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赏析方法

2024-04-22

句子赏析方法(共8篇)

篇1:句子赏析方法

句子赏析方法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新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八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情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9)对比的作用:通过xx与xx相比,突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2016年泰州中考19题,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体会第④段“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抖抖就 是一阵雨”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赏析:“踮起脚尖就能扯下一块云”用夸张手法说明云很低,“扯下”一词将云形象化,“抖抖就是一阵雨"写出了雨水之多,写出了雨与云的关系。

2.从句式的特点赏析。

常见的句式有:矛盾句、点睛句、双重否定句、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反问句、设问句、对偶句等。(1)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例句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2)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例句4:“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3)散句整句

整句是指语言形式匀整,结构大致相同的一组句子,主要是以对偶、排比等形式出现。其表达效果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可以起到强调某种意义的加强语势的作用。

散句是指句式不同、长短参差的一组句子,其表达效果是富于变化,能够自如地表情达意。例句5:“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3.从句子的位置赏析。(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结构上①总领全文;②点题;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④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营造氛围); 内容上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⑦突出文章……的主题等。(2)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承接上文;③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照应前文、题目、开头;④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与上文(或者下文)……形成对比等作用。

内容上⑤引出文章……的内容;⑥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增强感染力;⑦突出文章……的主题。(3)语段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或题目或文中……; 内容上;③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震撼(不一定有);④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⑤写出了人物 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⑥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注意省略号);⑦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注意问号)。

4.抓住关键词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7:泰州2013年中考 19(1)请说出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牵”的理解。赏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牵牛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她”完全被牵牛花所吸引,所陶醉,抒发了“她”对牵牛花的喜爱、迷恋之情。

例句8:泰州2013年中考 19.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母亲见到我,连忙站起来,双手在围裙上揩了又揩。....赏析:通过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出了母亲情绪的细微波动,表现出了母亲对我的爱与思念之深切。(2)一跨出家门,我就开始想家;一走出母亲的视线,我就想母亲。....赏析:两次使用“一……就……”,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了我对家的依恋,对母亲的爱之深,依恋之深。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5.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联想、想像、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伏笔和铺垫、以小见大、前后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例句9:“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6.从描写的角度赏析(1)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3)其他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0:“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社戏》)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踊跃”在这里是跳跃的意思,使得静态的山呈现出动态,化静为动,写出了在行船上看山这一特定的情景。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比喻,把淡黑的起伏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形态,表现了去看社戏时激动的迫不及待的心情。

3.从描写角度赏析:运用环境描写,作者从嗅觉、触觉、视觉多个角度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烘托了去看社戏时的兴奋激动之情。

三、总结:

在做赏析之前,不妨先回归原位,理解分析: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之后,再组织语言,按照一般表述格式陈述:

怎么写: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摘录)等词语,(对偶句,倒装等)句式,理解句子含义; 写什么:写出了(内容)或(对象)的(特征);

为什么写:要有原文意识主题意识。体会表达了(对象)的(特征、精神、情感)。

篇2:句子赏析方法

一、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4:“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5:“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4、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例句7: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5、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9.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例句10.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6、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11: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世间最美的坟墓》)

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1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例句1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句14:“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赏析: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是春雨蒙蒙,是晓雾弥漫,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句子赏析的落脚点: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有的饱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因此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句15: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击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赏析:可从修辞(拟人)的角度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的内容。此句表现了大海愤怒时壮观的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例句16:“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篇3:句子赏析方法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 往往是通过

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 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 波浪轻轻吻着岩石, 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 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 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 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在《听潮》一文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绘声绘色地把海潮的声音、情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构成了一副壮美的海韵图。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使文章更加鲜明生动, 摇曳多姿。

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 轻轻的, 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想象, 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 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 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 使人如临其境。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4:“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 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 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5:“我喜欢海, 溺爱着海, 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 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 也觉得满意, 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 以房中听潮开始, 以房中听潮结尾, 使文章结构谨严。

4、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 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6:“大小的岛拥抱着, 偎依着, 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 也像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 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例句7:“我喜欢海, 溺爱着海, 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 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 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例句8:“彦, 这里会塌的”妻战栗起来叫着说, 我怕!”

“怕什么,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赏析:面对海浪汹涌, 潮声大作的海, “我”和妻子的感受大不一样。作者通过对比, 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面对澎湃的海潮, 作者耳为所感, 心为所动, 海潮与心潮并起发出了震撼心灵的最强音:“这是伟大的乐章, 海的美就在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战斗, 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排比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例句9:“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 它狠狠地用脚踢着, 用手推着, 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 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 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 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 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二、多角度赏析句子

同一个句子, 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学生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 从某一个角度去赏析即可。

例10:“每天潮来的时候, 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 看见空际细雨似的, 朝雾似的, 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 带着咸味, 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 粘在我们的身上, 湿润着房中的一切。”

1、抓关键词进行赏析:用“冲”、“粘”、“润湿”形容潮来时的动作, 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轻纱般的柔美。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作者运用三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细雨”、“朝雾”、“暮烟”三个喻体, 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是春雨蒙蒙, 是晓雾弥漫, 还是暮烟霭霭?给人以沾衣欲湿且虚幻迷离的感觉,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

3、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角度分别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以“细雨”、“朝雾”、“暮烟”形容潮来时的形态, 以“腥气”、“咸味”形容潮来时的气息。

三、句子赏析的落脚点

每个句子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 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或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因此赏析句子, 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 (即从哪个角度入手) , 落脚点却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例句11: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 猛烈地冲向岸边, 冲击了岩石的罅隙里, 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赏析时, 切入点可从修辞 (拟人) 的角度入手, 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的内容。此句表现了大海愤怒时壮观的场景和磅礴的气势。

例句12:“这是伟大的乐章, 海的美就在这里。”

赏析时, 可以选择艺术手法 (直接抒情) 作为切入点, 落脚点在于分析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文章的主旨。在惊涛骇浪面前, 胆小懦弱的人会感到恐惧, 勇敢坚强的人却感到愉悦。海潮激起作者的心潮, 由此发出由衷的赞叹, 从这句话里, 我们可以透过鲁彦热爱大海的感情, 看出他那积极进取、勇敢搏击的人生态度, 至此, 全文主题得以升华。

篇4: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一般情况下,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儿时经历对“我”的影响。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或句中整齐的、有节奏的连贯短语,或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等来进行赏析。

例1: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

“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无父无母”,这几个浅显易懂的四字短语连用,给文章增添节奏感,也表现了父亲和叔父生活的艰辛。

例2:“文化大革命”中间,我曾想到:如果我叔父不把我从故乡接到济南的话,我总能过一个浑浑噩噩但却舒舒服服的日子,哪能被“革命家”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千只脚还要永世不得翻身呢?

“革命家”在这里是反语,讽刺文化大革命中的那些狂热分子,也是以调侃的语气,表现出“我”达观的心态。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的句子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这段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当时的贪吃、顽皮与淘气,也渲染了“我”童年的生活的艰辛。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想象联想等手法。

例: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这种愿望当然只是一个幻想。

作者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后心里酸涩的滋味和对母亲的眷恋,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小试牛刀】

1.分析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1)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缠绵缱绻处就是一座古镇。

(2)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

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1)说说第一段中对保安的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2)对选段画线句子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用两个“必须”,表明保安脾气很不好,对张处长不近人情。

B.连用两个“必须”,表明保安很傻,不懂得变通。

C.连用两个“必须”,加强命令语气,写出保安态度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情状,表现出保安的忠于职守。

D.连用两个“必须”,加强命令语气,表明保安敢于以下犯上。

4.下面是碧野《天山景物记》中的几段文字,作者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展现出了天山的美妙景色。试作简要赏析。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常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不断的山峦,像孔雀正在开屏,艳丽迷人。

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人们会同时用两种甜蜜的感情交织着去爱它,既像婴儿喜爱母亲的怀抱,又像男子依偎自己的恋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进天山去看一看。

篇5:句子赏析方法

答题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主题

答题思路:分析文意、抓赏析点、分析作用、概括内容、分析情感

一、赏析句子方面----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赏析句子从哪些词语入手呢?

首先要理解从哪些词语入手,这些词语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等,准确的运用这些词语,会让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韵味无穷。

你了解这些词语吗?让我们来明确一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则能生动传神地刻画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的事物特点.拟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准确地使用拟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格式:xx是动、形容或其他词性,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地写了(内容),表现了(人物的感情、xx物的xx特点,文章的中心)

格式:xx是拟声词,具体形象地写出xx物品的声音,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格式:xx是叠词,突出强调了xx物的xx特点,使句子富有美感或使句子富有表现力。

二、赏析句子方面----写景句子抓修辞手法,写人抓描写方法和角度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格式为:指出修辞方法+修辞特征+内容+作用(作者感情)

写人的句子可以从描写方法角度进行赏析 格式是 : 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作用

例:这句话通过xx描写方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xx,表现了xx(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心情、本文中心)

【示例1】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赏析: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闰土生活的贫困,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

三、赏析句子方面----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四、赏析句子方面----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世间最美的坟墓》)

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例句:“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赏析句子方面----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六、赏析句子方面----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小试牛刀

1、《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到酒店要酒:“他不回答,对柜里说:‘喝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3、《故乡》中“接着便飞出来八岁的侄儿宏儿。”

4、如 “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5、“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6、“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8、《春》中写春花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篇6:散文句子赏析方法 原稿

常见答题形式:

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第二: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 常见答题形式:

”一词(等词),写出了

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

”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

(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如: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春》)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

第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

常见答题形式:

1、运用

描写,描绘出了人物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运用

描写,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的心情。

第四:从描写角度的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多种感官角度等

常见答题形式:从

的角度,写出了

的特点,抒发了

的感情。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此段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抓住了百草园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百草园充满了生机,且趣味盎然。抒发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春》

从触觉和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的风描写得形象至极,写出了春风柔和、清新的特点,更具感染力,抒发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第五.从表现手法品味句子的角度

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借景抒情、夸张、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

3、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这几句话运用侧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口技表演时听众的反应,表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烘托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表达了作者对口技艺术的赞美。

答题格式:表现手法+作用+内容+情感

第六.从表达方式品味句子的角度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本文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前者有责任关心后者。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

篇7:语文赏析句子满分技巧方法

中考常考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但是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夸张等偶尔也会考查到。正常情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别。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江南杉看似柔弱,实则坚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第二种答题步骤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除以上五种之外,还有蕴含其中的细节描写。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子剪掉,睁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等待栀子花开。”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答案:动作描写,运用“看”、“瞧”、“盯”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专注、仔细的情形,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切心情。

第三种答题答题步骤是:动词+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这种情况是句子既没有修辞手法,又没有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篇8:古诗词赏析方法谈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入手, 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 (hè) 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陶渊明 (365—427) 字元亮, 或云名潜, 字渊明, 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 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 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晋义熙二年, 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 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 迎新我的颂歌。由此可知“愿”是指“归隐田园, 远离官场”。它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 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 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 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二.要能准确找出诗眼、题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最爱”就是该诗的文眼, 极富表现力, 表现了作者喜爱钱塘湖春景的情感。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的“断肠”就是该诗的文眼, 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 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可见, 品读诗词, 抓住“诗眼”是关键。

三.要能生动描写出诗中意象来体会诗人情感。

常见的意象:1.月——思乡, 怀人怀乡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3.鸿雁———思乡怀亲, 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等等。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也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要能正确地分析诗词所用的修辞及其效果。

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 常借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 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就能更好体会诗词的形象, 领悟作者感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中“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春风比喻剪刀, 变虚为实, 想象奇特, 生动形象描绘出柳的生命力, 流露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又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尾联“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仍依依不舍送我的行舟。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 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五.要能辨别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

古诗词常用典故, 化用诗句, 以丰富的内涵, 引入联想。鉴赏古诗词, 一定要了解典故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 发掘典故诗句在诗中的妙用。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魏尚自喻, 希望自己也能受朝廷重用。运用典故, 使表达含蓄。

又如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 纵意宕开大笔, 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 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 日、月、星、汉 (银河) 都显得渺小了, 它们的运行, 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 既是眼前实景, 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 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 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六.要能明白诗词所用的表达方式。

古诗在写法上一般是通过叙事写景来议论抒情。因此可以从记叙了何事, 描写了何景, 抒发了何情入手来解读诗词。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前十句描写雪景, 后八句叙述送,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总之, 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但只要我们老师教学时教给了学生赏析方法, 一定会有收获的。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诗词的阅读考查, 主要体现在对诗词知识的了解、语句划分节奏停顿、对内容情感的简单理解把握, 以及对诗词的赏析。

上一篇:湖北省翻译大赛历年试题整理(英语专业组)下一篇:玉雕大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