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

2024-05-13

关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精选6篇)

篇1:关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一,宋江当机立断的性格

在《水浒传》中,宋江还是官衙里一个小小押司的时候,偶然间结识江湖好汉晁盖,二人一见如故,前往酒楼把酒言欢之后,更是认为彼此是知己,久久不愿意辞别,约定日后如果有用的着对方的情况下,支应一声就会前来帮忙。

不久后,晁盖得到刘唐线报,说大名府梁中书为其父进献的生辰纲会在近日上京,与其他几人谋划好后,便率领江湖好汉劫下财物,运回山寨。在抢劫生辰纲事情暴漏后,宋江当即骑马通风报信,告知晁盖此事,然后回到府衙,用言语拖住知县道:“日间去,怕走漏了风声,派遣差官夜里去拿了晁盖,其他几人也就有了着落!”就这样,可以给晁盖争取宽裕的时间,晁盖、吴用才得以逃脱。

从此宋江的侠义之举便深深印在这些好汉的心中,与晁盖等一批江湖英豪结为兄弟,自晁盖之下,就以宋江为尊。

假如当初的宋江担心自己在朝廷的前程,或者稍微优柔寡断一些,也许时机转瞬即逝,晁盖可能不会在有上梁山的机会,他也就不会在梁山揭竿起义,抵抗宋朝朝廷,喊出:“竭心同力,共聚大义。”的宏伟口号。

还有一事也深刻的体现出宋江为事果断之处。晁盖在宋江帮助下,逃脱官兵追捕,在梁山立足之后,感念宋江的救命之恩,特地派人送百两黄金到宋江府中。宋江百般推脱,无奈之下,最后收下一根金条以示领情,并告知刘唐:“你们几个兄弟初到山寨,有很多地方需要银两,宋江家中还有些,这些就拿回去,你们先用着,就权当寄存在那里,我日后再取!” 待刘唐离去后,宋江回到家中,顺手将书信和金条随意放在衣架上,便去办理别的事情。待到想起此事,急急忙忙回去寻找时,那小妾阎婆惜已经无意间看到那条金条和书信,发现宋江与江湖豪杰有所联系,就欲以此为要挟,逼迫宋江交出晁盖书信上说的数十根金条,如果宋江不给的话,她便要去官府告发宋江,不仅要将宋江打入大牢,还威胁说顺带将晁盖也交待出来,一网打尽。

宋江百般劝说,全力安抚妇人,怎乃那阎婆惜顽固之极,死咬着书信不放,非要得到那数十根金条,还作势穿衣出去告官。宋江心里倒是不怕这阎婆惜将自己陷害入狱,却是担心将晁盖和其他兄弟卷入**,遭受大难。宋江算计得失后,便动手将阎婆惜杀死在房内。事发之后,宋江迅速将书信、金条处理掉,以免祸及到晁盖等人身上。隔日,在阎婆惜的后妈将宋江送官告发后,只是将宋江自己牵连进去,并没有涉及到晁盖等人,宋江心中也是大定。这件事情也明显的描述出宋江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舍弃自己富有生活的魄力。

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为什么当晁盖听闻宋江因为他们的书信导致落狱后,晁盖和吴用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率领众人拼死来劫狱,不顾自己势单力薄,正面和朝廷作战的危险性。这正是宋江当机立断的特性,能够将朋友兄弟放在第一位的侠义精神,深深感动了众人。

宋江的果断风格在后来梁山揭竿起义后,率领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抗争北宋朝廷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进而也获得了众位兄弟的一致拥戴,坐上了梁山首领的位置,与众弟兄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

二,宋江宽厚待人的秉性

在宋江初次遇到武松,细细打量之下,见武松仪表堂堂,相貌雄伟,心中不禁喜欢,一见如故。与武松喝酒聊天后,更觉亲切。宋江在武松临行前执意送给了武松数十两银子,以作盘缠。武松虽几次推脱,宋江均将银两放到武松的包裹中。最后武松辞别的时候,堕泪拜谢辞去。在日后梁山的斗争岁月中,宋江对武松多般照顾,亲如兄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武松也是一心拥戴宋江,为梁山大业作出巨大贡献。

在宋江与武松辞别的时候,宋江就细细嘱咐武松,一心希望他能够在朝廷内谋个好差事,可以离开草寇之地:“好兄弟,你这次去了那山头,一定要保重身体,切莫生事。如果有机会离开山头,能到官府里谋个事情做,那是最好不过,你就撺掇杨志他们也同你前去,互相照应着点。如果在朝廷能加官进爵,领取俸禄,获得朝廷赏赐,使自己的后人能够平平安安,那就上天保佑了。我这人文不成,武不就,日后也闯不得什么大功业。而兄弟你武艺高强,身材挺拔,日后定得做的大官,我们也好日后相见。”厚道待人的宋江无时无刻不在惦记武松的前途,不愿武松落入草寇,时刻盼望着武松能够走入仕途,披红挂绿,获得一官半职,也好荫及子孙,造福后世。

还有一人,宋江对他时刻操心关怀,这就是“黑旋风”李逵。李逵其人,好吃,好赌,鲁莽,只有一身蛮力,有时候还出言顶撞宋江,但宋江没有对他有其他看法,一样是视为自己的兄弟。初次在赌馆内相见,李逵赌输了银两,正在那叫骂,宋江不仅替他还了赌债,而且还送予他十两银子,让他带在身上。在酒楼上吃饭,李逵说小碗喝酒不痛快,宋江便让小二拿上大碗;宋江和戴宗吃完鱼后,见李逵早已吃完,便又叫了几斤肉,让李逵管饱吃。这些也让李逵心里十分感念宋江的仁义。从梁山揭竿起义,到答应归顺招安,李逵一直被宋江带在身边,细心照顾,担心李逵在江湖上惹出是非。

在宋江因为酒后乱性,胡乱题诗被捕入狱后,李逵生怕自己喝酒误事,耽误了宋江吃饭的时辰,便自己饿着肚子,等宋江吃过后才胡乱寻找些吃的。这也是什么情分,这就是宋江宽厚性格带来的好处,能让李逵这莽汉做到此等地步的人估计绝无仅有了。梁山上的江湖好汉都是心直口快之人,如果宋江没有宽厚仁义的一面,是很难将这么多的豪杰聚集到一起,更无法让各种性格的好汉都服气宋江自己,拥戴宋江登上首领座位,率领梁山三军。

起初杨雄、石秀两前来投奔梁山,禀告时迁在庄内偷鸡吃,晁盖大发雷霆。宋江待晁盖稍微平复了下心情,上前劝说道:“达官显贵,平民百姓,只要能有一技之长,哪怕是梁上君子,也能够为我梁山所用,来者不拒。”

宋江为时迁求情后,晁盖和众人商议后便要率领军队下山搭救时迁,宋江连忙道:“晁盖哥哥乃山寨之主,岂可随便出山,这等事情就让兄弟我带兵前去吧。”

为了晁盖的安危,宋江劝说他放弃亲自出兵的打算,自己率领众人去解救时迁,众人见宋江主动请缨,也都纷纷站出来,愿意与宋江一道出兵。

许许多多的事情展示了宋江的宽厚,令江湖英豪无不望而景仰,也为日后带领三军与朝廷抗争,做到令行禁止打下了基础。

在卢俊义生擒史文恭后,宋江在众好汉面前又一次要请卢俊义来做寨主,并陈诉自己确有三方面比不上卢俊义,文中是这样说的:“员外仪表堂堂,乃有得之士;从小长在富贵之家,见多识广,长有豪杰之誉;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而景仰。仁兄有如此德行,正当统帅山寨,为兄弟们谋求前途。”

宋江这番言论,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若论个人相貌、出身、武艺,宋江的确都不如卢俊 义,尤其是卢俊义的武艺,即使在好手如云的梁山大寨中,也绝对够得上一流水准。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梁山众人依旧拥戴宋江坐上首领之位,这小小的事情再一次的将宋江为人仁义,深得众人爱戴的情况彰显出来。

对待自己的兄弟是如此做法,在对待曾经对自己不利的人,宋江也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毫不计较那些小事。宋江杀阎婆惜下狱后,被发配在刺配江州路过梁山时,刘唐奉晁盖的命令搭救宋江。当刘唐要杀两个官差,他便道: “这个不是你们兄弟为我宋江着想,倒要陷我于不忠不义之地。若是杀害二位官差,只是逼迫宋江自己了结性命,我还不如死了干净!”硬生生将两个官差从刘唐手中救下来,让二人离去。

由此可以看出宋江的仁爱宽厚之心,对朋友的宽厚包容,对敌人的忍让、不计较,也是使宋江富有独特魅力,令众人为之钦佩的地方。

篇2:关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

摘要:《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白话写成的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用细腻的手法着重写了宋江、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个人传奇故事。其中宋江是《水浒传》中贯彻始终的主角,也是小说的第一号人物。宋江,一个才智出众的起义领袖,一个封建王朝的忠臣孝子,他以忠义著称,但却始终不被朝廷信任,他有无数兄弟,但最后却把自己的兄弟送到死亡的深渊,他到死依然向君王表明自己的忠心。宋江作为一个忠于君王,至死不渝,对兄弟有情有义却害了自己兄弟的人物形象从此深深刻在文学史的天地里。

关键词:宋江 人物形象 忠义

正文:宋江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宋江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他的每一个绰号都表现出了他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重分析在这种生存博弈中梁山英雄的领袖宋江的人物形象。

一、胸怀大志 患得患失

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他在生活中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注意收拢人心。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他抑制自身的短处,发扬自己的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在当时混乱黑暗的社会中,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的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二 仗义疏财 网罗豪杰

宋江试图以江湖领袖起家,早年就注意从生平小事做起,仗义疏财,受人喜欢,日积月累,名闻遐迩。在宋江的那个时代,社会中的游民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的问题。他们在形影相吊、流离失所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朋友的援助,而援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宋江最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为他的起义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经历过北流高迫害的清风寨事件之后,宋江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决定带着花荣上梁山,因为座位的问题,燕顺等人和石勇发生了冲突,石勇口气很大地说:“老天下只让得两个人,其余的都把来做脚底的拟。”宋江问他两个人是谁,石勇告诉他,一个是柴进,一个是“郓城县押司山东及时雨呼保义宋公明”可见宋江在社会的名望。

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虽然金圣叹批评说:“宋江为区区滑吏,而徒以银子一物买遍天下”。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上流社会的义和利之所以是分开的,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寓于利。”但是那是因为“君子们”一般是在上层阶层,他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空口叹谈一些大道理,而生活在底层的游侠和豪杰们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日三餐可能不饱,也许你可以说他们现实,但是这些现实也是腐败的政府逼出来的,所以宋江之所以送给这些人银子等物质东西,广结朋友,一方面体现了宋江为人世故,懂得老子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以之”的道理,一方面也很了解下层人物的需要,一个懂得关心别人,周济人于水火之间的人从来不会有困难的。二十回的时候,宋江离家出走,一方面叫人“送金子到朱仝处,央他上下使用,及资助阎婆”,“免得他上司告饶官府。”一面又“吩咐大小庄客”,“早晚殷勤服侍太公。”知县在处理宋江的案子的时候,当庭发落做功的,“你等可多待人,去送家村送大户装上,捕捉犯人宋江来。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宋江虽然杀了人,由于”宋大户“大把使用银子,得到多方面的照顾开脱,而在郓县的时候从县令、都头到追捕公人,全力包庇,所以宋江花钱慷慨不仅获得了美名,而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占尽了便宜。

因为宋江““自幼学儒”,(一百回)“曾攻读经史”(三十九回)所以他懂得历史经验,还有他对儒家的“仁”的思想的深刻了解,所以对社会下层的痛苦多有体会,深知下层被压迫民众的痛苦,但是也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他成为了昏君奸臣的孝子忠臣。在某一方面,宋江还具备墨家“摩顶至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在第二十一回上宋江常常赉助卖糟腌的唐牛儿;宋江对买汤药的孤老王公,不仅许赠一具棺材,而且许他在“百年归寿”时,再给予“送终之资”。

三、义气道德掩盖着无限心机

智取生辰纲成功,晁盖投梁山泊做了寨主占了先。这对宋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经过大闹清风寨,断配江州路,虽然他网罗的大批好汉上梁山占有绝对优势,但在道德义气的表层下他仍只能屈居第二把交椅。在以后漫长的奋斗历程中,他只有仁义和气,做好人情,多立战功,潜移默化,才能架空晁盖,控制梁山。第四十一回里,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就宣布“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守”。左边九人是林冲、刘唐、阮小

二、阮小

五、阮小

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其中跟随晁盖上梁山的是刘唐,三阮、白胜等五人。

晁盖不注意抓梁山泊人事大权。第五十一回里,他让吴用与宋江商议决定山寨职事。宋江凭着自己网罗上山的好汉占绝对优势,安排心腹头领牢牢地控制了梁山泊各方面大权,初步具备了架空晁盖的基础。

篇3:关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

在《水浒传》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 宋江可以说是引起后人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他性格复杂, 矛盾重重, 有人说他忠义双全, 有人说他仗义疏财, 有人说他忠义的外表下掩盖着无限的心机, 还有人说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这些说法充分说明了宋江是个兼具多重性格的人物, 每一个矛盾面在他身上可以说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宋江的曲折经历

宋江的经历较为曲折。他所生活的时代, 社会背景非常复杂, 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 封建制度越来越腐朽, 广大人民遭受着日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种状况造成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各地人民纷纷揭竿而起, 举起了起义的大旗。生在乱世的宋江, 有着远大的抱负, 为朝廷、为国家尽心尽力, 在他的心里是看不起恶势力的, 他又很仗义。《水浒传》第十六回里, 晁盖、吴用策划实施了“智取生辰冈”, 事发后, 当时担任郓城县押司的宋江, 得到了官府要捉拿晁盖的消息, 于是他第一时间给晁盖报信, 使晁盖终于逃脱官府的缉捕, 顺利地上了梁山。

晁盖在梁山泊坐稳交椅后, 为了感激宋押司的仗义, 特地派赤发鬼刘唐 (也是生辰冈的同案犯) 带着一百两黄金来回报这些曾经在危难之时帮助过自己的官员。可是, 宋江却只收下了一条金子和晁盖的感谢信, 剩下的让刘唐带回去。他说:“贤弟, 你听我说, 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 正要金银使用, 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 且放在你山寨里, 等宋江缺少盘缠时, 却教兄弟宋清来取。”由此看来, 宋江的“及时雨”这三个字的确不是浪得虚名。

梁山泊好汉, 用朝廷的话说是草寇, 危及江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绿林好汉, 他们多是不得志的有识之士, 劫富济贫, 顺应民心, 替天行道。他们在自己的心中是正义的形象, 目的是推翻不公平的社会。在梁山泊集中的英雄好汉来自各行各业, 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品行, 宋江作为这样一群形形色色人物的领袖, 必须要有一定的气度与胸襟, 发挥自己的无限心机, 利用各种手段笼络人心, 为己所用, 这无疑也应该是作为梁山泊主所必备的。

二、宋江的仗义疏财

早年的宋江善于从小事做起, 仗义疏财、网罗人心, 在人们心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天长日久, 其名远扬, 人送绰号“及时雨”。这个绰号代表的是宋江乐于救人于危难, 舍得花钱和善于花钱。但是, 当我们读完《水浒传》, 回过头来再细看时, 却发现宋江并没有真正救济过几个穷苦人家, 倒是许多贪官强人, 土豪劣绅笑纳过宋江奉上的大绽银两。可见, 宋江的仗义疏财是很有分寸的, 他的银两投资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

三、宋江的心狠手辣

宋江以善于结纳英雄自负, 所过的清风山、对影山、黄门山、揭阳岭、浔阳江, 强梁豪杰皆望风下拜, 众服归心。我们特别要说的是秦明, 他是宋江黑道网罗人才的不幸牺牲品。秦明事件也体现了宋江心狠手辣的一面, 可以说, 在这一事件中, 宋江不只厚, 而且黑。

青州总管秦明奉慕容知府之命出马剿匪, 途经清风山时中了宋江和花荣的埋伏, 被活捉了。清风山的英雄好汉们大摆酒宴招待秦明并邀其入伙, 遭到了秦明的断然拒绝。花荣一看劝降不成, 就假意放弃设计灌醉了秦明。秦明大醉, 在清风山住了一宿。没料到, 这一宿宋江等人却没闲着, 开始了陷害秦明的行动。他派人穿了秦明的衣服冒充秦明去洗劫青州市, 杀了好多无辜的百姓, 焚烧了好多房屋, 而且有意暴露身份陷害秦明。慕容知府因人证物证俱在, 连夜奏报朝廷, 并按当时的法律将秦明一家满门抄斩。

为了逼迫秦明上梁山, 宋江真是不择手段, 而事后, 他居然敢“光明磊落”把事情真相告诉秦明, 并许配花荣妹妹, 堪称人真厚啊!难怪有人说他是心狠手辣第一人!而且, 秦明的故事并非个例, 朱仝、李应、徐宁的遭遇也多有相似, 他们这群被黑道逼上梁山的好汉是梁山最脆弱的纽带, 在他们心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反叛, 他们最希望被招安。因此, 在后续故事中, 也正是这群人成了宋江招安最坚定的支持者。

四、宋江的无限心机

宋江是一个极富心机的人, 他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并制造机会抬高自己的地位, 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利用封建迷信蛊惑人心, 抬高自己。他在幕后操纵了“京师童谣”的制造和传播, 为投身起义事业做了舆论准备, 也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警惕;在梁山重新聚义庆筵时, 他又借机大谈闹得沸沸扬扬的京师童谣事件, 故意宣扬神化自己, 让梁山众好汉从精神信仰上服从于他, 使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初步超越了寨主晁盖。后来, 他又利用九天玄女传授三卷天书成为“宋星主”, 肩负的是神明授予的“替天行道、全忠仗义、辅国安民”之大任, 为自己最终成为梁山寨主奠定了必要的“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

五、宋江的忠孝双全

宋江早年在家乡及周边即被称做“孝义黑三郎”。当宋江踌躇满志地率众准备投奔梁山的时候, 石将军石勇给他的一纸家信把宋江由江湖拉回庙堂。父亲的死讯让他“两三遍自寻死处, 一哭一个昏迷”。他丢下众兄弟执意要回家奔丧, 当他急匆匆地赶回家以后, 却发现其实父亲并未亡故, 而是以假书信的形式诓骗他回家。宋太公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宋江为了“父子团圆, 兄弟完聚”, 为了感恩皇帝大赦天下的浩大皇恩, 希望宋江远离江湖, 不要跟江湖强盗交往, 做一个听家长的话不触犯国家法度的忠臣孝子。于是, 宋江在父亲面前满口应允并践行着自己的承诺。然而, 宋江最终还是上了梁山。但他此时又带上“孝子”的面具, 不顾重重危险和众好汉的劝阻, 执意要下山接老父上山共享幸福生活。虽然他因此被官府追杀, 险些丧命, 但最终脱险, 使自己内心“百事孝为先”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至于宋江的“忠”应该是他骨子里渗透的最深的信仰, 这与他的出身和自幼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他出身于地主家庭, 自幼曾攻读经史。他的父亲给他灌输的也是“忠”和“孝”的封建儒家思想。因此,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上了梁山, 但他骨子里那根“忠君”的弦却始终未曾断开。他坐上梁山的头把交椅后, 首先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厅”, 给了朝廷一个信号, 并开始实施谋求招安的行动。而且他也多次表露了自己“身在梁山, 心在朝廷”的“忠心”。可见, “忠君”思想始终是渗透于其血液之中的。至于其被朝廷招安之后的忠君表现, 我们就更毋庸赘言了。

以上所述就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的宋江这一人物形象, 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人物性格的矛盾性。施耐庵正是通过描写宋江充满矛盾的种种行为,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兼具多重性格、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摘要:《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晁盖等一大批人物形象, 其中, 宋江是贯彻始终的主角, 同时又是争议最多的一个人物。本文着重从他的多重性格入手分析其人, 以帮助认识宋江、了解宋江。

篇4:浅谈《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宋江 人物 形象 忠义 假仁假义

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2-02

《水浒传》中,宋江是核心人物。“各路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聚集在‘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是宋江之功;梁山好汉征剿方腊,农民起义军自相残杀,革命事业被淹没在血泊之中,毁于一旦,是宋江之罪。”一部《水浒传》离不开宋江,那么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形象的人呢,英雄?草莽?仁义?自私?

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学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过对宋江的看法。鲁迅先生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水浒传》中也有很多对宋江的赞誉之词,“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湖保义,豪杰宋公明”,“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等等。而郭沫若在为关良的画作《乌龙院》(即《坐楼杀惜》)的题诗中却写道“别人并不爱你,但偏要卖你的老气。我实在不高兴宋江,他并不是英雄,也不侠义,彻头彻尾只是个假仁假义、欺人欺己的浪子”;萨孟武认为,梁山泊的构成分子是以流氓为主,是流氓组织的团体,宋江是一群以流氓为主的帮会的会长。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来,自古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褒贬不一,当然,很多文人学者对宋江的看法有的带有个人主观思想,有的受到时代特征影响。那么,以忠实原文为基础,从原文事实来看,宋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

从原著来看,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且于家大孝”,“下有一个兄弟,换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宋江出身平民之家,父亲及祖上皆为善良及讲求忠信仁义的人家,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影响,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宋江既善良好心同时又胆小如鼠。他“私放晁天王”、施棺材钱财于阎婆卖汤药的王公等都说明他是“做好事的押司”。当他听说晁盖梁山称王,州府发下公文时,他又想“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当晁盖派“赤发鬼”刘唐前来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时,他又寻思“早是没做公的看见,争些儿惹出一场大事来”。原著中也在“宋江怒杀阎婆惜”中批语说“宋江小胆翻大胆,善心变做恶心”。

宋江生活在这样世世代代单纯质朴的家庭背景下,那么所接受的教育一定是当时影响最广最深的儒学。儒学提倡积极进取,入世济民的思想,因此宋江从始至终都想进入仕途,才会在做押司之时“疏财仗义”结交江湖人士并“谨慎小心”(实际上就是胆小),在他杀阎婆惜犯案以至最后上梁山后,他也想通过发展壮大梁山使朝廷招安,最后因征讨方腊,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的时候,宋江等人都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最后他明知被御赐毒酒,却说“我死不争”,并怕李逵“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而邀李逵同饮毒酒。借用宋江死前所说:“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因此,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一生深受儒学影响。

既然宋江从小生活在平和、单纯、质朴的家庭里,又从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那么宋江又为什么会走向他所不认同的“灭九族的勾当”——上梁山为“匪”呢。

二、宋江为什么“反”,走向梁山

1、宋江的“二反”道路——宋江“反”是他从走投无路为保性命的自身利益的一个最后选择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成通缉犯,四处逃跑投靠他人,他投靠过柴进、孔太公、清风寨知寨花荣,一路寄人篱下,饱受风霜之苦,但却从没有想过去投靠他曾帮助过的晁盖,因为他不愿意落草为寇,因为他怕会影响他的一生仕途,因为在他儒学忠孝的思想中,这是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万劫沉埋”。后来,他连累花荣杀了刘高,他才实在无路可走勉强落草为寇,才想着要去投奔梁山,“自这南方有个去处,地名唤作梁山……我等何不收拾人马,去那里入伙?”这是宋江“一反”,但没想到宋江却被父亲宋太公以“因病身故”骗回家而“拟定罪犯”“刺配江州牢城”,此时,因再无性命之虞,宋江又开始不愿落草而想要回到“正途”,所以当梁山好汉刘唐、花荣等人来救他时,他是万般不肯落草去梁山。他说“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甚至“把刀望喉下自刎”,花荣要给他开枷,他也说“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后上到梁山,晁盖再劝宋江留在梁山,可宋江却以家中老父为名推托,并且说“前者一时乘兴,与众位来相投。天幸使令石勇在村店里撞见在下,指引回家。”从“一时乘兴”和“天幸”就可以看出在宋江的思想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落草为寇,背弃他的儒学思想。后来“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他才落草投靠梁山,走上“二反”的道路。所以,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宋江“反”而走向梁山实际上是走投无路为保性命之举,一切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

2.“反”是宋江的最后的“后备胎”,在最后实在无路有性命之虞的时候,他想通过“反”来引起朝廷重视,从而接受朝廷招安,然后回到他的最初目标——进入仕途,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宋江在有路可走的时候是一定不会“反”的,所以当他和武松离开孔家庄时,武松劝他同去二龙山落草,他不去,并劝武松“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可见,宋江在“怒杀阎婆惜”之后虽四处飘荡投靠,但已经把落草“反”朝廷作为了他的“后备胎”,所以他才在和花荣杀了朝廷清风寨知寨刘高“一反”之后设毒计骗秦明入伙,“坏了百姓人家的房屋,杀害良民。”结果了秦明“一家老小”,如此的残忍狠毒,连秦明也说“只是害得我忒毒些个!”宋江为了拒绝晁盖等人拉他入伙,不惜“把刀望喉下自刎”,可是当他要秦明入伙却这样毒辣,为什么?因为秦明的入伙可以增强他们的势力,威慑朝廷,可以让他多一份让朝廷招安的信心。因此,宋江只是把梁山当作“后备胎”,只是权借水

泊梁山暂时栖身,心中却日夜盼望招安。

三、宋江上梁山后在梁山的所作所为

1、宋江上梁山后的争权

宋江一落草之后就屡立战功,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第四十七回“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四十八回“宋公明二打祝家庄”等等,虽然在此之前晁盖才是梁山的首席领导,但宋江为了能在晁天王之后顺理成章的当上梁山的大当家而不惜如此努力。宋江初落草梁山时,“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因初到梁山未立寸功怕人心不服而再三推让,甚至说“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救死。”后来宋江坐了第二位,说道:“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从这些可以看出宋江不是不想坐梁山山寨之主,而是时机未到。所以宋江落草梁山后就积极展现自己的勇敢、智慧和教强的指挥领导能力,后来“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伤中不愈而亡,本来这正是宋江当梁山头领的最佳时机,可晁天王死前却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于是宋江在吴用等人的劝说下假意暂任山寨之主,后来“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宋江又假意在忠义堂上和众兄弟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如此做秀。”甚至自比自己有三件不如卢俊义之处,他明知手下吴用、李逵、武松、刘唐、鲁智深等人会不愿卢俊义坐头领而推举他,他却故意虚情假意推脱,他为了能够名正言顺的当上梁山泊之主,于是又找一梯子下,借山寨钱粮缺少之名说“如先打破城子的,便做梁山泊主”。金圣叹评论说:“第一把交椅既以之自据,又以之媚人,彼晁天王誓箭,竟安在哉?”

宋江之所以上梁山后努力的建立战功,是为了能当梁山之主,然后带领梁山走向招安,而他却又故意谦让,先让晁盖,后让卢俊义,这样的虚情假意、做秀让闲目的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兄弟们心目中的“仁义”“谦让”的美名,让兄弟们更加听从自己,从而为自己的顺利接受朝廷招安打下基础。

2、宋江掌权后吸纳人才对梁山实力的扩大

宋江一掌权梁山后就加大对人才的吸纳,扩充自己的实力,目的是为了对朝廷形成威慑,迫使朝廷招安。第六十回“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后,宋江暂代头领之职,就在第六十一回开始设计赚取“玉麒麟”卢俊义,后又招降了“急先锋”索超、“大刀”关胜等人。而宋江对这些人才的吸纳“时刻不忘‘厚黑’二字真诀”。

“黑”是因为他为了能扩大自己的实力,让这些人才加入梁山不惜乱杀无辜、祸害百姓,直至逼得这些人走投无路。

《水浒传》中先后有秦明、卢俊义、安道全等都是被宋江设计逼上梁山。这些计谋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陷害他们与梁山勾结造反或是陷害他们杀人,以至于他们走投无路,只好附逆梁山。为此,秦明一家惨遭灭门(第三十四回),为逼卢俊义上山,甚至不远万里派吴用设计陷害,终至玉麒麟家破人亡、身陷囹圄,九死一生,性命几乎不保,若非燕青侠义救主,卢俊义又安在?连燕青也说:“当初都是宋公明苦了主人。”(第六十一回)神医安道全也为此被陷害,不得不舍情附逆(第六十五回)。

“厚”是指宋江在用“黑”的计谋逼迫这些英雄好汉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后又虚情假意宽慰这些人,并为自己的这些行为解释,甚至用言语贿赂他们。如宋江对秦明说:“总管休怪,昨日因留总管在山,坚意不肯,却是宋江定出这条计来,……因此杀人放火,先绝了总管归路的念头。今日众人特地请罪。”宋江对卢俊义的做法最能反映其“厚”的程度,“宋江见了卢俊义,纳头遍拜。”他还说:“我等众人,欲请员外上山,同聚大义,不想却遭此难,几被倾送,寸心如割。皇天垂佑,今日再得相见,大慰平生。”(第六十七回)并虚情假义作让贤状。萧瀚评价宋江“如此做秀,实在让人感到恶心。”

宋江在他未反之时,晁天王让他上梁山,他是“若是如此来挟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可是看前面他又是如何逼迫秦明、徐宁、卢俊义等人上梁山落草的呢?难道当时他就没有想到自己以前的百般不愿、以死相逼吗?原因是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考虑,他要朝廷对梁山招安,那么就必须让朝廷对梁山感到畏惧;要让梁山对朝廷形成威慑,那么就必须充分扩大梁山的实力,多吸纳智勇双全的猛将。所以宋江才会不顾他人是否愿意的千方百计的使用“厚黑”法增加梁山实力,为了最终的招安做准备。

四、宋江接受招安到底是为了谁

宋江从始至终心中都记挂着招安,所以宋江对当时的皇帝宋徽宗忠心不二,梁山提出的口号也是“反贪官反奸佞不反朝廷”;所以宋江在捉了高俅以后,在高俅面前表现出谨小慎微、毕恭毕敬,深恐得罪朝廷要员的奴才相(第八十回);所以宋江在梁山兄弟们听完朝廷招安诏文后都义愤填膺时不顾兄弟们的想法,把兄弟们“都骂下关去了”,甚至对招安的陈太尉说:“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第七十五回)宋江对招安这样尽心尽力,难道真是像他说的为了梁山的兄弟为了大家的利益吗?

宋江接受招安,梁山的好汉几乎都不赞成。先是李逵从梁上跳下来把诏书“扯得粉碎”,并“楸住陈太尉,拽拳便打”;鲁智深也“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连行者武松都“掣出双戒刀”;还有穆弘、史进等。(第七十五回)可想而知,梁山上的大部分兄弟都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并不是像他所说的是为了梁山兄弟。

宋江在带领梁山接受招安之后,梁山的兄弟在宋江的带领下为朝廷东征西讨,招安之后的梁山人马成了朝廷手中的一把利剑,奉命破大辽,讨王庆,伐田虎,征方腊,白白断送了十万人马,几乎都命丧战场,难道这就是宋江为他的弟兄们设计的美好前程吗?宋江明明知道在接受朝廷招安后要为朝廷卖命作战,也知道既然有战争就必定有死亡,可宋江仍然不顾兄弟们的反对和死活而接受朝廷招安,所以,宋江接受招安根本就不是为了梁山兄弟。

那宋江接受招安是为了谁呢?当然是为了自己。

从前面宋江的生活背景和所受的教育、宋江为什么“反”和宋江在梁山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看出宋江所有的选择和行为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他受招安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耀宗祖。

篇5:论水浒传中的宋江人物形象

写作提纲

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

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 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

二、宋江的“忠孝双全”

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

2、孝忠君主、忠贞报国

三、宋江的“反抗”

1、题诗言志

2、聚众梁山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有着复杂多重的性格人物形象。施耐庵塑造宋江这一人物形象, 抛弃了历史上的宋江,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 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本文就围绕宋江上梁山之前曲折过程,以及梁山上后的起义生活,再后来接受朝廷招安,来分析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对于我们不断深入了解探索《水浒传》中思想内容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水浒传》 宋江 人物形象

正文:

《水浒传》是一篇悲壮的史诗,通过描写众位好汉被逼上山的遭遇,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了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奸佞当权,社会黑暗,人民奋起反抗而最终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状况,汇集起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画面。在众多的英雄中,作为中心人物的宋江是最复杂的,从刀笔小吏到义军领袖,再从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王朝的走卒,直至兔死狗烹,其悲剧的一生令人扼腕痛惜、催人泪下。作为文学形象,宋江是《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物形象之一。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宋江是一位仗义英雄 1.仗义疏财、济弱扶贫

宋江是一名押司,在衙门中管理文书案牍,对老百姓的疾苦有一些体验的,对老百姓是同情的,对他人的困境,均能雪中送炭,给予帮助。宋江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第二十一回叙述他接济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而阎婆惜这件事可以算是宋江若干行善济弱中比较重要的事件。阎婆惜是东京汴梁人士,她跟着父母到了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郓城县。屋漏偏逢连阴雨,阎家的父亲暴病身亡,却无钱埋葬,阎婆惜和母亲陷入赤贫境地,连父亲的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安葬了,仗义疏财的宋江在街上听到了

这件事情,就出手相助,给棺材铺打了招呼,让阎家母亲去拿口棺材,又见阎家母女生活无着,随手给了母女十两银子,阎婆惜母女感恩涕零。按理说,宋江与阎婆无亲无故,素不相识,他没有帮助阎婆惜的理由,对阎婆惜的求助可以不理不睬或些许资助,可宋江帮助了她。

仗义的宋江,一贯地扶危济困,救人之急,有“及时雨”之称。因此,天下无论识与不识,提起宋江莫不交口称赞,也无不结识宋江为荣。当宋江在江湖上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了名号。对方得到确认以后,定然会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宋大哥”定然都是“纳头便拜,真是个相逢恨晚。众望所归。有人认为宋江这种重义的性格特色,不是宋江单独具备的,在梁山其他英雄身上也表现得很突出,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就是个代表。相比柴进,宋江只是个押司,出身也只是小地主阶层,可以说他的收入很少,家境也不是相当富有。但比起柴进来,他更能想人所想,急人所急,且周祥细腻,无微不至。如宋江在柴进庄上与武松相遇的情景,宋江一见武松后,就拉着武松去喝酒,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武松做衣服;临分别时,宋江摆酒送行,并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盘缠;这场景,把英雄盖世的武松感动得五体投地。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结交李逵的情景,当时李逵一贫如洗,穷困潦倒,他耿直而粗鲁,贪杯而好赌,好打抱不平,惹事生非,宋江与他刚刚相识见面便给他十两银子,这让李逵感到宋江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关键的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燃眉之急,这使李逵非常感激,以致李逵终身相随,矢志不移。

2.仗义待友、侠名远扬

宋江私放晁盖,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都是灭九族的罪,但是他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闪失,私放晁盖,为了义气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依然历历在目。“生死至交一碗酒”是他人生信条,“急人之所急”是他的做事准则。各路英雄对宋江的顶礼膜拜,正是对他的“义举”的回报;也正因如此,宋江才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将众多好汉团结在他的周围,他也才能够稳坐帅位。当宋江成为梁山义军首领后,他关怀兄弟,对梁山好汉不分上下,一律兄弟相称。作战缴获的东西也合理分配,赏罚分明,《水浒传》里面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都是他为了救自己的兄弟而打。他每打一个城市都是因为自己的兄弟,梁山的兄弟被捉,为了救这些兄弟而打仗。这为全军上下团结一致反抗统治阶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征缴方腊,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政治大屠杀。一百零八位英雄,在征方腊的厮杀声中,每死去一个兄弟,宋江都要为之流泪,悲伤;没散去一个兄弟,宋江也要为之痛苦叹息。

二、宋江的“忠孝双全”

1、孝亲敬友、忠孝双全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这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水浒》中宋江的“孝”是有名的,“于家大孝”,“事亲行孝敬”,因为孝,他另立户籍,以免因事连累家人;因为孝,在得到父亲“病故”的信息而大哭昏迷;因为孝,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肯上山落草,以免被人骂为不忠不孝之人。

宋江因阎婆惜案刺配江州牢城,途中被梁山英雄拥上梁山,众英雄挽留宋江,可宋江执意不肯,他不愿做个“上逆天理,下违父命”、“不忠不孝的人”。就是浔阳楼上的反诗揭发后,宋江也不肯采取行动反上梁山,宁愿装疯卖傻,苟且偷安。直到被判劫法场,救宋江、闹江州、大获全胜,宋江才跟随英雄们回梁山泊后摆宴席庆胜利。宋江杀婆惜而逃亡,浔阳楼题反诗而获斩,几经生死,刚上梁山,不料突然接石勇捎来的一封报告父亲死亡的家书,宋江顿时思想波澜陡起,因为心系老父安危,拒绝众人劝阻,独自一人下山到了郓城县。然而,在宋家庄等待他的,不是灵堂哭祭,而是牢狱,脊杖和刺配江州。可见,宋江的所作所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忠义和孝顺,这就是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2、孝忠君主、忠贞报国

由于宋江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学的是孔孟之道,在行事上必是以“忠”、“孝”为先,时时想着忠于君主,处处都要“不违父教”;在他的心里,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反黄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勾当,是无论如何不能干的,甚至于“宁可朝廷负我,我心不负朝廷”,宋江在一开始就只反对贪官,不反皇帝;在他思想中始终有着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对于皇帝和封建秩序始终抱有幻想,在他受官府迫害时,却也不愿反抗,宁愿忍辱受苦也不造反干“灭九族”的勾当。宋江被自己和梁山英雄“逼”上山后,他就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重新定位。受儒学教育的宋江真正的报复是为国家权利服务,赢取功名,荫妻荣后;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以隐为

进,宋江也正是运用了这样的策略,于是接下来他就认真与朝廷“作对”,壮大梁山,以赢得以后接受招安的筹码;他和其他许多英雄的逼上梁山有所不同,宋江缺少李逵、武松等人那种反抗的主动性。他是带着地主阶级的种种偏见,带着孔孟之道,尤其是背着孔孟之道的忠君和造反有罪两个沉重的思想报负登上梁山的。所以,自始至终,宋江的言谈举止中便带有明显的受招安,仕皇帝、做忠臣的意图。即便在梁山起义军和封建王朝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他也经常想着投降重阳节菊花会上,宋江乘着酒兴,写了一首《满江红》词,呼吁“望天王降招安”在他骨子里,透着的是对大宋王朝的忠贞报国的志向;不论是晁盖打曾头市后的私见宿太尉,还是水淹高太尉后的盛情款待,亦或是晁盖死后,替换“聚义厅”为“忠义堂”大匾,处处透着他对朝廷招安的渴望;在把反对意见用兄弟之情压下去之后,他一边不得不抗拒官军的镇压,一边却竭力向起义队伍灌输忠君思想,改变斗争的大方向;在梁山最辉煌的时候,不顾梁山众人强烈反对,接受了朝廷招安;在“忠君”与“仁义”之中,他选择了忠君。

三、宋江的“反抗”

1、题诗言志

宋江本身走上反抗的路子是充满矛盾的,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宋江是反抗的,他在浔阳楼上写的两首反诗就是这个说明。“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谋;恰如猛虎我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江州;他年若得抱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浔阳楼反诗

是宋江对黑暗社会发出的反抗宣言。到了这时候,宋江道德的义士气质和政治的反抗性已交着在一起,成为宋江性格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时已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无病的呻吟,而是强烈反抗思想的自然流露,他公然要效仿黄巢勇敢地站出来造反。但反动统治者宋江还未来得及采取反抗的具体行动时,已经对他暗下毒手了,黄文炳认为是“反诗”,要赛过黄巢的宋江是个极其危险的反叛者。于是,他上窜下跳献计献策,硬是把宋江逼上行刑的法场。闹江州使宋江越过了反抗道路上最后一道障碍之后,彻底结束了逃避和反抗依偎不定的状态,终于走上了水泊梁山,这时宋江已经认清去梁山泊,投入反抗的洪流,才是一条唯一的出路。

2、聚众梁山

宋江一生因为其性格得以成就。但也因其性格而遭遇毁坏,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也萧何”,宋江“忠孝双全,美名远播”,使他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但正所谓树大招风;“杀惜”使宋江与过去诀别,把他推上亡命生活道路;纵使没有阎婆的要挟,在惊惧之下犯下杀人案,他的游走于黑白道之间的“骑墙”行为,也终有一天要将自己“逼上梁山”。宋江从济州到青州,从宋家庄到清风寨,不义之辈总是在迫害他,而义气兄弟则总是在救助他;这是他从现实强烈的对比中,认识到回到过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刺配江州,梁山泊兄弟们亲切挽留,义重情长;揭阳岭李俊的衷心规劝,铭心难忘,浔阳江边被赶得走投无路时,面对满目芦花,一派大江,宋江仰天叹道:“早知如此的苦,悔莫先知,只在梁山泊也罢;谁想直断送在这里,丧了

残生!”说来命运往往也是不由人自主的宋江天性豪爽好义,他对名誉的珍视乃至崇尚,他对游走于“两极”之间的快感的迷恋,必然要将自己的生命推向某种“万劫不复”的境地,当命运的马车一旦发动起来,一切就不由自主了;因此,生辰刚案发,宋江在他的复杂性格的驱使下,已开始走向生命里最重要的转折。如果说一开始是宋江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梁山作为他获得利益的一个重要的筹码,那么后来就是梁山选择了宋江。

总之,宋江这个艺术形象,既是作者的产物,也是民间创作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特别是元末明初的产物。宋江,有着他们那个阶级、有着他们这类人物的虚伪、奸诈、玩弄权谋、残忍狠毒的属性,也有知人善任、忍辱负重的胆识和胸怀,又有劳动人民讲义气、重信用的优良品质。所以说宋江是一个亦善亦恶的复合体。

参考文献:

1、金圣叹著《读批水浒》 岳麓书社2006年6月。

2、李希凡《略谈〈水浒〉评价问题——读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文史哲》1954年第4期

3、马成生:《水浒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篇6:《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宋江: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攻读经史,胸怀大志,身在公门,精明练达,深通谋略,有仗义疏财,广结江湖好汉,具有领袖的气质和才干。但他忠孝思想根深蒂固,想封妻荫子,青史传名,以致带领梁山义军招安,起义失败

情节:宋公明放天王,宋江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宋江智取无为军,宋江三打祝家庄,宋江大破连环马,宋公明夜打曾头市,宋江三败高太尉。

林冲: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在忍无可忍没有退路时才坚决反抗。他的性格发展历程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无可忍,坚决反抗

情节: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武松: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情节:井冈山武松打虎,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鲁智深:疾恶如仇,粗中有细,勇而有智,豁达明理

情节:鲁提辖拳打镇西关,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花和尚拔倒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鲁智深浙江坐化。

吴用:下层知识分子,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梁山泊军师。能谋善断,是梁山义军的首脑核心和梁山事务的决策者,对梁山的起义起奠基作用,对梁山的发展期壮大作用,是智慧的化身。

情节:吴用智取生辰纲,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吴用使时迁盗甲,吴用智赚玉麒麟。

李逵: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反抗精神最彻底

情节:黑旋风沥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赐,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元夜闹东京,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杨志:武艺出众,有家传的忠勇,生性老实,不向恶势力低头,有仕途思想

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押送金银担,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燕青:心细,忠心,义气,理智,英俊,心灵机智,勇力过人 情节:燕青智扑擎天柱,燕青月夜遭遇道君。

石秀: 有一身好武艺,爱打抱不平,重情重义,敢作敢为,勇悍机智,人称拼命三郎

情节:石秀智杀裴如海,劫法场石秀跳楼。刘唐:直爽莽撞,没有心计

上一篇:牛津大学英文介绍下一篇:东华文武学校2012秋季班主任经验交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