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发展趋势

2024-05-10

dcdc发展趋势(通用4篇)

篇1:新趋势下房产经济发展趋势探讨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趋势

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个关键,房地产的社会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但是由于近年来房地产事业的高速发展,一些进行房地产事业的开发商对房地产事业的经济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对房产价格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而且这种提高速度也非常迅速,经常会发生一些普通地区的房价远远超过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人们对房子的房价难以承担。而且,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于房地产事业的高速发展,其经济的发展状态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并没有达到发的状态,仅仅指局限与一个发展的水平上,这就导致了我国房地产经纪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随着个人住房的显露,国家也开始通过银行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实施贷款政策,这也使得一些不堪重负的人们有了一丝放松。针对这一举措,以下提出了三点房地产经纪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市场交易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房地产事业的高速发展,其所进行的视窗交易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本在于房地产经济要拥有两个市场,一个是进行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一个是进行间接融资的信贷市场,而对于这两个市场来说还需要具备提供融资的一级市场和承担风险的二级市场,指无异于为房地产经纪的进行制造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这种多种市场的解决方法在于完善房地产事业的市场交易体系,使得市场交易的环境有一定的改善。

(二)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全方位服务

房地产事业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业项目,其创新的发展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来说,如果房地产事业还拘泥于老旧的发展状况,势必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就要对房地产事业进行相应的创新,对市场进行细化的分割,使得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更加全面,进一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提升。

(三)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由于房产价格的不断提升,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已经不堪重负,这一现象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改善这种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问题。低于改善这种状况的根本对策,笔者认为降低房产价格并不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这是因为如果进行了房产价格的降低将会导致我国的现有经济状态遭到破坏。因此改善这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在于实行住房公积金之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低收入家庭面临住房有压力的问题。

二、未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我国的房地产事业把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发展,对于房产经济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政府的分配。而政府分配大多数是国家对有能力人的奖励或者对有困难的人进行的一项补助政策。但是这种分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工作绩效并不重视,也导致了房产并没有进行充分的价值转换,进而对我国的房地产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的不断变化过程中,房产已经从过去的被分配状态转化到现在的被买卖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房产的市场交易已经不是在政府的干扰下进行的了,而是有房地产商根据市场的价值进行的相关分配。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房产市场交易不再处于过去那种死板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市场交易的进行,对生产投资和相关的循环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有效的提高国家经济的同时,也使得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现在金融机构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经济的市场交易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且在房地产经济的继续发展过程中,其中的一些缺点和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任何的房价预测都是不准确的,没有人能说准以后的房价具体是多少,但是房地产业得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无论全球经济是如何的变化,我国房地产的未来发展始终有三大趋势。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提高低收入家庭居住的环境和条件;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必须要坚持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道路,对此必须要解决好资源和能源的发展问题,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对土地资源有着很大依赖性的房地产业更应该如此。第三个发展趋势就是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由于房地产业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所以必须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房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但是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房地产经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影响房地产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要通过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改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的高效发展,进而使得我国的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辛超丽.房地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6(01)

[2]张燕生.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1)

[3]杨俊章,李俊平.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资讯,2007(30)

[4]黄平,吴春义.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1)

篇2:新趋势下房产经济发展趋势探讨

关键词:房地产;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07-01

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房价飞速上涨,到了2007年,房价飙升的速度已经达到惊人的地步,甚至一些发展一般的地区的房价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的地区,很大程度上超过社会普遍百姓的承受能力,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房地产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房地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风险过于集中于商业银行体系,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可能存在违约的风险等。房地产经济在创新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商业银行等在经营上存在问题。随着个人住房市场发展,国家开始鼓励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放松了很多。

其一完善房地产经济市场体系房地产经济不仅要有间接融资的信贷市场,而且还要有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不仅要有能直接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级市场,同时也需要能分担一级市场风险的二级市场,用来解决住房贷款资金及其相关的问题。另外鼓励建立房产评估、中介、保险等等在服务体系。只有完善了房地产经济市场体系,才能使房地产业稳定的发展,只能加快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才能促进市场交易环境不断的优化。

其二促进房产经济产品创新为房地产开发,收购,管理等等環节提供有效的全方面的服务。把市场细分化,开发出服务于不同目的和不同人群的产品,如低收入家庭或者刚工作的年轻人等人群的住房资金产品等。推动房地产经济产品的多元化,形成比较完善的房地产经济产品。

其三尽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中有一项是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在很多的国家,政策性经济在中低收入住房保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美国的居者有其屋计划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我国需要借鉴这些国家成功的经验,为中低收入家庭购买房子提供贷款信用担保,同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二、未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我国改革开放以前还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都是由国家政府所决定。房地产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国家作为奖励分配给有能力有需要的的人。但是这样的分配政策没有按照工作的绩效,而是按照实际的需要给予这种物质上的享受。这样就造成了房产没有得到真正的价值转换,知识象征性的收一点资金。直接导致了国家再生资金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业得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房产渐渐的实现了商品化,它不再完全的由政府分配,而是由市场依据价值规律进行支配。因此房产经济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活化了房产的生产和消费,促进了投资和再生产的良心循环。在满足社会需要和拉动国家经济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均居住面积增加。虽然房地产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到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市场是有缺陷的,随着房地产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其中的弊端也渐渐暴露。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任何的房价预测都是不准确的,没有人能说准以后的房价具体是多少,但是房地产业得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无论全球经济是如何的变化,我国房地产的未来发展始终有三大趋势。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的问题,提高低收入家庭居住的环境和条件;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必须要坚持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道路。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得发展时期,大量的老百姓居住到城镇中,因此必须要解决好资源和能源的发展问题,所以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对土地资源有着很大依赖性的房地产业更应该如此。第三个发展趋势就是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由于房地产业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所以必须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房地产业得发展不仅仅是在于能卖出多少套房子,还要在于短期的国民经济是否稳定运行,在于经济体系能承受的多大的风险,还要考虑各个领域所能承受的规模,保证国民经济稳定的运行是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结束语:由于房产是普通居民消费和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改革的不换完善,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房地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个领域力量的推动下飞速发展起来,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张燕生.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1.

[2]李思思.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及对策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2003.

篇3:区域发展趋势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过去中国制定的规划主要是按大区或地带来安排全国经济布局。由于各地带内的差异较大,中央对各地带发展的规划设想往往停留在纸面上,很难具体落实。同时,这种按照行政区来划定所谓的“经济区域”,“大一统”、“一刀切”式地单一强调各区内的GDP增长,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环境禀赋的承载能力。此次规划则提出了构建区域重点发展的框架,即在中国国土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划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这是中国谋划区域发展的全新政策思路,也是根据不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的思路。

那么,我国未来几年经济的重点开发区将在放在哪儿呢,从今年“两会”的宏观指导上来看,应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域:

环渤海经济圈

今年2月26日上午,一场关于区域发展的研讨会——中国区域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和《长三角蓝皮书》。两书分别提出了中国未来几年各重点开发区的发展方针与策略,其中包括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如何在快速发展中迅速转轨,环渤海经济圈如何继珠三角与长三角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京津冀区域将以什么样的战略构思,激发出后发优势,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等,为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规划出了一的发展潜力和优势,这一经济圈将掀起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波浪潮。

成渝经济区

2004年,国家发改委将成渝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成渝地区首次进入中央政府的视野。2005年10月,国家正式将成渝地区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意味着成渝经济区已跻身中国四大经济区。

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最强的川渝地区是西部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西部12省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7536.74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川6556亿元,遥遥领先西部所有省市,重庆为2665.39亿元,川渝两省市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为9221.39亿元人民币,占西部12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3.49%。新近出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成都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居中国西部第一,重庆紧随其后排第二位。可见,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地区最有条件和优势率先开发的区域。

另外,川渝地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消费市场。本区庞大的人口数量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消费主体或潜在顾客,同时本地区还是西部地区购买力最强的地区。根据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一组数据计算,2004年西部地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02.97亿元,川渝两省市200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9亿元人民币,占西部地区总和的37.5%。

西部开发其实早在前些年就已经提出来了,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因为这一尝试的成功,政府才会高举地域定点发展这面大旗,进而多点延伸,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成渝经济区的多方优势条件,不可否认,成渝经济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正在成为启动西部大开发的龙头。

中部六省

中部6省是:安徽、湖北、河南、江西、湖南、山西,其总面积为10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3亿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眼下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在内的中部地区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时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影响,正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就像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快速发展,主要是亚洲“四小龙”正在进行的大规模产业转移起了重要作用那样;中部同样面临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中部地区在地域和经济发展上与沿海接近程度高,要首先承接这种转移。

泛珠三角

“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作,共谋发展。这些地区直接或间接地与珠江流域的经济流向和文化有关,且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一年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泛珠”所覆盖的“9+2”里,制造业广东最有名,服务业港澳最有名,农业大省有广西、湖南、江西,还有资源大省贵州,互补性高,其带来的利益就很大。同时覆盖中国经济最发达、次发达、不发达地区,这样覆盖的层次多,所以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意义很大。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独特优势,是一个自然集聚、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在这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建议进一步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和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定位,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为国家“十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区域。对现阶段拟在福建投资的台资项目,除环境影响评价不许可和国家明令禁止外,国家将积极落实“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经贸政策,支持项目落地。

区域协调发展好比是一局棋,如果不能找准位置、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必然会影响棋势的发展与结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形态主要靠点状带动:5个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加上经济开发区。到现阶段,点状拉动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低水平重复、形成地方性恶性竞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扩大区域。从趋势上来看,点状拉动一定会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发展到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

篇4:博客发展趋势浅见

博客发展的新闻化趋势

博客传播的强大力量在国外已初露峥嵘:1998年1月1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被德拉吉“博客”了,差点丢掉总统宝座;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博客成为主流媒体新闻的来源;2006年7月,美国民主党全国大会在波士顿召开,互联网新兴力量“博客”派出记者,这是博客记者第一次获得民主党大会组织方发出的采访资格证,博客记者与传统媒体记者一样,获得了采访权。随着博客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也开始允许博客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马修·李是目前唯一有资格出席联合国记者招待会的博客记者。他在联合国有免费的办公地点,并且可以自由出入新闻吹风会和记者招待会。2007年3月,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也开始建博客。2007年5月9日,新华博客的博友朱继东(新闻的良心),随从中宣部的同志一起飞往长沙,采访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发前朱继东博友就向新华博客的博友们发出了通知:《明天去长沙采访袁隆平,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随后的5月9日、10日,朱继东连续发出了两篇关于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接见采访团的博客。博客在新闻上的“贡献”有目共睹:李亚鹏借博客公布女儿的兔唇事件,甚至出现超女敌不过菲女现象;北大副教授阿忆两篇博客(公布自己的薪水表,宣布刘胡兰的死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纲在博客中呼吁星巴克退出故宫,引起争议;2006年3月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利用博客收集民意,央视王小丫等著名主持人也开通博客专门报道“两会”。博客的新闻功能不断强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博客已经开始参与到原创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当中,成为许多传统以及专业媒体的重要新闻来源,同时博客网站也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第二出口,博客报道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从众多都市报、晚报开辟博文精选、报博互动可知,博客内容充实了传统媒体版面、节目。

2002年以来,新闻博客以“个人媒体”的姿态在网络上普遍出现,并且以蜂窝状的组织结构形成一个庞大的民众性的文化社区,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新闻媒体形式。在我国,博客媒体被传统媒体接纳,共同参与新闻信息的传播,无论是专业的博客网站,还是传统门户网站的博客专区,都带有新闻性内容或者设有新闻频道,专门报道实时新闻。在国内,许多记者专门开通博客收集新闻信息或者进行信息传递。2005年10月底“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上,全国20多家都市报联合签署了一份《南京宣言》,把矛头指向以新浪为代表的商业门户网站,呼吁“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以此作为克制新媒体的手段。可是不到一年,纸媒就改变策略,一方面积极让自己的新闻上网,同时将博客当做重要的新闻来源。

博客的新闻化趋势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促使了新闻来源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博客的新闻传播者都缺乏起码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对于复杂新闻事件显然缺乏全面准确客观传播的专业能力;其次,博客新闻传播是一种偶然和自发的行为,缺乏负责的对象,容易导致以讹传讹和不负责任的信息四处流传。因此,加强对博客新闻传播渠道的规范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博客现象的思考认为,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已开始挑战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博客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设计和编辑自己的新闻产品并被其他人阅读、评论。历史上从没有如此众多的、热情的局外人,向职业新闻工作者发起如此凶猛的冲击。这些业余新闻工作者以各种方式与受众建立密切接触,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报道各类信息。他们的产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同时注重眼见为实,并带给受众大量的新知识。当然,正如广播电视的出现给报纸带来冲击一样,博客的出现不会造成传统媒体的消亡,而会促进传统媒体更好地吸收新技术,让老树焕发出新的光彩。

博客发展的商业化趋势

中外竞争市场是永远不变的规律。2005年的“博客元年”,雅虎、微软和Google等国际网站开始为中国用户提供中文版的博客服务。2005年4月6日,微软宣布正式在国内推出MSN“博客”服务——MSN Spaces。而微软的竞争对手雅虎也推出了博客服务“Yahoo360”,Google则早于2002年便推出了名为“Blogger”的类似服务。作为韩国的第一大社区网站——赛我网目前在博客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这些网站的名气吸引了我国的大部分用户,特别是赛我网引进我国之后,国内博客、交友、校友录、BBS社区单一网站都将会面临极大挑战,并将改变国内互联网站现有的竞争格局。

国内大大小小博客网站几百个,能否在市场上顺利走上轨道,首先要看它的规模大小,其次要看它的专业性强弱,再次要看它是否有特色。由于博客是从外国引进的东西,要想突出我国的特色,国内专业人士要寻求对策来应对国外博客的强大势力。

“博客经济”的喧嚣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博客商业化的讨论也已经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博客商业化的趋势慢慢呈现在我们面前。博客要长久发展下去,商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博客的运行需要资金,博客的发展必然要求博主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及精力用于创作以及获取信息来源,而获取报酬是其投入的一种回报。如果博客总是免费,依靠别的收入来养活,作为新生事物总处在附属状态,肯定长不大。

博客发展的商业化趋势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专门的博客网站和开通博客的门户网站都极力推进博客的商业化运作;二是博客自身表现出某些商业化的特征。

目前,博客商业化发展如火如荼,除了博客广告之外,博客出版、博客无线增值等基于博客本身的商业模式纷纷浮出水面,博客商业化浪潮扑面而来。比如博客作者利用博客成名,博主出版博客书籍等。据有关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博客营业收入达6.5亿元,增长率高达85.71%。这说明,与传统媒体一样,博客不仅仅是内容的表达,也可以成为财富的增长点。

博客发展的无序化趋势

博客和论坛本是两个不同的网络精灵,但随着博客评论的发展,博客也越来越呈现论坛式的无序化。博客留言一盘散沙,有的甚至与博客内容毫不相干。特别是名人博客的评论留言更是五花八门,有的人只是为了去名人博客抢“沙发”坐坐,有的人只是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崇拜。博客的无序化并非博客自主为之,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更多人眼里论坛跟博客没有什么区别。像“沙发”、“赞”、“顶”一类的论坛行话博客留言中比比皆是,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的心思在博客中“灌水”,这些都是论坛特点的延续。博客的低门槛以及根本不看博主写些什么便发帖的人,只能让博客无序化。

针对博客的无序化趋势,我们首先必须充分利用法规,加强对博客的管制,确保其在法律规范下正常运行。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几种规范网络传播的法规,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并即将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虽然理论界对“博客实名制”正在进行热烈的探讨,网民呼吁“博客公约”的出台,但是相关部门却还没有提出明确配套的法律规范,鉴于博客在我国信息交流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加强对博客利弊的分析研究,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博客法律管制制度是极为必要的。其次,规范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博客的监管,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严密的博客监管体系,避免有害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的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加快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信息传播。最后,全社会都必须意识到博客传播的“双刃剑”作用,共同打造绿色网络环境,趋利避害,使博客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博客发展的本我化趋势

“博客中国”由方兴东先生创建于2002年8月,创建之后由于一大批社会精英的加入与宣传,使得博客概念以及该站点迅速获得用户的关注与青睐。“博客中国”被誉为中国博客的鼻祖,2005年被有的学者称为“博客元年”。2006年是博客最红火的一年,“两会”博客、搜狐网启动“搜狐博客军团直击世界杯”活动,“博客记者”的诞生,博客逐渐从娱乐化、人际传播的方式,进入与大众传播相结合并共同发展的时期。

中国互联网协会2007年1月10日发布的《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称,到2006年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其中活跃的博客作者为315万;百度网2006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当时近2000万的中国博客用户中,每个用户平均每7.6天更新一次博客,在用户更新的博客中,约42%的博客文章在500个汉字之内。越是长篇大论的文章,在博客中所占比例则越少,“两会”博客热度比2006年退热。由此,笔者认为,2007年中国博客已经走出火爆,回归本我。一些追逐时尚的人去播客或什么其他客去了,一些人去电子杂志了,只有一些有日记情结的人还在坚守。分众化是必然趋势,博客也不例外。无论怎样,了解这些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不断变化着的博客精灵,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博客热。

博客研究的专业化趋势

博客研究专业化包括学术博客的产生和研究博客文章的激增。博客交流是一种非正式交流方式。传统非正式交流是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者之间产生,并且这些学者之间在此之前就有一定的认识和交往。它侧重于学者们之间在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然后共同致力于科研领域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而其他事先并无交往的学者以及普通兴趣者都无法介入,但在博客中无论是知名专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不需要传统严格的认证,只要注册或填写用户名就可以自由参与到学术博客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博客用户并不需要了解对方,只要是对探讨的问题有兴趣便可成为该学术博客的成员。从形成全球资源共享角度,博客所带来的学术研究效应更是令人期待的。

2006年7月,中国新闻奖首次增设3个网络媒体参评项目,即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题和网络新闻名专栏。2006年8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工作委员会Blog研究组”在北京成立,它是由13家单位成员和5位专家成员组成的专业博客研究机构。2006年9月,我国第一部博客研究专著《顺风新博客论——互联网2.0新思维》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知网统计,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12日,博客研究已有3890篇论文。专业研究组织、论文、专著及相关调查报告等,可以说中国博客研究已经形成了专业化趋势。它们分别从新闻学、传播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法学、地理学、图书馆学等角度,对博客及博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进一步澄清了博客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理清了这一新兴媒介发展的思路与方向。博客研究的专业化,将进一步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更加全面深入的开展。

(作者为淮阴师范学院院报编辑部主任、信息传播与技术系副编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dcdc发展趋势】相关文章:

十大发展趋势04-21

特点发展趋势04-26

果酒发展趋势05-01

安防发展趋势05-21

创新发展趋势05-11

发展新趋势05-12

技术发展趋势05-23

4G发展趋势05-25

发展趋势启示05-28

农机发展趋势06-01

上一篇:古城区发展现状下一篇: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