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2024-04-25

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共8篇)

篇1: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2011年3月30日

刚才,建中同志做了一个简明扼要、也是比较系统的汇报,有关部门也都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成绩来之不易,要充分肯定

近年来,我省物价工作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三高”带来的三大压力:一是内外价格波动关联度高带来的压力。这几年物价波动与农产品价格、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关联度高,我省是农产品供应大省和原材料进口大省,所以关联度相对比较高,这是一个压力。二是我省人均收入较低,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去年我省恩格尔系数城镇是38%,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这是第二个方面的压力。三是我省输入性、传导性程度比较高带来的压力。国际金融危机过后物价上涨,敏感度越来越高,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以给物价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这么多压力,我们把物价工作做到现在这个水平,应该说是来之不易。去年,我省物价总体上稳定,CPI上涨3.1%,比全国略低0.2 个百分点,虽然涨幅比较高,但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今年1至2月份上涨了4.7%,也低于全国0.2 个百分点。这0.2 个百分点是不容易的,为今年调控物价留下了一定空间。所以要充分肯定我省的物价工作是好的,所采取的措施是切实有效的,现在全省的物价水平总体上也是比较正常的。这与多年来全省物价战线上的同志们兢兢业业、辛勤努力、勤奋工作和大量付出是分不开的。借这个机会,通过你们向全省物价战线上的干部职工表示问候。

二、形势不容乐观,要格外用心

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把物价工作抓好。那么物价工作怎么抓呢?我想了几条:

首先,要高站位。物价工作现在跟我们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跟我们的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现在一点点的物价波动,老百姓就很敏感,这是因为物价问题联系到千家万户、联系到365天,还联系到企业、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对物价工作都密切关注。所以,我们要高站位看待物价工作。家宝总理几次关于物价的讲话,都很深刻,他说中国要真正的出问题,甚至是影响政权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物价,一个就是腐败。总理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深刻。我们抓物价工作,不仅仅是指食品或者哪个环节有什么问题,而是对整个社会的信心,尤其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物价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第二,要广监测。要让监测点覆盖到整个物价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做到广监测,得到的数据才是科学的、客观的,否则我们如果得到的数据不全面、不完整,不能够代表整个局面,我们的决策就会出现失误。所以我们要对已设立的价格监测点,进行客观的分析,看看它的代表性、覆盖面,能不能充分反映整个社会的全貌、物价的形势。物价局的同志对这些监测点的选择,还要进行分析研究。第三,要快反应。一定要快、一定要早,不要等到物价已经对社会产生冲击,对老百姓的心理产生影响后,才来临时抱佛脚,出台这样的措施、那样的措施。而是当物价出现迹象、出现苗头、出现趋势的时候,就要及早的给党委、政府报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有时候,一件事情及早的解决了,就比它到一定气候,再来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要好得多,解决的成本也就低得多。我们反应的快慢与否,跟我们工作的力度、监测的准确度、对这项工作的站位高不高都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对于物价问题,一定要高度的敏感。

第四,要准研判。能不能做到准确的研判,取决于我们监测的广度,取决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与分析是不是客观、有依据。我们分析问题,要有依据,做出结论,也要有依据,这个依据来自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而且是全面的、真实的反映。

第五,要善参谋。给政府当好参谋,出好的主意,拿好的方案,拿务实管用的方案,也就是出手的成本是低的、效果是好的方案。有时候问题出来了,你用牛刀去杀鸡不行,这样的成本太高。如果你反应太慢的话,成气候以后你用牛刀都不行了,所以当好参谋,就是要看我们给党委、政府拿的方案是不是科学,要善于当好参谋。前段时间我们应对的方案是正确的,既能治标,很多东西又着眼于长远。今天物价局的整个汇报,我感觉到是有理有据,有分析、有数据、有对策、有建议,今天这个汇报讲得也很好,说明你们这段时间是下了功夫的。

第六,要大作为。物价工作要有大作为,做好了对我们整个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都会产生重要作用。物价工作直接牵涉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广大民生,直接关系到我们工作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所以这项工作是很重要的,希望“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协同非常关键,要加大力度

物价部门有自己的职能和作用,但光靠物价部门要把物价工作做好是很困难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相关部门必须通力配合,这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设好基地。如副食品基地、菜篮子基地、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就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与物价工作相关联的重要的基地要建设好。现在特别突出的是,去年反映天气变冷后,我省地产的蔬菜受到影响减产,外调蔬菜的价格就高起来了,这样就很容易被动。这就迫使我们无论如何在过去的基础上,要加大副食品基地、菜篮子基地的建设,提高基地的水平和档次。这样才能稳住我省蔬菜种植面积和提升种植水平。请农委牵头,从规划、土地、建设等有关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出台一个文件,稳住我们的菜篮子基地,提升我们现有基地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寒地冻,我们始终能够保证一定的蔬菜供应量供应市场,掌握稳定市场价格的主动权。希望通过每年不断地努力,不断增加种植面积,5年下来,我们在设施农业上,要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二是开辟好通道。把流通环节一定要搞好,要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加大“农超”对接,减少环节,降低收费,把各个环节、各项收费压到最低程度,这样才能把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下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一点非常重要。各地已经采取的措施必须坚持,同时还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调研基础上不断地研究制定新的办法,解决好流通环节的问题。

三是监管好市场。农产品到了市场以后,也还有一个监管的问题。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哄抬物价行为,保持健康有序的经营秩序。

通过我们的努力,抓好“十二五”期间的物价工作,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篇2: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省委书记王三运主持

甘肃省委19日上午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书记王三运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甘肃当前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研究谋划,狠抓工作落实,以有力有效的举措和求真务实的行动,努力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王三运传达了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冯健身、欧阳坚、蒋文兰、刘永富、罗笑虎、刘立军、陆武成、吴德刚、石军、泽巴足等省领导出席会议。

王三运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甘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对甘肃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族宗教、基础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稳定以及党的建设、省委换届等重大问题,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明确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语重心长,饱含着对甘肃的深厚感情,充分体现了对甘肃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这是我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针,对我们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摆在全省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王三运强调,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准确把握今年工作成就的突出亮点,深刻认识到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要准确把握明年工作的着力重点,深刻学习领会中央明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和五项重点任务,真正把中央的要求和甘肃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中见到成效。要准确把握宏观政策的关键点,敏锐把握、对照找准、用好用足中央在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区域发展、项目建设、扩大内需等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和政策取向,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宏观政策给甘肃带来的重大机遇,实化具体化贯彻落实的有效措施,千方百计保持和发展我省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

王三运强调,要远谋近施,抓实见效,突出我省转型跨越的着力重点。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强调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稳是基础、进是目的,好是前提、快是追求。要把加快转型与跨越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步伐、做大经济总量,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坚定不移地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幸福指数。一要提升研究谋划能力,在经济发展上求得突破。我们要实

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要求,压力很大,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首要的是提升敏锐把握机遇和政策的能力、科学谋划和落实的水平。当前,尤其要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中央扶贫开发、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把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机遇,把握国家出台的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拿出有力有效的对接措施和办法。同时要发挥我省的特色和优势,在文化、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加大研究和谋划力度,打造有效的项目平台和工作载体,争取更多地进入国家战略和政策扶持层面。二要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在扩大开放上求得突破。要积极把握国内外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用好我省现有的资源和市场,加快大开发大开放,在扩大招商引资、加快产业承接上下更大的功夫。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用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更新。要构建开发开放的有效平台,加快走出去步伐,广借平台,广交朋友,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构建有利于招商引资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三要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在生态治理上求得突破。面对严峻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必须从战略和长远的高度、从民生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来对待,综合谋划,分类施治,一年干成几件事,一步一步地加以推进。兰州是中心带动战略的关键部位,要站在营造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生活环境和对外开放良好投资环境的战略高度,重视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控和治理工作,齐心协力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控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四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在改善民生上求得突破。重点抓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的实施,抓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和散布在全省各地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抓好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五要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在促进和谐上求得突破。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抓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王三运强调,现在正值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做到“三个一律照常、三个务必保持”,即省委已有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律照常,务必保持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省委班子成员分工一律照常,务必保持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转;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律照常,务必保持各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切实增加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加强就业服务,扩大就业规模,鼓励自主创业,力促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切实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以上的目标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要下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任务。

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政策措施转化成实际成效,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抓住关键领域、关键行业和关键环节,实行重点突破,做大做强“中心”,促进“两翼”腾飞,提升“组团”优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打造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依靠创新驱动和开放开发促进跨越发展。围绕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工作,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树立全方位开放的理念,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篇3: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2008年1月2日

省政府就农村低保工作专门召开会议,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会议按照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总结我省去年的工作,部署安排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必将把这项事关千百万农民利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生工程,进一步推向深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农村低保工作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之举,是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的务实之举,是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开创之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合民意,遂民愿,得民心。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这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

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问题,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多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攻坚计划,建立完善了五保供养、灾害救助、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逐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要求后,我省积极响应,2006年下半年开始研究,并着手准备启动工作,在省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省政府庄严向社会承诺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其中第一项就是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将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人均补助260元,以后逐步扩面提标。到2007年6月底,130.9万农村

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核、审批工作全面完成,省财政2.38亿元补助资金和各市、县配套资金,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卡发放到低保户手中,人均月补差达到31.66元,覆盖面达2.54%。推进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将保障对象分为二类或者三类,实行分类施保,尽可能体现了公平,特别是对农村困难家庭收入的核算,采取“以评议为主,以测算为辅”的办法,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应该说,我省农村低保工作起步不算早,但推进比较顺利,工作很扎实;各级财力都比较紧,但都能克服困难,保证了资金的落实。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同志们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农村低保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我省农村人口多,低收入群体多,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或致贫的情况多,这决定着我们提标扩面的压力大,动态管理的难度大,保障公平的责任大。面对这“三多”、“三大”,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基础不够牢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到位等问题,今后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真心服务,过细工作,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每个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要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最近,省政府已研究决定,重新界定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将全省180万年人均收入低于860元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覆盖面扩大到3.5%,年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437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去年相比,今年覆盖的人口增加了49.2万人,覆盖面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年人均补差标准较去年实际情况增加了近60元。在执行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实际和可能,确定当地标准,可适当提高,但不能低于省里要求的标准,这是一个底线。总的来说,今年的任务要比去年重,要求也更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更有效的工作措施,确保既定目标落实到位。

农村低保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责任在地方,抓好执行的关键在领导。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带着感情关注农村低保工作,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沟通,搞好督促检查,形成整体合力。

抓好资金的筹措、管理和发放三个环节,是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在来源上,目前农村低保资金70%由中央及省级财政承担,30%由市(县)承担,中央补助资金的安排重点向贫困地区和灾区、塌陷区倾斜,以平衡整体保障水平。各级财政都应根据当地的财力状况,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安排好资金预算。在管理上,必须严格拨付程序和纪律,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发到低保对象手中。民政部门提出资金分配使用方案时,要征求财政部

门意见,然后报同级政府审批。财政部门要及时将本级预算和上级补助资金全部转入农村低保资金专户,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和纠正同其他救助资金随意混用的错误做法。在发放上,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合理确定保障范围,明确保障对象,该保的一个不能少,不该保的一个也不能多。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不摸清情况、搞准基数,就很难真正体现公平,很难把我们补贴的这笔钱尽快发到老百姓手上,很难让最困难的群体真正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围绕这三个环节,省政府将适时通报各市、县农村低保工作和资金发放情况,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的市、县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提出限期解决措施。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拖欠资金,虚报、瞒报资金发放情况的,一定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着眼制度建设,建立农村低保长效机制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既是基本生活救助层面的制度安排,也是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要求的制度创新。应当讲,这一制度创新仍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之中,我们要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好的做法和经验,着力建立和健全农村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要看到,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必然不断上升,特别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农民对最低生活保障公正公平的诉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适应这一

要求,从长计议,动态管理,在增加投入、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保障公平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规范,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目前来讲,关键要在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的框架结构,建立包括低保资金在内的预算自然增长机制。同时,要完善激励奖惩机制,省级在安排下拨中央、省级财政低保补助资金时,要实行与当地财政预算安排力度、资金拨付到位程度、按时足额发放进度挂钩,依据考核情况下拨资金。

农村低保是一项新的工作,与城市低保相比,保障对象分布的地域广阔,人数多,管理复杂,工作量很大。各地要把基础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力量,保障农村低保工作经费,推进低保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提高低保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强化大部门工作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配合,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篇4: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910发布日期:2009-05-08来源:《闽商》杂志

尊敬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许连捷先生、尊敬的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李祖可同志、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孕育收获的初夏季节,安徽福建商会隆重成立了,这是皖闽两省加强交流,升华合作,增进友谊的一件大事。今天的成立大会高朋满座,全国工商联许连捷副主席、福建省政协李祖可副主席、福建省工商联几位负责同志以及福建很多方面的负责同志,包括各兄弟商会的同志都亲临祝贺,我们十分高兴。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对商会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真诚而热烈的欢迎!向积极投身安徽发展的广大闽商致以崇高的敬意!

商会是行业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合作的纽带,是政企交流的桥梁。在日益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展商会组织,对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利用两个市场资源,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徽把发展包括商会在内的中介组织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环视市场体系的一个重点任务,加强深入推进,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目前,各类驻皖商会不断涌现,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维护企业权益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推动我省经贸合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闽商孕育于八闽大地,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上,他们沿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闽商品质更具魅力、更得张扬,开创了崭新的天地。我幸得在福建工作过几年,闽籍企业家开放的胸襟、进取的意识、拼搏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我们相信,安徽福建商会的成立,一定能够把闽商的形象、闽商的精神、闽商的力量带到安徽,闽商和徽商的组合、融合也一定能碰撞出更加耀眼的火花,激发出合作共赢的更大能量。

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对安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融入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发展分工,以及其它各兄弟省市的经济合作交流,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当前,安徽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致力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加快崛起的进程。安徽确实正处于厚积薄发,机遇突显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两大历史性机遇,经济社会日益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安徽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了13.9%,财政收入增长了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8%,这些主要的经济指标的增幅都是十多年来最好水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立足于居中靠东、沿江通海的区位优势,发挥安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教资源极为丰富,具有比较优势这么一个很重要的潜力,着力把安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枢纽,努力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安徽将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广泛参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分工,积极承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同时,加强与广大中西部地区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努力形成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全面拓展开放的格局。发展的加速,开放的扩大,合作的深入,将为安徽的加速崛起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各方投资者创业兴业提

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同时也让我们福建商会有了一个大展鸿图的广阔舞台。

福建和安徽同处华东,长期以来,交往频繁,交流密切。特别是随着闽商与徽商合作的加强,两省之间经贸丝绸之路和人民友谊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希望商会牢牢把握合作发展这个主题,遵循和谐共进这个原则,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把两岸三地和安徽资源有效结合起来,推动福建企业来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安徽企业更多走出去发展。充分发挥窗口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荐安徽,展示闽商在皖大展身手的生动实践,介绍皖闽两地紧密合作的典型经验,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和“至诚、至信、勤奋、敬业”的徽商精神,推动闽商和外来投资者到安徽投资兴业。充份发挥平台作用,按照现代商会的要求,健全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引导会员将闽商特色与创业平台完美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商会的吸引力、凝聚力,使安徽、福建真正成为幸福之家、和谐之家。

篇5: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日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十二五”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依托,是从根本上改变我省能源资源型产业比重偏大状况、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举措,也是我们发挥自主创新试验区、皖江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叠加效应,推动安徽经济长期又好又快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必须突破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摆在“十二五”发展突出重要的位置,从一开始就要紧紧扭住不放。前一阶段,有关方面在深入调研、上下衔接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经过省委、省政府深入研究论证和决策,出台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今天我们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就是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部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的具体思路、具体任务、具体措施,明确和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十二五”是转型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我们抓产业转型,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其中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寄予厚望,这是培育安徽发展新生力量的希望所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到了必须全力推进的时候。

首先,这是非抓不可的事。现在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各地,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竞争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决定,现在就比谁抓的快、抓得有效。一些兄弟省份很早就下手,投入巨资进行布局,江苏省在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物联网产业捷足先登,有的产业已达数千亿规模。安徽偏重型的产业结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市场约束都比较大,现在到了必须全力突破的时候。

其次,这是早抓早主动的事。这一点,已被我们的发展实践所证明。近十多年来,我省大力发展汽车、家电等新的产业,对结构优化产生明显的推动。“十一五”末,汽车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接近8%,比“九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电气行业比重接近10%,比“九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要不是我们抓得早、抓得主动,就不会有这样的成效。从地市看,凡是在培育新兴产业、高端产业上动手快、力度大的市,发展的势头都得到了增强,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像合肥、芜湖这几年之所以能够跨越式发展,与大力培育电子、信息、装备等高端产业密不可分,实现了产业结构和发展实力的“脱胎换骨”。相反,一些在培育新兴产业上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原有的优势也会逐步消失。更为重要的是,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更新得快,产业成长得快,如果我们动作慢了,就会落在后面。种种情况告诉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全力以赴、只争朝夕。

第三,这是政府必须全力作为的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成长性,政府必须加强引导。目前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领军企业少、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支撑不足、产业发展有点无链等问题,涉及到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环境服务、金融支撑、政策激励等综合性因素,没有政府的强力引导和支持,就很难实现预定目标。如果说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更多要靠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去倒逼,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更多需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这是我们在认识上必须明确的一点。当然,政府发挥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二、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导向

“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性新产业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从一开始就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明确职责,快速推进。目前省里《意见》提出“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要突破一万亿元,“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这个目标怎么实现,靠什么保障,落实在哪些产业、哪些地区,都要成竹在胸,心中有数。这方面,我想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在发展重点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省里已确定八大产业作为当前主攻方向【即: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但这八大产业也不是齐步走,还要明确次序,分清先后,从最有基础、最能见到成效的产业抓起。各地要主动作为,找准特色,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尽快取得进展和成效。省里有关方面要引导各地精心选准自己的发展重点,不能简单同构,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

二是在发展举措上要坚持企业牵动、项目带动。总体上就是要强化领军企业、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打造新的支柱产业,进而聚集上下游产业,形成比较长的产业链和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大产业需要大企业牵头担当,大项目骨干支撑,没有大的领军企业,就没有好的牵动项目,没有项目产业发展就是空壳,必须把培育领军企业、重大项目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三是在支撑推进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力量,充分发挥我省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加快做大做强自身特色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保障在创新,要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提前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撑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要抓省外的引入,发挥皖江示范区、央企民企合作等平台作用,下功夫引进一批先导性产业和“总部经济”,争取更多高端产业来我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内外结合和多方发力,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短到长。

三、近期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任务重,头绪多,我们应当分清轻重缓急,有主有次,大力推进。突出要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抓好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完善。“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初稿已经拿出来了,要通过各种形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使之更加完善。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各个分项规划的制定和细化上,做更深入的工作,主要处理好上下、左右以及大小规划之间的关系。从纵向的要求讲,我们既要做好省级规划与国家层面规划的严密对接,保证省一级规划内容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又要做到各个市的产业规划与省里面的发展目标相一致,防止上下冲突。从横向的要求讲,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规划要与整个试验区、示范区的规划相互照应,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各个市之间也要做到从地情出发,错位发展,培育特色,防止产业同构、千篇一律。从立体的要求讲,我们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同时,务必抓好分行业子规划的编制。未来五年八大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必须有量化的指标定位,必须有实际的项目支撑,必须有具体的单位实施,防止彼此打架,影响规划整体功能的发挥。二是抓好项目的谋划和实施。我们必须把项目培育作为牛鼻子,紧紧扭住不放,关键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突出深度谋划。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什么样的项目来支撑,我们的原则要求,必须是投资规模大、关键技术国内领先、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具有较大的牵动效应。突出动态管理。项目的储备是工作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各地在实践中只要培育引进了符合政策要求和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特别是有助于发挥我省比较优势、有助于弥补产业链缺失的高端项目,我们都要积极支持,不可一开始就限定一个明确的范围,画地为牢。目前有关方面初步摸排了一个项目库,包括“千百十”工程的重点项目,都要实施动态管理。突出加快建设。项目的谋划也好,项目的引进也好,最终还是要靠落地建设。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推进项目的实施上,千方百计争取在手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要建立“千百十”工程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工作责任机制,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推动项目计划加快实施。

三是抓好支持政策的出台和细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阶段,特别需要政府推出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目前,省里已经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我们一定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加具有体系化。这次会议讨论的两个文件,一个是《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一个是《办公室工作职责》,要根据今天会议讨论的意见修改完善,尽快报省政府下发实施,特别是要根据引导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将引导资金用出去,推动支持的项目加快建设。省直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调研,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扶持政策,对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门类、具体项目、具体企业都要有实质性的“干货”支持,真正做到用地为之供应、信贷为之倾斜、人才为之集中。要继续大力争取国家支持,利用好自主创新试验区和试点省建设这两大品牌,把部际协调小组会议赋予我们的优惠政策充分放大,包括争取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等,更有力地推动工作。

四是抓好技术的支撑和突破。从科技更好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来说,目前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重大技术突破并生成集成性产品、形成产业链方面还不够。我们重点培育和打造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哪些方面开展创新,需要在哪些组织科技攻关,必须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和产品,进行认真梳理,形成创新的需求库。要锁定关键领域。省里已确定以试验区为重点,今年省市联动凝练实施100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100项关键技术,形成150项重大研发成果,这些都要见到实效。要锁定成果转化。技术成果若不进行转化,只能是留守在实验室,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方面我们还要特别重视产学研战略联盟、技术服务平台和交易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

五是尽早筹备好全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之前,要充分调查研究,摸清下一步工作的方向,找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准备不充分、研究不充分,会议就不能忙着开。

四、要建立高效的工作推动机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机制保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以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调研、政策宣传、办法制定、规划谋划、项目安排等方面,积极主动,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工作基础。应当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推进节奏是快的,抓得是实的,成效也是明显的,应当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努力,在健全机制、提升效能上再下功夫,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重点要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发挥好办公室统筹协调的作用。办公室既是决策研究的参谋部,又是工作推进的协调部,虽然不代替具体部门职能,但要能够有效整合部门职能,非常重要。办公室要加强工作研究、调度和推进,建设性地提出意见、建议。要抓调研,充分掌握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把握第一时间的动态,及时做好产业发展调度,提高工作谋划和推进能力。要抓引导,准确把握国家和我省政策导向,指导各地研究出台各项规划和政策,尤其要重视规划政策的契合度和可操作性。要抓督查,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会商及时解决,组织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发挥好各部门协同配合的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牵涉众多部门和众多领域,无论是产业谋划、项目安排、技术攻关、还是政策扶持、环境保障等,都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各级各部门都要增强全局意识和主动意识,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相互配合,相互补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形成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

三是发挥好各市主导推进作用。战略新兴产业项目落地主要在市里,工作推进也主要在各市,领导小组要善于发挥各市的积极性,不能把什么工作都揽在上面。各市要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集中力量快速推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健全战略性新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尽快研究出台规划和配套政策,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形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篇6: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扭住发展 不要扭曲发展

安徽省代省长王三运近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说――

我们需要加快发展,但必须是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发展,是结构优先、民生改善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人民不答应、政策行不通、法律不允许,也经不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要深刻理解好字优先的发展导向,切实增强贯彻宏观调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我们应有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态度,也是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近我到一些市县调研,所到之处,热气腾腾,干部群众企盼发展的劲头令人鼓舞。巢湖市关停一批小水泥,整合上马了几个大水泥,用先进的产能替代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从根本上推进节能减排,值得赞赏。但各地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结构层次不高,新兴产业发育不足,过度依赖资源性产业格局尚未改变,这依然是安徽的省情。有的地方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招商,盲目发展,把那种低水平、低层次的项目当作机遇,“捡到篮里就是菜”,这种不计后果的发展必须改变。

安徽需要加快发展,但必须是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发展,是结构优先、民生改善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扭住发展而不是扭曲发展。实现好字优先,好字当头,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也才是真正地扭住了发展。反之,如果扭曲了发展,发展既好不了更快不了。而扭住的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用可持续的态度对待发展,那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人民不答应、政策行不通、法律不允许,也经不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转变发展方式是我们多年的追求,要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政策的刚性约束,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像巢湖市那样统筹推进“压小”“上大”,汰劣、重优,特别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篇7: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王 三 运

(2012年2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十分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金融工作,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省份来说,地位更加重要、作用尤为特殊。甘肃要推进转型跨越,金融是强力支撑;我们要实现富民兴陇,金融是强大后盾。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务实有效的举措,加快金融改革与发展,推进金融工作更好地服务我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宏伟大业。

刚才,伟平同志传达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对做好全省的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金融改革与发展,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金融对我省发展的贡献突出,必须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去年以来,在全省金融系统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金融工作延续了“十一五”以来的良好势头,呈现出存贷增长趋快、投放结构趋优、融资渠道趋宽、风险防控趋强的可喜变化。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领域的突破,得力于金融的有力支持。去年全省金融机构投向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制造业、采矿业和电力等五大行业贷款总额3013.86亿元,占全省人民币贷款总量的56.69%,对推动全省基础设施改善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民生事业的进步,得力于金融的积极参与。去年我省建成了一大批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项目,金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金融机构提供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生源地贷款等就达到161亿元以上。特别是在5•12地震灾后重建中,金融部门提供的住房重建贷款就达61.63亿元。经济发展的持续,得力于金融的有效保障。到去年末,金融机构提供各类贷款余额达到5700多亿元,是全省生产总值的1.14倍,其中投入的固定资产类贷款达2200多亿元,占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以上。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我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进步,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各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浸透着金融部门广大职工的心血和汗水,金融工作与地方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对此,省委、省政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金融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金融改革发展意义重大,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奋力爬坡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阶段,做好金融工作的意义十分重大。

从经济规律看,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金融不但决定着投资规模,也决定着资金流向和流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资源

配置、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金融的规模、活跃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活力。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方,金融发展都体现了超前性和先导性。比如,广东省去年经济总量达到5.3万亿元,贷款余额也达到了5.86万亿元;安徽省2010年进入“万亿俱乐部”时,贷款规模就达到了1.17万亿元,两省金融规模扩大与经济总量提升的相关性非常显著。抓住了金融,就抓住了牵引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特别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地区经济发展将由起飞期进入加速期,经济将保持长期快速稳定增长,对金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要求会越来越高,金融将从深度和广度介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2011年,我省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迈上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高位平台,我们必须把握发展规律,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目标任务看,金融保障是支撑发展的关键因素。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大量的项目支撑,必须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12%以上,2015年固定资产当年投资额要达到8000亿元,五年累计应达到3万亿元以上,据分析测算,要完成上述目标,五年间全省金融机构累计贷款余额必须达到4万多亿元【根据历年数据计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基本上占一半左右,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8%,五年贷款余额累计要达到4万亿元】,每年平均增长17%以上,任务非常艰巨。

从现实差距看,金融滞后是形成发展差距的突出短板。我省经济发展与全国乃至西部平均水平的差距,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我省不但金融业资产总量较小、实力较弱,金融机构数量不多、结构单一,而且银行机构网点多集中在省会和中心城市,县域、“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还非常薄弱。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不够,直接融资规模还比较小【我省目前只有24家上市公司,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市值1045.5亿元,占GDP的20.8%,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14758.1亿元,占GDP的45.5%】。更为严重的是,我省银行资金存贷比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去年这一状况有所好转,我省资金存贷比为67.79%,全国为70.38%】,说明我省一方面资金十分短缺,另一方面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外流出的情况也相当严重,这是制约我省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缩小发展差距,首先要把金融搞活,缩小金融发展规模和服务水平的差距。

总之,加快金融发展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关键点、着力点和支撑点。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金融改革与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服务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三、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必须准确把握、抓住用好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这些都将为我省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一,外部环境良好。当前,尽管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更为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新型金融市场、机构和产品不断发展,外部环境对我省加快发展总体有利,将为金融业深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第二,政策导向明确。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国家支持我省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及中央支持藏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都明确提出加快金融业发展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内容,为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年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方针和政策,尤其是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金融工作五项基本方针和八项工作部署,明确提出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特别提出要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这对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只要我们用足用好中央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就一定能够促进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投资空间巨大。“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总投资量达3万亿以上,其中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包括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既有传统资源开发项目,也有新兴战略产业培育项目,涉及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民族民生等许多领域,项目类型多样,投资容量很大,特别是随着区域发展格局的变化,我省在资源和区位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项目投资的回报十分可观,必将成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看好的热土、投资的乐土、回报的沃土。

第四,社会资金充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富余资金不断增加。按“十二五”规划纲要设定目标,到2015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至少要达到23100元和5830元,分别要比2011年增长54%和51%,群众储蓄能力和投资意愿会进一步增强,这为金融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总的看,我省金融业正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充分认清机遇中抢抓机遇,在敏锐把握机遇中用好机遇,在有效结合省情中转化机遇,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甘肃跨越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四、金融保障发展的能力应当着力提升,必须瞄准方向、跟进到位

加快我省金融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扭住富民兴陇的着力重点,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投入,努力实现经济金融发展双赢。

第一,要准确把握金融服务的方向。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中心任务是,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今年我省经济工作的目标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确保经济增长13%以上。金融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服务方向,充分体现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切实保障关键领域发展需要,大力加强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努力破解金融发展难题。一要聚焦支持重点部位。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是我省发展的着力重点,是增强我省经济实力和扩大开放的基本支撑。“十二五”期间,我省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投资将突破一万亿元,需要金融机构贷款5000亿元以上。这将为金融投放提供广阔空间,希望金融机构和单位要在这方面体现应有的作为。二要聚焦支持富民产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提高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金融系统要围绕这些重点,进一步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特别是要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融资方式,千方百计缓解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融资难问题【去年底我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780亿元,占贷款总规模的31%,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956.6亿元,只占全国的0.91%,扶持的空间还很大】。三要聚焦支持“三农”发展。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农村“新三类”机构的有关政策,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农业现代化

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公共服务取得新突破。

第二,要切实突出金融发展的重点。要突出做大金融总量,力争“十二五”期间银行业贷款年均增长20%以上,年均新增贷款1500亿元以上,到2015年贷款余额达到1.2万亿元,存贷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新增上市公司20家左右,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要突出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组织协调发展。要切实发挥好银行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继续深入推进“招行引资”工作,引进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甘肃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步伐。要把非银行金融组织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吸引有影响力的证券、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开办业务;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上市培育机制,筛选、储备和培育优质上市企业资源,加快我省各类企业尤其是国有骨干企业公开上市进程,进一步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能力;进一步优化保险市场结构,切实增强保险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要善于开创和利用新型融资渠道,健全融资担保机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长期、稳定、深入的业务合作。当前,要特别注意发挥好各类城投、交通旅游和能源等现有骨干融资平台的作用,运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破解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要突出优化金融结构,推动国有、股份制、外资、民间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特别是民间金融,作为发展金融业、活跃金融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在加强规范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对各类民间借贷活动,要加强调研指导,摸清规律,分析利弊,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精神,科学引导,逐步规范。

第三,要着力破解金融发展的难题。我省目前金融发展的主要难题,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失衡的问题,既有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也有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和企业发展缺少资金与金融企业缺少好的投资项目的问题并存,社会资金需求旺盛与民间投资缺少渠道的情况并存,城市金融机构迅速增长与农村金融机构萎缩停滞的现象并存。破解上述矛盾和难题,最紧迫的是必须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把项目谋划、编制、包装、论证、报批、实施等各个环节做细做实,更好地吸引金融资金;最需要的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扩大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高金融与地方发展的契合度;最根本的是必须深化金融改革,在抓好金融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主体金融机构不断壮大的同时,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元竞争、优势互补的金融发展格局。在这方面,金融机构和各地都要勇于探索,允许失误,只要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子。

五、金融与地企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必须努力营造、精心维护

金融发展关系到企业发展、地方繁荣,金融发展也有赖于企业发展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必须正确处理好银企关系、银地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大力强化领导服务金融工作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定期研究金融工作,帮助解决金融系统和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熟悉金融工作,吃透金融政策,成为金融的行家里手。要倾听金融界的心声,顺应金融创新需求,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要遏制恶性竞争、建立金融业良性竞争机制,公平、合理、有效配置政府掌控的各类资金、资源和项目,在财政资金、公共资金存放和大项目、优质项目融资等方面兼顾相关金融机构的利益,优先考虑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大的金融企业。要切实减轻金融企业负担,整顿、规范和清理各种名目的收费和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要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的信用体系,把建设“诚信甘肃”、“诚信企业”作为实现金融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联合执法,惩戒失信行为,打击恶意逃贷,打击非法集资,打击制售假币,打击金融诈骗,切实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为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一方净土。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与金融机构衔接,建立地方、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干部交流制度,全方位推动了解和合作。

第二,企事业单位要不断提高科学利用金融工具的水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省属企业的同志要多研究金融政策,多了解金融机构的制度规定和运作方式,学会恰当使用各类融资工具特别是各类现代金融工具,提高利用各类金融资源的能力。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长期互信互利合作的伙伴关系,提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把信誉看作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源和生命线,健全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练好内功,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诚信企业,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

第三,各类金融机构要善于找准服务地方与自身发展的节点。要加强金融机构自身建设,强化内部控制,有效防范信贷和其它风险。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服务产品,规范、统一金融服务标准和收费,提供优质、低廉的金融服务。要严格规范各类理财业务,增强风险意识,保护好客户权益。各大金融机构为甘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身业务的扩展也深深得益于甘肃的发展,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与甘肃唇齿相依,要心系甘肃,优先支持地方发展。特别是要在甘肃当前发展的重点领域、制约发展的关键领域、未来发展的潜力领域、事关百姓的民生领域做文章、找商机、求发展。我相信,只要金融机构与地方和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实现促进地方发展和提高金融效益的互利双赢。

篇8:王三运省长在物价调研汇报会上的讲话

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政府领导班子,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任命了省政府组成人员,标志着本届省政府已经完成组建。今天,我们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全省“两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迅速展开新一届政府的各项工作,扎实抓好今年各项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全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局面。

本届省政府是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重大背景下组建的。新的一届政府如何以新的姿态、新的作为,履职尽责,中央寄予厚望,人民充满期待。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两个半天,17 个市和 10 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围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 《 政府工作报告 》 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联系本地本部门实际,先后作了交流发言。总体上看,同志们的发言有积极可靠的目标,有创新发展的思路、有解放思想的措施,相信对相互之间都有启发和借鉴。目标有了,要求有了,现在就是要在抓具体上下功夫,在抓落实上见成效。下面,我围绕抓具体抓落实讲三个问题。

一、在继续解放思想上抓具体抓落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安徽的跨越和崛起,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扫除障碍,以观念突围开辟空间,通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在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金山书记专门就解放思想作了阐述。解放思想必须从自身做起,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结合各自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结合各级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结合安徽发展的具体实际,把解放思想体现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具体说,要做到“三个摆进去”:

第一,解放思想必须把自己摆进去。解放思想要靠人,不能见物不见人。金山书记在全委会上指出:“说到个人,没有人承认自己思想不解放,而一说到安徽发展,又异口同声认为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金山书记还列举了思想解放问题上的种种表现,并作了深刻的剖析,振聋发聩,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政府系统的同志们,都应当立足自身,梳理思想,检视言行,换位思考,扪心自问,看看自已在思想解放上做得怎么样,用工作实践、用经验教训、用百姓期盼、用基层呼声、用职责水准,通过横比纵比深刻地审视一下自已,王三运同志在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审视自己在解放思想、推动发展方面有没有差距,有没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们绝不能一讲解放思想的成绩,就是自己如何如何;一讲思想不解放的问题,就是别人如何如何。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听到这样的反映,在不少重要文件出台过程中,一些部门首先想到的,不是从自己部门职责的角度怎么样去支持改革创新,拓展作为空间,而总想把对自已部门有利的东西塞进去,政策形成的过程往往变成利益博弈、讨价还价、照抄照搬的过程;一些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符合实际,具有创新的政策举措,一些部门又会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设臵障碍,增加阻力;有的部门在理解上级精神上很片面,执行上级规定上不全面,甚至断章取义,刻板地强调某一方面,忽视文件为全局考虑所留下的一些灵活性的余地和空间。就是说,我们不少政策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不是从具体实际、从利于加速崛起的大局出发。有时候,文件的初稿还有些务实管用的措施,但一圈意见征求下来,拿出来的东西面目全非、照抄照搬、不伦不类、不痛不痒。还有些部门遇到问题,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相关的几个部门左邻右舍、楼上楼下,遇到共同的问题商一下就会解决,但就是不见面、不商量,就靠下面的同志协调来协调去,最后要么是议而不决,要么就矛盾上缴。这些问题,与我们领导同志的思想不解放有没有关系?对我们来讲,解放思想必须从领导干部做起,如果把解放思想比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阀门”,那么各级领导干部都是扳动“阀门”的具体操作者和实践者。思想不解放的问题不能上推下卸,不是与己无关,而是人人有责,大家都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都要有开明开放的胸襟。我们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有的属于思想比较保守,看问题比较片面,对待一件新事物总要看别人搞过没有,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不敢先走一步,不敢第一个吃螃蟹,对这样一种“看”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领导同志首先要摆脱出来,带头打破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带头摒弃制约科学发展的消极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省上下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推动跨越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第二,解放思想必须把本地区本部门摆进去。我们每个市、每个部门思想解放了,安徽就有了思想大解放的环境,大发展才有可能。应该说,这些年各地各部门总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也有差距,相同的宏观环境,有的地方发展是气象万千,有的地方发展好像还是不紧不慢。这种发展之间的差距,固然有基础和条件不一样等客观原因,但与思想观念的差异也有很大关系。这几年开展的效能建设,大家可以感受到,基层、企业和群众对各地的发展环境、对各部门的工作评价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有些地方和部门在简政放权、办事效率、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这些归根结底都与我们的思想解

放程度密切相关。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在改革开放30 周年之际,作为以农村大包干而闻名的安徽,思想如何继续解放,改革如何深入推进,开放如何不断扩大,我想我们在座的同志都应当作出深入的思考,拿出切实的行动。

第三,解放思想必须把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摆进去。思想解放不能空喊口号,不能停留在会议上、停留在领导的讲话中,必须与解决影响发展的具体矛盾、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放思想,哪里打不开局面就在哪里解放思想。思想解放不解放,最终要体现在破解难题上、推进发展的实际成效上。当前,我省最大的问题还是发展不足的问题,欠发达的省情没有根本改变,与全国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07 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 12015元,只相当于全国的64.2 %,按照到2020年全国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计算,我省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今后13年生产总臵年均增幅至少要达14%;全国实现翻两番,今后13年年均增幅只需要5.3%,从目前发展趁势看,实际增长会远远不止这个增幅,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202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幅比14%还要更高。应该讲,在短时期内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确实很大,但我们决不能自甘落后,而要走出一条打破常规、快速突破的崛起新路。当前我们解放思想,就是要拿出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决心,开辟发展的空间、找到跨越的路径。内蒙古近几年经济增长均达到20%以上,经济总量在全国位次每年都有跨越,由2003 年在全国的24位,跃升到2007年的16位;山西也是这样,人均生产总值位次从2002年的21位,上升到2006年的15位,5年前移了6个位次。这些省份基础和条件并不比我们优越,他们能跨越,我们也应坚定跨越的信心。当前,我们推进跨越发展,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就是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但也有些人片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忽视了又好又快发展是好和快两个方面,好像一讲加快发展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我们必须认识到,又好又快是完整的概念、有机的整体、辩证的统一,好字为先,不等于快就肯定不好,不等于快就一定有错。从安徽实际来讲,我们要始终把握住好是前提,不能以快代好,但是也不能忘记快是关健,不能以慢为好。没有好是决然不行的,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低水平重复、断子孙路的发展,人民不答应,历史不答应,中央不答应。我们自己也不能答应;但没有快也注定是好不了,如果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多,老百姓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怎么实现,中央给我们既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怎么完成?如果因为我们思想的不解放,而耽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这就是我们的失职失责。这

次吴仪同志到安徽,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规,富于创造的激情,敢闯敢拼,开拓创新,是千百万安徽人民生命特质,是一代又一代徽商名扬天下的根本所在。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解放思想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个核心,瞄准跨越发展、加速崛起这个目标,充分尊重、保护和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拿出“人一我十、人十我百”的劲头,以更大的气魄加快发展,以开放的视野谋求发展,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发展,千方百计推动全省经济在好的基础上,在好的前提下发展得更快一些。

二、在完成目标任务上抓具体抓落实

我们五年的蓝图已经绘就,今年的任务已经明确。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不是干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干的问题,怎么干好的问题,怎么落实的问题。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我们政府系统的同志,行动起来,振作起来,抓推进,抓落实,迅速展开各项工作,有力打开工作局面。

一要突出重点。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当然,哪个方面的工作都少不了,都很重要,但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方面都平均用力,注定产生不了最好的效果。所以,年初我们就讲,今年要突出抓好一批具有牵动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从而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最近,我们贯彻总书记视察我省的重要指示,根据《 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的目标要求、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和省委工作要点,提出了14个方面、40项重点工作,主要也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考虑的。这40项重点工作,有的是连续性的工作,有的是一直在抓但又有新要求的工作,有的则是新提出来的任务,我们要准确把握,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加以推进。对这些工作,仅仅停留在概念上不行,关键要在每个概念上细化出一些要做的题目,一个一个地去解答,最后汇成一个圆满的答卷。比如,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总书记要求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寓意非常深刻,需要选择一批有基础、有优势、现实紧迫而需要的领域突破,那么,这些领域在哪里?这就要具体化。省里提出,要积极争取一个以合肥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我们还要力求通过努力,在合肥建设一个面向全国的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和交易平台,这些问题都要抓紧破题。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总书记讲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我们如何抓好项目的设计、筛选和储备?必须有更加明晰具体、有大动作的路数。我们在建的一批、准备的一批、争取的一批,我们的项目库,都要有足够的量、很高的质。目前,我省投资的资本形成率只有45.3 %,处在全国第28位,主要是因为好的产业项目不多,如何扩大工业项目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来源,如何引

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都是当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改革方面,在大包干 30周年之际,我省农村改革倍受关注,金山书记在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也专门讲了,这方面要有深入的思考、具体的方案,不能只是综合改革那几项,特别对如何总结弘扬大包干精神,深化扩大大包干成果,展示大包干风貌,大家都要研究、谋划,拿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举措。我们现在有一些叫得响的大企业大集团,但非公经济、全民创业一直是短腿,今年一定要研究、要破题。面对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工作要创新思路,重点是要深化地方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要多听各方面尤其是企业的意见,在如何更好支持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打造更多的融资平台。对外开放方面,总书记专门讲到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的问题,这是一个大题目,但大题目下要有子题目,包括如何加大宣传、促进共识,如何加强与相关地区的沟通衔接,如何把我省区域发展的规划与对接泛长三角结合起来等等,要逐项研究和推进。还比如在招商引资方面,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现在到了应当取得更大成效的时候。最近国土资源厅提出把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与招商引资、选资有机结合,并将在“两会”期间把一批成熟地块在北京推介,以熟地招商,这就是一个创造性做法。我们说抓具体抓落实,就是要有这样的作风,不仅要出题目,更要做题目。区域发展方面,今年要在推进城市群建设、支持皖北地区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这些工作已经抓了多年,今年的着力点、突破口在哪里,我们都要有其体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实的行动计划并认真加以推进。我们提出支持合肥和淮南、芜湖和马鞍山同城化发展,省及有关市要抓紧沟通衔接,采取切实的行动,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迅速展开工作。社会建设和民生工程方面,涉及的范围很大,今年要在制度化上迈出步伐。特别是民生工程,总书记来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一项项地抓好落实,今年一定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要注意在公共财政制度下不断完善。还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次 《 政府工作报告 》 专门写了一部分,重视了就要做起来,做了就要做好。徽文化的底蕴这么深厚,怎么样去挖掘和整理,怎么样去利用和弘扬,怎么样去提升安徽的软实力,文化厅等部门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要注重发挥我们高等院校和相关方面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方面,要有策划、有规划、有目标,不能抓一些星星点点的东西,而要形成体系,形成影响,形成更大的成果。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农业产业化问题、粮食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治淮工程问题等等,都已作了具体部署,丝毫不能松懈,必须深入扎实地抓紧抓好。

二要落实责任。按照领导和部门工作分工,政府每项工作、今年每项任务,责任都是明确的。对今年14个方面、40项重点工作,我们都确定了牵头负责领导、牵头责任单位和协同配合单位,这也是根据职能和分工确定的,现在就是要把责任落实到工作的推进中。一是对号入座领任务。根据 《 政府工作报告 》 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作出的工作部署,以及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每位省领导、政府每个部门、每个地方及相关领导同志都要对照分工和职责,把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一条一条地理出来,特别是那些对全局具有牵动性的工作、年度特色明显的工作以及时效性强的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效掌控,有序推进,决不能打糊涂仗。二是细化措施抓具体。按照有目标可考核,有措施可操作的要求,每项重点工作都要拿出推进计划或者方案。目标要明确,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措施要过硬,要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具体的工作抓手上。对此,牵头负责领导要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研究和部署。三是领导带头有力度。领导重视不重视,领导自身的职责履行得怎么样,对责任的落实有决定性影响。省政府领导带头负责了,抓和管的力度有了,部门工作的效率、气势也就起来了;同样,部门的领导责任到位了,派在处室和人头的责任才有着落,才会形成整体的合力。所以,对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一定要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不管是目标的提出、措施的制定,还是问题的解决、工作的推进,都要亲自过问,一项一项地抓出眉目、抓出成效。四是相互配合重协调。对于每项重点工作,一般由一到两个主要部门牵头推进,其他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这是多年来坚持的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今年也是这样。确定少数几个牵头部门,不是说他们在这项工作中是唯一最重要的,其他部门就是次要的,而是牵头部门少一些,牵头责任就集中一些,统的功能就会强一些,从而产生更好的推进效果。在工作推进中,牵头部门要敢于调度,切实负责。不管是牵头还是协同,大家都要增强主动意识,加强相互沟通、加强相互尊重、加强工作协调,真正形成政府工作一盘棋。

三要确保进度。政府很多工作,稍有耽误就可能失去最佳的推进时机,而对发展的影响,则不是一时一刻所能挽回的。所以,本届政府的工作,一开始就要抓得很紧,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也要在加快进度上下更大功夫。首先,要以目标定进度。整个任期的目标和任务,五年干成什么样、今年干成什么样;今年的重点工作,每个月、每个季度进展到什么地步,都要有明确的进度要求。没有进度要求,工作就没有节奏、就没有压力。第二,要用节奏促进度。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干好每一天,今天能干的事,决不能拖到明天,今年能完成的任务,决不能留到明年。今年一开始就遭遇连续二十多天的雪灾,现在第

一季度已过去近三分之二,必须把工作推进得更快一些。全国“两会”期间,在家的同志要保持应有的状态,保持应有的力度,确保工作运转正常有序,不要因为开会而使我们的工作受到影响。就40 项重点工作而言,大体上要在一季度之前全面布臵下去、安排停当,不能等到二季度甚至下半年还在那里研究部署。任何工作,从部署到执行都有一个传导的过程,只有多打提前量,才能打好主动仗,才能有更多的工作时间。第三,要靠调度保进度。每项工作进展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安排,要定期调度、及时通报,至少一个月要有一次调度,一个季度要有一次通报。今后,省政府常务会、形势分析会、专题会等,都要强化工作的调度,注重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里一个很重要前提,就是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今后听取部门的工作汇报,主要是听取新进展、新情况、新问题,汇报部门要能够说得清楚、讲得明白。部门的领导对自已的工作,特别是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说不清、道不明,这就值得反思。领导同志要依靠大家工作,但是依靠不是依赖,依赖就失去了对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鼻子就会被别人牵着走,脑袋就会长在别人肩膀上。只有把自己部署的目标措施、所定的责任以及进展情况牢牢把握在手里,才能说得上调度,才能把工作抓得有始有终,富有成效。

三、在政府积极作为上抓具体抓落实

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政府必须负责任、有作为、讲效能。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围绕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确定的建设“五强”班子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全面履行职能,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要正确使用权力。最根本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把政府的运行和各项工作臵于法律的框架下,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现在,省政府工作规则已重新修订并刚刚印发,共11章、61条,这是政府工作运行的重要规章,是我们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特别是新修订的部分,针对的都是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必须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省政府负责同志尤其要带好头、作榜样。比如规则强调,对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工作机构每半个月的重点工作预安排,要提前报送省政府办公厅备案,目的就是便于省政府统一掌握整个政府组成部门重点工作的安排情况、进展情况和落实情况。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必须加强学习,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学习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特别要注意研究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把握方向、把握政策、把握大事的能力。

岗位并不意味着能力,权力更不能代表作为,只有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才能谈得上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提升,才能真正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所不知,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处,熟悉的不一定永远熟悉,不熟悉的不一定永远不熟悉,因为有的人吃老本,有的人求知若渴。所以,我们不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能以为自己阅历丰富,资历不浅,就什么都能干。形势在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如果不动态的熟悉掌握情况,就不能跟上形势的需要和履职的要求。过去我们一些地方出现的违纪违规、触“高压线”,犯低级错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政策法规不学习、不熟悉,少了依法行政这根弦,不仅干扰了我们抓发展的精力,也影响了安徽形象。坚持依法行政,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今后,凡是以省政府名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出台的重要政策,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的,涉及到基层层和企业的,都要认真地、充分地调查研究,充分酝酿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这要成为一项根本的工作制度。正确使用权力,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做到清正康洁,关健要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个源头,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突出抓好那些掌握公共资源、关系公共秩序的部门和工程承包、产权变更、市场交易、招投标等重点领域,采取公示、听证等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推进政务公开。做好廉政工作,领导的示范作用很重要,省政府全体组成人员必须切实履行好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品行高洁的干部,做克己奉公的领导,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以自身的正气硬气,带出一方清风,促进一方发展,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这方面我们抓得严一点,抓得实一点,抓得经常一点,对我们的干部是最大的爱护和保护,我们一定要总结过去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在事关廉政的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慎权、慎独、慎徽、慎交,不要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拉下水,不要让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有可乘之机。

要确保政令畅通。要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这是政府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政令畅通,首要的是强化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观念。政府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觉维护团结,主动服从大局,是作为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水平,更是一种应有的能力和素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班子要带头顾全大局、维护团结,同志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心齐风正,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团结很重要,在全国组工会上中央领导的讲话中,提到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还讲了团结出干部。大家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大家都要倍加珍惜,要象爱护自已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团

结要靠每一个人的素养,如果没有素养,尽在那里搞小动作、搞阳奉阴违、搞拉拉扯扯、搞团团伙伙,是肯定不会团结的。不团结肯定既害人也害己,既影响工作也影响形象。所以,我们要胸怀坦荡、表里如

一、包容支持、坦诚相见,这样就会团结。一把手首先一定要有这种胸襟,哪怕是别人意见跟你不一致,也不能以势压人。胸怀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事情,小肚鸡肠做不了什么大事。我作为省长,搞好团结首先带头,我做不好同志们可以批评,大家可以监督我、考验我。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志,在座的各位厅局长们在各自部门有这样一种胸怀,善于团结人不是小本事,而是大本事。今后省政府在作决策之前,只要是重要决策,我们都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多提有利于全局、有利于发展的意见。我们希望充分地听取各方面意见,我们也会认真地吸纳各方面好的意见,但一旦定下来的事情,各级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政令畅通,最终还要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必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杜绝当前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重程序、轻结果,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对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做到考核到人、督查到位、一抓到底。

要推进管理创新。政府管理不创新,效能就会低下,工作就会被动,我们抓落实就会感到乏力。当前,我们的管理创新关键要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效率和水平。要推进行政运行方式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理顺部门工作职能,合理界定和划分事权,最大限度地减少职能交叉,杜绝一件事多家管、出了事都不管的现象。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只要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我们都要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坚决把能减的减到位,能放的放彻底。要大力推进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完善已经实行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办法,减少办事层次和环节,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控制“文山会海”,改进会议把关和审批程序,一些常规性的会议能不开的就不开、能合并套开的就一起开,尽量少牵扯市、县负责同志的工作精力。这一点省政府将带头执行,今后凡是需要市长、副市长参加的会议,一律上会研究,履行报批手续,没有列入计划和未经审批的会议,省领导不参加,财政不安排经费,会议开支一律不予报销。要改进调查研究,主要针对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热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真实情况,破解发展难题。

推进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紧

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同志在我省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动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三运省长在省发展改革委调研时的讲话

刚才卫国同志比较系统地汇报了全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的有关情况。现在我简单说几点意见。第一,发改委工作是有成效的。从今天汇报的项目情况看,我感觉发改委的思路是清晰的,在项目的策划、论证、储备、推进、争取各个环节,做了大量工作,形成这些项目,来之不易,发改委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参谋部门,这也是一项必需做好的工作。发改委要超脱于部门利益,站在更宏观、更全局的高度来谋划、来推进项目,所以我感觉到,发改委思路清晰、成绩很大,凝聚了大家的心血。第二,现在安徽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项目是我们推动崛起的关键一招。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的支撑力靠的就是项目。讲思路也好,讲战略也好,最终都要体现在项目上,否则都是空的。所以,我们很多工作最终都要落到项目上,这是我们长期坚定不移的一个重要抓手,要持之以恒抓出成效。第三,项目问题有“三箭齐发、六管齐下”。一是向上争取,这个我们做得不错。二是对外引进,重点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包括引进外资。通过向上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就能形成一批新的项目。三是精心谋划出一批项目。谋划项目十分重要,谋划的任务主要是靠发改委。靠发改委组织和推动。概括起来就是要“三箭齐发”。

怎么谋划?第一要谋“新”,包括新的增量和高新技术,包括我们产业的新、结构的新。第二要谋“远”,就是要体现总书记关于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的要求。第三要谋“特”,即:具有我们安徽特色的、有一定产业基础和条件的、一些配套项目、一些支撑项目。第四要谋“大”。从发改委的角度就是要谋大项目。第五要谋“效”,有效益,讲实效。第六要谋“快”,就是在前面这几点的基础上,抓建设快、见效快的项目。谋划项目关键要有战略思维。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一个新、一个远、一个特、一个效、一个大、一个快,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实行“六管齐下”。每年我们都要按照这个思路去进行谋划。我前面讲的那两条,一个是争取项目,一个是对外引进项目。争取项目既要看眼前,也要看长远,既要有特色也要有效益,这些都是有机统一的。往上争取的工作绝不能放松,而且还要发动全省各个方面去共同争取。对外引进也不能忽略,特别是东部的产业转移,它是有时间性的,这应该是来得很快 的。因为它既能带来项目,也能带来资金、技术,还能带来市场。引项目的问题,也应当成为发改委重点考虑的问题。

最近,我在思考,怎么动员我们的力量,赶快走出去。首先要摸准东部转移,哪些地方哪些产业有转移意向?都在哪些市、甚至是在哪个县?然后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产业布局和条件,动员和组织我们相关市、县和企业,点对点去招商,要把大部队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结合起来,正规军和游击队同时出击,形成一种招商引资的氛围和态势。靠领导带队搞推介会,是一种形式,但是那种县对县、市对市、产业对产业、企业对企业的招商可能更有效。我觉得现在要具体深入才能落实,省政府准备抓一下这方面工作,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要有所突破。要把往上争取和对外引进结合起来,与我们精心“谋划”的项目结合起来,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一定会有大成效。

王三运省长在财政厅调研时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8年3月26日)刚才志刚同志说的意见,我完全赞同。我的感受也一样,觉得这些年的财政工作做得很有成绩,平时也有沟通,我也看过一些资料,今天来这里听到汇报以后,对财政的整体状况有了系统的了解,总的感觉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围绕全局、围绕发展、围绕崛起、围绕民生,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财政工作的方针、政策,这个指导思想非常明确。二是工作思路清晰。从安徽的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生财、聚财、理财的方式方法,不混乱、不盲目、不简单,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有所侧重,在这些方面考虑的都是比较到位的。三是财政厅机关作风比较严谨。财政厅的机关建设情况,从思想建设到业务能力建设再到机关作风建设,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我认为抓得比较实在,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这方面成效也很好。四是工作成绩比较明显。去年财政收支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既是多年工作成果的积累;也是广大财政干部辛勤努力的结果。总的来讲,我对财政厅的工作是满意的。

上次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我讲了三层意思,即不断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经济实力;切实分好财政“蛋糕”,既统筹兼顾、又有所侧重;有效用活财政“蛋糕”,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杠杆效应。财政厅没有部门利益,只有全局利益,要站在政府、全局的高度,审视问题、提好意见、抓好工作,要敢于说话、坚持原则、注意方法。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矛盾,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省委、省政府一定会支持财政工作。在今后的财政工作中,我再强调三点:

一、既要重视科学理财,更要培育财源生财。理财是静止状态,是有限的;生财是运动状态,要不断做大“蛋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财思想,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在该用的地方。同时,科学发展观明确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要有生财思想,要做好生财思想和理财思想的紧密结合。财政厅在这方面做得是好的,还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

二、既要重视统筹兼顾,也要突出倾斜重点。社会的全面发展、工作的正常运转、各方面矛盾的协调稳定都要求我们统筹兼顾,但同时我们要从安徽实际出发,在财政资金的使用安排上,注重倾斜,确保重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做大“蛋糕”方面,对经济发展后劲起到助推作用的方面,要充分体现倾斜。要突出民生,做好18项民生工作;要突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发挥科技创新产生的持续效益,同时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方面也要加大支持。

上一篇:简历 5死穴让应届生求职失败下一篇:未刷公务卡情况说明