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贝自荐信

2024-04-27

李贝自荐信(精选4篇)

篇1:李贝自荐信

李贝,女,瑶族,37岁,本科,娄底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巡逻处警大队大队长。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湖南省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系全国第十一届妇代会代表,湖南省第十届党代会代表,曾作为全国公安系统英模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今年7月1日建党节,李贝又将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赴京参加表彰大会等系列活动。

李贝信念坚定,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她如一日,始终坚守在执法工作一线、始终坚守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仰、始终坚守“牺牲和奉献”的人生信条,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崇尚奉业的不懈追求和的优秀品质,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真诚为民的公仆本色。

作为全省唯一的巡逻处警女大队长,李贝在巡特警一干就是9年,她任劳任怨,时刻发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在她的感召和带领下,巡逻处警大队涌现出“全省十佳巡特警”肖庆明、“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彭应平、“全市执法为民好警察”吴文兴等一批先进典型,大队也先后荣获“全省接处警先进单位”、“全省学雷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大家的印象中,警察一直都是勇武刚强的代表,与文弱没有丝毫联系。,李贝怀揣着激情与梦想走进了娄底市公安局,首先迎接她的就是无数的“钉子”。去侦察,大家说“不安全”;去抓捕,大家说“你没力”;去审讯,大家说“你太小”。从小要强的李贝不甘示弱,和自己暗暗较上了劲儿。男民警去侦察,她扮演“女朋友”帮着掩饰身份;男民警去抓捕,她跟在后面选同性的挑;男民警去审讯,她坐在旁边做记录;侦察、抓捕、押解、审讯、制作法律文书,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她都认真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学理论、学驾驶、学电脑、学射击、学擒拿,学一切有用的知识,短短几年,她的成长进步让领导和同事们颇感吃惊。市局选派她代表娄底参加全省公安系统各类比武,面对专业选手,她丝毫不怯场,参加全省女子查缉战术比赛时,最后一个动作是鱼跃翻过1米高的围墙,为了完成这个超难度的动作,白天她和队友们在警校练,晚上又找同事到柔道队训练,全身上下摔得轻一块紫一块。凭着这种信念,她将娄底公安女民警的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为娄底公安捧回多个奖杯。

公安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很广,也为女民警提供了很多文职的岗位。但拥有男孩性格的李贝却一直战斗在公安实战一线,用坚韧和顽强挑起匡扶正义的重担,用赤胆和忠诚撑起群众平安的天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人民警察的壮丽篇章。

,在新邵杀害13条人命的嗜血狂魔李青海在逃亡过程中途经娄底,接到命令的李贝提着冲锋枪和战友们第一时间赶到火车站,成功抓捕震惊全国的“8.31”特大杀人案主犯李青海,李贝还以唯一参战女民警的身份参与了湖南电视台“要案纪实”的拍摄。

铁警亦有柔情。李贝的父亲李正明也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李贝深深传承了父亲那种忠诚、敬业、淡泊的品格。对工作,李贝无愧,对事业,李贝无悔,唯独对亲人,她亏欠的太多太多。

人生岁月,宛如平常一首歌。这就是李贝,一名对党无限忠诚,对公安事业无比挚爱的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一名勤奋敬业、英勇无畏的新一代女警,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她忠爱的公安事业,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上静静绽放着金盾耀眼的光芒。

篇2:李贝自荐信

阳光、率真,有一对甜甜的酒窝。初见李贝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身高不过1.6米的女子竟是全省唯一一位巡逻处警女大队长。

民警彭应平是转业军人,曾经在部队也带几百号兵,但他却很服李贝。让彭应平印象深刻的是,作为大队长,一天两次的交接班,李贝都会到场。“你别看她和大家嘻嘻哈哈,一天的情况她就这样都了解了。”彭应平说。

从警生涯危险重重,李贝也曾陷入生死边缘。8月10日,娄底春园步行街一栋13层楼顶,一名轻生女子在一个小高台悬梁边徘徊。正值酷暑时节,她的身体在高温下越来越虚弱,随时有可能坠下高楼。

李贝接到任务后,和同事轮番做着劝说工作。经过一个小时的心理攻势,当事人同意李贝走上高台为她送笔和纸。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李贝顾不上个人安危,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和当事人一起坐在50多米高空的悬梁上,两眼对视并诚恳交谈。

当她抓住时机俯下身挡住当事人的视线,以便让消防队员跃上高台时,激烈的跃起动作让当事人激动地往楼顶边缘跑去。就在这一刻,李贝毫不迟疑,一把抱住当事人的腰部,猛地将其扑倒在地,随后在消防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当事人被成功营救。

李贝高空救人的现场视频被媒体报道后,引来好评如潮,大家都称她“最美警花”!

刚入警队时,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去侦察,大家说“不安全”;去抓捕,大家说“你没力”;去审讯,大家说“你太小”。

而从小要强的李贝心里憋了一股劲,怎么肯轻易承认自己的柔弱?她和自己较上了劲。男民警去侦察,她扮演“女朋友”帮着掩饰身份;男民警去抓捕,她跟在后面抓捕其他嫌疑人;男民警去审讯,她坐在旁边做记录;侦察、抓捕、押解、审讯、制作法律文书,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她都认真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短短几年,她学理论、学驾驶、学电脑、学射击、学擒拿,成为了队里的能手。

,娄底市公安局破获一起贩毒案。李贝作为专案组唯一的女民警深入中缅边境,和同事乔装成“购毒老板”引蛇出洞。为了使对方相信,她学会了抽烟、喝酒、粗嗓门说话,一副“小混混”模样。不到半个月时间,专案组就缴获海洛因10余斤,抓获贩毒嫌疑人13人,其中6人为女性。

篇3:我国最早的自荐书探析

自荐书是实现自荐目的意图最关键最有效的载体, 现今我们指的自荐书主要是指求职自荐书, 求职自荐书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以谋求职位的一种信函, 它是求职者踏入社会、寻求工作的第一块敲门砖。一份好的自荐书, 通过规范的文本、概括的综合、精当的表述、得体的展示, 可以高度直观地反映出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求职能力, 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拉近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距离, 提高求职效率。以自荐书求职这种方式, 被当前求职领域所广泛采用。如何让你的才能、潜力在有限的空间里耀出夺人的光彩, 在瞬间吸引住用人单位挑剔的眼光而获得你梦寐的职位, 这封自荐书就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此, 自荐书就成为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适时沟通、增进了解的求职名片, 是当今职场求职者必备之器。

西方国家的自荐, 是在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随着社会分工、职业分类的逐步发展, 在资本主义国家失业现象普遍, 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人们为了寻找职业, 寻求工作, 谋求生存, 纷纷走向社会, 常常采用面谈或书信等多种方式推荐自己, 以求得一职之位, 于是, 求职信就应势而生。自荐书常常是伴随着求职信, 作为求职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通过介绍自身基本情况, 突出优势特长, 表达求职意愿, 增进了解, 以达到求职的目的。

我国是最早重视自荐活动, 也是最早采用自荐书求职的国家之一, 对我国最早的自荐书的成型时期,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 我国最早的自荐书起源于唐代, 那时的自荐书叫做“行卷”, 也称做投献 (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即是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投诸名流、显宦或是皇帝, 以争得声誉或一官半职。唐李商隐《与陶进士书》:“文尚不復作, 况復能学人行卷耶?”宋程大昌《演繁露·唐人行卷》:“唐人举进士必行卷者, 为缄轴, 録其所著文以献主司也。”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李播》:“播以郎中典蘄州, 有李生携诗謁之, 播曰:‘此吾未第时行卷也。’”明胡震亨《唐音癸籤·谈丛二》:“唐士子应举, 多遍謁藩镇、州郡丐脂润……至所干投行卷, 半属讇词, 概出贋剿。”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唐以诗文取士, 但也看社会上的名声, 所以士子入京应试, 也须豫先干谒名公, 呈献诗文, 冀其称誉, 这诗文叫作行卷。”唐代有许多著名人士都是通过投卷、荐举等方式参与科举, 进入仕途的, 主要有诗人王维得到岐王和睿宗九公主的大力推荐, 才得以在开元十九年 (731) 及第状元, 候喜于贞元十八年 (802) 得到韩愈等人的举荐而及第;杜牧于太和二年 (828) 同样得到太学博士吴武陵向礼部侍郎、主考官崔郾的极力荐引而中进士[1]44。对“投卷”一词的基本界定, 程子帆先生在他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一文中指出:“投卷就是应试的学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纂, 写成卷轴, 在考试以前呈送当时社会上、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 请求他们向主司推荐, 从而增加自己及第希望的一种手段。”由此看来, 学者把唐朝读书人进士的作品称之为“自荐书”, 是有不当, 唐人用以投献的只是一些作品资料而已, 相当于我们今天在自荐书之后所加的附件, 还不具备自荐书对本人基本情况、思想素质、能力特长、工作实绩、职业趋向等方面进行概括陈述, 以供用人单位全面了解自己的自荐功能, 所以, 准确地说, 这种形式应当属于“举荐”或“他荐”。

通过查阅大量历史史料, 反复考证, 我国最早将自荐材料形成文本, 并通过它来达到推荐自己, 谋得职位者, 应当推溯到我国汉朝时期的东方朔, 其所写自荐书早于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求职信近两千年。

东方朔 (前154—前93) , 西汉辞赋家, 西汉建元元年 (前140) , 即汉武帝即位初年, 遍揽四海英才, 征招天下贤良方正, 为国效力, 天下豪杰, 四海贤能纷纷上书应聘。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 就是东方朔, 他为了应招入仕, 别出心裁地用书信的形式给汉武帝上书, 向汉武帝推荐自己, 借此跨入宫廷, 得以重用。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朔初入长安, 至公车上书, 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 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 止, 辄乙其处, 读之二月乃尽。”由此可知, 东方朔写成的这篇自荐书, 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 需要两个壮汉才扛得动, 让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由此也可以看出, 东方朔用心良苦, 汉武帝求贤至诚。这就是后世名之为《圣君要略》的自荐书, 在这篇空前绝后的自我推荐书中, 东方朔首先从介绍自身家世入手, “臣朔少失父母, 长养兄嫂”, 明白地表露了东方朔自幼父母双亡, 依靠兄嫂拉扯长大的家庭背景;接着介绍“年十二学书, 三冬, 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 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 战陈之具, 钲鼓之教, 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简洁明了地表明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中“又常服子路之言”, 则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要像子路一样, 为国效力, 建功立业, 决心要有一番作为;同时他还全面介绍了自身条件和进职优势:“臣朔年二十二, 长九尺三寸, 目若悬珠, 齿若编贝, 勇若孟贲, 捷若庆忌, 廉若鲍叔, 信若尾生。”通过这段表述, 我们不难看出, 当时的东方朔年富力强, 形象气质俱佳, 文武兼备、才貌双全, 所以他很自信地认为:“若此, 可以为天子大臣矣。”在充分介绍自身特长优势之后, 还不忘向帝王表明自己的求职意愿:“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明确表白, 我愿意听任君王驱驰, 为国家所用。这份自荐书, 逻辑严密, 叙述精当, 介绍全面又重点突出, 不失为一篇很好的自荐书, 但通篇掩饰不住的自信和轻狂, 难怪司马迁要在他的《史记》中评价为“文辞不逊, 高自称誉”, 但其最终还是被汉武帝视之为奇才, 加以利用[2]138。正是凭借这份“自荐书”, 在这次人才“海选”活动中, 东方朔由一介平民一跃而成汉武帝的两大宝贝之一, 另一个是董仲舒。不难看出, 自荐书之于东方朔当时求职进士的重要作用。

三国时诸葛亮的一篇《隆中对》, 也可堪称我国古代时期自荐书的典范。诸葛孔明开篇写道“亮躬耕陇亩, 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表述, 短短数语, 就把诸葛亮个人的处境、爱好、自身优势、个人素质及旁人的评价跃然纸上, 呈现在读者眼前。文中正文, 通过“亮答曰”部分, 集中表述了诸葛亮对时局的透彻分析和基本态度, 具体地提出了自己对时局的掌控策略和应对措施, 充分展示了他本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 这样的人才, 不由得刘备不“曰善”。我们知道,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事后所作, 并不是他直接呈送给刘备的自荐书, 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他面向世人、社会推荐自己, 介绍自己情况, 展示自己才华、理想和抱负的一篇自荐书, 正是这篇自荐书, 在很大程度上, 让世人翔实了解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 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诸葛本人的智慧才能, 为他在后人心目中树立大智大贤的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此, 究其文章写作本身来说, 不失为一篇自荐书的典范, 不可不为现代人们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穆占良, 薛吉锋.古人的“自荐书”[J].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 (8) .

篇4:李贝 做话剧,以爱之名

当导演:痛并快乐着

在这样一个日子到来的时候,以李贝导演为首的山东省话剧团的成员们制作了这样一出话剧《爱在1314》,以三对将要步入婚姻殿堂的社会群体的感情态度,婚姻观,爱情观的变化、体会,作为故事的中心展开。

作为李贝编剧的处女作,《爱在1314》是继《古宅幽幽》之后李贝执导的第二部话剧作品。从2012年11月份开始剧本架构,编排创作,到如今已经排练基本定型,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李贝表示,其实“很辛苦”。“痛并快乐着”,这也许是在济南所有从事话剧事业的同行们的共同真实写照。由于市场不够成熟,济南的话剧市场虽然有些许的进步,但比起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来还相距甚远,在济南从事话剧行业的大多数还在赔钱阶段,但是由于热爱,他们还是一直坚持着。

谈起这部剧的创意由头,李贝告诉我们,源于他一个准备在2013年1月4日结婚的朋友,让他认识到这个特殊的日子有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准备结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之前,李贝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为自己,为朋友,为青春,为那些曾经的年少轻狂,留下一些记忆的符号。李贝说,比起做演员,自己觉得当导演更有挑战性,饰演一定的角色时,自己只能局限在角色里面,而导演可以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2009年,李贝选择去上戏进修一年,专业为导演。从此,做导演的小火苗一直在心中跳跃,是自己一直想尝试的一个领域。从《古宅幽幽》到《爱在1314》,作为导演,李贝可谓过足了瘾。但是比起导演,李贝坦言,还是更喜欢做演员。只需专注演好自己的角色,轻松上阵,在舞台上可以天马行空地表演一些平日里不敢做的事儿,着实是件很过瘾的事情。从2003年毕业进入省话剧院至今,李贝已经接演了大小十几部话剧,如处女作《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后期的经典作品《神马都是水浒》、《隐婚男女》、《刁司的爱情》、《嫁给经济适用男》等等,可以说李贝对这个舞台有着深深的感情与眷恋。

做话剧:爱在1314

爱在1314是部爱情轻喜剧。剧中有爱情,有感动,有欢笑,有泪水,有浪漫,也有辛酸。演员全部来自齐鲁晚报青年话剧团,年龄在25岁左右,是一帮有想法的年轻演员。初步架构起自己话剧团队的李贝对他们非常满意,他表示团队还需要更多的磨合与化学反应,希望不远的将来能独立带给大家更多的作品,也让泉城对话剧有需求的朋友们除了市话剧团之外,多一些可选择的余地。

据透露,这部被称为“济南版奋斗”的话剧糅合了李贝最喜欢的导演赵宝刚的风格在里面。不仅插曲全部沿用《男人帮》插曲,还通过三个发小男人:摇滚青年、保险销售、外企白领在201314之前和各自女友之间啼笑皆非的故事,以打趣的手法博得大家哈哈一乐,同时又让人有所思考,希望能唤起人们对于爱情的共鸣。在速食文化的今天,让人们停下脚步,慎重地面对自己的婚姻,审视自己的爱情,对于当下这些已经步入婚姻生活和那些正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们具有深远的意义。众所周知,爱是永恒的主题,如何诠释爱,理解爱,就是他们制作这出话剧的源之所在。话剧的人物设置在发小的概念上,对于年纪偏大的观众来说,是种对过去的追忆,也是李贝希望能唤起更多共鸣的包袱。

李贝导演说,正因为自己是一个相信爱的人,才一直把对话剧的这分热爱坚持了下来。虽然遇到很多磕磕碰碰,收益也不尽如人意,但做自己喜欢的事仿佛一切都抛之脑后,觉得非常值得。他坦言,济南的话剧市场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社区交流手段的迅速普及,人们获知消息的渠道比较畅通,话剧的影响力也渐渐显著起来,话剧市场走向成熟是必然趋势,“最多五年,话剧市场一定有大的发展”,李贝这样说道,“无论怎样我一定会坚持做下去,对于自己热爱的话剧,我永远选择坚守。”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李贝自荐信】相关文章:

自荐信格式及自荐07-28

自主招生自荐信 西安交通大学自招自荐信05-09

留学自荐信05-22

晋升自荐信05-23

英国自荐信05-24

自荐信经典05-25

自荐信下载05-27

自荐信范文05-15

自荐信英文04-10

李楠自荐信04-11

上一篇:ul 认证介绍下一篇:文章梗概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