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菊花小学作文

2024-05-23

描写菊花小学作文(精选15篇)

篇1:描写菊花小学作文

秋天,是个清凉的季节。而美丽的菊花展正式在城北广场开幕了。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城北广场赏菊。我们来到广场就看到了一大片菊花,一朵紫色的菊花开的很大很大,我情不自禁的大喊一声:啊!它那娇滴滴的花瓣舒展开来,像个亭亭玉立的仙女,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了。在看那黄色的菊花也不示弱,它把花瓣开的更大了,一片片花瓣开了。但我发现菊花斜了一点。好像在说:哼,紫菊花你过时了。你才过时了,哼哼。更好看的还在后面呢!一朵浅紫色的菊花比什么花都大,你闻闻,花儿还放出淡淡的清香,我多吗想把它捧在怀里,可是它怎么美我都不忍心。但我还是忍不柱摘下了一朵美丽的紫菊花,它在我怀里显得更美了。还有的菊花还没有开放,还是小花包,像还没出生的小孩。凌云走了。是妈妈在叫我。

我要走了,我一边走一边回头望望那美丽的菊花。

篇2:描写菊花小学作文

那天我和妈妈一起走进广场,一阵秋风就向我迎面吹来,让我心旷神怡。看菊花展的人川流不息,数不胜数。这菊花可真美,今天是我与菊花这样亲密接触。各种各样的菊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又粉红的、淡紫的、雪白的、紫红的……让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菊花可能是里颜色最丰富的花朵了吧!

菊花的样子千姿百态,有的花瓣细细长长,末端卷起来就像姑娘的卷发;有的花瓣是合拢的,整朵花看起来就像一个绣花球;还有的花朵很小,一大片菊花密密麻麻地紧挨在一起,就像一块漂亮的大花布。园丁把菊花摆成各种造型:有的像开屏的孔雀,有的似的大花篮,还有的就像是各种颜色的彩虹桥。我看到好多人拿着照相机在那里拍照。我也想留住这些美景,就和妈妈一起也加入了拍照的队伍,广场上一片咔嚓咔嚓、嘻嘻哈哈的热闹声。

篇3:侧面描写在小学生作文中的运用

一、侧面描写的意义

在记叙文写作中, 人物的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 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等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以突出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说, 正面描写是红花, 那么侧面描写就是那片片绿叶。“红花也需绿叶衬”, 因为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 能使人物的个性更为鲜明突出, 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发挥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侧面描写的运用

人物描写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 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侧面描写, 可以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指导学生人物侧面描写可以从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三方面入手。

(一) 以人衬人

以人衬人即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个性特点的方法。“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主要有以下三种。

1. 人物语言烘托法

就是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某一特点。

例如, 有一个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外貌时写道:“我是一个留平头的男生, 眉毛浓厚, 眼睛黑亮, 大大的耳朵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都叫我‘大耳朵图图’, 长辈们笑谈:‘你的招风耳真可爱。’我连忙更正:‘这是招财耳, 不是招风耳。’”在这段描写中, 这位学生通过描写同学、长辈对他耳朵的议论, 以此来突出自己耳朵大的特点。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正面的外貌描写, 从这些旁人的语言描写中, 读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长着大耳朵的机灵可爱的男孩子。

又如, 有个学生描写表弟执着学习乒乓球时, 这样写道:“我看他在楼下已练得气喘如牛, 忙喊他:‘小锦, 别练了, 上来房间凉快一下。我开好空调等你。瞧你已经练了一个半小时, 快累成狗了。’可他似乎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仍然朝着墙对打。邻居张爷爷见了, 边点头边赞道:‘小锦这孩子, 每天都坚持练习, 现在村里有些大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啦。’”像这样侧面描写“我”和邻居张爷爷的语言, 表现了表弟执着认真的精神, 比起直接描写他如何天天练习来得更真实, 更令人信服。

2. 人物行动烘托法

即描写旁边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要人物的方法。例如, 教师常指导学生写作有关“六一”游园“画鼻子”游戏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个蒙面同学的动作写出来外, 还应指导恰当的侧面描写。“看到他把鼻子画到了额头上, 旁观的同学早就笑得前俯后仰。你瞧, 菖菖同学笑得捂住了肚子;菖菖同学爆笑开来, 再也停不下, 直接坐在了地上;还有的同学笑得抱在了一起。”像这样描写旁边人物的动作, 更能表现这个活动的滑稽有趣, 也突出了欢乐“六一”的主题思想。

3. 人物心理烘托法

顾名思义, 即通过描写旁边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主要人物。这个写法在《“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中就有运用:“一语未了,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 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 这样放诞无礼。”这里就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来烘托出王熙凤泼辣、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此为例, 进行指导。于是, 有个学生在描写爸爸迷恋智能手机时写道:“自从爸爸买了那台新的手机后, 他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手机控’。饭饱茶足后, 他必定坐在沙发上, 拿着手机, 全神贯注地看着。遭到我和妈妈的抗议后, 他开始变着戏法和我们捉迷藏。最近几天, 他经常说他肚子痛, 一进厕所就大半个小时。我心里明白:爸爸这是在找借口, 躲到厕所里图清静了。假装肚子痛, 一来能在里面看手机, 二来还能换取我和妈妈的同情心, 家务事也不用做了。真是一举多得。哎, 大热天的, 他也能在厕所里待那么久, 真拿他没办法。”在这篇习作中, 为了表现爸爸迷恋手机这一情况, 学生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自己对于爸爸躲在厕所玩手机的想法,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手机控”爸爸的画面。

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以上三种方法对人物进行侧面描写, 能比正面描写来得更自由、更灵活。当然, 还应视具体情况, 推敲斟酌, 以更好地表现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 以景衬人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记叙文中可谓常见, 它除了能交待故事发生的季节、地点、气候、场景外, 还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特点。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桥》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雨的大、山洪的险, 目的是为了突出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 老汉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精神品质。以此为范文, 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活用以景衬人的方法, 能为习作增添不少亮点。例如, 学生写作《一份珍贵的礼物》时, 这样描写妈妈冒雨去为他买礼物:“那天下午, 下起了倾盆大雨, 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 打在窗上, 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轰隆隆’的雷声不断地在耳边响起, 风也来助威, 把路边的树刮得东倒西歪, 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小作者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 以此表现礼物的珍贵, 有力地烘托出妈妈对他的爱。

成功的环境描写, 源于对笔下人物的用心揣摩, 源于对环境的细心观察, 源于对生活的用心感受。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人物描写锦上添花。

(三) 以物衬人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描写, 来表现文章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这样的写法就是以物衬人。在《一夜的工作》中, “这时候, 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一小碟花生米, 放在写字台上”“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这一段通过对花生米的描写, 表现了其数量的少, 烘托出了周总理生活俭朴的品质。这样以物衬人的写法, 在文章中非常常见。描写宫殿的富丽堂皇, 可以表现人物的奢侈;描写器物的破旧, 可以表现人物的贫穷;描写房屋的干净整洁, 可以表现人物的勤劳, 等等。例如, 在《过生日》一文中, 小作者写来到寿星同学家, 发现小寿星已把家里布置一新, 不仅桌上摆着蛋糕、零食、水果, 而且墙上贴着彩带, 天花板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小寿星过生日的愉快心情, 是很恰当的。这样的侧面描写胜过直接描写小寿星开心的神态、动作, 并且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想象。

三、侧面描写方法的训练

小学只是习作的起始阶段, 教师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要求不宜太高, 而且侧面描写作为正面描写的辅助, 不宜喧宾夺主, 教师应适当点拨, 采用一些趣味练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侧面描写的兴趣, 提高写作信心。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语文课文中采用侧面描写的片段, 在此基础上, 开展交流活动, 再拓展为阅读课外书籍, 从中摘抄侧面描写的语段, 交流感受。2判断题:下面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请打“√”, 不是的请打“×”。3用“_”划出下列语段中的侧面描写。4小练笔:围绕“天真热”“真好笑”等主题写一段话, 要求用上侧面描写的方法。5学习在作文中运用侧面描写, 写完作文后, 用“_”划出自己运用侧面描写的句子, 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拇指。

篇4:描写菊花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23)

篇5:描写菊花小学作文600字

小时候,爸爸妈妈有一段时间工作特别忙,就把我放在太外婆家。外婆家和太外婆家住得很近,因此,我经常能与外婆外公见面。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容易上火,太外婆见了,特别心疼,天天都漫不经心,仿佛有什么心事。

一天,太外婆一大早就起来,提着一个大袋子出门。“太外婆,你干什么去呀?”被吵醒的我疑惑不解。刚走到门口太外婆笑咪咪地对我说:“我回来你就知道了!”

几乎到了中午,我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太外婆还没有回来,我想去找外婆,才发现外婆不在家,外公也不见了。这时候,太外婆回来了,她刚一进我,我 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气。“太外婆,这是什么呀?”我问。“这是野菊花呀!给你做枕头的。”太外婆说着就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黄 色。原来,野菊花清热消暑,太外婆想给我消消火气。

外公外婆也来到了太外婆家,原来是帮太外婆买布去了。

布一买回来,太外婆就忙活起来:洗、晒、晾、收、缝……忙得不亦乐乎。她像一只胖胖的蜜蜂一样,整天围着花儿转。每当我看到太外婆苍白的头发时,鼻子一酸,泪水便顺着脸庞落下。

野菊花在风中,在袋子里“沙—沙”地响。

终于,枕头做好了。我枕上它,脑后立即感到一阵凉爽。我竭力忍住,才没让泪水将枕头弄湿……

篇6:描写菊花的小学生作文

秋天,我来到公园,惊喜地发现菊花开放了。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错落有致地放在那,静静地等着我去欣赏。

有的菊花,上方的花瓣卷了进去,似乎是觉得天气还不算冷,还不太想开放;下面的花瓣却伸得直直的,一直到最末端才有点卷。我轻轻地摘下一片它那宽宽的花瓣,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朵菊花的花瓣,竟有两种颜色,一面是浅浅的玫瑰红,另一面却是淡淡的鱼肚白。

一种像是天空中炸开的烟花似的菊花,吸引了我的眼球。它的花蕾细细的、黄黄的。它把它那乳白色的`、细细的、长长的花瓣向四周散开,就像是烟花燃放时划过的光彩。

旁边的这朵菊花多么像一位小姑娘呀!那粉红色、卷进去的花瓣是小姑娘的头发,那翠绿的叶子是小姑娘的绿裙子。它好像已沉醉在花海之中。

菊花的香味芬香扑鼻,仔细闻,会发现每种菊花都有自己特别的香味,让人流连忘返。

篇7:小学生描写菊花的作文

当金秋季节来到的时候,多数的花儿都枯萎了,但是在开封的菊花却竞相开放,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和别的花比,它们虽然姗姗来迟,但却不同凡响。那一朵朵的菊花红得像火焰,白的似云朵,黄的似金子,粉的如朝霞。开封菊花的花瓣也是其它地方的菊花花瓣中最多样的,有的像绒球似的包裹着,有像烟火似的向外伸展,有的像龙爪似的卷曲着…….它们那别具一格的花瓣在翠绿的叶子衬托下,显得婀娜多姿,真是美极了。

菊花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开封菊花,源远流长。南北朝时代,开封就有种植菊花的记载。至宋代,东京开封菊花已驰名全国。暮秋时节,各地名菊荟萃于此,一比高低。《东京梦华录》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禁中与贵家皆早尝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尝”。宫廷内外争插菊花枝,挂菊花灯,开菊花会,饮菊花酒。足见当时菊风之一斑。爱菊者众,遂孕育成为风气,又反过来推动养菊技术和赏菊水平的提高。当时东京已能培养出一株百数朵花的立菊,还能用小菊结成宝塔、门楼等艺术景观。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已有许多菊花专著问世,如刘蒙泉的《菊谱》、史铸的《百菊集谱》、范成大的《范村菊谱》等。到了明清时代,开封养菊更风靡盛行。明代诗人李梦阳曾来赏菊,并写了一首诗:“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在禹王台公园的乾隆御碑中,至今还可看到“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诗句。

篇8:描写菊花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人物描写

丁玲曾说过: “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 让读者认得, 理解, 体会, 引起自然的爱憎, 是需要许多手法的。”因此, 在写作时写出真实个性的人物, 只有平常的了解还不行, 还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一、找准人物特点

有人说, 写人要写“魂”, 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撰作。由此可见, 只有对所作文章中心已心中有数, 即在写作前先给人物的思想定位: 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 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是一个有着品学兼优的人, 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等等, 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 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例如,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要求: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 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你也可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 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就抓住了农村少年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知识丰富的特点,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介绍小伙伴时就要先确定小伙伴与众不同的特点, 进而才能更好地思考表达方法。

二、选好典型事例

写人离不开事, 但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 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所谓典型, 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 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 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小事, 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对小学生来说, 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 即时选择两件事例, 也不要平均使用笔墨, 应当详略结合。在具体安排详略时, 可以围绕中心, 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 要详写, 次之则略。

三、抓住人物描写

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 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 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世界的刻画; 可以采用细节描写来为文章增添光彩, 使读者如观其形,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1. 外貌描写, 以形传神

人物的外貌, 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 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 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 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切忌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恰当的外貌描写, 不仅可以丰盈人物形象, 还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少年闰土》一文写闰土的外貌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是抓住了紫色圆脸, 项带银圈的特征, 把一个绍兴农村少年的形象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2. 语言描写, 言必由衷

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 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成功的语言描写, 要求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具体感性的、生动的, 即形象化的语言; 必须是精确而凝炼的; 必须是个性化的。只有这样, 才能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如《少年闰土》一文, 从语言描写中, 我们知道闰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闰土作为生长在海边的农村孩子, 这正是他所熟悉的事, 因此, 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这些语言的描写是多么地恰如其分, 符合闰土的身份啊!

3. 动作描写, 形神兼备

一个人的行为、动作, 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 不仅要听他怎么说, 更要看他如何做, 正所谓“听其言, 观其行”。那么,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 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 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其次, 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 但只有那些有特色, 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 才能把人写“活”。

4. 心理描写, 升入心灵

心理是人物内心的活动, 是无声的语言。人物的内心世界, 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 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 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 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不仅要真实、自然, 还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作文时, 大多采用“我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时可以使用假设, 自然流露心理活动, 还可以有感而发, 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5. 侧面描写, 烘托人物

侧面烘托, 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描写, 来渲染气氛、烘托主要人物, 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为避免正面描写的平淡、拖沓, 可用侧面烘托法。侧面烘托可以物衬物, 或以景物烘托人物, 或借助他人来刻画人物。

人人有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 一定要抓住人物的个性, 人物才鲜活, 才生动, 才能让读者久久不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4.

篇9:描写菊花小学作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文化蕴含的体现,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不难看出,对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已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感到苦恼:如作文中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思路混乱;假话、套话、空话长篇累赘,不知道自己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等等。一直思考着该怎么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学到实处,真正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反复纠正错误,却收效不佳。思考着是不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于是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发现通过以片段写作训练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也有明显进步,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端正,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所谓“作文片断”是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而进行的片断写作练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 。反之,连一段都说不流利,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可见,片段训练是为篇的训练打下基础的,基础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学生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影响写篇的训练。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小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有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在教学中快速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此,结合我的亲身教学实践和所阅读的资料,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片断描写的训练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巧用文本,举一反三

1.随文情境,练习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利用现有课本资源,依据课文创设的情景写话,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有动笔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教《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来;在读《理想的风筝》时,课前先让学生说说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么样的风筝,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作题目;学了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所理解的理想的风筝,再让学生把这两次的感受写下来。这些片段的训练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其他习作训练的时候会尝试表达自己的感想。

2.大胆想象,抒发情感。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留有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想象、揣摩。教学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把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先让学生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又如《开国大典》,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一名当年参加开国大典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动人场面及感受写下来。这样在读中练写,使学生在与课本的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还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稻草人》,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

3.仿写迁移,提高能力。

课文提供的素材很多,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安排材料的方法、写作的顺序等等均可借鉴。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仿写便是常用的且极有实效的练笔方法。课文中的名篇佳句是语言大师们苦心孤诣锤炼语言的杰作,是语言运用的范本。因此在感知课文后,抓住文中的美句让学生仿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仿写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结构,是课文中结构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句式優美的句子。比如学了《怒吼吧,黄河》,可以仿照文章第四自然段的“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段话,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生活情景片断;还可以利用仿句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排比等修辞意识,增加语言的文采。如学了《山海关》可以仿照课文第四段“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的句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在教学《永远的歌声》开头和结尾时,可引导学生细读开头和结尾,理清这两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分析理解内容后,让学生学习它的表达方法,并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仿写一个开头和结尾。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文思如泉,笔走如神”,把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设计成一个个小片断。校园生活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是学生练习片断的好材料;自然课上介绍的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小制作;体育课上生龙活虎的场面,以及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都是学生的习作内容,也是学生表达材料的来源之一。常常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所思、所感。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快要下雨了。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围绕“快要下雨了”说写片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校外生活,社会见闻,家庭生活,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景色的千变万化等等,更是取之不尽的材料,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用恰当的语言来描绘,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积累表达材料。

三、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刊,开拓视野。阅读时注意作者是怎样造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细心推敲好词佳句,并摘录优美的词句段,细读成诵。全班学生轮流上台朗诵,师生欣赏评析。当学生朗诵完后,有意识问他从什么书报上看到的,为什么选这些句段。原来我做法是每天看课外书后进行摘抄,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作用也不大,久而久之,还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后来在网上我发现有老师变“摘抄”为“摘默” 。比如:给学生的摘默内容是:“描写春天景物的好句” ,要求学生选中好句以后,要读读背背,然后默写下来。两周以后进行“背诵比赛”,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进行擂台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展示“摘默”成果的舞台,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摘默”的兴趣。而且摘默的语言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交流,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子里,在习作时就可以“顺口拈来”,从而做到“厚积薄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0:小学生描写菊花的作文

我喜欢菊花。她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她们一个个挺着胸昂着脑袋。有红的、紫的、黄的、粉的、白的等。从高处望去,红得像一团火、黄的像一块金子、白的像雪花……各种各样的菊花摆在一起,像是组成了一块菊花地毯。一朵朵菊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一走到菊花丛中,就宛如走进了人间仙境,使人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心旷神怡。

我喜欢菊花。不仅因为她的美丽,更因为她“傲霜”的那种顽强的精神。

秋天当百花落尽是,菊花却悄然开放。无论天气多么寒冷,无论寒风多么刺骨,无论条件都么艰苦,她依然挺立在秋风中,绝不退缩、决不低头!当别的花都凋谢了,她却依然开得争奇斗艳,昂着头向秋风发起挑战。

正是因为菊花的美和她的品性,古往今来,人们赞扬菊花、称颂菊花。有许许多多的诗人、作家留下了赞美菊花的优秀诗篇。李商隐曾经这样称赞过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伟大的革命家陈毅爷爷这样赞美菊花:“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朱德曾着样写到:“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归,欲将菊酒解前仇。”可见,菊花多么让人喜爱和敬佩啊!

有一次,在公园的菊花边,我遇见了两位老人。“这菊花好啊,精神可贵啊!”“是啊”。

篇11:小学生描写菊花的作文

一天,一位花农看见了小野菊花,说:“啊!多美的小野菊花呀!我要把它带回去有大用处呢!”花农把它带到了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观园里。

在这里,成千上万种花竞相绽放。桂花长着米粒般大小的花朵,月季长着粉红色的花瓣,万寿菊欣然怒放……小菊花一看,说:“哎,我没有万寿菊开得艳,没有百合开的香……”在这美好的秋色里,没有人注意这朵不知明的野菊花。万寿菊说:“哼,你这么难看,这么不起眼,没有人会喜欢你的。你看我,多漂亮呀!穿着一身鲜红的衣服,比你好看多了。”“嘻嘻!”别的花也在那儿嘲笑它。小菊花在独自流泪。忽然,一个小男孩走来说:“伙伴们,快看!多漂亮的野菊花呀!”小男孩的妈妈跑来说:“是啊!它还为我们做了很多贡献呢!”“什么贡献呀?”小男孩好奇的问道。“野菊花可以用来做枕头,也可以泡茶喝,而且还可以清热解毒呢!”就在这时,花农扛着锄头说:“是啊!就是它有这么多的用处,我才把它从遥远的深山移植过来,我要让它茁壮成长,变得又大又多,为人类做更多的贡献。”

篇12:描写菊花为话题小学作文600字

雏菊不像玫瑰那样妖艳张狂 ;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更不像桃花那样灿若群星,但是,它的淡雅有一种独特的美丽。雏菊的颜色很多:红的、白的、粉的、黄的、紫的……颜色淡淡的。淡淡的红,像即将熄灭的火苗;淡淡的白,像晶莹剔透的雪花;淡淡的黄像黄昏时的一抹夕阳……那些五颜六色、纤细如少女手指般的花瓣,簇拥着那黄澄澄、毛茸茸的黄色花蕊,是那么纯洁无暇,是那么典雅大方。

雏菊不像蝴蝶兰那样对温度和湿度处处挑剔;不像茉莉那样柔弱多病;更不像米兰那样害怕阳光。它总是在马路边愉快地随风摇摆,它似乎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脆弱为何物:被路上扬起的灰尘遮盖住了俊俏的面容,就随风摇摇头、拍拍手、抖落灰尘,依然灿烂地笑着;被人无心踩断了一朵花,就从另一根枝条上再开出一朵,再为人们多添一些清新,多飘一些芳香。

这小小的雏菊不但顽强。而且还可以入药呢! 它的种植历史很悠久。药用价值排在四大名菊之首。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黄铜含量比其他的菊花高很多,锡的含量更是高得让人难以置信。农学家张履祥在其著作《补农书》曾写道:“白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每地枝头种一两株,取其花,可以减茶之半,茶性苦寒与苦菊同泡。”这足以说明雏菊在医药上的贡献。

篇13:我爱野菊花

记得小时候,我住在位于偏远村庄的外婆家。每到秋天,山坡上、小河边、田埂上,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时不时地就可以看见那可爱的野菊花,远远看去,黄色的野菊花在秋阳的沐浴下仿佛给田野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花边。近看野菊花,一片片绿叶衬托着黄色的菊花,一闪一闪的,似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每次随外婆到野外,我总要摘一把拿在手里,还要挑两朵漂亮的扎在头上,那种兴奋自然是不言而喻。

野菊花,总是美得那么自然,美得那么朴实。平日里,野菊还没开花,人们只是把它当作平凡的小草,它也毫不在意,仍然默默生长。花儿开放,它把美丽献给人们,可又毫无所求。虽然它没有沁人的芬芳,没有妖娆的姿态,但它的生命力是异常的顽强,即使在深秋初冬季节,百花凋谢了,它也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

呢!那天我爬上山坡去采野菊花,一不小心滑了一跤,膝盖磕破了皮,我吓得直哭。外婆却不慌不忙地摘下几朵盛开的菊花,挤出汁,抹在我的伤口上,我顿时觉得清凉清凉的。外婆说:“野菊花是一种中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的药效,伤口上涂一点菊花汁,就不会感染了。”外婆还告诉我,野菊花治感冒、咽喉肿痛效果特别好。解放前穷人家治病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煎水服用。即使在平时,也可以用野菊花泡茶,当饮料喝。小小的野菊花竟有这么神奇的药效,我开始还有点儿疑惑,可是没过几天,我的伤口真的愈合了,真是不可思议!

野菊花不仅美丽,而且品质高尚,更有神奇的药效。我爱这平凡的野菊花,更愿做一株小小的野菊花。

(指导教师:郑国远)

篇14:夏菊花:总领群芳是菊花

48年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保存完好

1964年12月21日,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夏菊花作为代表,第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聆听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那时,夏菊花的身份是武汉杂技团青年演员。不过,凭着苦练的杂技绝活“顶碗”,27岁的她已在7年前就拿了国际大奖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被誉为“顶碗皇后”。

对这次参会经历,夏菊花记忆犹新。“坐了两天的火车才到北京,我们湖北代表团住在京西宾馆,我住在9层,和歌剧《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住一个房间。”

48年过去了,夏菊花还保存着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份104页的报告,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但仍可清晰地看到,不少地方被夏菊花用红色的笔做了下划线的记号。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我国已成为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不用看报告,夏菊花就背出了其中的一段。

“周总理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大家都激动地站了起来。”说到这个场景,夏菊花双手挥舞着,双脚用力蹬地,也像是要站起来似的。

这次会议上,夏菊花发言说:“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最珍惜今天的幸福,也最向往明天的美好生活!周总理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说出了我们心里的希望,也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今后,我将为这个宏伟目标的实现,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

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那个时候当人大代表,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怎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对我来说,就是把杂技演好,让观众高兴。”夏菊花说,这就是当时单纯、朴素的想法。

就在参加会议期间,夏菊花白天跟大家一起开会,早上5点至7点,晚上7点至9点,她坚持在房间里练功。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对手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夏菊花自己编了顺口溜告诫自己。

顶碗,原本是男人演的节目,夏菊花开始练习之后,又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难度:从一个、两个碗,一直加到十几个瓷碗;走碎步、跑圆场、搬腿、探海、拿顶……

每次去外地演出,夏菊花的行李往往比别人多一样瓷碗。外出演出路途遥远,在火车上也要练习顶碗。有一次去莫斯科演出,坐了7天7夜的火车,她也没有停歇。

1981年,夏菊花任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也是全国文联所属8个协会中最年轻的主席。

1983年,46岁的夏菊花走进江汉大学充电。“人不学习就不会进步。上大学不是镀金,就是为了学些东西。”谈起自己这次上大学的初衷,夏菊花不免有些感慨:“我从小生在穷苦人家,后来给人家当"押子",完全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当代表就要说实话、说真话

1975年至1983年,夏菊花担任过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她回忆说,印象最深的事,一是恢复招收研究生,她毫不犹豫地投了赞成票。二是修改《婚姻法》。

讨论《婚姻法》修正案时,许多委员提议将法定结婚年龄由18周岁提高到20周岁。夏菊花觉得还不够,就私下问羽毛球运动员出身的委员陈玉娘:“玉娘,你们运动员一般多大年龄结婚?”

当得知是26岁时,夏菊花当即提出自己的意见:“20岁还是太小了,国家培养一个演员和运动员多不容易啊。”

其他委员解释道:“文艺界和体育界是局部,要考虑普遍情况。”夏菊花听后觉得有道理,便服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

“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就是夏菊花说话办事的风格。当了48年的人大代表,夏菊花“越来越能说,越来越敢说了”。

“以前,代表们都是听会,说感受,再后来是点名发言,现在都争话筒了。”这是夏菊花这么多年感受最深的变化。

近些年,夏菊花最关心的是未成年人成长。

“要为后代留下美好。”晚年的夏菊花任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她对毒害青少年的三大污染痛心疾首:食品污染、环境污染、精神污染。

夏菊花眼睛患上了白内障,看报纸不太清晰,她就经常“听电视”。“大头娃娃”、“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人大会议上,她多次呼吁:“通过启蒙与教化,通过法制建设,来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篇15:描写菊花为话题小学作文600字

一进菊园里的大门,我便置身于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喷水池前两盆大丽菊花傲然怒放,数百朵小菊花环绕簇拥,争妍斗芳,真是好一派佳境啊!外边的花白似雪,里面的花黄如金,阳光之下黄白相映,分外清新沁人。喷池沿上,开满闲雅洒脱、多姿华丽的悬崖菊。株株枝条悬垂而下,朵朵小花密密似繁星。它们肩并着肩,膀挨着膀,神态不一,各具特色,或似孔雀开屏,或如银河落地,或若蛟龙出海……真是花容窈窕,妙趣横生。

随着人流,我步入菊展室。这里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刚出浴的美人,有的尽露精髓……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像玉,白的像雪。一时间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我看着、想着暇思无尽,流连不舍。色泽如雪的“白 牡丹”、“古都瑞雪”,洁白如玉,密如雪球,成为画家们一再光临的对象;以颜色奇特而闻名的“墨菊”,红中带紫,紫中透黑,不断受到摄影者包围;但逗人喜爱的要数那花色可变的“木兰换装”,初开时呈青莲色,晚间变粉,刚中带柔,英勇中又不失女儿气,颇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然后又换上女儿装扮的花木兰……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不禁吟诵道。多少年来,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激励着人们奋进。中国人民养菊、赏菊,更爱菊,不正是因为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执着追求的情怀?看着,走着,想着,渐渐地,从我的心里腾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情……

上一篇:医疗赔偿协议书下一篇:仁爱英语八年级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