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平同志述职报告

2024-04-10

孙平同志述职报告(通用5篇)

篇1:孙平同志述职报告

孙平同志述职报告

2009年11月

2008年6月,分行党委任命我为南京分行大厂支行行长助理,经支行办公会议研究分工,我主要承担支行公金行长职责。在支行行长室的领导下,具体分管支行公司业务条线日常工作。现就两年来的工作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 履职情况

一、积极投身全行发展,组织条线干部员工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2007年10月,正值全行上下贯彻落实总行务虚会上提出将我行建设为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和长三角地区应率先作为的战略决策,在分行党委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了南京分行新一轮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和组织推进,为分行实现资产突破千亿,提升客户吸引力、市场竞争力、同业影响力、员工凝聚力作出了努力,同时全力当好助手、履行职责,与大家共同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

1、对公信贷规模快速增长:2007年末,分行对公贷款余额370亿元,2008年末增加至455亿元,当年新增85亿元,增长22.9%;2009年9月末余额646亿元,1-9月新增191亿元,增长41.9%;

2、资产质量得到控制,不良清收取得成效。2008年清收压缩不良27207万元,完成总行计划160.04%,不良实现双降。2009年9月末,清收压缩17300万元,不良继续双降,不良额8.3亿元,不良率1.15%,比年初1.66%下降0.51个百分点,控制在2009年总行下达的1.3%目标 内;新增不良率0.13%,前两类逾期400万(仅1户),逾期率0.67%;

3、结构调整取得成效。2008年完成总行计划113%。至2009年9月末,提前完成总行下达全年计划的110.04%。其中现金收回占97%。

截至2009年9月末,中长期贷款占比34%,比07年末17%提高20个百分点,比2008年末22%提高10余个百分点;贴现贷款占比2.44%,存贷比73%.在全行的努力下,截至2009年9月末,对公贷款规模和增量上升为江苏同业股份制银行第一,系统内规模第二、增量第一,利润系统内第二的历史好成绩。

二、认真抓经营管理,努力应对经济下行期风险考验

面对新的使命,和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蔓延局势,清醒认识到,作为风险主管行长,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准确领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把握,需要在经营管理上经受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等的考验,还需要经受组织效率、管理能力、队伍和市场认同度的检验。总之,需经受速度与质量并重的考验。两年来,在总分行的指导、帮助,以及整个团队的配合支持下,努力在以下几方面要求自己,抓好分管的工作。

(一)尽心尽力,组织和推进全行风险经营目标的完成。两年来,在分行主要领导的直接指挥带领下,积极参与分行风险经营战略、阶段性目标措施的研究制定和推进实施,紧紧依靠分管部门全体干部员工,努力从组织措施、政策措施、推进措施、控制措施、机制措施等方面推进分行风险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的完成。

1、在组织措施上:认真学习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总行各阶段 工作要求,全力贯彻落实从2008年的“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国十条”、“金九条”、“金融三十条”及总行的一系列政策精神,加强异地机构授信与风险管理部门设立和职责落实,狠抓季度推进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从2007年11月至今,在党委的带领下,坚持调研与措施相结合,计划与推进相配套的工作方针。依靠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月度工作计划推进,季度深入机构网点,2008年先后组织财政协调类贷款、结构调整、异地行季度风险管理评价、出口行业、船舶行业等针对性调研,对阶段性信贷投放和重点风险控制思路的调研工作得到总行重视,2008年7月,总行风险总部在南京分行召开了沿海地区信贷风险分析研讨会,使我行的投放和风控策略等得到总行的直接指导。今年7月2日,在吴行长的重视和组织下,组成公司、资财、合规、授信、风险五部门联合调研组,奔赴异地分支行,对上半年投向、结构、收益、风险进行最快速反应和分析研究,及时贯彻刘明康主席和总行的重要提示,迅速形成聚焦下半年“投向、结构、速度均衡,风险聚焦六个警惕” 的管理思路(即警惕贷款资金挪用、贷款集中度、贸易融资真实性、项目资本金和手续合规性、政府融资杠杆率过高、授权违规),并在各位行长的支持下,在此后全辖风险-营销互动会和二季度风险管控推进会上进行全面部署。

2、在政策措施上:认真领会总行下发的信贷投向政策指引,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组织制定南京分行信贷投向政策指引。2008、2009年都着重提出“坚持审慎性信贷原则,正确把握好阶段性政策导向和变化,处理好信贷投向、期限结构和总量结构的平衡”,坚持有保有压、狠抓结构调整的意见。今年三季度,主动协调公司条线,配合出台“南京分行下阶段信贷投向指导意见”。至2009年9月末,行 业投向上,制造业余额占比25.23%,保持第一,其余依次为水利环境(23%)、交通仓储(13%)、批发零售(10%)、租赁商务(7%)、房地产(6.7%),六大行业合计占比87%;(其中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占比39%)。前10大户余额合计78.94亿元,占公司贷款余额的11.88%,其中,国有投资背景客户占比84.61%,制造业占8.87%,房地产行业6.52%。

在今年银监会对我行新增授信业务大检查中,得到了“没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投放和其他不合规信贷投放现象”的评价意见。

3、在推进措施上:紧跟全行工作重心推进步伐,将总分行“谋发展、防风险,促效益,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总体要求作为各项措施指导方针。主持每周条线工作计划与推进会议;重视每期“风险-营销互动会”,及时掌握各机构业务动态;密切与公司条线合作,积极支持银团贷款、中间业务等高收益转型业务营销,发挥部门和信贷审批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支持部门专业审贷制,08年重点抓授信服务团队、强化服务一线,提升授信效率和质量。

4、在机制措施上:着力围绕结构调整和风险资产控制与化解,2009年提出的契合“保增长、促发展,有保有压”结构调整和新增逾期不良控制的劳动竞赛奖励得到分行推进委员会的赞同,配合行庆劳动竞赛全面启动。2009年8月,全行110%提前完成总行结构调整任务,其中现金收回达97%;1-9月全辖32家分支机构对公累计新增不良共6户7笔,合计金额8400万元,新增不良率控制在0.13%以内。

5、在管控措施上:严格落实总分行合规管理要求,重视每季度条线合规评价,坚持贷审会合规第一的原则;2008年试行“调查、审查、检查三联动”制,2009年3月启动调查报告评价制,推行审批促进调查 审查的共同提高;2008、2009年不断强化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计划性与实效性;2008年3月与风险管理部深入机构走近客户经理,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掌握结构调整、风险预警的工作方式和要领;9月带队赴靖江支行对公大检查中形成了从“出入帐明细-往来凭证-资金状况”的拉网式方法;重视风险与合规、审计的各项管理和检查意见,在整改管理上试行“访谈-发文-复评”组合方式;补充和规范问责流程管理,支持个银风险提出的风险苗头预问责措施;2008年,风险管理部主动完成各类检查12项,2009年个贷系统后督率达99%。今年上半年,分行主动安排了资金流向和贷款合规性全面大检查,抽查两个轮回、同城业务达100%覆盖,异地机构达80%覆盖。两年来,坚持一着不让地加快构建分行每日监测、十日预报、前3月预警监控的长效动态监测制、贷后管理分工联系责任制、检查组织措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业务流程问责与整改问责制、及与合规审计后二道防线相结合的管控系统,为快速扩张保驾护航,为“提升内涵”打下基础,也为接受各方面监管检查赢得主动和声誉。

这些措施在8月份接受银监会对我行信贷突击大检查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检查组关于“各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能够对授信业务进行检查和审计,各项检查频率基本足够、范围基本全面、效果基本良好”评价包含了对分行“三道防线”的正面肯定。

全行高度重视的这些组织措施、政策措施、推进措施、机制措施、控制措施也在此次银监会大检查评价意见中获得认同。

(二)积极探索经济下行期风险管控措施,全力保护资产质量 针对全球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业务环境风险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加大,要求我们既要兼顾以往积累的 不良贷款清收与化解,又要防御危机带来的突发性、系统性风险,还要有效控制当下信贷高速投放中积聚的信用风险成为这一特殊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丝毫不敢懈怠,紧跟总分行的指导意见,和团队一起,密切关注形势研究,积极探索经济下行期的管控模式。

1、紧盯形势变化,主动出台应对性措施。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外冷内热”,政策极度收紧,07年底上任伊始,认真接受总行的指导,组织团队研究制定了《当前形势下加强授信风险管控的若干指导意见》,对民营集团、资金链有风险的民营客户、台资企业等出现风险苗头的领域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200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扩大,江苏同业信用风险不断发生,组织团队抓紧摸清情况,制定措施。1月份起,安排条线骨干先后开展财政协调贷款、贸易融资、房地产、纺织、化纤、船舶等行业的摸家底与市场调研分析;形成并出台南京分行《针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八项应对措施》,从八个方面部署具体防控要求,制定特殊形势下调查、审查、检查要点,开始全面布控;

三季度金融危机全面影响实体经济,结合总行专项检查,紧急部署了抵质押物大检查,筑牢第二防线;全面启动预警体系,严防死守,重点盯防异地制造业、集团客户、民营企业等领域。与此同时,密切关注转型业务创新业务的风险控制,利用贷审会等各种机会展开对理财业务、保函业务、信用证业务、短期融资卷、财政协调类贷款等风险讨论和果断控制。如对去年35亿结构性理财资金业务、部分授信业务等,在吴行长、曹行长的支持下,坚决果断终止执行,避免了我行大额垫款的 被动风险。在全行的合力下,这些策略措施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效果,2008年底全行守住了特殊时期的资产质量,年底按总行考核口径的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2009年上半年,在努力抓投放的同时,冷静分析新情况,充分发挥部门作用,着力抓信贷高速投放下的风险管控,对票据融资、信贷资金流向等组织了专项检查;逐步形成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管控方案,制定总量、比例控制指标,并制定准入门槛和细化指标,要求从地区经济实力、财政实力、融资总额等方面加强调查、审查,并特别从项目质量、还款能力、政策合规性、手续完备性、担保措施落实等方面从严要求,重视与同业交流,支持业务部门强化政府承诺函、人大决议六要素等措施管理。

从实施效果来看,2009年不良继续实现双降,2009年8月银监会对我行新增授信业务大检查中对信贷投向的把握与措施的跟进上给与了肯定,银监会事实认定与评价中“在执行过程中基本能够控制和监测信贷资金的整体投向,没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信贷投放和其他不合规信贷投放现象。”包含了对分行投向与贷款资金流向管理工作的肯定。

2、狠抓风险的预警、控制与化解,加大清收力度

2007年四季度以来江苏地区出口型企业、一般加工型企业资金链断裂,逃废债现象冒头,案件频发。针对这个情况,一方面发现案件即赴现场,研究方案,多方联动,2007年11月,无锡长椿金属法人代表突然失踪,企业资金链断裂,我行4000万元贷款和关联担保企业贷款都直接面临损失的危险。接到报告后,带领部门专业人员,第一时间到机构、到现场,掌握实情,配合支行研究制定三管齐下措施方案,最快速 度保全我行债权,敦促担保人归还贷款;另一方面,从中举一反三,立即组织有关部门研究重大事项应急方案,迅速召开全行风险资产重大事项应急管理会议,在行长室的支持下,建立起“保全-授信-风险-经营机构”全方位风险预警快速联动应急机制,此后不断强调扩大预警内涵,建立贷后检查60条预警对照的应对性措施和制度,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末,努力探索预警假设、风险假设的培训机制,先后将合规部、审计部、风险部、法律顾问、保全部老总和骨干请上每周互动会讲台,指导各级人员掌握应对风险的事前、事中相关准备。依靠职能部门始终保持全神关注预警事项,并着力在风险提示、预警信号的识别、布控等措施落实上下功夫。2008年,共将178户、30亿元列入调整和监控范围,有效调整和化解率达95%以上。

2009年,在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成立全行“风险资产控制与化解工作推进小组”,在风险管理部的全力推进下,2009年1-9月,全行预警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主动收回前两类115户笔、26.8亿元现金;至9月末,分行关注类贷款32848万元(含特关),较年初下降16572万元,关注类贷款纯现金回收27274.66万元,其中收回当年新增关注类贷款4818万元,收回存量关注类贷款22456.66万元;2009年收回当年新增逾期贷款8户7624万元,清收存量逾期贷款14户10294万元;9月末,逾期率0.67%,同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不良资产(后三类)清收的措施上,2008年着重“多管齐下、一案多策”,2009年突出“咬住两头、控住流程、发起三大战役”的压降策略,即咬住新苗头和陈骨头,打响“突击战、突围战、攻坚战”,建立清收流程化管理-确保合规、建立动态跟踪监测制-考核进度。在清收困难的关键时刻,亲自上阵,掌握策略,敢于碰硬。2007年末指导收回 长达8年的和安纤维银票陈案全部本金(1999年100万银票诉讼,经市中院、省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三级法院对案件的审查一直无结果);在联强等“钉子户”清收的谈判中,依靠特资委支持,协助部门正面迎战,终于今年6月收回全部本金;每月跟踪1000万以上新不良清收进度;08年总行首次打包处臵中,协调总行,把控重点,成功卸下了铁本等5户合计8824.47万元损失类包袱;对接手的3.35亿申达系银团重组项目,依靠小组力量,直接参与节点把关,(在总分行授权下)前后签署了600多份重组协议,配合政府银监和牵头行积极推进化解,2008年底,主动将3.35亿全部下调到后三类,扛起年末1.66%不良率的担子。两年来,全行收回14户对公“钉子户”15490.09万元,清收个贷201笔,累计3319.38万元,其中结清105笔,2950.26万元。2008年全年共清收压缩不良贷款27207万元,完成总行计划的160.04%;2009年1-9月,现金清收1.24亿,核销4841万元,合计完成清收压缩1.7亿元,完成总行计划的97.86%。目前已基本落实收压降的还有8000多万元,可望实现09年2.5亿的好成绩。

三、抓基础管理,着力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和流程管控

浦发的经营管理战略指导我们,唯有将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基础性、系统性、内生性风险经营文化,并由此产生的管控能力,才能促成良性循环。这两年,调动和依靠条线专业性,一是组织十项制度建设,形成或修改出台了差异化授权评价制度、授信、保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集团授信管理细则、贷后检查实施细则、公不良资产清收跟踪监测分析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阶段性授信业务指导意见、风险经营管理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定期条线例会制度、定期营 销交流制度;二是抓八大机制建设:建立和补充了“重点行业、风险控制动态跟踪监测机制”,分行(差异化)转授权管理机制;完善贷审会运作机制,延伸贷审会在政策研究、指导、引领上的职能作用和季度总结评价制;“分类管理-预警-结构调整-质量控制”激励机制;每周行长室授信动态报告监督机制;全行操作风险监测报告反馈机制;风险经营管理绩效分级评价机制;“检查-整改-问责”互动机制。三是抓这些制度制定和系统建设过程的调研和下发后的执行与落实,提升制度建设的内生性价值作用。四是抓系统和流程控制。认真组织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数据报送系统对接和考核。

在流程管控方面,2008年初,组织授信、风险、科技部开发了“南京分行信贷审批工作流系统”,把信贷调查、审查、审批、检查的各个环节全部透明化,随时查询,随时监督,大大缓解了前中后台效率矛盾。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对部分业务流程进行评估,适当优化,配合总行已有的系统,对全行各机构、每位客户经理、每笔业务品种、授信方式、流程效率等查询和统计功能起到有效的支撑。尤其在总行现行系统缺乏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的统计途径时,我们这个系统起到了对政府融资平台、财政协调贷款大小口径的适时统计,这对我行动态掌握授信进度、总量、结构情况,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和配合本次银监会突击检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四、抓队伍建设,依靠和发挥风险管理团队的整体作用

风险管理团队骨干中,经历和专业性都有所长,各有特点。在调动和发挥团队的整体作用方面,依靠党委的指导,与部门负责人一道坚持 “五个一”。每周一起商量工作,集中大家智慧、贯彻上级意图,形成合力举措;一起关注年轻人才培养,两年来,在党委和人力资源部的直接关心帮助下,多名员工得到行政或专业职级的提升;一起重视日常培养,先后安排80多人次走上讲台,主持各类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与全行分享专业和实践成果,一方面激发他们的潜能,展现他们的光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起重视人才引进交流、壮大风险队伍,在党委和人力资源部的重视下,组织上下内外多层次人才交流,输送6名骨干到经营机构和公司条线担当骨干,选调5名营业机构骨干进入风险管理条线,引进外部人才5名,录用3名研究生充实岗位;一起营造互动效应、提高培训效率,充分利用“风险-营销互动”、每周贷审会、每季度风控推进会,为大家尤其是中高层风险管理人员营造交流平台,以会兼培。团队饱满高效的工作氛围在艰难的工作中发挥了作用,获得2008总行“组织培训奖”表彰,在2008、2009年2季度全行对部门考核评价中,风险条线职能部门得分和评价得到提升。

五、重视与营销条线沟通与合作,努力发挥合力作用

任职初期,为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部门与各部门间、各经营机构、与广大客户经理的沟通和交流,做好政策解读、建好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发动风险条线进行了认真策划,在每位行长关心支持下,从2007年11月起推出“风险-营销互动活动”,搭建每周二风险条线与支行行长、客户经理交流平台,条线骨干轮流上台,解读政策要点、部署阶段性工作;支行随时提问题,交流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沟通状况明显好转,信贷政策能上下贯通,条线总经理形成主动对接意识,主动寻求理 解支持;支行行长随时从互动会上了解动态,及时掌握总分行信贷和风险管理政策要求;这个互动平台不断得到大家的培植和参与,在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第一手形势分析、第一手政策解读都第一时间通过这个平台传递。推出以来举办48期活动中,有30余期活动进行了风险提示和政策解读,有20多期进行了专业信息交流,这对于我行能顺利把各项应对措施迅速贯彻到位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成为全行这阶段上下一致全面执行投向政策、贯彻应对措施、形成风险管理氛围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在同样的出发点下,两年来,带领大家,增强“耳顺”修养,努力增进与各方面的务实性合作与配合。

六、努力学习,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坚持廉洁自律

任职以来,坚持与中央精神、与总分行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将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把职务看成责任,把权利视同考验,把分行“稳健、合规、发展”作为使命,把自身的廉洁自律、团队的廉洁勤业建设和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看成自己最大的职责所在。在班子全体成员带头作用的影响下,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和帮助,保持了廉洁自律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二部分 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

回顾两年的工作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深感不易,客观上我行机构、业务快速发展,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加大,政策面监管面要求提升,给日常学习与经营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带来更大的挑战。但从自身看,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市场运行的跟踪还不够,对新形势下解决新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多,业务中制度执行的连贯性、个贷风险控制与化解、结构调整、部分异地行管理、对部分岗位培养重视、对总分行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推进等都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努力;在日常经营管理上显得拘谨,有时存在急躁情绪,处理和解决问题方法的适应性、艺术性等方面,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不断克制、不断突破和提升。

第三部分 对未来的展望

我有幸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有幸亲历了浦发南京分行创业和发展至今的全过程,对国家发展前景、对浦发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最近党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联系岗位工作,将做好下阶段工作的思考和准备:

1、加强党性修养的提高,加强理论学习和联系实践。坚持向班子成员和团队学习,谦虚谨慎,努力提高自己素质,继续保持廉洁敬业和进取努力。

2、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认真领会方向性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努力参与到总分行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各项工作的推进中。

3、努力提升风险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宏观政策和监管要求的学习和研究,强化合规经营和风险经营文化建设,切实抓好全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不断完善和加强系统性、机制性建设,推进业务稳健发展。

4、努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效果,提高协调和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

5、更加重视团队建设,更加关心年轻人的培养。

小结:两年来,在总行各级领导指导关怀下,在分行党委具体的帮助与指导下,我在助理岗位上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在分管条线骨干和全体干部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下,收获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体验和大家的智慧,保持了踏实坦诚进取的作风;在分行党委的率领下,与全行员工共同努力,参与了为南京分行资产破千亿、规模、质量、效益创历史最好成绩的进程,并为贯彻总行发展战略精神、贯彻分行“稳定、合规、发展”的总方针,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接受了组织、市场和监管部门的考验。但也因个人自身能力、修养和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足,许多方面还做的不够,与组织的要求和大家的期望还有距离,值得认真深思和检讨,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完善自我。希望得到组织和大家的指正和帮助。总之,这两年的收获和经历十分难得,我将倍加珍惜。

以上是我任南京分行行长助理以来主要工作的述职报告,如有遗漏和不足,请大家批评指正。衷心谢谢大家。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篇2:孙平同志述职报告

—在2011成都国际友城市长圆桌会上的演讲

成都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孙平

(2011年5月27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蓉城,隆重举行2011成都国际友城市长圆桌会,畅叙友情,共话发展,深化合作。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成都市人民政府,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合作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城市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城市国际化加快推进的今天,城市在为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公共安全等诸多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国际友城之间的接触与沟通,分享经验与教训,共同应对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增进市民福祉,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围绕本次友城市长圆桌会“城市合作,共创美好生活”的主题,分三个方面作简要发言。

一、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成都是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历史3000多年,享有“天府之国”美誉。全市辖9区4市6县,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0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60万人。拥有国家级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世界500强企业有190家落户成都,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馆。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分别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世界美食之都,被《福布斯》评为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行榜第一名。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2022.3亿元,增长58.1%;存贷款余额1.5万亿元、1.2万亿元,分别增长23.1%、23%。

二、成都推进友城交流合作情况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国际友城关系,积极推进国际友城交流合作。自1981年与法国蒙彼利埃市建立第一对国际友城以来,成都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友城交流合作,截至目前已经与全球70多个城市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取得了480余项重大交流合作成果,荣获中国国际友城交流合作奖。

一是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我市先后举办国际友城大会、友城市长峰会等友城工作会议,积极开展友城之旅交流活动,广泛邀请友城代表参加中国—欧盟投资贸易合作洽谈会、跨国公司成都行等国际交流活动,为加强友好城市之间双边与多边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二是积极扩大交流合作领域。我市从经贸、文化、旅游扩大到教育、科技、环保等更广领域,先后实施与法国蒙彼利埃、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奥地利林茨、日本甲府的留学生交流,与法国蒙彼利埃、印度尼西亚棉兰的旅游合作,与法国蒙彼利埃、奥地利林茨的医生交流,与德国波恩的环保合作等项目。

三是积极拓展交流合作渠道。我市在加强友城政府高层往来的同时,积极推动企业、社团、市民等民间交流。比如,2008年12月,20位成都市民前往蒙彼利埃参观访问;2009年4月,蒙彼利埃13位市民组团参加友城之旅活动回访成都,进一步增进了双方市民对友城的认同感和熟悉度。

四是积极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我市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建立了友城信息交流库,完善了友城对话合作、高层定期互访、常态化信息共享与工作交流等长效机制,推进了友城关系持久深入发展。

三、深化友城交流与合作的建议

城市因开放充满生机,城市因合作更富活力。我们十分乐意与大家一起,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合作内容,将友城交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加强友城交流合作提五点建议。

一是加强城市政府交流合作。坚持“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原则,以友城市长峰会为载体,加强地方政府高层互访,设立

友城联络处,建立常态性的信息共享与工作交流机制,互派公务员学习培训,推进友城关系深入发展。

二是加强经济贸易交流合作。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加强项目招商合作,互设经贸代表机构,定期举办经济研讨会、招商引资说明会、展览会等经贸活动,积极支持友城所办工商项目,切实保障友城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积极邀请文艺团体进行交流演出,定期举办国际性文化展和艺术节,加强友城学校结好和教育培训合作,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推进友城媒体合作,增进友城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是加强城市管理交流合作。推动规划建设人员互派交流,以项目合作为重点加强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务实合作,交流分享防灾减灾成功经验,共同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难题。

五是加强环境保护交流合作。加强绿色产业政策和环境技术标准交流,深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污染防治、低碳经济、生态建设等方面技术共享,加快区域环保能力建设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本次友城市长圆桌会为深化友城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我市提供了学习借鉴宝贵机遇。衷心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我们的友谊一定会更加深厚,我们之间的交流合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结出更加丰硕成果!

篇3:孙平同志述职报告

现在, 社会上依然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考试成绩, 但有些人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的幸福。三年前, 我曾经接受新浪的采访, 他们问:“您觉得中国近年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哪些变化?”我说:“当前的中国社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意向, 就是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成功, 而且把成功和幸福划上等号, 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实际上, 仔细分析, 很多的成功是建立在牺牲幸福的前提下。如,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成才, 但是为孩子们设计的成功和成才的途径和方式很多时候建立在牺牲孩子的幸福上。其实,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追求工作中的成功和成就, 但在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与成功的过程中, 往往忽视了个人的健康、正常的个人交往, 包括作为父亲、儿子、同事、家长应该做的很多事情。当然, 我们的牺牲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 同时影响了身边亲人的幸福。如, 我们为了工作, 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照顾父母、教育孩子、夫妻交流和参加亲朋好友的相聚, 为了自己的成功, 我们忽视了身边人的权利和自己应该尽到的义务。现在, 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所谓功利色彩, 就是凡是与成功和成就有关的绝对不会放过, 凡是对成功和成就关系不大的一定不会认真对待。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和成功和成就更密切?当然是上级、下级、同级、工作对象、朋友, 这些与成功和成就的关系非常密切, 所以不敢怠慢。有人说我们国家人际关系淡漠, 事实上我们对人际关系更加重视和关注。哪些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成功和成就没有直接关系?或者说处理不好也不太会影响自己的成功和成就?可能只有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功和成就, 而忽略了父母教育孩子、孩子照顾父母等义务, 并且这种牺牲逐渐形成一种倾向, 人们没有了幸福的能力, 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只剩下了成功。所以, 我在那次采访时还说:“教育是帮助一个人成功的最根本途径, 但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一个人成功, 还应该带给人幸福。要使得个人幸福, 首先得让受教育的个体能够幸福。”幸福就是除了工作以外, 还会娱乐, 能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生活, 具有审美的能力, 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 这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追求的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的幸福能力开始提高, 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 学会享受生活。因此, 在当前情况下, 无论是建设国家, 还是为了民族的未来, 我们要关注幸福, 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在这样的背景下, 从中央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反应, 我们都要重新审视教育, 审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是不是适合目前我国的发展, 审视素质教育处于什么位置和环境, 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借此机会, 今天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十八大报告对教育的要求

现在全国各界都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报告中讲到教育的问题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主要讲过去五年教育所取得的成就, 二是主要讲2020年要达到的目标, 三是主要讲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优先发展教育。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主要有四个方面。

1. 对教育地位的认识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德、智、体、美得不到全面发展, 也不能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教育就难以担当“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大任。如果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那么学校体育就是教育的基石, 没有青少年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 我们的德育、智育、美育, 包括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立德树人, 以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 都将无所作为。

2. 教育的目标是“两个提高、两个进入、一个基本”

“两个提高”是指国民受教育水平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要有明显提高。“两个进入”是要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这也是教育的目标, 即到2020年把中国带进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里。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教育发展到2020年, 我们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 所谓的人力资源大国是指我们国家劳动力众多, 人力资源强国是指我们国家不仅仅是劳动力的人口数量巨大, 而且是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有明显的提高。而这个综合素质主要指我国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国民健康素质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 劳动力的综合素质里的艺术修养、美学修养, 思想道德品质、创新思维的能力、知识水平也要达到一个明确的高度;当我们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后, 我们的大中小学培养出来的人才, 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应该达到一个起码的标准, 如果连起码的标准都达不到, 就无法成为人才强国, 也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所以, 党中央对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两个强国来界定, 到2020年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综合素质要达到国际的人力资源强国的水平。十八大报告虽然没有直接讲体育和艺术, 但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教育目标的论述里边已经清清楚楚地表明必须显著提高我国人才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而这个提高必须依靠教育, 要加大体育和美育方面的努力, 才能达到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3.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100年的概念, 到建党100年 (2020年左右) , 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 (2050年左右) , 我们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现代化, 而教育在2020年 (提前30年) 就要率先实现现代化。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就必须为整个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 二是教育要创新发展, 用源源不断的智力成果去支持现代化建设。教育提前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整体战略部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而且没有教育的率先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所以教育是基石。

教育现代化表现在哪些地方?从培养人才的规格角度来讲, 达到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准, 教育现代化主要涉及办学条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教学活动等。因此, 办学条件应该达到现代化的水平, 师资、教材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才要达到标准, 提前培养现代化的人才, 首先就要提前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办学条件。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 目前的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是教育中最短的两个短板。到2020年教育要实现现代化, 我们必须卯足劲, 优先发展才能够实现党中央提出来的教育目标, 这是我们在办学条件方面所面临的形势。

现在的办学条件怎样?农村学校平均一个学校0.8个体育教师, 平均一个学校0.6个艺术教师,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达标的小学不到50%, 中学不到30%, 艺术教育更差, 这就是现状。师资不足、场地匮乏、体育器材严重不足, 因此对于体育和艺术教育来说, 实现现代化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其实, 2010年我们国家很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完全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也就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后, 我们实现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学上”的目标, 成为教育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党中央在十八大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到2020年, 我们的办学条件要达到现代化, 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达到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试想一下, 我们从刚刚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到完全解决教育现代化的问题, 环境条件的变化会有多么大。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 当解决了上学问题的时候, 首先解决的一定不是体育和艺术的办学条件, 而是率先改善语、数、外、理、化、史、地、生等考试科目的各种条件。而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时, 对于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实现现代化是一个更加严峻的使命和任务。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 中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超编率达到了90%, 也就是说一个岗位差不多配备两个语文教师, 数学教师超编率达到89%, 英语教师超过100%, 但是平均一个学校还没有配备一个体育教师。2012年12月份, 在全国随机抽取4个省, 并对随机抽取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和数据进行了抽测, 包括农村和城市学校, 还对抽测现场进行拍照, 根据拍摄的情况看, 抽测情况令人担忧。农村的大部分学校没有体质健康测试仪器, 学校有体质健康测试仪多数也不会正确使用。这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农村地区, 甚至城市的一些学校的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现状。因此, 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 我们面临很多的难题和当前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4.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八大政府报告提出了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实现途径,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都离不开个人强健的体魄和艺术修养。前几天, 有个专家反馈说“我们国家的教育太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 其实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就是人具有理性思维, 以及人类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人类不应该只具备理性思维, 还应该具备感性思维, 感性就是个人的艺术修养。立德树人是作为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也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十八大报告对于教育的总体要求。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中, 培养人的美育和体育素养就是培养人的感性思维, 只有全面统一发展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 才能达到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标准, 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二、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最近, 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受到大众媒体的高度关注。十八大报告中也对教育主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同时也是对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目标、条件和总体要求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而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是建立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基础之上。一百年前, 清华学校每年要选派一百多名出国预备学生到美国留学。当时在体育界非常著名的清华学校体育部主任马约翰先生对清华学校的校长周诒春讲过一番话, “我们要送出去的学生总得像点样子, 我们总不能一直派一批‘东亚病夫’出去”。现在我们再次仔细回味这两句话, 显得意味深长。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不是“东亚病夫”, 而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两个强国”——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备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准。从1985年到2010年, 二十五年来,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滑。到了2010年, 一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如营养水平、形态发育有所提高, 而在耐力、爆发力、柔韧性、近视、肥胖这些方面还在持续下降, 但是下降的幅度逐年减小;二是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在下降。此外, 现在的小学生近视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大学生的近视率超过百分之九十。而有一个调查发现更让人惊心, 2012年部队征兵, 北京市应征入伍的青年体检合格不足一成, 百分之九十多的青年人入伍体检成绩不合格, 而且这个体检的标准比十年前已经下调了。2012年年底, 我去了甘肃、云南、福建和浙江四省, 应征入伍青年的体检情况虽然比北京好, 但最好的云南也只是百分之四十的合格率, 也就是按照当兵的标准, 平均身体不合格率接近百分之七十。而且部队的首长说, 那些新入伍的士兵, 身体素质较差。可见,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实现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目标, 三年以内必须让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止跌回升, 到2015、2016年青少年体质出现明显好转。如果三年后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体质还在持续下降, 那就无法完成党中央提出的2020年的战略目标, 实现不了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这是最严峻的挑战。

条件方面, 也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各个地方在体育艺术教育方面的条件和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现在两种情况并存, 在农村地区, 有土地、有地方, 没有钱, 体育场地建不起来;在城市里, 很多学校有经费, 但是没有场地、没有地方。北京很多好学校就在胡同里, 根本没有操场,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成操场, 看不到希望。师资情况也是如此, 很多农村学校要么不上体育课, 要么请个其他科目的教师去上体育课, 艺术教师教学生唱歌都走调, 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体育课的课时、师资的影响, 这是硬件要求。据2011年调查显示, 能够做到每天让学生锻炼一小时的学校不足20%。有些学校的大课表上都有体育课, 但一到体育课的时候班主任说不上而补语文等科目的课, 这些也是我们在整个办学条件中的挑战。

办学理念方面, 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毛主席说:“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严复先生翻译进化论时, 提出中国国民性改造的三个方面, 一是鼓民力, 提高国民的体力;二是开民智, 办学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三是兴民德, 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他强调, 要救中国, 首先要鼓民力, 要丢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其次才是开民智, 再次才是兴民德。所以, 德智体发展在严复先生的论述中应该是体智德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德育首位, 健康第一”, 两个目标并列, 德育和体育并列第一, 首位肯定排在第一, 健康第一也还是第一;实际上, 德育没放在首位, 健康也不是第一, 而是分数第一, 这个分数既不包括德育的分数, 也不包括体育的分数。

有一次跟100多位教育局长座谈, 我就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县里的学校, 如果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教师, 你敢不敢办学?”他们表示肯定不敢, 于是我说:“那你们凭什么没有体育教师, 就敢办学?没有美育教师也敢办学?没有体育教师、美育教师就办学, 只能说明一条, 你没有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他们纷纷表示这个司长厉害, 扣这么大一个帽子!我们可以追问局长和校长们, 在你们去调配教育教学资源时, 是不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事?是不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不是在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这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当然有着复杂的背景。我们不能简单地说, 体育和艺术的办学条件落后, 是因为刚刚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在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上, 把重心放在专业技术性、知识性的科目上去, 这样无可厚非;问题是要实现党交给我们的战略任务, 实现教育的目标, 培养既能成功, 又会幸福的人才, 我们就必须按照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非常严峻的挑战。

三、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需要对面临的严峻挑战做深入认真的分析, 只有找准了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其实, 影响目前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评价体系的问题

为什么学校的体育和艺术教育“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做得好与不好, 做得多与少, 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地区都没有任何的影响”。也就是说, 在评价学生的体系、评价校长的体系和评价地区教育发展的体系里, 没有学生体质健康指标, 没有把学生体质健康的好坏作为评价的标准。

作为学生来讲, 他的体质状况、上体育课的情况、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与对他的评价毫无关系, 他自身会重视体育吗?个别的学生重视, 但他就喜欢玩, 家长、教师允许吗?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北京一个著名的中学学习, 有一天朋友讲了一件事, 校长在一次家长会上表示学生的表现特别好, 总体上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个趋势需要注意, 那就是个别的学生一下课就往操场上跑, 这样可不行。一个名校的校长在家长会上这样讲话, 朋友说:“你这个司长怎么当的, 属于你管的事你管得着吗?你下那么多文件有什么用, 校长说了, 下课就往操场跑是不对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对于那个校长来讲, 学生锻炼与否无所谓, 多少学生考上好学校、考了多少分、总体排名怎么样, 才会影响他。家长更不敢怠慢, 而且我们对任何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里都没有体质健康指标。

前几天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全民健身的座谈会, 很多部委的领导与会, 教育部的领导跟中央文明办的同志讲, “你们那个文明城市评选能不能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一个指标放进去?”文明办的同志表示可以, 教育部的人就欢欣鼓舞, 认为这次终于有一个评价指标了。但很多地方不创文明城市, 怎么办?所以, 最核心的是评价体系, 是造成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最根本原因, 而且也正是如此, 才会出现第二个方面——办学条件的影响因素。

在解决有学上的问题时, 各地一定不会优先考虑体育和艺术。因为学生体质健康不在评价体系里, 所以就一定会把有限的资源全部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里占最大份额的方面。因此, 如果没有评价体系的改变, 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就不太可能。一些城市里的学校有经费, 各方面条件也有, 就是因为没有地方, 所以就不会去想办法让学生能够锻炼起来, 不会想方设法为学生开辟一个能够运动的场地。北京市有一个学校的地方特别小, 他们在地下挖了三层, 让学生下去锻炼, 这很好, 但是跟在平地上相比建设成本要高很多;内因是其它方面都建好了, 才去干这个事。现在强调城乡均衡、区域均衡发展, 但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里也没有学校体育这一块;在认定区域发展均衡的省、市、县的时候, 评价指标体系里也没有涉及学校体育。所以, 现在影响体质健康、体育教育发展, 以及办学条件的原因还是跟评价因素有关;当然, 从客观上来讲, 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教师、场地与器材的不足。

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现在人们一方面认识到幸福的重要性, 认识到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家庭肯于向孩子的教育方面投资, 甚至把钱全用到教育孩子方面, 但又不好好教育, 不把孩子教育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一种文化,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讲, 人类体质健康状况下滑, 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 而且是全球性的问题, 只不过在中国表现得更明显。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个根本的变化从有了蒸汽机开始;没有蒸汽机之前, 没有大机器生产之前, 人类改造自然的所有力量, 就来自人肌肉的力量, 最多借助一些牲畜;而有了蒸汽机, 你的力气再大, 跟机器相比, 小巫见大巫。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讲, 从蒸汽机开始, 人们的体力得到了解放;从大机器生产开始, 人的手工劳动得到了解放;从计算机出现开始, 人的智力得到了解放;从互联网开始, 人的社交活动得到了解放;从出现商品开始, 人的道德约束得到了解放;从尼采开始, 人的信仰得到了解放。尼采说上帝死了, 上帝一死其他人就慌了, 没有上帝怎么办?后来发现每个人都有上帝。所以, 到了今天, 我们的体力在逐渐下滑, 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人际交往, 以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我们要重构新秩序, 重新回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未来的新世界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规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确实从资本入手看到了人类的未来, 由于资本的不断膨胀, 人类所有的需求只要有钱赚都会有人去替你满足;但到了一定程度后, 人的所有行动、价值理念、行为能力都会越来越退化。其实, 从人类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 必须全面发展才能生存到最后。现在可以看到像霍金那样的人, 他就会眼皮动、转眼珠, 但他可以控制一个机器, 于是能够走和写书, 其实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们现在十三亿人口中有百八十个霍金没有问题, 能养得起;如果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成了霍金呢?而社会到了一定的地步, 人们可以没有体力, 可以没有信仰, 可以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而且还能活得好好地, 只要你能会一件事;在公众舆论里面, 真正引领年轻人, 不一定是有思想、有涵养的人, 而是那些有钱和那些大家都愿意去追捧的人, 说句什么话大家都会看;这就是人的片面发展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我们要回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这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类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 没有体力, 很快就死了;没有智力, 很快就被杀死了;没有信仰, 别人死了, 你就被吓死了, 这是必然王国, 如果体质、智力、意志品质不强, 也没有信仰, 就活不下去。今天, 这三个都不强也可以活下去了, 马克思说这就需要回到另外一个螺旋, 再回到原点, 只不过是更高水平的原点, 即人全面地而自由地发展。我们现在片面发展达到了极端的水平, 下一步还会达到更进一步的极端, 技术的进步真的可以让人什么都不用做, 什么都不用会, 也可以很好, 但这很可怕。人类学家曾经预言, 按照现在这种科技发展的水平, 到若干年以后, 人都会退化成怪物, 即一个很大的脑袋、两只手跟狗一样、四肢萎缩的一个人, 而且越来越像猿了。人类从猿到人经历了五百万年到一千万年的进化, 现在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时间, 三十年就可以把人再变回类猿人, 不是类人猿, 而是类猿人;而且这个类猿人跟猿相比, 起码体力上差很多。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

2. 中国文化的一些独特层面也是造成体质健康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说,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 不太重视运动, 即使是武力对抗, 也不是致力于提高士兵的作战水平, 而是提高指挥官的决策和计谋。因此, 中国人玩游戏玩得最多的是智力游戏, 打麻将在全世界都有名, 看着自己的牌, 盯着对家, 还要看上家、防下家。这得多聪明啊!打牌花样翻新。所以, 中国人打电子游戏容易上瘾。我们重视智力而不太重视体力, 不太倾向于体力,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很重要的一方面。儒家的六艺里面, “射”和“御”就是体育运动, 是全面发展, 但是从整个中国的历史来看, 中国人不喜欢张扬, 造成的结果就是人们不太敢去单纯地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成就。有一年春晚陈佩斯和朱时茂演了“王爷与邮差”的小品, 关于跑步怎么跑, 传递了“奴才不能跑到王爷前边去, 王爷不能跑到洋大人前面去”, 这是讲究利害, 而不注重每个人都去追求卓越。现在参与锻炼情况最好的是老年人, 每天早晨去固定地方锻炼, 但是老年人这样的一种锻炼好习惯, 却有被年轻子女诟病的危险, 因为老年人自己出去锻炼, 家里的孩子不能管、早饭不能做。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当你重视自己的身体锻炼, 在别人看来你是去玩, 怎么能只顾着自己玩?孩子还需要有人管, 这是中国文化的问题。

我们不太重视只是为了个人。如, 为了自己能够健康、长寿, 要去参加锻炼, 但是不能影响工作、家庭、孩子;如果影响了这些, 就可以断定你是那么地自私, 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 我们看西方人一到下班时间, 骑着自行车就走。有一次我去中俄边境, 听到俄罗斯的一个笑话, 用吊车吊木材, 吊到半空的时候, 下班铃响了, 吊车的操作就停了, 第二天上班再吊;如果用吊车吊混凝土, 下班时正好停在中间, 第二天上班时凝固了, 机器没法用, 就在那凿, 凿了半个月凿好了, 机器也坏了, 再重新换一台吊车;因为他们到点了就要去锻炼, 就要去happy。这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不可想象, 个人利益、个人的权利保障和自我展示都有一定的局限。

中国文化里还鼓励牺牲自我去得到别人的关注。这个牺牲自我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得牺牲自己的情感, 明明特别不喜欢那个人, 非得表现得特别喜欢。这方面, 过去我们对西方人有误解, 觉得西方人根本不管别人高不高兴, 有什么说什么, 但是后来发生了根本变化, 因为二十年前心理学界出现了“情商”的概念。情商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消极情绪的能力, 当你想要对一个人发火的时候, 能控制住不发火, 对于你处理好这个问题有好处, 西方人二十年前意识或认识到了。这足以说明在整个中西方文化里面, 西方人过多地或者说他们比较自然地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己感觉好就直接表现出来。中国人往往要牺牲自己的一些事情, 当我们说一个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后, 如果这个人每天跟病魔战斗, 每天半死不活, 每天忍着剧痛去上班, 做出成绩了, 就说这个人太伟大了。这是什么?就是牺牲自己内在的追求, 去换取外在的成功。而这个外在成功里面, 一定不是那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 而这在西方人看来却是做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

人格就是一个人总体的特点。中国的人格特点跟西方人不一样, 美国人看一个人的时候, 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是energetic, 就是精力充沛, 充满活力, 看的是外表。外表是什么?不是对别人点头哈腰, 不是去照顾这个, 照顾那个, 是他自己本身表现得就特别有活力。这是西方人看人的时候最重要的特点。中国人看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善良、内在的品质。西方人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就看你的表面, 中国人看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不好是看你的内心。这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别, 我们有抑制自己的表现, 忽视个人的感受, 只为了获得一个外界的认可。

3. 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浮躁”的时代

浮躁就是想用最短的时间去获得最大的成功。用这个标准来看, 我们每个人都是浮躁的。如生孩子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让孩子不受到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 夫妻提前一年按时作息, 争取生一个“完美”的宝贝, 这是“最早的起跑线”。再如,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很着急, 着急跟我们前面的人进行比较, 所以不管一个人有多成功, 地位有多高, 就是永远都不满足。这是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最重要的动力,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不幸福的最主要原因。有一次, 我看一人过马路时闯红灯, 我想他一定有急事, 但他跑到马路对面就停下来了, 站在马路那边等人;等的人还没来, 那在马路这边等有什么问题吗?而且这是红灯, 等变绿灯的时候再轻轻松松过马路, 要等的人也到了, 你也走过去了, 这样不是更好吗?但是他一定要闯红灯, 这就叫着急、浮躁。当人们总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去获得最大的成功, 当总是着急的时候, 就只能看见眼前的一点点。正如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具体表现, 不管孩子幸福不幸福, 要先上最好的小学;不管孩子能不能成才, 要先上最好的中学;不管孩子以后怎么样, 要先上最好的大学。为了实现这三个“最好”, 什么都必须做最大限度的努力, 凡是跟这三个最好有关的事一件都不要漏下:钢琴可以加分、奥数可以加分, 凡是能加分的全都要求孩子学, 只要不考试、不加分的什么都不学, 身体搞垮了反正到18岁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死不了, 上完大学之后怎么样, 那就不管了, 也管不着了, 因为家长已经尽力了。

电视里、广播里、报纸、电线杆子上都在做治疗不孕不育的广告, 说明这个市场很大, 这些跟体质健康有没有关系?这是体质的问题, 也是我们社会文化的影响。所以, 现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 全部怪在教育身上很不公平, 教育有责任, 但是社会的整个大风气、大环境根本就不重视体育。现在家长选学校的时候才不管学校有几个体育教师、有没有运动场, 只要能让孩子考高分, 能上好的学校, 怎么样都行, 这是一种文化的环境,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带来的问题, 再加上中国人这种文化的特点, 使得我们对学校体育的不重视变得很自然。

四、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十八大报告里面提出在教育的发展里面要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 综合改革意味着单项、能改的基本上都改过了, 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 怎么让学生重视体育?怎么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我刚才讲了三大原因, 这三大原因从头到尾捋下来一个一个地解决, 永远都解决不了, 需要综合改革, 我们要寻找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牵一发而动全身, 即既能够影响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学校的校长, 同时又能够真正改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应该怎么办?只能从改革评价体系和提高办学水平这两方面努力, 而改革评价体系和提高办学水平, 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所以, 下一步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和公示作为突破口, 让每一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每年都要测试与公布, 在公布的基础上, 按照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进行全国的大排名。从2007年开始, 中央的7号文件就提出全国的学校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上报, 5年来总体的上报率不足50%, 而且2012年年底要求2012年的数据要达到100%, 到现在最好的省达到了80%, 最差的省还不到10%, 而期限是2013年的1月31日。2012年12月, 我们对其中的四个省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测, 每个省一年级到十二年级, 每个年级测1000名学生;每个省选两所大学, 每个大学测1000名大学生, 共2000名大学生。具体结果还在比对中, 但情况很不乐观, 报上来的数据的准确性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测试和公示, 首先要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做到这一点, 从2013年开始, 一是要求每一个省都要100%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二是对每个省都要进行抽测, 随机抽取这个省里的中小学校和大学, 随机抽取班级现场测试, 然后把报的数据和抽测的数据并排公布。目的就是让各地区、学校都认真地做体质健康测试, 用袁部长的话讲就是要把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放在全中国十三亿人民的监督之下, 把它放到国际上去比较。

在此基础上再推进另外两项改革。首先是评价体系的改革, 一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他上体育课、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记录都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占到足够的份额, 将来还会跟学生的升学、评优评奖挂钩, 这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改革对学校和校长的评价, 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三是改革对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 把这个地区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争取把学生体质测试作为一个评选文明城市的重要指标, 并把它列为国家统计局在统计各个地方、地区的经济社会水平的一个硬性指标。

这项改革是为了让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更加重视。目前有些省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像江苏、上海、北京都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按地市进行排名, 排在最后的几个地市领导要向省 (市) 长述职, 要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排在最前面的以奖代拨, 北京市排在前六名的区县, 每个区县奖500万。这时区县的书记、区长回去就找他们教育局的人, 都希望把这个数据赶上去。有的市把它纳入整个教育的评价体系, 既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同时更重要的是调动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的积极性。

这样一个制度和高考相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说高考考的是学生, 但是同时高考的结果对学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而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校领导是间接的影响, 虽然现在还是按照这个来分配资源, 但至少不敢公开这么做了。而我们现在测学生体质健康, 测的是学生, 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最小, 对校长、对局长、对市长、对省长的影响最大, 其实这是对政府的要求, 因此测的是学生体质, 考的是政府。如果一个地区连续三年学生体质健康下滑, 那要实行所有的评优评奖一票否决。到2020年的时间不多了, 不出奇招、狠招很难奏效。

有了这一条, 办学条件的改善就变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一次我跟体卫艺战线的同事讲, 希望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 当我们把这个测试结果真正做到公正, 那谁都不敢造假, 因为一旦造假就会公布, 谁脸面上都过不去, 校长、教育局局长脸上无光, 教育局主管、县领导、市领导也脸上无光, 省的教育厅、省长都没有脸面。每次教育部都会随机抽查, 谁都不要冒这个风险, 一旦抽到, 存在问题会很难看。当都开始把真正的功夫用在提高办学水平、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上的时候, 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把学生体质的测试和公示作为一个突破口, 推行学校体育工作, 而教师的配备、场地器材的配备自然会得到提高。如果再及时出台教育现代化里面体育与艺术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那么办学条件的改善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各地都会有积极性, 不但要达到现代化, 而且还要在达到现代化过程中让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我们希望用三年的时间让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回升, 我不敢说2013年就能止跌, 但三年内一定不能再往下滑, 要有明显的拐点出现。前段时间教育部和中国青年报联合开了一个中小学校长的座谈会, 题目叫“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青年报一个通栏头版头条的文章就是《何处是拐点》。2013年1月7日我们又召开了一个高校领导座谈会, 题目叫“体质不强何谈栋梁”。2013年2月26日我们要在厦门召开一次高校领导的会议, 题目叫“体质强做栋梁”, 要做栋梁先要体质强, 还会请参会的校长、体育部部长跟教育部领导带着学生跑步, 领导和教师跑1公里, 学生跑5公里。“面朝大海, 冬暖花开”, 从教育部的领导到高校的领导和大学生一起跑步, 让中国青年动起来。这些就是我们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突破口来推动体制改革、推动评价体系、推动条件的改善。

这里我要单独强调的是, 体育的教育教学不受重视的时候, 你怎么教都行。现在我们要测试学生体质状况, 体育教师设计课程和运动内容的时候, 就应该做到让学生们爱玩, 而且玩了以后效果好, 这才是体育教师应该做的。学生不愿意上运动场, 除了评价体系的原因外, 还有现在的体育课“面目可憎”的原因, 造成很多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是没有学生爱上体育课, 是体育教师设计的体育项目最好能让学生宁愿上体育课, 也不愿意玩那个手机游戏。体育教师要有这样的远大理想, 有一些体育教师把韩国鸟叔的骑马舞改编成课间操, 结果学生下了课疯了一样地往操场跑去跳骑马舞。

我们要开发受学生喜欢, 又能够达到锻炼效果的体育项目。所以, 体育的教育教学内容, 我总结为“两个凡是”, 凡是学生喜欢, 凡是能达到锻炼效果, 百无禁忌, 而且要因地制宜。有400米、300米、200米、100米的运动场, 或者只有一个斜坡, 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 有树就爬树, 有坡就爬坡, 只要能够让学生高兴、喜欢, 而且要达到锻炼效果。我们的体育课是强制的, 每个学生必须锻炼, 锻炼的项目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在这个前提下百无禁忌。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去挖掘优秀的民间、民族体育运动, 开发具有地方地域文化特色的学校体育项目, 既达到锻炼目, 也弘扬文化。

学校的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 是国民教育里面文化传承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我们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系, 我们的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即建立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体系。仔细想想, 现在的中国人多么“可怜”:穿别人的衣服, 吃别人提供的食品, 说着别人的语言, 用别人的文字发表论文, 唱着别人的歌, 更可恨的是我们玩着别人的游戏。有一次, 我在北大发现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有的学生通宵地玩游戏, 还有的学生竟然通宵地站在那里看别人玩游戏!比如说足球, 最闹心的是足球, 最最闹心的是中国足球, 但是我们现在还在看, 我们就是看着别人玩他们的游戏乐此不疲。

一个学校要开发蹴鞠, 便开发了场地、比赛规则等等, 我说:“太好了, 你们做我坚决支持, 你们要树立远大理想, 将来让全世界都玩蹴鞠, 而且举行世界杯, 全世界都来玩中国的蹴鞠”, 这才是中国人, 这才是中国体育工作者应该有的一种志向。我不是说洋人们的球就不玩了, 我们要玩而且要玩出花样来, 中国足球迟早会冲出亚洲, 但是我们首先要让我们的国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有着它应有的地位, 能够玩我们儿时玩过的游戏, 能够从中开发出一批既受学生喜欢又能达到强身健体、提高运动技能的运动项目, 这才是我们整个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 我们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2012年我们向全国征集阳光体育的优秀案例, 征集了970多个, 从中评出了100个优秀案例, 100个入围案例, 又从100个优秀案例中挑选了30多个准备制成光盘, 向全国的大中小学校免费发放, 让体育教师们参考, 看看别人怎么布置大课间、组织阳光体育, 也可以自己开发。我们设立了关于传统体育的几个项目, 比如一个学校开发了五禽操, 2012年我去看了, 学生特别高兴地练习, 想想做课间操的时候, 学生们学老虎叫是什么样子, 打猴拳是什么样子, 他们会特别开心。当我们把目标锁定在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时, 就要想法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运动, 想方设法调动他们运动的积极性, 想法设法提高我们的体育课、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竞赛的科学水平, 能够让学生们在有限的锻炼时间内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五、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综合改革

这里只讲几个观点。

一是学校体育要鼓励在强制的前提下创新。因为义务教育就是强制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接受的教育, 这是公民的义务。德、智、体、美每门课都要学好, 都要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鼓励创新, 同时还要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二是要因地制宜, 合理制定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在没达到这个标准之前, 要求每一个地方根据现有的师资、条件去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不能等和靠。现在每个学校平均仅有0.8个体育教师怎么上体育课?有各种办法, 可以去聘、转岗培训, 在国培计划里, 三年内要给所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一轮培训, 但是我们把国家的资源大部分放在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尽量靠自己解决经费, 但是都要培训。

三是关于学校体育竞赛的问题。学校体育竞赛应该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到底应该怎么组织?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科学的格局, 还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机制, 但我想学校体育竞赛、学生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应该是三个服务。首先, 要服务于学校体育的核心目标, 也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十八大以后所有的司局长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 我的文章题目是“千方百计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 至少在当前或者说在2020年前我们最核心的一个目标, 就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学校的体育竞赛也要围绕和服务于一个核心目标。而且体育竞赛除了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以外,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个人品质、人生理想、生活方式, 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体育有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体育又与德育、智育和美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特别在体育竞赛方面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 平和地面对输赢, 这种品质的培养, 应是我们的重心。有一次, 我去一个学校, 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游泳, 学生都会游泳, 从2013年开始又增加了一个棋牌的项目, 校长给我解释说, “这是一动一静, 更重要的是下棋几分钟就完了或者半个小时就完了, 输了就是输了, 通过让学生们每天输来输去、赢来赢去能够比较平和地面对输赢。我觉得这个校长很有思考, 体育竞赛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的作用, 一是不服输, 永远争第一, 二是输了就是输了, 技不如人回家再练。从来没有参与过体育锻炼竞争性对抗的人, 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 没有这样的体会, 成长也不会那么顺利。所以说学生的体育竞赛应该服务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次, 学校体育竞赛要服务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体育竞赛职业化的比赛, 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美国自行车选手阿姆斯特朗服用禁药的问题, 伦敦奥运会上我们的羽毛球运动员消极比赛被取消资格的问题, 这就是金牌至上的必然结果。职业竞赛有很多的问题, 污染了社会风气, 尤其在学校体育竞赛里, 弄进这样的东西, 是对青少年的不负责任。净化比赛的风气、严格裁判、严格资格审查、杜绝违禁药品, 学校体育应该高度重视。前段时间我一直看CBA, 我关注的那几个球队到客场的时候, 裁判的判罚有点偏颇, 甚至连解说员都说到了人家主场只能这样了, 这成了常态。我们学校体育的比赛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不但要净化风气, 而且要起到一个社会文化引领者的作用。再次, 要有利于、服务于高水平运动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学校体育竞赛除了育人的功能、除了净化社会风气、引领社会文化的功能以外, 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优秀运动员。大学的高水平联赛、高水平比赛要发现大学生中那些优秀的运动员。普通学生能够通过学校体育比赛脱颖而出那是最棒的, 由此带动高中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能够加入到大学的比赛里, 也能够带动初中、小学, 这就是另外一条渠道——教育的渠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一个渠道, 而且这个渠道最经济最全面, 我们的学生即使拿不到奥运冠军、打不了职业队, 他也是一个大学毕业生。他的就业与个人全面素质足以让他能够在社会上有尊严, 能够活得非常好,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素质全面, 这是教育在整个竞技体育发展中要发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这是学生体育发展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篇4:孙平:学习IPA是一种收获

——在国际汉语教学培训中心的日子

在IPA课堂培训中学到了诸多实用的汉语语法知识点,而在岗前培训中学到的上岗是如何使已学的语法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中。当然,这些都在岗前培训中得到了更系统的练习,解释更为详尽也更加贴近生活。

在IPA培训中没有学到的,如:如何应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各种应对措施,以及对教师的要求。行为准则等规范在此也得到培训。总之,收获很多!

以下则是本人对近日的岗前培训所得进行的总结:

1.了解并掌握语法教学步骤及细节。教案设计细节贴近真实的实践。

2.复习导入方式的重要性,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方式。

3.用已学了的词汇,练习新的语法的重要性,是练习活动的基本技巧。

4.语法方面:语法点进行划分归类,清楚地了解相关联的语法点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并了解他们教授的先后顺序。

5.每个语法点的解释更深入,细致,清晰了解其英国关系。便于记忆和解释给学生。

6.要习惯总结语法,总结教学活动。

篇5:孙平同志述职报告

佳木斯市公共关系协会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跨行业、社团群体交叉、人才聚集的市级公关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90年4月4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二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公关协会及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关协会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名誉会长、顾问的亲切关怀下,市公关协会团结带领各理事单位、各位理事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推进我市公关事业的发展。二十年来,市公关协会与各位同仁一道,不断增强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会员单位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拓展公关工作的服务领域,为佳木斯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市公关协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探索到振兴,它的社会认知度、美誉度、和谐度不断增强,它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多次受到省和国家公关协会的表彰,2008年,协会被评为全市最高级别的三星级协会,得到全市上下的认可。

市公关协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大体走过了三个阶段:

一、开创与探索阶段(1990.04—1999.1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现代公共关系理念引进我国,一批有识之士投身于公共关系知识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创了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先河。1981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1989年黑龙江省公关协会成立。在省公关协会的协调指导下,市委、市政府对公关工作高度重视,责成刚刚从市人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刘文斌主任筹组市公关协会,明确市体改委为业务主管部门。市公关协会于1990年4月4日正式成立,刘文斌同志担任第一届公关协会会长,原市委书记李福顺、市人大主任张庆久、市政府副市长康增等领导同志担任协会顾问。刘文斌会长老当益壮,带领一批热爱公关工作的有识之士,围绕市委确定的中心任务,积极而又热忱地组织开展公关活动,做了大量开创性、基础性、探索性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果。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1)围绕改革开放搞好公关服务。1991年7月,市公关协会牵头成立我市第一家对苏及东欧出口商品展览馆,先后举办了两次大型产品展销会。第一次展会由市公关协会和天津商会、天津国际展览公司主办,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成交踊跃,此活动受到市领导好评。接着在首届三江国际旅游节期间,市公关协会举办了“国际精品展销会”,组织邀请全国18个省市的123家厂商参展,参展商品1800多个品种,吸引俄罗斯客商50多家,成交额800万元。受到时任市长周辉春同志的表扬。

(2)围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搞好公关服务。1992年,市公关协会应邮电局请求,发挥对外公关的特点,帮助企业成功从加拿大引进价值1000多万元的C3数字微波通讯设备,提升了我市电信现代化水平。

(3)围绕创办经济实体搞好公关服务。从1992年至1996年,刘文斌会长积极支持一些能人下海经商,投资兴业,先后有30多个民营公司挂靠协会,协会内部最多时成立20多个与经济发展有关的部门,并先后在北京、济南、秦皇岛、威海、烟台等城市设立联络处,经贸活动一度很活跃。

(4)围绕提高公关业务水平搞好公关活动。从1990年至1998年,市公关协会先后8次派员出席全国公关组织每年一次的联席会,以会促学,学习公关前沿知识,了解各地公关经验。1991年6月,创办了公共关系学校,10年内累计培训公共专业学员2500多名。1991年创办《公共关系报》,1993年改为《佳木斯市公关》,先后编印15期。对提高协会同仁的公关业务水平很有帮助。

二、巩固与提高阶段(1999.10—2004.11)

市公共关系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于1999年10月20日完成换届工作,由李福录同志接替刘文斌同志出任会长。李福录会长在任五年内十分敬业,带领协会领导班子在继承中创新,攻坚克难,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市公关事业得到了巩固与提高。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1)在组织建设方面。通过换届增添了新鲜血液,从各个行业选拔优秀人才50多人担任协会理事,选聘两名企业家任公关协会副会长,增聘一名市领导为协会顾问,增选5名副秘书长,使协会班子相对年轻化。办公地点也从市档案局大楼迁至市一建公司。主管机关从市体改委变为市政府办公室,与市领导的沟通更加方便。针对市公关协会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协会在2001年对所属部门和企业进行了整顿,解除了10个挂靠公司,停办了3个部门。

(2)在加强公关服务方面。协会成立了公关信息中心,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难问题,主动与一些企业联系,先后帮助200多名下岗职工找到了新工作岗位,有30多人来电话向协会表示感谢。协会成立了法律咨询服务处,聘请专业律师为会员单位服务,在莲江口镇设立了法律咨询服务站,教育和引导公民学法、用法、守法,达到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目的。协会还开展了为企业服务的咨询活动,名誉会长刘文斌、会长李福录和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恩普等协会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先后深入北方机械厂、友谊糖厂、佳纸股份公司、农机总公司、汇丰易拉盖制造公司等企业,为其改制提供法律政策服务,受到企业欢迎。

(3)在组织公关活动方面。协会于2002年初组织了公关专业人才培训活动,有40多人参加培训。同年5月8日,协会组织了全市食品行业发展战略峰会,邀请省著名专家孟昭宇教授,到会作了公关市场营销专题报告,受到食品行业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协会为了推动企业公关工作开展,2003年在百货大楼召开了全市企业公关工作经验交流会,协会副会长、百货大楼总经理刘福海同志介绍的经验,引起大家共鸣,推动了全市企业公关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创新与发展阶段(2004年1 1月至今)

市公共关系协会六届一次代表会议于2004年11月14日完成了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由刘文斌和李福录两位前会长推荐,王永厚同志担任新一届公关协会会长。

五年多来,市公关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各位名誉会长、顾问关怀及社会各界支持下,全体公关同仁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协会优势,在前五届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个阶段主要工作: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三个服务”,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和文化繁荣助力

这几年,协会自觉坚持宏观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微观为社会各界服务,内部为会员单位服务的“三个服务”宗旨,扩大协会覆盖面,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助力文化繁荣的作用日益突出。

2006年和2008年,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经委、市社科联和新闻单位,成功举办两届公共关系与地域经济发展论坛。两次论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为核心,以实现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为目标,结合市情,重点围绕实施“十一五”,推进十项重点工程,改善经济环境和创业环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两次论坛共交流论文七十多篇,评了奖,出了书,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协会还参加了市老科协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两名同志获优秀论文奖。

招商引资是我市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协会积极主动地围绕这一重点开展工作。不仅积极介绍外地客商到我市考察洽谈,还主动为落地项目提供全程服务,协助相关单位引进项目5个。其中,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的“长青世水花园”开发项目,从引资考察、洽谈签约、编写可行性报告、包装推介到立项、办理土地规划等审批手续,协会都全程跟踪服务。第一期工程仅用5个月时间就已竣工,协会的工作受到开发商、建筑商和相关部门的好评。由协会做中介,促成了桦川县与市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桦川农机大市场。该市场占地6万平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协会还积极参与省政协和市政府、市政协主办的“第三届(2007)中俄区域合作论坛”的筹备工作,主动献计献策,协助大会邀请有关人士及知名企业家前来参会。2007年,协会应邀帮助莲江口农场与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哈罗公路莲江口农场段的拓宽与修复工程,达成建设该工程的协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市全局性重点工作,协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多次深入到市里确定的帮扶点一郊区长发镇南长发村,帮助规划建设科技文化室、村民文化中心广场、健身设施等。协会为南长发村组织谱写了村歌,并制作了歌碟送到村民手中,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依靠自身力量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受到村民的欢迎。

发挥公关协会优势,为推介佳木斯、宣传佳木斯助力。2007年,以人民日报《人民文摘》杂志社为平台,开辟佳木斯专版,重点推介、宣传了桦南县域经济、同江大农业及赫哲渔村文化建设、大商集团百货大楼、市建设银行、市技师学院、黑龙江省小儿脑瘫医院、中日合资绿慧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

2006年至2007年成功组织了赴京参加“全国英语人才选拔赛”、“全国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和“全国首届《让每个孩子都成功》艺术人才选拔赛”活动,40多名选手在京获金、银、铜奖,市公关协会获全国优秀组织奖。

经协会组织推荐,市长李海涛获得2007年度中国公关十位杰出人物奖;刘臣、刘福海同志获得2008年度中国公关杰出人士奖;王友谊、王永厚获中国公关优秀人士奖;市公关协会获优秀组织奖。

2006年,协会联合市工商局和百货大楼成功举办了全市首届十佳广告和十佳公关名人评比活动。与市有关部门联合主办了全市首届推介十大经济人物、十大新闻人物和十大新闻事件的评选和颁奖活动。协会成员中有9名同志和两个单位榜上有名。

在为会员单位服务方面,本着专事专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帮助会员单位佳木斯“爱乐乐团”于2007年“五一”劳动节推出一台大型红色交响音乐会,为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劳动模范表彰会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协会集中精力和时间,整合艺术资源,参于策划、包装、排练、演出到宣传推介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协会还有效利用自己的会刊《公关传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报道,及时刊载协会的活动动态,免费为会员单位刊登广告,力求使《公关传播》图文并茂,内容鲜活。坚持原市委书记郭晓华提出的“传承公关理念,展现地方公关风采,构架公关信息桥梁,打造公关服务平台”的办报理念,几年来,《公关传播》共办了14期,为会员单位组织了50多个专版宣传报道,发表各类消息、评论和理论文章200多篇,人物专访40多篇,转登国内外公关信息及各类文章近100多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在2008年和2009年春节,分别协助市建行和市经委、市国资委组织策划举办了春节大型联谊活动和金牛迎春联欢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9年11月初,应邀帮助佳木斯三江温州批发城二期扩建项目竣工庆典主办了三天的大型庆典广场演出活动,并创作了歌曲“光彩灿烂温州城”。2008年春节之后协助北方佳宾集团策划组织了产品鉴评推介联谊会。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拓宽公关协会工作领域。

几年来,协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围绕发展地方经济、树立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不断探索,使协会工作在方法、内容、领域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和创新。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拓宽服务领域。

几年来我们多次组织人员对佳木斯电业局富华风力发电站、三江湿地管理局、莲江口农场、佳木斯市职业学院、佳木斯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佳大高新技术开发中心、佳木斯工商银行等50多家单位进行了调查研究,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增进了感情,扩大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领域。这几年,共协助莲江口农场等会员单位举办了招商会及产品推介活动6次。组织会员单位为佳大外国语学院特困生和佳西社区下岗职工举办大型慈善捐赠活动,捐赠钱物折合人民币三十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发挥专业人才作用,深入一线开展服务。

为贯彻国家倡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战略,落实我市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协会组织会内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节电、节煤、垃圾充填、废气发电和炼焦废气发电等项目开发建设。受市有关部门的委托,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李江参与了海棉钛项目水文地质堪测和柳树岛地热综合开发项目的论证、设计和勘察工作,帮助牡丹江市找到了地热热源。协会组织水稻种植专家、医疗保健专家,进行科普推广、讲座及认证工作。2007年4月初,请水稻种植专家到莲江口农场为水稻种植专业户及技术员进行科学种植水稻讲座,现场解答了养殖专业户提出的专业性问题。近几年来,几个专门委员会积极组织科普、医疗保健和常见病预防等讲座30余场次,听讲人数3000多人次。通过这些工作,不断探索了协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渠道、新方法、新内容。

三是坚持盛世修典传统,加大我市音乐作品搜集、整理工作力度。

2006年出版了《唱给家乡的歌王永厚创作作品音乐集》,2008年6月20日成功举办了《唱给家乡的歌王永厚作品音乐会》。2007年,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配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局等部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从征集到的2000多首各类歌曲,精选出300多首音乐作品,出版发行了《三江大地的歌》。该书是三江地区时间跨度最长、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典籍意义的歌曲集。市委书记林秀山亲自为歌集作序,对该书的出版、发行给予充分肯定。

四是加大服务力度,加快所属单位发展。

市“爱乐乐团”、“市民族艺术团”、“市好姊妹艺术团”是挂靠市公关协会的民办文艺团体。几年来,帮助这些单位解决了排练场所、协助安排演出、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推介,还为“爱乐乐团”策划了赴东方第一哨慰问边防部队的演出活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导了此次活动。2007年8月下旬,在市第二届群众文化节期间,市公关协会组织了两个专场演出。2008年举办了“迎奥运·庆八一”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举办了2009年首届新年民族音乐会,“爱乐乐团”、“民族艺术团”及李盛聚等3人分别荣获市先进单位和个人奖。这几年,这些艺术团体累计为市里的节庆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演出30多场,组织人员为基层单位创作歌曲30多首,舞蹈20多个,为我市文化建设和活跃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

(三)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理念,不断强化协会的自身建设。

一是按照协会的章程规定,定期召开了理事代表会、会长联席会、全市公关界两年一度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等,精心谋划工作要点,并布署实施,使协会各项工作做到了依章而行,规范运作。

二是吸纳社会各界有志于公关工作的仁人志士,壮大协会力量。到目前为止,协会团体会员单位已增加到200多个,会员总数达到近千人。其中吸收佳木斯爱乐乐团、佳木斯民族艺术团、佳木斯好姊妹艺术团、军乐团、威风锣鼓团等八个民办文艺团体为团体会员单位,提升了协会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我市的公关组织不断向下延伸,2009年,汤原县率先在外市县成立了公关协会,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三是遵循“协会的生命力在于开展活动”这一重要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五年来,协会紧紧围绕我市阶段性重点工作,组织策划开展了各级各类活动100多次。协会积极参加了每年一度的全国公关组织峰会和公关论坛活动。通过参会,学习了兄弟省市公关协会的先进经验,增加了与各省市公关组织的交流和往来。正是这些活动焕发了协会的活力,增强了协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公关协会成为佳木斯社会舞台上最活跃的社会团体之一。

回顾佳木斯公关协会走过的二十年,是在市委和市政府领导关怀下,公关同仁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公关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二十年;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探索,在服务中突出特色,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二十年。多年的公关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与时俱进是公关协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回顾协会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以说,这是我们公关人永不满足,永不停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过程。以纪念协会成立二十年为契机,我市公关事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担新使命,完成新任务,迫切地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开拓新局面,才能赢得公关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其次,领导重视是公关协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二十年来,市级几个班子、几届班子都十分重视公关工作,这是协会不断战胜困难,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原市委书记李福顺、李清林、郭晓华、现任市委书记林秀山都曾为协会题词,对协会的发展寄予厚望,为协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主管协会的历任常务副市长王玉林、陈信、许兆君、张邦升、孙等领导,千方百计为公关协会排忧解难,为协会顺利开展工作保驾护航。二十年来,历届名誉会长和顾问积极支持和关心市公关协会的工作,协会的发展和壮大有他们辛勤的汗水。事实证明,没有领导的重视,就没有公关协会的今天。

第三,广揽人才是公关协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增强协会的吸引力,把更多的优秀公关人才,吸纳到协会中来,是扩大协会覆盖面,保持生命力,提升影响力的基础。二十年来,我们固本开源,延伸触角,拓展领域,在协会中汇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公关协会开展的许多活动,得到了企业界、科技界、金融界、教育界、文化界、新闻界和公关同仁的紧密合作和无私支援,在公关协会遇到困难时都能伸出友谊之手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协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第四,无私奉献是公关协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公关协会驻会的各位会长和工作人员,大都是机关退休的老同志,大家不图名不图利,甘愿为协会工作发挥余热,无私奉献。虽然协会不开工资,大家不仅没有怨言,还兢兢业业工作,甚至有时自己垫钱为协会办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协会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级学生家长会上的讲话下一篇:扬理想的风帆,铸清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