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2024-05-07

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共9篇)

篇1: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优化产业调整增强示范带动

不断开创扶罗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扶罗镇人民政府

(2011年4月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扶罗镇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9个村民小组,3574户,1.54万人。总面积10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7万亩,林地10.48万亩。境内交通方便,“晃天”、“晃三”省道穿境而过,土壤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素有“新晃粮仓”之美誉。

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牢记发展主题,把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特色种植模式、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加快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镇的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打好三张经济品牌

一是打好优质稻种植牌,促进粮食增产。作为“新晃粮仓”,我镇结合自身实际,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积极推广优质稻种植。同时,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政策精神,全面落实种粮补贴、1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有关惠农政策,积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好地实现了粮食增产。仅2010年,全镇种植水稻达到8756亩,其中推广中高档优质稻4000余亩,主要分布于横坡、扶罗、拱夫、东风、伞寨、桐木等村,全年水稻产量达到4200吨,粮食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借助皂溪“新米节”的平台,使我镇优质稻谷每斤价格高于市场0.8元左右,仅此一项每亩优质稻让农民增收近千元。二是打好烤烟种植牌,帮助农民增收。扶罗镇山林多,耕地少,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干旱作物的生长,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把烤烟生产作为全镇主导产业来抓,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税、企业赚利的“四赢”目标。2010年,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发动,全镇实现土地流转1468亩,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300余亩。投资1200多万元修建了现代烘烤工场和烟水工程项目。其中,现代烘烤工场占地32亩,是目前怀化市最大的现代烘烤工场。同时,还新建了新式现代烤房100座、育苗大棚4个、存贮车间1个,并成立烟叶专业合作社1个,发展百亩以上种植大户5户。另外,新建水渠15.36公里,完善了克寨、弓判、拱夫、扶罗、伞寨五个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确保了项目区农田的旱涝保收。2010年,全镇收购烤烟2310担,种烟村烟农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三是打好特色种植牌,推进农业增效。通过实行产业合作、规模经营、共同发展的方式,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了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切实推进了农业增效。2010年,全镇种

植韩国大萝卜800亩、金银花750亩、葡萄600亩,马铃薯180亩、优质辣椒300亩、生姜200亩,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其中,桂贡村的反季节韩国大萝卜和优质辣椒种植使得该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

二、促进养殖产业发展,写好肉牛特色文章

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黄牛养殖效益明显。我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地优势,积极发展黄牛养殖业,扶持桂贡、伞寨等村发展规模养殖,成立了专业的养牛协会,建立起“协会+农户+企业”的养殖模式,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通过养牛小区、养牛协会的带动,全镇饲养肉牛7000多头,全年出栏肉牛4000多头,养牛户人均增收350元。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能繁母牛发展迅速。在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紧密围绕“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的目标,将发展能繁母牛产业列入“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范围。通过深入的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引导有条件的农户进行能繁母牛饲养,目前已形成了以桂贡、东风、皂溪等村为中心的能繁母牛养殖小区。2010年,全镇发展饲养5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农户27户,饲养10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农户5户,饲养20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农户2户,促进了全镇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强化示范带动效应,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我镇积极发挥皂溪和伞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效应,扎实推

进全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010年,完成了皂溪示范村2公里长的环寨公路及村内主干道工程建设,通畅和硬化率达100%。完成8400米入户道路硬化,硬化率达98%。完成了全村193栋二檐子古木质房屋和庭院的美化亮化,新修2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引资45万元增建电信基站1个,全村拥有移动电话520多部,安装固定电话96户,电视和宽带入户率分别达100%、10%。另外,伞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完成组级公路1.93公里和入户便道7000米的硬化工程,至此全村12个村小组都通了水泥公路。同时,完成人饮工程、畜牧小区的项目建设以及300户房屋美化亮化工程。另外,全村电话和电视普及率分别达40%、80%。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文明进步程度进一步提升,农村整体面貌进一步明显改观。目前,这两个村为我镇生态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正引导全镇人民为建设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扶罗而不断前进!

篇2: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一转一合”打造特色品牌

“四位一体”创建现代农业核心区

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我们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年月,自成立之初,我们就坚持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蔬菜基地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品牌基地核心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工、农、牧、商”全面发展的致富道路,达到了“有品牌、有基地、有中介、有市场”,并实现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建设现代农业核心区的发展模式,现拥有资产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达到0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现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亩(其中有机蔬菜基地150亩),奶牛养殖小区亩,山区生态旅游种植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党支部为核心,共同谋划农村发展大计

村东靠,西临,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全村共有 户,口人,耕地 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拥护,村两委会班子精诚团结,引领村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充分认识到“党支部要实现农民致富,离不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支部作为坚强后盾”,也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1

全村上下合舟共济,真抓实干,走上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康庄大道。年度农民年均纯收入超过元。我村连年被表彰为“五好红旗村”和“党支部文明单位”。年被市农委评为“ ”。2009年在评比活动中,被评为“ ”。

二、率先实施土地流转,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与农业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经营相比,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一种更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土地经营模式。推动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过去的只有奶牛小区一处,群众大多靠天吃饭,靠外出打工赚钱,农民收入水平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去甚远,不足以支撑全村的各项事业建设。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蓝图,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破除瓶颈,走出困境,如何使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解放思想,只有科学发展,只有土地流转,农民才能富上富。

在了解到上级有关土地流转一系列政策后。我们决定以土地流转为核心,建立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高标准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村两委首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分别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认真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在统一思想后,我们拿出方案,再交村民小组和全体村民进行表决,在了解到土地流转带来的种种好处后,全体村民一致通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登记造册,让每一承包户签字盖章,核实地亩、等级,统一丈量到户;村委按每户人口、地亩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一式三份,村委一份,生产组一份,户一份,在保证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同意将土地收归集体,统一托管规模经营流转;流转单位与村委会再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把土地流转承租款交到村委,村委按每地块的等级,按每亩700元、800 元到1100元不等的租金发放到户。通过土地流转,解除了村民务

工经商的后顾之忧,使农村劳动力得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最重要的是农民收入增加了。

三、组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的致富靠山

土地流转的顺利实施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尊定了良好的基础。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就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带动了周边前夏、李官、后夏、胡同店等10多个村的畜牧养殖及蔬菜产业发展。同时为更好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化生产。合作社本着“服务成员、共谋发展、民主管理、社员受益”的宗旨,实现了“七统一”。

一是统一规划。依托基地,将我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划分为办公生活区、采摘体验区、餐饮接待区、技术培训区、生产示范区五部分。整合畜牧养殖、能源建设在蔬菜产业上综合应用,形成了蔬菜、奶牛、沼气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区。现已种植38个蔬菜品种,为省工委、省移动公司、市妇联日供无公害蔬菜3万斤,日产鲜奶10吨,鲜奶直供佳宝乳业有限公司。

二是统一技术。按照章程要求统一采用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奶牛养殖技术,大量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发展的有机韭菜全部按照有机栽培模式进行管理。

三是统一培训。新建了标准化培训教室,高薪聘请苍山县蔬菜局技术人员进行常年指导,并由区畜牧局聘请德国奶牛养殖专家给予合作社奶牛养殖户统一进行技术更新培训,建立了蔬菜远程诊断系统,蔬菜病虫害实现了在摄像头前请教专家,实现了对基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四是统一包装。向品牌要效益。村里统一注册使用了“万鲁牌”商标,全部箱装销售,提高了农产品档次。2009年蔬菜科技示范基地,被评为市现代农业首届“百花奖”十大特色品牌基地。

五是统一销售。合作社开通了网站,通过网络先后与中油加气站、高速服务区、等十多家公司建立业务关系,签订了订单,经营收入900多万元。其中仅区每天就配送蔬菜、肉、蛋、奶等食品近2吨,经营收入5000多元。

六是统一配套。我们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蔬菜基地新购置了手扶拖拉机、大功率变压器、高压线等各类设备,生产功能进一步加强。配置了配送车辆2部,新建了冷库,实现了流通与储藏两条腿走路,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奶牛小区新引进先进挤奶设备1套,建设挤奶厅一处,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每户建立了消毒池,完善了挤奶规程,美好了小区环境。

七是统一管理。合作社社员实行量化指标,责任到田、责任到棚,产量与工资挂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使合作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轨道。

四、“四位一体”模式见实效,农民增收效益显著

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大大改善了农村现状,改变了农村面貌,农民喜上眉梢,干部乐在心里,村农业发展也完全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变“多数人种少数地”为“少数人种多数地”。通过发展农合组织,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促进农村分工分业,让更多农民从农业、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到二、三产业中就业挣钱。我村的年轻人进企业务工,月收入1000-1500元左右,家庭妇女上奶牛小区、蔬菜基地、企业职工每月收入500-800元之间,光此一项村增加土地收入每年近50万元。二是变农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从而提高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实现农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三是变“少数先富”为“多数共富”。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对社员实行交易量分红制。合作社以保护价收购社员的蔬菜产品,年终根据经营收入与社员进行年度结算,在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后,拿出赢利部分的60%,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量的多少进行分

红,去年共分红3.7万元。

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感激。在2010年的工作中合作社将围绕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这一主题,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经营规模,强化蔬菜基地硬件建设,建造高标准的蔬菜冬暖展示棚,蔬菜冷藏库,引进推广新、优、特蔬菜品种,硬化道路,修建绿色观光长廊,种植观光采摘型瓜果蔬品种,办好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蔬菜采摘节,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娱乐场所。同时,我合作社将继续围绕科技兴农这一战略,修建高标准的科技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平台,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就业空间,围绕产业抓特色,围绕特色抓基地,围绕基地抓效益,发挥好基地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作用,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3: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本刊讯5月22日上午, 农业部召开2013年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工作视频会议, 分析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形势, 明确工作目标, 部署做好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省农机局局长高明飞代表山东作了《立足抢收科学调度全力组织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工作》的发言。

高明飞局长表示, 为确保全省夏粮适时收获、夏种适时进行, 山东将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强化信息服务, 科学调度机械。进一步完善机手手机短信服务机制, “三夏”期间为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免费提供天气预报、作业市场、机收价格、维修加油等有关信息, 引导跨区作业机械合理流动、安全作业、有序转移。继续实行小麦机收日报和24小时值班制度, 全天候为机手做好信息咨询等服务。二是强化组织协调, 避免机车盲目流动, 提高农机作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组织各地大力推行“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免耕贴茬播种”的“一条龙”作业模式, 缩短作业时间, 加快收播进度, 确保小麦机收、玉米机播同步压茬进行。三是强化部门配合, 做好保障服务。加强与公安、交通运输、经信、工商、质监、气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 落实好交通疏导、事故处理、路费减免、用油保供、农机打假、气象预报等服务工作, 确保跨区作业顺利安全有序进行。四是强化安全监管, 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把安全生产贯穿于“三夏”生产的全过程, 全面做好农机“体检”,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努力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省农机局领导班子成员、省农业厅和省农机局有关处站负责人在省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各市农机局领导班子成员、有关科 (处) 室和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各县 (市、区) 农机部门主要负责人, 在各市分会场收看了视频会议。

篇4: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禹州清龙山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总投资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达3000万元。公司除了建有一栋办公楼外,仓库、职工宿舍、食堂、鸽子房、暖房、孵化室、鸡舍等占地面积共计1.3万平方米。公司现有职工110余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5名。

禹州清龙山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为主,通常采用新建、擴建和改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生态开发。目前该公司正全力实施高效农业综合生态开发项目。

该项目占地面积5000亩,规划建成2000亩的绿色薄壳核桃生产基地、800亩的观光采摘绿色果品基地、200亩的苗圃基地,以及2000亩的高效经济林生产基地。其中,经济林生产基地将主要种植松柏、油桐、刺槐、梨树等经济林木,还将建设水源涵养区1000亩,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区100亩,养殖柴鸡100万只。

禹州清龙山公司董事长马水林表示,种植项目建设属于一次性投资,主要包括种子苗木投资,肥料、农药、农膜投资,挖穴定植用工、水电投资以及一些排灌设施等投资。种植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道路系统、农用机具运输车辆、微型冷库、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养殖设施、塑料大棚、日光温室、服务管理、产品交易设施、休闲设施(游乐设施、山庄酒楼、垂钓设施、儿童娱乐设施)等投资,共计1.05亿元。此外,该项目还将建设办公室、职工宿舍、仓库、加工厂房、深井等设施,以及消毒机、高压清洗机、自动孵化机、暖房、运输设备等配套设施。

截至目前,禹州清龙山公司已投资800万元,种植万寿菊花4000亩,计划再投资1.3亿元建设发酵、烘干、储存于一体的加工厂。据了解,今年该公司在禹州市各乡镇种植的万寿菊花将达3万亩以上,并投资建设以叶黄素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眼黄金软胶囊和易拉罐饮料的深加工基地。

禹州清龙山公司坚持种植业依附养殖业,养殖业反哺种植业的发展原则,使生态种植养殖系统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状态。该公司今年计划散养柴鸡40万只,年销售土鸡蛋2500万枚,销售土鸡20万只,年销售收入4300万元,实现利润2600万元。公司投资购买的孵化机、暖房、消毒机、高压清洗机、自动饲哺计料系统,养殖业全部实行自动化管理。此外,该公司现代化的运输设备大大节约了产品原料成本的运转周期。

禹州清龙山公司实施的“果草牧一体化生态开发工程”项目符合国家当前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顺应当前果品、畜牧产品生产发展的方向和人类回归大自然的呼唤。项目前景广阔,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可观,投资风险小,回收快,回报率高,将对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和山岗薄地改造有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马水林说,清龙山生态果草牧一体化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山区生态治理的典范,区域经济的窗口,观光旅游的景点,创新农业的摇篮。项目经过三年的建设期后,将进入永久性收益期。届时,项目每年销售收入将达2.1亿元,实现利润1.45亿元。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关注众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是公司一贯秉承的企业精神。”马水林告诉记者。

禹州清龙山公司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倾向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面向社会招工时,公司主要招收企业下岗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部队转业军人,让这部分人有活干、有钱赚、有饭吃、有衣穿,切实为政府分担压力,分忧解难。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快速发展的禹州清龙山公司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抢抓现代农业的有利时机,不断创新,逐步壮大规模,持续为河南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和农民生活富裕贡献应有的力量。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董事长马水林的带领下,禹州清龙山种植养殖公司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篇5:农业科技典型发言

以科技进步加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近几年,青冈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振兴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第一要务,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前提,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根本,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为载体,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找准科技推广与“三农”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搭建科技推广与发展经济有效对接的平台,创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升级,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期次,受训农民达万多人次,推广科技成果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活化推广载体,在平台搭建上求新。我们从平台搭建上入手,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推广载体,使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新品种、新技术与农户零距离接触,全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一是以园区展示为主攻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建科技示范园区,集试验、示范、展示、培训、推广为一体,是科技推广的有效途径。2004年院县共建工作实施以来,青冈县本着“围绕产业建园区、建设园区带产业、抓好产业促推广的原则,在全县建标准化园区15个,面积4500亩,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和新项目150多项。同时我们总结以往重园区建设,轻园区展示,忽略推广的园区建设教训,本着“建、展、推”并重原则,首先组织县乡农技人员深入园区,搞好调查记录和技术鉴定,确定推广品种和推广技术项目,为展示推广新技术

1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县乡科技工作者、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到园区参观学习。全县共组织田展览人数2.2万人(次)。同时,加大宣传培训和推广力度,最大限度地把园区展示的好品种、好技术、好项目在全县推广开来。使科技园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没有黑板的课堂,没有硝烟的成果转化主战场,确保了科技成果真正送到田间地头。二是以辟建农民学校为着力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的实施,全县已建成农民学校64个,做到有标志牌、有电教设备、有网络、有桌椅,为农民培训提供场所,并选聘县农业中心科技人员作为教师,进行授课。特别是针对部分农户在发展棚室蔬菜产业方面缺乏管理经验和种植技术的实际,我们在民政乡公平村创建了农民田间学校,从科技示范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了1栋温室和1座大棚,由县农业中心经作站牵头承包,进行蔬菜的种植,既给农民培训做基地,又给农民作示范,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举三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以开辟农业专栏为突破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深入宣传农业科普技术,推广典型经验,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在县电视台开辟农业专门栏目---农村天地,节目内设农技之窗、要闻快讯、农资推介、气象服务、农时跟踪、政策解读、乡村亮点七个板块,讲授综合性农技科普知识、农经、农时指导,推广种养加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新经验。开办以来,已录播节目期小时,让群众足不出户掌握农业知识和信息。四是以开展科技下乡为切入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利用科技大篷车,由县文工团和农口相关部门自编自演小品《家庭批判会》、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深入全县乡村巡回演出,既丰

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宣传了党的农村政策和科普知识,深受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二、创新工作机制,在有效服务上求实。推广体制改革后,公益性职能增加,经营性服务弱化,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推行社会化服务,拓展推广领域,加速成果转化,实现双赢,相得益彰。具体就是“三建”“四合作”。“三建”即:一是建科技合作社,提高示范效果。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全县种植业生产的技术权威部门,承担全县技术推广的重任。既要领着农民干,又要给农民做示范,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2010年,县农业中心率先成立了农业科技合作社,在劳动乡自立村和芦河镇先锋村两个流转土地500亩,采用保护地栽培措施种植玉米,进行玉米高产创建,亩产达到950公斤,亩效益达到500元,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带作用,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二是建优良品种示范区,规范玉米品种使用。针对近几年玉米品种多、乱、杂,农民选种难的实际,县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种子管理站三家联合,组织全县种子经销业户,拿出自己经销的主打品种,在芦河镇先锋村和劳动乡自立村统一流转土地进行试验示范,专门抽调县农业中心技术人员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秋季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测产,筛选出适合每个区域种植的玉米主栽品种,向社会发布,规避农民盲目选种带来的风险。三是建稳定师资队伍,推广菜单选学培训方式。采取县里培训师资,师资培训乡镇科技骨干,科技骨干培训农户的办法,对乡村干部、致富能人、科技带头人进行集中培训,其中仅12月份就组织培训师资 人,并成为培训农民的重要师资力量。县农委根据全县产业结构发展需要和农民实际需求,组织相关部门结合自身业务设计出培训授课内容、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下发到各乡镇。由各乡镇根据全县选学课程安排表,结合乡镇需要选择本乡培训内容,县农委根据菜单选学内容,组织师资深入乡村进行培训。截止目前,通过采取群众“点菜”、部门“买单”等互动形式,举办技术讲座 期次,培训人员万人次。“四结合”即:一是与龙头企业合作模式。青冈县长林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速冻粘玉米为其支柱产业,粘玉米年栽培面积2万亩,玉米螟防治是提高等级、增加效益关键措施。县农业中心与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承包,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达到防治效果,每亩技术转让费20元。由于防治效果好,平均提高一个等级,亩增收100元。二是与科技实体合作模式。瑞雪农业是集科研、推广、经营为一体的科技服务实体,多年来与农业中心进行技术合作,不断发展壮大,繁育的蔬菜种子在国内占有一定市场,营销的玉米种子占全县总销售的50%以上,年销售额近千万元。2010年,提供推广经费10万元,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农业中心帮助选定推广新品种;帮助指导5个新品种示范区;对瑞雪农业经销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帮助组织农户进行田展;帮助搞好技术培训。三是与经合组织合作模式。2009年县农业中心就与民政乡公平村蔬菜生产合作社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派技术骨干到村上挂职,合作社出资,进行常年技术指导,取得了很好效果。2010年县农业中心又与建设乡双付村农业合作社进行技术合作,合作社拿出增产部分1%,用于技术协作费用,匡算每亩10元,总计5万元。合作社经营土地5000亩,全部推广覆膜技术,合作开展玉米高产创建,亩产达到2000斤。四是与农资公司合作模式。我县天丰化肥经销公司就是与农业中心合作

起家,化肥销售占半壁江山。这次改革县农业中心与经营脱钩,与他们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与天丰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推广部门示范成果的新肥料、新农药、新农膜等新的农资新产品,经由天丰公司以优惠价格供给当地农民;农资公司经销的新产品由各乡镇示范园区进行示范、田展和推广。通过农资企业的资助,推广部门联合搞新产品推介活动。

三、突破体制制约,在人员管理上求变。一是实行上收下放制度。为切实加强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2008年以来,我县从优化调整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有效履行公益性职能入手,对全县推广体系进行综合改革,实行“上收下放”。“上收”是将乡镇具有本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工作从乡镇管理体制中剥离出来,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人、财、物、事权归上,专业技术人员调配使用权、考评考核、职级晋升等,由县农委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实行垂直管理。“下放”是由县推广中心向乡镇派驻专业技术人员,重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指导站,今年,就下派技术人员人,使技术人员带着任务、带着技术、带着责任、带着效益专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二是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县乡(镇)农业科技人员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进人公开招考,用人竞聘上岗,人员岗位依据工作需要、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合理流动,依法解聘不合格人员。通过宣传动员、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竞职演说、评委打分、组织考核、任前公示、发文任命等程序,县农业中心全员45人和乡镇推广站共计38人全部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科技人员,调动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对科技示范户,我们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

篇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发言材料

邢台沃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胜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做为企业代表,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邢台沃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地点位于任县任城镇南西村北,是在原邢台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是一家集蔬菜种植、采购、检测、物流配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蔬菜公司。注册了“沃隆”牌商标。2008年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业开发科技示范园位于永福庄乡杨固村,现已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蔬菜标准示范园(创建)”生产基地、省商务厅首批“农超对接”项目基地、邢台家乐园物流配送基地,任县“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园区核心示范区占地358亩,其中拱棚252亩,露地56亩,日光温室50亩。园区内种植的品种以特菜、硬质番茄、辣椒、无公害网棚韭菜为主,占设施蔬菜总数的80%。

在经营管理上:公司以任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依照国家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以每亩每年700-1000元长期承租农户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以“调整种植结构,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实行特色种植”做为主线,彻底转 1

变了农民的种植观念和意识,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同时,扩大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集中管理”的模式。农户无需投资,在公司技术人员统一指导下生产,收入分基本工资加效益提成,月平均收益女工达800元、男工可达1300元左右。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辐射周边发展设施蔬菜面积达1500余亩,农户人均收益每年提高了300元左右,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为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奠定了扎实基础。公司也在原发展基础上投资500万元建设了一座有害残留检测试验室、两条净菜加工流水线及包装车间、一座500吨位气调式恒温库在内的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区,可对基地及周边的蔬菜产品全部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蔬菜的附加值,扩大了公司的品牌优势,并能新增产值10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公司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形成了基地生产、冷藏加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公司直营店直营的产业链模式。

公司和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农业、蔬菜、开发、商业、农工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7: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一、顺应天时,集成技术,加快新技术推广

为了摆脱小旱小灾、大早大灾,年年抗旱、年年受灾的被动局面,全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顺应天时和作物生长规律,坚持在实践中集成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早作农业的技术路线。针对我省大部分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且时空分布不均,与夏粮作物生长错位的特征,压夏扩秋,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力求降水期和作物需水期相吻合,有效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水资源总量和有效降雨不足的实际,千方百计蓄住天上降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确立了用水、保水、蓄水、拦水、节水五大技术体系;将“修梯田、打水窖、铺地膜、调结构”等多项抗旱措施组装配套,综合运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早作农业适用技术。

在实践中,坚持蓄墒与保墒技术并举、农艺与农机技术结合、生物与工程措施配套、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探索出了集地膜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抗旱、保墒、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实现了早作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去年以来,经受了冬春连旱、夏伏特大干早的考验。一是将无效降水变为有效利用。在覆盖方式上,变半膜为全膜,集雨面积扩大了1倍;在播种方式上,由平铺穴播变为双垄膜侧沟播,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提高了1倍;在覆盖时间上,从春覆膜变为秋覆膜或早春顶凌覆膜,有效地保持了秋冬季节土壤水分。构建了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单一技术为综合技术、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科学抗旱体系。二是扩大了玉米适种范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改善了原来不能种植玉米的部分山早地的水分和地温条件,使玉米种植区域延伸,与半膜覆盖相比,全省可扩大玉米适种面积300万亩。三是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在正常年景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增产35%以上,马铃薯平均增产30%以上。大旱的2007年,49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亩均增产超过100公斤,高的达到150公斤,有力地促进了旱作农业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四是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通过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带动了玉米、马铃薯、草食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全省玉米面积由2000年的697万亩扩大到今年的l051万亩,其中今年比上年新增215万亩;马铃薯面积由626万亩扩大到998万亩;夏秋作物比例由51:49调整为40:60;草食畜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上升到45%,比2000年提高7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牧渔各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旱作农业区,我们还先后推广了以机械深松耕、少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抗耐旱品种为主的生物抗旱技术,以垄沟种植为主的抗旱播种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施用专用肥等培肥地力技术,促进了耕地质量和科技抗旱水平的提高。现在,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集成配套技术已成为支撑我省科技抗旱和旱作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践表明,技术集成创新不仅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形式,而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整合资源,集成要素,加大支持力度

甘肃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从2003年起步,显著的抗旱增产效果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同时也使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高度统一。但由于旱作农业区是我省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地政府财力有限,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再加上支农资金量少分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技术的推广速度。2006年,全省仅示范推广10万亩。2007年,省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在32个常年受旱县示范推广,实行整村推进、技物结合、科技入户,全省推广面积增加到49万亩。2008年,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在42个早作农业县全面推广,全省推广面积增加到289.5万亩,是2007年的5.9倍,增产粮食8.7亿斤。2005-2008年4年累计推广350多万亩,总增产粮食超过10亿斤,增加农民收入5.25亿元,受益农户达80多万户。

今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从省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农牧厅、水利厅等部门筹措1.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对项目区种植农户进行地膜补贴,政府采购地膜9750吨、起垄覆膜机13812台,每亩补助1.5公斤地膜。项目区9个市州的市县两级政府筹集和整合其他资金1.73亿元用于项目配套,省市县每亩地膜补贴量达到3公斤以上,政府补贴数量达到地膜实际需要量的一半。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省农牧厅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了《全省旱作农业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对省补资金的使用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各地也制定了农膜及农机具使用管理办法及补贴标准,对享受补贴的农户以村为单位,登记造册、张榜公示,确保了农膜真正补贴到种植农户。各级财政资金的足额落实,带动了农民投工投劳和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发展旱作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针对年初冬春连旱的重大灾情,省委、省政府于2月17日紧急召开了全省早春顶凌覆膜现场会,各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顶凌覆膜行动,覆膜时间比往年提前1个月,完成顶凌覆膜面积548.8万亩,包括2008年秋季覆膜的l43.2万亩,今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6.92万亩,比上年增加403万亩,基本上覆盖了我省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再加上去年保留一膜两年用的66.3万亩,今年实际应用面积达到758.3万亩,预计可增产粮食15亿斤。事实说明,创新资金整合方式,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是加快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和旱作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行政推动,形成推进旱作农业发展的合力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问题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陆浩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和旱作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徐守盛省长亲自抓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指导旱作特色农业发展。刘伟平副书记、泽巴足副省长多次主持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中的实际困难。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旱作农业现场观摩等工作推进会,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早作农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省直有关部门和旱作农业区密切协作配合,注重发挥引导和协调推动作用,着力加强了资金投入、技术指导、项目扶持和设施配套等工作。统计部门选派专门工作组,运用随机抽样等办法核查任务完成情况。省级6个民主党派分赴各项目市县实地检查指导,推动了工作落实。在这一技术推广中,我们积极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变革。一是由科研、教学、技术推广部门先后在不同类型的旱作农业区试验示范,建立集中连片示范点316个、科技示范户2万户,各类示范点面积达到170多万亩,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完成了对各种抗旱增产技术的组装配套,带动了早作农业技术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二是农业行政部门统筹考虑降雨时空分布和各地的地理条件、普及能力,将年降雨量在300—400毫米的地区作为优先和重点推广区,逐步扩大推广规模,目前已推广到年降雨量在250--500毫米的整个旱作农业区。三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把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稳定解决温饱、促进农民增收的革命性措施来抓,使这一技术在全省适宜地区得以大面积的应用。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篇8: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徐梅从围绕中心任务、主动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狠抓工作落实, 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团结引领, 把党外知识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三个方面, 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高校工委统一战线亮点工作和特色做法。

徐梅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 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按照省委统一安排,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决策部署, 坚持把高校统战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抓实抓好, 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 面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范围扩大、人员增多, 工作内容增加、难度加大的新形势, 统战工作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如何站在“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建什么样大学, 怎样建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战略高度, 去统筹谋划、传承创新,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篇9:农业统计工作典型发言

这13起假劣农资典型案件中农药案件5件,种子案件3件,兽药、饲料案件4件,肥料案件1件。

1.广西南宁市申迁等人制售假劣农药案 201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农业部门根据举报,依法查处了位于沙井三津村一制售假劣农药窝点。经查,该窝点负责人名为申迁,现场查获大量氧乐果、甲拌磷等农药产品以及标签、打码机等物品,检测封存的10种农药有效含量均低于标称值,其中7种添加了其他农药成分,属假劣农药,2013年销售额达278万余元(2014年没有销售单据,销售额无法估算)。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查处,案件嫌疑人申迁已被批准逮捕。

2.湖南南县良邦农资销售中心经营假劣农药案 2014年8月,湖南省沅江市农业部门依法查处了南县良邦农资销售中心(以下简称良邦农资)经营假劣农药案。经查,良邦农资销售的袋装和瓶装1.8%阿维菌素乳油研发者为周端午,标称生产企业为湖南天人农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人公司),检测发现两种包装产品均含有未登记农药成分“毒死蜱”,且袋装产品有效成分不足,判定为假劣农药,致1965亩早稻不同程度减产,受损农户134户。目前,良邦农资法定代表人张建良被网上追逃,天人公司法定代表人何胜乾被刑事拘留,周端午被依法批捕。

3.安徽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假农药案 2014年7月,湖北省襄阳市农业部门根据举报,依法查处了安徽一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诺公司)经营假农药案。经查,一诺公司销售的“甲宽红粮乐”(48%莠去津可湿性粉剂)系贵州天润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润公司)假冒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检测有效含量仅为20.9%,致襄州、襄城、樊城等地300余农户损失60余万元。目前,一诺公司法定代表人刘金库和天润公司法定代表人黄代胜已被提起公诉,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4.江苏省盱眙县朱鹤松生产经营假农药案

2014年5月,江苏省盱眙县农业部门根据群众举报,会同公安机关依法捣毁了东海县山左口乡一制售假农药窝点。经查,该窝点负责人名为朱鹤松,所生产的除草剂“旱田丰40%乳油”(标签标注为“除草剂24D,辛酰溴”)致盱眙县3个乡镇700余亩小麦绝收。案发后朱鹤松共赔付受损农户56万余元。目前,嫌疑人朱鹤松已被取保候审。

5.江西省鹰潭市双收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假农药案 2014年8月,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农业部门执法检查发现,隆平粮社宏玉植保专业合作社发给农民使用的“6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涉嫌为假冒农药。经查,该产品为鹰潭市双收农药有限公司假冒湖北康欣农药有限公司产品,涉案金额10万余元。目前,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6.吉林省四平市于志红等人制售假劣玉米种子案 2014年2月,吉林省农业部门联合公安机关一举捣毁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一制售假劣玉米种子黑窝点。该窝点有完整的种子加工、存放、包装生产线,现场查获散装玉米种子约350吨,成品种子6800余袋,包装袋10万余条。经查,该窝点长期从甘肃新疆等地购入来源不明玉米种子,运回本地后套用其他企业、品种名称进行包装,销售给吉林、黑龙江等地。目前,10名涉案人员一审均被判刑,共处罚金142万元,其中主犯于志红被判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3万元。

7.湖北绿盟农贸有限公司经营假“红缨子”高粱种子案 2014年5月,湖北省浠水县农业局接到举报,称荆州市湖北绿盟农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盟公司)销售的高粱种子种植后致农户损失65万元。经查,该批种子为绿盟公司假冒贵州省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生产的“红缨子”种子产品。目前,法院以销售伪劣商品罪依法判处绿盟公司法定代表人刘贤臣有期徒刑1年,缓期1年,另一嫌疑人被网上通缉。

8.河北省新乐市牛辉、牛雪丽经营假玉米种子案 2014年8月,河北省新乐市农业部门根据群众举报,依法查处了新乐市邯邰镇香城村牛辉、牛雪丽无证经营假玉米种子案。经查,二人从内蒙古调入825.8公斤没有包装的“先玉335”玉米种子,销售给92户农民,致482.9亩玉米严重减产,损失约33万余元。经检测,所售玉米种子与标准“先玉335”品种差异位点达9个,判定为假种子。目前,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9.福建省长汀县吴福福、吴华禄生产经营假兽药案 2014年9月,福建省长汀县农业部门根据举报,会同公安机关依法捣毁了长汀县大同镇黄屋村两个制售假兽药窝点。现场查获包装好的兽药成品300余件、原材料99袋以及各种兽药名称的包装袋200余万个。经查,该两个窝点负责人分别为吴福福和吴华禄,均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目前,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10.福建省长汀县邱腾顺生产经营假兽药案 2014年7月,福建省长汀县农业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长汀县腾飞工业园区内有一制售假兽药窝点。现场查获假冒天津、广西等多家兽药企业成品假兽药128箱、包装纸盒7000余个、制假原料93件以及封口机等物品,案值达70余万元。经查,该窝点负责人名为邱腾顺,未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目前,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11.重庆市永川区梁金瑜等人无证生产经营假兽药、饲料案 2014年8月,重庆市永川区农业执法部门联合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了一生产经营假兽药、饲料窝点。经查,该窝点负责人梁金瑜2013年租用了青峰镇昕怡鞋造车间,聘请二人无证生产假兽药、饲料产品,初步估算货值20余万元。重庆市永川区农委依法对梁金瑜处罚款37万元,没收全部产品、包装和生产设备,并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目前,梁金瑜已被批准逮捕。

12.浙江省武义县雪涛粮食饲料经营部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案 2014年2月,浙江省武义县农业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雪涛粮食饲料经营部在未取得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经营生猪疫苗等兽用生物制品,非法经营额达9万余元。目前,该经营部负责人黄美英以非法经营罪被依法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0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

上一篇:贷款凭个人身份证即可申请办理贷款吗?下一篇:努力才能成功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