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治理情况报告

2024-04-13

小金库治理情况报告(共9篇)

篇1:小金库治理情况报告

***市**局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汇报

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严厉查处 “小金库”,根据市“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自2009年5月份以来,我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认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领导重视,行动迅速

为切实做好“小金库”治理工作,我局于2009年5月15日召开了“市***局治理小金库暨警示教育会”。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和市纪委、监察局派驻农业流通协作组组长***作了重要讲话,局纪检组长***主持会议。局直单位主管领导及财务科长、局机关财务工作人员等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省、市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会议精神,通报了近些年来“小金库”问题的突出表现,深刻分析了“小金库”问题的成因及危害性,指出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如何搞好治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会上,局与各单位分别签定了治理“小金库”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确保了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会后,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了局“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纪检组长***担任,成员由局监察室、财务处、人事处、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担任,专门负责全局“小 1

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同时紧密结合我局实际,详细制定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实施办法,并专门下发了文件,对我局专项治理工作的范围、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为做好我局专项治理工作奠定了的基础。

二、自查自纠,扎实有效

在自查自纠阶段,我们分层治理,条块结合,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负责。通过学习教育、自查自纠、严惩顶风违纪、严格责任追究等办法,对“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做到全面覆盖,认真仔细,彻底清查,不留死角。各单位认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抽调得力人员,明确任务时限,落实具体责任,深入查找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在开展自查自纠期间,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点单位的治理工作进行了督促和指导。对治理工作领导不力,自查自纠不认真、走过场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立即整改。同时还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估验收。从对“小金库”的检查情况看,各单位均无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隐瞒、转移国家和单位收入及本单位管理的资金,也无应列入而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法定账簿的各项资金,也未发现私设“小金库”现象。自查自纠结束后,我局按时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了自查报告和检查情况表。

2009年7月上旬,我局又召开了“小金库”治理自查自纠“回头看”专题会议,总结分析了我局治理“小金库”自查自纠阶段的工作,传达了市“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回头看”工作内容和要求。会后,按照《***市“小金库”治理自查自纠“回头看”工作实施方案》,我局迅速开展了“小金库”自查自纠 “回头看”工作。为做好清查核实,我们积极与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沟通,以检查各单位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户开设情况为重点,组织人员搜集资料、汇总数据、核对真伪,编制检查情况表,不断加大“小金库”治理力度,把具体措施落到了实处。从清查核实情况看,各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都合理合法,没有发现帐外资金和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小金库”。“回头看”工作结束后,我局及时上报了工作总结和有关表格数据。

通过自查自纠和“回头看”,我局“小金库”治理工作收效良好。各单位深刻认识到“小金库”的危害性,切实加强了银行账户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人员、公用经费的使用和各类资产的管理,通过以纠促改,纠建结合,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重点检查,全面推进

在“小金库”治理自查自纠工作基础上,全面开展重点检查工作。2009年7月16日,我局召开会议,专门对“小

金库”治理重点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议强调了重点检查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以规范财务管理为目的,重在规范和纠正;要突出重点、抓关键环节,对检查发现的小问题就地整改,对重大违规违纪问题要严肃处理。会议对重点检查的内容、程序和相关要求做出了详细安排。会后专门印发了《***市***局关于开展“小金库”及其他财务违规违纪问题重点检查的通知》。

由于我局摊多面广,情况复杂,为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开展检查工作,我们专门从监察、审计、财务、人事和办公室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分成两个检查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针对各单位“小金库”的自查和整改情况,有关工资福利政策执行情况,会议费、招待费、车辆油修费、差旅费的开支情况,生产、办公大额支出的真实性,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权和罚没收入权的单位的收支情况,废旧资产处置情况,业务性返点收支情况,经营摊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综合分析各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方式开展工作,力求检查能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例如公布“小金库”检查线索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与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将各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会计核算情况以及财务收支数据和业务活动进行对比分析;

对下属或相关联单位进行调查函证和延伸审计等等。在审查帐务资料时,我们运用了“五法”,即突击盘存法、收入核实法、支出追查法、账户核对法、清查票据法,以此分析判断被查单位是否设立“小金库”,哪个环节最有可能存在“小金库”。为及时反馈信息,检查小组还定期向局治理领导小组汇报检查进展情况。从现阶段的检查情况来看,大多各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未发现“小金库”现象,但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报销手续不完善、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收费票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检查组已责令被查单位定期整改。

为保证这次治理工作的质量,严防走形式、走过场,逐步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真正达到推进反腐败斗争、维护经济秩序和加强廉政建设的目的,我局“小金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在总结分析前一阶段的治理工作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治理工作的意见和措施,以保证整个治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进行。

****年7月5日

篇2:小金库治理情况报告

一、提高认识

按照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的会议要求,我局及时召开了局机关、下属各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会议,全面传达了相关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与会同志一致表示,要严格按照县政府相关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我局开展小金库治理的自查自纠工作。

二、落实责任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局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下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下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开展小金库治理自查自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财务人员为第二责任人。

三、完善措施

篇3:谈“小金库”及其治理

(一) “小金库”的概念

所谓“小金库”, 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 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 (含有价证券) 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是游离于单位账面资金之外的“私房钱”, 是一本不为外人所知的内部账。事实上, 这笔“私房钱”的用途基本上由单位领导说了算。所以把“小金库”看作是产生腐败的源头和祸根也不无道理。

(二) “小金库”的特点及危害

1.“小金库”的特点。

一是隐秘性。“小金库”是存在于单位财务会计账目之外的“账外账”, 资金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 它的收入与支出几乎没有透明度。二是随心所欲。由于“小金库”完全脱离了财政、税务、审计、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核算, 没有法规政策的约束, 可以不择手段、损公肥私、随心所欲, 甚至贪污犯罪。三是挥霍浪费。利用“小金库”游山玩水, 打着集体的幌子, 请客送礼, 大吃大喝, 乱发钱物, 甚至行贿受贿, 腐蚀干部, 败坏廉政建设。

2.“小金库”危害巨大。

据有关部门对“小金库”资金去向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用于给职工发放奖金、实物、福利的占80%左右, 用于吃喝应酬的占7%左右, 被个别人贪污的占7%左右, 此外, 个别领导干部用于个人盈利活动的也占一定比例。这部分钱脱离了国家的支配和监管, 不是用于国家建设, 而是用在吃喝、送礼、旅游、出国及单位发放奖金和福利上, 对国家建设和经济秩序都是一个负面的冲击。“小金库”的危害性是严重的, 其资金来源和去向, 都违反财务的有关规定。一方面, 通过截留、偷税集结“小金库”, 损害国家和单位利益;另一方面又动用“小金库”资金行贿受贿, 谋取一己私利。这不仅影响了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而且导致了国家财政资金、国有资产以及税收的流失, 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更变成了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

(三) “小金库”存在的原因

1. 法纪观念淡薄, 有法不依, 利益驱动是“小金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些人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 铤而走险, 置国家利益、财经法规于不顾, 想方设法私设“小金库”。

2. 财政资金补给不到位, 这是制度层次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收入呈较快速度增长, 但收支矛盾仍然很突出, 尽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收支实行部门预算管理, 但由于不同地区的财力状况不同、不同单位承担事权的差异, 使同级不同单位和个人在开支上出现“贫富”不均现象。一些单位为了弥补经费不足、提高员工福利待遇, 只好自寻资金来源, 设立“小金库”。

3. 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

这使某些别有用心者轻而易举地截留上缴款, 虚报开支, 为设立“小金库”提供了条件。

4. 会计监督不力。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 会计人员对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 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但在现实工作中, 长期以来, 会计的任免、奖惩都由单位做主, 财会人员在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也不能抵制, 有的甚至同流合污, 制造假账, 销毁“小金库”原始记录。

5. 对“小金库”处罚不力。

在对“小金库”的处理中, 存在着重经济处罚而轻对有关责任人追究的现象, 即便是对性质较重、金额较大的“小金库”, 也经常是处以罚款收缴了事, 而很少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久而久之, 许多领导形成了“被查出我上缴、查不出我受益”的侥幸心理, 使“小金库”问题没能从源头上得以治理。

二、“小金库”的治理

“小金库”问题, 屡禁不止, 是社会的一个“顽症”, 要遏制“小金库”, 笔者建议从加强思想教育、清理单位收支、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等方面入手, 标本兼治, 建立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实现综合治理。

(一) 加强法纪和思想道德教育

部门、单位领导要认真学习《会计法》和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 增强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财经法规的观念。财务人员要自觉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财务收支情况和结果, 克服随意性,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同时要自觉抵制不符合财经制度的收支行为。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使单位领导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私设“小金库”的违法性和危害性。

(二) 加强财经法规制度建设

一方面, 在完善现有的与惩处设置“小金库”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尽快出台一套系统而具体的对设立“小金库”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规定, 让清理“小金库”的行动有法可依。另一方面, 要查找现有财经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加强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银行账户审批和管理相关制度建设、国有资产产权制度建设、收入分配相关制度建设等, 不断缩小直至消除“小金库”的生存空间。

(三) 彻底清查单位各项财务收支

各单位应成立专门的清理小组, 对本单位各项财务收支规定的执行情况及资金周转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认真清理, 规范收支行为。具体要从单位的收入、支出项目入手, 彻底摸清单位的各项收入来源及金额, 对账外资金坚决按规定清缴;对有收费项目的单位, 要摸清收费来源、每次收费金额及总金额, 对任意减少或扩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违规行为, 要按“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进行清理;清查各单位支出项目、支出金额, 对虚报冒领、坐支、挪用等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

(四) 认真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的规定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进一步提高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自觉性、责任感, 要充分认识到落实“收支两条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狠抓制度管理, 从源头上保证“收支两条线”的落实。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 各单位对“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具体措施, 要建立严格的制度, 从源头上把好关。要认真分析总结在“收支两条线”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管理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对不实行“收支两条线”而形成的“小金库”要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五) 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预算统一性、完整性的要求, 切实推行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综合预算,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到综合预算框架之中。另外, 要切实加强对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事后评价等阶段的监督管理。在预算编制和审核阶段, 要切实按照细化预算、综合统筹的要求编制预算, 严把预算审批关口;在预算执行阶段, 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 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资金拨付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并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切实在低层级单位中落实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事后评价阶段, 要切实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可考虑将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六) 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权、事权和财力划分关系

篇4:“小金库”的防范与治理

关键词:小金库;类型;治理

“小金库”是指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所定义的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未列入预算管理,私自存放的各种资金。

一、“小金库”的现实表现

“小金库”在各行各业的具体表现真可谓五花八门、无孔不入,其主要表现形式可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这是很常见的手法,但是这些被隐匿的收入都是外界人不知晓的,从外部查账很难发现,单从会计账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这必须靠内部人举报,上级线索去追踪查对,才能一目了然。

(二)收费单位截留所收费用,私设“小金库”

这类私设“小金库”的行为,都是单位手中拥有国家或上级赋予的收费权利,将合法的收费非法截留,私设“小金库”,用于单位和个人挥霍浪费,已至贪污、挪用等违法行为。

(三)单位出售国有资产,不在预算内,私设“小金库”

这类金库常见于行政事业单位,他们占有、使用的不动产,虽然产权明晰,财政部门也有登记,但一旦因某种原因出售时,多数不能纳入预算管理,就会留下空隙,让不法之徒有可乘之机。侵吞出售收入,私设“小金库”。

(四)利用“改制”之机,转移资金、隐匿资产,形成“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都是趁单位改制的混乱之机,利用手中的权利,隐匿国有资产,转移资金。一般说来,改制时都发生管理体制变化,旧账封存建立新账,在这个会计人员新旧交接环节上,很可能形成财务监督的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缝隙可钻。

(五)假发票进行费用报销,形成“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主要是开具假发货票,真报销费用,然后将报销所得资金转移,形成单位自己的“小金库”,为自己谋福利。据某地大检查汇报资料披露,某地连屠宰办都私设小金库,另立账号,巧立名目报销发票,代签代领应退还屠商的款项,然后将款项转移私立“小金库”,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这类金库很难查找,若不是单位内部分赃不均或者发生矛盾,出现内部人举报,只靠外部检查真是很难检查出来。原因就是所开具的发票均是真的,但所报费用是假的。

(六)多计提工资费用,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也是比较常见的,在企事业单位多些;在行政单位由于编制固定,每月工资额变化不大,用临时工也不多,所以发案较少些。企事业单位人员较多,人员变动频繁,月工资额每月都有变化,有缝隙可钻,所以比较容易出现“小金库”。而且,单靠外部查账,难以发现问题。必须有财会部门内部举报,才会有准确线索。

(七)核销坏账,在欠款单位经营好转时收回没有入账,私设为“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不多,但它是一种典型的类型。而且企业发生的多些,行政事业单位少些;原因是企业应收账款较多,发生坏账的情况多。这类“小金库”有已经核销的坏账,欠款单位经营好转又被收回,才有收回款项被隐匿,转化为“小金库”的可能性。所以,财务检查时必须注意被核销的坏账有无重新收回的可能性。

(八)罚款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这类“小金库”绝大多数存在掌握行政执法权利的机关单位。他们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利,对违法违规单位或个人罚款,然后将罚款收入不入账,转移款项私设个人“小金库”,为集体谋福利,或者个人贪污、挪用,打着为集体谋福利的旗号,进行犯罪活动。

二、“小金库”的分析查处

(一)分析判断

所谓分析判断就是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分析,确定“小金库”的存在可能及方向所在。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其相关指标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针对不同的被检查单位,首先要对其经营活动范围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财务报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的配比关系进行对比,据以确认该单位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的可能性。然后再根据该单位职能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职责,进一步确认“小金库”可能设在的机构部门,进而筛选查找的突破口。发现费用支出与经营活动无关,或者所列金额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距时,检察人员应该对大额支出票据单证重点抽查,延伸核对。

(二)询问调查

询问调查是指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向相关经济活动当事人或者特定事项知情人问询,调查取证、分析判断,收集蛛丝马迹对检查“小金库”至关重要。检察人员应当在此基础上,注重外围突破。要在掌握一定蛛丝马迹的情况下,找有关人员进行谈话询问,再将询问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款收费收据、账面记录等资料核对,以核实单位“小金库”的问题。

(三)顺藤摸瓜的银行账户检查

所谓顺藤摸瓜就是指沿着该单位财务部门经常办理业务的银行,查找该单位另外开立的其他银行账户或者该单位人员个人开立的大额活期存款账户。从检查实践看,“小金库”一般都是涉及的人员范围小,但资金数额却较大,因此资金都要通过内部掌握的银行账户存储,而且为了便于随时支取,绝大多数是大额的活期存款。那么,以个人名义存储的大额活期账户,又长期存在,十分可疑。因此,检查时,应特别注意与被审计单位经常往来的账户,并与被检查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与该单位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有该单位银行账户自查表以外的账户,或者通过银行查的该单位职工长期存在的大额活期存款账户,均为“小金库”的可疑存款账户。运用这种方法,“小金库”大检查过程中曾查出某县的一户县级财政预算单位,从预算账户内转移资金到另一个“小金库”账户的问题。

(四)库存现金盘点

库存现金盘点就是对财务、业务部门的保管现金现场突击盘点,将实际库存现金与账面数核对查证。这是检查“小金库”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方法。检察人员在事先不通知被检查单位有关人员的情况下,对财务、业务等部门现金出纳人员保管的现金、存折、有价证券等实施突击盘点,然后再与调整的账目核对,如果账实不符或者有较大的盘亏、盘盈,均有满足单位私设“小金库”的条件。因为现金出纳人员不可能用自己的现金为单位垫支大额支出,而单位现金出纳人员保险柜内大数额存折、存单,尽管是个人户头,一般都是“小金库”。

(五)票据审核

票据审核就是从被检查单位的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的登记记录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发现转移资金的证据。特别对于有收费经济活动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收费票据审核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通常的做法是:先扎死一定时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的“收费专用票据”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会计账面收入数据核对,发现票据金额大于入账的收入金额,该单位就极有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六)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指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将自己所发现的非自己管辖机关、单位的问题,互相通报情况,信息共享,扩大发现面。为了彻底根治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国家必须整合各个监管部门的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借助审计、正常的财务检查、专门整治“小金库”运动之机,把发现的所有线索,互相通报信息,借助外部信息,就近突破,这也是检查“小金库”的有效方法。

有效而精准的查处“小金库”,是清理整顿和治理“小金库”的前提,采用适用的“小金库”查处方法,准确的找到隐匿于各行各业中的“小金库”,为下一步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铲除“小金库”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赖静.探究改善灾后重建的资金管理措施[J].现代商业.2014(09).

[2]温锦丽.关于完善钦州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机制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2).

[3]刘映芝.新时期民政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篇5:小金库治理情况报告

县“小金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按照县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澄迈县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澄治办[2011]1号)的精神,我单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为了加强“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领导,对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的督导,成立了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吴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梁安博、黄居波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各岗室负责人组成。并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了《澄迈县市场开发建设服务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方法步骤。从而为“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先

后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相关岗位职责、财务支出审核报账管理、公务接待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

三、认真开展“小金库”治理自查工作

根据县治理“小金库”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按“五查五看”的要求进行自查。我单位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没有设立“小金库”等违法违规问题。

特此报告

篇6:“小金库”专项治理情况汇报

根据住建局纪检委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我公司已由自查自纠阶段转入了重点检查阶段。从近段时间的治理情况看,还未发现公司干部出现的“小金库”情况。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金库”治理成效,进而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是这次专项治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如果专项治理不能取得实效,不仅上级领导不答应,而且群众也肯定不会满意。

重点检查阶段是对自查自纠阶段成果的检验,也是专项治理工作能否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阶段。要提高治理成效,要从根本上解决“小金库”问题,就必须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导致“小金库”发生和屡禁不止、屡治屡设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强化措施,做到既治标又治本。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金库”的产生就是一种领导行为,设不设“小金库”,单位主要领导具有决定权。因此,强化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是提高“小金库”治理成效的基本前提。

在这方面,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教育他们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小金库”问题的严重危害性,自觉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在思想上杜绝“小金库”。

二是明确领导责任。重申公司领导班子是“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公司到部门要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专项工作责任体系,确保主要领导不敢隐瞒和设立“小金库”。

三是加大对主要领导的监督力度。要以制约权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对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办法,针对“小金库”易发多发的途径和方式,从源头上防治主要领导的决策不受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要创新体制机制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形成完善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提高治理成效、彻底解决“小金库”问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在严格执行现有财税制度和财经纪律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抓住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从根本上避免公司违规收取、套取、虚列转出、骗取资金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并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一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和有关政策,把所有非税收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之中,严控收入关、支出关和收费发票发放关,截断“小金库”的主要资金来源。对单位经营性资产,采取集中管理、公开租赁、委托经营,净收益全额上交政府财政预算的方式进行管理,切断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是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改革预算编制方法,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将预算内外一切资金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将部门财政性资金全部置于有效监督之下。

三是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全面推行集中支付和集中结算制,取消部门、单位会计核算职能,财务科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假发票一律不予支付,对大额支出一律实行讨论、研究支付,堵塞曲线转移资金的现象。另外,进一步完善采购制度,核定预算现金使用额度,防止以套现方式设立“小金库”。

(三)要加大惩处力度

不可否认,以往在处理“小金库”问题上,确实存在着“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有了问题往往一调了之,“易地”做官;对滥发或已挥霍的资金往往难以追缴而不作追缴,以罚代纪或搞“下不为例”;最后对单位进行处罚的多,对个人责任追究的少,使“小金库”设立者感到风险成本小、无畏惧震慑力。事实证明,偏软、偏宽的惩处,是“小金库”发生和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要提高“小金库”治理成效,加大惩处力度是重要保证。

一是加大检查力度。我公司把“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抽调骨干力量,集中时间,对公司内各部门进行全面检查;对线索明确、性质严重,且被举报对“小金库”治理工作不重视的,组织检查组直接进行检查,确保不留死角。

二是加大查处力度。对通过组织抽查、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依靠群众有奖举报等途径发现的“小金库”,只要一经查实,不管数额大小,必须按中央纪委《解释》从快作出处理,不搞“下不为例”,不被“保护伞”软化。

三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有令不行、故意隐瞒不报和顶风而上、继续设立“小金库”的,或重点检查中发现“小金库”数额巨大、情节严重的,不管有什么理由或出于什么目的,不管是什么部门、单位,对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一律就地先免职后处理;凡用“小金库”资金为小团体谋利益的,不仅对部门以法规规定的最高处罚幅度进行处罚,而且对其责任人也要相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个人贪污、挪用或私分“小金库”资金的,要依纪从严处理,触犯刑律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特别是对在治理“小金库”工作中有弄虚作假、压案不查、对抗检查、拒不纠正、销毁证据、突击花钱、打击报复举报人等行为的,或不负责任、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部门,必须从严从重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篇7:贯彻落实治理小金库情况汇报

情况汇报

根据全市关于做好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现就我局认真做好2010年“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2010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局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按照中央“力度不减、机构不撤、队伍不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充实“小金库”治理日常工作机构,认真抓好“小金库”治理的组织工作。

三、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整改落实工作,促进自查问题及时纠正、被查问题认真整改。按照市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要求,进一步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四、要全面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回头看”,做好“五查五看”工作:一查宣传工作重视程度和宣传措施落实情况,看宣传发动是否到位;二看自查自纠覆盖情况和自查自纠措施落实情况,看自查自纠是否到位;三查重点检查覆盖情况和重点检查深入情况,看重点检查是否到位;四查严格执法执纪情况和责任人员处理情况,看责任追究是否到位;五查有关问题整改情况和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看整改落实是否到位。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各单位要从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入手,结合本单位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资产清查办法等,加强管理,进一步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篇8:“小金库”的治理与防范

一是滋生浪费和腐败, 腐蚀领导干部。“小金库”资金由领导干部掌管, 随意开支, 不受监督和制约, 隐瞒报账, 很容易用来大搞不正之风, 将公家的财物转换成联络感情、拢络人心、捞取“政治前途”的筹码, 成为一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的“温床”, 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腐败现象。二是逃避税收, 诱发经济犯罪。国家规定工资及薪金超出核定金额应按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 为了便于开支, 以小金库超标准发放奖金、福利, 可以偷逃个税。此外, 企事业单位截留的经营收入、单位出租资产的收益等不在公开的账面上反映而是隐藏在“小金库”中, 形成监管的盲区, 很容易引发团伙犯罪和共同犯罪。三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扰乱经济秩序。“小金库”化大公为小公, 使得资金游离于财务核算体系之外, 为滥发奖金、补贴, 请客送礼、招待应酬、报销个人费用和职务消费大开方便之门, 助长了奢侈之风, 扰乱正常财经秩序, 造成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妨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小金库”的防范措施

“小金库”是滋生腐败的毒瘤, 必须坚决割除。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从源头治理上下功夫。财政、审计部门具体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进行认真对比分析, 确定“小金库”的存在可能及方向。对于任何单位的审查, 首先要对其经营范围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对其财务账收入项目、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关系等进行对比, 据以确认该单位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的可能。如果费用开支项目与经营活动无关或所列数额与实际需要有较大差异时, 应当对大额支出票据重点抽查并延伸核对。

二是以银行账户为线索顺藤摸瓜地核查。“小金库”资金的进出通常通过开设内部掌握的银行账户进行, 而这种资金往来行为与单位正常的经济业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在审查过程中, 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账户往来情况, 与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发现该单位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开户银行以外存在账户, 极有可能是“小金库”的银行账户。

三是对财务人员保管现金的场所突击盘点, 将实物与账面数核对。这是检查“小金库”的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检查人员应在事先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的情况下, 对财务人员保管的现金、存折和有价证券等进行突击盘点, 再与现金、存款账面数据核对。如果调整后的账面现金余额小于或大于实际库存现金时, 数额较大的盘盈和盘亏均可能是单位私设“小金库”所为。而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 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 一般都有私设“小金库”的可能。

四是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对于有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 通过对收费票据核查发现“小金库”的存在。通过掌握一定期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 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 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 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问题。

篇9:浅析“小金库”的审计治理

摘 要 所谓“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的危害性极大,笔者总结以往的审计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 小金库 审计 治理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当前我国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不治理腐败问题无法解决人民的怨气,而近年来“小金库”问题却屡禁不止,诱发和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作为经济卫士的审计机关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小金库”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掌握对其审计技巧,深入挖掘和清理“小金库”,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小金库”的概念

根据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具体规定的通知》(财监字[1995]第29号)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亦即“账外账”,具体包括:(一)各项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出租收入、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逾期押金收入、销售不动产收入、发售股票申请表售表收入、股票发行费收入等。(二)各项服务和劳务收入。包括加工、维修、运输和代理业务收入、服务业收入、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等。(三)各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金、手续费、包装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形式的价外收费。(四)各种集资、摊派、赞助、捐赠等收入。(五)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六)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八)各项罚没收入。(九)各类协会、学会的会费收入等。(十)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十一)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议部门账外的。2009年4月,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关于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纪发〔2009〕7号)再次对“小金库”的范围作了上述界定。

二、“小金库”的形成原因

国家财务制度严禁设置“小金库”,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小金库”查处力度,而“小金库”行为却屡禁不止,主要是由于“小金库”为少数人控制,能为少数人随意支配资金提供方便,能为少数人带来现实的利益,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又能逃避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形成;究其根本是行为人法纪观念淡薄,价值观扭曲,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一是行为人法纪观念淡薄,缺乏财经法纪知识和守法意识。部分人员平时不注重学习国家财经法规知识,不按财务制度办事,按个人的喜好和习惯处理财务问题,或者明知不可为但报有侥幸心理,既使相关部门查出后再想办法解决。二是行为人及相对人价值观念扭曲。部分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文明的价值取向,对社会负面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政治建设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有效理解,经不住诱惑。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责任追究不到位。诱发小金库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干部教育管理,財政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规范、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务员的分类管理等,要统盘考虑各方面存在的制度、机制缺陷,不断完善,整体推进,标本兼治,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从根本上杜绝设立小金库的动机。四是监管和查处不力。一是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由于监督检查机构受经费制约,查出小金库问题以罚代法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只侧重处罚单位,不侧重责任追究,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收钱了事;二是检查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检查方法有待更新。通过多年的常规审计和其它相关部门检查,违纪单位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审计和检查手段很难适应小金库的查处;三是监督体制有待完善。审计机关有审计权,没有直接责任追究权,相关部门有责任追究权,又缺乏大量的专业人员,如何协同配合有待完善。

三、“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1.瞒天过海型。这是常见的一种形式。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利用非正规票据或自制票据将收取的房租、管理费、废品变卖收入等隐瞒不入账。如将食堂承包收入、商店承包租金,出售、出租资产收入不入账,房屋租金、资产处置等资产出售、出租收入,不纳入法定账目之内,在法定账簿之外循环形成“小金库”。

2.虚假协议型。这种形式也较为常见。一些单位通过签订假协议或开具假收据,将一部分收入记入财务帐,一部分收入记入“小金库”。如某单位出租房产,协议约定年租金为45万元,该单位为达到截留收入的目的,又重新与承租方签订假协议,年租金为30万元,将差额15万元转入“小金库”,几年来共截留收入60万元。

3.以收抵支型。这种形式较为隐蔽。某些单位将支出直接与应收款相抵,既逃避了税款,又逃避了监督,在账外形成了“小金库”。如某单位将房产出租给某公司开办酒店,年租金30万元,而该单位账面三年只收到40万元的租金,经查证,余下的50万元为该单位在酒店的招待费,收支相抵,双方既隐瞒了收入和支出,又少缴了税金,出租方还因此减少了招待费支出。某单位将房产出租给超市,不收取租金,但要求超市每逢节日向该单位提供发放给职工的物品、食品。

4.虚列支出型。通过虚列劳务费、房修费、基建费用等平时开支金额比较大的费用项目来套取资金,将款项转移到账外,形成“小金库”。如某单位“虚构”了一个办公楼维修项目,用虚假的工程发票将40万元公款划入“小金库”。

5.长期“往来”型。将应是财政收入的资金不作收入,长期是挂在“暂存”账上,还有将财政资金或者其它公款私自借出,以“暂付”款名义挂账长期不还,该列收列支的跨年度没有正式列收列支、或将支出直接冲减“暂存”或“暂付”的款项。

6.资金变脸型。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或将财政性资金作为单位资金存放,不交财政专户储存。要注意执收、执罚单位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是否按规定上交。依法取得的收费(基金)、自办刊物发行收入、罚没收入、暂扣款、保证金、固定资产处置收入、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等是否严格执行了收(罚)缴分离,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

7.假公济私型。将某些合规或不合规的业务活动与单位正常经济收支划分开来进行单独核算,逃避监管、隐瞒收入。如某些学校把一些不开收据而私自收取的无物价部门规定的各种类型补课费如节假日补课、开办特长班等收入作为部分老师个人行为,将所收款项单独在法定账簿之外进行核算,一方面逃避相关部门监管,另一方面又可获得相当资金用于一些不合理开支。

8.截留款项型。有些单位的收费理应上缴上级主管部门,但是个别单位采取缴大留小的方式,将其中的一部分留下来。如某局城建科,将本应上缴市局的20万元收费截留下来,建立了“小金库”。

9.代收不入型。如中小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的要求从学生中代收的款项(如:考务费、实验操作、办证、建档费、作业本费等),如果代收没有纳入账内核算而直接上缴,这样也会形成“小金库”。如某校帐外收取学生的新生电子建档费19万元,上缴教育主管部门却只有17万元,且不说不入账不符合规定,其2万元的资金结余也就成了 “小金库”中的资金了。

10.回扣不入型。如学校针对学生的某些大宗公共项目活动如:课外辅导资料、校服费、饮水费、电影费、保险费、防疫费等,资金往往直接从学生中收取,并直接支付有关单位,同时会收到有关单位给予部分提成等。由于这种服务得到的回扣收入具有隐蔽性,无疑也是形成“小金库”资金的渠道之一。

11.上下转移型。由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一般都有上下级关系,还会有一些实体存在,要注意其中的资金的流向的合理与合法性。不正常的资金流向一般就会是“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四、“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小金库”的隐蔽性特点决定了审计“小金库”具有较大的难度。在此,本人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对“小金库”的审计方法作了一下总结,共归纳出九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

1.审计公示法。通过审计公示,让被审计单位职工知道已经有审计部门来审计,且知道审计的内容、审计人员的工作地点、举报电话等。这样可以发动群众,争取知情者举报“小金库”。然后,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进行详查,从内部攻破“小金库”的堡垒。审计人员切忌到一个单位后“默默”无声地审账,到审计结束也没有让被审计单位其他人知道。

2.突击盘点法。突击盘点的重点应放在库存现金上。因为有些单位的“小金库”账目不是指定专人保管而由单位出纳代管,单位財务现金与“小金库”账上的现金混在一起交错使用。在合理怀疑被审计对象可能存在“小金库”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对库存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攻其不备,清查库内所有现金、支票、票据和有价证券等全部资料,让财务人员说明多余现金来源或短少现金去向,迫使其交待出“小金库”账册。

3.银行账户追查法。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情况,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开户情况自查表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审计人员发现该单位在审计自查表以外存在账户,应予以特别关注,进一步追查,就有可能是“小金库”的银行账户。

4.票据审核法。就是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的审查方法。通常检查时,先扎死一定期间内收费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套取资金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对于有收费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核查收费票据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

5.数据分析法。就是审计人员运用审计分析性复核方法和专业判断能力,通过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对比,据此分析该单位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可能。如果发现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数据出现异常变动,审计人员应持职业怀疑态度,特别关注"小金库"可能性。然后,结合单位的部门设置和职能,进一步确认可能设置"小金库"的机构,进而找准"小金库"的突破口。

6.大额支出审查法。虚列支出和重复列支费用是形成“小金库”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中,一是对比分析被检查单位近年来费用总额增减变化和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变化的原因是否合理,发现疑点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二是审查费用时,找出可疑发票,追查确认虚假支出是否进入“小金库”;三是重点检查大额费用发生是否真实,主要把修理费、会议费、购置费等作为检查重点。

7.资产清查追踪法。在审计时,应注意查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己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对,对应有残值及变价收入而账面却没有的固定资产,应进一步进行核实,以确认是否存在隐匿收入的问题。尤其是对长期不用或下马项目的资产、即报废资产的处理去向要进行追踪。对于发现账外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等货物,若无支出凭证,则应追踪购买资产的资金,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扯出隐藏的“小金库”。同时查看是否存在资产的租金收入、水电费收入体外循环等现象。

8.调查走访法。即向业务单位和管理及服务对象就特定事项询问调查,搜寻蛛丝马迹,对查出“小金库”至关重要。由于不少单位不配合,常使“小金库”问题的确认取证困难重重。在内部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当及时变换审计策略,注重外围突破,主动走访调查业务单位和管理及服务对象,了解被审计单位有无用自制收据收费、收费不开票、开阴阳票据等问题,以获取“小金库”的相关证据。

上一篇:小学趣味语文谜语下一篇:文静写人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