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转诊制度学习

2024-05-25

会诊转诊制度学习(精选6篇)

篇1:会诊转诊制度学习

内三科会诊制度

1、请会诊制度

1)

2)根据病情需要,经科主任或者科室同组组长同意后请相关科室会诊 填写请会诊登记。将填写好的会诊单和请会诊登记交护理组执行,并送相

关科室。

3)将会诊结果通告患者或家属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并将会诊意见记录

在病程记录中。

4)

5)

2、相关科室会诊后需要请院外会诊者,向医务部请示,启动院外会诊程序。会诊登记每漏填一次,扣个人绩效5元。会诊制度

1)

2)

3)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紧急会诊15分钟内到场。未按时限完成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复杂的会诊,结束后向科主任汇报

内三科转诊制度1、1)

2)院内转诊制度 根据病情需要转诊者,转告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完善记录转入他科。病情危重需要准备相应设施(如氧气等),有科室医务人员陪同送入相应

科室。

2、院外转诊制度

1)根据病情需要转诊者,转告患者或家属同意;

2)需要转院者告知转院风险并做好记录。

3)病情危重者有专人陪同由救护车转送

4)经本院治疗病情稳定需要回当的继续治疗者根据相关政策办理转回手续

3、院外检查记录在院外登记本中。未记录者每次扣绩效5元。

篇2:会诊转诊制度学习

一、凡就诊三次不能确诊或治疗无效、主诊医师应请上级医师会诊,病情复杂者可作为疑难病历提请讨论,并予以记录,上级医师签名。如不提出会诊和讨论,延误病情或发生其他意外,追究个人和科室责任。

二、病情复杂需请他科会诊,首诊医师应详细填写会诊单,注明会诊科室及目的。危重急诊病人,应护送并口头交班。会诊科室接到会诊通知后,应立即指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接诊或前往会诊。急会诊治15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亦应尽

快会诊安排,原则上2小时内到位。

三、病情复杂需请二科以上共同会诊时,科主任(门诊组长)向门诊办提出,由门诊及时组织有关科室会诊。若在夜间或节假日由行政总值班组织有关科室会诊。

四、会诊医师在进行会诊时,应认真负责,全面复习全部病案记录,补充询问有关病史,亲自检查病人,提出诊断及处理意见。在会诊单上书写会诊并签名,如需转科、转院应写明具体时间和联系人,按有关规定办理。

五、对持有其他医疗单位会诊介绍信的患者,接诊医师要认真检查,并在会诊单上详细记录检查结果、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门诊办盖章后转回原单位。

篇3:双向转诊制度与医疗集团模式初探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医疗集团

自国务院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十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截止2005年, 全国已经建立了3 0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9 1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总机构数12 168个。地级市和市辖区的开展率较高, 分别达到96.47%和88.97%, 县级市比较低, 只有54.01%, 但都超过了50%[1]。

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建立分级、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 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与医疗卫生资源浪费的双重矛盾。而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中,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与有效实施又成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而国家鼓励和支持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与试试,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明确指出“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是双向转诊制度中的纵向转诊形式, 它是指下级医院对于超出本院诊治范围的患者或在本院确诊、治疗有困难的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就医, 反之, 上级医院对病情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的患者亦可视情况转至下级医院继续治疗[2]。

1 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 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工合理的医疗服务格局, 被认为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 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①观念陈旧,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作用未得到充分的理解和重视;②转上不转下:往往是下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病人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而从上级向下级转送的病人几乎为零;③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程序和监督机制:何时转诊、如何转诊、转诊后的医疗责任等含糊不清、缺乏统一的标准;④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未得到充分的落实:社区医院定位不清, 没有把自己定位到健康、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 与上级医疗机构没有形成资源互补的医疗体系。

基于这些问题, 使得双向转诊制度得不到充分的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没有真正的发挥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条件差、管理水平低、全科医生素质水平有限, 造成群众对社区医院普遍缺乏信任;②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完善以及病源“等于”财源的医疗机构收益体制, 形成了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不清;④社会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等政策法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⑤宏观法律环境的制度缺陷, 缺乏规范双向诊治的程序、监督、管理性法规。

2 对策建议——医疗集团发展模式

2.1 组建医疗集团的作用

2.1.1 形成利益共同体

双向转诊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上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利益存在对立性[3]。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中, 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健全, 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 需要通过增加病源、服务项目等来增加医院收入, 因而上级医院没有将病情稳定可转至社区医院的病人下转的内在动力, 更没有给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多资助与支持的动力, 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诊疗条件差、医生治疗水平有限等无法吸引足够的病源就诊。通过建立以上级医疗机构为中心、结合区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医疗集团, 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作为一个统一的医疗集团, 集团的利益状况关系到各个子系统的利益, 同样各个子系统的利益状况也会影响到整个集团的利益, 因而上级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都有提高自身利益状况的内在动力, 而双向转诊制度对双方都有益:上级医疗机构通过下转减轻病床压力、提高有效就诊人次等, 社区医院提高病床使用率、增加病源等。从而双方都愿意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这样从根源上消除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对立。

2.1.2 实现信息沟通与共享

在双向诊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信息沟通障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在转诊程序、标准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认识与标准;另一方面, 上级医院对转诊病人出具的社区医院的检查结果不认可, 重复检查、重复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病人医疗费用的增加。组建医疗集团后, 可以有效的杜绝上述问题: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有关转诊程序与标准等的规章制度予以规范;集团内部检验结果的互认等。

2.2 组建方式

遵循“市场能够解决的领域, 政府应当尽量地减少干预”这样的经济原则。一方面, 国家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不足, 医疗机构需要通过提高服务数量、质量, 降低服务成本来增加收入。而现今, 上级医院面临着人满为患、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和医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应用的双重矛盾中。上级医院有通过与社区医院合作将病人分流、集中精力进行大病、重病治疗及科研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 外界和内在的因素造成的社区医院病源不足、负债经营的局面, 同样使得社区医院有与上级医院的合作来解决以上问题的内在动力:依赖于集团内上级医院的支持与业务指导, 不仅能够有丰富的病源改善经营状况, 而且能够增强自身的服务水平。综上两方面, 利益导向将会促使上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合并或兼并重组等市场方式自发的形成医疗集团, 而集团内部实行的双向转诊途径也将变得更为可靠与便于管理。

因而, 医疗集团的组建可以采取以市场自发导向为主, 以政府政策引导、鼓励为辅的方式。

2.3 组建模式

医疗集团作为一种有效地资源整合方式, 目前, 全国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实施, 主要的模式有:松散协助型, 以1996年12月组建的南京市鼓楼医疗集团为代表;联合兼并型, 以上海瑞金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医疗集团为代表;松散联合型, 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以2000年陆续成立的北京市天坛、宣武、友谊等7家集团为代表集团;联谊经营型, 以上海华山医院华山神经外剥 (集团) 医院和辽宁沈阳博爱齿业集团为代表;资产重组型以沈阳东方医疗集团为代表[4]。

不同组合模式的探索, 为组建医疗集团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拟在以南京市鼓楼医疗集团模式为代表的松散协助型基础上, 建立新的医疗集团模式, 以求克服松散协助型模式产权不清、约束力弱的问题, 建立新的更有利于双向转诊开展的集团模式, 具体模式见图1。同松散协助型模式一样, 集团以一家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 以地域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为纽带.联台周围区医院组建而成松散协作型医疗集团。以协约管理为主要形式, 没有隶属关系, 相互联合的各个单位法人、产权、人事、分配等方面仍各自为政, 经营上独立自主。但同时为克服这种松散模式约束力弱的问题, 在医疗集团内部成立医疗服务中心, 专门负责集团内部的双向转诊工作, 进行全面地统筹、管理工作。此外, 还可以根据需要, 对人口较少、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地区可设立小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2.4 建立配套措施

2.4.1 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和收费制度

完善配套的社会医疗保险和收费制度是医疗集团内部双向诊治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其一, 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报销单位中, 使集团内部相互转诊涉及地费用报销问题得到解决, 从而为相向转诊地实施扫清障碍, 并且可以适当地提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 以从体制上鼓励居民优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起到分流病人的作用。其二, 改医疗保险的报销制为预付制, 对医保个人实行按人头定额。这样在医疗费用定额的前提下, 可以促使医疗集团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多层级的医疗体系来降低医疗成本, 实现集团总体盈利:常见病、多发病由社区医院门诊完成, 病程进入稳定期地下转社区医院。

2.4.2 建立集团内部信息系统

建立统一的集团内部信息系统, 把病人的健康档案、病历、检测报告等信息纳入到系统中, 使病人的信息可以实现内部共享与利用。向上转诊时, 同时上传病人的病史和在社区医院的检验报告, 避免上转后的重复检验, 缩短病人就诊时间及降低病人就诊费用。下转病人后, 同时下转病人的病历和诊断报告, 并实时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 对医疗服务进行指导, 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2.4.3 改革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评是保障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也是引导医务人员行为的有效工具。医疗集团可以将双向转诊的实施和效果纳入员工的绩效考评体系, 激励医务人员更好的开展双向转诊。如将年医院医生下社区指导次数和效果评价、向下转诊次数、双向转诊率等指标作为医务人员的年度考评指标。

3 结语

总之, 依托组建医疗集团模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双向诊治工作是一项有力的手段, 可以理顺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关系, 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信息资源的沟通与共享。通过市场的方式组建,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同时应当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和收费制度、集团内部信息系统等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鲍勇.医改战略突破:实施双向转诊制[J].中国医疗前沿, 2006, 33-38.

[2]刘洋, 王小芳.双向转诊制度问题探讨[J].社区卫生服务, 2004, (12) :72-73.

[3]冯毅.浅析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机制的缺陷及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 22 (2) :53-54.

篇4:会诊副市长腐败:让制度运转起来

从工程建设到人事权、财政权,副市长腐败从目前被曝光的贪腐样本来看,几乎涵盖了政府权力运行体制中的各个方面。

针对《方圆》就副市长腐败问题所列出的权力清单,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涉人、涉事、涉钱,还是涉及这些项目,这说明了我国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反思我们的制度,什么‘52个不准’,好像都失效了。”中山大学政务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倪星对记者说,“我觉得要反思怎么让制度运转起来。”

针对副市长腐败的治理问题,《方圆》邀请了倪星以及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任建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任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会诊。

“副市长是一个很奇怪的体制”

《方圆》:读了这些关于副市长腐败的案例,能看出哪些问题来?

李成言:山西大同的王雁峰、广东茂名的杨光亮及浙江杭州的许迈永,这几个副市长腐败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个是,他们在分管的系统里是一把手,腐败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另一个,这几个城市经济发达、资源开发比较强势,可能会催生领导产生这些腐败方式,使腐败手段更加隐蔽,例如许迈永在管西溪湿地工程上捞取了大量的回扣,他以投资、期货交易等来实现自己的腐败,这构成当前在腐败领域一个很新的特点。

《方圆》:这些副市长都各自分管了我们习惯中认为比较强势的一个领域,譬如财政、土地、工程建设等等,这种分工责任制是我国行政体制特有的一种格局吗?

倪星:副市长是一个很奇怪的体制。通常情况下,行政机关应当实行首长负责制,在国外,由总统提名其下的部长,部长对总统负责,你要是意见跟总统不一样那你就辞职。

但是在我国,副市长和市长一样,都是上级党委组织部提名,常委会任命,所以市长对副市长的控制权有限,可能唯一能够管只有副市长的分工。

《方圆》:理想的政府体制运行应该是怎样的?

倪星:其实应该是一把手说了算,副市长是分工协助的,市长来提名,政见和我一致,你和我共进退。如果副市长是组织选来的,有时可能还是由上派来的老干部,一把手往往也奈何不了他。所以我觉得还是要把权力链条梳理清楚,该民主的民主,该明确责任的地方要明确责任。

《方圆》:纵览副市长腐败的权力清单,其涉及的问题大都是近年来中央和司法机关所着重治理的领域。重压之下,为何频发?

任进:从政府组织法视角看,副市长腐败现象可能与行政权力的配置不科学有关。副市长作为本级政府副职领导人员,应按照工作规则,协助市长工作,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市长的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

但实践中这些规则没有得到严格遵守,有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膨胀,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按工作规则负责处理分管工作,或直接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甚至越俎代庖。

决策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方圆》:现在副市长决策的权力是不是过大了?有没有其它的决策方式可以借鉴?

任进:从决策体制看,副市长腐败现象也许与会议制度不完善有关。根据地方组织法,政府中的重大问题要经会议讨论决定,副市长作为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应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和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但有的副市长以主持专题会议或办公会议的形式,对工程项目、财务经费等事项,以行政权力不当介入、插手微观经济活动,违反组织法的规定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要求。

《方圆》:从副市长决策的过程看没,监督是不是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李成言:任何的腐败,根本上都是因为监督不到位。我们的监督是在地方领导下的监督,这是一个扭曲的监督,永远不到位。你想,这些地级市的副市长,可以这样大胆妄为地去敛钱,就因为他知道有人在控制监督,但认为这种控制监督是不可能是有效的。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侥幸的心理。

所以,我们治理副市长腐败,要加大监督,实现未来的监督权力的独立。目前监督的权力不独立,永远就是被监督者领导监督者。许迈永也是一个常委,常委是党委的最高部门,显然他是领导这个监督群体的。这个监督就扭曲了。一个纪委书记能监督常委吗?不可能的。书记下面具体办事的更不敢说话了。所以这个体制必须改革。至于怎么改,需要舆论的支持,需要普遍的改革的推动,这个力量包括社会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媒体报道。

其实,之前已经在逐渐在向这个方向走了。比如派驻制,纪检的权力由中纪委直接控制,向各个部委直接派驻,这使得监督的权力就上移了,但这些还不够。

解决副市长腐败问题的制度之道

《方圆》:能给解决副市长腐败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吗?

倪星:从现行的法律制度上来看,我们还需要补充一些具备可操作性的条款。我们的诸多法律法规或是党内纪律,大都已经规定了应该如何,但是没有一个可操作性的规定,就是“到底要怎么做”。

另一方面要提供罚责,就是明确规定“不做怎么样”。现在,包括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在内,都是说违反之后“按有关规定处理”,我觉得在中国最神秘的就是“有关规定”。

任建明:我觉得我们要集体决策,比如香港的行政会议的机制就很好。他们的首脑也是分管某个方面的,但是讨论是集体决策的形式,其他的司局长提出不同意见,分管的领导可能再去完善、讨论。

我认为,我们可能需要比如票决制这样的机制。副市长分管一定领域,一定要他来提出要表决要议决的事件,然后拿到会议上来讨论,讨论之后再有一个集体的决定。这样就避免一个分管的领导完全由他说了算。

李成言:第一是推行巡视制,实现纪检权力的上移。中纪委到省里面巡视,省到地级市里巡视,地级市又派出巡视组到县里。巡视制就是当年的钦差大臣,拿着尚方宝剑,到那儿就直接查腐败问题。这样也使得纪检权力相对独立,不需要去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到那儿就虎视眈眈地盯着一把手,还有其他的腐败问题。我觉得这一点现在已经是一个趋势了。

第二是强化集体监督的力量。现在部分地方政府在试行一种制度,就是一个地级市把各个行局的纪检组的组长集合起来一起办公,而不是分散在各个局中。这种集中办公,强化了集体监督的力量,脱离了制约。这集约式的管理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比较独立而有效的监督。

篇5:会诊及双向转诊制度(doc2)

(一)会诊制度

1、凡遇危重、疑难病例,经治医师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专科医师会诊。急重、危重病人可直接电话联系,申请急会诊,后补写会诊申请单。

2、被邀请的科室(医师)必须随请随到。紧急会诊应在5-10分钟内到达。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完成。

3、经治医师应做好会诊前的各项准备,介绍病史及抢救治疗经过和有关辅助检查的情况,并认真做好会诊记录、签名。

4、会诊医师明确提出会诊意见,对急危病例急诊科主任应与会诊医师一起会诊,共同协商制定抢救治疗方案。

5、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根据会诊意见尽快予以实施。

6、如遇危重或特殊病例,需组织人员抢救或邀请院外会诊,必须及时向医务科报告。

(二)双向转诊制度

1、医院限于技术或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可以转院,门诊病人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签署转诊证明,到医务科审批加盖公章;住院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到医务科审批加盖公章后方可转院。转院病人一般要与接受单位联系征得同意方能转出。

2、如病人病情较重,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院,转院病人要有医护人员护送,并写一份病历摘要,交接收医院参考。

3、院外病人要求转入我院,应经有关科室同意(必要时先行会诊)安排好床位,方能接收。

4、因慢性病反复住院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可考虑予患者出院,交由社区卫生服务站跟踪随访,必要时可设立家庭病床。

篇6:双向转诊奖惩制度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双向转诊,奖惩制度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要把社区医疗服务纳入职工医疗保险,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1]。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2]。目前, 我国双向转诊存在着“上转容易, 下转难”的问题, 即由乡镇卫生院或城市社区医疗机构上转至县市级综合医院多, 而由综合医院转回卫生院或社区的少[3~5]。许多学者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其中缺乏激励、约束及监管机制是重要因素之一[6,7]。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调查访谈等方法, 遴选出开展双向转诊基础较好的浙江某县作为试点地点, 该县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与村卫生服务站是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的“一家人”。县人民医院与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对外是三块牌子, 实际上是一套人马。县人民医院与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在县卫生局的协调下, 建立了紧密、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关系。该县的双向转诊已有较成熟的操作程序和较好的操作平台, 但还缺少一套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奖励和问责管理机制。根据该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 与该县卫生主管部门共同设计并实施了双向转诊奖励和问责管理机制。

1 试点对象

在全县70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1家由县人民医院与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县级综合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 中, 随机抽样选择了7家医疗卫生机构为试点单位。

2 双向转诊考核

2.1 考核方法

对试点单位实行百分制考核, 满分为100分。其中:

(1) 门诊人次较前三年同期增幅, 每增加一个点 (即百分之一) 为1分, 最高15分, 下降或持平为0分。

(2) 住院人次 (不含村卫生服务站) 较前三年同期增幅, 每增加一个点为1分, 最高15分, 下降或持平为0分。

(3) 向上转诊人次较前三年同期增幅, 每增加一个点为1分, 最高10分, 下降或持平为0分。

(4) 向下转诊人次较前三年同期增幅, 每增加一个点为1分, 最高20分, 下降或持平为0分。

(5) 在双向转诊单上设立满意度评价栏, 由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在转诊单上作出评价。满意度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不满意为0分, 基本满意为5分, 满意为10分, 非常满意为15分。按人次平均分计算。

(6) 患者对转诊服务质量的投诉, 如无投诉为25分, 如比前三年增加一个投诉扣1分, 25分扣完为止。

(7) 如有转诊不及时、转错了医院或科室、危重病人无医护人员护送现象, 每项扣10分。如因上述现象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 所有分数归0, 甚至还要扣除双向转诊以外的绩效考核工资, 并追究其它相关责任。

(8) 试点单位只能用双向转诊中的“三优” (即优质、优惠、优先) 服务来吸引患者, 而绝不能用欺骗或强迫的方式来增加上转尤其是下转人次。

2.2 奖惩方法

(1) 对试点单位的主要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双向转诊绩效考核。从试点正式开始, 按每人每月平均500元进行奖励, 课题组给所有试点单位每月奖励总额不变, 但经绩效考核后各试点单位及其个人所拿的奖金额会不同, 每季由县卫生局提供考核结果, 经课题组审核后, 再按有关程序从规定的课题经费额度中支付。

(2)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双向转诊考核结果作为试点单位年终工作绩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培养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3试点结果

3.1试点单位的患者满意度

所有试点单位2012年4~11月和前三年4~11月均未出现转诊不及时、转错医院或科室、危重病人无医护人员护送、患者因责任事故致致残致死现象;而且患者对双向转诊的满意度, 2012年4~11月比前三年4~11月平均上升了40%;其它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前后均无投诉。见表1。

注: (1) 患者每次均在双向转诊表上作出评价, 表中按试点单位的人次平均分统计; (2) 患者满意度打分:不满意为0分, 基本满意为5分, 满意为10分, 非常满意为15分。

3.2 试点单位患者门诊人次数

数据显示, 2012年4~11月, 所有试点单位的门诊人次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增加了16%。见表2。

3.3 试点单位接受患者下转人次数

结果显示, 所有试点单位接受下转 (包括住院和门诊治疗) 的患者2012年4~11月比前三年同期平均增加54%。见表3。

注:下转人次包括接受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患者

3.4 试点单位患者住院人次数

患者下转镇卫生院住院人次不多, 而且还有下降趋势。见表4。

注:社区卫生服务站无住院条件, 不接受患者住院, 所以没有患者住院人次数据。

4 讨论

该试点项目实施的理论基础是课题组提出的“112”双向转诊模式。“112”双向转诊模式 (以下简称“112”模式) 是于2011年6月在对江西省九江市部分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双向转诊模式[8]。在“112”模式中的第一个“1”为建立由龙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一家人” (即建立紧密型医院集团) 的双向转诊管理体制;第二个“1”为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奖励和问责 (即激励和约束) 的双向转诊管理机制;“2”为建立两种 (即公立与非公立) 医疗卫生机构公平的双向转诊竞争机制。必须强调的是“1”、“1”、“2”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奖励和问责机制是十分重要一环。首先, 让双向转诊病人享受“三优” (即优惠、优先、优质) 服务, 让病人从双向转诊中得到实惠, 从而有更多的病人乐意在基层首诊和康复。同时, 对医院集团内负责双向转诊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明确岗位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标准,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和岗位调整、工资和奖金发放标准的重要依据。对双向转诊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反之则进行问责 (这是非医院集团的协作关系所无法做到的) 。该措施的意义在于:当医院与基层成为“一家人”之后 (即排除了体制障碍之后) , 还必须调动和增强负责双向转诊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否则双向转诊的相关制度依然得不到落实。而只有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奖励和问责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后, 科学、合理的双向转诊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4.1 试点的成效及其原因

试点结果显示, 试点单位患者满意度增加, 投诉率下降, 门诊人次增加, 下转人次增加。取得上述的主要原因是, 试点按照“112”模式要求, 建立了一套更加合理、有效的双向转诊奖励和问责管理机制, 从而增强了双向转诊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1) 课题组根据“112”模式的要求, 于2012年2月12日在《九江学院CMB双向转诊112课题组2012年工作计划》中提出了《关于浙江常山县试点单位双向转诊工作考核与奖罚办法》。

(2) 常山县卫生局根据112课题组的要求,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双向转诊开展“112”转诊模式试点基地工作的通知》 (常卫字【2012】48号文件) 中对“建立和完善县、乡、村有关医疗卫生机构中各个与双向转诊相关环节的单位及其个人的奖励和问责制度”提出了原则要求外, 以常山县卫生局双向转诊领导小组的名义向试点单位颁发了《关于开展“112”双向转诊模式试点的考核奖罚办法》 (常双向转诊领导小组2012【1】号文件) 。在该文件中, 除转发了112课题组的考核与奖励办法内容外, 还进一步明确了“对试点单位考核在60分以下的视为不合格。对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一次不合格, 扣除部分年终激励性绩效, 年终不得评优评先”。

(3) 试点单位均出台了落实文件和措施。如常山县球川中心卫生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双向转诊开展“112”转诊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 (常球卫字〔2012〕10号文件) , 除明确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外, 还强调:“为进一步提高双向转诊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建立和完善各个与双向转诊相关环节个人的奖励和问责制度。领导小组要不定期对各责任医生进行考核”。常山县招贤中心卫生院在其制定的《“112”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 进一步明确了双向转诊工作职责, 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协调双向转诊工作, 加强与县属医疗机构的沟通与联系, 对上转患者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情况, 对下转患者必须及时响应, 在72小时之内进行追访, 及时建立健康档案, 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同时还提出了三优 (优先、优惠和优质) 服务措施。各试点单位均将考核标准与方法进一步细化和强化。

4.2 试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常山“112”试点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从表4可以看出, 县人民医院的的患者住院人次越来越多, 而在乡镇卫生院的患者住院人次逐年减少, 必然会影响双向转诊的下转率, 这会导致县级医院住院压力进一步加大, 也给患者看病带来不方便, 并增加患者看病负担。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课题组多次在常山两家镇中心卫生院考察时, 发现其硬件条件较好, 但门诊人次不多, 住院人次更少。分析原因有二:一是过度行政化的基本药物制度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现在常山的基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像全国其它地方一样, 基本上是一个财政“包养”方式。“大锅饭”机制再加上医疗事故风险所导致的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推诿病人, 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乐意将病人向上级医院推诿, 而不乐意接受病人下转。二是民营医院无法对公立医院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压力, 公立医院垄断局面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效率低下。因为常山目前还没有一家民营医院能与公立医院抗衡, 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动力。如果软件跟不上, 硬件再多再好, 对病人的吸引力极其有限。这就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人, 尤其是住院病人不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3 建议

(1) 对常山的现有公立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进行整合, 也就是由县人民医院开始通过托管方式过渡, 逐步对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 最终让县、乡、村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实行卫生资源和病人资源合理、有效的流动。

(2) 根据国家多元化办医政策, 利用平等, 甚至更加优惠的用地和税收等政策待遇, 吸引更多有实力的民间投资者, 在常山兴建大型民营医院, 尤其是民营医院集团, 并允许民营医院集团将服务网络向乡村延伸, 以此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局面, 提高竞争效率。

(3) 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出台更多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三优” (即优惠、优先和优质) 服务措施, 以此吸引更多的患者自觉选择基层首诊和转基层康复。

(4) 根据“患者自愿、医患双赢”的原则, 在继续做好出院患者回访工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家庭病床服务模式, 以此让那些因种种原因希望提前出院的患者, 能在家享受到安全、有效、周到、廉价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衡薇.浅析双向转诊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1 (9) :139-140.

[2]周凌志.我国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经验及相关启示[J].重庆医学, 2009, 39 (2) :250-251.

[3]谢祖理, 夏自蓉, 陈小军, 等.医院间双向转诊的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16) :3034-3035.

[4]周瑞敏, 刘姿, 方艳兵.社区双向转诊的现状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05, 3 (5) ;32-33.

[5]梁万年, 王亚东, 李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医院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1) :908-910.

[6]代慧.面向双向转诊制的医院战略联盟激励与监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7, 7:123-125.

[7]陈璞.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模式与监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会诊转诊制度学习】相关文章:

会诊转诊制度学习07-04

会诊转诊制度范文05-27

先会诊后转诊制度07-20

中医科会诊转诊制度09-18

医院急诊会诊制度07-26

输血科会诊制度04-11

5医疗会诊制度04-12

临床输血会诊制度04-28

转诊制度04-21

结核转诊制度04-30

上一篇:意外的惊喜初一作文下一篇:小学生作文自我介绍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