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少年散文

2024-04-28

柳下少年散文(精选5篇)

篇1:柳下少年散文

柳下少年散文

那年春天,小七和小雪都是一个高一的学生,稚气未脱,这对要好的朋友吃完饭像往常一样秉承着浪到底的追求在校园里瞎逛,小七说:你喜欢什么型的男生?小雪想了想说,首先要高一点,最起码要跟我形成情侣个头,说完大笑起来。小七也跟着大笑,那时都了无心事,小雪问小七喜欢什么型的,小七想了好久也没想起来,就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同班男生说,就是他那个型的了,顺着小七的手,小雪看到了一个高到手脚走路不协调,黑的看不到五官,瘦的弱不经风的男生,小雪不由的大笑起来,说,你口味很独特嘛,那人越看越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外族人,我们就给他起个外号叫老外吧,小七皱着眉头,不自在的怂了怂肩膀。那时小七十六岁

春天的体育课是最好玩的,没有冬天那么冷伸展不开,小七带着小雪去折柳条,小七说柳条很美,比花儿还美,的确,春天的柳条上嫩牙很娇弱柔软,像新娘头上吹下来的头沙,很美很美,在一排排的垂柳边,小七一抬头就看到了老外,他在拿着柳条很幸福的边笑边跑着,小七很少看到老外笑,看到老外的笑容,小七也想笑,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想笑,那一刻小七的心触动了一下

高一的春天快要过去了,小七的`心事却越来越重,因为她老是能看到老外无论在哪个地方,她觉得她无处不在,甚至在她的梦里,她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上他了,而他却从没正眼看过小七,小七着急了,按捺不住要写她人生的第一封情书,小七的字很不好,可是她还是决定要写,小雪劝她说你千万别写,你写了之后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你俩双双出入,我成了孤家寡人,一种是你俩连朋友也做不成,小七哪听的进去,一封情书被小七连夜写好了,小七趁班里没人的时候放在了他的座位上,过了好多天,老外终于回信了,和小七预料的一样,老外拒绝了,他劝小七好好学习,这种事以后再说,老外的字写的很好,是修长的,和他的个头一样,小七含着泪撕掉了回信,独留下最后的署名,放在她的被子下面。小七在很多年后依然记得他的字,修长俊美,不知不觉小七的字也成了修长的了,别人都嘲讽她,人家都说字如其人,可是你的身材和你的字很不般配啊,的确,小七微胖而且不高,长得又黑,她一直把这个当成老外拒绝她的理由

高一下学期要分文理科了,小七远了理科,小雪远了文科,她们谁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就是意味着从此两路走,小七偷描了一下选科单,他看到老外也是理科,她的心里有了一丝慰藉

高一快结束了,夏日的气氛格外的浓,小雪的爸爸为她们带了一个大西瓜,她们开心的在夕阳下的草坪上吃着,小雪为小七拍了张照片,照片上的小七笑着啃着西瓜,小脸被大大的西瓜挡住了大半个,场面十分惨状。小雪还威胁小七说要给她传到网上去,那天夕阳若血。小七还是感受到了离别的氛围,回到班里她看到老外正在和一个女生乱着玩,小七的心揪似的疼。小七跑出教室泪水忍不住,小雪把她抱在怀里,什么也没说,只是抱着她,紧紧的抱着她,仿佛怕她一松手,这个善良的女孩就会被岁月捞走似的。

高二那年,小七和老外分到了同一个楼层却不在一个班,小七主动要调到最后一排的门边,那样她就能多看到老外,有时老外会抬起头正好看到小七,小七就像做贼似的回过头来,就这样,小七安然的度过了一年,小七却性格大变,因为她在也找不到一个能像小雪一个的好朋友,却经历了那些阴险的同班同学,也是从那时候起她觉得世界上的人都是险恶的,喜欢笑的她却很少大笑了,成绩也一落千丈。那年她十七岁。

高三的高考让小七很有压力,但是她凭借着基础很快赶上了学习而且名列前茅,小七还是会在学习的时候想起老外,老外却从不知情。小七高考很不如意,考了三本,老外只考了个大专,从此小七再也没有见过老外。

小七还是喜欢在柳树下,喜欢待在草坪上看星星,还是会想起那个柳树下的少年。

篇2:柳下少年散文

柳下暗记,柳下暗记李商隐,柳下暗记的意思,柳下暗记赏析 -诗词大全

柳下暗记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五绝   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篇3:柳下惠后人

家谱上的柳下惠画像

“寻找到3前的家谱真是让人高兴。”昨天,70岁上海老人柳明湖手拿一本更“古老”的柳氏家谱说。 这之前他所拥有的家谱,仅仅记载了300年内的宗族情况。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他通过家谱才发现,自己是柳下惠的后人。

柳明湖老人是国画大师柳子谷的儿子,父亲柳子谷生于19,上世纪60年代在山东艺术学院任教,1986年去世。柳子谷的山水兰竹,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闻名全国了,他与徐悲鸿、张书绫挥为“金陵三画家”。

柳明湖老人以前的家谱仅记载了300年内的.情况,“寻找300年前的家谱也是父亲的一个心愿。”

柳明湖老人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在北京的柳哲,得知柳哲浙江老家有一部更“古老”的柳氏家谱。

“柳明湖老人手中的家谱记载显示,他的祖先约在300年前从浙江浦江迁至江西,而我老家就是浙江浦江。”通过对照,柳哲在老家找到的老家谱显示柳明湖是元代文学家柳贯20代后。

这本家谱还显示,柳氏一族的“祖宗”就是后人传说的“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篇4:追忆古柳下作文

远方,夕阳在燃烧,染红了西边的大半个天空。

一阵微风,吹拂着村头那棵古柳,栖息在树上的鸟儿,侧着头好奇在倾听着什么。古柳下,我坐在板凳上,和爷爷聊着怎样学好语文的话题。聊着聊着,爷爷却发出一声叹息:“唉,现在的一些学生呀,学说那外国人的话,比学咱自己的话还用功,可是他们初中毕业时,连拼音都不会,真是丢咱中国人的脸呀!”说完,爷爷沉默了。我的思绪却随着微风向远方飘去……

曾记得,我小时候就与汉语拼音有不解之缘。听妈妈说,当别的孩子才会走路时,我就已经会说话了,妈妈还说我最喜欢说的是拼音,最爱玩的游戏也是拼音游戏。所以现在,我最擅长的.学科就是与汉语拼音有密切关系的语文。我认为学好语文就必须先学好拼音,可以这么说,汉语拼音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曾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个下午,语文课前,我与同桌因为一点小事闹翻了脸,心情很是糟糕。上课了,我们谁也不理谁。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复习汉语拼音,老师讲过声母和韵母后,让我们同桌讨论声调标调的问题。拼音可是我最拿手的,我忘掉了课前的不愉快,主动与同桌讨论起来,我谈了很多的看法。末了我还顺便向她诚恳地道歉,她也向我赔了礼,还说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从此,我们更加团结友爱了,汉语拼音也成了我们深厚友谊的见证。

曾记得,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带上名着和笔记本跟妈妈一块去看望外婆。路上,我看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在路边哭得很伤心。我和妈妈就急忙跑过去,问她怎么了,却发现我们之间语言不通,我给她打手势,她也看不懂,我急得满头大汗。突然,我冒出一个主意:试试用拼音交流一下。于是,我在笔记本上用拼音问她:“你到哪里去?”小姑娘能看懂,在笔记本上紧跟着也用拼音写下她要去的地方。原来,她也是到外婆家,她的外婆就在我家附近,因为她从小跟爸爸在南方生活,说不好普通话,幸亏她认的拼音。我很高兴地送她到了她的外婆家,她非常有礼貌地向我鞠了个躬,表示感谢。妈妈夸我真聪明,还说汉语拼音是那个女孩的大救星。

曾记得……

忽然,爷爷的咳嗽声,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这时,风已停了,天快黑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爷爷,别叹气,我会号召同学们好好学习汉语拼音的,我们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好啊,明天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你这样努力,我也就放心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不时地回头看看那棵古柳。忽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群孩子,他们端坐在古柳下,正跟着一位老人学习拼音呢。我的耳边也响起一阵又一阵清脆悦耳的童音――

篇5:柳下少年散文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译文

庭院下的柳树还有人弹奏歌曲,花丛间也有姐妹在嬉戏。还记得当年在青楼时的那些事,在月光下红窗前写封书信,谁又能替我寄给小莲呢?

烛陪人落泪,春蚕吐丝,诉说着无尽的凄楚缠绵。乌黑的头发又能经得起多少次生离死别,未必能像断弦一样无情。今年依旧比去年还要衰老。

注释

①破阵子:唐教坊曲,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按《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之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此双调小令,当是截取舞曲中之一段为之,犹可想见激壮声容。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②小莲。人名。

③绛(jiàng)蜡:红蜡烛。

④等闲:无端。

⑤吴蚕:吴地的蚕,江苏一带盛产蚕丝,故称“吴蚕”。

⑥到了:到底。

⑦绿鬓(bìn):指乌黑的头发。

⑧无情无断弦:像断弦一样无情。

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赏析

开头两句,描述昔日相聚的欢乐,有人物,有活动,有环境,写得充实而概括,表现了当时富贵之家的那种歌舞升平、安乐豪华的`生活景象。在这个生活圈子的姊妹行中,便有令人思念的小莲。接下来,作者把前两句的描写归结为“春楼当日事”,并把这些回忆写成书信,想要寄给小莲。至此,笔锋陡转,“凭谁寄小莲”,因为不知小莲身在何处,这美好的回忆已无法与她共享了,由此不免引发感伤。

下片开头,虽是化用李商隐的名句,但与原作并不全同,“等闲”、“到了”两个词语起了不小作用,使句意增加了一层无可奈何的感叹,既是“推陈”,更见“出新”,小晏这种艺术手段,尤其值得赞赏。最后三句,感叹人们都一年一年地逐渐老去,今天虽然仍是“绿鬓”,但毕竞承受不住愁恨的煎熬,然而又是仍在苦苦支撑,还不至于立刻就到“断绞”的地步。三句之间,环环相扣,委婉曲折,终于诉尽了九转回肠。

上一篇:县近十年来村庄变迁情况调研情况报告下一篇:学院保先教育活动动员大会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