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礼仪常识

2024-04-29

课堂礼仪常识(共9篇)

篇1:课堂礼仪常识

生日——快乐课堂必知常识、礼仪 生日——快乐课堂必知常识、礼仪

含义

人出生的那一天,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叫生日,全称出生日期。

妈妈生下孩子的日子,是用来纪念妈妈忍受痛苦辛苦生下孩子的纪念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可称为生日。

又名

母难日、诞辰、华诞、女士生日叫芳辰、广东人生日叫牛一

对于已去世者的出生周年纪念日,一般称“冥诞”

得不吃、蛋糕不得不切、酒不得不喝,何不快哉!

对于生日文化的由来,人们一直众说纷纭。早在先秦《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这里“弧”是指弓,“帨”是指佩带在身上的帕子,意思是说孩子生下来时,如果是男孩子就在家门的左边挂一把弓,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门的右边挂手绢。从此以后,每年的今日,人们都要设宴庆祝,也就是通常说的“过生日”。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过生日呢?

是2月29日的话,每逢闰年才会有生日。[4]

在西方的占星术和12星座理论里面,都是用阳历来推断“性格”,未来的“运气”,“婚姻”,“情绪变化”等。西方人过生日习惯使用,并且分成12星座。虽然他们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是却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庆祝方式

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对于个人来说比较重要的日子。它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中国旧时的生日庆祝一般是面对特别小的孩子或者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人。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花甲),七十古稀”。这些岁数对于中国来说应该具有特别的含义。人到了80岁以后就是高寿了,所以这个岁数去世的人的葬礼也叫喜丧。

庆祝生日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传统。虽然一些国家的生日风俗有所雷同,但是每个人庆祝生日的方式都不一样。人们根据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的文化传统,在生日时都有各自的仪式,其中有些很奇怪,甚至很幽默。

芬兰:母亲在孩子生日前一夜,要为孩子生日准备桌子,桌面用鲜花装饰,中间摆上生日蛋糕和亲朋送来的礼物,并把桌子放到孩子的卧室里。

创意主题

不同于传统生日,主题生日会是指让过生日的孩子选定一个主题,家长和孩子一起邀请小伙伴来参加自己的主题生日会。一个成功的主题生日派对流程包括:(1)选定一个主题(比如公主、米奇、海盗、足球、汽车等等);(2)装饰计划(包括采购同主题的纸杯纸盘横幅桌布气球等装点气氛的产品);(3)食品计划(食物和点心);(4)游戏计划(派对中活跃气氛的游戏)(5)邀请客人;(6)小礼品(让每个来参加派对的孩子都能获得一份礼物和快乐);(7)感谢客人。

生日祝福

《生日歌》原名《祝你生日快乐》,可说是「闻名世界」人人会唱的「小调」,唯知道其出处者可能不会太多。

此曲本为幼稚园学生与教师互道早安的儿歌,最中古时期的欧洲人相信,生日是灵魂最容易被恶

早见于一八九三年出版的《幼稚园儿歌的故事》,原名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当天,亲人朋友都会齐聚

〈各位早安〉。作者为肯塔基州路易斯镇的希尔姊妹身边给予祝福,并且送蛋糕以带来好运驱逐恶魔。流

Mildred和Patty,前者作曲后者填词。米尔德莉传到现在,不论是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日时,买

(1859-1916)为钢琴演奏家兼在教堂司(风)琴,对个漂亮的蛋糕,享受众人给予的祝福。由于疼爱孩子,黑人灵歌甚有研究;佩蒂(1868-1946)是儿童教育学古希腊人在庆祝他们孩子的生日时,在糕饼上面放很

博士,为路易斯镇实验幼稚园校长,以先进教学法推多点亮的小蜡烛,并且加进一项新的活动——吹灭这

广幼儿教育名于时(因此被邀参与一八九三年芝加哥些燃亮的蜡烛。他们相信燃亮着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

世界博览会的「教育展览」);她于一九○六年成为哥伦量,如果这时让过生日的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九年任该校幼童教育学院院然后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美好

长。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希尔姊妹的《各位早安》于一八九三年十月十六最早的蛋糕是用几样简单的材料做出来的,这些

日注册版权,但一九二四年三月四日高尔民未经作者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早期的经

同意把它的歌词「goodmorning,dearchildren」改为贸路线使异国香料由远东向北输入,坚果、花露水、「happybirthday,dear(人名)」,此后《生日歌》成为柑橘类水果、枣子与无花果从中东引进,甘蔗则从东

庆生会「必唱歌」;一九三一年百老歌剧方国家与南方国家进口

《TheBandWagon》用上此曲,一九三四希尔姊妹中在欧洲黑暗时代,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侣与贵的老三积丝嘉为版权兴讼并获胜,自此之后,「商业性族才能拥有,而他们的糕点创作则是蜂蜜姜饼以及扁

演唱生日歌」便得向希尔姊妹支付版税—每唱一次便平硬饼干之类的东西。慢慢地,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要付一次钱,不少精打细算的歌剧班主不胜负担,改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也跟着彻底地改变。

由演员读出高尔民未注册版权的歌词……。《祝你生辰从十字军东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

快乐》版权其后多次转手,数额都在数百万美元之间;的运用和中东的食谱散播开来。在中欧几个主要的商

其版权费收入在二十世纪末期每年俱在百万美元左业重镇,烘焙师傅的同业公会也组织了起来。而在中

右。目前其版权为时代华纳所有(至二○三○年届满)。世纪末,香料已被欧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广为使用,更

《祝你生辰快乐》所以传遍全球,主因当然是易增进了想象力丰富的糕点烘焙技术。等到坚果和糖大

上口,但若非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打遍天下」,此歌无肆流行时,杏仁糖泥也跟着大众化起来,这种杏仁糖

法传至全球每一角落。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来的,而模子上的图案则

与宗教训诫多有关联。

蛋糕最早起源于西方,后来才慢慢的传入中国。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年龄 名称 适用性别 由来

志学 男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15岁 笄年 女性

破瓜 女性 古人将“瓜”拆开为两个“八”二者相加得出8+8=16 16岁 二八年华 女性 二八十六

20岁 弱冠 男性 “二十曰弱冠”(礼记)

而立、立年 男性 “三十而立”(论语)30岁 壮室、年壮 男性 “三十曰壮,有室”(礼记)

生日——快乐课堂必知常识、礼仪

初老 共通

40岁 不惑 男性

强仕 男性

48岁 桑年 共通

杖家 共通 中老

50岁 天命、知命 男性

艾服

艾年 共通 耳顺 男性

60岁 杖者

杖郷 共通 还历 共通 61岁 华寿、华甲 共通

64岁 破瓜 男性

古稀 共通 从心 男性 致仕 70岁 杖国 男性 悬车

逾矩 男性

77岁 喜寿 共通

八十路 共通 伞寿 共通 80岁 下寿 共通 杖朝 男性 半寿 共通 81岁 漆寿 共通

88岁 米寿 共通 90岁 卒寿 共通 95岁 珍寿 共通 99岁 白寿 共通

百寿、纪寿 共通

100岁 中寿 共通

期颐 共通

100岁以上寿 共通 上毎年 108岁 111岁 111岁以上

112岁以上

120岁以上 119岁 120岁 茶寿 不枠 皇寿 川寿 共通 共通 共通 共通

“四十而不惑”(论语)“四十曰强,而仕”(礼记)古文字 出自礼记

“五十而知天命”(论语)

“五十曰艾”(礼记)“六十而耳顺”(论语)持杖者 礼记

干支为六十年循环一次

“华”字可以分解为6个“十”和“一”,故为 古人将“瓜”拆开为两个“八”,二者相乘得出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礼记

“喜”的简写可分解成“七十七”

“伞”的简写(仐)可分解成“八十” 中国古代传説 礼记

“半”字可分解成“八十一” 礼记

“米”字可分解成“八十八”

“卒”的简字(卆)可分解为“九十” “珍”字之左可解为“十二”,右则为“八三”,故为12+83=95岁。“百”中去“一”,故为 1世纪 = 100年 中国古代传说 《礼记·曲礼上》

“茶”字分解得“十、十、八十八”,得10+10+88=108岁。; 另有“艸”字头解为“廿”之说法,故为“廿、八十八”

“皇”字分解得“白、一、十、一”,故为99+1+10+1=111岁。“川”可以看成111 珍寿 共通

由于能活到这么长寿是相当珍稀的事(此为义解,与95岁之字形解不同)

顽寿 昔寿 大还历 上寿 共通 共通 共通 共通

“昔”字分解得“廿、百”,故为20+100=120

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也在客观上检验了母亲是如何带领的,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这种习俗,越来越多的被许多家庭所重视,许多地方也在有组织地集体举行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宝宝的生日。“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实际上,耶稣基督的生日已不可考,《圣经》亦没有提到基督教早期的使徒有过圣诞的记录。没证据显示12月25日是耶稣的出生日,这是由君士坦丁一世出于政治目的从别的宗教引进的,目的是“团结”罗马帝国新领地内不信基督教异教徒。

满月命名祈福礼

中华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并辉煌于人类历史数千年,得道于我们是一个礼仪文化极其发达的民族,它贯穿了我们华夏族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满月命名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古人说:“名以正体”,名是用来作标志、正名份的。在我国传统典籍《礼记·内则》中详尽地记载了西周、东周时期的命名制度,奠定了汉民族约2000年间给下一代命名礼仪的基本模式。

传统的命名礼庄重、严肃,以此使新生儿得到家庭、邻里、社会的承认,同时也充分蕴含着人们对新生命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家庭、家族、亲族乃至社会对新生命的关怀和重视。

近百年来,传统文化式微,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消亡,当前社会所举行的出生礼仪,积极健康、寓意深刻的元素少之又少,真正的民族特色已经基本无处可寻,传统的生命礼仪只留下了肤浅、庸俗的空壳。

仪式流程

告上,赞礼念告文;告祖,东道主净手后对祖先位上香、行礼;迎子、母抱子出,来宾肃立迎接;

佩璋,父亲为女儿佩戴玉佩;命名、父亲宣读孩子的姓名并解释其含义;

指认、父母亲一起向孩子指认亲朋好友、天地四方;认定、赞礼念认定文;

祈福、来宾双手合十为孩子祈福;贺成、来宾致贺;答谢、东道主致答谢辞;礼成,宴席开始。

百日

又叫百岁,为初生婴儿一百天举行的庆祝仪式。中国在婴儿出生的

祝寿用的常用词句例如: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今日庆古稀,他年再双庆;

年年都有今日,岁岁都有今朝,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鹤语寄春秋,蟠桃捧日三千岁,古柏参天四十围,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非德器纯,绿琪千岁树 杖朝步履春秋永,明月一池莲 钓渭丝纶日月长,寿考征宏福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文明享大年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瑶池春不老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寿域日开祥 称觞有菜子九畴福寿已双全,王树盈阶秀 玉树阶前荣衣兢舞金萱映日荣 金萱堂上花甲初周范陈九五福

晚年自有祥光照,鹤舞夕阳分外红。

代表寿的图案:桃子,松树,鹿,鹤,寿星公,柏树,山,夕阳,面条等。

至今,这种活动仍为流行,也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孝心。

祝的基本意思是表示对人或对事美好的愿望;也在古代指男巫,或者指在庙里管香火的人。常用词语有祝福、祝贺、祝愿、祝酒等。寿指什么

寿:年龄久长之称。古时候,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20岁称上寿,100岁称中寿,80岁称下寿。所以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做生日”,不能称“做寿”。只有年达50或60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为“庆寿”,但为寿翁寿婆者,总会自谦称:“小生日,何必太隆重。”所以“寿”与“生日”,又被当作“尊敬语”与“自谦语”应

祝寿的准备 寿庆柬帖

庆祝生日所应用的柬帖。寿庆柬帖与其他喜庆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孙或亲友具名的,不能自己具名。具体说明如下:

(一)子孙具名例一:为子孙具名的寿庆请帖。父寿用“家严”或“家父”字样,母寿用“家慈”或“家母”字样,双寿则用“家严”和“家慈”字样并列。兄弟众多的,可由长子或推兄弟中对外最有声誉的代表具名,数代同堂者也可用“率子孙鞠躬”字样,不必全体连署。

(二)亲友具名例二:为亲友具名的寿庆请帖,多半适用于在政治上或社会上较有声望的人士,下面应列出亲友代表的姓名。

(三)祝寿请帖

(四)双寿请帖

寿堂的布置

古时候布置寿堂,一般正厅墙壁中间,男寿悬挂南极仙翁,女寿悬挂瑶池王母;或悬挂八仙庆寿图、三星图等象征高寿之画轴;或以金纸剪贴大“寿”字挂于礼堂正中,正中设礼桌,礼桌上陈设寿桃、寿糕、寿面、香花、水果等。地上置红色拜垫,以备后辈行礼。总而言之,祝寿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了每一生日——快乐课堂必知常识、礼仪

个人的祝福之心,和过寿人对祝寿之人的感激之情。

祝寿的仪式

祝寿无一定的仪式,古时通常晚辈宾客,仅向寿堂行三鞠躬礼,寿星可定时出堂受贺;其余时间则由子侄辈在礼堂答礼。新式寿诞,常在宴会之前,由寿星分切蛋糕饷客。寿庆的招待:庆祝寿诞,一般都是经济较富余者方能进行,所以在招待上比较讲究。

古时在寿诞前夕,就开始宴请至亲好友,称为“暖寿”; 的河流都改了道,所有的山脉都变了形,还有些河流和山脉因此消失了。奇怪的是,只有南山(今三亚市的鳌山,也叫南山)安然无恙,住在南山上的人一个也没有伤亡。传说经历了这次天崩地裂的南山人,都活了几百岁,最后成了仙。

公元748年,鉴真师徒等三十五人从扬州启航,第五次渡海时遇到飓风,漂流万里到达了振州(今三亚市)宁远河口(今海山奇观风景区二带)时,已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南山上的人们发现了他们,把他们救了起来。中午为面席,取其“长寿”口彩;晚间为大宴。次日,尚有宴席,以谢执事。

寿庆宴席,有两项内容似乎是必不可免的:一是要由寿翁(寿婆)吹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然后分吃蛋糕;二是要吃面条,以讨长寿的口彩。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有两个出处: 1.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祝寿吉语,它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年接连数月没有下雨,各处闹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珠崖郡的崖县(今三亚市)也不例外,饥饿干渴的崖县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赐降甘霖。在崖县的鹿回头村庄,有一位勤劳勇敢的小伙子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鱼给乡亲们。说也奇怪,那一年哪个海域都捕不到鱼,只有到大东海才能打到鱼和虾。一天,阿富在大东海打到一条好大的 鱼,他回到村,把鱼切成块,分给乡亲们,而自己只留下一点点鱼头。他正要烧水煮鱼头时,来了一位要饭的老太婆,只见她满头白发、衣衫褴褛。阿富将鱼头分给她吃。老太婆吃完,顿时有了精神,跪下叩头感谢阿富的帮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来,却发现站在他面前的不是老太婆,而是胜似天仙的女子。女 子点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东海龙王的第三个女儿。现在人间闹旱灾,、我是来告诉你们,善良的人们只要到大东海喝三口海水,回来后便能挖地出水、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总之,能心想事成。”

于是,阿富带领乡亲们一起来到了大东海边,各自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他们回到田间后,发现地里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味道又香又甜。不多时,这汪水又变成了一条河流,向前奔腾着。就这样,乡亲们得救了。阿富与阿美也成亲了。此后鹿回头村的村民们一遇到什么想办的事 就到大东海去喝三口海水,定能心想事成。善良的鹿回头村的村民们又把这一秘密告诉每一个来大东海的人们,因此,外乡人也得以美梦成真。鹿回头村的人们说这幸福是大东海给的,由此“福如东海”这句话流传至今。

再来讲讲“寿比南山”的由来。有一年琼州突然天昏地黑、电闪雷鸣,倾盆大雨连下了七天 七夜。第八天,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天崩地裂,琼州脱离了大陆,成了一个岛屿。琼州岛上的生灵死的死、伤的伤。所有

他们一着南山的地,就立即睁开了眼,也有了精神。他们在振州居住了一年多,修造大云寺,传播佛教文化。这些奇怪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因此人们都把南山叫做仙山,由此上南山来玩和居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传说到过南 山的人有病的去病,无病的健身,个个长寿,所以人们常用“寿比南山”来祝福他人长寿。当然关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典故有许多版本,不 过海南岛的这一说法比较普遍,很久以来这句话也成了人们最常用的祝寿语。

中国人常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东海之水自然长流不息,但不知南山的不老松如何的不老?南山不老松,也叫龙血树,并不是松树的一种,称为不老松还是有一定原因的,原来龙血树又叫不才树,才质疏松,树身中空,枝杆上都是窟窿,既不能做栋梁,又不能做烧柴,点着后只冒烟不起火,真是一无用处,所以称为不才,因为不才所以千百年来才得以存活至今,得以长生不老。

不老松的状态正暗合了道教的宗旨,人修为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人无为得以长寿,物无才得以不老,因此南山是有名的道场。这里有大小洞天之说,小洞天是学道之人修行炼丹之所,位于岸边一处山崖下,可容几十人弯腰进去参观。而大洞天据说是得道之人居住的神仙福地,

篇2:课堂礼仪常识

上课铃声响起,班长喊起立,全班同学起立站直,双目注视老师,师生互相问好,然后坐下上课。注意站起或坐下时不要使桌凳发出声响,也不要故意咳嗽、说话、跺脚等。

上课时必须脱帽,坐姿端正,腰板挺直,两臂曲肘放在桌面上,自然放松保持良好的自然状态。不随便讲话、下座位、接老师话头。提问题时,要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在站起来发言,举手时要举右手。发言时,起立站直,目光平视老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明白。在别人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答不出问题时,或者老师在讲课中出现口误时,不起哄、不嘲笑别人,应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有礼貌地、诚恳地纠正错误。

篇3:课堂礼仪常识

然而, 或许是因为思维定势, 或许是因为觉得怎么呈现效果都一样,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文学常识多数出现在新课开始的PPT上。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体常识……或教师自己读, 或学生读, 如同“词条”介绍, 毫无趣味可言。学生熟悉这样的惯例, 没有期待;被动地接受, 没有思考。这种学习文学常识的方式, 不仅会让课堂模式单一, 背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而且会使文学常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变得微乎其微。我认为, 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要从改变呈现方式入手, 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式呈现文学常识。

1. 在情境设置中呈现

设置情境呈现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把需要呈现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生平、主要思想用文字故事或影音片段展现出来, 就会给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知对象, 这时的“常识”就不是抽象的“词条”, 而是作品活化的背景。例如, 教学《逍遥游》这一课时, 相关的文学常识主要是庄子思想的介绍。当你告诉学生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时候, 学生通常是很茫然的。如果马上就让学生去理解作品中的“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人生追求, 自然也是很困难的。如果把庄子思想的呈现方式, 设计为“自由之龟”和“鼓盆而歌”这样的小故事介绍, 那“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形象感受便是“清静无为”的真谛, 而生死有如“春秋冬夏四时行也”的贴切比喻也即“天人合一”的部分诠释了。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 会充满兴趣地去了解和理解文学常识, 而不是背着“识记”的负担去“吞咽”常识。更重要的是, 当学生不断在故事或纪录影片中获取知识、积累常识时, 也会帮助他们养成在欣赏中思考精髓的习惯。

2. 在时文评论中呈现

文学评论一直是文艺繁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那些或中肯或偏激但是都有一定道理的评论对于我们理解作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我们可以从相关评论, 特别是与作者同时代的评论入手进行文学常识的呈现。例如, 在教学《师说》时, 我们可以提供柳宗元的评论:“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 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学, 作《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这段话便是韩愈名篇《师说》的创作背景:一个“耻学于师”的时代。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柳宗元用最真切的语言为《师说》作注。我们在作者同时代“旁人”深情的目光中, 能看到经典诞生的土壤。观点一致的评论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和接受相关的文学常识, 而各执己见的评论又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平台, 也许他们会发现众口一词的常识中也有偏颇之处, 这时文学常识是识记的对象, 更是研究的对象。

3. 在问题讨论中呈现

课堂结构中课前导入时介绍相关文学常识, 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初始印象, 利于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些常识会固定学生的思维方向, 不利于研读文字, 更不利于培养他们从文本中读出作者、读出时代的能力。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如果在课前完整地介绍鲁迅、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政府、刘和珍、反动文人等内容, 无疑是带有灌输性和限制性的, 学生似乎不需要阅读文本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旨了。学习这篇文章时, 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在讨论中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文章开头强调的中华民国十五年是怎样的一年?”“通过作者介绍, 我们可以认识怎样的一个刘和珍?”“从文字中可以读出鲁迅怎样的情绪和情感?”……这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把握文学常识的过程, 也是我们学习作品的过程。写作背景的探究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堂课的“词条”告知, 又如何能培养这样的探究能力。《这是你的战争》《邮差先生》这些高考现代文阅读都对学生的写作背景探究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没有太详尽的注释时, 学生如何从文字中读出背景、读出写作意图呢?这需要我们从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培养。

4. 在比较归纳中呈现

当学生对某位作家的作品已经不再陌生, 那么对这位作家的创作风格就不该再是一个缥缈的形容词;当学生对某种文体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量, 那么对这种文体的特征学生就该有一个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的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来呈现需要他们掌握的文学常识。比如到了高中阶段学习“说”这种议论性的文体, 如果教师能举出几个例子, 比如初中阶段的《捕蛇者说》中“苛政猛于虎也”“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爱莲说》中“莲, 花之君子者也”, 《马说》中“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学生自然更容易把握“说”这一文体中议论的分量, 也能体会到它与“记”的区别。比较归纳是理科学习中的重要方法, 它是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而在语文学习中, 因为文学常识具有一般性、结论性的特点, 所以可以借鉴这一方法, 获得“类”的认识。当然文学作品是鲜活的, 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通过归纳而进入某一类, 但并不能否认很多时候关于“类”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鉴赏作品。

篇4:课堂礼仪常识

This will help your concentration. It also helps the otherparticipants in the conference. They will not be disturbed bybackground noise from your location.This is important whensecond-language speaker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are involved. Background noise can really interfere with our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2.Avoid rustling papers

You will probably have a pile of papers in front of youduring the call. Try not to shuffle them noisily as you look forthe right document. The sound will seem to be magnified overthe phone.

3.Use quality headsets

Avoid using mobile or cordless phones.They can create a background buzzing or tinnynoise that can also be disturbing.

4.Don't multitask

It's very tempting to answer e-mail on your laptop during a telephone conference—after all, no one can see you, and you can stilllisten. But don't do this! First, you might misssomething important, and second, it's rude.If the others hear the tapping of your laptopkeys, they will resent it enormously.

5.Announce when you leave or return

Make sure the other participants knowwhen you enteter, leave or return to theconference. You need to tell them, because theycan't see when you come and go.

6.Ask for breaks

In long telephone conferences, ask for bio breaks or for "quickstretches". We are not just ears. The rest of our body needssome attention, too. Short breaks help concentration and giveeveryone time to reflect on how the call is going.

7.Speak slowly

Speak at the speed you want to be spoken to.Give a goodexample to native speakers, who may then try to mirror thespeed of the other participants. This is less tiring than having to ask people to slow down.

8.Speak clearly

Everyone has an accent. Your accent may be difficultto understand if the others are not used to it. Accents areexaggerated over the phone, so speak clearly. Get some feedbackon how you sound on the phone. If you have a strong accent,slow down and articulate your words.

9.Be enthusiastic

篇5:舞会礼仪的礼仪常识

公务员参加舞会时,应自觉遵守舞会礼仪,并注意以下细节:

参加舞会时,应注意仪容仪表和举止文明,做到庄重典雅,整洁大方,保持风度。

在正式场合上邀请舞伴,不能单凭个人好恶,还须兼顾交际面。一般情况下,男士应主动有礼貌地邀请女士跳舞,如果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论男女,下级都应主动邀请上级跳舞。

跳舞时舞姿应端庄,身体应保持平、直、正、稳,切忌轻浮鲁莽;男士动作应轻柔文雅,动作应谦和而有分寸,不应因动作不当引起别人反感;不宜将女士拢得太紧,过近;不准把女士的手捏得太紧;不可把整个手掌掌心完全向内贴在女士的腰上;不应在旋转时把女士抱来飞去;女士不应把双手套在男士的脖子上,也不应把头部主动俯靠在对方的肩上。

上下舞场时,应讲究规矩,有礼貌,尊重舞伴。上场时男士应主动跟在女士后面对方选择双方跳舞之处。一曲终了,方可停舞;女士拒绝男士的邀请时,应委婉而客气;男舞伴应把女舞伴送至席位,并致谢意,女舞伴则应点头还礼。

在跳舞时,男女双方不应目不转睛地凝视对方,也不应在表情显得不甚自然。

在跳舞时,万一触碰舞伴的脚部或冲撞别人,应有礼貌地向对方致歉。

参加舞会前不得吃葱、蒜、醋带强烈刺激气味的食品,不喝烈性酒,不大汗淋漓或疲惫不堪地进入舞场。患有感冒者不应进入舞场。

在舞会上,不应当众更衣或脱衣外衣。

尚不会跳舞者最好不在现学现跳,应当保持学会后再进舞池。

篇6:餐饮礼仪的常识礼仪

1、入座的礼仪:

先请抄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bai者入座du客zhi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dao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

2、用餐的礼仪:

先请客人中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3、用餐期间的礼仪:

进餐时不要打嗝,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4、给客人以及长辈夹菜礼仪:

最好用公筷,将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因为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5、遇到骨偷或者不吃的食物时:

如果吃到鱼头、鱼刺、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礼仪

朋友一起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若与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啧啧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的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也不要当着主人的面调和菜汤。

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腌渍的肉酱。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不要撮作一把来嚼。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着腌渍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候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餐桌礼仪常识

1.入座。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2.点菜。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当然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再来一点餐后甜品,最后上水果。在点菜时还应该顾忌到客人的口味。

3.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辈动筷。吃饭喝汤时声音小一些,不要打扰到同桌人。特别是有的人吃饭喜欢吧唧嘴,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礼貌的。

4.进食有骨头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往桌上吐,也不要往地上吐,影响同桌的胃口。最好是用手把骨头放到自己的碟子里。

5.夹菜。为客人夹菜,一定要用公筷,卫生又礼貌。

6.为别人倒茶倒酒,要记得“倒茶要浅,倒酒要满”的原则。

篇7:职场礼仪:交际常用礼仪常识

见面时通常要握手,握手也是离别时的礼节。拒绝握手是很不礼貌的。握手虽然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握手的动作是很有讲究的。主动要求与对方握手是表示尊重和友好。男女之间,男方要等女方先伸出手后才能握手。如果女方不伸手,男的就只能点头或鞠躬致意。如果男性是女性父辈的年龄,男性先伸手是适宜的。宾主之间,主人应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离别时,应由客人先伸手,表示再见。主人先伸手就等于催客人离开,是很不礼貌的。长幼之间,年幼的要等长者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平辈相见 先伸手者有礼。

握手时让妇女、长辈、领导人先伸出手,就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把是否握的主动权让给他们,以避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握手有力度,表示诚意和感激之情,但不要握痛对方的手;也不可抓住对方的手使劲摇动。而漫不经心,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力度,不仅对别人是轻蔑、失礼,而且也表现了自己缺乏教养。对女性握手切不可过猛。一般只握一下妇女的手指或用手指接触对方的掌心即可。握手时间一般3秒~5秒,时间太短表现不出热烈情绪,老朋友相见,握手时间可长些,和女子握手不宜太久。对长者握手时要稍弯腰,对一般人握手时虽不必弯腰,但也不要腰板笔挺,昂道挺胸,给人造成无礼的印象。握手时面部要反映出真挚的笑容,精神要集中,双目注视对方,千万不要一面握手,一面斜视他处,东张西望或和他人说话。握手须用右手,伸出左手与人握手是不礼貌的。握手时如果戴着手套,男子应该先脱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妇女和地位高的男子可以戴手套握手。为表示更加亲切的尊重对方,用右手握后,左手加握,但男子对女子一般不用。

(二)鞠躬礼

篇8:课堂礼仪常识

其实研读我们手边的教材, 处处都有传统文化常识的影子。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诵读古诗文能起到春雨润物般的审美作用。读到“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就能体会冬去春来的变化, 仿佛听到谢灵运家的园林在不觉之间传来的春鸟招人喜爱的歌声;读到“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就想到今晚不是萤火虫提一盏灯来, 却是不知趣的小飞虫来探头探脑的样子。让学生在诗的海洋里撷取一朵朵充满诗意的浪花, 并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 领略到这些美,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利用教材的学习, 有意识引导学生重视课文页下注解中的传统文学文化知识, 经常有重点地进行解释、补充并提醒学生联想记忆积累。比如在教学《离骚》时, 学生根据教材资料了解“楚辞”的相关文学常识, 知道《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与《诗经》一样成为之后两千多年内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源头。我就顺势补充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学生不仅了解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还知道了“诗经六艺”的内容, 我还补充了一些伟人对《诗经》的评价, 如孔子:“不学诗, 无以言。”司马迁:“国风好色而不淫, 小雅怨诽而不乱。”班固:“文辞丽雅, 为词赋之宗。”毛泽东:“《诗经》大部分是‘风’诗, 是老百姓的民歌。文辞丽雅, 为词赋之宗。”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 《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 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此时, 部分学生都惊呆了, 原来我们的文化源头是这样瑰丽辉煌, 就特别期待学习《诗经》里的篇章。

我常常根据学生已有的教材, 适当地补充了一部分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并给予学生有益的指导。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 赏析文章结尾的《西洲曲》“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我补充了汉乐府民歌《江南》, 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写得非常有情趣。同时拓展性地介绍了汉乐府, 学生第一次明白“乐府”原来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 也就是一个官办的音乐机构。学生觉得好神奇!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习的《长歌行》, 但他们什么句子也不记得, 当我说到“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时, 他们又傻了, 如此熟悉的诗句原来是汉乐府民歌。课后我又及时补充了乐府名篇《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它们都选自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又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学生不禁感慨, 我们平时学习的普通课文原来都是“出生名门”, 这么有故事。这本身也激发了学生学好课本的欲望, 对每一节语文课充满期待。

看到学生求知的眼神, 更是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积极地丰富自己, 为学生准备好每一次的精神大餐, 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今天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异常广泛, 他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 课堂上点燃的思维火花, 在他们年青狂热的心中, 需要一个平等的交流、真诚的理解、合作式的对话。常常在课后还追着我帮他们寻找课堂相关的资料, 虽然增加了许多工作量, 但看到学生求知的欲望、饱满的热情, 我也被感染了。在对话中, 我把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与学生分享, 在倾听学生的言说中, 学生的见解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同样作为独特的财富展现在我的面前, 我也可以获得一种知识的和精神的收获。在对话中, 有时学生的见解会超越教师, 比教师更具真理性, 这对教师而言是难得的“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 他们早已不满足了解这些补充的传统名篇, 还利用早晚读时间, 大声朗读, 根本不需要老师的讲解, 在抑扬顿挫之中领悟古典诗文中无法言传的神韵。反复朗读几遍, 增强语感, 接受熏陶, 积累语言智慧。一遍一遍的诵读, 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生几乎空白的脑子里, 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谈》一文中说:“好文章是涵养情趣的工具, 作一个民族的分子, 总该对本民族的好文章十分领略, 能熟读成诵, 才能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 得着根底, 不知不觉会‘发酵’。”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或情感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 通过舒缓沉郁地诵读《离骚》, 让学生体会屈原愤怨悲怆的感情, 感受在中国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诵读杜诗《登高》《蜀相》, 于抑扬顿挫的音调、徐疾相间的节奏中, 体味诗人旅居四川时困苦惆怅的心境, 沉郁悲凉的情感。至今我还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教周敦颐的《爱莲说》, 如何摇头晃脑, 用他特有的腔调吟诵, 有金石之声。这种老派的吟诵, 随情转腔, 一咏三叹, 无论是当众朗诵或者独自低吟, 对于体味古文或诗词的意境, 最具感性的功效。如果不会吟诵只会读, 这与古典文学不免隔了一层。

高中阶段, 特别是高二的学生, 暂时还没有升学的压力, 一定要抓住这一契机, 在教学各种选修教材时, 一方面结合教学内容, 适时补充相关的传统文史知识, 化整为零, 便于学生积累记忆。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古典诗词朗诵比赛、传统民俗文化讲座等活动, 激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篇9:茶餐厅里的常识课堂

《十八楼C座》是香港商台的一部广播剧,开播于1968年,至今已有45年历史,是华人史上最长寿的广播剧。这部广播剧以名为“周记冰室”的茶餐厅为背景,讽刺时弊,每周一到周五中午准时上演。45年来,这出广播剧见证了香港的变迁,也记录下香港每一个时期不同的声音。 由香港话剧团制作的话剧版《十八楼C座》就是为了纪念这部长寿广播剧。话剧算是广播剧的前传,讲述周新都(黄秋生饰)如何从茶水档经营到茶餐厅“周记冰室”,以及他如何追求云鹃(苏玉华饰)并与之结婚的。古汉铎、六姑、祥嫂、大编辑、的士高、包租公等广播剧中的人物都悉数登场。整部戏从六七暴动后的香港开始讲起,上半场为守望相助的六十年代末,而下半场则是初开茶餐厅,香港经济开始腾飞的七十年代初,也是香港变化最大的一段时间。 本剧剧情基本上属于平铺直叙型,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冲突和戏剧性。而剧中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怀旧风情,以及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浓郁的人情味,都吸引着一班并未听过广播剧的观众。全剧人物个性十足,几乎涵盖了各种香港的市井人物,让很多香港人都容易产生代入感。 每场戏结束过场暗灯时,还会播放一些电台广告,勾起众多香港观众的回忆。 一段号称永远无敌海景的房产广告,让全场观众心知肚明地报以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主角黄秋生,作为知名演员,经常会为了大众的利益在社会事件中仗义执言、敢于当先,使得不少人都视其为自己眼中的英雄。而这次在剧中他所饰演的周老板也一样是为人正直,关心街坊,带着街坊们一起用理性的眼光去看着这个社会的变化。戏里戏外,演员与人物之间,似乎也还是有着一些若有若无的联系。 周老板与众街坊的故事,俨然是一部香港版的《茶馆》。与茶馆的“莫谈国事”不同,在周老板的“周记冰室”里,“不关心社会,社会就会来关心你”,街坊们的生活始终与香港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香港的新劳工法例到女员工的有薪产假,从警察来茶水档收茶钱到股市腾飞大家争相投资赚钱,香港社会的变化都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街坊。 演出的最后一幕,时空变回当下,一众老广播剧演员纷纷上台,在舞台上的播音台前为观众上演了广播剧版的 《十八楼C座》。观众看到广播剧演员是如何喝水的、如何读信的、如何一个人同时担任两个角色的。而这段广播剧的内容也涉及当下的香港。许多内地民众来到香港,与香港人之间产生的矛盾,都被周老板一一化解,街坊们也从而能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现实。 整部剧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旧香港的风情,也不是浓浓的人情味,毕竟这些都与如今的生活渐行渐远。真正让人触动的是,这部话剧及广播剧用一个个生活化的社会故事,告诉我们一些很基本的社会常识。大概现今香港的公民社会,与这样扎根于市井的常识普及节目不无关系。常识,看似简单浅显,但是只有人民对常识的认知提高了,这个社会才会慢慢变得更好。

nlc202309020110

上一篇:《儿子的鱼》的阅读答案下一篇:xx工程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