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景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2024-04-27

八宝景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精选13篇)

篇1:八宝景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沙漠乔桑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选取待萌发的沙漠乔桑冬芽、萌发的侧芽为外植体,常规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MS+BA 1.0 mg/L+NAA 0.1 mg/L)上,约4周诱导出芽长1~2 cm;以MS+BA 0.5 mg/L+NAA 0.05 mg/L为最佳增殖培养基,在MS+NAA 0.2 mg/L培养基上生根成苗,移栽到草炭:珍珠岩:蛭石=3:1:2的混合基质中,4周后移入大田.

作 者:石文山 李树丽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山东滨州,256624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634(21)分类号:Q943.1关键词:沙漠乔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篇2:八宝景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盆栽扶郎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以扶郎花花蕾为外植体,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扶郎花增殖培养中,配方为MS+3.0mg/LBA+0.2mg/LNAA对扶郎花快速繁殖效果最好,而生根培养则以1/2MS+0.3mg/LNAA为佳.

作 者:吴华芬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丽水,323000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分类号:S682.1+1关键词:盆栽扶郎花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增殖 生根

篇3:广西绞股蓝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广西绞股蓝(Gynostemmma guangxiense)栽培于吉首大学生物园内,材料于2005年引种自贵州大学生物园。2010年10月上旬取茎尖和幼叶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1.2 方法

1.2.1 培养基的配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与增殖培养基分为四个不同的激素配比:(1)MS+6-苄基嘌呤(6-BA) 1.0 mg·L-1 (单位下同)+萘乙酸(NAA) 0.2,(2)MS+6-BA 1.0+NAA 0.1,(3)MS+6-BA 1.0+NAA 0.05,(4)MS+6-BA 1.0+NAA 0.02。生根培养基:(5)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6)MS+NAA 0.20。上述培养基中均加入0.7%琼脂,3%蔗糖,用0.1 mol·L-1NaOH和0.1 mol·L-1 HCl调节pH值为5.8~6.0,高压灭菌锅中121℃灭菌20 min。

1.2.2 材料处理及接种

晴天采集广西绞股蓝茎尖和叶片外植体,自来水冲洗后,用5%洗衣粉水溶液漂洗5 min,再用自来水冲洗1 h。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漂洗30 s,0.1%升汞漂洗8~10 min,无菌水清洗5次。将茎尖保留1.0 cm左右,叶片切成0.5×0.5 cm2的小片。取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1)~(4)上。

1.2.3 培养条件

将培养瓶置于(25±1) ℃培养室中,光照12 h/d,光照强度1 500~2 000 Lux,7 d后除去污染瓶,诱导出幼芽后进行再生植株的生长培养,不断切分丛生芽并继续转接到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条件相同。

1.2.4 生根与移栽

将经过壮苗培养的分化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当苗生根后,在自然光照下适应5 d,将瓶盖打开,适当补加无菌水,置于自然光下,锻炼5 d后将苗移出,小心洗尽残余培养基后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培养钵置于遮荫棚内,保持温度15 ℃以上,湿度90%左右。

2结果与分析

2.1 愈伤组织诱导及无菌苗的获得

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培养7 d后,外植体切口基部突起膨大,切口的周边开始愈伤化,至2周后全部愈伤化(图1,图2)。不同培养上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是不同的,表1的数据显示,培养基(1)、(2)、(3)的诱导率平均在9%~28%之间,培养基(4)MS+6-BA1.0 mg·L-1 +NAA0.02 mg·L-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达95%,为最适培养基。NAA的浓度越高,诱导率越低,反映了较高浓度的NA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抑制作用。同时,叶片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低于茎尖,在较高浓度的NAA培养中,叶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

外植体3周后开始形成芽丛,同样以培养基(4)的诱导效果较好,且茎尖分化的不定芽丛数多于叶片,只有极少部分茎尖因受伤、脱毒等原因而褐化死亡,而较多的叶片材料在培养10 d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黄,肥厚畸形,最后死亡。

2.2 增殖培养

根据愈伤组织诱导结果,选用(3)MS+6-BA 1.0 mg·L-1+NAA 0.05 mg·L-1 和(4)MS+6-BA1.0 mg·L-1+NAA0.02 mg·L-1作为芽增殖培养基,将芽丛转接到该培养基中培养,茎尖和叶片材料各40份。1周后就能诱导出大量的无菌不定芽,当达20个左右的芽苗时,即可分割芽苗续代培养增殖,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中,3周后即可繁殖出大量丛生芽苗(图3,图4)。繁殖系数是指在一次继代培养中,由一个繁殖单位(嫩茎、芽或芽丛等)产生的新苗(芽)个数。在(4)号培养基上的广西绞股蓝的繁殖系数茎尖要高于叶片,平均为14,(3)号培养基较低,平均为11(表2),因此确定(4)号为最适培养基,3周为一个继代扩增周期。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NAA浓度的上升,芽增殖率会下降,且芽体稍细,生长缓慢,叶生颜色较浅。同时,茎尖的增殖系数和芽体长势比叶片的增殖系数和长势要好。

2.3 生根培养和植株再生

约2周后芽生长到3~5 cm时,将芽逐个分离,切除其根部愈伤组织,转入生根培养基(5)和(6)中进行生根诱导。约15 d左右,组培苗长出根(图5),培养其对根诱导的影响如表3所示,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能有效地促进植物生根,且根和芽都健壮,而广西绞股蓝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中也能长出根,不过数量和长势要弱些,这与广西绞股蓝水插也能长根的现象相吻合。

2.4 练苗与移栽

当组培苗生根数达12条左右、苗高3~5 cm时,可以进行炼苗。在遮荫网下将瓶盖打开,适时在培养基表面补加薄层的无菌水,适应5 d后将苗移出,小心洗尽残余培养基后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培养钵置于遮荫棚内,保持温度15℃以上,湿度90%左右。移栽后7 d恢复正常生长,15 d后植株达10 cm左右(图6),1个月后,株高可达20 cm。此时可将盆苗移至其他荫棚中日常管理,也可直接移栽在大田中,旁边插带叶的小树枝条遮荫。广西绞股蓝组培苗的移栽成活较高,可达95.5%。

3讨论

通过对广西绞股蓝茎尖和叶片外植体的组培试验,表明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分化和生根能力明显不同。相对于叶片外植体,茎尖是广西绞股蓝组培的最适外植体,出芽多、整齐、增殖倍数高,且出瓶时间较短,适合大规模生产。同时,植物激素的种类、浓度和配比对广西绞股蓝组培具有明显的影响。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BA都对绞股蓝丛生芽分化有促进作用,吴峰等[8]在对绞股蓝的组培中指出,绞股蓝叶芽丛生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02 mg·L-1。王秀琴等[9]则指出细胞分裂素BA能明显促进绞股蓝芽的形成和增殖,BA和NAA或GA配合有助于绞股蓝苗的形成和生长,1/2 MS附加NAA或IBA能很好地诱导生根。刘世彪等[10]对五柱绞股蓝组培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丛生芽分化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2 mg·L-1,而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1.0 mg·L-1。本试验表明,广西绞股蓝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02 mg·L-1,而MS+NAA 0.20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各种绞股蓝的培养基最适配方有所不同,可能与物种特性不同有关,也与取材的时间和部位有关。广西绞股蓝的炼苗移栽较容易,它对栽培基质的适应性较广,移栽易于成活,成活率可达95%,且生长较快,能够满足生产上对种苗的需要。

摘要:广西绞股蓝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绞股蓝属植物。以其茎尖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的组织培养试验表明,茎尖为最适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0.02mg.L-1,在此培养基中,茎尖和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达95%,丛芽增殖系数平均达14。广西绞股蓝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0mg.L-1,生根率92.50%。炼苗后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5%。

关键词:广西绞股蓝,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参考文献

[1]陈秀香,覃德海.广西绞股蓝属一新种[J].云南植物研究,1988,10(4):495~496.

[2]丁树利,朱兆仪.绞股蓝及同属植物的总皂苷测定[J].中草药,1992,23(12):627~629.

[3]刘世彪,林如,胡正海.绞股蓝属5种植物的茎叶结构和总皂苷含量差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5):495~499.

[4]蒋伟哲,周燕文,李锦燊.广西6种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比较[J].中国药业,2006,15(3):26~27.

[5]蒋伟哲,周燕文,李锦燊.6种广西产绞股蓝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房,2006,17(1):74~75.

[6]蒋伟哲,周燕文,席洁珍.广西6种栽培绞股蓝中多糖的分析[J].中国药师,2006,9(12):1107~1108.

[7]孟夏林,覃英裕.绞股蓝与广西绞股蓝的微量元素测定[J].广西中医药,1990,13(2):42.

[8]吴峰,高文.绞股蓝组培快繁培养基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70~72.

[9]王秀琴,刘春惠,林荣.绞股蓝的快速繁殖研究[J].广西植物,1992,12(1):59~63.

篇4:红锥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关键词 红锥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分类号 Q813.1+2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Multiplication of Castanopsis hystrix

QIN Zihai1) LIU Hailong1) JIANG Hua2) QIN Pengfei3) ZHU Jiyu1)

(1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Guangxi 530001;

2 Weidu State Forest Farm of Guangxi, Laibin, Guangxi 546100;

3 Daguishan State Forest Farm of Guangxi, Hezhou, Guangxi 542800)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ormones on regeneration system of Castanopsis hystrix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em as expla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media for induction were BMT+6-BA 0.3 mg/L+NAA 0.25 mg/L, with the induction of 85%, the suitable media for proliferation were BMT+6-BA 0.3mg/L+NAA 0.5mg/L,with the multiplication coefficient of 3.58, moreover robust growth, the suitable media for rooting were 1/2 BMT+IBA 1.5 mg/L+IAA 0.3 mg/L, with the rooting of 82%. The seedlings had survival rate of over 90% after hardening and transplanting .

Keywords Castanopsis hystrix ; tissue culture ; rapid multiplication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属壳斗科栲属常绿乔木,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乡土阔叶优质珍贵用材和多用途树种[1-2]。它具有生长快、萌芽力强、混生性能好等优良特性,是与松、杉等针叶树种混交造林的最理想的伴生树种之一[3]。目前红锥人工造林是以种子育苗造林为主,但因红锥母树林结实的大小年现象十分明显,结实小年常因采不到种子而无法满足造林之需求[4]。因此,建立红锥组培再生繁殖体系,对红锥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红锥组织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红锥茎段为外植体, 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其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旨在为红锥的快速繁殖和规模化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组织培养材料来自于红锥优株的萌芽条。

1.2 方法

1.2.1 外植体消毒

剪取红锥萌芽条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去叶,剪切成1~2 cm长带1~2个腋芽或茎节小段。用75%乙醇浸泡20 s,蒸馏水清洗后置于超净台上,在无菌操作下用0.1%升汞消毒8 min,再用20%次氯酸钠消毒5 min,消毒处理后用无菌水漂洗5~6次。

1.2.2 始芽的诱导

细胞分裂素对始芽的诱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嫩芽获得较高的诱导率,适宜的细胞分裂素浓度甚为关键。离体培养常用的生长素为NAA,细胞分裂素为6-BA,以生长素NAA 0.25 mg/L为基础,在含0.1~0.5 mg/L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的BMT培养基上[5],另加CH 500 mg/L,VB2 1 mg/L,pH为5.8。每试验处理接种20段,光照培养,定期进行诱导率的统计。

1.2.3 芽增殖和生长

将初代培养所得的芽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调节6-BA、KT、NAA的浓度,共设计9个试验处理,每处理接种芽20颗,不定期观察芽的分化、增殖和生长状况,并统计芽的增殖系数。

1.2.4 生根培养

当红锥芽继代培养扩大繁殖到一定数量并生长到3~4 cm高时,选取生长健壮的单芽切割进行生根培养试验。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试验设计考虑的因素为生长素IBA和NAA以及基本培养基BMT,因素水平安排见表1。培养第5天开始观察,培养30d时统计各试验处理的生根率。

生根率(%)=生根株数/接入的无根苗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始芽的诱导试验

细胞分裂素6-BA对始芽诱导分化的影响效果见表2。

表2显示,当6-BA的浓度为0.1 mg/L时,始芽的诱导率很低,仅为25%,又多为生长纤细的单芽,而且部分顶芽变黄。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细胞分裂素6-BA浓度增加,外植体始芽的诱导率也呈相应提高趋势,当细胞分裂素6-BA为较高浓度0.4 mg/L时,初始芽的诱导率出现下降的趋势,而当浓度提高到0.5 mg/L时,始芽呈短粗密集,接种操作时极难切割剥离,且芽呈透明水肿玻璃化,不利于继代扩繁培养。因此,以细胞分裂素6-BA浓度为0.3 mg/L时,有利于外植体初始始芽的诱导,不仅有85%较高的诱导率,而且每丛芽有2~3个单芽,芽生长健壮。

nlc202309042204

2.2 外源激素组合对芽增殖培养的影响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始芽的分化不仅要有较高的增殖系数,同时始芽还必须是生长健壮,才能达到组培快繁的要求[5]。以细胞分裂素6-BA、KT和生长素NAA为外源激素,将红锥芽转接在9种不同浓度梯度组合进行继代培养,观察统计平均在一个培养继代周期内始芽的分化增殖系数和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见表3。

激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对芽的增殖和生长有不用的效果,经试验表明,6-BA浓度对芽增殖培养影响最大,NAA浓度次之,KT浓度影响最小。增殖率的变化规律是:从细胞分裂素6-BA来看,当细胞分裂素6-BA的浓度为较低0.2 mg/L时,芽在继代培养30 d时,平均增殖率为2.41%,芽长势较弱,表现出叶尖卷曲,部分顶芽变黄,而当浓度增加到0.3 mg/L时,芽的增殖系数也相应提高,达到最高的3.58,而且芽生长健壮,叶色绿,但当浓度增加较高为0.4 mg/L时,芽的增殖率有所下降,芽的生长质量也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叶卷曲,芽粗短呈玻璃化;从生长素NAA来看,在3种与细胞分裂素6-BA不同组合中,浓度为0.5 mg/L时,平均增殖率最高,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增殖率的提高;从细胞分裂素KT来看,在培养基中加入KT后,芽的增殖率反而出现下降,说明KT的加入不利于红锥芽增殖培养。因此,红锥在继代培养时适宜芽增殖和生长的最佳外源激素组合为BMT+6-BA 0.3 mg/L+NAA 0.5 mg/L。

2.3 单芽生根诱导培养

在植物离体培养过程中,单芽生根率的高低是影响无性快繁速度的主要因子之一,生长素类物质的合理应用对生根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6]。将生长健壮、叶片舒展的芽丛分割并切成单芽呈直插式接种,以BMT基本培养基、IAA和IBA二种不同生长素共9个处理,进行正交生根诱导试验。每个试验处理接种8瓶,每瓶25株共200株,培养30 d时统计生根率,正交试验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见表5。

在生长素IBA、IAA 与基本培养基组成的L9(34)正交生根试验中,3个试验因素R值大小次序为:IBA>基本培养基>IAA,这与方差分析的结果一致。在0.05水平上,IBA对红锥始芽的生根起了显著作用,不同水平间的IBA对始芽的生根差异显著,基本培养基和IAA对红锥始芽的生根没有显著作用。一般认为IBA能够促进根系条数增加,红锥始芽对IBA敏感,对始芽生长起了显著作用。筛选出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BMT+IBA 1.5 mg/L+IAA 0.3 mg/L,生根率高达82%,且根系较多,再生植株生长健壮。

2.4 植株的移栽

将组培生根瓶苗搬出培养室移至大棚于自然环境下练苗5~7 d,移栽前对移栽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提前一天用0.2%~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基质,移栽当天用自来水浇透基质,除去基质中残留的高锰酸钾,用清水漂洗干净根部粘附的培养基。移栽试验结果表明:红心土的移栽效果最好。移栽后后要淋水保湿,保持移栽苗水分的平衡,防止移栽苗萎蔫而死。用遮光度为75%的黑网挡阳以避免太阳直射,注意苗床的通风透气,移栽后可适当喷施一定浓度的叶面肥,使用这种方法移栽成活率在90%以上。

3 小结与讨论

3.1 培养基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对组织培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红锥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BMT。分析认为,BMT培养基内含有较高的Ca2+离子,Ca2+浓度能促进植物体内糖分的运输,说明高浓度的钙元素更加有利于红锥芽的器官分化和生长。这一点与王以红等[5]对壳斗科植物大叶栎组织培养选用的培养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3.2 芽增殖和生长

以BMT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细胞分裂素6-BA 0.3 mg/L和生长素NAA 0.5 mg/L,可作为红锥芽扩繁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将红锥的芽以水平向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前期在较弱的光照下,光照强度控制在1 000 lx左右,后期移置于3 000 lx较强的光照强度下生长,继代培养周期保持在30 d左右,进行芽的分化、增殖和生长等扩繁培养,继代芽可以3.58/30 d的增殖系数达到扩大繁殖目的。在红锥芽增殖和生长的过程中,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培养材料会出现褐化现象,在转接的时候将芽基部老化材料剪切后再接到新鲜的培养基上,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褐化现象的发现,但是褐化问题的根源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单芽生根培养

可以1/2 BMT+IBA 1.5 mg/L+IAA 0.3 mg/L作为红锥单芽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继代芽中选择生长健壮的单芽切割后接种,进行根系诱导培养。培养6 d时单芽基部开始长出根点,培养15 d时根系生长至1~1.5 cm长,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生根率达到82%。本研究发现,单芽生根诱导与继代芽的质量有很强的相关性,生长健壮、叶片舒展、叶色浓绿的继代芽则生根率高,且根系发达,因此在进行单芽生根诱导前,必须使继代芽得到充分的光照,以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始芽的健壮生长。

本研究所建立的红锥组织培养再生繁殖体系,为红锥优良苗木的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庆昌,吴国良.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盖钧镒. 试验统计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朱积余,蒋 燚,丘小军. 广西红锥地理种源试验初报[J]. 广西林业科学,1997,26(2):66-68.

[4] 朱积余,蒋 燚,潘 文. 广西红锥优树选择标准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02,9(3):109-113.

[5] 王以红,陈晓明,蔡 玲,等. 大叶栎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2009,38(2):71-74.

[6] 吴幼媚,王以红,蔡 玲,等. 香樟优良无性系快繁技术的研究[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1):60-64.

篇5:石香薷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1植物名称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又名青香薷、细叶香薷、小香菜、华荠苎. 2材料类别带腋芽茎段. 3培养条件参照何碧栋等条件.启动培养基:(1)愈伤组织发生型丛生苗,MS+6-BA 0.5~1.0 mg・L-1(单位下同)+IBA 0.5~1.0;(2)腋芽发生型,MS+6-BA 0.5~1.0+NAA 0.5~1.0.有效苗诱导培养基:(3)MS+6-BA 0.5+IBA 0.1+GA30.5~1.0.生根培养基:(4)1/2MS+IBA 2.0.以上培养基均含3%蔗糖、0.7%~0.8%琼脂,pH 5.8~6.0,培养温度(27±1)℃,光强30μmol・m-2・s-1,光照时间10~12 h・d-1.

作 者:蒋红梅 卢向阳 徐向丽 方俊 葛冰 JIANG Hong-Mei LU Xiang-Yang XU Xiang-Li FANG Jun GE Bing 作者单位:蒋红梅,JIANG Hong-Mei(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化与发酵工程实验室,长沙,410128)

卢向阳,徐向丽,方俊,葛冰,LU Xiang-Yang,XU Xiang-Li,FANG Jun,GE Bing(湖南农业大学,生化与发酵工程实验室,长沙,410128)

篇6:红根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红根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研究了红根草不同采集季节、外植体类型与消毒效果,不同激素浓度和激素组合与芽及根的诱导,及试管苗的`移栽.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类型消毒效果为:茎节>茎尖>植株抽茎前的生长点;4~6月份采样最佳;MS+BA 0.8~1.6 mg/L+NAA 0.2 mg/L、MS+BA 0.2 mg/L+NAA 0.02 mg/L、MS+NAA 1.0mg/L分别用于初代、继代、生根培养效果最好;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0%.

作 者:唐凤鸾 李锋 付传明 黄宁珍 TANG Feng-luan LI Feng FU Chuan-ming HUANG Ning-zhen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桂林,541006刊 名:广西植物 ISTIC PKU英文刊名:GUANGXI ZHIWU年,卷(期):26(3)分类号:Q943.1关键词:红根草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篇7:叶下珠茎节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1植物名称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 2材料类别带腋芽的茎节. 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1)芽诱导培养基:MS+6-BA 1.5 mg・L-1(单位下同)+IBA 0.2+3%蔗糖;(2)增殖培养基:MS+6-BA 2.0+IBA 0.2+AgNO3 10+3%蔗糖;(3)生根培养基:1/2MS+IBA0.5+2%蔗糖.以上培养基均加入6 mg・L-1琼脂,pH 5.8~6.2,并于121℃以0.11MPa高压灭菌25min.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为12 h・d-1,光照强度30~40 μmol・m-2・s-1.

作 者:韩晓玲 秋小冬 王冰雪 杜勇军 贾敬芬 HAN Xiao-Ling QIU Xiao-Dong WANG Bing-Xue DU Yong-Jun JIA Jing-Fen  作者单位:韩晓玲,HAN Xiao-Ling(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9;西安市植物园,西安,710061)

秋小冬,杜勇军,QIU Xiao-Dong,DU Yong-Jun(西安市植物园,西安,710061)

篇8:八宝景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外植体消毒

取河池报春苣苔[Primulina hochiensis(C.C.Huang&X.X.Chen)Mich.M9ller&A.Weber]的成熟未开裂的蒴果果实,用自来水清洗表面的泥土和灰尘,在自来水下冲洗2h,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1min,无菌水冲洗3次,0.1%HgCl2灭菌15min,无菌水冲洗5次后放在无菌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果实切成约1cm长的小节,把种子均匀接种到培养基(1)上。

1.2 培养基

该试验培养基有4种,即(1)种子萌发和不定芽诱导培养基(1)1/2MS+NAA0.1 mg·L-1+6-BA0.15mg·L-1,(2)增殖与继代培养基有2种(2)MS+6-BA0.2~1.0mg·L-1+IBA0.05~0.2mg·L-1和(3)MS无激素,(3)生根培养基(4)1/2MS+IBA0.05~0.2mg·L-1。

以上培养基中加入20g·L-1蔗糖和5.7g·L-1琼脂,pH7。配制分装后,放于高压灭菌锅内条件下灭菌20min。

1.3 培养条件

材料接种后,在温度(25±2)℃,光照强度为2 000~3 000lx条件下培养,光照时间16h·d-1。

1.4 培养过程及方法

将无菌的外植体接种(1)培养基上,经过30d的培养,种子开始萌发形成新芽;又过20d新芽长至1~2cm高后,将新芽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中,经30d的培养,取健壮的试管苗,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中,设计考察不同浓度的6-BA和IBA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生芽生长影响;丛生芽长到2~3cm高、具2~4片小叶时,用镊子将其从基部分开,并将无菌小芽接入(4)号的各种生根培养基中,以培养出完整的小植株。每种处理接种10瓶,每瓶接种10块芽体,重复3次,定期观察记录,30d后统计生长情况。

2 结果

2.1 外植体的选择与无菌苗的获得

种子萌发和芽的诱导:种子均匀接种到培养基(1)上培养30d后,开始萌芽。继续培养7d后,萌芽数量逐渐增多,开始有少量芽长成2片真叶的幼芽和大量的1~2mm小叶,再经过约20d培养后,苗高1~2cm,具叶片3~5片,每个接种的小块分化出10~15个不等的无根苗和大量的小叶(见图1)。

2.2 丛生芽的诱导增殖

分选出较壮的无根苗转移到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2)和(3)上,10d后无根苗开始生长,并且在茎基部及靠近基部的叶腋中冒出新的芽点,再过10d,每个无根苗上可长出3~4个长约0.5cm的腋芽和不定芽,以MS+6-BA0.5 mg·L-1+IBA0.1mg·L-1或MS无激素培养基用于继代增殖的效果较好,继续培养30d后,等新长出来的芽长2~3cm时,再分株转移到相同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增殖与继代培养,培养周期约30d,增殖系数达到3~4倍。

2.3 生根与移栽

将生长较壮的无根苗接种于不同IBA浓度的(4)号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以IBA0.1mg·L-1的1/2MS+培养中长根为最好,15d后在靠近基部节的部位开始出现白色顶端带有大量根毛的气生根(见图2),生根率80%~90%,在培养的过程中气生根不断快速伸长,部分根伸入到培养基中。生长大约30d后的完整植株可进行移栽。将根长4~5cm的瓶苗移置于室外自然光,打开瓶盖炼苗3~5d。经炼苗后将苗小心取出,洗净培养基后移栽于经高温灭菌后的混合基质(碎木屑∶园土∶沙=7∶2∶1)中(见图3),上盖遮阴网,保持基质70%左右湿度,温度在15~20℃,一个月后成活率达90%左右。我们在5月份移栽后管护150d左右开花,花期长达35~40d(见图4)与野外开花相比(见图5)无明显差异,开花30d后结果(见图6)。

4 结论

由于河池报春苣苔分布区十分狭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该植物目前已经较为罕见,已属于极危(CR)的范畴,因而如何更有效的保护这些珍稀品种,对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花卉育种及充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试验初步探索出河池报春苣苔无菌播种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和苦苣苔其它物种的大规模繁殖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Weber A,Middleton D J,Forrest A,et al.Molecular sys-tematics and remodelling of Chirita and associated genera(Gesneriaceae)[J].Taxon2011,60(3):767-790.

[2]WEN Fang,QIN Guo-le,WEI Yi-gang,et al.Primulina hochiensis var.rosulata(Gesneriaceae)―a new variety at an entrance of a limestone cave from Guangxi,China[J].Phytotaxa,2012,54:37-42.

[3]温放,李湛东.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资源及产业化前景[J].广西园艺,2005,16(4):57-59.

[4]李振宇,王印政.中国苦苣苔科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677.

[5]韦毅刚,温放,Michael Mller,等.华南苦苣苔科植物[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5-257.

[6]汤正辉,陈维伦,石雷,等.刺齿唇柱苣苔的离体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2):211.

[7]温放,李湛东,张启翔.牛耳朵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5):906.

[8]温放,张启翔,任翔翔.黄花牛耳朵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2):301-302.

[9]李翠,凌征柱,姚绍嫦,等.苦苣苔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87-17388,17390.

[10]梁桂友,温放,李湛东.尖萼唇柱苣苔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2):321.

篇9:草莓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关键词:草莓;组织培养;脱毒;快繁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3-0109-02

草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档水果,通常采用匍匐茎繁殖,由于繁殖系数小和新茎分枝繁殖苗苗质差,影响产量和品质;采用种子繁殖,由于草莓属异花授粉作物,实生苗之间个体变异较大,很难保持原品种的优良性状。目前无病毒苗繁殖体系建立尚不完善,农民自繁自育,反复留种,致使种苗退化,病害滋生蔓延。盲目引种又会造成品种杂乱。采用草莓脱毒、快繁技术,提高草莓的繁殖系数,建立无病毒苗快繁体系,是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促进草莓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草莓脱毒苗既可确保原品种的种质纯度,又可提高品种的抗逆性,脱毒苗生长速度快,长势强,产量可增加30%以上。

1 脱毒的理论依据

病毒是一种纯寄生的无胞型微生物,它寄生在植物体内引发病害,直接影响植物体的生长和代谢。茎尖是植物顶端的原生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生命力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之所以能除去病毒,是由于病毒在感染植物体内不均匀分布,老叶及成熟的组织和器官中病毒含量较高,而幼嫩及未成熟的组织和器官中病毒含量较低,生长点(0.1~1.0 mm区域)则几乎不含或含病毒很少,是因为病毒繁殖运转速度与茎尖分化区细胞生长速度不同,病毒向上运输速度慢,而分生组织细胞增殖快,这就使茎尖分生组织区域的细胞不含病毒。经离体培养的再生无病毒植株就是脱毒苗。

2 组织快繁

即通过植物体的茎、叶等组织进行增殖扩繁,其生长周期短,一般为25~28 d,繁殖系数大,一年内一个生长点顶端细胞可培养出600~800万与母体生理特征完全一致,且不带病毒、类病毒、细菌、真菌的植株,同时苗木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2.1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从正在生长的植株中,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长势强﹑具有本品种特征的匍匐茎尖或单株心茎,去掉可见叶,用10%洗洁净泡8~10 min,在流动的自来水中冲洗20~30 min,吸干水分。在无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处理20~30 s,0.1%升汞和吐温1~2滴灭菌8~12 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7次,然后借助于 80~100倍双目解剖镜剥取生长点 0.1~0.3 mm,含有1~2个叶原基,快速接种到诱导与分化培养基中,封口后转到培养室进行培养。同时做好标记(品种、接种时间、接种次数),以便观察与记载。

2.2 组织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①诱导与分化培养基MS+6-BA 0.5~1.0 mg/L +2,4-D 0.05~0.2 mg/L + GA3 0.5~1.5 mg/L;② 继代与增殖培养基MS+6-BA 1.5~2.5 mg/L+IAA 0.5~1.0 mg/L+IBA 0.5~1.0 mg/L+GA3 1.0~1.5 mg/L;③壮苗培养基MS+6-BA 1.0~2.0 mg/L+IAA 0.1~1.5 mg/L+IBA 1.0 mg/L+GA3 1.0~1.5 mg/L;④生根培养基1/2MS+6-BA 0.1~0.5 mg/L或1/2MS(15~20 g/L蔗糖),附加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6~5.8。培养温度(24±2)℃,相对湿度为65%~70%,光照强度1 800~2 200 lx,光照时间12~14 h/d。

2.3 分化与增殖培养

快速接种到诱导与分化培养基中的生长点, 30~40 d后有芽萌动, 50~60 d即可分化出丛生芽,待芽高3~5 cm时,可将丛生芽分开或单芽转入继代与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10~15 d有丛生芽长出,35 d左右丛生芽生长高度达3~5 cm,当每个生长点分化出20~30株小苗时即可进行生物学病毒检测,经检测后,不符合标准的全部淘汰,无毒苗在继代与增殖培养基中加速繁殖,继代周期为25~28 d。循环往复,增殖倍数一般为8倍,最高可达15倍以上。

2.4 壮苗与生根选取生长势好的芽苗转入壮苗培养基中,经过25 d左右培养的小苗生长健壮,可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15 d后,芽的基部有白色隆起,25 d左右,有95%以上的植株长出3~5条2~3 cm长的根,待植株生长28~35 d时,有3~5片展开叶,苗高2~3 cm即可备苗移栽。

2.5 炼苗与移栽

炼苗前揭开培养瓶的封口膜,练苗5~7 d,然后小心取出,用自来水冲去苗基部的培养基,移栽到灭菌的腐殖质与碎炉渣(3∶2)的混合基质中,前期适当遮荫并保持相对湿度85%~95%,逐步降至70%,定期喷洒40%多菌灵800倍液杀菌,每7~10 d一次,15 d后生长加快。

移栽前应设隔离空间,用80目的防虫网,严防传毒昆虫进入;揭开培养瓶的封口膜炼苗5~7 d,使其适应自然环境生长,用镊子小心把草莓苗取出,再用自来水洗去基部的培养基,以防感染,然后用多菌灵800倍液浸5~10 min备用;将脱毒苗移栽至灭菌的腐殖质和草木灰与珍珠岩(2∶1∶1)混配的基质中;加塑料罩保水,半月后去掉,前5~7 d适当遮荫并保持85%~90%的相对湿度,以后相对湿度保持65%左右,温度15~25℃,定期(5~7 d)喷洒多菌灵800倍液杀菌2~3次,成活率可达90%以上。

3 脱毒草莓苗圃繁殖要点

3.1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运筹肥水

脱毒草莓苗定植后浇透水,苗期保持土壤湿润,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5%左右。小苗生长15~20 d后每666.7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20 kg,8月份停施氮肥,只施磷钾肥。生长发育期间要结合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严防板结。

3.2 认真进行除蕾、摘心

脱毒草莓苗现蕾后及时摘去花序。匍匐茎发生后应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着生苗节位前3~4 cm处压蔓,促进子苗生根。定植起苗前1个月对匍匐茎摘心,并摘除过密的弱小幼苗,以保证子苗健壮生长,提高育苗质量。

3.3 草莓的壮苗标准

篇10:八宝景天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2、温度:八宝景天能够耐低温,其能够在零下22度的环境中安全过冬,所以不担心它被冻死,但是八宝景天不耐高温,日常养护白天温度保持在24到26度,夜晚15到18度左右。

3、光照:八宝景天十分的喜光,日常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才行,不过植物也能稍微耐阴,但是光照度过低会阻止植物正常的生长,因此日常养护中应该多晒太阳。

4、浇水:八宝景天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很高,日常浇水适当即可,当植物处于小苗的时候,每两周浇水一次,后面当植物生长加快之后,可适当增加浇水,但是水分不宜过多。

5、施肥:八宝景天施肥需要和浇水结合起来,尤其是7到8月份的时候,可以追施两到三次的速效肥,所谓的速效肥其实就是氮肥或者是人类的粪尿等等。

6、修剪:入冬之前,八宝景天渐渐的就会停止生长,知道来年迅速萌发,因此为保持优美的株型,需要在次年的春季的时候修剪植物,将其地面上的部分枯枝剪除。

篇11:蓝莓的栽培培养和繁殖论文

1.1材料来源选取4年生蓝莓半木质化嫩茎、已木质化的老茎和冬季休眠枝水培芽作为试材,于2007年分3次采自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苗圃基地,组培试验于2007年在本所组培中心实验室进行.1.2试验方法

1.2.1试验程序外植体处理→接种→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移栽.1.2.2外植体处理切取3cm带顶芽或腋芽的幼嫩茎段去叶片留叶柄→流水冲洗60min→75%酒精浸泡30s→0.1%升汞溶液消毒3~7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滤纸吸去水分→将茎段切成1~2个腋芽的小段.1.2.3培养基制作以MS为基本培养基,按激素6—BA、NAA、ZT含量的不同,诱导增殖培养基设4系列处理(培养基1~4号),生根培养基设2系列处理(培养基5~6号),培养基配方见表1.表1中培养基蔗糖含量:分化和继代培养基为30g/L,生根培养基为25g/L.琼脂8.5g/L,pH值5.6~5.8,在115MPa气压下灭菌20min.1.2.4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2~25℃,每天光照16h,光强2000lx.2结果与分析

2.1外植体诱导培养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的外植体在接种4天后陆续出现污染,接种15天后污染基本结束;茎段基部膨大,叶腋处萌发出侧芽,生长状态随培养基不同而不同.休眠枝的采集应在当年12月底至次年休眠芽萌动前为宜;水培时应将水温控制在20℃左右,每隔2~3天换水,并对枝条下部进行清洗修剪.芽长到2~3cm时就可以接种.对于工厂化育苗来说,年繁殖数达到百万株或者更多,就要求在各个季节和时间相互补充,才能不断满足生产,在用室外嫩茎和老茎做外植体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率.2.2外植体增殖培养在培养基的选择上,我们曾试过MS、LS、N6、WPM等7种培养基,结果发现还是1/3MS培养效果最好,为此,我们选定1/3MS为试验的基本培养基.激素选择上,我们最初使用6—苄基腺嘌呤(6—BA)和糠基腺嘌呤(激动素KT),但是所示的几个常用浓度对蓝莓试管苗的增殖几乎无效,接种的外植体,有的长时间不生长,有的只长出愈伤组织,有的长出小叶逐渐色坏死.后来我们选用了价格很昂贵的玉米素6—(4羟基—3—甲基—2—反式—丁烯基氨基)嘌呤,试验使用浓度0.5~3.0mg/L.结果表明,玉米素浓度超过2.0mg/L,接种的外植体茎段萌芽迅速,但长势不正常,显示所用浓度偏高.因此玉米素浓度在1.0~2.0mg/L范围内都比较适合.外植体培养20d左右,在A3、A4系列培养基中均有腋芽萌动并逐渐伸长生长,待组培苗长到4~5cm时,采用微枝扦插和丛芽增殖相结合的增殖方式,将长芽分切成带1~2个芽的茎段,基部丛芽剥成几块转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使其继续分化出芽.50d左右腋芽基部又能形成丛生芽.组培苗在A3系列培养基中继代培养增殖分化的苗数量多且健壮,繁殖系数在8倍左右.综上所述,用A3系列培养基中1/3MS+BA1.5mg/L+NAA0.2mg/L+ZT1.5mg/L进行增殖培养较为理想,一般在2个周期(40~50d)增值系数即能达到8倍以上.2.3生根培养在无菌状态下,选择健壮的小苗切割成高2cm左右的茎段,转入不同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在1/4MS中的小苗生根率均明显优于全量MS培养基,所用激素以IBA0.5mg/L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且每株可生5~10条根;所需天数最少,根条数最多,并且根系生长情况最好,所以1/4MS+IBA0.5mg/L培养基为最适生根培养基.同时,在温室炼苗时,我们进行了瓶外生根试验,从常用生根药剂种选择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用不同浓度浸根,处理后20天结果表明,NAA对蓝莓没有明显催根作用,而IBA5~10mg/L催根效果都很好,生根率高、发根多、根系长,20mg/L则基部膨大,发根短,表明浓度偏高.瓶外生根更适合于工厂化生产,可以简化程序和操作方法,显着提高工作效率,省去培养基和相应设备,降低成本,便于大量生产.在移栽作业中,我们还发现,可以将蓝莓组培苗切段,2芽一段扦插于腐苔藓中,控制好温度与湿度,生根与成活率很好,极大的增加了繁殖系数.2.4组培苗移栽当苗根长到1~1.5cm时,打开瓶盖,取出小苗,洗净培养基,(幼枝上沾有培养基,常会引起幼枝发生腐烂,应注意避免).用多菌灵500~800倍液浸泡30min左右,然后栽入0.1%高锰酸钾消毒过的苗床上.苗床基质分5个处理,分别为沙∶草炭土=1∶

1、沙∶蛭石=1∶

1、纯沙、纯蛭石、腐苔藓.试验结果表明,以腐苔藓为基质最好,成活率最高80%以上.草炭土和沙半量配置也不错,成活率50%以上.苔藓用500倍多菌灵溶液浸泡捞出后稍沥干水分,铺到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压平压实,苔藓厚度5~7cm.苗木移栽后,每天浇水一次,每周喷一次甲基托布津和营养液,每半月浇灌一次0.5%的FeSO4溶液,盖塑料拱棚,保温保湿,冬季温室内维持15~25℃,夏秋在露地搭荫棚遮挡直射阳光,棚温不超过28℃,7天后逐渐增加通风量,并逐渐减少浇水,1个月后移栽到营养钵或者直接移栽大田[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移栽前在畦内撒少量草炭土,移栽后于生长季浇灌FeSO4溶液2~3次.移栽后当年生长量可达20~30cm,翌春可有部分植株开花结果.3结论

3.1茎段、茎尖培养在A3系列培养基中的1/3MS+BA1.5mg/L+NAA0.2mg/L+ZT1.5mg/L上诱导增殖培养40~50d,繁殖系数8倍以上;

3.2生根培养以A5系列培养基中的1/4MS+IBA0.5mg/L最好,生根率达100%且每株可生5~10条根;

篇12:黄芩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1.1 黄芩的植物学性状

黄芩学名Radix Scutellariae,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属唇形目唇形科。中药上所称的黄芩是指它的干燥根。黄芩又名黄金条根、黄芩茶、山茶根、土金条根、条芩、枯芩等,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 是我国中医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它具有清热燥湿、泄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用于发热烦躁、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毒等症。

1.2 黄芩的生长环境及分布

黄芩喜温暖, 耐高温, 耐寒, 成株地下根部能耐-30℃的低温, 植株又能耐35℃左右的高温。目前, 黄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 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 (区) 。

1.3 中药发展史

黄芩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 应用历史悠久, 需求数量较大, 是全国中药材大品种之一, 是清热泻火、消炎镇痛的主要药材品种。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产业体系, 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是我国医药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黄芩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需求情况

目前黄芩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加。我国黄芩的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 但由于连年的无序采挖, 使野生资源的提供能力日渐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就给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应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完成苗木繁育的快速和一致, 达到中药材繁育的快速、高效、优质的目的。我国中药材生产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 种子和种苗还没有农作物那样专门的种子公司或种子供应商进行经营, 大多数是药农从其他产地和某些推销商那里购得。多数种子依赖野生采集, 加上长期重复使用, 种子质量逐渐退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和国际市场对黄芩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和黑龙江省制药工业的发展, 不少企业试图打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不少外国制药企业也要求供应标准化的中药原料。

1.5 进行黄芩组织培养的必要性

黄芩繁殖幼苗一般都用扦插繁殖和分根繁殖, 速度较慢。这样很难满足黄芩种植户对黄芩幼苗的需求量。因此, 黄芩幼苗的繁殖将成为一项很具有市场潜力的新项目。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组织培养的好处有:脱毒、节省土地、生长快、效果好、产量高等。

在理论上, 黄芩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可以确定最佳的诱导培养基、最佳继代培养基和最佳生根培养基, 为黄芩以后的组织培养实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 可以缩短黄芩组织培养实验的时间, 加快实验进程, 为黄芩工厂化生产组织培养苗提供理论基础。生产实践上, 可以更加快速地培育出黄芩幼苗, 为市场需求提供保证。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黄芩幼苗, 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提高黄芩的品质。同时, 也可以加快黄芩幼苗工厂化生产, 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因此,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黄芩有着重要的意义。

1.6 该项研究的技术创新点

该项研究运用了当前先进的组织培养技术, 此次试验研究可使黄芩的增殖数较以前的研究提高10~20倍。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黄芩出苗的数量, 保证黄芩幼苗的市场供给量, 加快中药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殖的速度。该项研究在国内外都是比较先进的。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培养材料

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带节茎段, 幼苗长有6~7个节段为宜, 去掉两侧叶片, 作为外植体。黄芩种苗由黑龙江省北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2.2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5℃左右, 光照度为1500~2000lx, 每日光照时间12h。

2.3 培养方法

外植体的消毒:先剪其带节茎段, 去掉两侧叶片, 剪成3~4cm的节段, 在自来水下冲洗1h。然后拿到无菌室里先用75%的酒精对其消毒30s, 再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3min.用无菌水冲洗4~5次。将灭菌后的外植体首先用灭菌滤纸吸干, 然后放到无菌培养皿中切成1cm的小茎段, 接种于不同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中。每瓶接种1个外植体, 这样可避免外植处之间交叉感染, 是降低污染率的最好方法之一。诱导培养基为MS+3.0%蔗糖+0.75%琼脂, 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 pH值为6.0。增殖培养基为在上述培养基基础上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无根苗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NAA。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培养材料的诱导

外植体接种后20d左右, 叶腋内开始萌动生长, 并形成愈伤组织, 呈现质地疏松、晶亮带点绿色的状况。黄芩4周时的长势情况:①培养基配方为MS+6-BA0.2mg/L+NAA0.2mg/L, 诱导率为67%;②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2mg/L, 诱导率为78%;③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1mg/L, 诱导率为23%;④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 诱导率为68%;⑤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2mg/L, 诱导率为10%;⑥培养基配方为MS+6-BA1.5mg/L+NAA0.1mg/L, 没有变化;⑦培养基配方为MS+6-BA1.5mg/L+NAA0.5mg/L, 诱导率为34%;⑧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mg/L+NAA0.2mg/L, 诱导率为24%。综合以上试验结果统计得出, 在MS+6-BA0.5mg/L+NAA0.2mg/L这个激素组合下, 诱导率最高, 达到78%, 该激素水平适合黄芩的诱导。

3.2 愈伤组织诱导

愈伤组织长到1个月左右, 表面开始出现许多绿色的芽点, 随后芽点逐渐增大。然后接种到MS+6-BA0.2mg/L+NAA0.2mg/L的培养基中, 经过20d左右的继代培养, 1个带节茎段的幼苗可产生20个左右的芽, 芽段增殖25~30倍。

3.3 生根培养

当苗高长至4~6cm, 从愈伤组织的基部切断, 转移到1/2MS+NAA0.2mg/L的生根培养基中, 经20d左右出现根。一棵苗可长出4~5条根, 根多而且苗壮、苗色绿。

4 移栽

4.1 出瓶后的管理

移栽前把生根苗直接从瓶中取出, 取苗时动作要轻, 避免根苗受伤, 取出后用清水除去根部的培养基。在高为4cm的育苗盘中装入草炭与蛭石, 比例为2∶1。栽培温度25℃左右, 湿度为80%~90%。栽培后要遮阴和保温, 确保组培苗的成活率。如无温室夏季可搭建30~50cm的小拱棚, 其上覆盖薄膜, 膜上方加遮阳网, 以防太阳暴晒。定植后1周是关键时期, 此时幼苗非常细弱, 从培养基到土壤中, 环境条件变化大, 光照、温度和湿度均与此前不同, 植株变成自养, 根系不发达, 稍不留心就可能造成死苗。这段时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防风蔽阴, 防暴晒, 保持膜内湿度, 并注意防霉, 4~5d后打开薄膜, 适量施一些营养液。经1个月左右, 见幼苗色绿、粗壮、挺拔后, 即可移栽至花盆或露地中。

4.2 露地的栽培方法

黄芩应选择土层较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沙壤土或腐殖土种植为宜。选好地块后, 要及时耕翻30cm以上, 然后将组培苗移栽至选好的露地上。

5 小结

a.在黄芩的诱导培养基中, 最佳者为MS+6-BA0.5mg/L+NAA0.2mg/L, 不仅平均分化苗数多, 而且矮壮、叶色绿。

b.在黄芩的继代培养基中, 最佳者为MS+6-BA0.2mg/L+NAA0.2mg/L, 平均增殖系数为90%, 而且苗壮、叶色绿。

c.在生根培养基的试验中, 最佳者为1/2MS+NAA0.2mg/L, 生根率高, 苗壮, 长势好, 成活率高, 易于移栽。

摘要:取黄芩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 在诱导培养基MS+6-BA0.5mg/L+NAA0.2mg/L中培养20d左右, 叶腋内开始萌动生长, 并形成愈伤组织, 呈现质地疏松、晶亮带点绿色的状况。愈伤组织长到1个月左右, 表面开始出现许多绿色的芽点, 就是以后的丛生芽, 丛生芽的增殖培养基以MS+6-BA0.2mg/L+NAA0.2 mg/L为佳, 芽长的大且粗壮。粗壮芽转入1/2MS+NAA0.2 mg/L生根培养基中, 生根率较高。

关键词:黄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参考文献

[1]梅兴国, 汪爱顺, 杨新.Clomazone对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的影响[J].生命科学研究, 2002, 6 (1) :46-50.

[2]祁建军, 宋经元, 雷和田, 等.根癌农杆菌转化紫草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 2002, 24 (5) :656-658.

[3]吉文亮, 秦民坚, 王峥涛, 等.紫草组织培养研究概况[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0, 19 (4) :1-6.

[4]赵寿经, 李昌禹, 臧埔, 等.影响人参发根中皂甙含量基因的定位及克隆[J].特产研究, 2001, 23 (4) :1-6.

[5]李欣, 黄璐琦, 邵爱娟, 等.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 (6) :54-58.

[6]陈震, 张丽萍, 高微微.黄芩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9 (7) :17-19.

[7]张晓明.黄芩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 2002 (6) :25.

[8]马林, 张玲, 李卫峰.黄山药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 (5) :476.

[9]李明军, 杨建伟, 张嘉宝.怀山药的茎段培养和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4) :275-276.

[10]徐亚军, 郭华春.黄山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 :94-96.

[11]舒娈, 高山林.桔梗的组织培养[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1 (3) :63-64.

篇13:神香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

关键词:神香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腋芽诱导培养基;合成根培养基

中图分类号:Q9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060-02

神香草(Hyssop)为唇形科多年生半灌木,穗状花序细长,小花密集,唇形花冠呈管状,花紫色,有白色、玫红等品种。由于蜜汁丰富,极易招蜂引蝶,因此可作为园林绿化植物,种植在岩石园、草药园中,也可组合盆观赏。同时,神香草也是难得的蜜源、芳香油、药用植物。神香草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可解除支气管痉挛,神香草的叶、花均可入药,具有镇咳祛痰的功效[1-3]。神香草既有观赏价值,又可作芳香蔬菜或辛香调料,经济价值很高。目前,神香草主要以播种、分株、扦插等方式进行繁殖,繁殖速度慢,繁殖效率低[4]。笔者开展了神香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旨在为加快神香草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神香草当年生幼嫩茎段,2012年6月采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金凤区银川植物园。

1.2 方法

1.2.1 外植体的准备

剪取生长健壮的幼嫩茎段,去掉基部的叶片,先在加有洗衣粉的洗滌液中用软毛刷将茎段轻轻刷洗干净,再用自来水冲洗1~2 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茎段剪成长2~3 cm的小段,先用70%乙醇消毒10 s,无菌水冲洗后,再用0.1% HgCl2溶液消毒2~5 min,用无菌水冲洗5~6次,用无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将其接种在腋芽诱导培养基中。

1.2.2 腋芽的诱导

将灭菌后的外植体放到含有6-BA(0、0.5、1.0、2.0 mg/L)与NAA(0、0.01、0.05、0.1 mg/L)两两组合的MS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光照度为2 000~2 500 lx,光照时间为16 h/d,培养温度23~27 ℃。30 d后统计腋芽诱导率。

1.2.3 不定芽的诱导

当外植体诱导出的腋芽长到0.5~1 cm 时,将其剪下,接种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基为含有6-BA(0、0.5、0.8、1.0、2.0 mg/L)与NAA(0、0.01、0.05、0.1 mg/L)两两组合的MS培养基,光照培养,光照度为 2 000~2 500 lx,光照时间为16 h/d,培养温度为23~27 ℃。30 d 后统计不定芽的诱导系数。

1.2.4 生根诱导

将长至2.5~3 cm高的不定芽剪下,接种到含有IBA(0、0.2、0.5、0.8 mg/L)与NAA(0、0.01、0.05、0.1 mg/L)两两组合的1/2MS培养基中,前1周弱光培养(不放灯下),1周后光照培养,光照度为2 000~2 500 lx,光照时间为16 h/d,培养温度23~27 ℃。30 d后统计不定芽的生根率。

1.2.5 生根苗的移栽

试管苗生根培养17~20 d,当生根苗根长达到0.5 cm时可出瓶移栽。先将培养瓶移至温室进行炼苗,自然条件下炼苗7 d,然后松开瓶盖炼苗1 d,最后打开瓶盖炼苗1 d。炼苗期间前期需适当遮光,确保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50%~60%。炼苗完成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将其移栽到消毒过的混合基质中(草炭 ∶蛭石 ∶珍珠岩=1 ∶1 ∶1),温度控制在20~30 ℃,前10 d用小拱棚覆盖,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上,之后逐渐揭开小拱棚,降低湿度,移栽21 d后完全揭开小拱棚。移栽30 d时统计移栽成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处理对神香草腋芽诱导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激素组合对神香草的腋芽诱导效果不同,最适合的组合为6-BA 1.0 mg/L+NAA 0.05 mg/L,在这个激素组合下,神香草腋芽平均诱导率达到90.2%,除去污染率20%,实际诱导率为72.1%。

2.2 不同激素处理对神香草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6-BA、NAA、IAA组合对神香草的不定芽分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培养基中只有6-BA与NAA组合时,分化系数最多只能达到3.0左右;当培养基中添加了IAA时,分化系数明显增加;在6-BA 0.8 mg/L+NAA 0.05 mg/L+IAA 1.5 mg/L处理下,神香草不定芽的分化系数最高,达5.5,且不定芽生长情况很好,没有玻璃化现象出现。当6-BA浓度达1.0 mg/L,不定芽玻璃化现象较为严重;当6-BA浓度达2.0 mg/L时,玻璃化现象很严重,直接影响了不定芽分化(图1)。

养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两大类。生长素类的主要作用是重新启动有丝分裂,使已停止分裂的植物细胞恢复分裂能力;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扩大,诱导芽分化,促进侧芽萌发生长。虽然添加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组织培养具有关键作用,但是植物激素浓度的把握是难点,通常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植物激素的种类或浓度不完全相同。本研究表明,最适合神香草腋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05 mg/L,最适合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0.8 mg/L+IAA 1.5 mg/L+NAA 0.05 mg/L,最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0.2mg/L+NAA 0.01 mg/L。

参考文献:

[1]裘惠霞,姚 雷. 神香草及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23(1):1-4.

[2]刘勇民,沙吾提·伊克木.维吾尔药志(上)[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423-42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M].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78.

上一篇:职场白领减压有方下一篇:各级护理人员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