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文件销毁登记

2024-05-14

涉密文件销毁登记(通用4篇)

篇1:涉密文件销毁登记

各镇党委,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党组(党委、党工委),各街道党工委,各区属国有公司党组织,各有关单位党组织: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涉密载体印制和销毁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国家秘密安全,现将加强涉密载体印制和销毁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要求

各单位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重庆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发布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甲级资质单位名录的通知》(渝密发〔〕25号)、《重庆市国家保密局关于发布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乙级资质单位名录的通知》(渝密发〔2015〕19号)、《关于开展涉密载体集中销毁工作的通知》(渝密办发〔〕12号)等文件要求,切实加强涉密载体的印制、销毁环节的规范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绝对安全。

二、实行分级管理,规范印制涉密载体

《实施条例》规定:“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各单位、部门在委托印制国家秘密载体时,应当根据涉密程度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确保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环节的安全保密。

(一)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单位: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应选择具有甲级资质的单位承担。甲级资质可在全国范围内承接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市内甲级资质单位详见附件1)

(二)机密级及秘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单位: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应选择具有甲级、乙级资质的单位承担。乙级资质可在本市范围内承接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业务。若选择市外乙级资质单位,该资质单位应经市保密局审批同意。(市内乙级资质单位详见附件2)

三、认真清理登记,集中销毁涉密载体

《实施条例》规定:“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确保销毁的国家秘密信息无法还原。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销毁”。

(一)销毁范围: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信息的载体,包括:

1、涉密的文件、资料、图纸、试卷;

2、经鉴定已超过保密期限、无保存价值、确需销毁的文书档案、财会档案和各种专业档案;

3、各种已作废的内部刊物、内部资料、图纸、报表、证件和保密笔记;

4、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生产中产生的涉密或属于内部文件、资料的废页;

5、已过期或作废的各种有价证券、无价证券、票证,禁止流传的书籍、杂志和印刷品;记载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及软盘、U盘、移动硬盘、光盘、录音带、录像带、胶片;

6、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

7、处理过涉密信息,并具有数据存储功能的传真机、电话机、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

8、其他按规定应销毁的载体。

(二)销毁地点:重庆市保密技术服务中心,江北区五里坪港城东路(港城工业园A区),港城工业园派出所对面。涉密载体销毁工作联系人:孟建东(联系电话:67116709、13452174772)服务中心于9月1日起,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至12:00,下午1:30至5:00,接收待销涉密载体(纸、光电磁涉密介质),国家法定节假日不接收。

(三)有关要求:各送销单位、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秘密载体销毁管理规定》,定期组织专人专车送销涉密载体;送销前须电话预约,送销时须出具填写完整并履行签字盖章手续的涉密载体销毁清单(一式两份,表格详见附件3、4),否则,服务中心拒绝接收待销涉密载体;送销人员应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完成涉密载体交接手续,并按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示在指定监销工位履行现场监销职责。

四、加强督查,落实责任

近期区委保密办、区国家保密局将开展全区保密综合检查,涉密载体印制、销毁情况将纳入到检查范围,请各单位、部门,认真开展涉密载体的清理,做好登记工作,对不需要长期留存的涉密载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集中销毁。若存在委托非资质单位印制国家秘密载体的行为,应立即停止,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秘密载体不流失,不泄露。今后区委保密办、区国家保密局还将不定期的对各单位、部门委托印制、销毁国家秘密载体情况进行抽查。若发现上述违规行为,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联系人:区委办机要保密科 曾祥超 67821700 )

附件:1.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甲级资质名录;

2.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乙级资质名录;

3. 涉密纸介质销毁清单;

4. 涉密光电磁介质清单;

重庆市渝北区国家保密局

10月22日

篇2:涉密文件销毁登记

[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工作中不断产生大量各种形式各类介质的涉密载体。在信息技术大大提升行政效率的同时,由组织资源、制度资源、技术资源三者共同形成的密销生态系统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组织、创新制度、革新技术,扬长避短,让国家秘密走完最后一公里,切实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关键词]:组织 制度 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要求提高保密系统密销业务水平来更好地守护新时代国家秘密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但由于涉密载体销毁还未形成系统规范的流程,尤其是涉密人员普通存在重使用、轻销毁的思想,从而增加了保密管理的难度,也使泄密风险增大。因此,如何做好涉密载体的销毁管理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涉密销毁是指由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应当在其所产生或接触的国家涉密载体或产品结束生命周期时采取的措施。其中涉密载体是指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方式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以及半导体介质等各类物质;涉密载体生命周期是指涉密载体从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到销毁的整个过程。而整个密销工作主要由两个主要因素组成——销毁资源与销毁需求。

销毁资源

销毁资源主要包括制度资源、组织资源以及技术资源,制度资源即国家针对密销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组织资源即国家针对密销工作的开展所设立的组织机构及其所聘请的人员;技术资源即密销装备制造的技术力量。

制度资源

目前,国家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秘密载体销毁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国家保密局更是制定了涉及存储载体销毁的行业标准 BMB21-2007《涉及国家秘密的载体销毁与信息清除安全保密要求》,该标准规定了涉密载体销毁和信息消除的等级、实施方法、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安全保密管理要求,适用于涉密单位、保密工作部门授权的涉密载体销毁机构对涉密载体销毁和信息消除,以及涉密载体销毁设备和信息消除产品的研制、生产和检测。近年来,一些省市、机关单位和企业已陆续制定了有关电子文件销毁的制度规范。这些法规制度一般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秘密载体销毁管理规定》制定,内容涉及了负责销毁工作的责任人、销毁范围、销毁地点、销毁程序、销毁要求等。

组织资源

我国涉密销毁组织发展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办公室式销毁、定点式销毁、集中式销毁。目前,由于全国各地的发展差异明显及密销需求不一,因此我国的密销工作主要由这三种形式共同承担。这三种形式各有优劣,互补长短,有机结合成为密销管理工作的有效组织保障。

办公室销毁是指各地各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购置密销设备,进行涉密载体销毁。定点式销毁是指各地国家保密局根据需要建立或委托有密销能力的单位承接涉密载体销毁工作。集中式销毁是指各地党委与政府根据本地密销需求及自身经济实力,在当地建设国家涉密载体销毁中心。

技术资源

根据国家保密科技测试中心数据显示,共有885项产品获得国家保密科技测试中心的技术认证,其中密销与信息擦除名录有98项。这98项认证中主要是介质信息消除工具、介质消磁机、介质销毁机、碎纸机、介质粉碎机等。一般说来,对于硬盘、软盘、磁带等磁性存储介质,普遍使用消磁机等销毁设备进行信息销毁,而对于光盘、U盘等非磁性存储介质,大多采取粉碎机等销毁设备进行信息销毁,高温焚化设备由于其需要特殊的工作场地和专业的操作人员,一般很少在办公环境中使用。

 介质信息消除工具

介质信息消除工具主要用来清除文件、清除目录、清除磁盘剩余空间、清除逻辑磁盘、清除物理磁盘、清除文件痕迹、清除文件操作记录、清除指定上网记录、清除USB使用记录。销毁后的文件,目录、剩余磁盘空间或者整个磁盘不存在任何数据,无法通过软件技术手段恢复。能够彻底解决数据删除后可以通过特殊工具被恢复的问题,可以灵活实现文件、目录、剩余磁盘空间和整个磁盘的数据彻底销毁。

 介质消磁机

介质消磁机能够销毁硬盘、磁带、软盘等各种磁性存储介质,尤其能够销毁各种大型的服务器硬盘(带盘架)、大型数据磁带和录影带等。利用定向强磁场对磁性储存介质(如硬盘、磁带)施加瞬间强磁场,磁性颗粒就会沿场强方向一致排列,从而使其失去表示数据的作用,达到销毁数据的目的。

负责销毁及销后处理,任务不可谓不艰巨繁重。而他们只能长期绷紧心弦,以“五加

二、白加黑”的形式,超负荷工作,平均每人每月加班100小时以上。而他们的成绩是成立十年,共销毁2.5万吨各类涉密载体,并未有发生任何失泄密事件。但是,长此以往,失泄密绝不会是偶然,而是必然。

同时,在涉密载体销毁信息管理上,从申请、批准、销毁、监销、记录,多数采用的是纸质“申请单”、纸质“销毁记录”、纸质“三联单”等比较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有的也采用了一些计算机表格等信息登记管理方式,但是信息管理很不方便,难以做到有效管理。纸质销毁管理资料难以进行保管,容易丢失损坏,数据统计也有较大的难度,容易出错,也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根据木桶理论,当桶中的水(销毁需求)越来越多时,水就会从桶中的短板处流出。同理,密销管理工作中也要注意,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密销的形式会越来越复杂,密销的需求必然越来越旺盛,不与时俱进就有可能导致失泄密。因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未雨绸缪,取长补短,戮力通过有效组织、创新制度、革新技术,让国家秘密走完最后一公里,切实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有效组织

 完善三种销密形式复合的密销体系。加大办公室销毁的财政投入,提出密销设备的利用效率;加强定点单位的资质审查,保障涉密载体在定点单位的保密管理;不断建设涉密载体销毁中心,提高密销中心的工作效率,丰富密销中心的职责内涵,将其培养成信息时期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坚兵利器。

 培养符合新形势下的密销人才。夯实保密管理学科基础,培养保密具有宽厚的理工基础,掌握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法律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信息安全与保密专业知识,政治思想过硬,具有良好的保密业务素质、突出的创新意识、机智的适应能力,懂法律、有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保密人才。创新制度

 充分利用有限的销毁资源。参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防护形式,对涉密载体采取分级销毁形式。具体到工作中就是销毁清点分档,普通文件、解密文件、会议文件以袋清点,机密、绝密以份清点等。

篇3:谈不应归档文件的销毁

一、销毁重份文件和不存档定稿的意义

1. 这些不归档重份文件和不存档的定稿里记录着油田的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如果这些重份文件和文件定稿销毁工作处理不当, 造成油田的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的泄露, 就会给油田造成损失。

2. 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商业秘密、工作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和知识产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可口可乐的老板曾说过:我的工厂不在了, 只要我的产品配方还在, 用不了多久, 我的工厂就会重新发展起来。”我们的国家和企业也非常重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我国1998年5月颁布实施了《保密法》, 油田从1997年至今先后制定了《中原油田商业秘密、工作秘密管理暂行规定》等六项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所以, 我们做好重份文件和不存档文件定稿的销毁工作, 就是贯彻执行国家《保密法》、做好油田保密工作的具体行动。

3.《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油田的档案管理制度也要求我们档案部门要做好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我们做好重份文件和不存档定稿的销毁工作是我们的职责。

4. 在当今社会, 各种收藏热盛行。如果这些文件的销毁工作处理不好, 流落到社会上, 被爱好这方面收藏的人员当作收藏品并进行买卖, 一旦有关部门追查责任, 就会给我们档案部门造成不良影响。

二、处理重份文件和不应存档定稿销毁的办法

1. 加强《保密法》和油田保密规定的宣传教育, 提高油田档案工作者的保密意识。加强《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油田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 提高油田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使大家认识到随便处理这些文件和文件定稿造成泄密后果的严重性。

2.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把这些重复文件和文件定稿的销毁纳入到档案管理制度中, 由档案管理处统一集中销毁。在制定销毁办法时, 要考虑到这不是进行档案销毁, 应当适当简化登记内容, 不要给基层档案室造成额外的负担, 避免挫伤基层档案室参加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3. 油田档案管理处应成立作废文件销毁部门, 把这些重复文件和文件定稿经过碎纸设备处理后, 可以卖给废纸回收部门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既做到了保密, 又节约用车拉到造纸厂去所需的成本。

篇4:英殖民政府为遮丑曾销毁文件

由军情五处官员监督执行

根据指示,当时在新加坡的海军基地销毁了来自马来西亚几卡车的秘密文件。许多文件必须被装入沉重的货柜,投入没有海流的深海,防止这些文件重见天日。代号为“遗产工程”的销毁行动大多由英国军情五处的官员亲自监督执行。

这些所谓的“肮脏”文档大部分是关于殖民时期发生屠杀的记录,诸如镇压上世纪50年代肯尼亚发生的茂茂起义和马来西亚紧急状态期间对马来西亚共产党和马来西亚人的镇压。

巴东卡里屠杀

英军在日本投降后重新占领马来西亚,并在1948年公布了紧急条例,镇压马来西亚的反殖民武装斗争和共产党游击队。紧急条例允许殖民当局在未经审讯、不经公开法庭审理的情况下扣留“危害国家安全”者。

马来西亚的紧急状态持续实施了12年,直到1960年结束。期间“巴东卡里屠杀案”是马来西亚发生的最著名的一次暴行,该屠杀后同越南的美莱屠杀相提并论。

受害者家属指称,1948年12月英军和殖民当局警察包围了巴东卡里村的橡胶园宿舍,他们把被拘押的男子同妇女和儿童隔离进行审讯。在此期间发生了枪杀,24名被拘禁的华裔男子被当作马共成员打死。

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害者家属一直要求伸张正义,他们呼吁英国政府就此道歉并赔偿。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随着外交文件的解密,受害者家属也再次前往伦敦,希望上诉法庭推翻英国政府对此屠杀没有责任的判决。

镇压“人民战争”

马来西亚共产党在日军入侵马来西亚后成立了武装组织展开游击战。日本投降后,马共武装同英国当局关系逐渐紧张。1948年马共开始了武装斗争。英殖民政府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后,在马来西亚全面清剿马共游击队。马共丛林游击战一直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

虽然游击战并非某一意识形态独有,但在冷战时期,游击战也同共产党划上了等号。

为了有效镇压马共游击队,英军在马来西亚紧急状态期间将大批马来西亚华人强制迁移到由英军设立并受他们保护的“新村”。到1951年底,大约40万马来华人被迁到这类防御村庄,使马共游击队很难实践“人民战争”策略。

(蒙克)(编辑/立原)

上一篇:国家国家外汇管理局下一篇:军人核心价值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