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

2024-04-13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共6篇)

篇1:《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比较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当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节,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悟,思想也逐步的走向成熟。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知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

在学习上,他们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但是就这篇课文而言,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循循善诱,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架起学生学习跟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会体会生活当中蕴含的哲理。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赏析文中重点字词,掌握本词的炼字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为我的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详略分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则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的导入设计为:出示有关花生的谜语,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问:花生有什么样的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播放花生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本文问题为“落花生”的原因。之后以作者笔名设疑,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篇课文。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

2.四件事情分配笔墨是同样的么?看看这四件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带着问题去听和读,既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能力,又为理解本文作者想表明的道理做铺垫。

(那么又整体感知环节了解到本文着重描写的是议花生的部分,所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议花生的段落。)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提出的好的问题具有双重意义,第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标志;第二,问题本身就是教学的线索,它是牵引,它是驱动教学的重要力量。

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学生分角色读文,指名汇报:谈到花生的好处,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

2.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上去呢?

(这两个问题设置,能够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并为下文体会做人的道理做铺垫。)

接下来我会自然的过渡说:课文读到这,同学们,父亲仅仅是在谈花生吗?哪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说说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体会做花生一样的人,领悟做人的道理)

为了回扣导入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会继续追问学生:少年许地山是否理解了父亲所说的话呢?哪句话能体现出来呢?此时学生们是否理解许地山为何要起这样一个笔名了?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许地山起“落花生”笔名的缘由。

并纵览全文发现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完成本堂课的教学难点部分。

(四)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提问学生本堂课都有哪些收获,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

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试着以你周围的一种事物来说明一种道理。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目的。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落花生》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宗旨。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奉献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中,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文章的主次”。读课文时要抓住那些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紧密联系的内容,多读多体会,还要分清文章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学到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课程编排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体会课文详略恰当的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此外,还要学习文章表达上主次分明借物喻人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安排了创设情境法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了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后我会与学生一起领悟文章主题。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谜底倒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重点研读,品味道理;4.全文总思,概括写法;5.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五个部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很好的挖掘了文章的主题。

(一)创设情境,谜底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向学生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

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学生思考一会儿,会回答“是花生”,我便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出示关于花生在田地里的长势以及“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的图片,让学生对花生进行初步认识,由此引出课题,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来学习《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相当重要,读是语言实践活动,是信息的输入,是积累,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手段,同时,朗读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我会让学生带着任务初读课文:

1.在读课文时划出生词表中的字词,并查阅词典,标注拼音,这一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读课文时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为分析课文提供方便;

3.读课文时思考课文是依据什么顺序写的《落花生》,这一任务能让学生对落花生的整体结构有初步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会划出“茅、亩、尝、吩咐、石榴、榨”几个字词,并对文章“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整体结构有初步认识。

(三)重点研读,品味道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6-14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我们”眼中花生的好处,学生会回答花生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接着再让学生找出父亲眼中花生的好处,学生便会回答父亲说的那段话,然后让学生画出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做对比的词句,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我会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对花生的好处有更清晰地认识。

分析完花生的好处,我会让学生默读课文的第12、13自然段并细细体会,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合作,谈谈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全文总思,概括写法

在这一环节,我会提出两个问题:

1.让学生纵览从种花生到议花生的过程,思考哪部分是重点描述内容,哪部分是次要描述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回答种花生到收花生是略写,吃花生到议花生是详写,从而让学生明白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本文由论花生到论人生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上一环节中学生已然明白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由此引出做人要实实在在,无私奉献,从而得出本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感受生活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想一想”活动,让学生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说说生活中你知道的那些人、哪些物具有花生一样的品质。

这样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落花生》一文是北师大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是: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二、说教材的教法和学法

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因为课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认识,我特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讲授法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是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文中的问题给人以点拨指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1、用情景教学法来导入新课。

(直观导入)大家都知道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同样上好一堂课也要重视开好“头”。因此,教师要上新课时要精心设计课的导入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由于学生刚从外面进教室,心里还沉浸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他们虽然在上课,但是精神不够集中,欢欣鼓舞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专心听为了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我特意出示一幅图,并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当中有谁乖知道什么叫落花生吗?落花生有什么特征?等问题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落花生。

2、授新课。

(1)、初读课文。为了直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先教学生字,以便解决学生们朗读过程中的困难。接着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可分几段?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段落,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内容铺下阶段。学生在给课文分段时,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分法,这时我会巧妙地处理以下情况,并归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法,你们的分法是正确的,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分法,下面老师就把它写出来共同讨论,看哪一种比较合适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然后教师板书课文的段落。

(2)、深入理解课文。为了理解花生的品格。我运用谈话法来导入课文

a、同学们请找出:我们姐弟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板书)花生的好处(谈话)父亲说花生有哪些好处呢?父亲是怎样评议花生的?

b、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还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根据班内学生的程度来设计。由容易到困,由浅入深,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欢快之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他们探究新知的主动权。父亲用什么方法来议论花生的?你们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活中像花生一样的事物还有什么?身边有没有具有花生精神的人?(提问个别学生,教师小结)

3、巩固深化。

在教学结束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花生品格的深刻认识,我巧设了两道小练笔

(1)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___,但可贵的是______。我们的______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______。

(2)我爱______,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___,但可贵的是______。我们的不正像一样吗?他______。

4、总结全文。

为了深化主题:“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朗诵了许地山的生平,最后引领同学们铭记许地山的一段话。四、说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铺助手段,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感受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一篇课文的板书设计好与不好,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又反映课文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4

说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叙事散文记录了作者许地山小时候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以小见大,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虽然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从新课标出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我把《落花生》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什么是借物喻人。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花生的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理解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

说教法、学法

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法和学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根据教学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选择了多种教法和学法配合实施,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努力追求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课文,真正的把握文章内涵。

2.谈话法。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课本和学生应是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谈话法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是我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3.朗读法。语文课程应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感受课文的深刻含义。

4.练习法。好的练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5.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交流,师生互动,解决重点问题。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本课采用以上五种主要的教法与学法,既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活泼简单的谜语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学生猜出谜底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花生,让同学们观察,随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讲解课题:花生因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植物学上称之为“落花生”。我这样设计导入,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整体感知,探究学习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记叙,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分析课文结构,然后师生交流,把课文分成以下三大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至最后):写父亲和我们品花生议花生,父亲对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三.重点导读,读中悟理

注重阅读体验,加深理解,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是新课标的新要求,也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为了突破“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这一教学重点,我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第三段品花生议花生:首先,学生齐读,初步体会。并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又说到了哪些?(兄妹们说“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这些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说的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却是最重要的特点: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第二,多媒体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是否露在外面来比较,以突出花生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的品格。其中“鲜红嫩绿”“高高的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再一次利用多媒体播放它们的对比图片,并在图片上用文字概括出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花生虽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美,却具有内在的可贵品质。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把课文设计成填空,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附:填空练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三,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最后,我再次拿出花生让学生们观察,直观的体会花生的朴实无华,感受它的可贵品质。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父亲说的“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和作者说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两句话的含义。学生讨论完之后,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外表美和心灵美面前,应该更看重心灵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这时,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地告诉学生课文由议花生讲到做人,以小事物阐述大道理,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这时,我在多媒体上打出儿歌: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我这样做,目的是想利用浅显易懂的儿歌,概括全文,突出文章借物喻人的特点,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五.拓展延伸,把握文章

布置作业:思考题:

1.文中写“种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议花生”四个过程,想一想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2.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朴实无华却默默奉献?动手题: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并会用好词造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回归生活世界。我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体验,进而提升、完善。并为本课的第二课时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准备,帮助学生深度把握课文。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初次接触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们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

二、分析学生们情况

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五年级的孩子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们,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们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们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们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1.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

2.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3.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们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们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们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五、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们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下面我就分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

一、课前布置预习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们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们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们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学生们出示预习作业,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预习的快乐,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对同学预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学生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段中应抓住哪个词,重点读好?

指导学生们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我想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

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

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

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

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

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在这一课时,我将用多种阅读方式,抓住重点句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以下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落花生》这一课,下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们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学生们带着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们自主提问,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理清了学习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们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10段、12段、13段)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适合点拨,如:喜欢10段的同学朗读后,可以提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课文中哪里写了?引导学生们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进一步问:“父亲说花生有什么好处呢?”怎样表现出来的?让学生们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叫“朗读代表我的心”。让学生们先自己朗读,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谁有权读自己的体会。这个小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是想教给学生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学生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谁猜对了,就有权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朗读积极性,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质。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们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回忆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物,交流归纳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的品质,最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爱花生,因为它。

我也爱,因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巧妙的详略安排是本文的特点,我想这样引导学生们来体会:

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分部分朗读课文,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四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时间上直接感受,课文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了议花生。再次,通过小组讨论,从本文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板书等各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采用计时法,直观、形象地将课文的详略呈现出来,再进一步理解,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们易理解,乐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四、课堂总结。在总结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课文详略得当的选材、对比的说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必须提醒学生们注意,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基础。其次是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们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七、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化为“学”字,深化主题,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又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寄予了老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记得有这样一位父亲:他以落花生做比,教育子女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要像落花生一样,做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就是《落花生》。

我的说课设计由以下六部分组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以及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亩、尝、吩、咐、茅、榨、榴”7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抓住重点、精读领悟、读悟结合,让学生掌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要求,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角色美读法

3.多媒体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那么,如何将以上的各种教学思路,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呢?在这里,我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完成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大家想想,会是什么呢?“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同学们,瞧,就是它----花生,它呀,还有一个名子,就是“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落花生》。{板书}

(二)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首先,教师出示生字串,让学生自己读,在读中找出不明白的词语重点指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让学生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样的过程。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来理清课文的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三)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下面,由教师进行配乐范读,让学生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苹果、桃子有哪些不同?(教师进行配乐范读)

教师范读后,引导学生抓住“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挂在枝头”等词做对比,明确火红的石榴、红彤彤的苹果、纷纷的桃子是露在外面的,色彩动人,引人注目。而花生没有漂亮的外表,华贵的气质,但是,它内涵而不外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正如作者感悟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作者的心声,其实也是同学们的感悟,这样,学生就和文本以及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然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父亲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呢?你还有什话么要说?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见解。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会说:我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有的同学也会说:社会也需要像苹果、桃子那样既张扬个性又对社会有更多贡献的人。对于多元化的解读我会及时肯定,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接着,师生小节:是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鲜花是美的,苹果是美的,可那长在地下的花生也是美的。只要我们做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我们就都是美的。让老师和你们共同努力,我们都做一个美丽的人!

最后,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1.花生都有哪些好处?

2.我们要学习花生的哪些品格?

篇2:《落花生》小学语文说课稿

《落花生》一文是北师大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介绍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是: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二、说教材的教法和学法

本课通过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让学生对课文中花生品格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什么是有用的人,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使用情景教学法是因为课文采用到借物喻人的写法。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花生外形不美却很实用的认识,我特意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用讲授法是因为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对文中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内容,便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谈话法,在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下,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文中的疑点、难点。利用这一方法,目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是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师对文中的问题给人以点拨指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为调动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学习全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1、用情景教学法来导入新课。

(直观导入)大家都知道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同样上好一堂课也要重视开好“头”。因此,教师要上新课时要精心设计课的导入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由于学生刚从外面进教室,心里还沉浸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他们虽然在上课,但是精神不够集中,欢欣鼓舞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专心听为了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我特意出示一幅图,并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当中有谁乖知道什么叫落花生吗?落花生有什么特征?等问题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落花生。

2、授新课。

(1)、初读课文。为了直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先教学生字,以便解决学生们朗读过程中的困难。接着让学生边朗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可分几段?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段落,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内容铺下阶段。学生在给课文分段时,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分法,这时我会巧妙地处理以下情况,并归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法,你们的分法是正确的,但是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分法,下面老师就把它写出来共同讨论,看哪一种比较合适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然后教师板书课文的段落。

(2)、深入理解课文。为了理解花生的品格。我运用谈话法来导入课文

a、同学们请找出:我们姐弟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板书)花生的好处(谈话)父亲说花生有哪些好处呢?父亲是怎样评议花生的?

b、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还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根据班内学生的程度来设计。由容易到困,由浅入深,让全体学生在轻松、欢快之中学到新的知识,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他们探究新知的主动权。父亲用什么方法来议论花生的?你们认为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活中像花生一样的事物还有什么?身边有没有具有花生精神的人?(提问个别学生,教师小结)

3、巩固深化。

在教学结束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花生品格的深刻认识,我巧设了两道小练笔

(1)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___,但可贵的是______。我们的______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______。

(2)我爱______,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______,但可贵的是______。我们的不正像一样吗?他______。

4、总结全文。

篇3:小学语文说课评价体系的建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对小学语文说课进行评价,可以分析说课活动中的成绩和问题,以便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说课体系,同时帮助教师提高说课水平,进而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评价呢?

一、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原则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原则,是指小学语文说课评价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要求。为了使说课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说课评价过程中须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指的是评价者的指导思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首先,评价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说课者,包括说课者自身外在的、内在的因素,说课的内容、方式等等;其二,所有评价者使用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统一的,而且是明确的、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其三,评价最好是用“量化法”,这样更能体现说课评价的科学性。

2.综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综合性原则,指的是评价者在操作过程中,要将构成说课活动的各个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因为小学语文说课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纵横交错的知识和能力综合系统。其中说课内容是复杂的,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方法运用、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诸多因素;说课形式是多样的,根据说课的目的、内容、情境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操作程序;说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临场经验、表达能力、准备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说课评价的时候,必须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并且根据本次说课的目的权衡轻重,抓住主要特色,兼顾次要特点,进行综合、客观、公正地评价。

3.导向性原则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导向性原则,指的是评价者对说课活动的评价要有指导作用,要让说课者和听众明白哪些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甚至发扬光大的,哪些是要规避的。说课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说课评价的引领作用和激励作用,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不断提高说课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4.及时性原则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及时性原则,指的是评价者应该在说课现场对教师的说课进行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这样做可以“趁热打铁”,无论是说课者还是听课者,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会印象深刻。

5.个性化原则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个性化原则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评价者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思考、用心表达;二是指评价者要能够说出每个说课者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发现……

二、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内容大体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对说课者所说内容的评价,即说课者说什么就评什么,主要评价他(她)说得好不好;二是对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基本素养的评价。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不能绝对分开。一般来说,对小学语文说课的评价可以考虑下列内容。

1.对说课者处理教材能力的评价

“说教材”是说课活动的“第一要务”,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情况直接影响到说课的其他环节的质量。这部分的评价,重点关注说课者是否理解和领会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学段的要求,是否理解和把握了本课内容在本单元甚至本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利用相应课程资源,是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等等。

2.对说课者教学理论素养的评价

说课不仅要说清楚“教(学)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学)”、“按什么程序教(学)”,还要说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要求说课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而且还能结合具体的课堂案例把抽象的教学理论演绎为具体的说课实践。对这个层面的评价,重点关注说课者对教学思想的诠释与理解,看看说课者是否站在时代的前沿,用最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3.对教学目标及其落实情况的评价

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时,重点关注下列几方面内容。

一是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科学。这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

二是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具体。这主要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切实可行。诸如“学习本课生字”、“培养学生能力”等等,都是抽象的、可操作性不强的“口号式”教学目标。

三是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落到实处。教学目标不是摆设,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一落到实处。评价的时候,主要看所订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明确地体现在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并由具体的教学活动支撑。

4.对说课者所用教学方法的评价

对说课者所选择的教法、学法的评价,主要关注:说课者所选用的教法、学法是否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实际相符合,是否服务于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学法的指导,即“授之以渔”,说课者所阐述的选择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否恰当,等等。

5.对教学程序设计的评价

教学程序是说课的重要环节,也是说课评价的重点。评价教学过程时应该重点关注这几方面的内容:是否说清楚了教学过程及其设计的理论依据,授课内容是否科学,是否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过渡是否自然,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学法指导是否得当,是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等等。

6.对板书设计的评价

评价说课者的板书设计时,重点关注下列方面:是否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用词是否简洁,重点是否突出,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新颖,是否边说边写,字迹是否规范、美观,设计理念的阐述是否有道理,等等

7.对练习设计的评价

对说课者设计的练习的评价,重点应该关注下列内容:所设计的练习是否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否有利于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是否具有针对性,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数量是否合适,等等。

8.对说课者综合素质的评价

对小学语文老师综合素质的评价,重点应该关注下面的内容:一是口头语言是否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应该语音标准,语速适当,音高适中,音色柔和,抑扬顿挫,言简意赅,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二是汉字书写是否正确、规范、美观。三是简笔画是否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四是仪表仪态是否自然、大方、和蔼可亲。五是对教具的选择和使用(包括多媒体)是否恰当、有效,操作是否娴熟,是否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方法,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说法。如果从评价的主体来看,有说课者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评委评价等;如果从评价的语言形式看,有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之分;如果从评价的参照物来看,有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之分;如果从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来看,有量化评价和语言评价之分。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的是说课者对自己的准备过程、展示过程、说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其实,这就是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当然,进行自我评价时,说课者既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也要敢于指出自己的不足,只有“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有可能将教训变成经验,以便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2.专家评价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一般指驰骋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战场上,有丰富经验且有卓越成就的优秀教师、教研员、大学教授等,他们往往站得高、看得远、看得透,请他们对说课进行评价,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

3.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是一种简单易行而且很常见的评价方法,一般是指同事对说课者的说课情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不需要很高的成本(聘请专家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有利于创设轻松、和谐、平等的评价环境,有利于同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以便共同进步。

4.评委评价

在说课比赛活动中,一般会聘请专家、领导、骨干教师等人组成评委会,由他们对说课者的说课情况进行评价。因为是比赛,这就要求评委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而且要具有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客观、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否则说课比赛就失去了意义。

5.横向评价

横向评价是将所有说课者放在同一个层面上,用事先制定的统一的评价标准逐一进行对照,以鉴别出说课者的说课情况与这个标准之间的差异。

这种评价适用范围比较广,说课比赛活动中用得比较多。由于事先制定了评价标准,参赛者也会按照评价标准去准备,这样既便于说课者对照标准自我评价,也利于评委对照标准公正评价。当然,评委一定要有客观公正、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

6.纵向评价

纵向评价,也被称为个体差异评价,指的是将某个人不同时期的说课情况拿来比照,进而判断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种评价,需要建立个人说课档案。

这种评价针对性强,有利于说课者清晰了解自己的说课状况,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利于不断提高说课水平,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这种评价需要耗费说课者和评价者的很多精力,而且即或是取得了进步,也是“个体的”,推广性不强,因此在说课实践中运用不是很广泛。

7.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一般用于说课比赛,事先根据说课的目的和要求制订出相应的评分标准和权重分数(一般都列成表格),评委对照评分标准给说课者打分,再由指定的工作人员将所有评委的分数汇总,多半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作为该说课者的最后得分。等所有的说课者展示完毕后,将每个人的最后得分进行比较,并依次排名,分数高者就是状元。这种评价对评价者来说,可谓简单易行。但对说课者来说,是“一笔糊涂账”,因为他只知道结果———分数或者排名,而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8.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指的是听课者用书面语言或者口头语言对说课者的说课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评价一般比较全面,而且实用,因为评课者既要指出说课者的优点和不足,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让说课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更有利于发挥说课评价的作用,更有利于说课者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广杰.小学说课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苏鸿.高效课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谢安平,林高明,邓园生.说课实战训练教程·小学语文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4]刘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王深根.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篇4:小学语文说课稿:《阳光很活泼》

《阳光很活泼》这篇课文出自西师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二、教材简析

课文以插叙的方式呈现,以父亲的活动为线索,用热情的口吻、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早晨日出时的美,赞赏了儿子那充满了想象力的童心,同时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特设定一下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说教材

感受、想象、品悟文中描写阳光活泼句子的巧妙用处,体会父子那充满想象的童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本单元习作进行简单续写。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可知,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实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说教学思想

以体现“阳光很活泼”这个主题为核心的重要段落为引导理解的重点,通过激发想象力的提问,紧扣动词、带修辞手法的句段、标点符号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和想象性的练笔来展开想象,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绯红、镶嵌、按捺不住、跳跃、起伏荡漾

阐释:语文教学要随时夯实学生的识字、写字基础,即使在高年级也不能忽视。

听写完之后,老师追问学生:你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什么?来,孩子们,结合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齐读《阳光很活泼》。

3.带着课题感受和想象,再读课题

(1)孩子们,此时此刻,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哪些令你心动而难忘的画面?

(2)带着自己的感受和脑海中浮现的想象画面,请大家再把课题读一读:阳光很活泼。

师过渡:有利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老师发现你们这一边读得更好了。

师引出学法:今天,就让我们运用这种感受和想象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师板书:感受、想象)。

阐释: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及时的复习,并交代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方法,做到了温故知新。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直接描写了阳光的活泼,那么现在请大家快速把这两段默读一遍,勾画出文中描写“阳光很活泼”的相关句段,并在旁边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阐释:针对高段要求,让学生不仅要做到默读要有一定速度,而且要做到能在课文读后有自己的所思所想,简要做出批注。

(二)精读引领,师点拨指导

1.自读感悟,自主批注,学习阳光很活泼的句子,感悟儿子心中的活泼阳光

(1)师引入:我们来看看第5自然段,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了阳光的活泼?

(2)抽生读句子,师出示课文语句。

我安排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

再读读这些句子,把你认为写得特别好、感受特别深,最能激发你想象的词句勾画出来,再在旁边写上自己新的感受,然后把感受和想象的画面放进句子中大声地读读。

第二步:

A.交流,句子中哪些语句激发了你的想象?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B.把你的感受和想象的画面送进句子里再美美地读一读。

C.评价:大家感觉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教师随机指导)。

D.谁再上台来试一试?(师适时评价)

阐释:在阅读教学的理解中,通过这几种形式的引领,让学生理解阳光真的很活泼这个主题,有序、自然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既紧紧扣住文章主题,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中不断地想象一幅幅新奇的画面,达成了与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想象力培养的目标。

第三步:

A、其实,当画家的父亲已经多次观察过日出,也画过不少日出,(引读排比句)可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新奇,像今天这样感到震撼,像今天这样感到“阳光真的很活泼”。

B、读到这组排比句,大家的脑海里起伏荡漾起了哪些闪光的问号?

C、学生自主解疑,师相机指导解答(为什么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新奇,为什么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震撼,为什么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阳光真的很活泼”,为什么“阳光真的很活泼”要加上引号?……(父亲看日出有了一颗活泼的童心。)

2.总结

父亲的新奇,父亲的震撼,一切都源于他拥有一颗闪光的童心,正是这颗童心让他想到了儿子眼中的阳光(生齐读)

阐释:根据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强调“思维”训练,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这组排比句提出质疑。

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

正是这颗童心,让他那么激动地发现并感受到了这样的阳光(引读父亲眼中阳光的句子):……

篇5:小学语文说课稿

通辽市奈曼旗第四小学 杨艳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追求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三说一看”活动便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体现,为了使“三说”活动有效地深入到各学校、各学科之中,下面我抛砖引玉,用知识树的形式把对小学语文的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的解读呈现给大家。

说课标主要说学段目标和各册的内容标准;说教材主要说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和知识与整合;说建议主要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知方向

(一)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划分为三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第二学段(3-4年),第三学段(5-6年),课程标准对这三个学段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1-2年段是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方面做出了适合每个学段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1、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学段: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识字2500个左右,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识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2、阅读: 第一学段: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背诵优秀诗文50 1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谊的作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课外阅读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背诵优秀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习作: 第一学段: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

观察周围世界,能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词句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第三学段: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分段表述;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有一定速度

4、口语交际: 第一学段: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能复述大意,能较完整的讲述小故事;有表达的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学段:

学会认真倾听,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商讨不同意见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第三学段: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5、综合性学习: 第一学段: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 然,用口头或图文表达所得;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讨论;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观察所得;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学会合作。

第三学段: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总结;对共同关注的 问题或故事形象组织讨论、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初步了解查找 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整体上这三个学段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各环节中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例如:识字写字方面,从低年段的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到中年段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再到高年段形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是由低到高,逐步提升的。其他各方面也是如此。

(二)各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各册教材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各册的目标系统。知识与能力:

主要是侧重于:巩固识字写字(各册有具体要求,逐步增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词句提出质疑体会感情;习作(写话)中要留心观察、条理表达、语气适当 过程与方法:

主要注重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独立识字、分辨字形、读中感悟、自主习作、做简单的发言。鼓励质疑,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探究的学习手段;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培养习作兴趣、乐于表达。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

二、说教材,知内容

1、编写特点

各册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专题组元、结构整合、篇目增加和保留、强化导学、板块改进和拓展资源。总体上看具有四大特征:专题新颖、选文精美、导学有方、资源丰富。

专题新颖体现在三个方面:1.各组专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弘扬时代精神 2.提升审美情操 3.进行文学修养锤炼。

选文精美体现在三个方面:

1、各册教材都入选了各名家名著

2、选编文体多样

3、古今中外美文对比赏析。(即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又使学生懂得知识是跨越时间、空间、地域和国界的)。

导学有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导学系统完整;(导语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语文园地)

2、精心设计思索与训练;(重视朗读背诵、关注语言特色、关注表达方法、问题的设计多样化)

3、突出读写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联系实际)。

资源丰富体现在课例后出现的资料袋、阅读链接和随文出现的大量精美插图。

2、编写体系及内容结构

各册教材均由目录、八组专题、选读课文和生字表四大板块构成。八组专题的专题系统相同:由导语、课例、语文园地(高年级的语文园地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组成。

每组专题的导语点明专题提示的要求、重点。课例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精读课文后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回顾拓展由固定栏目和机动栏目组成,固定栏目包括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机动栏目分别是展示台、4 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和趣味语文。口语交际与以往不同之处是交际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多角度进行选择交流。词语盘点是对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巩固练习。每组专题的知识结构完整,目的是使学生扎实有效的掌握单元重点。

各册教材在选文上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精读课文学习中要读懂课文,理解词句,通过感情朗读、默读、速读等读书方法了解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略读课文学习中要抓住文章大意,自主合作探究,灵活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选读课文学习中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与单元对应补充缺乏的类型或者完全让学生自己阅读完成。

总体来看,教材在编写上强化导学功能,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主要体现在: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分设板块;适当调整教材体例

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例如每组精读课文课后都设有思考·练习,各课的思考·练习在题型分布上都把握了各课的重点,即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整体把握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从中体会特点,然后提出要求,引发质疑鼓励探究。思考·练习的采用方式是灵活安排、指定任务,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分设板块:教材在各组语文园地(专题的归纳总结)学习中都进行分设板块练习。例如,语文园地分为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个板块来进行巩固练习,回顾·拓展中设有交流平台(低年级称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适当调整教材体例:教材在编写上适当调整了教材的体例,使各册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

下面以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为例,具体展示:

①首先导语明确了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课例安排的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都是围绕童年发生的事展开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是“教你学一招”。习作要求是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机动栏目是趣味语文,看图猜成语。这些内容都是围绕主题来设计的体现教材的整合性。

②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自主、合作、灵活、创造的特点。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调查环境在第二单元第5课的课后,另一次是父母的爱在第五单元19课的课后。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③教材大量更新课文,更新的内容有爱护动物《燕子专列》、良性竞争《绝招》、母子理解《妈妈的账单》、科技探索《果园机器人》。体裁丰富,散文:(1、3、4、5、13、14、15、16、17、18、19等共11课)、诗歌:(2、25、29等共3课)、寓言:(第9课一课)、神话:(30、31、32等共3课)、科学小品:(21、22、23、24等共4课)。课文精略安排得当,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要认真地研读,甚至需要咬文嚼字,字斟句酌。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④这册教材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文的导学系统有所改变,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也就是学习泡泡;有的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有的是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有的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另外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也有所改进。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同时为增强教材的适应性,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同时教材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如《荷花》、《争吵》等课后都有这样的安排。

⑤教材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这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都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第八单元为例,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嫦娥》、《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这四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图像,供学生参考学习,增强了教材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各册教材在编写上,都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保留了一些优秀篇目,例如,六年级上册保留了《詹天佑》《穷人》《只有一个地球》等传统篇目,还增选了一些新文章,如,《草虫的村落》《中华少年》《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系统地编进了科学小品文、小说、散文、现代诗、古诗词、名言警句、成语故事等,拓宽了题材、体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课文在编排上重视向生活拓展,重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例如,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等专题是教育引导学生生活中要学会关爱他人,注意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课后小练笔注重联系实际写感受,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之中。

3、知识技能与立体整合(1)知识技能

各册教材在编排上都按专题分类组元,每组专题的训练重点相同,便于学生扎实有效地学习掌握各组的读写知识,加强训练语文运用的能力。

根据专题特点各册大体分成三大版块:我与自然、我与社会、自我修养。像感受自然、珍爱家园、人与动物等专题属于我与自然板块;热爱祖国、心灵之歌等专题属于我与社会板块;人物专题、综合性学习、艺术魅力等专题属于自我修养板块。

每个专题都设有“回顾·拓展”栏目,这是为了语文教学的要求而设置,希望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中,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并适当拓展,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其中“交流平台”由低中年级“我的发现”发展而来,重在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组学习在理解内容、读写方法、习惯培养等方面的收获。“课外书屋”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体现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图片展示)

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可以看出,导语提示单元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在单元之后的“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发现本单元的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2)立体整合 结构整合:

结构上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能够激发兴趣、点明专题、提示重点、明确训练点;连接语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有机整合,自然顺接;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通过导语和思考题进行铺垫训练,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照应专题内容,进行全面巩固和拓展,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单元学习重点。

专题整合:

教材在专题编排上依然重视知识的继承与发展。例如,“热爱祖国”专题,各年段的教材中都分层次的进行了编排:如:二上

(三)“热爱祖国”;二下

(三)“爱祖国,爱家乡”;三上

(五)“灿烂的中华文化”;三上

(六)“壮丽的祖国山 7 河”、四上

(五)“我国的世界遗产”、五上

(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六上

(二)“祖国在我心中”六下

(三)“深深的怀念”。这种知识的衔接与发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学生阅读能力。

文体整合:

从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文体的编排主要分成四大类:新诗、记叙性散文、说明文、古诗词。每种文体的编排在各册教材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说明文的编排,三年级上下册各有3课,四年上册4课,下册2课,五年上册4课,六年上册1课.总体来看,记叙性散文占主要比例,贯穿第二学段至第三学段始终。

能力提升的整合:

知识与技能方面,从识字写字到能欣赏汉字的美,从正确朗读到能独立阅读,从倾听交流文明沟通到阅读积累,最后合理表达。过程与方法方面,首先从能学习到会学习到主动探究学习到学语文用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感受文本到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到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教材的整体编排是根据学龄特点呈现出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相互联系、密切衔接的一种立体式整合的能力提升体系。整个提升过程是循序渐进逐步进行的。

三、说建议,知方法

1、说教学建议,总体建议理念是:教学中重训练,落实课程改革精髓。具体的四大建议:

1、强化自主学习。

2、鼓励质疑提问。

3、读贯穿始终。

4、生活中学语文。

识字写字教学要养成良好习惯,阅读教学要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活学活用,习作教学要倡导说真话说实话学会自改互改,综合性学习教学要注重在生活实践中观察自然和社会。《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单元导入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理解文脉,赏析文本重点研读,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单元回归这几步来进行,主要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举例:图片展示)现在我校采用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是:“三课型五环节四步骤”,简称“三五四教学模式”。学习中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选出学习组长,重视合作效率。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点拨、对疑难问题进行精讲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2012年的小学升初中考试中,我校的成绩由原来的中等偏下飞跃到名列前茅:语文总成绩全旗第一,数学总成绩全旗第二,英语总成绩全旗第一。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学习的大量空间,让他们真正地学会学习,使之终身受益。

要想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不是一日之功,我们从2008年开始进行有效教学尝试,在这几年的实践摸索中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指导方法,例如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自主预习阶梯法,颇具成效(展示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由扶到放,基本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技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的能力。一改原来40分钟全权由老师一人占有的单一形式,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等方式不仅从不同渠道获取到了知识,还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的处理建议:

日积月累要注重理解、背诵;综合性学习要把握住开放的尺度,规定时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学习收获;略读课文要充分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选读课文可根据课文特点穿插在各专题中进行学习。

2、说评价建议。

让评价点燃学生发展的火花。采取形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要从三维目标全面地评价。具体方法:(1)激发兴趣(2)认真倾听(3)创造机会(4)自我评价。

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要及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做到知识堂堂清,人人清)、定性与定量评价(重视定性,客观描述,鼓励表扬)。评价的方式多样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在教学中,以小品剧、游戏、讲故事等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教师要学会倾听,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使学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的“奇谈怪论”。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评价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评价。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第一恰当地运用教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第二,积极利用校外语文课程资源。

恰当地运用教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以我们教师要从教材的语言文字入手,以课本引领,通过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

积极利用校外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例如: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社会资源等(图片展示解说)。我们要以一带多,发挥校园班级阅览室的作用;网络资源可以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论坛;运用好多媒体系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融入本地自然资源、民风民俗等,使文本课程变得有声有色。

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我们要努力营造“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我们的课程建设要努力做到“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未来”。结束语:

篇6: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表现等。以什么为主线,紧紧围绕什么等,语言优美,用词形象

生动,文笔凝练,清新自然,想象力丰富,语言简练,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培养阅读语感都有很大帮助,同时教育学生()。

根据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识与技能、会读写生字、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学生自主探究,联系学生的生活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道理美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 的观念。本文的重点是,难点是

二、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新课程关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我遵循“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

体的”教学原则,根据我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定,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等因素,我主要运用|:

一、激趣导入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激趣导入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进入到文本里对话和探究。

二、教师指导与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的指导主要是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有目的有方法的解决问题,于学习。

三、教师指导朗读与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语感,本文的写景特点特别适合进行阅读训练。

三、说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创设情景而是整体感知三是精读课

文四是拓展延伸。

创设情景就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为新知识的学习,调动学生的思维,首先,我会播放一段视频或是我会这样问学生,出示几张图片等相机揭示课题,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板书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阅读课文,在读课文中,要学生积极地思考质疑,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不同认识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逐步培养学生面对新知识的分析概括能力。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解决本文的生字词语,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哪几个方面?什么顺序,几个场景等,重点写了什么?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基本理清了思路和文章的大意,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以判断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内容几个部分板书框架

在此基础上,以教师的指导为辅,学生的小组学习为主,去精读课文,解析课文,感悟课文,这也是本文的重点难点所在之处,我会向学生分层次的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段,逐步揭示主题文章的思想等美的意境等,我主要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可以一次性也可以分段的问答,在分析中板书。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取长补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既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使课堂形成了一个开放合作有活力的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时候,我让学生再次的有感情朗读课文,特别是精彩的句段,反复诵读,老师强调注意语速的节奏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融和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心理上会有一种收获感,要趁势将知识拓展延伸,联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两种形式的作业,供学生练习。一是。

上一篇:论语学而篇读后感800字下一篇:新州办事处南街社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