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民间恐怖故事

2024-04-30

真实民间恐怖故事(精选8篇)

篇1:真实民间恐怖故事

从前,在大街上有三个野鬼街上游荡。一天,他们遇到了上帝,于是他们就请求上帝让他们去天堂。

可是天堂的名额只有一个了,上帝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比一比一谁死的惨,谁最惨谁就可以获得那一个名额。

第一个鬼说;“我生前是在个小区擦玻璃的。一天,我在xxx小区的一栋楼的20层擦玻璃,突然安全绳断了,我摔了下去,但好在抓住了19层的玻璃,就在我想爬上来的时候,不知道那个却缺德的人把我的手给掰开了,结果我掉落在了一个棚子上没有摔死,可是上面的人还扔下来了一个大冰箱,结果一个大冰箱把我砸死了。”

第二个鬼说:“我生前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家住在xxx小区19层。一天,我会到家,看到妻子神色慌张,我就怀疑她有外遇,还领到了家里。我在家里搜索着,过然,我在窗户那发现了一双手吧在那,于是我把那双手给掰开,看见那个人掉了下去,可是他掉在一个大棚子上。于是我又搬起冰箱把他砸死了。砸死了他,我别提多高兴,结果因为太开心导致心脏复发抢救无效而死。“

第三鬼说:我生前是个小混混,一天我去xxx小区的19层里的一个女性朋友家去做客,过了一会,她老公要来了,我怕她老公误会,就躲到了冰箱里,也不知道她老公是怎么发现的,直接把冰箱扔下了楼,结果我被摔死在冰箱里”。

他们仨刚说玩,互相都明白了自己是怎么死的,就互相打了起来。仨人一便打架一便互相说:都是你,都是你害得我死了,就算死了,还因为你不可以投胎,都怪你!“

上帝见这情况,赶紧变出几桶爆米花,坐在那观战,观战就观战吧还说:“快点打他呀,快点呀!”仨个鬼看见上帝纯属看热闹不嫌事大,觉得不用投胎了,仨鬼干脆结拜了,做了三个鬼兄弟。

上帝看见他们不打了,就说:”,打呀,快打呀,怎么不打了,我还没看够呢,接着打呀。”

仨个鬼看见上帝这个样子,一下子就来气了,直接上去打上帝,把上帝打的鼻青脸肿,本来上帝的容貌都可以赶上神界最帅的太阳神阿波罗了,可是被硬生生的打成了猪八戒。最后还是因为被宙斯看见了上帝才免了半顿打,可是脸被打成了猪头。

这个故事最后一段告诉大家,一个人不作死就不会死。

篇2:真实民间恐怖故事

瑞克的祖父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所以,他从来不在下雨天去牧场,如果下雨时他正好在牧场,也一定要找个地方躲起来。可是有一天,瑞克的祖父正坐在院子里的草坪上看报纸。突然来了一道闪电,老人被雷电击中了。他倒在地上,耳朵和鼻子还冒着烟,脸上紫红紫红的,他周围的草坪被烧焦了一大片。

瑞克的堂兄也知道这些情况,所以他每遇阴天不敢到外边去。他以为这样雷电就不会找上自己了。有一天,下雨时,他打了个电话,雷电通过电线,还是把他击死了。

瑞克不迷信,而且懂得很多科学知识。他有好几个学士学位,干了22年航空失事率分析的工作,设计过多用途意外事故记录仪。他从来不相信祖上那些遭雷电击的事。但是,在他40岁那年,一个下雨天他出门的时候,雷电追着他,好在他躲得及时。以后,这样的事情又出现了几次。要不是他躲避及时,早就被雷电击死了。从那以后,他便不得不时时注意保护自己。他先砍倒了房子周围的大树,拆掉了房上的电视天线,并用绝缘材料装修房子。在室内,他拔下所有的电器插头,把绝缘水晶玻璃片垫在床下。还在自己身上抹了一层防静电绝缘油,胳膊套上胶皮套袖,脚上穿一双胶皮靴子,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了。也怪,从此他触碰别人时,就会有一股电流冲过来。但是有关专家检查过他的身体后说,他和常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认为雷电专门追他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晴朗的周末,好朋友台德约瑞克去郊外垂钓。瑞克本来不想去,但因为是晴天,而且船是木头的,船桨也是木头的,他这才放心地上了船。他只顾和朋友台德高兴地垂钓了,竟忘了天气的变化。等到瑞克注意观察天色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雷声。听到雷声,瑞克吓得把鱼竿扔到了船上。鱼竿碰到船底,发出了金属撞击声。瑞克的脸一下子变白了,因为他这才发现船底是铝制的。他赶紧和朋友台德向岸边划去。这时,雷声不断地在瑞克的身边响起。突然,台德大声地叫了起来:“你的嘴在冒火。”正说着,他们的船燃起了火苗,台德和瑞克跳进湖里,向岸边游去。瑞克在前面,台德在后面看到他身上通亮,整个骨架都呈现出来了。等到他们好不容易游到岸边时,云也散了,天也晴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瑞克再也不敢出屋了,整天躲在绝缘材料搭成的小屋里。

篇3:真实民间恐怖故事

在我国, 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 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 不采用书面乐谱的传承方式, 而主要靠口传心授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正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人民群众的心声, 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寄托, 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 所以它既是文艺创作的土壤, 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师。

一、藏区民间音乐的起源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据藏文史料记载, 早在公元二世纪, 藏族的先民雅隆部落的歌舞就已经很发达。至今藏族歌舞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民间音乐品种, 它在藏族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藏族主要信奉藏传佛教, 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大约形成于公元七世纪, 它是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藏族地区的佛教与当地的原始苯教融合而成。

藏族民间舞蹈种类很多, “果谐”与“锅庄”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 都是一种集体舞。还有一种鼓舞是过去苯教时期巫舞的变种。在藏区, 经常可以看到人们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劳动时, 边唱边配合手中的动作, 似乎有点象劳动号子的味道, 但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劳动工具, 及脚腿的有节奏动作, 配合得那样协调, 使得劳动成了边歌边舞的形式。捻羊毛、纺线、挤奶、取油等劳动, 也有歌舞。“果谐”的歌词内容比较广泛, 有歌唱家乡, 有颂扬大自然, 有赞颂宗教, 还有表达爱情等。“谐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歌舞, 相传起源于七世纪吐蕃时期。“谐钦”主要在喜庆、节日、庆典等大场合中演出, 内容是赞颂、祝愿和恭贺等。随着岁月的流逝, 尽管“谐钦”的有所发展, 但是, 由于藏族地区多年来承袭着传统礼仪歌舞不得随意改动的风俗, 所以, 通过“谐钦”可以了解到古代藏族歌舞的基本风貌。“谐钦”音乐具有十分独特的藏族古代音乐特征和乡土气息, 热情奔放, 古朴动听。

在藏族的音乐中, 还有一种传统的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最初来自民间, 但由于多年在宫廷中表演, 民间音乐活泼欢乐的气氛已逐渐消失, 演变成一种平稳和谐的音乐格调。宫廷音乐分为宫廷歌曲和宫廷舞蹈两个部分, 宫廷歌曲大部分内容是歌唱宗教和宗教领袖, 也有少量是歌颂家乡的内容。藏族民间乐器品种繁多, 但是为乐器创作的器乐曲却很少, 因此, 藏族民间器乐曲大多由民间歌舞的曲调发展变化而来的。

玉树地区歌舞的兴起, 年代十分久远。结古寺一世嘉那活佛有着非凡的艺术天赋, 他独创的一百多种“多顶求卓”, 奠定了玉树成为歌舞之乡的基础。加上玉树毗邻藏、川、滇的地域优势, 不断吸收这些地区藏族歌舞的优秀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艺术创作, 日积月累, 歌舞为成为玉树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玉树有句谚语:“会说话就会唱歌, 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是玉树人最引以为骄傲的。

二、玉树民间歌曲的特色

玉树州地处青海省西南部, 下辖玉树县、囊谦县、称多县、治多县、杂多县、曲麻莱县。此地崇山峻岭, 水系密布, 南北对望的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成为天然的屏障。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使玉树藏族形成了独自的文化, 尤其在民间音乐、歌舞艺术等方面形成了与其他藏族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和个性色彩。玉树藏族的民间歌曲不仅历史悠久, 且旋律优美, 主要可以分为卓 (歌舞曲) 、伊 (歌舞曲) 、群结 (祝酒歌) 、拉勒 (山歌) 、拉依 (情歌) 、格毛 (打卦情歌) 、列依 (劳动歌) 和拜咏 (嘛尼调) 等种类。

玉树地区除上述几种民歌外, 还有儿童们伴随各种游戏而诵唱的短小活泼的儿歌;母亲为孩子所唱的摇篮曲;牧人在婚礼的迎亲、送亲、饮宴等一系列过程中唱的婚礼曲, 日常生活中诸如洗衣、背水、烧茶、梳妆打扮等场合吟唱的生活用歌, 以及一些传统舞蹈中的文学歌词部分等, 后者虽为伴舞歌, 但大多数是历史上沿袭下来的, 不少老年人都会吟唱, 实际上已成为脱离舞蹈而独立存在的民间歌谣。玉树民歌就其内容来说, 以情歌最为流行。而以诵唱形式来说, 则以对歌较普遍, 玉树的对歌大多有一定的程序, 即无论何种形式的对歌, 都要首先唱序歌, 然后才能转入正题一比高下。序歌不仅是为正式的对歌做准备, 开通道, 同时也是为了一展自己的才华, 序歌又包括搭蓬歌、开门歌、垒灶歌、拾柴歌、烧茶歌等几道歌序, 其内容联想丰富, 意境开阔, 充满浪漫色彩。玉树藏家不仅爱唱歌, 而且人人都是唱歌好手, 那响彻江源大地的歌声, 不仅是人们内心的欢乐之声, 也是我们玉树人的骄傲!

三、民间音乐和现代歌曲的结合

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下, 民族音乐显得冷静异常。当一场有质量的民族音乐演唱会或演奏会门可罗雀时, 某著名歌星的演唱会异常火暴、一票难求。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不以部分人群的意识为转移的,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通过多年的发展, 中国现代音乐日趋发展成熟, 实践证明:民族音乐不会因为现代音乐的发展而消逝, 现代音乐的发展也需要民族音乐的滋养, 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之路。

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 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俄国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说过“创造音乐的是人民, 作曲家只不过把它变成曲子而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的确如此, 世界上许多民族的音乐作品如;波兰音乐家肖邦的52首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 这些舞曲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力求运用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语言, 旋律中渗透着民间的素质, 对波兰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越是能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为全世界人民接受的音乐作品, 越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的成功运用的例子也很多,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民歌以现代音乐形式出现的例子。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 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中国现代音乐在发展之初就已经与中国民族音乐形成有机结合。西藏风格的歌曲以郑筠的《回到拉萨》揭开了藏风现代音乐神秘的面纱, 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为现代音乐的创作融入了新鲜血液, 随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高原红》《神奇的九寨》等一批音乐作品传唱大街小巷。青藏铁路通车后, 《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等歌曲带着浓重的雪域高原色彩而出现当代歌坛。

本人谱曲, 昂旺文章作词, 由玉树歌手央金兰泽演唱的《遇上你是我的缘》, 我在这首歌曲的创作中首先被词所感动, 其实这首词是诗人写给自己女儿的歌, 广义的亲情之爱在坊间早已被普遍演绎为男女之间的爱情, 这也是作者本人始料不及的, 不过这也符合审美的一般规律。我在谱曲时, 由于多年下乡采风及对民间音乐的研究积累, 深受其影响与感染, 在旋律上受玉树情歌的启发, 再加上现代音乐的因素并怀着对生活的渴望与激情创作而成。玉树著名音乐人扎西多杰谱曲, 玉树诗人昂旺文章作词, 由藏区歌手亚东演唱的《妈妈的羊皮袄》也是, 曲作者在看到词的时候立刻触动了他童年的记忆, 想起了他小时候经常在奶奶羊皮袄里熟睡的情景, 奶奶眼睛不好后来失明, 只要听到他放学回来就会在羊皮袄里摸索着找自己舍不得吃而留给他的糖块之类好吃的东西。艺术的创作就是生活的原始积累加上多年来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积淀在那一瞬间的迸发。可以说, 在我所有作品中, 玉树的民族民间音乐就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之所在。我为我们的祖先为人类创作的这伟大的精神财富而自豪!这几首歌在演唱中加之歌手感性时尚的风情韵味, 使得词、曲、歌浑然一体, 动人心弦, 广受人们的喜爱。我们用古朴的音乐语言和现代音乐技法诉说着雪山的圣洁、高原的胸襟和藏人的虔诚……

结语

民间音乐作为劳动人民的心声, 从本质上说, 它充分展现了人民精神面貌最积极、最光彩的方面。它是人类文化成果中最优秀的部分。它可以净化人的灵魂, 提高人的境界和情操, 培养、改善人的艺术感受和鉴别能力。它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犹如一面明镜, 一直照耀着历史的年轮。因此, 我们必须继承与弘扬民族音乐, 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浅谈中国民间音乐在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合理传承》.

[2]《青海玉树藏族民歌音乐特点研究》应秀文.

[3]《浅谈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审美特征》.

[4]《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

篇4:让“两会”传递民间的真实声音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代表委员的雷人议案提案并未消减。比如,重庆某政协委员提出,不通过伦理道德考试就不发准生证;民盟江苏省委集体提议:一方面要按计划按比例发展私家车,可以先停止私家车上牌一到两年。

纵观每年的“两会”雷人提案议案,可观其背后三层缘由:

其一,观点“振聋发聩”。如将道德伦理指标作为派发准生证的必要条件,便是一例。生育是夫妻最基本的法定权利,将道德与其勾连可谓匪夷所思。若按该委员的建议,目不识丁的农村女性从此不必生育了;更何况,通过了道德考试是不是就意味着道德水平合格了呢?

其二,可行性严重存疑。如著名的农民工包机回家过年。农民工真有那么富裕,何必去彻夜排队求购一张车票?即便有钱包机,这样的方式能解决几位农民工的回家问题?飞机场都在大中城市,是不是包完飞机再包汽车或是火车,才能真正回家?

其三,利益偏向。这些提案大都看不到公众,看不到民生,看不到百姓。例如关于小汽车的议案,矛头指向私家车,公家车则不在其列管控之列。

这些提案议案大都违背常识、缺乏可行性、只代表个人利益或少数人利益,岂止“雷人”一词所能涵盖?后果要比这严重得多。

以人大代表的议案为例。议案是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提出的议事原案,是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法定职权的重要工具。议案的提出者是由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负责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一经审议通过,就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有的就是法律、地方性法规。因此,“两会”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形式,其议案也就具有了重大意义:它是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制度设计严格界定了代表和委员的身份——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即体现人民利益,表达民众意见。而提案权则是代表们最重要的权力之一:特别是重大议案,如果列入议程并通过,就成为具有明显约束力的国家意志。从现实来看,作为实践三贴近原则的主渠道,雷人提案议案频出显然让人不安。民众的质疑也正于此:在严肃、正式、慎重的公众意见表达的场合,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理应提出有责任感、有价值的议案或提案。而这些类似玩笑的、近乎荒唐的提案议案,不仅让两会的庄重性受到损害,尤为严重的是使这一重大政治表达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两会”之所以牵动亿万公众,源于百姓对这一形式的期待和信任。作为公众代言人,百姓们希望看到自己选举出来的委员能够代表他们提出真实的、准确的意见,提交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看上去是代表委员们开会,实质上是百姓发言。某些代表委员或出于个人利益,或出于“我型我秀”,或出于能力所限,最终导致法定权力的行使流于形式,受伤的却是公众。

诚然,雷人提案议案也从某个侧面反映出代表委员们自主意识的提高。但是,敢于放言只是成为代表委员的“初级阶段”。真正的代表应该是能够提供独立见解和理性方案、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优秀公民代表。基于这样的优秀群体,“两会”的政治功能才确保得以实现。

这些个人化、情绪化的雷人提案议案同样暴露出了代表群体的某些不足,需要相关措施加以修复和弥补。例如,是否可以将公众表达渠道通过媒体引入提案议案的提出、形成、提交和回复的流程?是否提案议案的信息源拓展至更多的人群?通过正式的组织传播网络和社会传播网络广泛搜集民意,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表达,在此基础上形成提案议案?

篇5:民间真实恐怖故事会

却说绍兴有一户张姓人家,生了一个女儿。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风气还很重,所以张家主人就只为女儿藏好了一坛女儿红。

女儿在十六岁的时候,跟人定亲,许配给了一户姓郑的人家。可是,还没过门,这个女儿忽然就病死了。死的时候,身体颇轻,家人扶她进棺材的时候,感觉她的身体就如一个破茧而出的蚕蛹,徒有一具空壳。

女儿死了,那坛女儿红也就用不着了。张姓人家素来不重视这个女儿,也就把那坛女儿红随手转卖给了一家酒馆。

因为是窖藏了十八年的美酒,因此这坛女儿红的售价也就相应的比较高。前来出价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位青年公子,听闻了这坛女儿红的故事,当即出价二两银子,就把这坛女儿红拿走。然而,他拿回家里,却发现这坛女儿红臭不可闻,于是,他就找到酒馆老板,要求退货。

酒馆老板拿了钱财,自然不愿意了。两个人就互相争论起来。

这个事情最后闹到了官府。官府当即判令酒馆老板把女儿红归还给张姓人家,再由张姓人家转赠给郑姓人家。因为这个女儿红,就如女儿的随身饰物一样,不可交易,不可随意赠予,只能归属于女儿出嫁的夫家,否则就有悖风俗人情的。

可是,那户姓郑的已经另外娶妻生子,对于这样的女儿红自然不肯接受,唯恐避之不及。最后,官府裁定,将女儿红倒入那张姓女子的墓穴之中。

就在要倒酒的时候,一揭开女儿红的封条,酒香就四散弥漫,绵延有数里之遥。前来倒酒的人全都惊呆了,他们全都相信,这是那个张姓女儿的鬼魂作怪。他们把女儿红放在张姓女儿的坟墓旁边,就跑了。

不久之后,有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顺着酒香的气味,来到张姓女儿的坟墓前,大哭一场,然后抱着女儿红回去了。

这个青年家里穷困,唯一珍藏的东西,就只有一株上等的牡丹。每一日,这个青年,就将女儿红倒出来一点点,浇灌在牡丹的泥土之上。

这牡丹非但没有因为酒的缘故而死去,反而变得越来越娇艳欲滴,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花王。

有一道士,看到这株牡丹,就哈哈大笑,此乃妖物,并非什么牡丹,你且告诉我,这牡丹从何而来。

青年答道,这是一位不知名的女子相送。先前她因为逃婚躲到了我家里来,我照顾了她几日,可最终又被她家里了捉了回去。她后来托人送了我这盆牡丹,并说,好生照养,日后必有用途。

那你又是如何会找到那坛女儿红的呢?道士又问道。

青年又掏出一个香囊,说道,我在照料牡丹的时候,发现泥土里还藏着这么一个香囊。香囊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君之用心,足见其诚,他日如闻此香,可循香而至,我必不负君。

道士微微一笑,说道,妖也好,人也罢,此花寄有那女子的幽魂,你如能掘开她的坟墓,放入此花,再用土掩埋,三日之后,她必定可以复活。

青年按照道士所说之话,偷偷掘开张姓女子的坟墓,埋入牡丹花。三天之后,他再次掘开坟墓,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连先前那张姓女子的尸骨也不见了。

一年之后,青年的家中忽然又冲进来一个女子,说她也是来逃婚的。青年仔细一看,赫然发现,这正是那个张姓女子,只是装扮打扮,与先前大不相同而已。

篇6:民间真实恐怖鬼故事

回去后,他就病倒了。躺在床上忽冷忽热,迷迷糊糊看见眼前立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女人说:“我是个孤魂,死后没人为我烧纸拜祭,今日得你拜祭,特来报恩。

德贵听完吓出了一身冷汗,瑟瑟发抖说:“我不需要你报恩,求你别缠着我……”

女人一声冷笑,直直的向他扑去。德贵吓的双目紧闭,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气直袭面门,女人的声音在他耳边柔柔的响起:“你不是嫌弃你妻子不够温柔吗?我附在她身上天天疼你爱你如何?”吓得德贵“妈呀”一声,惊醒过来。

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完笑着对他说:“瞧你真够迷信的,梦哪有真的,不过是你烧错了坟害怕而已。”说完妻子的嘴角泛起了一丝诡异的微笑。德贵被妻子的微笑惊得半晌说不出话,这时妻子突然一改粗大的嗓门温温柔柔的唤他,靠过来抱住他。德贵感觉妻子的胳膊冰冷的就像个铁环紧紧的勒住他的身体,他不由自主的浑身颤抖,面无人色。

从此德贵每晚都梦见这个女鬼附在妻子身上缠着他,他又惊又怕,晚上不敢睡觉,人一天比一天瘦了,脸色苍白铁青,冷眼一看好像个大烟鬼。

篇7:古代民间真实故事

行至仓桥浜时,他听得河面的花船上传来一阵婉转的笑声,笑声里绵绵的温柔,像一只小手,抻平了洪钧心里的褶子。就在洪钧掀开轿帘望去时,彩绘精致的花船窗里,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孩子也正掀了窗帘望向他。这隔着水面的惊鸿一瞥,已让洪钧惊艳不已。

洪钧的轿子在一颠一颠中远去了,身后的笑声,依旧袅袅地浮在水面上,让洪钧心头漾开了涟漪。为母亲料理完丧事,洪钧就派人去打听花船上的女子姓甚名谁。这女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名动苏州城的赵灵飞。

洪钧对赵灵飞早就有所耳闻。赵灵飞是她的闺名,乳名叫赵彩云,原本出生于安徽徽州一个士绅家庭,年幼时跟随家人来到了苏州。赵灵飞天生丽质,十来岁时就出落得十分标致,那时候,苏州城周家巷小女赵灵飞如花的美貌远近皆闻。不过,她的声名鹊起却阻止不了家道式微的趋势,赵家一家老小的日子开始越过越难。

赵灵飞不愿看着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1886年,她到苏州城香风习习的花船上做了一名卖笑不卖身的“坐舱姑娘”。为了顾全体面,她把姓名改为了傅彩云,傅取“富而有财”之意。只是,当年周家巷的赵灵飞名声太盛,很快大家便知晓了傅彩云的真实身份,一时之间,几乎人人都想来一睹芳泽,赵灵飞成了名动苏州城的人物。

洪钧派下人接赵灵飞到洪府一见,结果这一见,洪钧对赵灵飞更是如痴如醉。虽然洪钧已经49岁,而赵灵飞只有13岁,但是洪钧却觉得他和赵灵飞十分投契。

第二年的正月十四,八抬绿呢大轿,洪钧将赵灵飞明媒正娶作了他的第三房太太。从此,赵灵飞更名为洪梦鸾,艳若桃李的“花国状元”嫁给了贵为朝廷高官的前科文状元,这在当时不失为一段美谈。

1887年,守完丧的洪钧带着洪梦鸾赴京任职,进京后不久,洪钧就被任命为大清国出使德、奥、俄、荷四国的全权大使。按照当时新兴的做法,大使出行当由夫人陪同,但是洪钧的元配因为受当时的传言恐吓,生怕出国后会被外国老毛子生吞活剥,而拒不随同;而姨太太则因为一直抱病在身,经不起舟车劳顿,也不便前往。于是,洪梦鸾成了公使夫人的不二人选。一个小脚女人,就这样轻移莲步,迈出了国门。

出使欧洲这一行,足足有三年的光景,欧洲的风土人情让洪梦鸾着迷不已,这三年,是她最为快乐无忧的三年。她是名正言顺的大清国公使夫人,结交的也都是欧洲上流社会的贵族名流,她跟随丈夫洪钧会晤过德皇威廉二世,还有著名的铁血首相俾斯麦,而欧洲的名城诸如柏林、圣彼得堡、巴黎和伦敦她也统统都游历过。

当年在花船上卖笑的赵家姑娘,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才两三年的时间,自己人生骤变,正如她无论如何料不到,再一个两三年,她的人生又将是另外一番天地——1890年,洪钧三年任满,应召回国。1893年,洪钧病死,洪梦鸾一下成了寡妇。

洪家大少爷不想让年纪轻轻的洪梦鸾守一辈子寡,亲友也都不主张她守寡,她心里来来回回周折了千万遍。最终,她还是听从了大家的安排,不为洪钧守寡,找条别的出路。她携带自己的东西回了自己娘家,从此再没有踏进洪家大门,她和洪钧在德国生养的女儿德官也留给了洪家。

洪钧待洪梦鸾不薄,临终前给她留下了5万大洋,足够她一辈子生活无忧,不料这些钱却被洪梦鸾的一个堂兄全部骗了去。变卖一些细软之后,日子仍然十分窘迫,洪梦鸾只好到了十里洋场的上海,准备重操旧业。只是,这一次,她已不是卖笑不卖身的坐舱姑娘,而是正式挂牌营业的妓女——她在延丰里租下门面,挂起了“赵梦兰”的铭牌,正式接客。

初到上海,赵梦兰急需打响自己的名号,于是她在自己的闺阁悬挂了一帧洪钧的照片,亮明自己状元夫人、公使夫人的身份。此举让她登时成了风口浪尖上的新闻人物,不但寻花问柳的男人们想与这位公使夫人同床共寝,就连沪上的其他名妓,也都想看看她到底是何方神圣。赵梦兰一时名声大噪,就连李鸿章都曾慕名而来,醉卧在这温柔乡里。

18夏天,在一个朋友邀约之下,赵梦兰转战天津。声名远播的她一到天津,就轰动了京津的烟花柳巷,每天上门的嫖客应接不暇,于是,赵梦兰想到了开妓院。她出钱买下几名年轻貌美的南方女孩子,在江岔口胡同开起了南方风味的妓院,并命名为“金花班”,“赛金花”的名号正是由此而来。

八面玲珑的赛金花很快结识了几位显贵——户部尚书杨立山和浙江江西巡抚德晓峰。不久之后,杨立山便把赛金花带到了北京,金花班也转战京城。背倚杨立山和德晓峰这样的大靠山,赛金花成了炙手可热的鸨母、名妓,穿戴雍容华贵,出进王府,左右逢源。杨立山的一个好友卢玉舫甚至跟赛金花结拜成了兄弟,他行大,赛金花行二,从此有了江湖人称的“赛二爷”。

命运就这样再度将她推上荣华富贵的交椅,不过,这并不是她人生的巅峰,时代的巨臂还要把她再往风口浪尖之上托一把。

19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以及王公大臣们逃往西安,留下了李鸿章和奕劻与联军谈和。这一年9月,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作为联军总司令来华,这人正是赛金花在德国的旧相识。

赛金花起初并不知道瓦德西来华。两个图谋不轨的德国士兵敲开了赛金花的门,不过,他们却被赛金花一口德语给镇住了,她向他们问起瓦德西,吓得两个士兵面面相觑,唯唯诺诺地告退了。第二天清晨,那两个士兵又来了,原来,是瓦德西司令命他们把赛金花接到司令部去。

阔别多年之后,瓦德西见到赛金花特别高兴,赛金花从此也成了联军司令部的座上宾。那时候,八国联军进京后烧杀掳掠,大力搜剿义和团,北京城里腥风血雨。每次碰到滥杀无辜时,赛金花就会竭尽全力挺身担保,由于她和联军头目熟络,士兵们也买她的账,赛金花在刀口下救下了不少人命。

瓦德西早就觊觎赛金花的美貌,赛金花以身相许前,在床上跟瓦德西进行了谈判。她说,义和团听闻八国联军到来,早已经四下逃窜,留下的都是安分守己的老百姓,他们已经受了义和团的迫害,现在他们又被误指为义和团,岂不是冤枉之极?联军不能再滥杀无辜了。瓦德西一听,觉得确实有道理,于是禁令联军屠杀,这才让惶惶不可终日的老百姓安顿下来。赛金花的义举被纷纷传颂,甚至有不少老百姓拜服她为“九天护国娘娘”。

只是,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所杀,克林德夫人伤心至极,断然不肯善罢甘休。她扬言要用慈禧太后的老命来抵,因而议和的条件一度变成了“慈禧抵命,光绪赔罪”,饶是足智多谋如李鸿章,面对德军开出的这个条件也是一筹莫展。于是,赛金花通过瓦德西找到克林德夫人,劝说她说,太后镇压义和团不力,确实有过,但是杀克林德的是义和团,让太后抵命太过了一些。我们可以为公使树一个牌坊,那些立了牌坊的人都是万古流芳、千载不朽的!在牌坊上把公使这一生的事迹和这次遇难的情形,用皇上的名义全刻在上面,也算是皇上给他赔了罪。

克林德碑坊就建在东单大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迁移到中山公园。据说在拆迁牌坊的仪式上,辜鸿铭见到赛金花时对她说:“你做过的这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林语堂在《京华烟云》里也说道:“北京总算得救,免除了大规模的杀戮抢劫,秩序逐渐在恢复中。这都有赖于赛金花。”

不过鲁迅对于人们的津津乐道冷冷说道:“义和团时代,和德国统帅睡了一段时间的赛金花,也早已被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在他眼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要靠一个妓女去挽救,而人们居然还引以为傲,不能不说是民族的一种悲哀。

尽管于国于民有功,然而等待赛金花的并不是飞黄腾达,而是江河日下的命运。

大清国和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之后,联军退兵。论功行赏之中,并没有这位名妓的份儿。虽然她头顶着“议和大臣赛二爷”的名号,增加了不少的生意,但是所做的,也依然还是老本行。

这之后,赛金花接连遭受厄运,先是弟弟病故,她前往苏州治丧,她的金花班顾不上打理,已经开始遭人算计。19,金花班一名妓女服毒自杀,赛金花惹上了官司,倾家荡产才把官司撇清,免除牢狱之灾。只是,“金花班”被勒令解散,赛金花本人也被赶出了京城,并被遣回老家苏州,不准再踏入京城半步。

荣华富贵,刹那间烟消云散。不久之后,她又去了上海,想在那里东山再起,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她早已风光不再。回顾自己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赛金花萌生了嫁个人家,过安稳日子的想法。经人说媒,她嫁给了沪宁铁路的总稽查曹瑞忠作妾,然而不久后丈夫便暴病身死。再后来,她与时任民国政府参议员的魏斯耿结婚,更名为魏赵灵飞,过了三年幸福平静的生活后,再次孀居。

从此以后,她再无翻身的能力,她带着一个保姆搬到了北京居仁里胡同里的一间陋室,房间里只有一张破床,一张破藤椅,冬天来时,主仆只能拥着破棉絮,紧紧挨着取暖。的时间里,人老珠黄的她只能靠着典当和借债度日,张学良、徐悲鸿、齐白石、李苦禅等知名人士都曾接济过她。赛金花晚年只肯称自己是魏赵灵飞,不再自称是那个独占花魁的状元夫人,也不是名满京城的赛金花。

1936年的冬天,魏赵灵飞终于油尽灯枯,病逝于居仁里16号的家里,时年65岁。她死后,经过社会各界以及同乡们的捐助,才得以落葬于陶然亭锦秋墩南坡上。当时的报纸上还刊登了一副挽联:救生灵于涂炭,救国家于沉沦,不得已色相牺牲,其功可歌,其德可颂;乏负廓之田园,乏立锥之庐舍,到如此穷愁病死,无儿来哭,无女来啼。

篇8:真实民间恐怖故事

关键词:真实故事,直观真实,表现性

一、“真实故事”的影视剧应有直观的真实

以“真实故事”为内容是指影视剧以古今中外确有的真人、真事或真实历史情境为原型进行创作, 让观众在观看了影视剧后有仿佛翻看了历史教科书般的“真实感”。影视剧的“真实故事”是相对于“虚拟故事”而言的。获得1983年奥斯卡金像奖八项大奖的《甘地传》就是一例。从符合甘地独特形象的演员的物色到血淋淋的运动场景的安排, 导演阿顿巴勒都力求真实, 影片像是历史的复原, 让世界人民重温了历史。

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约束要求“真实故事”的影视剧其创作首先就应当达到银幕的直观真实。真实感是观众产生认同的关键, “如果观众把模仿的动作……看成是自有其真实性和现实性的事件, 那么在演员和观众之间就建立了联系”。这种直观真实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素材。影视剧创作的源泉是生活, 对影视剧来说, 生活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大的资源宝库, “生活中充满了各色的造型因素,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它们的眼睛。”[1]吴孟达在谈到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时说道, 他演出的喜剧效果往往让人意想不到, 特别夸张, 但其实他也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表演的, 不是乱演, 有时感觉很夸张, 其实生活里就有这样的事情, 只是大家意识不到而已。[2]

二、直观真实中的艺术张力从何而来

但是, 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绝不等于复制生活现象, 银 (屏) 幕的直观真实有它自身的艺术张力存在于其中, 这是其具有表现力的真实反映, 是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表现主观世界。

影视剧具有超越传统艺术的接近生活、摄录现实的真实性, 但这不意味着银 (屏) 幕就像这段生活的“流水账”。真实并不是生活的翻版, “在真实生活面前, 任何全知全能的尝试、表现都会显得十分滑稽可悲。”[3]影视是“现实生活的渐进线”, 它不断地向现实接近, 永远依附于现实, 但即使是连续摄录下的镜头也仍然是对安排好的场景的摄录, 是对现实的加工, 它不可能完整再现现实。“如果你把生活仅只看成你所看到的那样, 它就会变成毫无意思的东西。这就像是你拿着电影摄影机在斯特兰德大街或皮卡迪利大街上不停地摇着手柄走一趟, 然后把拍得的影片放映出来, 你说:‘这就是生活, 这就是我们周围的人。’可是实际上一些人可能有着悲惨性的遭遇, 另一些人正经历着喜剧性的事情……看过这样的影片, 你会说:‘除了毫无意义地匆匆来去的人群,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4]

事实上, 在实际的“真实故事”的影视剧创作中, 观众所见到的故事已是被艺术处理后的“真实故事”, 每一个人物、事件以及画面都浸透着创作者的主观色彩。真人真事的原型在登上银 (屏) 幕后, 已经具有了不可避免的艺术表现性。

(一) 影视作为艺术的需要

艺术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 影视作为艺术必然要从展现的故事中揭示深刻的哲理以作为对人们进行启迪的素材。而生活里的一切都搀杂着深刻的和浅薄的, 伟大的和渺小的, 悲惨的和滑稽的因素, 这就决定了影视不可能把“生活流”完整地摄录下来, 并且在银 (屏) 幕上原原本本地加以展现。它必定是在一定主观意图支配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它把捕捉到的最鲜活的生活场景, 利用影视的艺术手法进行加工表现, 让观众在影视片中熟悉的故事、场景、人物、情感等直观真实里体会出生活的哲理。生活形态一旦被移入影视后, 就会成为一种特殊的形态, 而不再等同于现实生活的形态。中国内地第一部大型近代史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历史, 剧中选取了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国变、立宪新政、辛亥革命、隆裕退位、缔造共和等重大历史事件, 气势恢弘地再现了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弱积贫、人民饥寒交迫以及无数民族精英、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斗争和探索历史。

(二) 创作者表达意图的需要

导演创作影视, 不会是要单纯地再现客观现实过程, 他有自己的创作动机, 这是他的行动指南。而导演所操纵的工具看不到听不见的现实之外的任何东西, 导演借助撷取的生活现实表现出他的意图。他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生命冲动, 把对象从通常的环境中取出来, 又放进新的环境里, 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具有表现力的叙述, 其中的意蕴就形成对生活的超越。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走向共和》中所反映的情节是否是真实的历史这一点, 我们在此无法尽述, 但可以肯定的是, 剧中事件的叙述与人物的刻画都带着编剧及导演的主观色彩, 李鸿章斯人斯事究竟该如何评判而这评判又是否恰当, 这些都带有了导演和编剧的主观想法。

(三) 观众审美的需要

观众是生活的亲历者, 他们花钱坐进电影院观看影片, 或是花时间收看电视剧, 并非是要重翻一遍生活的流水薄, 重历生活这样一个流程。他们是为了一定的需要, 不仅是消遣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审美的需要, 是要从精神上获得满足与共鸣的需要, 这就要求影视片信息能凸现生活的亮点。如果一部影视片表现的问题是观众想说的, 而影视片说的比他想象的更好、更强烈, 引起他的思索更多、更深刻、更独到, 观众就会热烈欢迎。“观众主要不是对模仿现实的动作, 而是对这种模仿在人性、感情和心理方面的吸引力做出反应。”[5]受到观众喜爱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取材真实的故事, 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的同名自传。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励志故事。作为一名单身父亲, 加纳一度面临连自己的温饱也无法解决的困境。在最困难的时期, 加纳只能将自己仅有的财产背在背上, 一手提着尿布, 一手推着婴儿车, 与儿子一起前往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实在无处容身时, 父子俩只能到公园、地铁卫生间这样的地方过夜。为了养活儿子, 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他从最底层的推销员做起, 最后成为全美知名的金融投资家。这样些经历的累加, 让观众看到的现实的无奈和捍卫梦想的执着, 其中的感动与悲情, 既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又能给予观众启发。

真实故事在经过艺术处理, 被搬上银 (屏) 幕而具有了表现性后, 并不会失去“真实性”, 但这种真实已经成为不同于生活本身真实的“影像真实”, 它由作品诉诸视听的直观真实 (表象真实) 和透过直观表达的理性真实 (本质真实) 共同构成, 它们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素材。直接展现的空间影像虽然经过了制作人员有意图的选择、组接, 但它真实的生活场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受, 形成了一种感性的真实, 形同于生活, 使观众有走进生活的感觉。影视艺术有认识的作用。透过真实的影像, 人类认识和审美的能力和要求又建立起了物体和动作之间的联系, 给直观影像一种本质的秩序和逻辑, 它使人类不仅可以感觉到世界, 还能在这基础上认识世界。“这是更高层次上的真实, 是各种艺术乃至科学都要追求的真实”。[6]它不是客观影像的直观真实, 但却是与事物的表象一样真实存在的, 所以真实的生活表象扑面而来的同时, 它们内在的意蕴也会深入到观众的头脑中。

三、创作直观真实影视剧的方法

影视不是生活流, 因而我们就可以大胆地采用一系列艺术的手法、手段和技巧对于生活加以重组, 从而突破生活中的时空和故事限制, 展开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 选择拍摄、蒙太奇组织

自梅里爱偶然发现“停机再拍”的特技手法后, 几经发展达到格里菲斯那里, 中断和连续作为一种电影观念被确立下来并在影视创作中广泛使用。在《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中, 普多夫金说:“电影拍摄的方法, 不仅是把镜头前面所发生的事件简单地拍在胶片上而已, 而且是用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把这一事件在银幕上表现出来。实际发生的事件与它在银幕上的表现是有显著区别的。”[7]

电影使中断和连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它使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时空连续性在必要的情况下中断, 使原本中断乃至互不关联的镜头形成新的连续而具有新质。爱森斯坦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发展出他运用蒙太奇的风格——理性蒙太奇——选择故事连续的某个瞬间中断, 插入另一个能与前后的镜头通过冲突产生某种事先预定的抽象思想的镜头。在他的《十月》里, 爱森斯坦为了表达克伦斯基的狂傲和爱炫耀, 便突然中断叙事, 在克伦斯基的镜头后插入一只开屏的孔雀的镜头。他还把沿河大道的游行示威队伍和河上破碎的冰块顺流而下的镜头组合在一起, 以表现劳动人民的觉醒和摧枯拉朽的无穷力量。普多夫金常常利用一些富有意义的时刻使镜头戏剧化, 迫使观众对这些时刻更加留意。

中断和连续相统一的蒙太奇画面组接, 使两幅画面并列组接在一起, 在观众思想上产生一种冲击。影视的这种表现的自由使影视更逼近生活, 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和艺术的震撼力。

(二) 凸现矛盾冲突

这是影视借自文学戏剧的惯用的手法。在坚持原型真实的基础上, 一方面, 影视剧可以直接选用真实的故事中富有戏剧性的生活素材, 构成戏剧性冲突, 形成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安排;另一方面, 影视作品, 可以从看似平板无突起的生活流中去撷取反映本质的素材, 进行合乎生活逻辑和原型本质特征的艺术加工, 利用已经发生的事创造可能发生的事, 制造悬念, 形成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 造成强烈的视听和心理冲击, 达到创作的意图。从观众的欣赏接受层面来说, 它们又加深、强化了观众对作品的认识。前者, 如《列宁在十月》的开头, 直接运用原来的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实。十月革命前夕, 列宁从芬兰回到彼得堡, 他扮装成火车的司炉, 在临时政府士官生的反革命武装搜查的恐怖气氛中, 巧妙的躲过检查, 回到彼得堡领导武装起义。后者如《于成龙》, 第20集写于成龙赴任两江总督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捉拿鱼壳, 斩杀庇护恶贼、滥杀朝廷命官的皇帝外甥喀礼。喀礼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但这集故事却是为了强化戏剧冲突, 塑造人物形象而虚构的电视真实部分, 这段戏写得一波三折, 悬念迭出, 险象环生, 精彩之至, 是全剧最见“戏味”和“情味”的一段紧张而热闹好看又动人的性格冲突戏, 也是最能体现冲突本质的社会冲突戏, 是极富于戏剧性的大手笔, 大场面。[8]

(三) 凸显细节

生活中除了大喜大悲之外, 许多细微之处潜藏的意蕴也值得回味。真实故事在搬上荧屏后, 不仅在情节安排上要有戏剧化的突起, 而且要能通过细节激发观众的情绪。如果把情节比作骨架, 那么细节就是血肉, 是生命力的所在。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使观众欣赏情绪达到极致的往往是凸显的细节。《任长霞》中的许多刻画任长霞这位人民公仆的细节, 在影片中展现时间很短, 但留给观众的记忆却长久无法抹去。细节可以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细节可以让观众体味到人物、事件的最深处。细节深入到了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细微之处, 追索了生活的底蕴, 丰满了观众印象中的生活。

(四) 同期录音的艺术处理

根据创作的需要, 对影视剧的声音进行艺术构思、创作、处理, 使之成为鲜明、生动、具体、真实的声音形象, 从而达到视听艺术的整体完善, 形成影视剧强烈而又深刻的视听效果。如今, 影视的同期录音不仅被影视的创作者所接受, 更多的是由于它对声音的还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细腻、深入, 越来越被广泛的观众所认同和喜爱。由于同期录音过去一般主要是对剧中人物对话进行录制的侧重, 对拍摄现场整体声音环境的采录重视不足, 而未能达到同期录音的真正境界。人声 (对话) 是影视剧最重要塑造声音形象的手段, 但是, 同期录音更应在保证人声录制的同时, 注意录制好其它现场声, 处理好其中的关系, 这是提高同期录音水平的极为重要的途径。电视剧《红旗谱》是一部具有史诗般恢弘气概的大型长篇革命历史剧;人物多、场景多、实景多, 给这部戏的同期录音提出了更为严格和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 在同期录音的创作过程中, 它注重了处理拍摄环境与虚实取舍、大型群众场面与主要人物声音、人物对话与现场动效、主题人物转换与声音比例的关系。例如, 在拍摄剧中主要人物朱老忠带领农民起义军冲杀陷阵的大场面戏时, 我们对朱老忠使用了无线话筒做以辅助保证, 在对整个场面的录音话筒的安置上, 首先不丢群众强烈声音的音量和音色, 然后对朱老忠的运动线路, 做了多点录音话筒的配备, 这样使群体与个体的声音, 很好地有适当比例地进行了较成功的录制。

相比其它艺术, 从摄影摄像到画面构图、音响光线的运用, 影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表意方式。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影视创作要能充分调动影视的语言优势, 用真实的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用艺术的创作让观众产生共鸣, 形神兼备, 以完满地实现编导的创作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洞天.电影导演.电影艺术讲座.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北京.185页

[2]时磊英.超级配角吴孟达.中国广播影视.2001年11月号上半月版

[3]胡滨.巴赞电影美学思想掀起的“新浪潮”及启示.当代电影.1984年第2期.98页

[4]B.日丹.影片的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北京.363页

[5][美]约翰.霍华德.劳逊.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北京.222-223页

[6]胡滨.巴赞电影美学思想掀起的“新浪潮”及启示.《当代电影.1984年第2期.98页

[7]颜纯钧.电影的解读.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北京.28-29页

上一篇:程序员英文自荐信下一篇:圈梁构造柱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