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乾易学

2024-04-23

乾乾易学(精选4篇)

篇1:乾乾易学

乾乾翼翼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乾乾翼翼

【标准发音】:qián qián yì yì

【繁体写法】:乾乾翼翼

【乾乾翼翼是什么意思】:指勤勉敬慎。

【乾乾翼翼成语接龙】:兢兢乾乾 → 乾乾翼翼 → 翼翼小心

【用法分析】:适用于与乾乾翼翼的意思相吻合的上下文语境之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qián qián yì yì】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出自古代文学著作作品或源自相关历史典故,具体不详。

篇2:后易学基础

后:掌管、掌握;易:变化、改变。所以后易学是指掌握并且改变一切的学术。本文将阐述后易学的两大主要研究方向:后易的本体论和大统一。其中, 后易的本体论和大统一, 是为“后”。

1 预备理论基础

1.1 认识范畴的三个阶段

初始认识, 认识和认识观属于认识范畴, 是认识范畴内的三个阶段。

1.2 什么是意识

意识在心理学上的定义为:人类日常生活中对世界的知觉。在后易学中, 意识的定义为:由逻辑学自洽性所描述的初始认识叫做意识。意识通过逻辑学得到客观认识。其中逻辑学是方法论。

1.3 什么是客观认识

客观认识由两部分组成:意识和客观存在。在后易学中, 客观认识的定义为:由逻辑学自洽性所描述的认识叫做客观认识。

1.4 什么是伪真理

伪真理针对的是真理。真理是非认识范畴, 具有绝对性、不可逻辑性。而伪真理是真理在认识范畴的镜像, 伪真理具有相对性和逻辑性。在后易学中, 伪真理的定义为:由逻辑学自洽性所描述的认识所形成的认识观定义为伪真理。 (客观认识形成伪真理) 如图1

2 逻辑学自洽性

2.1 逻辑学自洽性原理

命题1:λi==构成群是逻辑学自洽的充要条件。

证明: (1) λi==构成群是逻辑自洽的充分条件

根据群的封闭性:λk=λjλi

上式等价为:f:Λ×Λ→Λ

→λj, λi→→λk

f是群Λ=λi==的二元运算

逻辑上也可等价地写为, 通过λj

又根据群的可逆性:λjλj-1=e

因此, λi=f (λj-1, f (λj, λi) )

所以逻辑学自洽。

所以满足封闭性

f: (λt-1, λs) →λi

其中λtλt-1=e

因此满足可逆性

e是幺元且λi满足结合律

所以Λ=λi==是群

因此, 若Λ是非空集合, 则:

令非空集合Λ构成群, 则:

客观认识=Λ

根据意识的定义:

2.2 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我们已知, Λ构成群是逻辑学自洽的充要条件。

令, 客观认识=理论认识+实践认识

由于,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证明理论。

3 平凡群描述引力

引力场场强的表达式为:

采用时轴正交性消除矢量引力势γi, 于是引力场场强写为经典形式:

式 (2) 在相位变换

下, 得到:

因此, E=引力。

所以广义地讲, 一切现代客观认识的平凡群描述引力。于是, 一切现代客观认识所形成的一切现代认识观 (称为伪真理:现代认识观) 均满足:E=引力, 因此伪真理:现代认识观为E=引力。

所以, 伪真理:现代认识观阐述为:

1.理论认识为:引力=0,

2.实践认识为:引力子不是真实存在的。 (引力子是假想粒子)

4 后易的本体论

意识、客观认识和伪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其中令:客观认识意识客观存在。

唯心主义:通过逻辑学, 意识→客观存在。前者是原像, 后者是镜像。所以实在的本质是意识。 (即意识第一性)

唯物主义:通过逻辑学, 客观存在→意识。前者是原像, 后者是镜像。所以实在的本质是客观存在 (物质) 。 (即物质第一性)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体现在两者在逻辑学上是互逆的。单边的唯心主义或者唯物主义都是片面的。

因此, 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实在是意识, 且是客观存在。所以实在是客观认识。

一切实在的本质是

客观认识=0

伪真理:现代认识观为

现代客观认识=理论认识+实践认识

其中, 理论认识:引力=0;实践认识:引力子不是真实存在的。前者, 理论认识=意识=0;后者, 实践认识=理论认识=0.因此, 现代客观认识=0.

因此, 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定义为后易的本体论:

现代客观认识=0=引力

5 大统一

一切现代客观认识形成伪真理:现代认识观。于是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统一一切现代客观认识。令一切现代客观认识艿Gi, 其中Gi为n个群, 则根据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定义:现代客观认识=0=引力, 于是得出结论:Gi=0, 其中Gi表示一切现代理论, 满足逻辑学自洽性原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因此, 现代理论等价于现代客观认识, 这是现代理论的定义。

因此, 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内容为大统一:

Gi=0, 其中Gi表示一切现代理论。

6 伪真理的相对性

根据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定义可知, 引力=0, 表示理论认识上:平凡群描述引力, 而实践认识上:引力子不是真实存在的。

在未来, 若实验上证实引力子是真实存在的而非假想粒子, 则伪真理:现代认识观就失效了, 取而代之的将是伪真理:未来认识观。

因此, 伪真理具有相对性。

7 后记

除了相关基础外, 本文阐述了后易学的两大主要研究方向:后易的本体论和大统一, 从而给出了伪真理:现代认识观的定义和内容。

参考文献

篇3:“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关键词祥和中正努力不懈厉无咎

《易经》乾卦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说,有德行、本性刚健、正直的人,坚持努力奋发不懈,小心谨慎,这样就有可能虽然处于危险的境地,也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祥和中正,坚强执着,终会成功,这是《大长今》给我的最深感受。

两年前,湖南卫视在国内首播韩剧《大长今》引起轰动,创造了非常高的收视率,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湖南卫视将《大长今》这部历史剧定性为激情励志片。的确,可以通过片中主人公的苦难与不屈精神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对于我来说,除了激励意志,还引发了不少省思。

稍看长今的几次表现:

1、忍受罚站。长今夜闯退膳房,为赢得考试资格,那么小的孩子能忍受好几个小时的罚站。虽然知道情节为虚构,但问题就在于甘愿受感动,而不去追究其是否真实。

2、在多栽轩。为帮今英出宫找锦鸡,并在回去的路上救一个受伤要死的人,超过了和今英约定的时间进不了宫而被发现擅自出宫,因此受处罚去了多栽轩。在周围人看来,去了多栽轩就等于失去了充满希望的前途。所有去了多栽轩的人都是自暴自弃,因为无论干得多好或多坏都一个样,没奖励没处罚,没人管没人问。但长今的撼人之处就在于,她虽然看不到希望却依然充满活力,忙着挖地、播种、除草,还喝斥自暴自弃的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3、在御膳竞赛中。第二天就要比赛了,晚上发现所准备的材料被恶意放进去的鸡糟蹋了,于是韩尚宫连夜出宫买材料。但不幸被崔判述的人强行滞留,长今在万分焦急中盼不回韩尚宫,却不愿放弃比赛资格,在大婶送来材料后顶着压力独自掌勺参加比赛,并获得了成功。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长今的性格与命运似乎印证了这一点。

在多栽轩,虽然看不到希望却依然忙着挖地、播种、除草,什么都尽力去做。这好像不令人惊奇。但令人惊奇的是,长今居然凭着满腔热忱把从没栽培成功的百本栽培成功了。因而消息传出,长今又重新回到宫里,命运有了转机。在御膳竞赛中,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居然在条件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赢得了比赛。

剧中处处都体现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坚忍顽强与执著。也许你会说,这是虚构的。是的,情节上可能是虚构的。因为尽管韩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历史上第一个女高官,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努力获得了皇帝的皇帝对她的封号。可是名为《李朝鲜国医官散札记》的书对长今的描写较详尽,也只用了约250字提及她在针灸和食疗方面的研究。但是情节虚构得能让人感动。信以为真,这不能不归功于艺术的真实。

罗丹说,艺术“应得探求的肖似是灵魂的肖似,只有这个是重要的,也就是这个为艺术家所应参透外表的脸相而到内心寻找的”。就是说,艺术反映的是内心的真实、灵魂的真实。即使是虚构。也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这种真实。明明知道情节为虚构而甘愿受感动不去追究其是否真实,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长今的故事也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道理,就是前面提到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祥和中正,坚强执着。小心谨慎,虽然处于危险的境地,也不会发生过失与灾难。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件事情,只要精神情绪饱满,认认真真执著地去做。即使偶尔有些外来影响,最终也不会影响成功。反之,如果不努力,掉以轻心,即使眼看成功了,也可能功亏一篑。气聚与气散的影响,虽看不到,但真地会起作用。

除了认真、执著、不懈努力,还有一点同样重要,就是善良、祥和、中正,心态平和,不要有害人之心。各位一定会注意到,急功近利、设法钻营的人往往事不顺心,而且烦恼很多。即使在钻营运作中成功了,也往往是以牺牲看不见的身体或心理的健康、人格影响力或其它无形的东西为代价的。久之,各种无形的否定因素就可能使意外的不顺发生。借用一个词,可称之为“虚假繁荣”的后果。但是如果是善良、祥和、中正,心态平和下的执著与努力,就可能有一个长远意义上的稳健态势,并且,即使是外来的故意干扰,也有可能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正是“君子终日乾乾”下的“厉无咎”。

有的人说,长今遇到那么多危险,如果不是命好,早就沒命了。其实不然。一方面,剧中的那么多危险是情节起伏的需要,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因为祥和中正下的努力奋发或者说努力奋发中有一颗祥和中正无邪念的心才会命好。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效应需要较长时间,在短期内可能体现不出来。

生命美学认为,“人所有的审美活动,是于人的生命存在必不可少的。它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心理体验一样是于人的生命存在有意义的。它对于生命行为的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美感的本质,与人生的其他活动体验到的情感没有质的不同。它的情感特色取决于人的生命与客观对象的利害关系。”……“只要是引起我们愉悦的对象,一定是符合或满足生命某一方面需求的对象,反之,引起我们痛苦的对象,则是否定或反抗我们的生命需要的对象。”类似的观点还有,美国学者维克托·S·约翰斯顿说。“为了理解人类情感的起源和功能,首先必须相信,他们并不是习得的 只有自然选择。愉快感和厌恶感与激发这类情感的事件是否有利于基因生存密切相关。”

这从根本上指出了我们所体验到的美感的本质,切中实质和本源。长今的善良本性和自强不息、执著的个性恰是符合人类生命的需求的。除了还是个美人这个因素之外,这应该是长今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肯定会问,是不是执着、坚强不息的个性都会引起人的美感?这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应该会。但这可能会关联到其它需求。比方说,自强不息有利于生命,会引起美感,而情节的明显失真或矫作又令人反感,假如这两个因素遇到一起,就很难说人是产生美感还是恶感了。何况,人的心理是复杂的统一体,美感或恶感往往不是单独一事物起作用,而是多种事物共同起作用,是种综合心理反应。《大长今》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能有机融合众多人的需要为一体,以使各找各的看点。

虽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如英达认为剧情拖沓根本没看头;张国立也认为“剧情节奏这么慢”;华表奖影帝刘威说“我不明白为什么眼下一提电视剧就只能想到《大长今》?……”

《大长今》火爆媒体的因素肯定有。但静心思考一下,为何《太长今》能风靡东南亚?为何湖南卫视敢砸下千万购买了“内地首播权”,且《大长今》热播完全按引进的预想,得到了广泛观众的喜爱?《大长今》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除了有媒体大肆宣扬的因素,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应该还在《大长今》本身,它就是能抓住观众特别是女观众的心。

篇4:易学易用话照应

一、照应的主要类型

1.内容与题目照应。

篇章的内容与题目相照应, 或揭示标题的含义, 或突出篇章的中心。这种照应有时在开头点题, 有时在结尾扣题, 有时则在整篇中随时和题目照应。

朱自清的《绿》就在开头和结尾两次点题: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开头)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结尾)

开头点出梅雨潭的绿, 结尾再次点题, 表达对绿的赞美、惊异之情。

2.结尾与开头照应。

结尾与开头照应得好, 能够“首尾圆合”, 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杨朔的《荔枝蜜》, 开头写道:“花鸟鱼虫, 凡是上得画的, 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 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写道:“这天夜里, 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开头实, 结尾虚, 开头抑, 结尾扬, 首尾相互照应, 将文章的意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3.前文和后文照应。

这是最常见的照应类型。前边先交代一下, 后面或换一个说法, 或点出结果, 使内容深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运用前后照应手法方面堪称典范。

(1) 林冲自来天王堂, 取了包裹, 带了尖刀, 拿了条花枪, 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 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这里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 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之笔, 但这里所写的事物, 在后文都有了着落:包裹———放在床上;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窝, 同时也照应了上文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 也挑了差拨和富安。

(2) 林冲把被卷了, 花枪挑了酒葫芦, 依旧把门拽上, 锁了, 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 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 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里是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 他掇石头靠住庙门, 后边照应的内容正是陆谦三人推不开庙门, 才在庙檐下对话, 让林冲伏门听清楚了事情的真相。这时林冲的幻想彻底破灭了, 于是毅然手刃仇敌, 投奔梁山。

4.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照应。

这样的照应可以使文章前后语意不断, 结构更加完整周密。

某官员上任, 为示亲民, 与下属寒暄:“我是农民的儿子。”然后问秘书:“你呢?”秘书本是官二代, 但只好谄媚道:“我是农民的孙子。”领导很满意, 再问身边刚分配来的一名大学生:“你呢?”大学生憨厚地答道:“俺是农民。”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农民的孙子”和“俺是农民”在句式上保持一致, 只更换了个别词语, 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照应关系, 不仅表达完整而富有层次, 而且收到了诙谐幽默的讽刺效果。

二、如何学习和运用照应之法

1.积极领会和学习名著及教材中的例子。

名著和教材中行文照应的经典例子甚多, 当用心领会和学习。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 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个有本事的, 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 不伤身体者, 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 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 不伤身体者, 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 出去又进来, 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 各享成家之福, 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 即拱伏无违。

这是《西游记》第一回中一处很有趣的照应, 每每想起就会忍俊不禁。这样的照应尽管没有多少曲折, 但也算有呼有应, 自然圆熟, 极为恰切地交代了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再如《红楼梦》, 其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和该书第五回中判词的照应可谓天衣无缝, 令人叹绝。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桔灯》《背影》《祝福》等, 都是我们领会和学习照应手法的好文章。

2.要相信自己可以切实地掌握照应之法

下面的例子就是来自中学生的考场作文:

林清玄在他的《心的菩提》中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 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

……

全心, 忘我, 去除一切杂念, 这是我们今后所要的, 同样, 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正因此, 以全心之态, 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 才可至善, 至美!

《全心》一文的首尾做到了前呼后应, 既紧扣文题, 又极为准确地诠释了“全心”的意义。这样的照应, 看上去一点也不难吧?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切实地掌握文章的照应之法, 继而写出美丽多姿的文章。

3.掌握一些行文时可以造成照应的方法。

(1) 同桌三年的时间里她偷偷喜欢着他, 他却似乎没感觉。他们每天吵吵闹闹, 有时玩疯了他会喊一句:“你这么凶, 男生和你果真不适合一见钟情。”这时她会假装不屑地骂回去, 背过身却是满脸落寞。

……

毕业聚会, 他拉着她的手一本正经地说:“毕业了, 终于可以跟你告白了。和你果真不适合一见钟情, 却适合白头到老。”

“和你果真不适合一见钟情”一定会让“她”心下凄然, 也会让读者感觉到二人没戏。三年一度毕业季, 本是你我分手时, 没想到“他”来了句“和你果真不适合一见钟情, 却适合白头到老”的真情告白, “她”的感动何止是惊喜莫名, 定然是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然后是梨花一枝春带雨, 幸福陶醉得一塌糊涂。

这则微小说之所以有如此令人称奇的效果, 是因为它运用“误会法”造成了前后照应, 以“适合白头到老”照应“不适合一见钟情”, 前后用语变化甚大, 表达精妙, 出人意料。

(2) 报到第一天, 她满心沮丧。高考失利, 沦落到这个遥远的南方三流大学, 她已经看不到前途。这时有人喊她的名字:“方莹!”是负责接待新生的清秀学长。这是缘分吗?素不相识, 他竟在人群中准确地认出自己。她忽然觉得考砸也没什么, 新生活这才要开始。学长来到了她面前, 笑着说:“方莹来到偶民鞋校 (欢迎来到我们学校) 。”

这段文字在内容的前后照应上别出心裁, 先是给了方莹无限的希望和无穷的力量, 同时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而后又玩起了“冰桶”, 冷水浇透了方莹, 也浇醒了多情的读者。以“方莹来到偶民鞋校 (欢迎来到我们学校) ”照应“方莹”, 谐音成趣, 新奇自然, 值得借鉴。

除了误会法、谐音法, 还有悬念法、对比法、问答法、因果法、反复法等等, 但是运用照应讲求水到渠成, 无斧凿痕, 没有必要给所有的照应都贴上一个标签。

4.从内容和标题相照应的角度结构全篇。

《纽约时报》曾经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评论《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作者说:“我对世界上最重要城市的投票是这样的:……公元1年, 罗马……公元1000年, 中国开封……公元2000年, 纽约。”

这样的文字告诉我们, 作者在行文时一定会铺开笔墨去写开封的悠久和凄凉———那是一种历史从这里走过而不能驻留的感觉。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和文章的标题形成照应。当然我们还可以推知, 作者最终会把文字的重心落在时下的纽约上, 开封的辉煌只能属于千年之前的大宋, 早已完整而结实地保存在那幅《清明上河图》里了。我们在写作实践时, 要善于从内容和标题相照应的角度结构全篇, 这样, 才可以写出题文一致, 结构精美, 重点突出的上乘之作。

5.要努力让自己习作中的照应耐人寻味。

来看《三国演义》中的两段文字:

先主以目遍视, 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 先主令且退。谡退出, 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 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第八十五回)

……

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 既正军法, 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 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 追思先帝之言, 因此痛哭耳!” (第九十六回)

小说在结构上设此照应, 严谨周密, 单就内容来说, 刘备之嘱不可谓不警人心, 诸葛之哭不可谓不痛肺腑。但这一照应值得读者思考的东西太多:刘备判断马谡是一个赵括式的人物的依据何在?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为何置先帝遗命而不顾?斩马谡仅仅是为了整肃军纪吗?诸葛亮“违众拔谡”酿成大败的根源何在?至今, 恐怕这些问题也无定论。

这样的照应历来为人称道, 发人深思, 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我们不仅要学会运用照应的方法, 还要努力让自己习作中的照应与众不同, 耐人寻味。

上一篇:5 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条件下一篇:方岗乡“队伍建设年”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