式的网络互动教学的尝试,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成果的互通共享。

学历史学科主要工作安排

时间 具体内

份 1 传达本学历史科教研工作计划召开高考研究小组例会召开历史教研员和中心组会议高中命题、阅卷、分析

份 1 高中和初中历史优质课比赛到学校教学蹲点研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份 1 完成教辅材料编写作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准备

容研究高考备考事宜六

篇3:对农村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思考

据了解, 目前农村中学 (尤其是山区农村中学) 的历史教学远落后于历史教学的整体发展水平, 笔者认为, 这与当地学校很多历史教师没有更新教学观念, 还在一味采用“讲、学、练”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种只针对知识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中学历史的教学水平呢?笔者认为, 开展历史校本教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农村中学开展历史校本教研的必要性

1. 学生的学习需要校本教研

与城市的孩子相比, 农村中学 (尤其是山区农村中学) 的孩子与社会接触少, 加上网络使用不普及, 可用图书资源少, 从而造成信息来源少, 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感受不够及时。在这种状态下, 历史教师的教学如果只围绕课本上的知识, 让学生整天地读、背、练, 会使他们的眼界不够开阔, 思维变狭窄。为此, 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校本教研, 以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

2.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校本教研

由于缺少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机会, 加上受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 农村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相对较慢。在一些山区农村中学, 历史教师甚至都不是固定的, 这就直接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农村中学历史教师要想有所发展, 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校本教研。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 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历史学科发展需要校本教研

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通常只围绕教材讲授, 历史第二课堂活动基本不开展。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学科特点, 它是建立在语文、地理、思想政治等学科的基础上的, 没有这些学科的良好基础, 历史的学习将是十分困难的。要搞好历史教学, 必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 和课外综合实践相结合。历史的学习需要厚积薄发, 需要通过校本教研来促进它的发展。

二、农村中学开展历史校本教研的艰难性

校本教研虽然是以一个学校作为基本教研单位, 但是开展起来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它需要一定的教研条件, 农村中学 (尤其是山区农村中学) 在历史学科的校本教研方面, 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

1. 单一评价方式禁锢教研思想的突破

很多农村中学没有摆脱教学成绩的评价方式, 对教师的考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 仍然是“一把尺子量人”。在这种评价方式下, 迫使教师不得不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 教学成绩上不去, 考评就会落后, 本身并不高的工资就会遭受损失, 所以开展教研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为了不让学生的成绩下降, 即使有新的教研思想, 也不敢冒风险去尝试。

2. 专业教师不足无法形成教研团队

农村中学历史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不是历史教育专业毕业的, 并且这些中学 (尤其是山区农村中学) 规模相对较小, 同一年级的教师一到两人, 全校的历史教师最多不过五六人, 还经常需要教别的学科, 很难形成一支精于业务的教研队伍, 这对校本教研的开展形成巨大的障碍。

3. 校本教研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

校本教研虽然以学校为单位开展, 但必须有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农村中学大多接受县级教育部门的直接管理, 教育部门的专职教研员通常是校本教研的指导责任者, 但农村中学大都远离城镇, 教研员的光顾次数就会很有限。无法得到专业人员及时有效的指导, 容易使校本教研进展缓慢或流于形式。

4. 教育的整体滞后限制了校本教研的发展

当前农村中学 (尤其是山区农村中学) 的教育水平整体不高, 历史学科作为学校领导及学生眼中的副科, 受关注的程度自然也就不高。学校整体的校本教研水平不高, 历史学科的教研水平自然也就高不了。

三、改进农村中学历史校本教研的措施

1. 创设多元的考核评价机制

有人把校本教研难于开展归结为“教师觉悟不高”“缺乏研究意识和开拓思想”, 这样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一方面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大张旗鼓地号召开展校本教研, 另一方面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又依然如故, 这就让教师左右为难了。因为教师一方面要挖空心思提高考试成绩, 另一方面又要响应号召搞校本教研, 而校本教研的益处又不是在短期内可以体现的。此种情况下的校本教研非但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反而成了花费教师精力、增加教师负担的累赘。因此, 要想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必须创设多元的评价机制, 让教师能放下思想包袱去大胆尝试。

2. 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由于教师相对较少, 因此农村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十分繁重。特别是一些寄宿制学校, 教师不但要管学生的学习, 还要管学生的饮食起居, 大量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就占用了教师每天大部分的时间, 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搞教研。学校要想使校本教研有所起色, 必须让教师轻装上阵。

3. 有相关的教研投入

农村中学教育滞后的关键原因就是资金不足, 而校本教研是需要有成本投入的。校本教研并不是学校领导开开会, 给教研组及教师分配教研任务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理论指导, 需要研发校本课程, 需要制作校本教具, 需要开展实践活动, 需要有奖励制度……而这些没有专项资金是不行的。学校和上级教育管理部门都应加大对农村中学的帮扶力度, 增加教研成本的专项投入。

四、农村中学开展历史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1. 不能片面追求考试成绩

校本教研关注的应该是学校的特色发展, 探寻的是学生的特长成长, 研究的是教师的专长发挥, 我们不能追求短期的功利性, 不能把校本教研当成提高考试成绩的救命稻草。

2. 不能随意增减课本的内容

各地农村一般都具有本地区的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良好基础。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 不能为了突出校本特色而随意地在教学中增加地方史的内容, 因为不加选择地增加教学内容, 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样, 教师也不能因学生接受能力差而随意地删减教科书上的内容。

3. 不能盲目学习

农村中学教育科研相对落后, 要开展校本教研就必须从头到尾认真地学习。向名师学、向专家学都是应该的, 但不能盲从。其他学校的科研成果不一定适用于本校, 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研究自己学校的特点、自己历史学科的特点, 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学。

篇4: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研组建设

关键词:新课改;教研组;建设

一、营造团结、和谐、协作、互助的氛围,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1.建立教研组常规工作制度

首先,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相结合,可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备课与集体备课、教研组备课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

其次,听课制度。要求组内教师轮流开展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听课后,所有教师都要真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第三,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创新大赛及研究性学习。形成资源化、制度化的常规管理,使学生个体得到发展,总结完善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情况。

2.明确教研组管理框架,落实组长、备课组长职责

组长对学科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负总责,对各年级历史教学质量负责,教研组长应不定期参加各年级备课组活动。备课组长应以促进本年级教师共同成长为职责,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教学研讨,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学情、指导学法、解疑答难,做到教学五统一。

教研组长要转变身份,不可以领导者、检查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以课改的参与者、实践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以指挥检查为主变为指导、研究为主。组长要引导组员主动沟通,在课改实践中相互支持、帮助、关心、鼓励、引导,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孤立走向合作,从独立走向分享,让教研组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信息中心、指导中心、研究中心、服务中心。

3.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是实现教师继续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机构。教研组的服务目标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科的建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研组服务的核心。

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强化学习制度,规范和落实学习计划,规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领域,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每期学习教学理论书籍1~2本,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

其次,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实行师徒带教制度,促进新老教师的合作相长。

第三,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活动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有效性,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立足点,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并搭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种教研平台、教师专业化训练舞台,形成具有丰富个性的教研文化。

第四,以校本教材为契机,以课果题研究为主线,打造学校的核心教研品牌。新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发校本教材,如课外读本的编写等。作为基层教学研究单位的教研组,要鼓励教师申报和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提升其专业发展。

二、加强学科素材库的建设

1.新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展和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素材性资源开发,其思路集中在对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把握上。教师必须把自己定位在学习者的角度,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终身学习之路,这就是自身工作和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个性化主题教育资源。

2.教师个体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百家,实现资源的不断融合与共生,形成在用中学、学中建、建中发展、创新的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态势。这样的资源,一旦形成,就具有再生性,可带来资源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3.提高教师搜集、整理、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学科课改资源网的开发和建设为契机,利用各备课组和学科骨干的作用,把新课程资源集中起来,师生共享这些资源,用网络把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加强交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益

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教教育教学质量。

1.以新课程理念为方向,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在教研组内形成一套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师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应注重全面考核,实事求是地正确地客观评价教师。

2.教师的评价应注意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定量与定性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全面考核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参与承担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情况、公开课情况、课堂教学满意率、学生座谈会意见、常规检查情况、班级成绩递增率等。

3.评价体系要有助于教师监控、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策略,有助于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信心

总之,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环节。通过教研组这一阵地,吸引一批人、带动一批人、激励一批人、提高一批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赵香芬.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篇5:中学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全组教师认真参加了师德师风学习,师德修养得到提升。

2.同时利用教研活动围绕新课程学习了课程标准,提升了理论素养。

3.加强新老教师之间的沟通,利用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前期的计划我们组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开课,既有新教师的汇报课;也有高三教师的复习课模式还有成长中教师的公开课。这些课对新教师的迅速成长帮助很大。

二、落实教学常规,狠抓教育质量。

1.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每位教师在开学出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教学进度计划,并按照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科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各任课教师均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三、存在不足:

1.教研形式缺乏多样性,教研仍然是内容、形式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主要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经验总结等。

2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应试理念制约了教研的方向,影响教研的深入开展。

四、整改策略:

1.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让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共同研讨等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提高。

篇6: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2014—2015学第二学期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我们将在市教科院的领导下,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深入研究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常州市基础教育的和谐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深度推进课程改革

(1)进一步引导教师深度领会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质性内涵,提高教师自主学习、反思性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对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程具有的人文色彩;历史课程如何贴近学生生活等方面的理念进的深入理解。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着重加强探究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研究,重视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不断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借力e学习,逐步转变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善。

(3)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多地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改变。

(4)认真、扎实地好组织培训工作,提倡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如学术沙龙、参与式研讨、公开课观摩与评价、集体备课和案例设计等多元的研训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研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继续组织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树立典型教研组,促进全市历史教研组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各教研组强化独立备课、集体研讨的意识,加强全市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以课作为案例,备课重点放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及加强课的整体性研究方面。引导和规范五年内青年教师编写课程方案、编写详细教案的行为,促进这部分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领导力。

(7)以学科骨干教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进行专题性研讨,争取在课程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二)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1.初中

(1)组织历史评优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组织初中各年级研究课,本学期强调加强对学生历史资料运用及历史质疑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型研究,加强课堂教学规范管理与指导,带动面上的提高。

(4)加强对历史学科微课程的研究,探讨其可行性和实效性。

(5)做好期末卷命题工作以及中考历史命题工作,编制考试说明。

(6)组织部分教师参与并做好初三历史中考阅卷工作。

(7)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2.高中

(1)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切实抓好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研究活动,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抓好备课、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

(2)推进校本教研活动,营造研究氛围,落实研究内容,深化研究主题。力求在校本课程开发、联校教研活动、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研究、有所探索。

(3)加强课型研究,引导教师认真学习《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丛书,切实加强课型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4)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修订并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5)做好期末教学情况调查测试题的命题工作,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继续对学校期中、期末试卷进行评点,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引导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系统,规范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各类考试的研究,增强考试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江苏省教研课题“初中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研究”为研究载体,整合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研究”子课题(历史)课题组,着力推进初中历史批判性思维的评价研究,促进全市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四)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1.初中

(1)编制并解读2015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结合江苏省中考培训会议的相关精神,进一步明确复习教学的导向与价值。

(2)开设初三历史复习课研究课,提高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质量。

(3)召开初三历史复习教学研讨会,研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的成败得失。

2.高三

(1)依据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研究近五年来的江苏高考试题,着重探讨新模式下的历史复习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加强对复习的实效性的研讨。

(2)着重研究四课时/周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其课型特点和教学方法,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3)开好全市高三教学工作研讨会后续会议,提高会议的有效性。

(4)组织好“一模”、“二模”两次考试,切实做好分析评价工作

(5)在室领导统一安排下,积极做好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工作;帮助各校老师选好用好各种复习资料。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结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与市内各相关部门合作,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教师在理念和行动方面都有所提高。

2.扶持青史会的工作,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二是尽力搭建让青年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促使其较快成长。

3.继续安排优秀教师拍摄精品课,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六)其他工作:

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开学初教研活动

(1)历史教研组长与中心组成员工作例会,安排新学期工作。

(2)毕业班历史教师会议。

2、历史研究课

3.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的准备工作

三月份

1、组织初中历史评优课比赛

2、初中历史研究课

3、初中历史精品课拍摄

4.高三“一模”考试及组织阅卷工作

5.高中历史研究课

四月份

1、初中历史研究课

2.全市高三历史复习教学研讨会(后续会议)

3.高三历史研究课

4.编写期末试卷

五月份

1、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2、2015年历史学科中考的各类准备工作

3.高中历史研究课

4.高三“二模”考试阅卷。

5.市区学校高考前夕教学情况交流会

6.期末试卷及各类资料的校对工作。

六月份

1、初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2、中考历史阅卷工作

篇7: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开始后,按照课题的要求,我开始有计划的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教学理论图书,其中包括《新编历史教学论》。

《新编历史教学论》中提出“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特点。现代化教学手段比一般直观教具更为生动形象,更吸引学生,因此它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是过去的历史,既不会重演,又无法实验,那么如何凸显历史课生动、有趣的一面,改变传统历史课的枯燥乏味,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历史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大大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手段。他独特的功能,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了过去历史教学的单调乏味,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见,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运用多媒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这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赵匡胤画像,并用flash再现了陈桥兵变的历史史实,通过制作的拼图、图片配上音乐、欣赏歌曲和精美的画面以及战争的线路演示等等,使原本枯燥的民族关系内容变得活跃,使原本死气的课堂完全活跃起来,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通过多媒体的使用,每一个学生都真正认识了民族关系,学生学的明白,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关于“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通过课件设置了“如果你是当时驻欧洲、亚洲、美洲的记者,你会在当地看到哪些变化?请你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样一个情景,让同学们发表见解。学生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远远超出课本和老师的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突破重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教学中的关键,也是一位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历史知识比较抽象复杂、空间概念强,学生难以理解想象,老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例如:我在讲授世界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会议多、战役多,人物历史事件多,空间跨度大,学生往往觉得头绪多,难掌握。为解决这一难题,突出本课重点,我通过制作幻灯片,利用艺术字动画效果,让学生记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四次会议名称、内容;又利用播放录像片断,使学生掌握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等。

三、强化学生记忆

历史学习有记忆、理解、分析运用等几个层次的能力要求。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是历史学习几个层次中的基础,也是历史学习中最大、学生最头痛的部分。教育心理学证明:感知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第一步,对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提高记忆的质量。教育心理学也证明,情感充沛是有效记忆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喜欢的东西容易记住。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人文关怀

新课程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新课标除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外,更强调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历史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强调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历史教学中所要求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等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单靠教师语言描述,缺乏情境渲染,往往不能触动学生灵魂,使之产生共鸣,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就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运用多媒体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感观刺激、内心体验,就能让学生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运用多媒体对于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是粉笔加黑板原始教学手段的极大进步,它是教师传授知识从单纯利用语言和板书形式,提高到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的综合应用。但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诸多优点,我们不应该忘记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只能充当我们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是因为教师的作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营造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加强主体意识,并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学习。而计算机只能按固定模式和流程进行,再好的教学课件也无法和一个真正教师相比较。因此不能因为使用了新的教学手段,就颠倒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辅助性教学,重点还是在知识的共同学习中,所以应该避免多媒体演示占据主要地位,还应该注意不要忽略了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材料选择的贴切性。

关于中学历史教研组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本【二】

我叫婕妤(笔名),毕业于x师范学院政法系历史专业。毕业前曾做为实力派选手到x市重点中学--实验中学实习。实习伊始便从教导主任手中接过了8个班的教学工作。一个半月的实习中校长主任都曾深入班级听课,课后给预了高度的评价。实习结束时校长找我谈话:问我毕业去向有何打算?。我坦然相告:城市人才济济,有无我都无足轻重,但农村却不同,有了我可能日月换新天,没有我就可能永久的愚昧。假如我留在城市,可能只是一支默默无闻的蜡烛而已,而在农村则可能成为太阳照亮希望的田野,照亮孩子的心,为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做贡献,当然在农村也可能实现我人生的最大价值。(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天真,十足的傻冒),于是,1996年我被分配到繁荣乡中学,1998年调到龙安桥中学。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毕业以来告别历史专业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教了4年初一后跟班到了初三。由于所学非所用,在教学上走了不少弯路。虽说是文史不分家,但毕竟是隔行如隔山。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我不断的充实自己,查阅资料,钻研教材,向老教师请教,并自费订购与教学有关的刊物。六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虽说是不算丰硕,但也很可喜。在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中,被授予“四项全能”称号。并荣幸手到邀请参加“获奖成果报告会”。经我指导的郑英姿、李翠铃等同学多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并在国家赛事上获奖。

在告别繁荣第一届迟疑学生时学生在临别的赠言中写到:“我很荣幸成为您的学生,我在您的身上看到了什么是‘渊博’”。在告别最后一届初三的学生时(我被专业对口的理由改教历史)学生给我写到:“此时此刻,我喜忧掺半,喜的是我曾经被您教过,忧的是您没有能把我带到毕业。有首歌唱到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我觉得,我能给学生留下如此的感觉,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最大的收获。

XX年10月份,我通过了全省申请学士学位的俄语四级资格考试,XX年我开始和初一学生一起学习英语,学生们知道我俄语过了四级又学习英语时,脸上充满了敬佩之情,有一名学生还悄悄的对我说:“老师,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学无止境。”

XX年暑期我从语文战线上撤下来,奔赴历史前沿,据说这是教改的结果,专业对口,大势所趋,我不古哦是先行者。(其实我心理明白的很,这是我曾经跟现任的主任在语文试题上较真,让他大失颜面的结果)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历史专业上有了打展身手的天地。我通过精心研究教材,结合一些教改信息尝试了一种独创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历史。目的是让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双重提高,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方面均有收获。我运用探寻式、研讨式和情景再现法与学生一起根据史料追寻历史、研讨历史、感受历史,并运用移时换位法去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借以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情感价值的教育目的。这样,每堂课,同学们都能用心去品味历史的沧桑巨变,无论是哪一类学生都能在态度和思想上有所收获。一学年下来效果还真不错,在期末的全镇统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有两个班的成绩创造了全优的记录。而且在本学期还成功策划了依次全校的诗歌朗诵会。

我在和孩子们一起研讨历史的同时也在教会孩子学习历史的方法,教会孩子们通过各种文献资料、文物、去探寻分析历史,从而总结经验,结合时事为己所用。培根曾说过:史鉴可以明智。我或古人也说过: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毛泽东与蒋介时在x谈判前偶遇每人手中一本史书就足以说明这点。我要让我的学生走上社会都能成为人中之杰。

有许多人认为历史是小学科,无关痛痒。我却不敢苟同。我想历史是以其博大精深承载着哺育国民灵魂的精髓。和数理化相比,它也许知识性不强,但其字里行间所显现出来的民族辉煌与自豪及其所激起的爱国热情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我想,这一点从美国人把历史作为中学的中心课本并且外过人申请加入美国国籍必靠美国历史;日本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撰改历史这两个例子就可见一斑。所以我说从教书育人来讲历史同数理化一样是殊途同归的绝无大小之分。

也许有人认为历史这一学科谁都能教,而我去认为恰恰相反。历史学科包罗万象,无论哪一学科都在历史中留有发展的足迹,所以,我说教历史的若不是个专家就必须是个杂家或者说是博学家。很难想象没有一点天文地理知识如何能讲清楚张衡、哥白尼;没有一点文学知识如何能讲清楚苏轼、辛弃疾;没有一点图书知识如何去讲《永乐大典》……以为过去那种在书上画重点然后强行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已无立锥之地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永久性学习的人才而非背书虫的高分低能者。

大家都认为我专业对口是竞争本岗位的最大优势,而我则认为,我对历史学科本身的认识及对历史教学已经走在了教改的的前列才是我竞争本岗位的最大优势。

如果我今后仍从事历史教学我将继续尝试我的探寻、研讨、体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究历史,我要教会孩子们利用史料文物去探寻历史;让孩子们形成用自己的思维去研讨历史,并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思考当今社会。一句话,我绝不仅仅让孩子们记住历史事件与人物,我更要让他们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开辟出通往现今的路。我要让其明白历史上之所以有盛世局面是因为皇帝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的结果。而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官员奢侈腐败,阳奉阴违,民不聊生则是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的原因。从而让其明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可以兴国“的道理。我还要告诉学生: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而能君临天下是因其善于用人。蒋介石以数百万军队而败走x是因其失去民心党内腐败。

总之,我要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为其以后参与公众生活做准备,让其以后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能成为人中之杰。

关于中学历史教研组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本【三】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认真进行理论学习。

本学期围绕新课程学习了新课改精神,重点学习了《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等。每位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并都写了心得体会。

二、抓教学常规。

本学期学校的重点工作就是抓课堂教学常规工作,所以历史组全体老师都非常认真的贯彻学校的精神,都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认真的上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会提及这些常规,并且进行强调,使全体历史老师不断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

三、抓教研组风气建设。

在开学初本教研组就提出一项要求,那就是力求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让每一位老师有所收获。因此教研组全体老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且做到每次活动都有记录,目的就是绝不让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我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然后做到让集体水平得到提高。具体做法就是每次活动都有主题,都有中心发言人,也有各位老师的各抒己见,也有最后的汇总,任务布置下去后要有具体行动的实施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改善教研组“散”的局面。

四、抓初三历史教学研究工作。这学期工作的重点就是初三教学工作,教研组老师集体讨论了初三备课组重点抓的几项工作:

1、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坚持不集体备课不上课的原则。

2、坚持教案一体化。

3、强化巩固基础,坚决拿住识记层次的得分。

4、组构章节知识体系,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

5、适度关注热点问题与相关历史知识的联系。

6、加强对主观题审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

7、及时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8、认真作好练习的批改和评讲工作。

9、灵活渗透新课改理念,适当引用新教材的有关内容。

10、认真踏实做好初三教学的每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高尚师德感化学生;经常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让他亲近你从而喜欢历史,愿学历史。

11、加强学习交流,拓宽信息渠道。

五、开设校内的公开课。

本组每一位老师也都开设了校内公开课,每位老师都做了精心准备,课堂教学效果整体来说是十分好的,全体老师真正做到了互相学习,并且非常坦城的指出各自的不足之处,通过评课,青年老师也不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起来。

本学期里历史教研组在前进,在提高,开始展现出它应有的活力。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组历史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的!

关于中学历史教研组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本【四】

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________已渐去渐远。回顾上一学的学习工作,有成绩也有遗憾,总体上,历史教研组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顺利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现汇报如下:

1、继续加强新课程教学培训。积极参与各级研修学习,把握前沿教育信息,提高认识,转变观点的同时,更合理地把握标高;及时更新教法与学法。

2、以高效、学活、牢记为宗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适应本校实际的课型,着重构建探究式、合作式、学案式等课型,提倡精讲、巧练、深评的课堂模式,把时间和问题有机地下放给学生,即缓解了老师的压力,又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教师投入到课堂教学研究之中,学科之间也可借鉴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把年轻教师推到前台,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尽力弥补人员上断层的现状。

4、推广视频、网络教学教研活动,以远程研修为平台,集中全组教师智慧,循序渐进,整合出全套教材的历史教学课件,从当下入手,尝试建立导学案资料库,实施资源共享,把课程压力转换成科研的动力,帮助全体历史教师提高教学水准。

5、切实关注教学细节。备课方面:强化备课要求,落实3定4统一;实行集中备课,推精品教案,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并能反映教师教学自评和得失;同时关注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个人特色,体现教案的可操作性;听课方面:集体听课评课和理论学习间周进行,单周听课评课,听课全员参与,课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析,结合远程研修,进行磨课;双周一节课讨论专业问题,一节课理论学习。避免流于形式,力争有所收获。

6、关注对教材的开发和整合。自初一就要求依据知识结构,分析重点、难点,理清线索,整合教材,明确四点——自主点、合作点、探究点,考点,使自主互助课堂落到实处,同时,在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补充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历史教材的情感教育点,支撑历史学科的生命教育功能。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感恩社会,回归素质教育的本真内涵。

7、开展有历史学科特色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精选老照片,让学生用照片追寻历史的脚步,感恩父母;或者“每课一典”等等,补充历史知识,让历史学科有生长点和延续性。

有付出就有收获。上一,我们三个级部均取得良好的成绩,但和兄弟学校比起来还有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进程,落实常规教学,优化了教学效率,推行情景教学,去除教学中的无效环节,完成由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的过度。依据学科优势,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高效历史课堂之路,争取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赢。

关于中学历史教研组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本【五】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初二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继续担任史地社会教研组组长一职,在这一年里,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师德方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递知识和文明的接力手,是点燃未来之光的火炬手。我清楚要成为优秀的工作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团结同志,教学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从不缺勤,按时坐班,服从安排。

二、教学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历史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历史的价值,增强理解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历史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3、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认真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6、认真组织教研组活动。

我们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要大力推进新课改,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要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紧扣课程标准进行构架;我们一定要走出去,多多学习其他学校的老师的智慧,并加强研究,化为自己的平时教学中去;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和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7、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8、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分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篇8:中学历史教研工作计划

一、改革的原则

1.主体性。要充分体现、保证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强调了这一点, 洋思经验也早已实现了这一点。

2.主导性。教师要充当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导师”——诱导质疑发问, 指导自主学习, 引导积极思维。

3.实用性。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所以必须要有可操作性。

4.实效性。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从短期效果看, 这种能力要转化成高考的竞争力即高考分数;从长远效果看,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会学习, 善于学习, 让其受益终身。二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 包括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

5.灵活性。洋思经验很成功, 必须学习, 但不能盲目照搬, 必须要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历史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应用, 并能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发展, 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改革的策略

(一) 编写导学材料, 指导学生学习——“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洋思经验中的“先学后教”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将其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我们认为, 关键要解决一个问题——“学什么?”

根据高中学生和历史学科的特点, 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编写导学材料供学生学习的方法。之所以如此, 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现行教材 (包括即将推行的新教材) 由于篇幅所限, 其内容简洁, 阅读量不大。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 不以大量信息为前提是难以进行的。二是教材的语言精练, 概括性强, 学生难以理解, 而理解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三是教材的编写体例是叙述式的, 不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四是教材中编排的训练题题量偏少, 且缺乏解题指导, 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五是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比初中生有明显提高, 增大阅读量, 加大学习强度是可行的。

导学材料怎样编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补充性。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出现。对于教材重点内容但教材又没有详细阐述的, 在导学材料中加以补充, 以使学生了解历史现象的全貌。

2.理解性。以“重点、难点、点拨”的形式出现。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历史现象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3.指导性。以“典型题例”的形式出现。通过精选典型题目, 介绍该题的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案要点等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目标性。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材料, 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主要包括填充知识结构中的“留白”, 对相关问题作简要回答等。

洋思经验中的“以教导学”的实质就是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学生会不会学, 学习的效果如何, 教师“导学”的技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 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加强学习指导。

首先是培养兴趣, 使之“想学”。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对知识有兴趣, 才能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宋人张载曾说:“教之如不受, 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 必不投也。”如何培养兴趣,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精美的板书、流利的普通话、传神的描述都会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2.增强趣味性。改变说教式的讲课风格, 注意讲课的艺术性, 补充精彩的史实, 都会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会成为其前进的内在动力, 增强其自信心, 使其有成就感, 激发其学习潜力, 直接促使其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是指导学法, 使之“会学”。“思有其序, 学有其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法指导正是教育者通过对被教育者的指导, 使之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 我们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1.学会阅读:要求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2.学会思考:让学生沿着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还有什么的思路思考, 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学会讨论:设计讨论题, 鼓励辩论, 让学生在辩论中增长知识。

4.学会练习:重在加强解题指导。

5.学会归纳总结:每一单元结束后, 要求学生用提纲、图表方式概括总结本单元的内容, 提炼要点, 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 师生互动, 质疑释疑——“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

洋思经验中的“以学促教”系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实际上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学生所缺、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困, 是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体现。

心理学认为, 学生天生有社会本能、创造本能、探究本能、爱表现本能, 中学生正处于这些本能的高峰阶段。利用其“爱表现本能”, 通过提问→解答→争论→优化答案四个环节的参与给他们足够的表现机会, 就有利于其他三个本能的挖掘和提升。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论”认为, 师生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 体现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 这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建立了这个前提, 就能排除学习的强制手段, 事半功倍。

事实上, 课堂效率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发挥, 取决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 并学会参与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师生互动, 双向提问, 合作讨论, 解决疑难”的教学方法。

该教法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尤其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1.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孔子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又说,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强调了质疑的重要性。确实, 没有疑问, 就不可能有思想, 当然更谈不上探索和创新。质疑是探索的原动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进行组合创新的过程。所以,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2.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 努力采取开放的、科学的、民主的、灵活的、合作的方式,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无压抑感的互动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之情绪高涨, 思维敏捷, 以激发其聪明才智和高度的求异思维, 弥补各自的知识、信息、经验间的差异与不足, 共同得到发展。

3.教师努力锤炼自身“内功”。该教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必须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 成熟的经验, 驾驶学生、教材、课堂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三) 限时训练, 自主整理——“当堂训练, 及时反馈”

洋思经验中的“当堂训练”同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罗素说:“教育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很难传授的原因是运用知识是一种很强的技能, 知道了理解了, 并不等于就会运用, “纸上得到终觉浅”。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尝试。所以, 要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就必须强化训练。我们认为“当堂训练”有如下功能。

1.巩固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

2.反馈性:充分暴露学生所学不足, 为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

3.提高性:通过训练可发展智力, 提高能力, 掌握解题技巧, 使知识得到升华。

4.效率性:一节课接近尾声时, 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削弱, 思维能力开始走向低谷, 而强化限时训练能重新唤起其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欲, 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这些认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限时训练”这一环节, 进行强化训练。为保证训练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1.选编题目注重针对性。主要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遗漏即盲点, 以往训练中出现的弱点。所以题目必须精选。

2.信息反馈讲究及时性。当堂训练, 当堂评讲。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机, 此时正确的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是最强烈的, 给他留下的印象也将是深刻的、持久的。

3.评讲试题重视指导性。不仅仅讲答案, 着重讲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力求通过训练、讲解, 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此外, 考虑到历史学科的识记量大、头绪复杂、知识点内在联系多等特点, 我们每节课还留部分时间供学生自主整理笔记, 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 有所选择, 有所侧重。整理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笔记。重在教材难点, 如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历史原因的分析等。

2.知识结构。粗线条地概括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3.正误笔记。将限时训练中的典型错题进行整理, 包括题目、错误、发生错误的原因、正确答案, 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等。

4.学习心得。可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谈学习所得。

(四) 发挥督查功能进行滚动式检测——“日日清周周清”

洋思经验中的“日日清, 周周清”强调了督查功能, 但督查的目的和方式同样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我们认为该做法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因为:

1.它符合心理学中的“激励性原则”。通过长期的、有规律的督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发他的成就感和“爱表现本能”, 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2.它符合教育学理论。理解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而识记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前提。没有识记的能力培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3.这是由历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教材知识容量大, 信息广, 识记内容多, 只有将这些内容“化解”到平时去一一落实,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二是知识点前后联系、内在联系紧密, 没有量的积累就达不到知识能力的升华。“温故而知新”对于历史学科是非常适用的。

为有效地发挥督查功能, 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滚动式检测”的督查方式, 并注意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检测过程的长期性。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 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 都长期坚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督查工作。

2.检测内容的系列性。在编写默写讲义时, 并不是随意选一些知识点进行抽查, 而是根据新授课, 一轮、二轮复习的特点, 与教材相配套, 编写系列化、专题化的默写讲义, 既达到了检测、巩固的目的, 又让该讲义成为学生以后复习的资料。

3.检测手段的多样性。有默写, 有背诵;有集体检测, 有个别补测;有教师检测, 有学生互查。

综上所述, 我们的改革策略一是将洋思经验有机地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如下图所示。

二是在洋思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所发展。

1.学习内容的扩展:由教材扩展到导学材料。

2.自学时间的延伸: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自学, 学生在课外还有大量的学习任务。

上一篇:宿舍存放刀具的检讨书下一篇:恨你,因为爱你高中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