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2024-04-09

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通用18篇)

篇1: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就相当于傣族的新年,一般在傣历的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为期三至四天,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合计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龄最小的姑娘用酒让他吐露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原来他怕用自己的头发勒住脖子,姑娘们齐心协力当时就用头发勒住了他的脖子,魔王的头掉了下来,变成了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为了扑灭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他的头,其他人不停地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扑灭了火并把魔王的头扔到了江里,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勇敢的姑娘就每年都过泼水节。

最让傣族人难忘的是1961年的泼水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到了傣寨,为了欢迎周总理,人类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总理笑容满面地接过了象牙鼓,和人类一起跳舞,傣族人类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多么快乐的泼水节呀!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有机会让我们一起到傣家做客吧!

篇2: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份就开始了。当时的场面可说是壮观无比。这天清晨,大家就早早地起床,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澈的水,到佛寺“浴佛”,所谓“浴佛”就是将佛像浸浴在热水中,放上各种香料,对神佛进行祭拜。人类浴完佛后,开始互相泼水了,互相祝福大家吉祥、幸福、健康。傣族人也与维吾尔人一样,一起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

说起泼水节,其实已经有好几百年的悠久历史了,起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来就成了佛教的一种形式,最后才流传到了中国云南傣族地区。现在,泼水节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喻户晓的民风民俗了。

在泼水节来临之际,大家都会举行很多活动,如放河船、放孔明灯、跳象脚鼓舞等,活动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

篇3: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这一地区人民的重大节日, 人们习惯于把它叫做“泼水节”或“浴佛节”。泼水节起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的一种特殊仪式之一说法来源于印度的“洒红节”, 关于洒红节的神话故事与流传于我国傣族泼水节的神话故事颇有渊源, 都是讲述有关魔王的故事。3在傣族地区的泼水节中, 傣族新年中的“泼水”“浴佛”是节日中的两个主要关注点。陈茜根据南传佛教的传播路线以及诸多的神话传说, 在《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一文中对泼水节的起源作了详细的描述:“泼水节起源于公元前印度的婆罗门教, 这种习俗虽然保存到现在, 但在印度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而在公元11世纪以后, 逐步成为缅、泰、老和我国傣族的一个主要节日……随着小乘佛教的普遍传播, 则形成为这些民族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泼水节习俗与小乘佛教和本民族的原始宗教结合起来, 逐渐形成为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 而锡兰和柬埔寨虽然信奉小乘佛教, 却没有泼水节的习俗。”4从南传佛教的发展史来看这种推断有其合理性, 但却是十分笼统地。陈茜提出锡兰即今斯里兰卡泼水节的习俗, 从斯里兰克的宗教史来看, 锡兰建国初信仰婆罗门教并且实行种姓制度, 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佛教在锡兰已有初见, 表现在印度阿育王谴僧人到锡兰传教。僧伽罗族是斯里兰卡最早的主要民族最初信仰婆罗门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而在佛教传入后摒弃原来的婆罗门教信仰, 全族开始信仰佛教。现今的斯里兰卡三个主要民族僧伽罗、泰米尔、摩尔中的僧伽罗、泰米尔信仰南传佛教。僧伽罗与泰米尔新年与我国傣族新年时间相近为每年的公历四月13、14日为期两天。节日期间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着白色圣衣到寺庙赕佛、听圣经, 期间并无泼水民俗。锡兰今斯里兰卡新年与傣族新年几乎同时进行只是没有泼水仪式而已。于是问题出现, 是否新年等同于泼水或泼水是过新年。关于泼水节是否应将泼水、新年、浴佛分开来解释。

一、第一个关键词“泼水”——泼水仪式的源起

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是在场面壮观的泼水场面中得名的, 节日中的相互泼水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祝福之意。笔者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多方考察认为, 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傣族新年傣族人民也将其成为“祭魔王”, 它最突出作用就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民俗节日。而“泼水节”这一词汇是外来文化所给予它的新外衣。如在我国云南金沙江河谷的傣族与玉溪、元阳一带的傣族一样, 没有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信奉南传佛教, 而是保留了原始泰语民族的文化特征崇拜原始宗教。这一地区的傣族不同于西双版纳的傣族, “金沙江河谷的傣族并没有统一的泼水节或者严格意义上说他们过得不叫泼水节, 但在各地都由于泼水节相似的节日, 如在大姚县完毕一带有‘窝巴节’, 在永兴一带有‘泼水节’, 还有的地方有‘祭龙’或‘辇火神’, 虽然叫法不一样, 但都有泼水狂欢的内容, 其实质就是傣族的泼水节。”5这一地区的傣族崇拜原始宗教并且没有受到南传佛教的影响, 其节日的泼水仪式中有着明显的原始宗教崇拜特征。

在佛教传入之前, 斯里兰卡有一种节日称之为“戏水节” (僧伽罗语为Saliaki (-) lita) , 时间在斯国历法七月十五月圆日, 即阳历五六月之间。全国人民到处欢乐地作泼水游戏, 因为这时也是最热的夏季。国王也参加此种庆祝。这种节日已在斯里兰卡不见踪迹。6并且这种“戏水节”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洒红节”。然而在我国的与傣族同源的壮族每年农历的7月7日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戏水节, 恰巧与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同一天, 于是壮族人们便将戏水节释作为“七仙女”到河中戏水的节日, 又称女儿节。戏水情节与我国傣族泼水节的泼水情形极为相似。而形成于汉代的“七夕节”传统节日中也有着泼水的习俗。民间认为七夕水为圣水具有仙气灵气和种种神奇功能, 原因全是在于这水是经过仙女沐浴的。由此看来壮族戏水节是大大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无独有偶, 在我国南方地区有着泼水迎亲的仪式, 例如云南彝族在迎亲时的泼水仪式十分的豪放, 当迎亲队伍走到女方村寨时寨子里的姑娘便会将大盆清水泼向迎亲队伍中的小伙子们。这样的泼水仪式被人们认为是象征着吉祥, 并且有着巫术的超凡能力相信这水具有非凡的生殖能力。同样在四川阿坝地区藏族婚礼也有泼水仪式, 而这里女方向男方泼水是阻挡前来抢婚的人们可以说是原始抢婚仪式的延续。7

泼水仪式存在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形态中, 在我国和东南亚国家随处可见, 我国各民族的民俗中都有代表不同意义与象征的“泼水”这一仪式, 有些民族的泼水文化中还有着巫文化的掠影。但总之一点水是圣洁、吉祥的象征。因此关于泼水节来源于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这一定论, 针对目前所掌握的一些情况还不能完全的解释它。但不得不承认关于泼水的神话传说与佛教所宣扬的西方极乐世界金色殿堂的佛教文化有些许的联系。无论是关于反映民间对善恶明显之分的傣族魔王与七公主, 还是渴望自由表现男女浪漫爱情故事的董永与七仙女都是来变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宗教给予人们将这一美好愿望寄托的皈依并将其表现在泼水这一活动中。

二、第二个关键词“新年”

傣族历史上曾用过4个历法:第一个叫“波腊纳萨哈”历, 使用420年后废弃了:第二个历法叫“补塔萨哈” (佛历) , 使用622年后废弃;第三个叫“当补腊萨哈”使用569年后废弃;第四个历叫“祖腊萨哈”, 即今天西双版纳地区普遍使用的傣历。这四种历法的使用代表了傣族的四个时期。8现今缅甸对西双版纳傣族佛教文化影响颇大, 人们习惯性将佛寺称之为缅寺。笔者在2013年9月在景洪曼阁佛寺 (是景洪地区建立的第一批佛寺后经过重建, 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仅剩的一座寺庙) 进行考察, 时值傣族关门节期间寺内的僧人正在为佛寺进行装饰, 据寺内僧人介绍说装饰所需的材料都是来自于缅甸, 并且要将原本不是金色的材料刷上金粉。由此可以了解到, 现今西双版纳傣族确实较多地受到缅甸文化的影响。

缅甸、越南、柬埔寨的新年与西双版纳傣族的泼水节情况也比较类似, 这一地区的历法使用与我国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立法使用基本是一致的。傣族所使用的第四个历“祖腊萨哈”就是制于缅甸, 这一历法广泛用于南传佛教的信仰圈内, 在西双版纳地区人们也称之为佛历。并且将新年固定在了傣历的六月到七月之间 (每年具体的时间由佛爷推算出来) , 这种历法与这一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是比较相符的,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这一地区只有热季与雨季之分, “祖腊萨哈”规定的新年恰好是热季与雨季交替之时新年过后便是这一地区的雨季。据考察, 德宏地区傣族的新年在农历的十二月份, 而他们的泼水节是一种民俗与宗教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其目的是迎接雨季的到来。泼水节南传佛教在地区间的传播中, 信徒们将其看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符号, 因此在其他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中也有与傣族泼水节相类似的节日。

西双版纳传统中的傣族新年共有七天, 现在一般有四天。以景洪市为例, 西双版纳泼水节形式如下:

西双版纳泼水节中的文艺比赛与龙舟比赛是十分精彩的。文艺比赛是西双版纳地区各县中的参赛队伍, 参赛人员构成中有布朗族、基诺族、爱尼人、傣族。参赛剧目十分精彩, 在保留了舞蹈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包装, 具有很高的表演性与艺术价值, 主要参赛剧目为舞蹈剧目其中也有演唱剧目。

赛龙舟是居住在澜沧江边的傣族新年中不可少的项目, 景洪市的赛龙舟最为壮观, 其中参赛队伍来自景洪市周边的傣族村寨。每支参赛队伍根据舟的大小来决定人数的多少, 一般为单数。每队参赛选手进比赛场时, 由象脚鼓和铓锣为其开路, 并且鼓舞士气。铓锣手同时担任比赛中指挥官的角色。

傣族泼水节中的民间舞蹈主要有:“依拉贺”即圆圈舞, 属于礼仪性舞蹈。用象脚鼓伴奏。“嘎光”围着象脚鼓跳的圆圈舞, 属于自娱性舞蹈。“值得一提的2014年西双版纳泼水节中景洪市的万人伞舞场面也是十分宏丽壮观的。

三、第三个关键词“浴佛”

笔者在14年4月对傣族地区进行第二次田野调查的活动中认为, 傣族泼水节虽不能归位到佛教节日, 但由于宗教文化的渗入节日中的宗教活动是难免的。在缅甸、老挝、柬埔寨及西双版纳地区的新年中都有浴佛的活动, 就西双版纳泼水节而言, 傣族“泼水节”中的浴佛活动不是泼水节中的主要活动, 而是属于一种佛教仪式, 浴佛活动是在泼水节进行到第三天时在寺庙中举行的一种仪式, 与此同时在佛寺中进行的还有堆沙堆活动。在泼水节期间, 民间活动与佛教活动同时进行。

“浴佛节”在佛教中是非常大的节日。在我国汉族古代的“浴佛节”在农历的四月初八为佛的诞生日, 浴佛则象征对佛出生时的洗礼一般。九龙吐水为其沐浴是他出生的标志, 因此有着用五色香汤浴佛的习俗, 其节日场面极为盛大。9而在傣历的7月15 (大年为8月15) 为圣诞日是南传佛教中佛祖诞生、涅磐、成仙的日子, 届时傣族地区的僧人要集结在一起举行“赕佛”仪式主要内容为:诵经一整天, 晚上举行点灯仪式属于佛教节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中有浴佛仪式属于佛事活动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与汉族的“浴佛节”意义不同。浴佛仪式一般在佛爷率众僧在院中的佛像前诵经后举行, 人们将水淋在佛像上浴佛没有固定的程序。有专家指出, 傣族的泼水节于圣诞日实际上是同一节日。在傣族地区的经书中详细记载了佛祖的出生时间, 圣诞日是一个固定值, 而傣族的新年在随着历法的更替也有着变动是不固定的。泼水节中的浴佛仪式起先为滴水仪式, 是傣族人民为父母及先人所举行的。傣族认为水是神圣的东西, 泼水节中互相泼水祝福时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以及求祖先保护的愿望都寄托在佛祖的身上。

四、结语

本文从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中的宗教仪式与民间仪式出发, 通过比较与调查剖析傣族泼水节中的文化构成。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有着万千种变化, 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是否接受这一文化, 并且如何接受这一文化。人们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被舆论所影响着, 在传统、现代以及人为中形成了傣族泼水节这一综合的文化现象。人们根据需要改变的传统形成新的文化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下发展的过程。跨境民族中的民族有着共同的传统文化而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中有其各自的发展, 这一发展就是傣族泼水节中的新的文化景观。

摘要:傣族是西南跨境少数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与缅甸和老挝两国接壤, 其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共识。泼水节是这一地区人民的新年, 是其最盛大的节日。云南境内西双版纳的傣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除受印度文化影响全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外还有部分原始宗教遗留, 同时亦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景洪市泼水节的田野调查, 对现今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中所折射的现象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节日,泼水,南传佛教,佛教

参考文献

[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艺术创作研究室.《西双版纳民族艺术研究第一辑》 (内刊) , 1988.

[2]何平.《傣语民族的迁徙与现代傣、老、掸诸民族的形成》载于《广西民族艺术》, 2006 (2) .

[3]薛克翅.《印度的四大种姓与四大节日》载于《百科知识》, 1996 (07) .

[4]陈茜.《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载于《云南社会科学》, 1981 (03) .

[5]刘祖鑫.《金沙江河谷傣族泼水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载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4.

[6].Walpola Rahula.History of Buddhism in Ceylon.p30.

[7]王秀萍.《沐浴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1.

篇4:傣族泼水节的来历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淹不死,掉在火里烧不尽,刀砍不断,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恃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地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地說:“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觉,等魔王睡熟之后,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后来,婻粽布回到人间,但她仍旧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篇5: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在泼水节的前一天,我早早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准备与傣族人民共度这一届的泼水节,傣族人民很欢迎我,刚刚到”站”,便左手拿食,右手拿物出来迎接我,披着长发的傣族姑娘相继走了出来,这也让我想起了泼水节的起源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篇6:傣族的泼水节作文600字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民族风俗,像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西南地区的白族、纳西族、哈尼族等的火把节,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的傣族人在泼水节的前一天都会上山去采摘花朵和树叶,准备在第二天的泼水节用。到了第二天早上,傣族人便会穿上盛装,到亲朋好友家去串门。快到中午时,傣族人便吃完午饭,提着一捅清凉的水,里面放上几朵鲜花,几片小树叶,待大家都吃完了饭,便聚在一起,互相泼水。据说在泼水节这一天,谁被泼到的水最多,得到的祝福也将是最多的。

在傣族,吃饭的时候是不能用筷子打小猫小狗。而且还不能用筷子去夹别人的`菜,这对别人是不敬的意思。

泼水节的那段时间结束后,傣族人便会回家去换一套盛装,准备歌舞。人们聚在一起,跳傣族著名的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盛大节日必跳的舞蹈,没有这个舞蹈这个节日就不完整了。傣族人还要唱歌,歌名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凤尾竹也是傣族著名的花卉,家家户户的家门前都会种上许许多多的凤尾竹,风尾竹在月光下会映出一道道特殊的白光,看起来十分漂亮。

篇7:傣族的泼水节作文500字

泼水节来之前,她们要用芭蕉树的末梢,把叶子除去,只留树干。然后小伙子们上山去采花,把花插到芭蕉树上,周围全插满,再花的旁边插满香,这样弄好的东西,他们唤着“花树”。到了泼水节,花树由两个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抬着,围着他们焚香拜佛的寺庙转12圈。他们在前面转,后面跟着帅哥美女们。帅哥美女们一边跳舞,一边跟着花树转。知道吗?这些帅哥美女都是一对对的,他们可是一对对情侣哦!

接着,他们准备泼水祈福,泼水前,要先祭“龙”。这“龙”可不是你们汉族人的那种龙。它是用竹子做的,每一根竹子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根竹子上都要凿上几个洞,最后做成龙的样子,并且龙背上也要做上几个大洞。祭“龙”前,先在“龙”的前面摆上菩萨,焚香祭拜后,围观的男女老少各提一桶水,倒在“龙”背上的洞里,表示给菩萨净身。另外,这洗过澡后的菩萨,男人可以摸,女人就不能再去碰了,连站都要站远一点,以免玷污菩萨。这样后,才正式开始泼水祈福。

篇8: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一、两种少数民族节日概况

1. 德昂族浇花节内容

“浇花节”习俗来源于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 一位德昂族寡妇, 省吃俭用, 辛辛苦苦把儿子抚养成人, 却熬瞎了眼睛, 母亲干活不如从前了, 儿子非常不满, 其母经常挨骂。有一次, 这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 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 心中有所感悟, 决心好好伺奉母亲, 这时, 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 为儿子送饭, 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 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 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 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 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这件事在民间流传开来, 德昂族就有竹篮背水、用花枝相互蘸水相互点洒和为老人洗手、洗脸习俗, 整个活动在敬老活动中结束, 与傣族和其他民族的泼水节有很大的差异性。

“浇花节”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 于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 一般3~7天。节日开始, 德昂族群众穿上节日盛装, 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 带上准备的食物, 手捧鲜花, 汇集到奘房中过节。仪式由寨里长老主持, 男青年敲象脚鼓女青年合着鼓点跳起“堆沙舞”。群众为佛像冲浴, 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泼水仪式后, 举行供食祭词和长队象脚鼓舞取水活动。浇花节具有十分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内容涉及德昂族的宗教礼仪、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工艺、婚姻习俗和传统饮食文化及精神领域的诸多方面, 是德昂族社会习俗千百年来传承、延续的主要载体, 是德昂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1]

2. 傣族泼水节内容

泼水节传说较多, 普遍流传的是:很久以前, 有个魔王, 他杀人放火, 无恶不作, 给人类带来灾难。因他神通广大, 谁也斗不过他。不久, 他抢来七个民女为妻妾, 她们都怀恨在心。一日魔王喝得大醉, 妻妾就用话套他:“大王的本领真大, 刀杀不死, 火烧不死, 水淹也不死, 世上只有你不会死了。”魔王酒后失言:“我也会死, 只要拔下我的一丝头发, 就能把我勒死。”等魔王酣睡后, 妻妾就从他头上拔下一丝长发, 绕住魔王的脖子, 然后使力一勒, 魔头果然落地。但魔头落地即起火, 于是她们只好轮流抱魔头, 一人抱一天, 交换时就互相泼水, 冲洗血污。天上一日是人间一年, 而且交班的日子正好是清明节后第七天。后来世间太平, 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个民女的大恩大德, 便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过泼水节。

泼水节是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而传入德宏傣族地区的, 其最早是一种宗教仪式。到了节日, 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 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 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 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 表示祝福, 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 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 涌出大街小巷, 追逐嬉戏, 逢人便泼。文雅的则用树枝蘸水泼。“水花放, 傣家旺”, “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 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 笑声朗朗, 全身湿透, 兴致弥高。入夜, 村寨鼓乐相闻, 人们纵情歌舞, 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 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 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

二、两种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价值

1. 浇花节文化特色

浇花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 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 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习俗。节日之前, 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准备泼水工具;小伙子们却用竹篾编成漂亮的小花篮, 送给自己心上人。节日那天, 小伙子在人群中搜寻。当看到心爱的姑娘背着自己赠送的竹篮, 便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们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 对对情人相遇后, 便互相尽情地泼水, 嬉戏, 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浇花节的程式是:第一天集体在寺院听活佛诵经, 只能向佛像浇水, 再为佛爷洗手, 不能浇到身上, 群众之间更不能相互泼水。第二天为佛像沐浴。第三天早晨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 端来放在堂屋中央, 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 晚辈给长辈叩头请原谅自己一年来对其不孝之处, 长辈们也检讨自己不足;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 同时双方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午后人们排成长队, 跟着象脚鼓点, 涌向古树下、泉水边, 唱歌跳舞, 互相追逐, 泼水祝福。

2. 泼水节文化特色

德宏傣族泼水节是具有浓厚世俗色彩的宗教节日。德宏傣族泼水节体现了德宏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农耕文化现象。泼水节活动除了有浴佛、拜佛等佛事活动外, 它还有祈雨迎春耕, 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 具有农耕文化的特性。另外, 它还体现傣族水一样的文化心理。它具有民间节庆与政府法定节庆的双重身份。民间主导性与地方政府参与和支持成为该节庆活动的主要运作方式。大型活动由政府组织, 小型活动由各村寨组织, 届时有军民联欢泼水, 有各村与各村之间互相泼水以表祝贺, 有自发式的走村串巷的泼水活动。

“泼水节”在其流传过程中, 它融入了傣族的许多民俗文化元素, 成为呈现和展示傣族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被认为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乐器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 它已成为承载傣族许多文化事项的重要载体。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不断丰富, 由于傣族年轻一代传统文化素养的不断缺失, 加之傣族传统泼水节不断受到社会主流节日和各种西方节日的冲击, 傣族泼水节特有的文化生态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泼水节的佛教色彩和民俗色彩越来越淡, 泼水节已变成了娱乐式的泼水狂欢, 而年轻一代真正懂得这一文化内涵的人越来越少。

3. 两种少数民族节庆的文化价值比较

泼水节和浇花节在仪式上都包括采花、请佛、浴佛、泼水、送佛等环节, 这是外界将其等同视之的重要原因。从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角度来看, 浇花节与泼水节有着基本一致的象征意义, 其核心仪式活动的主旨就是赕佛。“赕”是巴利语的音译, 汉译为布施、施舍、供奉。赕佛是向佛祖布施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救赎和解脱的途径, 以期通过对佛的供奉获得今生或来世的福报。

浇花节中的许多风俗习惯被认为“是德昂族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由于德昂族与其他很多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 因而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又被赋予了强烈的感情, 并成为了代表德昂族的标志, 体现着浇花节所独具的社会价值”。[2]“泼水节”是一种民族歌舞文化的传承方式。在泼水节活动中, 傣族人民会唱山歌、表演傣剧、武术, 举行“嘎秧”舞活动等, 这些是傣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载体。傣族泼水节通过整合主体特有的文化符号、艺术元素、民风习俗与审美价值, 延续了傣族文化艺术的持久性与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傣族文化艺术的传播范围, 增大了节日艺术活动的受众群体, 加强了民族间文化艺术的交流。傣族泼水节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与传承载体, 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民族节日就是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持世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3]

参考文献

[1]丁菊英.德昂族浇花节文化内涵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 2012, (3) .

[2]云南省德昂族研究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浇花节[R].2007.

篇9:傣族泼水节的由来和意义

关键词:傣族泼水节;由来;意义

节日是人们一同分享喜悦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团聚,我们欢笑,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着内心的幸福。那说到节日在我们的印象中最先浮现出来的恐怕是国庆、中秋、春节这些全国人民一起庆祝的日子,但不要忽视的是还有一些小众的节日对部分少数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彝族的火把节,藏族的赛马会等,它们如同传统节日一般是各民族特有的文化财富,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来自云贵高原的傣族人民自己的特色节日——泼水节。

一、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浴佛节”,在傣语中叫做“桑勘比迈”也就是汉语中新年的意思。泼水节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最为流行的来自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火魔统治着傣族人民生活着的地区,他烧杀淫掠无恶不作,致使一年四季没有风雨庄稼颗粒无收,人民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这种情况被火魔抢走的七个姑娘再也无法忍受决定除掉这个恶魔,于是她们佯装高兴陪火魔饮酒趁他喝醉之后取下一根火魔的头发将火魔勒死。没想到的是火魔的头颅掉在地上滚到哪里哪里就会燃起大火,眼看着大火即将蔓延到附近的村庄这七个姑娘轮流抱住魔头,并轮换着用水冲洗污浊直至火魔的头颅化为了灰烬。为了纪念这七个姑娘的英勇表现,傣族人民每逢这一天便相互泼水表达自己对身边人的祝福。

每年农历清明前后在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活动来庆祝这一传动节日,在为期三到四天的庆祝活动中,每天都有着其不同的意义。庆祝的第一天在傣语中叫做“宛多尚罕”即为汉语中送旧的意思,说起来倒是和我们的除夕有一点点的相似,他们在这一天会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转而打扫房屋清理灶台,同时为盛大的庆祝活动进行物资准备。第二天叫做“空日”很奇怪的是对于傣族人民来说这一天不属于一年中的任何一天,人们在这一天会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他们不再考虑生活中的种种琐事,给劳累了一年的自己留出一片净土用来反思用来享受。第三天的“元旦”就要开始进入泼水节的正式环节了,人们穿上民族的传统服饰挑上清水走上街头用独具民族特色的方式送给亲人、朋友甚至路人最真挚的祝福。人们翩翩起舞,敲锣打鼓声响彻云霄,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傣族人的熱情。

二、傣族泼水节的意义

不要以为在这个盛大的节日中只有泼水这一个简单的活动,泼水节只是一个载体,在这个体制下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美妙。“丢包”就是泼水节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在傣族文化中“包”是爱情的象征,在这个节日里,未婚的青年会男女各排成一排,女生将自己用花布精心制作的香包投掷给心仪的小伙子,小伙子再投掷给姑娘用以进行情感的传递,漫天的香包飞来飞去。爱情不是浓烈的玫瑰花,一个亲手缝制的香包能替代更加贵重的礼物,朴素的傣族人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最唯美的爱情观。

还记得杨丽萍那支博得了无数掌声的孔雀舞吗?孔雀是傣族人最为神圣的鸟类,同时也有着幸福吉祥的寓意,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他们用肢体模仿孔雀的动作,一颦一簇间将优雅和自然带入了这个浮躁的生活。也许没有孔雀舞那么出名,但象脚舞同样是庆祝泼水节的一种舞蹈。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七八岁的小朋友在这一天他们都会穿上盛装来到村里的空旷地带参加集体舞蹈,无论是象脚舞的稳重热情还是孔雀舞的动感和唯美,幸福与爱融合上节日的祝愿,欢快的傣族人正享受着自己家乡的美好,这样的日子即使连续狂欢三天三夜也不会觉得疲惫。赛龙舟和放孔明灯也是泼水节会涉及到的活动之一,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同样的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但是不同的少数民族风情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

既然是泼水节那重头戏自然要放在这个”水”上了,不要随随便便拿着一个矿泉水瓶就对着别人泼水,这样显得太轻率了。最遵守传统的傣族人会在井里取出清水然后放入鲜花或者一些带有香味的物品,并将水带往附近的寺庙祈福,之后用树枝将水中的花瓣枝叶取出将水轻轻撒向长辈以示尊重,最后将剩下的水想要祝福的人身上表达最真挚的祝愿。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有的人会开着小货车装着水沿街泼洒,有的孩子则会用喷水枪嬉闹。

很多人会想国家有这么多缺水的地方为什么还要用这种方式浪费水资源呢?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像我们在节日喜欢放烟花一样,泼水节作为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它存在的意义不亚于汉族人民的春节,忙绿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一天回家团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友谊在泼水节上都会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无私的祝福将自己村子间的关系调理的更加融洽。不仅如此,泼水节还如同一个纽带连接着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他是这个民族的代号和象征,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支柱,一个并不庞大的民族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傣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宗教信仰的民族,他们始终相信水是圣洁的化身,神与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他们相信人是有前世今生有轮回的,只有通过不断地给别人祝福自己的来生才能获得神灵的庇护,正因为如此,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他们才能时刻保持着一颗不被世俗污染的纯净心灵。

参考文献:

[1]刘祖鑫. 金沙江河谷傣族泼水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2]杨筑慧. 旅游业发展中的节日符号操弄——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篇10:描写傣族泼水节的优秀作文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红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一用力,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后来,魔王的头掉进了小河里,七个姑娘为了不让魔王再危害人间,于是拿着魔王的头,但是魔王头上的脏水流了下来,于是村民们用水来泼掉七位姑娘们身上的脏东西,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每年就有了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脚鼓的伴奏下,傣族人民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各自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篇11:傣族的民风民俗作文: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傣族泼水节

2.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民风民俗

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

4.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精选)

6.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同步作文500字

7.六年级民风民俗作文500字

篇12:傣族的泼水节小学生优秀作文

有一次,我们去傣族玩,有幸参加了泼水节,我换上傣族的服饰,去一起参加泼水节。我拿了一个刚买的脸盆,放满水,朝人海泼去。这时,有人在我背后拿起水,朝我倒过来,吓得我赶紧逃回妈妈身边去了。忽然,一盆水朝我的头上直冲下来,我立刻变成了“落汤鸡”。我一回头,原来姐姐也换好了衣服来参加了呢!我生气了,姐姐过来哄我,我拿起一盆水,朝姐姐和妈妈泼了过去。我笑得前仰后俯,姐姐和妈妈的样子太好笑了,大家都玩得不易乐乎。

不一会,来了一辆车,上面坐着傣族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拿着水盆往下泼,不管认识不认识随便泼。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大家泼着。我也被车上的人泼得不成样子,我为了“报仇”拿起一盆水往车上的人泼过去,我乐了,车上的人被泼得不成样子。我正张开嘴笑,一盆水从我头上倒扣下来,原来是爸爸,我生气地拿起水盆,连倒十几下,把爸爸淋得浑身湿透,妈妈为爸爸“报仇”又给我来了一次浇灌。

篇13:《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 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 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 阅读时图文结合, 读中感悟, 在理解内容, 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美好情境, 获得情感体验, 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 会写“龙、恩”等12个字, 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 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 分清主次, 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1) 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 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 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 限于生活阅历, 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 板书课题, 读课题。

2. 问题导入: (1) 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 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 (两个问题涉及全篇, 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想, 边看边画, 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 进入意境。

4. 学生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 (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 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 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 议一议, 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 人们·敲起象脚鼓, 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 议一议, 读一读。

8. 以问促读。

(1) “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赶来”说明人们急切地想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四面八方”说明各地、各方面的人都来了。) 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2) 地上撒满了花瓣, 江面是一条条龙船, 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 想象一下, 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 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 “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 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 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 学生很快入境入情, 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 所有人物栩栩如生, 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 既便于讲述知识, 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 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 周总理来了, 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 (投影放大课文插图, 引导观察图画。) 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 (他身穿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 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 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 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 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 (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 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 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 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 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 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 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 教学多音字“盛”。教师引读第2、3句, 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 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 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 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 祝愿他们———

(2)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 祝愿他们———

(3)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 祝愿他们———

(4) 练习句式, 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 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 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应读慢一些。 (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 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 (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 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 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 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 咖啡色长裤, 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 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 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 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 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 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

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 (总理爱人民, 人民爱总理, 他们亲如一家人, 他们心心相连, 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 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

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 过得又“那么开心”, 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 “令人难忘”的。

3. 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 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

(4个。) 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 (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 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篇14:泰国的泼水节

追溯泼水节的起源,它原本是泰国的日历新年。在每年阳历4月13日的宋干节,又称泼水节,是属于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特殊庆典。“宋干”是运行之意,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开始。宋干节象征着与家人、社会及宗教之间的关心、爱及紧密结合,在此时泰国的男女老少会穿上新衣,并带着食物、贡品到寺庙供奉和尚,到了下午则会清洗佛像,年轻的一辈会将芳香的水倒在父母和长辈的手中,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也祈求神明保佑,以此感受社会的和谐、关怀大众、保护环境等,这也就是宋干节成为泼水节的由来。自从1940年泰国改用公历后,就将宋干节泼水节定为本国的传统节日,而这个热情奔放的节日庆典又成为旅游的一个新热点。

几年前,我正好在泰国旅行,那年的泰国新年是在4月16-20日,全国上下都在庆贺着传统的民族节日。旅游车行驶在曼谷街头,可以看见整个城市都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路上随处可见的是,行人都在用水互相泼洒,而且往往是趁他人不备就一大勺的水从头上一下浇了下去,于是被泼到的人就全身湿淋淋的,像是刚刚从水中被打捞上来,这时泼水的人和被泼的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哈哈大笑。為了保证充足的“水源”,家家户户门前都放了巨大的水缸,还不停地用水管向其中注水,人们在用水泼向他人的同时,也不忘为自己祝福,时不时地用水对着自己泼个两三勺。有趣的是,有些人干脆就在被泼之后就地取材,顺便“清洁”一下自己,擦些洗发水洗个头、用点肥皂洗个脸。而我们的旅游车也遭到了如此“礼遇”,经常会有路人用大桶对着车窗泼洒幸福之水,引起我们一阵紧张。但不幸而又幸运的是,空调车车窗密封水泼不进.于是我们在车上兴奋地欢呼。而泼水的人们却也不气恼,大家在车上车下互相挥手对视,爆发出阵阵狂笑。

传统的泼水习俗可能有意为着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而现在的泼水节则更是趣味的成分居多。为了寻找更多的新年快乐,使泼水行为更加深入民心,许多人泼水不是在家“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在曼谷和芭堤雅,许多各式各样的皮卡车奔驰在路上,其中不乏名牌车型。这些皮卡车平时是用来运货的,现在却派上了新的用场——载人。每辆车上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而且车上放着数个硕大的水缸,人们就用手中的大勺或是小盆装水,见谁泼谁,不管是人是车,无一幸免。只见阵阵“大雨瓢泼”,“洒向人间都是爱”。而车上的人也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如此“礼遇”,所以大多数人都宁愿轻装上阵,男子们赤裸上身、只着短裤;女子们也是一身迷你打扮,健康的棕色皮肤加上清水的洗礼,在金色的阳光下闪着光芒,真是生动极了。

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你要以为泼水节只是泼水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泼水节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向他人身上擦奶油和面粉。在路上,一些人家就在门前设摊,以很便宜的价格出售小包装的面粉,这些面粉被人买走后,加上水和成糊状,被恶作剧地擦在别人的身上。在曼谷街头,到处可以从人们的脸上、衣服上、身体上,甚至摩托车、汽车上看到一道道一片片一层层的面糊“肆虐”过的痕迹。而据导游讲.泰国平时异性之间是不能互相接触身体的,而在新年人们为了祝福,允许异性间互相用面粉涂抹,这就加深了这场“面糊大战”的声势。

看到大家对泼水节的兴致,导游特别交待我们也可以参与进去,但是事先一定要作好心理准备。因为泼水节时小孩子会和游客嬉闹,泼水器、水枪、水管将全部派上用场,防不胜防。参加活动时,除了服装上要做好准备外,还要牢记,如果有人向你泼水,其实这是对你表示美好的祝愿,因此千万不要躲藏、生气或发怒,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双手合十,说一声“沙瓦迪卡”(泰语您好之意)表示问候,或是干脆直接回敬他们,可不要成为狂欢中的异类哟。在他的鼓励之下,我们也加入了痛快泼水、尽情欢乐的行列,并且对“对于爱,付出会比获得更幸福”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用意有了全新的理解。

尽管泼水节是全民皆欢、充满祝福的活动,但有个问题却不容忽视——安全的隐患。据报载,仅那一天,泰国死300多人,伤2万多人,大多是因为泼水引发交通问题。而在接下来的几天,在曼谷我们就看到,许多警察不定期出动维持交通秩序,但他们也免不了被泼水和涂面粉。据说在某些地方,为了降低泼水节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禁止一些行为:用水枪、脏水或坏掉的饮料猛烈地向他人洒水、或是丢冰袋砸伤人;在女生脸上洒粉、或故意戏弄女生的脸部、胸部及臀部等。在曼谷,泼水的路线也被限定在某些固定的街道上。

在泰国做客只有7天,就与她匆匆作别,但泰国人的热情、发自内心的欢乐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有人家财万贯却没有心灵上的安宁,为什么有人身居高处却缺少幸福的体验?泰国是个贫富差异悬殊的国家,许多人身处困境、甚至衣食无着,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享受快乐的信心、寻找幸福的决心、不吝赐福于他人的爱心,所以他们才能真正拥有如此坦然与灿烂的笑容。

篇15:傣族泼水节作文

中国的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傣族了。因为傣族是一支有着悠远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傣族恐怕是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了吧。我十分喜欢傣族。

傣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泼水节,傣族的泼水节相当于我们的春节。所以,这个节日对傣族十分重要。泼水节是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天至五天。至今,傣族还流传着一个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很透露了这个可恶的恶魔,但是用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恶魔有六个妻子,可他还不满足,于是,他又娶了一个漂亮而秀丽的女子。有一天,七个女子聚在一齐,商量对付恶魔的方法。夜里,她们装作十分乖巧的样貌,把恶魔灌得叮咛大醉,并问出了杀死他的方法。他们趁恶魔睡着时,拔下她的发丝,把恶魔杀死了。谁知,恶魔的头刚一着地,地上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姑娘连忙把恶魔的头给抱了起来,大伙立刻就灭了。于是,七位姑娘每人轮流抱一天,天空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人们对七个姑娘感激不尽,用干净的水泼向姑娘们,把她们身上的血污与疲惫冲去。于是,这一天,就成了傣族著名的泼水节。

在节日的最后一天,人们一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然后,用清水“洗佛”。“洗佛”完毕,群众性的泼水立刻开始了。只见男女老少纷纷上街,带着花色不一、形态各异的容器互相泼水。嘻嘻哈哈声不绝于耳,真是热闹非凡呀。“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带着吉祥、幸福与健康的水花在空中不断绽放。

划龙舟在泼水节的第三天举行。水上停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着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只听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铉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一路上,带走了无数的喝彩声。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治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满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晚上烟火飞向空中,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很是漂亮。

篇16:傣族泼水节作文

傣族每年的泼水节是在三月,只历时三至四天,所以我们观看的这个泼水节,不是正式的,只是给游客观看的一个小型活动,可即便是这样,这壮观的场面还是让我难以忘怀,更不用说那正式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还是傣族的新年,一共有三天,人们在这几天里面,被泼得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里面福气就会越多。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举办泼水活动的场地,这里,已经有一些小孩子,换上了泼水的服装,拿着小小的水盆,来到水池里面,用水盆舀起水来,向离自己近的人身上泼去,被泼中,不用闪躲,这是别人的祝福,被泼得越多,福气就越多。 由于我害怕把身上弄湿,所以没敢参加这个泼水活动,只能看着水池中心那些大人和小孩们在那里欢快地嬉戏了,不过这样也是挺好的。

接下来,人们举行了泼水节的活动,他们舀起水来,像高处泼了十下,这应该是代表着十全十美。接下来,他们再次舀起水来,向高处那个塔上雕刻有自己生肖的方向再次泼了上去,这应该是让自己的生肖在新的一年里保佑自己,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运气。

举行完了活动,人们又散开了,不过这回由于有的人加入泼水的行列里面,所以场面更加壮观了,再加上一旁的大喇叭放着动听的音乐,这种场面就更加美妙了。

篇17:傣族泼水节作文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大恶魔,他在人间胡作非为,经常把别人种的庄稼弄坏,可是它的力量非常强大,村民们无可奈何,逃得套,走的走……

这天傣族泼水节到了,我们哥哥穿上了泳裤,拿着盆子和水枪。音乐缓缓的停了下来,舞台上一下子喷出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喷泉。我们接了一盆水,就开始泼了。人们有的拿桶泼;有的那盆子泼;有的拿水枪;还有的甚至拿手泼。

眼前有一个戴着毛巾的阿姨,因为就只有她一个人的衣服没有湿,所以大家把目标都转向到哪个阿姨上面了。

那位阿姨被迫的成了“落汤鸡”,妈妈说过,泼水节那天,谁的衣服最湿,谁就带来好运,因为泼水可以洗去她身上的霉气。我相信这位阿姨来年一定有好运。

篇18:有关泼水节的作文: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泼水节的时间, 第2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 第3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狂欢到深夜的快乐气氛。

【学情分析】

作为云南人, 学生对泼水节都有所认识, 有的学生还亲身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因此, 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 我紧扣课题中“欢乐”一词,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地阅读课文, 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 让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经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体会、领悟到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 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 我们初步感受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进一步了解欢乐的泼水节, 与傣族人民同乐。

(全班齐读课题)

师:进入课文之前, 老师要考考你们是否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你们还认识吗?

(复习字词, 指名拼音认读词语, 全班齐读)

师 (过渡) :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 词语掌握也很牢固, 让我们翻开书, 开始我们今天的泼水节之旅吧!

2.品读课文, 体验感悟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已经知道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那这么盛大的节日开始前, 都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这一天, 人们提着桶、端着盆, 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 有的撒上花瓣。

(课件出示, 指名读句子)

师:这个句子中, 哪些词语体现了人们对泼水节热切期盼的心情?

生:“早早”、“早已”。

(指名回答, 板书:早早、早已)

师:除了准备的时间早以外, 泼水节的水与平时的水有什么不一样?

生: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指名回答, 板书“香水、花瓣”, 指导朗读)

师:“早早”、“早已”要读出急切期盼的语气;“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要读出欣喜、欢乐的语气。

师:我们和其他人一样, 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泼水节欢乐时刻的到来, 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吧! (生齐读)

师:终于, 开始泼水了!人们是怎样欢度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欢乐的泼水节》。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人们泼水的, 读一读课文, 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 (朗读) :开始泼水了, 大家互相追赶, 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 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指名读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汇报, 教师随机点拨)

生:人们泼水的场面很愉快, 通过“追赶”、“灌”、“泼”可以看出。

(师板书:追赶、灌、泼)

生:参与泼水的人多, 有“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生:参加泼水节的人们被泼得全身都湿透了, 但是大家不生气, 反而很开心。

师:这样过节, 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心情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指名范读, 教师相机指导:全句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多形式练读:指名读, 分组读, 男女生赛读, 全班齐读)

师:为什么全身湿透了, 却还能笑得这么开心呢?

(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谁身上泼的水多, 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怎么能不高兴呢!

(指名读句子)

师:泼水节是给予祝福的节日, 人们一定非常的开心, 你能读出这样的心情吗?

(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范读。师相机指导:全句读出高兴、幸福的语气。多形式练读:指名读, 分组读, 男女生赛读, 全班齐读)

生 (齐读第二自然段) :勤劳的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祝福, 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泼水节的活动结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师 (朗读)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 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人们唱着歌, 跳着舞, 赛起了龙舟, 放起了烟火, 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理解句子, 师指导朗读)

师:泼水节还有哪些活动?持续的时间长吗?

生: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师:这样丰富又欢乐的活动就要结束了, 你的心情如何?你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心情吗?

生 (齐读) :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结束这欢乐的泼水节活动吧!

3. 总结全文, 熟读成诵

生 (齐读) :夜深了, 傣族人民还沉浸在欢乐的气氛当中, 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 跟着傣族人民, 再次回味一下我们今天的泼水节之旅。

师:可以不看书完成下面这个填空吗?

这一天, 人们 () 着桶, () 着盆, () 来到了 () 。大街的两旁 () 准备好了清水, 清水里有的 () , 有的 () 。开始泼水了, 大家 () , 你拿瓢往我衣领里 () , 我端盆向你身子上 ()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 () , 人人脸上 () 。清水是 () 的象征, 谁身上泼的水多, 就意味着谁得到的 () 多, 怎么能不高兴呢?

4. 教学生字“吉、祥、如、幸”

师:这些生字, 你们还记得吗?

(指名用组词的形式说)

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学生自由反馈, 师相机指导识字方法)

5. 指导“吉、祥、幸”的书写

吉:上半部分是上横长、下横短的“士”;

祥:左半边是“礻” (示字旁) , 而不是“衤” (衣字旁) ;

幸:可以分解为“土”和“羊”, “土”的下横比较长, 也可以理解为把“辛”的最上一点换为“十”。

上一篇: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下一篇:带团导游词上饶婺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