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

2024-04-29

与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精选6篇)

篇1:与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

有关水浒传人物的歇后语大全

1. 王伦当寨主——不能容人

2.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3. 母夜叉撒泼——惹不起

4. 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5. 解珍、解宝坐班房——难兄难弟。

6. 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7. 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8. 张顺浪里斗李逵——不打不相识。

9. 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10.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11. 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12.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13. 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14. 时迁进牧场——顺手牵羊。

15. 时迁照镜子——贼头贼脑。

16. 张天师捉妖——拿手好戏。

17.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18. 林冲上山——官逼民反

19. 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20. 时迁偷鸡——不打自招

21.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22.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23.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24.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25.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26.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27.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28. 林冲误入白虎堂——单刀直入

29.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30.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31.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32.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33.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34.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35. 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36. 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37. 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38. 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39. 李鬼的板斧——冒牌

40. 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篇2:与水浒传有关的歇后语

1、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2、李鬼的板斧——冒牌

3、王伦当寨主——不能容人

4、武大郎吃豆腐——软的欺软

5、李逵卖煤——人黑货也黑

6、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7、武松绣花——胆大心细

8、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9、潘金莲的脚趾头——一个好的没有;一个好的也没有

10、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11、林冲捧打洪教头——专看破绽下手

12、武松买肉——挑肥拣瘦

13、李逵扮新娘——装不像

14、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15、武大郎骑骆驼——能上不能下

16、武大郎跳舞——抱粗腿

17、李逵大闹忠义堂——分不清真假宋江

18、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19、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20、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21、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

22、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23、宋江下梁山——及时雨来了

24、武大郎踩高跷——取长补短

25、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26、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27、李逵装新娘——人粗心细

28、景阳冈上武松遇大虫——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29、潘金莲上庵堂——假正经;假装正经

30、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31、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32、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33、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34、武大郎耍棍子——人熊家伙笨

35、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36、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37、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够义气

38、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39、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40、李逵学绣花——试试看

41、林冲误入白虎堂——有口难辩

42、李逵打宋江——过后陪不是

43、李逵穿针——粗中有细

44、武大郎叫门——熊人到家

45、武松打猫——小意思

46、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47、李逵卖炭——人黑货也黑

48、林冲误入白虎堂——单刀直入

49、武大郎上吊——上下够不着

50、潘金莲敬酒——丑话说在前

51、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好大的力气

52、武大郎的身子——不够尺寸

53、武大郎的扁担——长不了

54、武松打店——自家人不识自家人;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55、武大郎放起花——散烟

56、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57、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58、鲁智深醉打山门——个个都怕

59、潘金莲上庵堂——假装正经

60、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61、李逵骂宋江——过后赔不是

62、李逵捉鱼——一条不得;一条得不到

63、时迁偷鸡——不打自招

64、武大郎抱石柱——毫不动摇

篇3:《水浒传》中有关戏剧材料的解读

一.由文本直接描述确定戏曲表演形态

小说第五十一回写雷横与李小二到勾栏观看戏涉及到完整的戏剧表演程序:正式表演前“看戏台上却做笑乐院本”(正戏以前的玩笑趣剧),之后组织者自报身世、介绍演员出场,接着主演上场“念了四句七言诗”并介绍剧目,最后开演。表演到务头(故事情节最精彩的地方)时由组织者出面打断演出,主演向观众收费,同时上演“衬交鼓儿的院本”。这段描述说明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起止随意性较大,节奏往往由表演组织者控制。

再如第八十一回较为详尽地描写了宋徽宗举行的文艺汇演:

教坊司凤鸾韶舞,礼乐司排长伶官。头一个装外的……第二个戏色的……第三个末色的……第四个净色的……第五个贴净的……五人引领著六十四回队舞优人,百二十名散做乐工。搬演杂剧,装孤打撺,个个青巾桶帽,人人红带花袍。吹龙笛,击鼍鼓,声震云霄;弹锦瑟,抚银筝,悠悠音调绕梁飞,济济舞衣翻月影。韵惊鱼鸟。吊百戏众口喧哗,纵谐语齐声喝采。装扮的是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搬演的是玄宗梦游广寒殿,狄青夜夺昆仑关……须臾间,八个排长簇拥著四个金翠美人,歌舞双行,吹弹并举。歌的是:「朝天子」,「贺圣朝」,「感皇恩」,「殿前欢」,治世之音;舞的是「醉回回」,「活观音」,「柳青娘」,「鲍老儿」……

这段文字对演员的化装、服装搭配、角色的配置、剧目、音乐舞蹈动作、乐器、观众反应、甚至是表演者(或者应当为作者)“观之者真是可坚其心志,听之者足以养其性情”的表演预期等内容均有详细的表现。

二.注意对表演者生存状态的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演员就没有戏剧,演员个体的内在修养成为戏剧艺术魅力源头,对戏剧艺术的讨论不能忽略演员生活环境、交往的对象、文化层次、经历等因素,请看:

他那阎公,平昔是个好唱的人,自小教得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

(宋江想)我时常见这婆娘看些曲本,颇识几字,若是被她拿了,倒是厉害。(二十一回)

可以看出,阎婆惜学识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及家庭的熏陶,甚至达到可以独立阅读曲本的程度。又如:

(潘金莲问武松)“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二十四回)

那婆子笑道:“官人,你养的外宅在东街上,如何不清老身去吃茶?”西门庆道:“便是唱慢曲儿的张惜惜。我见他是路歧人,不喜欢。”(路歧人:宋元时期对卖艺人的称呼)(第二十四回)

那张都监指着玉兰道:“这里别无外人,只有我心腹之人武都头在此。你可唱个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教我们听则个。”玉兰执着象板,向前道个万福,顿开喉咙,唱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三十回)

可见,当时掌握戏曲表演艺术的人,特别是女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附于社会强势群体:武松强悍勇敢、西门庆有钱、张都监有钱。作为弱势群体,江湖艺人既有依附性又常常将辗转四方的见闻与感受作吸收融入表演,在他们即兴式的创作中体现出现实性、时效性。难怪张青、孙二娘都认为:“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第二十七回)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们是没有资格登堂入室的,煌煌典籍里没有他们的身影,在培育、改良着独具民族精神特质及审美品格的艺术之花的同时艺人们也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小说作为资料正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他们生活状态的途径。

三.注意对表演环境与戏剧关系的研究

离开舞台、看场、布景、道具等物质因素演剧就无从进行。剧场是观众审美欲求满足、演员与观众进行多维交流与信息反馈的空间环境。在剧场内形成的有巨大心理影响力的观剧气氛对观众心绪的能动与高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剧场氛围与戏剧艺术效果有密切的联系,请看这样一段文字:

花荣手下有几个梯己人,一日换一个,拨些碎银子在他身边,每日相陪宋江去清风镇街上观看市井喧哗,村落宫观寺院,闲走乐情。自那日为始,这梯己人相陪着闲走,邀宋江去市井上闲玩。那清风镇上也有几座小勾栏并茶房酒肆,自不必说得。当日宋江与这梯己人在小勾栏里闲看了一回,又去近村寺院道家宫观游赏一回,请去市镇上酒肆中饮酒。(三十三回)

《水浒传》中描写的表演环境有两类:作为市民阶层使用的一类主要体现出明显的民间性、流动性、自主性,并常常同宫观寺庙发生联系;供上层社会欣赏的戏剧则体现了正规性、固定性、组织性,传达的主要是典雅、端正的审美意识乃至国家整体的精神面貌及气象。这点在皇家举行的招安梁山好汉的庆典活动的表演中有集中体现。

四.利用异学科资料进行考证

文、史、哲是一家,我国文化源头相互交融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在“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详实的历史、哲学等学科资料甚至是国外的成果,如何筛选、甄别对我们的学术敏感性、思维、眼光是较大的考验,尤其是现存史料大多过于简略的情况下怎样尽可能地发掘出有用的资源,辨析技艺传承发展的来源、脉络是一个很有意义且困难的问题。

五.考察不同语言形式对作品的影响

小说的语言属于散文,戏曲的语言多为韵文,小说中涉及戏剧内容的描写所采用的文字类型会对整个文本的艺术成就、思想深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选择散文或是韵文的表达方式会给我们研究作者的文化背景、社会交游等问题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不同的语体特征对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有什么反映?值得深思。

六.注意不同文体对戏剧题材表达的区别

我们应当注意到诗歌中的戏剧、小说中的戏剧、戏剧中的戏剧在切入的角度、关注的焦点、表现的深度上有何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戏剧本身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同时又对这些文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反作用?

七.注意文本与接触者之间的关系

小说从被创作到读者手中这一过程,就不可避免地与作者、书商、读者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作者对文本的预期、驾驭,读者的预期、接受,书商对版本的选择、修改。考察这些群体与小说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影响、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文本的具体作用如何等问题的讨论也能令我们得到启发。

八.文本材料的对比研究

这种对比既包括《水浒传》不同版本间差别的比较,也指将文本中记载的表演形式、剧目等内容与现今存在的真实场景、表演的比较,从中总结出戏剧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变迁与发展,看出戏剧自身演变的规律。

九.叙述与接受视角的转换

小说营造了一个社会氛围,塑造了鲜活的演员和观众形象,建构了表演和欣赏的时空环境,以一种最为自然的方式将读者带入戏曲的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读者获得了审美的双重视角,他们的身份既是小说本身的读者又成为小说描写的戏曲表演的观众,借助“观众”同时也是读者的眼睛可展现剧情:

(清风寨庆祝元宵的时候)走不过五七百步,只见前面灯烛荧煌,一伙人围住在一个大墙院们守热闹,锣声响处,众人喝彩。宋江看市,却市一伙舞鲍老的。宋江矮矬,人背后看不见,那相陪的体积人却认得社火对里,便教分开众人,让宋江看。那跳鲍老的,身躯扭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三十三回)

作者注:鲍老, 一种戴面具的滑稽舞;村村势势:即现在所说的土头土脑。这里作者所见与读者、观众的所见是一致的,三者的界限被模糊了,甚至是重叠、互通的。

以上几点思考还需要在今后学习中不断修正,我们要力求拓宽思路,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尽可能接近其本来的面目,通过这些,才能优化知识建构,提高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

[2]朱一玄.水浒传资料[4]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玉莲.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传播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88年.

[4]胡利军.论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对文学的影响[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 2.

篇4:与食品有关的歇后语

1、湿手抓芝麻——哪有不沾的。比喻有些人利用职权之便贪占钱物,多被农民用来比喻一些不廉洁的村干部。

2、芝麻馅汤圆——又甜又香。常被用来比喻某些很得宠的人。

3、马尾穿豆腐——不值得一提。比喻事情很糟糕。

4、芝麻开花——节节高。比喻日子越过越红火。

5、豆腐掉进灰窝里——吹不掉、打不得。豆腐掉进灰窝里,沾了一身灰,吹不掉又打不得;一打豆腐就烂了。比喻无计可施。

6、刀切豆腐——两面光。比喻有些人会说话,不得罪人,两边讨好。

7、叫花子的口袋——样样有。叫花子挨家乞讨,讨的吃食都装在一个布袋里,样样都有,比喻小而全。

8、叫花子背不起三斗米——自讨的。三斗米很重,叫花子背不起,但这是他自己讨要来的。比喻有些人自作自受。

9、鸡蛋放进椎窝子——稳当当的。比喻好事已成,不会有问题。

10、老鼠拖鸡蛋——大头在后。比喻事情才刚刚开始,大部分工作还在后面。

11、老鼠吃灰面——一张白嘴。比喻一些人只会说不会干。

12、老鼠吃香油——一张油嘴。比喻油嘴滑舌的人。

13、猴子吃生姜——又想吃,又怕辣。比喻有些人患得患失。

14、猴子掰苞谷——掰一个,掉一个。比喻做事丢三落四,没有恒心。

15、猪八戒吃人参果——整个吞。比喻贪心重,一人独吞。

16、狗吃粽子——无解。粽子被粽叶包裹着,又用绳子扎着,狗想吃又解不开粽子。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7、青石块上放鳝鱼——溜之大吉。青石板是光滑的,鳝鱼也是光滑的,把鳝鱼放到青石板上,能不溜之大吉吗?

18、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大麦有芒,乌龟不会吃,吞不下肚去,只会糟蹋粮食。比如一个不会抽烟的人却拿着一支烟在抽,一边抽一边呛,这就叫乌龟吃大麦。

19、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拿。比喻唾手可得。

20、油条打鼓——不懂(咚)。比喻不在行。

21、油条加豆浆——对路。比喻事物搭配得当。

22、敌敌畏加辣椒面——毒辣毒辣。比喻心狠手辣。

23、瞎子吃汤圆——心中有数。瞎子虽然看不见碗里有几个汤圆,但吃了几个,心中是有数的。

24、荞麦里的刺芥花——人家不夸(垮),自己夸(垮)。这句歇后语,一般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自夸自,不知道来历。我请教山区老农后,才知道来历。荞麦是一种晚秋作物,耐旱耐寒,但产量低,是救灾作物。因而到了秋天,一般杂草都怕寒枯死了,田里只有刺芥(大棘)这种秋天开花的杂草。在刺芥开花的时候,也开始打霜了,它的叶子一片片地掉(垮),最后只剩下一个枯杆顶着一朵枯萎的花。不用农民除草,它也会自己垮掉。所以说荞麦田的刺芥花,人家不垮它,它自己垮掉。

25、和尚吃猪油——开荤。按照佛门的清规,和尚是不能吃荤的,但和尚却偷吃了猪油,所以说开荤。比喻得到了某种享受,吃了某种稀罕东西。

26、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过去没有电灯,煤油灯也是在民国以后才有的。人们都是用食用油(菜油或棉籽油)点灯,晚上妇女们在灯下纺纱织布纳鞋底时,要不断用头上的簪子拨灯捻子,灯才能亮些。如果用容易凝固的猪油来点灯,则更要频频地拨捻子。所以说,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比喻有些人做事缺乏主动性,要别人经常督促,常见于大人教训小孩。

27、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比喻日子越过越好。

28、铜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却倒不出来。比喻有些人肚子里有学问,但语言表达能力差。

29、韭菜炒豆芽——理不清。比喻事情头绪繁杂,理不清楚,也比喻有些人写文章条理不清。

30、吃稀饭淘汤——各有所好。吃稀饭一般是不淘汤的,如果淘了汤,也不碍事,只是各人的喜爱罢了。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31、嗡鼻子吃冲菜——好得哄。嗡鼻子人说话鼻音特别重,往往把字音念错。冲菜是远安的传统小菜,有一股冲味,嗡鼻子人吃了,鼻子更嗡,但冲菜很好吃,嗡鼻子人说冲菜好吃便说好得哄(很)。

32、竹筒倒豆子——一干二净。意思是做事要干脆利索。

3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鱼用的是一张直钩,直钩是很难钓起鱼来的,全凭鱼儿自己上钩。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我的货就这个货,价就这个价,买不买由你。

34、水里赶团鱼——越赶越深。在水里捉团鱼,团鱼往深水里跑,是捉不到的。形容一些爱赌博的人输了钱,总想翻本,结果越输越多。

35、黄瓜打锣——去了大半天。黄瓜又脆又嫩,拿来当锣捶,敲一下就断了大半头。形容事情很糟糕,也形容人到中年,万事皆休。

36、玉米盆子里洗澡——糊里糊涂。形容头脑不清醒。

37、架上的葫芦——悬着。形容事情悬而未决。

38、草地里的冬瓜——白大了。冬瓜到了秋天就成熟了,又白又大,这时冬瓜藤子都萎了,地里长满了杂草,冬瓜一个一个像枕头一样睡在草地里,看上去又白又大。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我虽然年纪比你大,但各方面都不如你,白白地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39、吃青豌豆米吐皮——吊气。刚上市的青豌豆米本来就很嫩,根本不用吐皮。如果吃青豌豆米还吐皮的话就是奢侈浪费,鄂西方言叫吊气,吊儿郎当。

篇5:与乌鸦有关的歇后语

乌鸦的歇后语

乌鸦落房头 —— 开口是祸

拜堂听见乌鸦叫 —— 倒霉透了;扫兴

乌鸦不叫乌鸦 —— 太平鸟

粉刷的乌鸦 —— 白不久

夜莺学乌鸦叫 —— 变坏了

石头打着乌鸦嘴 —— 硬碰硬

乌鸦当头过 —— 非灾即祸

树头乌鸦叫 —— 不入耳;难入耳

乌鸦长白毛 —— 怪事一桩

乌鸦一字飞 —— 一溜黑货

饶舌的乌鸦 —— 老调子

白毛乌鸦 —— 与众不同

乌鸦落在雪堆上 —— 黑白分明

树上的乌鸦,圈里的肥猪 —— 一色货

乌鸦唱山歌 —— 不堪入耳

乌鸦的相关信息

秃鼻乌鸦在中国东部至东北部广大平原地区高树上营群巢,通体黑色,嘴基背部无羽,露出灰白色皮肤。白颈鸦在华北以南平原至低山的高树上筑巢,很少结群,体羽黑色,有鲜明的白色颈圈。寒鸦为中国北方广大山区和近山区常见的小型乌鸦,胸腹白色并具白色颈圈,余部为黑色;喜在崖洞、树洞、高大建筑物的缝隙中筑巢。大嘴乌鸦在中国东北以南的广大山区繁殖,体形较大,嘴粗壮,通体黑色。渡鸦是乌鸦中个体最大的,体长约600毫米,通体黑色,体羽大部分以及翅、尾羽都有蓝紫色或蓝绿色金属闪光,嘴形甚粗壮。在西藏自治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区岩缝中筑巢。秃鼻乌鸦、寒鸦、大嘴乌鸦为中国东部和北部城市内冬季的主要混群越冬鸟类。乌鸦为森林草原鸟类,栖于林缘或山崖,到旷野挖啄食物。集群性强,一群可达几万只。

除少数种类外,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杂食性,很多种类喜食腐[3] 肉,并对秧苗和谷物有一定害处。但在繁殖期间,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动物、蝗虫、蝼蛄、金龟甲以及蛾类幼虫,有益于农。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农业垃圾,能消除动物尸体等对环境的污染,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一般性格凶悍,富于侵略习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内的卵和雏鸟。

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较复杂,并伴有杂技式的飞行。雌雄共同筑巢。巢呈盆状,以粗枝编成,枝条间用泥土加固,内壁衬以细枝、草茎、棉麻纤维、兽毛、羽毛等,有时垫一厚层马粪。每窝产卵5~7枚。卵灰绿色,布有褐色、灰色细斑。雌鸟孵卵,孵化期16~20天。雏鸟为晚成性,亲鸟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独立活动。野生乌鸦可活13年,豢养的寿命可达20年。有的经人工训练后可学人语并计数到3或4,还能在容器内找到带记号的食物。

乌鸦终生一夫一妻。

篇6:与猴子有关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猴子爬树梢――到顶了

猴子的屁股――坐不住

猴屁股――自来红

猴屁股扎蒺藜――坐立不安

猴子拿棒槌――胡抡

猴王闹天宫――大打出手

猴子戴手套――毛手毛脚

猴子捡姜――吃也不是,丢也不是

猴子唱大戏――胡闹台

猴子偷黄连――自找苦吃

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

猴子捞月亮――空欢喜一场

猴子吃核桃――全砸了

猴子拉弓――不是样子

猴子耍拳――小架式

猴子抱西瓜――顾此失彼

猴子爬上樱桃树――粗人吃细粮

猴子戴眼睛――假斯文

猴子骑老虎――下来完

猴子穿衣服――冒充善人

猴子衔金冠――装相

猴子爬上旗杆顶――高高在上

猴子倒立――尾巴翘起来了

猴子拉梨――顶牛

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

猴子偷南瓜――连滚带爬

猴子坐火箭――远走高飞

猴子看果园――欢天喜地

猴子爬竹竿――上蹿下跳

猴子耍大刀――胡砍()

上一篇:校先进班集体申请材料下一篇:协会会庆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