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2024-05-12

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有哪些?(精选5篇)

篇1: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与建筑构件所采用的材料性质、构件尺寸、保护层厚度以及构件的构造做法、支承情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耐火构造设计时,当遇到某些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常用的方法有

1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尺寸

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越大,其耐火极限越长。此法对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十分有效

2.对钢筋混凝十构件增加保护层厚度

这是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耐火极限的一种简单面常用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梁、板、柱都适用。钢筋棍凝土构件的耐火性能卞要取决于其受力筋高温下的强度变化情况。增加保护层厚度叮以延缓和减少火灾高温场所的热量向建筑构件内钢筋的传递,使钢筋温升减慢,强度不至降低过快,从而提高构件的耐火能力

3.在构件表面作耐火保护层

在钢结构表面做耐火保护层的构造做法有:①用现浇混凝十作耐火保护层;②用砂浆或灰胶泥作耐火保护层;③用矿物纤维作耐火保护层;④用轻质预制板作耐火保护层

4.钢梁、钢屋架下作耐火吊顶

在钢梁、钢屋架下作耐火吊顶,其结构表面虽无耐火保护层,但耐火能力却会大大提高,

此时则不能仅按钢构件本身的耐火极限来考虑,因为在无保护的钢梁、钢屋架卜作耐火吊顶后,使钢梁的升温大为延缓。这种构造方法还能增加室内的美观

在木结构等可燃构件表面作防火保护层(如抹灰层),不仅可以改变其燃烧性能,而且可以显著提高其耐火能力

5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

在进行建筑耐火设计时.经常会遇到钢结构构件、预应力楼板达不到耐火等级所规定的耐火极限值,以及有些可燃构件、可燃装修材料由于燃烧性能达不到要求的情况,这时都可以使用防

火涂料加以解决。

6进行合理的耐火构造设计

构造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采用巧妙的约束去抵抗结构的过人挠曲和断裂,合理的构造设汁可以延长构件的耐火极限,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篇2: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可能影响构件完整性,

(2)幻绝热性。影响构件绝热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材料的导温系数和构件厚度。材料导温系数越大,热量越易于传到背火面,所以绝热性差;反之则好

篇3: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抗震性能是建筑物一项重要的性能, 对于房屋的抗震减震, 一直是建筑领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因为地震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一般都很大, 因此建筑物从设计、施工、使用、维保等环节都需要保证其抗震性能满足要求。理论上设计出抗震性能复核要求的房屋是可以的, 但是通过施工环节所生产出的建筑物是否符合设计初衷, 是否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建筑物施工差异性很大, 是否满足抗震性能与是否按照规范施工是最关键的环节, 下面从施工的角度来分析如何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1 框架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

谈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要了解抗震性能是由什么决定的, 哪些因素对抗震性能有影响的问题。首先要知道抗震设计采用的理论。我国采用的是概念设计理论, 概念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总体上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的原则是, 对建筑抗震提出了“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 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通过大量的试验、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的调研, 得出影响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主要有场地因素、建筑物高度、框架节点等, 其中框架节点的影响尤其突出, 主要体现在节点核心区的材料强度、梁柱节点构造、水平箍筋、轴压比、剪压比等方面。

1.1 材料强度及施工质量的影响

框架结构主要的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 对于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 混凝土强度越高, 则梁、柱的截面尺寸设计越小, 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相应减小, 在配箍率符合最低规定的条件下下, 对其抗震性能反而不利。梁柱节点构造及施工质量是直接影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梁柱节点是各种荷载传递的交接点, 这个部位受力复杂, 力的大小方向变化大, 影响因素多, 施工复杂且难度大、通病多, 即使设计很合理, 如果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 也难保证其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1.2 轴压比的影响

试验研究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轴向压力可提高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由于柱轴向压力的作用, 在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开裂以前, 柱截面受压区面积加大, 斜压杆作用加强。这必须保证钢筋与混凝土有很好的共同咬合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 混凝土块体间也产生咬合力。随着轴压比的增大, 抗剪承载力相应增大, 但当轴压比超过某一临界值时, 框架节点受压区混凝土产生微裂缝, 使混凝土压碎, 抗剪承载力反而下降。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都对柱 (墙) 轴压比规定了限值, 限制柱 (墙) 轴压比主要是为了保证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和保证框架的抗倒塌能力。抗震设计时, 除了预计不可能进入屈服的柱外, 通常希望框架柱最终为大偏心受压破坏。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够提高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的受压极限变形能力。

1.3 剪压比的影响

为了防止框架节点核心区出现斜拉破坏或斜压破坏, 必须控制剪压比, 即限制配箍率, 避免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破坏先于箍筋的屈服。

另外对于柱子混凝土保护层的控制也很重要, 以保证柱截面有效受力面积。

2 框架结构节点在地震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分析

图1是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下梁柱节点破坏的情况。破坏特征, 图片显示节点混凝土粉碎性破坏, 裂缝为竖向, 未见柱子箍筋, 可见, 核心区的受力复杂, 多方向受力, 因此加强核心区和柱的混凝土强度很必要, 同时, 对核心区的构造要加强。按照传统的节点构造施工有时也难保证节点的抗震性能, 必须加强构造处理。在地震中, 如图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约束不足 (无箍筋约束) 时, 节点和柱端破坏严重, 地震中节点核心区箍筋约束不足或者无箍筋约束时, 节点和柱端破坏严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以及构造处理不合理。据有关模拟试验记载, 强柱弱梁的现象在有的破坏机理中并没有发生。现阶段“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设计思想发展为“强剪弱弯、强柱弱梁、更强节点”的原则, 把抗震强度理论提高到抗震性能理论, 也充分说明节点及节点核心区的重要性。

通过对节点核心区的受力分析可知, 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能力强弱, 在主要受力钢筋达到屈服并进入强化阶段后, 由于箍筋及柱纵筋约束, 混凝土尚未剥落, 处在咬合阶段, 节点仍能承担荷载并保持不变, 主要是由节点箍筋体现的作用很大, 故梁柱节点的箍筋十分重要。目前在不少施工现场, 梁柱节点核心区内的箍筋加工和安装不符合施工及设计规范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根数、间距、位置、弯折长度等不符合要求, 究其原因, 主要是模板工将模板封堵的位置偏高, 致使钢筋工人操作难度加大, 致使核心区加密箍筋无法安装到位, 造成安装绑扎质量不高。

3 强节点的施工措施

为了突出强节点, 当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较大而节点区混凝土随梁板一同浇筑时, 为了保证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及延性性能, 需要进行节点抗剪承载力验算及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常用的有节点内部设置附加螺旋箍筋、插筋、短型钢、梁加腋、箍筋加密或在节点区浇筑钢纤维混凝土等方式。在节点区钢筋比较密集的情况下, 很难在节点区设置螺旋箍筋或型钢, 通过梁加腋或采用钢纤维浇筑节点区的方法又大大增加施工难度, 而加密箍筋, 对于提高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有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 节点箍筋在平行及垂直受力方向所发挥的对节点核心区沿两个斜向交替受压方向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非常明显, 对提高节点的抗剪性能, 使节点剪切失效发生在大震所需的延性之后而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框架节点内配置水平封闭箍筋, 一方面对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产生有利约束, 增强传递轴向荷载的能力, 另一方面承担部分水平剪力, 提高框架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试验表明, 配箍适当的框架节点核心区出现贯通裂缝后, 混凝土承担的剪力继续增加, 箍筋全部屈服, 混凝土与箍筋充分发挥作用, 使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在破坏时达到最大。对于配箍率较高的节点, 当节点核心区产生贯通斜裂缝时, 混凝土抗剪承载力达极值, 但箍筋应力还很低, 混凝土破坏先于箍筋屈服, 使得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达不到预期的最大值, 箍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目标是力求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符合“强柱弱梁”设计原则, 实现延性的梁铰型侧移机构, 同时又避免梁端塑性铰区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框架梁端的受剪承载力应该高于梁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以确保“强剪弱弯”的实现。即柱的承载能力比梁大, 这样梁柱一起受力时, 梁端可以先于柱屈服。因此施工时可以采取如图3、图4的措施, 即增加附加箍筋、构造纵筋, 节点区加密箍筋以及提高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在使用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的设计中, 如何使两种强度的混凝土实现顺利过渡, 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 后记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影响着房屋的使用寿命, 也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和施工单位的自律行为, 按照设计、规范、规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重点部位的构造处理, 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措施, 是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提高建筑业诚信行为的具体体现。

摘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建筑物设计时通过计算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实现, 因此施工过程是保证其抗震性能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决定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梁柱节点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阐述保证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节点,核心区

参考文献

[1]于洁, 陈伶俐.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 2010 (2)

篇4: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和改变其燃烧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耐火极限

[中图分类号]T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01—01

钢筋混凝土构件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但混凝土只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很低,抗拉强度大约只有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还有较好的化学胶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是由混凝土凝固时体积收缩而将钢筋紧紧地握裹住而产生的)。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形成的构件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又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为简化计算,—般混凝土只考虑承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

一、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

1、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对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力学效能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果钢筋混凝士构件的钢筋位置放置错误或者钢筋的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然而当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拉钢筋越靠近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边缘时:

a.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主要成分铁在常温下很容易被氧化,尤其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

b.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过小容易在施工时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如果锈蚀,其钢筋会因锈蚀体积膨胀,膨张体积是钢筋体积的6倍。

c.随着时间的推移,钢筋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工作寿命内保护层混凝土失去了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有效截面减小,力学效能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这样构件整体性会受到破坏,甚至还会导致整个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

2、桥墩及桥台保护层控制措施

a.桥墩保护层控制措施

钢筋在桥墩混凝土中主要起抗拉受力作用,用来抵抗荷载所产生的弯矩,防止混凝土面收缩和温差裂缝的发生,而这一个作用均需钢筋在设置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发挥。在实际施工中,桥墩的护面筋的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在实际施工中都有专为保护层做的混凝土垫块,用绑丝按照一定的间距绑扎到主筋但在混凝土浇筑时人工振捣可能会影响到保护层的大小;在绑扎墩柱钢筋筋时应按照设计的最小保护层4cm进行下料绑扎。

b.桥台施工中保护层的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桥台的体积比较大,表面积也大,要控制好桥台的各个面的保护层有点难度。台身的护面钢筋有坡度,在支垫混凝土垫块的同时在不同位置要进行外拉(因钢筋自重大钢筋面向里倒,保护层过大。)其它面的钢筋保护层按照设计中的要求进行支撑钢筋达到最小保护层的要求。

桥台施工中的人行道板保护层要注意,人行道板是悬挑结构,保护层问题会影响钢筋和混凝土的工作问题,最终会影响结构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在桥台的顶面钢筋网片预留钢筋保护层时要将网片吊起,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工人在上面行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所以要采取措施,减小人为的对保护层的影响。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派专人进行检查和修整保护层。

二、火灾中火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

火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和损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个构件受到火的直接灼烧,产生损伤;如构件表面混凝土爆裂脱落和烧伤层产生细微裂逢;另一种是梁柱组成的整体结构由于升温不同,产生很大的结构温度应力而引起构件的损伤,例如:许多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到火灾后,表面粉刷层基本剥落,梁和柱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面积龟裂,局部混凝土爆落和主筋外露,混凝土表面呈现红色、灰色、黄色均有,预应力圆孔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露筋,钢筋失去性能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都明显地表明了火灾现场温度,是火灾原因调查分析的依据。

1、火灾中温度对钢材的影响

钢材的物理性质:钢材在正温范围内,温度约在200C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抗拉强度、屈服点和弹性模量都有变化,总的趋势是强度降低、塑性增大;温度在2500C左右,钢材的抗拉强度略有提高,而塑性却降低,因而钢材呈现瞻性,在此区域对钢材再加热,钢材可能产生裂逢。此外,当温度达到250-3500C范围内时。钢材将产生徐变现象,钢材的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据一些专家对钢材进行温度试验分析,当钢材在升温th,恒温加热1小时后进行检测,结果是有屈服台阶的16Mn钢筋在9000C以下时的强度和延伸率变化很小,温度达到1000oC时,钢材强度下降10%;无屈服台阶的冷拔低碳钢丝经过2h升温至600。C以下,则强度受到影响不大;而温度在6000C以上时的极限强度下降达40qo。据有关专家对大多数火灾事故现场中构件钢筋的测试结果表明,混凝土保护层爆落的预应力板钢丝受热温度超过600C,梁柱构件钢筋温度低于6000C,因而,在一般情况下,火灾对钢筋的影响较比混凝土小,对于I、II级钢筋在温度达到900C以上时才有明显的影响,由于钢筋构件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通常构件中的钢筋温度低于此值,可以说火灾一般对I、II级钢筋的影响不很大。但是,在600C以上的高温却使冷却后的冷拔低碳钢丝强度大幅下降40%左右,从中可以说明火灾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的影响较大,由于建筑荷载大部分承重在板上,从而破坏结构的整体性,造成更大的危害。

2、火场温度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板的影响

温度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板的影响,按板的损坏或大致的温度范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a.种是混凝土表面颜色变化不大,粉刷层完好或基本完好(粉刷层熏黑)或者粉刷层部分脱落,混凝土表面熏黑,此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大致在300qC以下。

b.种钢筋混凝土粉刷层基本剥落,混凝土表面颜色为浅红或红灰,无横向裂逢或纵向裂逢,此时混凝土表面温度大致在300 5000C范围。

c.种是钢筋混凝土粉刷层全部剥落,混凝土表面颜色灰黄或浅黄,有纵横裂缝,自重下板的挠度明显大于L400(L为板的净跨长度),或者混凝土保护层爆落露筋,混凝土表面温度在500-600CC以上。为了进一步确定板的刚度和强度,根据有关资料对一些火灾后板的试验分析表明:不大的温差对板的刚度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板的刚度(即混凝土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比强度的下降大得多。这一特性是因为板的厚度通常较小,升温较快(火灾升温速度大约在150C/h),加上板的截面惯性矩小,往往使得标准荷载下的变形超出允许值而受到更大的破坏。

篇5:门墙组合构件的耐火性能分析

1.1 研究及应用现状

目前, 我国进行防火性能检测的现行国家标准只是对单一建筑构件 (如墙、门、窗、吊顶等) 的耐火性能和耐火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并没有将多个构件结合成一个系统, 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其耐火性能。所以亟须开展该项工作, 通过试验得出可靠的试验数据为防火设计提供依据, 以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该类问题。

1.2 门墙组合构件

组合构件由防火墙和防火门两个子系统组成, 如图1所示。

防火墙为4 800mm×4 200mm, 内开2 800mm×2800mm的洞口。其向火面和背火面各设1层防火板, 中间填充防火隔热材料, 如图2所示。

防火门的外形尺寸为2 800mm×2 800mm, 其向火面和背火面各设1层镀锌冷轧钢板, 钢板中间填充珍珠岩材料, 如图3所示。在防火门与防火墙结合处, 将门框与墙体的边框龙骨合并设计为一个整体框架, 材质采用方钢管。

2 耐火试验设计

2.1 试验方法

单一的防火墙耐火性能试验参照GB/T 9978.1-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的要求进行, 单一的防火门耐火性能试验参照GB/T 7633-2008《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

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案均按GB/T 9978.1-2008要求制定。在防火墙子系统的背火面设置12个测温点, (前5个测温点为平均值参考点) ;在防火门子系统的门扇背火面设置15个测温点 (前5个测温点为平均值参考点) ;在两个子系统的结合处 (门框处) 设置5个测温点。试验过程中, 观测构件变形情况, 同时观察试验现象。

2.2 试验要求

(1) 试验炉的温度要满足图4所示温度曲线的要求。

(2) 炉内的平均压力要求。检测并控制炉内压力的变化, 使其在试验开始5 min后压力值控制在 (15±5) Pa, 10min后压力值控制在 (17±3) Pa。

2.3 试验装置

根据试验要求, 试验使用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非承重垂直分隔构件耐火性能智能化试验装置, 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满足GB/T9978.1-2008对炉内温度和炉内压力的要求。同时可以测量到组合构件的温度值以及变形值, 并通过电信号传输到输出设备上, 在设备显示屏上以数值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

3 耐火试验分析

3.1 试验过程描述

试验进行到180min时, 终止试验。

该组合构件未出现垮塌;未出现蹿火现象;未出现孔洞或其他空隙。其中, 防火门子系统未出现贯通至试验炉内的裂缝;门锁等机械装置未发生破坏。

防火墙与防火门两个子系统的结合部位变形量较小, 且变形协调一致;未出现蹿火现象;未出现连接空隙。

3.2 试验数据

各子结构的温度数值, 如表1~表3所示。

3.3 试验结果分析

现场试验室的初始温度为30℃。

3.3.1 防火墙子系统的耐火隔热性能

当试验进行到180 min时, 背火面的平均温升为∑QT-T0, 即 (150.93-30) ℃=120.93℃≤140℃;单点最高温升为QT11-T0, 即 (199.89-30) ℃=169.89℃≤180℃, 故其耐火隔热性能满足3.00h的要求。

3.3.2 防火门子系统的耐火隔热性能

试验进行到180 min时, 防火门的子系统背火面的平均温升为∑ST-T0, 即 (253.47-30) ℃=223.47℃>140℃, 单点最高温升为ST9-T0, 即 (336.58-30) ℃=306.58℃>180℃, 故其耐火隔热性能达不到3.00h的要求。

试验进行到90min时, 防火门的子系统背火面的平均温升为∑ST-T0, 即 (113.75-30) ℃=83.75℃≤140℃;单点最高温升为ST9-T0, 即 (198.96-30) ℃=168.96℃≤180℃, 故其耐火隔热性能可满足1.50h的要求。

3.3.3 防火墙和防火门的结合处的耐火隔热性能

试验进行到180 min时, 墙和门的结合处加强门框的单点最高温升为KT9-T0, 即270.19-30=240.19℃≤360℃, 故其耐火隔热性能满足3.00h的要求。

4 结论

(1) 试验符合《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的要求, 为今后进行同类建筑组合构件的耐火试验, 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

(2) 试验设计的门墙组合构件可以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而且本试验的防火门子系统耐火极限高于甲级要求的90min, 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3) 防火门和防火墙两个子系统的结合处的设计, 笔者建议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即防火门的门框与防火墙的边框龙骨合并设计方钢管或强度较高的结构, 使门墙组合构件在火荷载的作用下, 变形量较小, 整体变形协调一致。

(4) 通过组合构件耐火试验的经验, 为今后能够得到建筑组合构件、子系统和节点的数据打下基础, 为制定新的相关标准, 为新产品、新结构的研发及工程应用提供试验依据。

摘要:将防火墙和防火门这两个子系统视为一个组合构件, 从整体角度来考察该组合构件的耐火性能。在防火墙子系统的背火面、防火门子系统的门扇背火面、两个子系统的结合处设置测温点。实验进行180min, 记录不同时刻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系统能够满足耐火极限的要求, 安全裕量较大。建议加强防火墙与防火门子系统结合处的设计, 保证其力学强度。

关键词:建筑防火,防火门,防火墙,门墙组合构件,耐火性能试验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T 9978.1-2008,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一部分:通用要求[S].

[4]GB/T 7633-2008, 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S].

上一篇:神奇的中医药教学设计下一篇:外墙保温施工操作出现的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